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第四卷 - 顯果報之餘/出地獄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卷四 * 顯果報之餘第七
一、【供養讚】梁皇寶懺第四卷水奉獻:梁皇寶懺每卷開頭一定以梵音唱誦一段供養贊,來祈請諸佛菩薩降臨加持。大家用真誠懇切感恩的心獻上供品,以示恭敬歡喜之意。十種供養諸佛菩薩的供品,分別為「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經、衣」各有不同的象徵意義與功德
《供養讚》供養――曹溪水 (象徵意義:甘露水,撫慰眾生煩惱) 『供水功德:身心潔淨,相貌莊嚴,遠離煩惱,尊貴自在 。』。
【供養讚】曹溪水【註一】。一派向東流。觀音瓶內除災咎。醍醐灌頂滌塵垢。楊枝灑處潤焦枯。咽喉中甘露。自有瓊漿透。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
【譯解】南華寺前面的那條曹溪水都是向東流。觀世音菩薩手中拿的淨瓶水,能夠滅除眾生的過失災難罪業。灌頂的牛乳轉化成淨水有如佛法的清淨覺性,能消除眾生的煩惱塵垢。祈請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用楊枝來灑甘露水,讓飢渴煩擾眾生,及被惡業所燒焦的眾生都能潤澤。使眾生獲得甘露法水的滋潤,且消除滅盡所有的煩惱業火。
【註解】
【註一】、「曹溪水」是指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道場。南華寺前面的那條溪水;「曹溪水一派向東流」,中國講水都是向東的。第四卷是以「供養水」為讚文主題。從曹溪水、觀音瓶、醍醐、楊枝到甘露、瓊漿這六個,其實都是水的含意。每一句含的都是不同典故的水。「醍醐」是牛乳,洗浴時用牛乳灌在頭頂上面,可以消除塵垢。這個醍醐其實是牛乳比喻成水的意思,再轉成佛法的法義,灌頂用佛法的清淨覺性,使我們煩惱塵垢除掉。
二、【入懺文】代表即將開始,是一種輔助觀想內容,幫助我們進入整卷懺儀,並引導我們進入懺文,開始懺悔的前導。入懺文跟出懺文是一前一後,有引導與圓滿結束的功能。
這《入懺文》的第一段是讚嘆――諸佛菩薩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功德及慈悲之力,所以要讚美。
【入懺文】 恭 聞
四智【註一】、圓明之妙體,儼若星中之皎月。四無礙辯【註二】之玄音,高超劫外之空談。運四心【註三】於四惡趣【註四】中, 離四相【註五】於四生【註六】界內。 信佛恩之廣布,仰聖德以彌高。惟願洪慈,鑒玆誠懇。上來奉為今辰求懺某等,啟建慈悲道場懺法。玆當第四卷,入壇緣起。
【譯解】佛性、佛的智慧,就好像黑夜中的一輪明月,照亮整個大地。佛的四無礙智,能夠教化演說,順應眾生之所需,解脱眾生之所迷惑,超過世間一切的言說。佛陀能夠運轉慈悲喜捨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四惡趣中。佛的功德能夠讓所有卵、胎、濕、化四生離開生、住、異、滅四相的生命流轉。相信佛的恩德常護佑廣闊普及所有眾生。仰望佛的無量無邊功德。相信佛的廣大慈悲能夠照見我們,並證明我們今天在這莊嚴的道場禮拜懺悔且誠懇的祈求發願。現在正當第四卷入壇緣起。
【註解】
【註一】、【四智】:大乘佛教術語,指佛所成就的四種圓滿的智慧:1. 大圓鏡智,2. 平等性智,3. 妙觀察智,4. 成所作智。「四智」是佛的智慧。唯識把八識轉成四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轉成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四智圓明的真如之體」,就是我們的佛性。
【註二】、【四無礙辯】:又名四無礙解,或四無礙智,即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法無礙智是通達諸法的名字,分別無滯;義無礙智是了知一切法之理,通達無礙;詞無礙智是通曉各種言語,能隨意演說;樂說無礙是辯說法義,圓融無滯,為眾生樂說自在。
【註三】、【四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
【註四】、【四惡趣】:阿修羅、地獄、惡鬼及畜牲道。
【註五】、【四相】:指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註六】、【四生】:世間有情眾生的四種出生的方式,即胎生、卵生、濕生和化生。
這是《入懺文》的第二段,是莊嚴道場的清淨,及莊嚴我們的身心,讓我們身心非常恭敬虔誠的來禮懺。
【入懺文】四悉壇【註一】人於四儀【註二】中,克念攝念以投誠,心正身正而作禮。瓶簪三島之春花,爐爇六銖之香蓋。燈然慧炬,供獻純陀。禮拜旋繞,諷詠讚揚。發露披誠,克勤懺悔。
【譯解】我們雖然根器不同但不論來自世界悉壇【註三】、為人悉壇【註四】、對治悉壇【註五】、第一義悉壇【註六】「四悉壇」等境界,但在行、住、坐、臥四威儀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非常虔誠恭敬如儀如法,且用清淨的身口意來禮拜懺悔。我們在花瓶裡插著美麗的三島(三神山)春花,在爐裡燒著上等優質的香,冉冉飄在上空,形成了香雲蓋,然後點燃著像智慧火把的燈 ,用最恭敬的心獻上最好的百珍聖果供品來供養佛,並且集中精神,依照章節的禮唱梵唄【註七】諸佛的名號,並五體投地,懇切發露懺悔,祈求諸佛菩薩慈悲消除我們的諸業障。
【註解】
【註一】、【四悉壇】:1. 世界悉壇、2. 為人悉檀 3. 對治悉檀 4. 第一義悉檀
【註二】、【四儀】:佛教行住坐臥的四種威儀。
