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94册「夢幻的隨想」精選分享.二00七年六月出版OK
004夢幻的隨想(序)
雖然我常常隱居於山林,看似遠離塵世,過著像「阿羅漢」一般的生涯,實際上,這些日子對我而言十分簡單。清晨,一盞燈、一支筆、一疊稿紙、一杯水,我便開始寫著《夢幻的隨想》。在山林中的生活是純粹的:寫作、修法、練拳,簡簡單單,歲月如梭,這些年來,我悠然自得地過著自己的日子。曾經有六年的隱居時光,與教授弟子的歲月截然不同。在這段隱居的歲月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其性平等」的大悲心。
我仍然喜歡隱居,這是一種屬於我個人的生活態度。因為,我發現,只要我走入紅塵、走入社會、走入眾生中、走入弟子群中,就必然會掀起「驚天駭浪」。有時我問自己:「是應該有事,還是無事?」而我更喜歡無事。
我喜歡雨,因為雨帶來的悠哉!我喜歡雲,因為雲的自在!我喜歡月亮,因為月亮無心,無事。閒居應該是一種享受,如果能永遠這樣過下去,那便是人生的幸福。
然而,我發了大誓願,無論如何,都不捨一個眾生。這與那些好逸惡勞的人不同,為了不讓眾生陷入「三途惡道」,我不能總是隱居,看山看水,尋求快樂。我從「南山雅舍」走了出來,弘揚佛陀的正法,走進群眾中。我也體會到:輪迴與涅槃同道,出塵與入塵同道,生與死同道,得與失同道,凡夫與聖人同道。其實,能夠「安心」的人,才是經歷了這些尊貴的人生體驗的。我證知了「佛性平等」四個字的深意。
這本書是我第194本書的寫作,書名《夢幻的隨想》,副題是「行腳的拾穗」。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隨想隨寫,一點也不做作。它寫得非常自然,樸實無華,就如同行水、如同流雲,更希望像月華一樣,帶給每個人清涼。
這本書的宗旨是:「有悟即記」。願讀者翻開這本書,能有所收獲。
014臥香爐的灰
那一天,我在「南山雅舍」的壇城,準備點燃一支沉香,將它放置在臥香爐內的時候,我發現香灰已經堆積得滿滿的了。於是,我開始整理清潔香爐裡的灰。
我拿起一個塑膠袋和一支湯匙,用湯匙小心翼翼地將香灰裝入塑膠袋中,大部分的香灰都被倒進了袋子,只留下少部分的香灰,鋪在臥香爐 的底部。
就在這時,我聽見護法神的聲音說:「不要丟掉香灰!」 我回答:「不丟,那是用來做什麼呢?是要吃嗎?」(在某些習俗中,有人會吃香灰來治病) 護法神說:「你可以加持香灰,將香灰帶到屋外,撒在房子的四個角落,撒在清淨的土壤上。」我說:「我明白了,這是密教的結界法。」 護法神說:「正是,正是。」,這些香灰撒在屋外的四角,會讓一切魑魅魍魎不敢靠近。
當我整理香灰的時候,我忽然發現,臥香爐的蓋子上滿是黑色的油污,那些油污黑得發亮,如同滴油狀。我驚訝不已。護法神說:「這就像是吸煙的人,每天抽一根煙,漸漸地,牙齒上會卡上煙油,喉嚨、氣管、肺部,也會被煙油沾染。年深日久,這些器官會因此受損,最終衰壞。」 我聽了之後,深有感悟:當一個人染上惡習,如果不及時戒除,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根深蒂固,像臥香爐的蓋子一樣,黑得發亮,這真是惡業的深重表現!這些惡習就是被「薰」的,薰久了,便會墮入三惡道。
我們修行人修禪定時,從初禪進入二禪,再從二禪進入三禪,從三禪進入四禪。也可以從四禪退回三禪,從三禪退回二禪,再從二禪退回初禪,最後離開禪定。
這是什麼呢?這正是「薰」。習之不倦,便能達到「清淨」、「無垢」、「異熟」、「等覺」、「妙覺」。原來,禪定本質上就是一種「清淨」的法門。我們 在密教中修習「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每天修行,日積月累,逐漸達到清淨。
身結印,口誦咒,意觀想,這一切都是「薰」,是清淨的「薰」,不斷地薰,直到達到徹底的大清淨。就像詩中所說:
挑起大燈一日輝,光光相映成相隨。四禪八定無人問,三十多年證無為。
這正是修行的過程,清淨與無為的境界,漸漸在每一日的修行中顯現。
038南泉「斬貓」是大慈悲
有關池州「南泉斬貓」的公案,自古以來,對於其意涵的解釋眾說紛紛,爭論不休。有人認為:「貓也有佛性,這樣做太不慈悲了!」也有人說:「殺生違反了五戒中的首戒!」還有的認為:「南泉斬貓,只是虛晃一招,根本沒有真正斬下!」有的說:「這樣的行為殘忍,是不良的示範!」更有一些人認為:「這是在斬除物欲!」或者說:「是在斬除執著!」
關於「南泉斬貓」的公案,我在以前的著作中也曾多次提到過。由於有許多聖弟子對這個公案深感關切,因此,我在這裡想要特別強調其中的關鍵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