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289册「如夢如幻」精選分享.二0二二年五月出版
022人生故事
我舉二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 家父年老的時候。住在台中太平,我們請「小章」二十四小時照顧他老人家。(那時我早已移居美國)
父親有一個習慣,他習慣騎腳踏車運動。就這樣騎啊騎的。騎到天黑黑。 騎到深夜。騎到莫名其妙及一無所有(腦袋空空)的時候。他被人發現。
人家問他: 「你家在哪裡?」
他答: 「我不知道。」
人家帶他去警察局。警察問他:你仔細想想,你的家人,你的家。父親什麼都忘了。(失憶)
警察問:「你有兒子嗎?」
父親猛然想起,答: 「有一個兒子。」
警察問:「你兒子叫什麼姓名,他在做什麼?」
父親答:「姓名忘了,但,他寫很多書。」
警察就根據「寫很多書」這句話,找出「盧勝彥」。打電話給「台灣雷藏寺」,請雷藏寺的人來帶他回家。
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是一個「人生故事」。但,已不是父親的故事。因為父親已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全部忘光光了。他完全「空了」。
第二個例子:
我們西雅圖有一個女弟子。她回台灣照顧自己年老的母親,母親住安養院。她推著輪椅,在養老院的庭園漫步,呼吸新鮮空氣蝴蝶飛舞。百花初放。
老太太目光望向遠方,不知在看什麼?女兒問老母親:「我是誰?」
母親答:「妳是?」
女兒說:「我是妳女兒啊!」
母親問:「女兒是什麼?什麼是女兒?妳是誰?」
女兒答:「我是某某,妳不記得了!」
母親自問:「妳是誰?我是誰?」(老母親早已失憶).......
我簡單舉這兩則「人生故事」。這種故事不勝枚舉。
我問:「看了這兩則故事,你有何感想?」
人生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當人們「失憶」的時候,誰是誰?當記憶還存在的時候,有很多「人生故事」,述之不盡。當記憶沒有了。試問:「人生在哪裡?」
026深入探討「人生」
很簡單的說:「人生,就是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也就是一日有一日的人生。一個月有一個月的人生。一年有一年的人生。
我告訴大家:「我們每一個人,把年月日的生活片斷,置入在記憶庫中(腦袋),這樣串起來,就是一生。」
我們憑什麼有人生? 答案是: 眼——視覺。 耳——聽覺。 鼻——嗅覺。 舌——味覺。身——觸覺。 意——思覺。因為我們有「感覺」,才有我們人生的「存在感」。這裡就是「存在哲學」。「我思故我在。」「我見故我在。」
我們感覺是美好的,因此,快樂。我們感覺不完美的,因此,憂傷。酸甜苦辣,全是感覺。佛經裡提到「生苦」,我們在母胎中的種種苦。因為沒有感覺,所以一無所知。因此,我下一個定論:有感覺,才有人生。沒有感覺,就沒有人生。人生全憑感覺。
如果「記憶庫」是空的,也就是「失憶」,這個人生就成了「空」。我舉例說明:現代人有所謂的「網路霸凌」,很多人受不了被「霸凌」而自殺。
在昔日:馬來西亞(猴子)在網路批判我。新加坡(堯中)在網路批判我。台灣(湯)在網路批判我。台灣(饒)在網路批判我。而我,竟然無所覺。為什麼?因為盧勝彥沒有「手機」、「電腦」、「平板」。他們在網路的批判,我一篇也沒看到。我自嘲:「我是現代生活的原始人!」「我是現代生活的白痴!」「我是離世索居的人!」
所以:我只懂「寫作」、「畫畫」、「修法」、「說法」。其他,我一概無知。我的人生,自在如如。我的人生其實太簡單了,「住家」、「雷藏寺」,我只活在這兩個空間。(近幾年)對不起!我老人家的生活就是這樣!