【註三】、【世界悉壇】:佛先順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隨順眾生所樂而說世界之法,令聞者歡喜適悅。
【註四】、【為人悉檀】:佛說法鑑眾生之機,隨機宜之大小,宿種之淺深,說各人所應之法,令彼發起正信,增長善根。
【註五】、【對治悉檀】:貪欲多者教以慈心,愚痴多者教以因緣觀,如是施種種之法藥,除遣眾生之惡病。
【註六】、【第一義悉檀】:佛見眾生之機緣既熟,說諸法實相,令彼入於真證。
【註七】、【梵唄】:是指佛教的唱誦。其形式的原因是為了方便經文的諷誦,而漸漸形成具特定旋律與節奏的音聲組織。
這是《入懺文》的第三段,是細述往昔的業習,懺悔罪業,祈佛加被。
【入懺文】切念求懺某等,自從遠劫,直至今生。迷四大之色身,受四生之輪轉,起四相之顛倒,犯四種之律儀【註一】。從迷至迷,由苦入苦。隨境風之逆順,溺愛水之沉淪,無明惟重惟深,煩惱如膠如漆。
【譯解】從無量劫生死以來直到今天。我們被色身迷惑,然後受卵、胎、濕、化等四生的生死輪迴,因此起了生、住、異、滅四相,顛倒妄想的無常流轉。我們身口意因愚痴迷惑,而犯了別解脫律儀【註二】、靜慮律儀【註三】、無漏律儀【註四】、斷律儀【註五】等四種不同層次的律儀過失,這都是因為迷惑顛倒妄想所造的苦業。而我們的心隨著順逆境界產生愛恨憎,因此我們起貪愛心、起瞋恨心、起苦惱的情緒,於是牽動了內心愛恨情仇的情緒變化,造成對人事物的取捨。無明煩惱如膠似漆一般的黏住深入我們的八識田中(無明是深層的煩惱,煩惱是淺動的無明。),難以分割,於是從內在的煩惱與外在的境風,把我們身心攪得迷惑混淆。這都是因為我們無量無邊的惑習糾纏所致。
【註解】
【註一】、【四種之律儀】:1. 別解脫律儀、2. 靜慮律儀、3. 無漏律儀、4. 斷律儀
【註二】、【別解脫律儀】:指七眾於身口七支之諸惡一一分別棄捨所持之戒律。
【註三】、【靜慮律儀】:指色纏戒,即色界之戒。
【註四】、【無漏律儀】:指斷盡煩惱之無漏戒。
【註五】、【斷律儀】:謂與九無間道共生之靜慮律儀(定共戒)及無漏律儀(道共戒)。
這是《入懺文》的第四段,是虔誠懺悔,祈請加被。
【入懺文】憑大法以洪宣,仗真詮而解釋。今則寸心慶快,刻骨銘肌。集大德之高流,運一心而懺悔。仰叩洪慈,冥熏加被。
【譯解】佛法廣闊的宣導,是要靠著真理的解釋。我們內心非常的清淨喜悅,這種清淨喜悅的情緒,深入我們的八識田中,使我們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現在我們邀請召集高僧大德,帶領著我們一起誠心懇切的求懺悔,祈願諸佛菩薩慈悲憐憫我們,並在冥冥之中加被於我們。
三、【讚佛偈】每一卷在入懺文之後,都有一首讚佛偈,是讚佛的三十二莊嚴相,八十種微妙身行特徵,讚佛功德。
【讚佛偈】四八端嚴微妙相,僧祇三大劫修來。
面如滿月目如蓮,天上人間咸恭敬。
【譯解】佛陀具有端正莊嚴微妙的三十二相好。佛的修行有歷經三大阿僧祗劫的功德。佛的莊嚴面像如十五滿月般地圓滿光亮,佛的眼睛像蓮花一樣的澄清明亮。所有天上人間的天人都讚美恭敬佛的偉大。
四、【歸命八佛】我們祈請「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共有八尊佛為歸
命懺主,來作為我們禮懺功德的證明。
【歸命八佛】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一心歸命三世諸佛 南無過去毘婆尸佛 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譯解】我們 奉請「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共八尊佛。為我們作禮懺功德的證明,啟運慈悲道場懺法。一心歸命三世諸佛。南無過去毘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以上是過去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在佛)。南無當來彌勒尊佛(未來佛) 。每卷入懺開始都一樣。
五、【懺文及佛號】每一卷的懺文,每誦一段懺文,就會禮佛一段。在禮拜每一段佛號的開始,一定是彌勒佛跟釋迦牟尼佛。每一段的佛名號最後二位菩薩,一定是無邊身菩薩、觀世音菩薩。無邊身菩薩是從安樂邊來看,為與樂。觀世音菩薩是從聞聲救苦邊來看,為拔苦。這二位菩薩都是能聞聲而至,隨處安樂,利益眾生。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加至誠,一心諦聽。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目連從禪定起,遊恆水邊。見諸餓鬼,受罪不同。時諸餓鬼,各起敬心,來問目連,往昔因緣。一鬼問言:我一生來,恆抱飢渴,欲至廁中,取糞噉之。廁上有大力鬼,以杖打我,初不得近。何罪所致?目連答言:汝為人時,作佛圖主【註一】。有客比丘,來寺乞食,而汝慳惜,不與客食。待客去後,乃行舊住。緣汝無道,慳惜眾物。以是因緣,故獲斯罪。汝今華報,果在地獄。
【譯解】今日在『梁皇寶懺』共修的同們,我們非常誠心誠意五體投地,至心痛切地懺悔且相信諸佛菩薩的教誨。在《佛說雜藏經》經說:當佛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竹林精舍) 時。有位目連尊者出定後到了恆河邊上。看見所有的餓鬼在受各種不同的苦刑。眾餓鬼見菩薩來,都爭相請問自己往昔的因緣。其中有一個餓鬼問:「我一生下來就沒有東西吃、老是飢餓,也沒有水喝,渴得要命,好不容易找到廁所裡還有大便可以吃,沒想到廁所上面還有一個比我大的鬼,竟拿棒子打我,所以連廁所的大便都吃不到,連靠近都不可以。我為什麼會有這麼苦的果報,就連去吃大便都要被人家打?」目連回答說:「這是過去世你在人間作寺院主事人的時候,有一天來了個乞食的比丘,而你吝嗇,不留他吃飯,等乞食比丘走後,你才給原來舊的僧眾開飯,讓那位乞食比丘餓著肚子走了。因為你沒有行正道,道場本是十方的道場,由信眾供養十方僧眾,而你卻慳吝無道,所以受此餓鬼報。此報之後,還要到地獄去受更苦的惡報,來償還你的罪業。」(恆飢無食報)
