時時處處可做供養佈施 -沒有錢也可積福德
釋蓮央上師法語開示: 沒有錢也可佈施積福德
我們祈請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壇城諸佛、諸菩薩、諸龍天護法諸尊,祈請加持開示一切圓滿俱足。嗡嘛呢唄咪吽!
我們敬愛的釋蓮鎮金剛上師、釋蓮姜法師、釋蓮究法師、兩位助教以及所有在座的同門師兄姐、及網絡的同門,大家午安!
在密教中,我們常聽到兩個重要的詞——「布施」與「供養」。有些人會說:「上師,我連三餐都不穩定了,哪還有能力去供養?哪有資糧去布施呢?」
其實,供養與布施的核心,都在於「念頭」,而不必一定依賴金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吧?就算有人說:「我不吃米飯,我只吃水果或沙拉。」那依然是在吃。那麼,為什麼不在吃之前,把它化為一個供養的契機呢?
比如,我手裡有一顆蘋果。吃之前,我先生起一個念頭:「啊!這顆蘋果真美、真香、真可口!」接著,在觀想中,將這顆蘋果化為千千萬萬顆,排列成一排、再鋪成一片,甚至化作如山如海般無量無邊的蘋果,先供養諸佛菩薩,再供養龍天護法,然後結緣給一切有情眾生。
大家想一想,他們真正「吃」到的是什麼?吃到的,是你這份誠心的念力,以及食物的香氣與氣息。他們收受了你的心意,而蘋果的實體仍在,你依然可以將它吃下,因為我們的肉身仍需食物來維持。
這樣一來,你在吃之前,已經完成了兩件善事:第一,誠心上供諸佛菩薩、護法與祖先;第二,廣結善緣,布施有情。
而且,這一切不需要額外花費金銀財寶。只要將供養變成習慣——不只是三餐,甚至喝一杯水,也可以先觀想供養。
試想,如果你活到一百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兩餐,就有七萬三千次的誠心供養。每一次供養,也許只花三分鐘,但累積起來,功德無量無邊。更何況,供養能成就福德資糧,既上供諸佛菩薩,又布施一切靈眾,福慧雙修,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說:「我今天在節食,一個禮拜不吃飯,只喝水。」那麼水一樣可以供養啊!所以,生活中處處都能供養。布施也是同樣的道理。有錢的人可以用金錢布施;經濟狀況差一些的人,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布施。
像我們出家人,沒有工作收入,但每天仍在行布施——我布施的是什麼?是誦經。別人請我唸經,我就為他們唸,陰陽兩界都一樣。
布施不只是金錢與物質,也可以是言語與行動。比如,當我看到有人已經受到責難,我不會再去指責,而是會鼓勵他:「沒關係,工作找不到,不要擔 心,很快就會有新的機會,不必著急。」
有人被配偶拋棄,我會說:「沒關係,人生還會遇到新的緣分,不必緊張,生活就是這樣的嘛!」
夫妻吵架來找我,我會笑著說:「吵什麼呢?舌頭和牙齒有時也會咬到,更何況是夫妻。你們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如今要一起生活,自然需要時間磨合。腦袋不能替對方思考,有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彼此要學會尊重與放下。」
我還會提醒他們:「多看看配偶的好處。他沒有去找別的女人,是不是值得珍惜?她幫你生孩子、做飯,還要出去賺錢,她做的工作比你還多,你是不是應該更疼愛她?讓她發發牢騷,罵兩句又何妨?女人嘛,就像我一樣,嘮嘮叨叨很正常,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就過去了嗎?不要那麼斤斤計較。」
也許只是幾句話,卻已經是一種布施——這就是「無畏施」,因為你安撫了別人的恐懼與不安。所以,布施並不一定要用錢。錢能解決的只是有限的事情,而你的言語、行動、關懷與幫助,也能溫暖人心,救人於危難,這些都不需要花錢,卻能利益無量眾生。
當然,有錢人最好了,但金錢不是隨意想要就能有的,它和你過去世的福報與功德有關。你這一世找工作,人家不找別人就找你,就喜歡你,明明學歷或能力不比別人好,但面試官就是覺得你順眼、喜歡你,這都是你過去世累積的福德所感召。
如果今生你是個有錢人,並且不斷行善,那麼來世你將更具無量的福慧資糧。而如果今生沒錢,也不要灰心——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去供養、去布施,即使不是金錢,依然能累積福報。下輩子,你同樣可以福德俱足。
今天蓮央上師以這個主題,為大家作了簡要的開示,希望我們都能將它真正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此,不僅對自己的家庭有益,也能改善周遭的環境,甚至影響整個社會。將來無論是你要往生,或身處任何地方,你都會因為過去所結的善緣,而得到他人的幫助。
前幾天我才對魚小影師姐說:「你這麼大年紀了,還不斷為亡者誦經,與眾生結緣。等到有一天你要走的時候,那些曾經接受過你誦經功德的靈眾,一定會成群結隊來迎接、幫助你。」
人生就是如此——需要互相扶持。我幫你,你也幫我。我幫你一次,你也許不覺得什麼;但我幫你十次,你自然會覺得不好意思,便會回過頭來幫助我。這就是「善因得善果」的道理。願我們彼此互相勉勵、共同成長。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