老子說:「為道日損。」
我把不必要的東西,全部抛了出去,抛到全部都快空了。「清淨!」「無為!」「空寂!」
034我坐在空空洞洞之中
在美國西雅圖雷藏寺。星期六的晚上八時同修。我上法座。
司儀喊:大禮拜、大供養、四皈依、披甲護身...。我雙眼一閉。什麼都不想,只一刹那,什麼感覺全沒有了,眼睛是閉著。耳朵聽不見任何聲音。我先數息,後來連數息也沒有了。舌抵上顎,舌亦無覺。不關注自己的身子。 不去想什麼。
就在那個時候:自己不見了! 世界不見了! 時間不知道! 空間不知道!也就是說,雷藏寺的四面牆,全部消失,座下弟子空無一人。空空盪盪。天哪!連自己的注意力,也失去了對象。沒有觀想。沒有結印。 沒有持咒。沒有入三摩地(禪定)。我們平時的意念是很多的,現在並不是只想一個對象,而是連對象也沒有了,我進入「○」的狀態之中。此時此刻。 我只能如此說:「我坐在空空洞洞之中!」
這是一個境界嗎? 不,連境界也沒有。 看到光嗎?不,一點光也沒有,也不是黑漆漆。看到本尊嗎?不,連本尊也沒出現。是輕安感?是喜樂感?是自自如如感?是安適感?是自然感?不是,都不是。告訴大家, 什麼都不是。連自己都不見了,連他人都不見了,連時間在流逝也沒感覺,連空間也全消杳。
禪宗有一句話:能所雙泯。身心脫落。虚空粉碎。大地沉平。
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樣子!我只是一個名詞。空空洞洞也只是一個字句。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坐著,一動也不動,我告訴大家,連坐著也沒感覺,連一動也不動,也沒感覺。像發呆? 不是! 像睡著? 不是!像死屍? 不是!一直等到司儀喊:「請盧師尊作總迴向。」這一句話入耳。我才恍惚恍惚記起:「是在同修!」
042我是一道彩虹
現在我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是一道彩虹了。我也悟到,這世界如夢如幻。原來:幻天界。 幻人界。 幻阿修羅界。 幻地獄界。 幻餓鬼界。 幻畜牲界。這六界全是「幻變」出來的。而「幻人」演「幻戲」,根本全是幻,六道輪迴全是「幻戲」。
我的悟境是:空——真空(其中有佛性)。有——幻有。所以《心經》有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金剛經》有言:實相是非相,非相即實相。怪不得:佛陀在菩提樹下,一開悟,就想「涅槃」。
又,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欲 涅槃時,文殊菩薩下降,請佛陀:「續轉法輪!」
佛陀說:「我有轉法輪嗎?」
又,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最後,佛陀說:「我根本沒有說法。」
因為:幻人說法。 幻人聽法。 而佛法也是幻。
註:《金剛經》中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我當然明白廣欽和尚涅槃時說:「無來,無去,無代誌!」(全是幻)我也明白,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也是:「無事」二字。 老子無影無踪了(幻生)。將來,有一天,我(盧師尊)也會無影無踪。我的遊戲已經結束。我休息了!大家再見!
我的示寂只有短短三個字:「無干涉!」
很多弟子對我說:「不會!不會!盧師尊不會!」
我說:「會就是不會,不會就是會」(本無生死)。
這時候,眼、耳、鼻、舌、身、意全沒有了!佛性(自性)就在那裡。不增不減!
我回家了!若有人問我:「這個遊戲,你演什麼?」
我答:「隨緣、隨順、隨份。」
請注意「隨份」二個字,這「隨份」就是我守住自己的本份。雖然隨心所欲,但,不過份也!(戒律)
050我告訴你「一個祕密」
這是一個極大的祕密,我偷偷告訴你。當你明白一切皆空。這是「見道」。於是「悟後起修」開始了,進入了「修道」的階段,這時候,才算真正的行者。一直到「空了一切」:身空。 心空。 法空。 性空。此時,如同「電極」,一聲雷,轟隆!轟隆的響了起來。天地大震動。宇宙法流充滿。 (如同一個空瓶子,突然間,灌滿了甘露)事實上,連空瓶子也沒有。這是假我與真我融合。天地合一。 佛我合一。 本尊與我合一。 我即本尊。 本尊即我。
我們經常解釋:「一滴水滴入大海!」
修密教的人說: 氣與氣通。 脈與脈接。點與點融(明點)。也即是「入我我入」,宇宙法流進入我,我進入宇宙法流。
此時:欲仙欲死,欲死欲仙。(一種喜樂的形容)死了!死了!