【註解】
【註一】、【佛圖主】:寺院的住持方丈。
【故事舉例】
吞募化款 墮落蛆蟲
一僧人,來到常州天寧寺,坐在門外,幾天不吃不動。寺裡僧人奇怪,請他進去,開始不願,再三請才進去。僧人說出家的經歷:十歲時父母將他送去嘉興某寺。至二十多歲,師父因修建寺院,派他出外募化。來到南潯,那裡經濟很繁榮,募化不久,已得到萬元。便起惡念,攜款逃往福州,蓄發結婚,開一間雜貨商店,生活過得還富裕。一次,夏天偶然午睡,妻子坐在身旁,看見他鼻孔中爬出一隻小蟲,像糞蛆,緩緩蠕動,從面部到足,再到地上。妻子跟著瞧,到一小溝邊過不去,繞道過去,遇著口痰,便吞食,過一會兒,仍由原路回到鼻孔中,他醒來後便說:「我剛才做個夢,到一個地方遊覽,遇見一個女人很漂亮,河邊的風景很優美,由淺水處繞過去,又碰上很好的食品,吃飽後才回來。」妻子聽完,一言不發,面容慘變。他驚奇地問什麼原因,妻子將所見的告訴他。他恐懼說:「我叛佛背師,私吞募化巨款,造下彌天罪行。死後不僅喪失人身,而且墮落為蛆蟲,永遠沒有超拔的日期。怎麼得了呀!只有仍舊出家。」便拿少數錢給妻子,勸她另嫁。將餘款帶往福州某寺,再剃髮受戒,發誓遊方,並終身苦行,以贖前罪。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不知前業消了沒有! 說完,不勝感嘆的離去。
佛教的道場都是十方信眾的道場,不能將不屬於自己這一宗的信眾拒之門外,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是某人的徒弟或者是某某宗的弟子,自己所在的道場是某人或某某宗的道場,這都是錯誤的知見,信眾共同的導師是釋迦牟尼佛,四眾都是佛的弟子,道場也都是十方道場。拉幫結派、各立山頭者,如提婆達多,分裂僧團,必然罪墮無間地獄。
【懺文及佛號】復有一鬼,問目連言:我一生來,肩上有大銅瓶。盛滿烊銅,以杓取之,還自灌頂,痛苦難忍。何罪所致?目連答言:汝為人時,作寺維那【註一】,知大眾事。有一瓶酥【註二】,藏著屏處,不依時行,待客去後,乃行舊住。酥是招提【註三】之物,一切有分。緣汝無道,慳惜眾物。以是因緣,故獲斯罪。汝今華報,果在地獄。
【譯解】又有一個餓鬼問目連說:「我生下來,肩上就有一個大銅瓶,裡面裝滿很多的熱銅汁,像燙油一樣,然後用杓取灌於我的頭頂,很痛苦,我是犯什麼罪過?」目連回答說:「過去你在人間作寺院裡的知事,管理寺中事物時,私藏了一瓶酥醍醐,不按時分配,若有新的僧人來掛單,你會等客人走了以後,才分給舊常住的僧人,你怎可四方僧之物不給四方僧用呢?這都是因為你沒有行正道,慳吝無道,所以先墮餓鬼受刑罰,報盡再墮入地獄受大惡報。即然四方出家人都以釋為姓,當然就如是同一家人,故哪有自家的東西不給自家人用的道理?」(烊銅灌頂報)
【註解】
【註一】、【維那】:寺院裡的知事,主管寺中事物,以眾雜事指派於人。
【註二】、【酥】:從牛羊奶中製出酪,從酪中製出酥。有生酥熟酥之分,從熟酥中造出醍醐來,而醍醐既是滋補身體的美味,也是最好的強身藥
【註三】、【招提】:寺院的另一種叫法。四方僧住處為招提僧坊。供養四方僧之物叫招提僧物。
【懺文及佛號】復有一鬼,問目連言:我一生來,常吞熱鐵丸,何罪所致?目連答言:汝為人時,作沙彌子。取清淨水,作石蜜【註一】漿。石蜜堅大,汝起盜心。打取少許,大眾未飲,汝盜一口。以是因緣,故獲斯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譯解】又有一個餓鬼問目連說:「我一生來,常吞熱鐵丸。我是犯什麼罪過?」目連回答說:「過去你在人間出家未受具戒,為沙彌時。有一檀越,來寺作福,供養冰糖,你取冰糖作冰糖茶的時候,私下偷竊了一小塊來吃。這都是因為這因缘所以得到吞熱鐵丸報,報盡再入地獄受大惡報。」在《地藏經》裡說: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吞熱鐵丸報)
【註解】
【註一】、【石蜜】:即冰糖,因其堅硬如石,所以叫石蜜。
《地藏經》上說: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穀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故事舉例】
僧人犯戒 險變餓鬼
南宋紹興六年(西元1136年)三月二十一日,江蘇蘇州虎丘山有位法名為法道的常州僧人,因病被移入延壽堂休養。法道在延壽堂中忽然變化成餓鬼之形,頭目極大,頸窄咽青,口吐火焰。別人給他食物,法道一看則呼喊說:「這是鐵丸呀,不可以吃。」這樣過了七日,江蘇長州的長官下令請法師來救助。
法師對法道說,你過去應該是有人所不知的隱惡,佛法慈悲容人悔改過失,現在趕快自己公開說出來,我就能幫你誦咒懺悔解脫。法道才慢慢的說出自己的過錯,過去他在廬山慧日寺作典座(負責寺院雜事或烹飪食物)時,常盜寺裡的菜,每日換酒一升,後來又當了江州能仁寺副院,將寺裡的剩米換成酒喝。
法師則說,你既已知過,又公開懺悔了,那我就能救你。隨即向他口中灌念過咒的水,法道喝下昏然而睡,天明方醒,醒後要湯粥喝,漸漸能進食,數日後痊癒。
