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63册「度過生死的大海」精選分享.二00三年三月出版
004神行鞋 (序)
有一天晚上。
觀世音菩薩在我隱居的地方出現,給我一雙特別的鞋子。我好奇地問:「這是什麼鞋?」觀世音菩薩告訴我這是「神行鞋」。
我追問:「這鞋子是做什麼用的?」菩薩回答說:「我們要你親身經歷所謂的『中陰境界』,也就是經歷死亡的狀況,然後寫一本書,讓人明白生命的結束是一種事實。」
我說:「生必有死,這是自然,還要寫什麼呢?」菩薩說:「這是一個緊急的事情。」
我又問:「為什麼?」菩薩解釋道:「眾生以為身體健康就好,但卻無法意識到中年、老年及疾病會隨之而來。最重要的是,讓世人都能了解死亡的流程與狀況,不論他們信仰何種宗教,或是否信教,你要寫出死亡的真相,這才是最關鍵的。」
我質疑道:「那我的寫作會有人相信嗎?」菩薩回答:「這並非迷信,死亡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並不是迷信。死亡之後不是終點,很多宗教都認為有生命的延續和靈魂的存在。你需要將這真相寫出來,幫助眾生找到解脫。」
我問:「真的能救度眾生?」菩薩吟詩道:「讀即明白,修即解脫,信即得度,解即了悟。」
我如實告訴大家:我穿上「神行鞋」後,竟然生病了。我之前寫過的作品如「葉子湖的水變冷」與「向三本尊祈禱」,我認為我在58歲時可能會死。我真實地經歷了嚴重的病痛,這種痛苦是外人難以想像的,讓我感受到生死的滋味。
這不是妄說!
這不是妄想!
這不是妄信!
這是我穿上「神行鞋」後的真實經歷。我所遭遇的苦楚,世人難以想像,我曾經體會到「苦中之苦」、「痛中之痛」。身為一位精神健全且自由自在的隱者,我可以在十方世界安居,但在穿上「神行鞋」後,我深刻感受到「病」與「死」的滋味。
我的四大分散,讓我感受到: 「山 崩地裂, 水淹沒頂, 火山爆發, 狂風凜冽。」我陷入了「八寒」與「八熱」的地獄。這並不是對眾生的恐嚇,而是我真的跌入了死亡的陷阱,無法求生,也無法求死。我絕不言過其實,也絕不誇大。每一個人終有一死,即便是鐵打的金剛也無法例外。
我承受了太多的苦,渴望眾生能夠「離苦得樂」。因此,我要寫下這本十分重要的書,它是「度過生死的大海」的一本書,這本書「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我希望大家能理解: 人身無常,時光易逝; 眾苦交煎,應當學會離開; 願與真佛共同修行, 盡此報身,生入極樂。
020蓮花童子的榮耀,前世今生的宿命
「破瓦法」轉識為智,蓮花童子升入虛空,猶如智慧本尊同樣安居於虛空之中。我終於明白了,我在北京看見「阿彌陀佛」(從北京飛往太原),亦在韓國看見「藥師琉璃光王佛」及諸尊。這一切的顯現,原來是如此相似。
當元神超脫了肉體的束縛,使得肉體的「六根」、「六塵」、「六識」全然消失,修行的層面便隨之而現,這正是密教的祕密教義。我的真實見證,就是這樣而來。
當元神(佛性)復活之時,虛空中充滿了百萬空行母的讚嘆與歡樂之歌,十方佛、十方三世菩薩,金剛護法,諸天等,皆為此而稱讚,歌頌著歡欣的旋律。
我告訴大家,這就是所謂的證悟,這就是所謂的見到佛性,這就是所謂的大成就者,這就是所謂的成佛,這些經驗真的難以用言語形容。所有的一切都「復活」了。
如同枯死的大地重新萌發出新綠的幼苗,如同原野上百花齊放,變得如春天般燦爛;又如同一位沉睡的人醒來,重新踏入新的一天。太陽升起,放射出光芒,煥發出新的生命。
我的「真佛密法」證明了一真法界,當人的肉體放出智慧本尊,十方佛菩薩如同剎海般顯現,這彷彿是一月千江,萬燈在一室,光芒各自顯現,照亮一切。
Top of Form
在「真佛密法」中,包含了「毘盧遮那淨土」、「唯心淨土」、「恒真淨土」、「極樂淨土」、「寄報淨土」以及「諸方淨土」。真佛密法是難以思量的,而般若密教則是正覺的場所,與之相應的瑜伽教義則由諸佛所住。這其中獨具一格,散發著長久的芬芳。
那麼,盧勝彥到底死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凡是具有正見之眼的人都能看出,對於一位解脫者而言,死亡僅僅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活著,只是元神的出離與返回,能夠在世間層面和淨土層面之間自由轉換,這種不來不去的狀態,正是如來的境界。
我確實經歷過「裂腦症」,也經歷了「四大分解」。四大,即地、水、火、風,這些都是我們身體所依賴的因緣;我們的肉身由地的堅固、水的濕潤、火的暖意和風的運動所組成。如果這四大元素無法調和,肉身便會敗壞、分散。在無形的層面上,裂腦的情況表現為地面破裂,血水滲出,腦中的熱力上升噴射,全身的風勢四散飛揚。
幸運的是,我的「四大分散」是在無形的層面上,醫師檢查也無法發現。這四大是萬法的根基,一切事物由四大合成,若我真的死亡,萬法便將歸於壞滅。真實的自體只是在經歷虛弱與痛苦,並未真正壞滅,因此我仍然存活著,活著面對「裂腦症」及「四大分散」,這無疑是不可思議的。