有人說:空行母出現佈滿虚空,向你鼓掌。高喊:成就了!成就了!
《金剛經》說:如來悉見是人,如來悉知是人。佛與佛知。
(這種情景,這世界上只有少數的人到達如此的境界)
但,確實有。因為我(盧師尊)已走到這種境界。(原則上,用境界這兩個字也不對,但,為了讓大家明白,才用境界二字)因為沒有文字、名詞可用。
我時時刻刻都在這種境界之中,祂沒有離開我,我也沒有離開了祂。我只是「保任」。「保任」就是「保持任運」有沒有神通?地——我堅固如山。 水——我變化如水。 火——我法力無窮。 風——我化身無數。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到了這種境界,佛教有一個名詞,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54我的人生觀(真空見解)
我「我死後,只留下三個字:『無干涉』。」
弟子說:「不懂!」
很多弟子說:「聽嘸!」(台語)
我為了讓弟子們明白我的話,只好用比喻來說明我的悟境。我的比喻如下:
我去看一場電影。男主角——主要人物。女主角——主要人物。配角——客體。 配角——場景。(主客分明)
那我是什麼呢?我是觀眾。跟電影裡的一切無關。電影的內容,當然有喜怒哀樂,有喜劇,有悲劇,有戰爭片,有愛情片,有恐怖片,有科幻片。有些人跟著笑,跟著哭,跟著緊張,跟著恐怖,跟著電影的情節走。那是看電影的人,融入電影之中,自然產生了情緒波動。等到電影結束。電燈一亮。
你恍然大悟,原來我是我,電影是電影。「無干涉!」
我告訴大家:電影是假的。男女主角,也是假的。佈景也是假的。 情節是假的。喜怒哀樂是假的。生是假的。死是假的。當你融入電影中時,你以為自己是男主角、或你是女主角。要等到電影結束,你才醒了過來。原來只是一場電影。你只是觀眾 。 二者全無干涉!我的比喻很清楚明白了!佛性是觀眾。 主角是假我。 配角是他人。 情節是人生。人生有生,有死,有主,有客。有形色不一的情節,有喜怒哀樂。電影就是人生。我的人生觀,也即是如此。人生是人生,我只是觀眾。如同如此,二者「無干涉」!
至此: 大家明白了:達摩祖師說:「無功德」。二祖慧可說:「覓心不可得」六祖說:「本來無一物」。
又說:「不思善!不思惡!」
《金剛經》說: 「如夢幻泡影。」
我說:「無干涉!」
062自覺與覺他
我們明白人生的模式是:讀書。(求學) 工作。(職場) 結婚。(家庭) 生兒育女。(除此之外,沒有了)它的意義在哪裡?每一個人都一樣。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而又死,死而又生。
我總算「覺醒」了。「覺醒」就是「自覺」。而教導別人也「覺醒」就是「覺他」。所以人生的意義是:「自覺」與「覺他」。講白一點就是:「自己醒過來,也教導他人醒過來!」美其名是:「度眾生!」
「自覺是什麼?」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釋迦牟尼佛,在昔日,祂說法時,常常提醒弟子:「人生是苦」。「人生是空」。「人生無常」。「人生無我」。
這就是我常說的:「苦、空、無常、無我。」苦是什麼?苦是逼惱身心。身體的部份是四萬八千種病,病一上身,苦不可言,這是身苦。另外有心苦,憂愁嫉妒吃醋等是心苦。(這二種苦叫內苦)
還有外苦:一、強盜小偷的禍害。二、風雨雷電,地水火風之禍害。三、大寒大熱。四、戰爭。五、沒有水喝,沒有東西吃,又餓又渴(飢荒)。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更有: 愛別離苦。 怨憎會苦。 求不得苦。 五陰熾盛苦。
我們從這些苦中,去慢慢的體會佛陀的「人生是苦」。生起了「離苦的心」,要脫離這人生的苦,唯有醒過來,跳出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