佛法威嚴無比,修行人做了違背修行人基本原則的事,會造下很大的業力,故事中法道做了偷竊與飲酒的事,違背了最基本的戒律,差一點變成鬼,幸虧公開懺悔才得以回復人身。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目連所見,大可怖畏。我等亦可經作此罪,無明所覆,不自憶知。脫有如是無量罪業,於未來世。受苦報者,今日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慚愧懺悔,願乞除滅。又復普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餓鬼,求哀懺悔。又奉為父母師長,求哀懺悔。又為同壇尊證,上中下座,求哀懺悔。又為善惡知識,廣及十方無窮無盡,四生六道,一切眾生,求哀懺悔。若已作之罪,因今除滅。未作之罪,不敢復造。仰願十方,一切諸佛。(賢劫千佛起)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明炎佛 南無牟尼佛 南無妙華佛 南無華氏佛 南無善宿佛 南無導師佛 南無大臂佛 南無大力佛 南無宿王佛 南無修藥佛 南無名相佛 南無大明佛 南無炎肩佛 南無照曜佛 南無日藏佛 南無月氏佛 南無眾炎佛 南無善明佛 南無無憂佛 南無師子遊戲菩薩 南無師子奮迅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佛陀 南無達摩 南無僧伽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大慈大悲,唯願救拔,十方現受餓鬼道苦,一切眾生。又願救拔,十方地獄道,畜生道,人道,一切眾生,無量眾苦。令諸眾生,即得解脫。斷三障業,無五怖畏,八解【註一】洗心,四弘被物。面奉慈顏,諮承妙教,不起本處,諸漏永盡。隨念俯應,遍諸佛土,願行早圓,速成正覺。
【譯解】今日在一起共修『梁皇寶懺』及以上聼到餓鬼道的因果報應的我們,如目連所看到餓鬼的果 報,是非常恐怖,令人害怕的,因為他們現在所受痛苦的罪業,我們也有可能受過,也有可能做了類似的事情。可是我們常被無明所迷惑而不知道,有這樣無量無邊的惡業,於未來世就會受無窮盡的苦報,如今我們已知曉就要當下生起大慚愧心,懇切悲痛懺悔往昔所造之罪業。且祈請諸佛菩薩,以廣大慈悲心,及殊勝的大神力加持我們,令我們罪業消除。又願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餓鬼、父母師長、信施檀越、同壇尊證、上中下座、善惡知識、廣及十方一切眾生、無窮無盡、四生六道、祈求哀憫懇切悲痛懺悔,若已犯之罪業,今祈請諸佛菩薩以廣大慈悲心及殊勝的大神力,令罪業消除。若未作此罪者,則因我今之求哀懺悔,畢竟不敢復造,罪花由此凋謝。我雖求哀懺悔,但畢竟是個凡夫,能力非常棉薄,所以唯有祈求歸依十方三世一切大慈悲父。又願救拔盡十方虛空一切地獄道、畜生道、人道、等無量眾生,令所有四生六道眾生即得解脫。斷貪瞋癡三障業,脱離五怖畏,證得八解脫,得大自在。然後發四弘誓願【註二】,普度眾生。能夠當面見到佛,蒙佛親自來教誨我們,承佛的教誨當下就開悟解脫。佛能夠十方化現,隨眾生而感應遍諸佛土,祈請諸佛菩薩以廣大慈悲心,及殊勝的大神通力加持我們修行圓滿,能親見佛面,聆聽佛的妙教,使我們早日成就正等正覺。
【註解】
【註一】、【八解】:即八種解脫。“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無邊處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 、“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住”。
【註二】、【四弘誓願】:1、眾生無邊誓願度;2、煩惱無盡誓願斷;3、法門無量誓願學;4、佛道無上誓願成。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至誠,一心諦聽。爾時佛在王舍城,東南有一池水,屎尿污穢,盡入其中,臭不可近。有一大蟲,生此水中。身長數丈。無有手足,宛轉低昂。觀者數千。阿難往見,具以啟佛。佛與大眾,共詣池所。大眾念言;今日如來,當為眾會,說蟲本末,佛告大眾:維衛佛泥洹後,時有塔寺,有五百比丘,經過寺中,寺主歡喜,請留供養。盡心供饌(音賺),無有遺惜。後有五百商人,入海探寶,還過塔寺。見五百比丘,精勤行道。並各發心,欣然共議,福田難遇當設薄供。人捨一珠,得五百摩尼珠,以寄寺主。寺主後時,生不善心,圖欲獨取,不為設供。大眾問言:賈客施珠,應當設供。寺主答言:是珠施我,若欲奪珠,糞可與汝。若不時去,割汝手足,投之糞坑。眾念其癡,默然各去。緣是罪惡,受此蟲身。後入地獄,又受眾苦。
【譯解】今日在一起共修『梁皇寶懺』的我們,非常誠心誠意五體投地,至心痛切懺悔且相信諸佛菩薩的教誨。在《賢愚經》經說:當時佛在王舍城時,城的東南邊有一水池,這水池是從四面八方的人和畜牲的屎尿污穢皆倒入或流入池中,臭惡之氣,沒有人願意靠近這水池。而池中有一大蟲,身長數丈。身無手足,宛轉腹行。或高或下,非蛇非蟒,絕奇之怪物。這時阿難也前往觀看,便回到佛所,啟問世尊。於是佛告大眾:「過去這條大蟲,在維衛佛圓寂涅槃後,曾經在一個寺院作寺主。本來是一個如法修行的人,專職接待掛單暫住僧人的吃喝住,有一次有五百比丘經過此寺,寺主歡喜的請他們留下來接受供養,且盡心盡力的打裡他們的住宿。後來又有五百個商人路經過此寺,便請求住宿,當商人離開廟寺之時,看到五百比丘非常精勤行道,於是便拿出五百顆寶珠來供養。但這寺院的寺主對五百商人所供養的五百顆寶珠生起了貪心,想據為己有。就在受到大眾質問時,便惡語傷人的說:「這是商人供養我的,你們誰要是想搶奪珠寶的話,我就砍斷你們的手和腳,把你們投進糞坑裡去!」這時五百比丘,悲念他癡心妄想,不與計較,默然而去。這或許是隨口妄說而已,但善惡到頭終有報,因緣果報是非常分明的。連動一個邪念都會有善惡報,更何況寺主這種惡狠狠的妄言。既然這樣說了,又不知懺悔改正,於是死後,他對別人所說的話就應驗在自己的身上了,因此受此悪報。此報之後,還要到地獄去受更苦的惡報,來償還他的罪業。」(屎尿無手足報) 這是唯心所現的力量,因為心裡面現出那惡境,要去割這五百位比丘的手足,丟到糞坑裡面去,所以自己就受了自心所現的業報。這就是天堂地獄只是一念之別而已,我們不可不慎之啊!
【故事舉例】
破法犯戒 三途相現
民國初年,長沙岳麓山下南台寺僧度波,破法犯戒,凡是葷酒牌賭等事,無所不為。又將寺院,連同香火田租三百多石,賣給姓姚的。姚因為寺內佛菩薩像塑供多年,不敢銷毀,以致買賣還未成交。度波就親自將泥像一一搗毀,丟下水里,木像全部燒毀。成交後,度波將變賣所得銀元帶走離去。當時政府正在提捐廟產,他反自得的說:「我的廟已經吊在傘把上去了,政府能把我怎麼樣!」後來錢揮霍光了,晚年在雲蓋寺家山討飯,身患重病,遍身污染屎尿,又臭又髒,用手代足,在床上爬行;有時把頭插進穀草裡,像吃飼料的樣子,喊他吃飯,常常作豬聲答應。受盡種種折磨而死。
【懺文及佛號】佛在王舍城,又見一眾生,其舌長大,鐵釘釘舌,熾然火起。終日竟夜,備受楚痛。目連問佛:此何罪報,今受此苦?佛答目連:此人昔時,經作寺主。呵(音喝)罵驅遣,客舊比丘,不與飲食,不同供養。以是因緣,故獲斯罪。
【譯解】佛在王捨城。又看見一個眾生。身上長著大舌頭,舌頭被鐵釘釘住,全身被猛火燒焦,一日一夜萬死萬生,痛苦煎熬永不停息。目連問佛:「這位眾生是犯什麼罪過,今世要受如此的悪報?」 佛告訴目連說:「此眾生前世作人時曾是一個寺院的寺主。經常訶責、瞋罵、驅趕在他們寺院掛單時間長久的比丘,且不給他們飯吃,所以才有今天的果報。此報之後,還要到地獄去受更苦的惡報,來償還他的罪業。」(釘舌火燒報)
【懺文及佛號】又有眾生,身體長大,頭上有鑊,熾然火燒。滿中烊銅,從四面出,灌其身上。乘虛而行,無有休息。目連問佛:此何等罪,今受此苦?佛答目連:此人昔時,作寺知事。檀越送油,不以分與諸客比丘【註一】,待客去後,乃分舊住。以是因緣,故獲斯罪。
【譯解】又有一個身體高大的眾生,頭上頂著一口方形大鍋。鍋內裝滿了熔化了的銅液,鍋下有烈火燃燒。熔化沸騰的銅液從鍋四面溢出,灌在受刑眾生的身上,哪裡沒有熔銅就往哪裡流,未曾停止過實在是劇苦無盡啊!目連問佛:「這眾生是犯什麼罪過,今世要受如此的悪報?」 佛告訴目連:「這個人過去世在寺院裡作過知事,有施主送油來,他不送到齋堂給眾僧吃,因為寺裡有掛單的過路僧在,他要等到客僧走後才送進齋堂,因作此罪,才有此報。在寺廟裡信眾送到寺院裡的任何東西,都是供養佛法僧三寶的,無論常住僧或客僧都是僧,都有權受用眾生的供養,若分別對待即是罪過,所得果報觸目驚心。此報之後還要到地獄去受更苦的惡報,來償還他的罪業。」(烊銅灌身報)
【註解】
【註一】、【客比丘】:就是來掛單的,「舊比丘」就是常住。
【懺文及佛號】又一眾生,熾然鐵丸。從身上入,從身下出。乘虛而行,苦痛難忍。目連問佛;此何等罪,今受此苦?佛答目連:此人往昔,作沙彌子【註一】。盜眾園中果子七枚,死入地獄,受無量苦。餘業未盡,故獲斯罪。
【譯解】又有一個眾生,被火燒的鐵丸,從頭頂上掉下來,進入身體然後再從身體下面出來,日日夜夜跑來跑去,痛苦不堪,未曾停止過。目連問佛:「這眾生犯什麼罪過,今世要受如此悪報?」 佛告訴目連:「這人過去世,在人間出家未受具戒,為沙彌時僅僅盜竊寺廟果園中的七粒果子,死後先下了地獄受此極大苦,萬萬年之後,重報盡了,還有餘報在等著他。」比如有人重重打你一拳,你疼痛難忍,三天之內隱隱作痛。這「隱隱作痛」就是一拳之後的惡報及餘報。僅僅是偷摘了園中的七枚果子,這對我們凡夫來說簡直不可思議,然而這是佛所說的,我們不敢不信!(鐵丸貫身報)
【註解】
【註一】、【沙彌子】:男子出家受十戒者的通稱。
【故事舉例】
盜寺廟物 受殘酷報
晉朝釋道志,住北多寶寺。任管理殿堂佛塔的職務,他先後盜竊幡帳等物不少。後來偷佛像眉間的毫珠,自己將牆壁鑿穿,做假現場,蒙混過去,沒有被發覺。過十幾天后,他得病了,看見有個怪人,拿矛刺他,時來時去,來時他便驚恐喊叫,隨著叫聲便流血。剛開始時,每天有一兩次這種現象,後來病情加重,刺的次數加多,遍體創傷,叫喊不止。寺裡僧眾,懷疑他有罪業,想替他懺悔。眾僧問起罪因,他還不願說,直到快死的前兩三天,他才詳說犯罪經過,痛哭求救。並說我實在愚癡,認為哪有什麼地獄,才毫無顧忌造下嚴重罪過,遭受這般殘酷的果報,活著便受拷打,死後將永處在刀山油鍋中。這已快腐爛的身軀,只求大家哀憐寬恕。現在財物已經用完,還有衣服被蓋,賣了或許夠做一次法會。釋道志連聲懇求,代為懺悔。所偷盜的兩顆佛像毫珠,一顆已賣給一個老太婆,找不回來;一顆在陳照家作借款的抵押品,可以贖回。道志死後,眾僧湊錢贖回毫珠,並為其設齋拜懺。最初請塑工去安裝毫珠,反復多次,無法吻合。眾僧又代為焚香頂禮,才得復原。過了一年多,僧眾們,在深夜裡聽見似乎有人說話。仔細聽,才知是道志的聲音。他說:「自從死後,受盡種種痛苦,這日子還很長,沒有出苦的時間。承蒙你們哀憐我,贖回毫珠。以後雖同樣受劇烈痛苦,但已有間歇的時候。特別前來感謝你們!」聽他說話時候,散出的腥臭氣味久久才能消失。
【懺文及佛號】又見大魚,一身百頭,頭頭各異,墮他網中。世尊見已,入慈心三昧【註一】,乃喚此魚,魚即時應。世尊問言:汝母何在?答言:母在廁中作蟲。佛語諸比丘,此大魚者;迦葉佛時,作三藏比丘【註二】,以惡口故,受多頭報。其母爾時,受其利養,以是因緣,作廁中蟲。佛言:得此報者,皆由眾生惡口麤強,宣傳彼此,闘亂兩家。死入地獄,獄卒燒熱鐵鎞(音批)【註三】,表裡洞赤,以烙其舌。復燒鐵鈎,鈎有三刃,利如鋒鋩,以斷其舌。復以牛犁,耕破其舌。復燒鐵杵,刺其咽中。數千萬劫,罪畢乃出,生鳥獸中。佛言:若有眾生,論說君主父母師長,其罪過是。
【譯解】又有一條大魚,身體有很多頭,每個頭的樣子都不一樣,被人家的網子捉到了。佛陀看見了,便入慈心三昧,以三昧力加被於魚,魚即能作人語。佛陀呼喚魚,魚就回應。佛陀問:「你的母親在那裡?」魚回答:「我母親在廁中作蟲。」佛告訴大眾,這魚在迦葉佛末法時,是博通三藏的大法師。雖能言善道,但不求實事。這個精通三藏的比丘,常犯惡口罪,喜歡罵人,行為不能守戒律。凡事有頭無尾,故受多頭之報。這位自己都無法消受施主供養的比丘,還要把三寶的資糧供養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如何消受得了?因此,他母親死後墮入廁中為蛆,實在可憐。這是佛說的話,誰敢不信?「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吃了不修行,披毛帶角還,佛說所有說話粗魯、惡言穢語的人,及那些傳閒話挑撥是非的人,及批評父母老師長輩是非的人,死後都要先下地獄受報。獄卒用燒紅的鐵叉烙其舌頭。再以牛犁耕其舌,又以燒紅的鐵桿、鐵鉤種種刑具懲罰他。罪報完了,又生到畜生道受報,百千萬劫難還人身。常言道:「誰人背後不說人,人人背後有人說。」我們都犯過惡口罪、兩舌罪,若不趕快懺悔改正,還要等到何時?佛說,惡口的人將來受多頭報,如雙頭蛇,雙頭羊。(百頭魚身報)
【註解】
【註一】、【慈心三昧】:又稱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稱慈心觀。是大乘菩薩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雜慮、遠離嗔恚怨憎之念,專致於慈悲心,觀一切眾生普遍受樂的三昧。這是行者憐念眾生、關懷眾生的心理境界。
【註二】、【三藏比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的出家人。經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通三藏達三學者,又被稱為三藏法師。
【註三】、【鎞】:裝在箭桿前端的金屬箭頭。
【故事舉例】
惡口的報應
佛住世的時候,有一位長者的妻子,懷孕之後,身體就臭穢不堪,誰也不願接近她。她滿月生下一個孩子,皮包骨頭,身相瘦弱憔悴,非常難看,而且這孩子身上沾著糞便。
他長大後,不願意呆在家裡,而且貪嗜糞便,父母和親友們都很厭惡,不願意見他,後來他被逐出家門,在外流浪,以糞便為食。為什麼他會這樣顛倒異常呢?也是受業力支配。他的前世因緣是這樣的:
往昔拘留孫佛時代,他出家做一所寺院的住持,當時有幾位施主供養僧眾洗浴,洗完後再用香油塗身。僧眾中有一位阿羅漢,住持一見他就起嗔心,惡罵他:「你一個出家人還以香油塗身,這和用人糞塗身有何差別?」阿羅漢聽後對他生起憐憫之心,就在他面前示現種種神變。住持當時就懺悔罪業,因惡口業力,他在五百世中,身體常常臭穢,人都不願意接近他。
在對阿羅漢說“和人糞塗身有何差異”時,他的心中就已落下相應的印象,因緣聚合,果然顯現身體臭穢、貪吃糞便的惡相。一切都是心作心顯,口裡如是說,心中如是分別,就會如是現前。這是依他起無欺的顯現。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聞佛此言,大可怖畏。今善惡二途,皎然可見。罪福果報,諦了無疑。唯應努力,勤行懺悔。相與披經,具見此事。若不努力,小復懈退。我今所作。何由得辦。譬如歉乏之人,心注百味,於其饑惱,終無濟益。故知欲求勝妙法,欲度脫眾生者,不可止在於心。既在心事,宜自努力,勤而行之。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為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一切眾生,求哀懺悔。又為父母師長,善惡知識,並及自身,一切眷屬,求哀禮懺。若已作之罪,願乞除滅。未作之罪,不敢復作。仰願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提沙佛 南無明曜佛 南無持鬘佛 南無功德明佛 南無示義佛 南無燈曜佛 南無興盛佛 南無藥師佛 南無善濡佛 南無白毫佛 南無堅固佛 南無福威德佛 南無不可壞佛 南無德相佛 南無羅睺佛 南無眾主佛 南無梵聲佛 南無堅際佛 南無不高佛 南無作明佛 南無大山佛 南無金剛佛 南無將眾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珍寶佛 南無師子幡菩薩 南無師子作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我們今日在一起共修『梁皇懺』的大眾,即知佛語如是,要起恐怖畏懼的心,世間不出善惡二途,善則修福上昇,惡則造罪下墜。因果報應,皎皎然於心目之間,諦審明了,無可疑慮。應當精進努力,勤修懺悔。大家一起讀經的時候,都看到經典上所講的三世因緣果報之事,也非常清楚我們將來要面臨這樣的惡果報。倘若我們現在還懶惰懈怠,不發奮努力,則微善不能敵強惡,小福何能懺重罪。譬如飢腸轆轆的人,心裡幻想著各種美味的飲食,這樣對他的飢餓可以說一點幫助都沒有,所以想要求得殊勝的真理妙法,想要了脫生死,不可以只是停留在心想而已、或嘴上講講而已。如果在心裡已經有這種念頭想法的話,就應該要努力地去實踐,比如斷了十惡,還要努力去修十善,好好做人,實實在在的去修自度度人的殊勝妙法,這樣才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才能使自己得到究竟的利益。我們共同以一顆至誠之心、五體投地的為自己所造的罪業,以悲痛懇切的心求懺悔。並願為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人道一切眾生,父母師長、善惡知識一切眷屬,祈求哀憫懇切悲痛懺悔。若已犯的罪業,今祈請諸佛菩薩以廣大慈悲心,及殊勝的大神通力,令罪業消除。若未作此罪者,則因我今之求哀懺悔,畢竟不敢復造。罪花由此凋謝。我雖求哀懺悔,但還是個凡夫能力棉薄,惟有祈求歸依十方三世一切大慈悲父哀憫攝受。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大智慧力,不思議力,無量自在力。度脫六道一切眾生,滅除六道一切眾苦。令諸眾生,皆得斷除三途罪業,畢竟不復造五逆十惡,更墮三途。從今日去,捨苦報生,得淨土生。捨苦報命,得智慧命。捨苦報身,得金剛身,捨惡趣苦,得涅槃樂。念惡趣苦,發菩提心。四等六度,常得現前。四辯六通,如意自在。勇猛精進,不休不息。乃至進修,滿十地行。復能度脫,一切眾生。
【譯解】再次祈求歸依十方盡虚空界諸佛菩薩三寶,願諸佛菩薩三寶以慈悲力、大智慧力、不思議力、無量自在力、種種神通力來滅除一切眾生的罪業而度脫之。我們捨去四大假合【註一】之身的苦報生,不再造五逆十惡之悪果,斷除三途悪道的輪迴得淨土生。從現在起捨娑婆【註二】之苦報生,得淨土之樂果生。捨色心連持【註三】命,得實相之智慧【註四】命。捨掉成住壞空無常生滅的苦報身,得不生不滅的金剛身。既然捨棄惡趣苦,自得寂滅樂。又念娑婆眾生沈淪在惡趣中,更發廣大宏偉之菩提心。因修四心【註五】六度,無有阻礙。果得四辯【註六】六道,受用自在。勇猛勤修,精進不退。乃至滿十地行,直入妙覺果海【註七】,又復倒駕慈航【註八】,度脫一切眾生。這是佛菩薩的神通感應,才能夠讓我們滅除地獄、餓鬼、畜生等業報,離開三途的苦地,得到安隱快樂,自在無礙之處。
【註解】
【註一】、【四大假合】:四大,乃指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之人身。
【註二】、【娑婆】:娑婆世界,是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此世界眾生安忍於十惡,忍受諸煩惱,不肯出離。
【註三】、【色心連持】:五蘊,也就是色受想行識。
【註四】、【實相之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表示有別於一般所指的智慧。
【註五】、【四心】:慈悲喜捨之四無量心也。
【註六】、【四辯】:義無礙辯、法無礙辯、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
【註七】、【妙覺果海】:妙覺為大乘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之一,四十二位之一。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故亦為佛果之別稱。
【註八】、【倒駕慈航】:是指已證悟的佛、菩薩以慈悲心再迴入娑婆,救度眾生出離生死苦海。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第四卷的總結語】
第四卷 曹溪水――水供養 (象徵意義:甘露水,撫慰眾生煩惱) 『供水功德 :身心潔淨,相貌莊嚴,遠離煩惱,尊貴自在 。』
顯果報第七之餘是前面卷三顯果報第七的延長,繼續在《佛說雜藏經》記載著第六、恆飢無食報,過去在人間作寺院主事時,由信眾供養十方僧眾,他卻慳吝無道,所以受此餓鬼報。第七、烊銅灌頂報,過去在人間作寺院裡的知事,四方僧之物不給四方僧用,第八、吞熱鐵丸報,偷吃了一口供僧的冰糖招感了吞熱鐵丸的惡報。接著再引用《賢愚經》1. 屎尿無手足報,過去在人間作寺院寺主,本來也是一個如法修行的人,接待過往五百僧人吃喝住,盡心盡力,可是後來對五百商人供養的五百顆珠寶,生起了貪心,據為己有。在受到大眾質問時,又惡語傷人的說:「你們要是想搶奪我的珠寶,我就砍斷你們的手和腳,把你們投進糞坑裡去!」這是唯心所現的力量,因為心裡面現出那個惡境,要去割這五百位比丘的手足,丟到糞坑裡面,所以自己就受了自心所現的業報。2. 釘舌火燒報,前世作人時曾是一個寺院的寺主。經常訶責、嗔罵、驅趕在他們寺院掛單時間長的比丘,不給他們飯吃,所以才有今天的果報。3. 烊銅灌身報,佛告訴目連,這個人過去生在寺院裡作過知事,有施主送油來,他不送齋堂給眾僧吃,因為寺裡有掛單的過路僧在,要等到客僧走後才送進齋堂。因作此罪業才得此果報。4.鐵丸貫身報,這人過去世,在人間出家未受具戒,為沙彌時。僅僅盜竊寺廟果園中的七粒果子,死後先下了地獄受此極大苦,萬萬年之後,重報盡了,還有餘報在等著他。5.百頭魚身報這個精通三藏的比丘,常犯惡口罪,喜歡罵人,行為不能守戒律。由是說一事有一頭,凡事有頭無尾,故受多頭之報。這位自己都無法消受施主供養的比丘,還要把三寶的資糧供養他自己的母親,他母親如何消受得了?因此,他母親死後墮入廁中為蛆,實在可憐。以上的故事,都是佛所說的話,誰敢不信?「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吃了不修行,披毛帶角還」。佛說,所有說話粗魯、惡言穢語的人,傳閒話挑撥是非的人,批評父母老師長輩是非的人,死後都要先下地獄受報。獄卒用燒紅的鐵叉烙其舌頭 。再以牛犁耕其舌,又以燒紅的鐵桿、鐵鉤種種刑具懲罰之。罪報完了,又生到畜生道受報,百千萬劫難還人身。常言道:「誰人背後不說人,人人背後有人說。」我們都犯過惡口罪、兩舌罪,佛說,惡口好罵人的人將來會受多頭果報,如雙頭蛇,雙頭羊。若不趕快懺悔改正,還要等待何時? 三世因果業報的道理,即是有因必然就有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作善得善,作惡業即得惡報。若不作因,就不得果報。所以我們要懂得因果概念。世間人看不到將來,也看不到過去,因為看不到來世,就認為所作的善惡事,並沒有善惡果報,又因為看不到過去世,就以為今天所得的善報、或所遭受的惡報,跟前世所作的善惡因沒有關係。這都是因為不能用前世的因跟後世的果,來看現在的所作所為、所受的果報,於是認為沒有因果關鍵。「顯果報」這一章,反覆陳述這個理論,我們要真誠地相信三世因果業報,真誠地相信三寶不可思議的神通力,真誠地懺悔發願回向。要知道在懺悔的時候,能產生三方面的力量,每一個行者自己發起歸依三寶、禮拜懺悔、發菩提心、發願回向的這個心。去招感諸佛菩薩的神通力、慈悲力、不可思議力。然後借由諸佛菩薩的神通力就能夠產生滅除一切的惡業,並普及到所有的苦難眾生,這個的根源,都是因為我們自心懺悔、歸命三寶而成就的。不管你信佛還是不信佛,是出家人還是在家眾,因果報應是絲毫不差,如影隨形。所以,我們信佛不僅嘴裡要常念佛,更主要的是心中時時刻刻要有佛,那就是管住自己的心,不讓它顛倒妄想。每一個念頭都要保持和佛的知見一致。明白了這個道理,精進持戒修行,念念覺悟,言行如法,這就是醒悟、覺悟、開悟。開悟是開始覺悟的意思,不是開天眼開天耳,而是從不信佛到信佛是第一次開悟,開始守佛戒是第二次開悟,進入修六度萬行是第三次開悟,到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一地至十地菩薩,直到成佛,都經歷過有無數次的開悟而成就的。善惡皆由心起,若不能令心止惡向善,攝伏其心,修什麼法門,也出不了三界。萬法唯心造啊!
《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
業報果 | 業報六道 | 業報因 |
聾騃無足報 | 畜生惡報 | 佛言:『以前世時,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語,不孝父母、反戾時君;或為帝主、大臣、四鎮方伯、州郡令長、吏禁督護,恃其威勢,侵奪民物,無有道理,使民苦悴,吁嗟而行。故獲斯罪。』 |
目無所見報 | 人道惡報 | 佛言:『以前世時,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縫鷹眼合、籠繫眾生,皮囊盛頭,不得所見。故獲斯罪。』 |
瘖啞報 | 人道惡報 | 佛言:『以前世時,誹謗三尊、輕毀聖道,論他好醜、求人長短,強誣良善、憎嫉賢人。故獲斯罪。』 |
餓鬼膿血報 | 餓鬼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偷盜僧食,或為大會福食,屏處偷噉;悋惜己物,但貪他財;常行惡心,與人毒藥,氣息不通。故獲斯罪。』 |
熱鐵灌身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為針灸醫師,針人身體,不能差病;誑他取財,徒受苦痛,令他苦惱。故獲斯罪。』 |
鑊中糜爛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屠殺眾生,湯灌搣毛, 不可限量,以是惡業,故獲斯罪。』 |
火城馳走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焚燒山澤、火煨雞子、燒他村陌,燒煮眾生,身爛皮剝。』故獲斯罪。』 |
寒風剝裂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橫道作賊,剝脫人衣,使冬月之日,令他凍死;生㓟牛羊,痛不可堪。故獲斯罪。』 |
刀山劍樹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屠殺為業,烹害眾生,屠割剝裂,骨肉分離,頭脚星散懸於高格,稱量而賣;復生懸眾生,苦痛難處故獲斯罪。』 |
五根不具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飛鷹走狗,彈射禽獸,或斷其頭,或斷其足,生搣鳥翼。故獲斯罪。』 |
腳跛手折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為人憯剋,行道安槍;或安射窠,施張弶穽,陷墜眾生,頭破脚折,傷損非一。故獲斯罪。』 |
執繫枷桁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網捕眾生,籠繫而畜,飢窮困苦;或為宰主、令長,貪取財錢,枉繫良善,怨苦號天,不得縱意。故獲斯罪。』 |
顛癡狂騃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飲酒醉亂,犯三十六失,後得癡身,如似醉人不識尊卑,不別好醜。八萬劫墮沸屎地獄,獄卒斬剉,求死不得求生不得,五窮六極,長夜受苦,以貪酒過受罪已,始得為人,癃殘跛蹇,為人之所憎嫉;行逢接他橫事,常無樂時。以酒過犯,故獲斯罪。』 |
陰藏甚大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治生販賣,自譽己物,毀呰他財;囂升弄㪷,躡秤前後,欺誑於人。故獲斯罪。』 |
身形醜陋報 | 地獄果報 | 佛言:『以前世時,為子不孝父母,為臣不忠其君,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以其信,鄉黨不以其齒,朝廷不以其爵;趣為趣作,心意顛倒,無有其度;不信三尊,殺君害師;伐國掠民,攻城破塢,偷寨過盜,惡業非一;美己惡人,侵陵孤老,誣謗賢聖,輕慢尊長,欺誑下賤。一切罪業,悉具犯之。眾惡集報,故獲斯罪。』 |
《雜藏經》
業報果 | 業報因 |
無頭鬼報 |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恆作魁膾弟子。 若殺人時,汝常歡喜,以繩結挽。以是因緣,故受此罪。此是華報, 果在地獄。』 |
身如塊肉報 |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與他毒藥,墮胎落孕, 令諸眾生,命不全活。以是因緣,故獲斯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
咽喉如針報 |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 [自恃豪貴,飲酒縱橫,輕欺他人,奪其飲食,饑困一切之因故獲斯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
二熱鐵輪報 |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與眾作餅,盜取二番,挾兩腋下。以是因緣,故獲斯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
常懷恐怖報 |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主捉縛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市,常懷恐怖相續,是故受此罪。此是惡行華報,後方受地獄果耳。』 |
恆飢無食報 |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佛圖主。有諸白衣賢者,供養眾僧,供設食具。若有客僧來,汝便粗設麁供;客僧去已,自食細者。以是因緣故,糞尚叵得,何況好食!此是華報耳,後當受地獄果。』 |
烊銅灌頂報 | 目連答言:『汝前身時,出家為道,典僧飲食,以一酥瓶,私著餘處。有客道人來者,不與之。去已,出酥,行與舊僧。此酥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隱,雖與不等。由是緣故,受此罪也。』 |
吞熱鐵丸報 | 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道人。眾僧差作蜜漿,石蜜塊大難消,以斧斫之,盜心噉一口。以是因緣故,斧還斫舌。』 |
引用其它的經典
業報果 | 業報因 |
屎尿無手足報 | 佛告大眾:後有五百商人,入海採寶,還過塔寺,見五百比丘,精勤行道,並各發心,欣然共議,福田難遇,當設薄供,人捨一珠,得五百摩尼珠,以寄寺主。寺主後時,生不善心,圖欲獨取,不為設供。大眾問言:「賈客施珠,應當設供?」寺主答言:「是珠施我,若欲奪珠,糞可與汝,若不時去,割汝手足,投之糞坑。」眾念其癡,默然各去。緣是罪惡,受此蟲身,後入地獄,又受眾苦。』這是所謂唯心所現的力量──因為心裡面現出了那樣一個惡的境,要去割這五百位比丘的手足,丟到糞坑裡面去,所以自己就受了自心所現的業報。 |
釘舌火燒報 | 佛答目連:『此人昔時,經作寺主,呵罵驅遣客、舊比丘,不與飲食,不同供養。以是因緣,故獲斯罪。』 |
烊銅灌身報 | 佛答目連:『此人昔時,作寺知事,檀越送油,不以分與諸客比丘,待客去後,乃分舊住。以是因緣,故獲斯罪。』 |
鐵丸貫身報 | 佛答目連:『此人往昔作沙彌子,盜眾園中果子七枚,死入地獄,受無量苦。餘業未盡,故獲斯罪。』 |
百頭魚身報 | 佛言:『得此報者,皆由眾生惡口麤強,宣傳彼此,鬬亂兩家。死入地獄,獄卒燒熱鐵鎞, 表裏洞赤,以烙其舌; 復燒鐵鈎,鈎有三刃,利如鋒鋩,以斷其舌。 復以牛犂,耕破其舌;復燒鐵杵,刺其咽中,數千萬刦。罪畢乃出,生鳥獸中。』佛言:『若有眾生,論說君主、父母、師長,其罪過是。』 |
《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第十七、復有眾生,男根不具,為黃門身,不得妻娶,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喜犍象、馬、牛、羊、猪、狗不可稱數,令此眾生苦痛難忍,死而復穌。故獲斯罪。』。「『第十八、復有眾生,從生至老無有兒子,孤立獨存,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暴惡,不信罪福;百鳥產乳之時,齎持瓶器,循大水渚,求拾鴻、鵠、鸚、鵡、鵝、鴈諸鳥子卵,擔歸煮噉;諸鳥失子,悲鳴叫裂,眼中血出。故獲斯罪。』」》。「『第十九、復有眾生,少小孤寒,無有父母、兄弟;為他作使,辛苦活命;長大成人,橫罹殃禍;縣官所縛,繫閉牢獄;無人追餉,飢窮困苦,無所告及。何罪所致?』 佛言:「以前世時,坐喜捕拾鵰、鷲、鷹、鷂、熊、羆、虎、豹,枷鎖而畜,孤此眾生;父母、兄弟常恒憂念,悲鳴叫裂,哀感人心;不能供養,常苦飢餓,骨立皮連,求死不得。故獲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