我懷著殘餘的生命,懷著至誠的心,寫下這本書「度過生死的大海」,這其中是有意義的,因為我深知人生中最大的事件,就是死亡。我來書寫死亡與往生淨土,這是最實際的。我會一一細數死亡的過程,以及我所見的「中陰境界」,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人們如何去面對死亡。世間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死亡,你必須徹底面對、充分了解,並證悟死亡的真理。
Top of Form
我清清楚楚的告訴大家:
活著的人是死去的人轉世而來,而死去的人則是因為活著的因緣已盡而過世。前生與來世、生前與死後,一切都包含在六道輪迴之中。
我向信心堅固的弟子們保證,我確確實實地親見過我的前世,確確實實地聽聞過我的前世之名,確確實實地證悟過摩訶雙蓮池淨土。我記得自己的前世,因為發下了至大的誓願,要在娑婆世界度眾生,這誓願實在是太重大。
為了度眾生,我願意粉身碎骨,不捨一個眾生。因此,基於「前世今生」的誓願,我必然會承受極大的「身苦」與「心苦」。我不後悔我的隱逸與獨居,我不後悔我的受苦受難,因為我認知到這世間眾生的心,是「無常生滅」的。
在我的記憶中,我不知道自己生過多少次,也不知道死過多少次,但我對這些死亡的經歷是明白的。我與一般人不同,一般人對於前世和未來世毫無認識,甚至對自己如何死亡也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恐怕能夠有資格寫下這本書的,只有我自己。
生與死是相對的,生是死的反面,死是生的反面,這只是一道門,進去是生,出來是死。然而,在這其中,如何去死非常重要。
讀這本書的人必然會發現——真正的人生實相,其實是「修行」,是「悟道」,是死亡後的另一面,這是世人難以想像的。我在此要再次提醒眾生:
世俗的一切,畢竟是「空」。出世間的修行,才是真正的「大事因緣」。佛陀正是因為這「大事因緣」才出現在世間。我們需要與「三乘菩提」相應。
這一切都是絲毫不假的。在這一世中,我已經付出了相當程度的努力,盡可能喚醒那些迷惑於世間的人,讓他們避開名和利,以保持心靈的正修,與實相相應。
迷者眾生追逐著財、色、名、食、睡,而悟者則是菩提的存在。生死是一扇門,而這扇「門」顯得非常重要。死亡具備其價值,因為它可以帶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透澈的領會,死亡竟然是開啟淨土的一把鑰匙。因此,「臨終指要」是非常重要的。
046天竅頂的光明
要「往生佛國」。
我深信,當一個人死亡之時,如果恰好有一位金剛上師在旁,這位上師能為亡者指點中陰靈魂尋找最佳的往生孔道,這是極其重要的。
人類擁有十一個孔道: 一、天竅──位於頭頂髮根,八指處的中央; 二、雙耳孔; 三、雙眼孔; 四、雙鼻孔; 五、口道; 六、臍道; 七、陰道; 八、肛門。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早已修行「破瓦法」,這是那洛六法之一。頭頂中央的孔道已打開,這是人人可見的最佳明證。這個孔道正好位於大腦中央,即「天竅」,也就是千葉蓮花的中央。在密教中,這與瑜伽脈輪相連,是眉心輪之上的主要脈輪,在這裡精神作用最為明顯,也即是清淨意識的核心。
我們的畫家在描繪佛菩薩時,自然會讓其全身光明,每一根毛細孔都散發著光輝,而重要的是,為何頭頂的光環如此重要?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使得我們能夠上升至佛國。
在密教中,頭部是「意識覺知」的中心,可以調節其他脈輪。由中脈逸出的生命中陰,如果是「光明風脈」,其最終作用就是從頂竅逸出,然後進入本尊的中脈,與自身的智慧本尊合而為一,最終變化成本尊,進入本尊的淨土。
優秀的金剛上師能教導亡者,不斷進行祈禱與重複唸誦聖名,這樣才能使臨終的亡者順利「善逝」,往生至「佛國淨土」,而這中陰正是從頂竅而出。
遇到良善的金剛上師,乃是古今緣份具足,這也是大善根的因緣果報。由一位證悟的金剛上師來協助一名凡夫,則必然是前世積累的緣份所致。
金剛上師要明白:
凡夫有六識心,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異熟、無垢等十識。
第八識是如來藏心。
第九識是離分段生死。
第十識是究竟清淨。
而「識」就是「分別」。
金剛上師在教導亡者時,必須了解亡者的心識,並且明白不同亡者的識性。只有對亡者七識之心行進行了別,並且了知不可以執著,才能指導亡者脫離當下的苦海。這也正是證悟的金剛上師所具備的分別能力。
金剛上師要識別眾生心的心行。
指引眾生達到「初悟」。將前七識轉入第八識,獲得一切功能而無餘。然後,金剛上師要封閉「雙耳孔」、「雙眼孔」、「雙鼻孔」、「口道」、「臍道」、「陰道」和「肛門」,只留下「天竅」。這一封閉要運用「光蘊遷識法」,藉由金剛上師的上師、本尊和護法的光明來封閉這十個出孔道。接著進行「遷識」。
以第八識的如來藏心,具備一切種智,從無始以來就離開了見聞覺知的真心,不在三界之中產生貪念、瞋念和痴念,並激發對三界的厭捨。金剛上師能夠運用「光蘊」和「遷識」,這是極為重要的無上大法,能使凡夫位的亡者在極短的時間內於中陰中,證悟菩薩所證的一切種智,並獲得第八識的神用。
例如,我的母親盧玉女在美國西雅圖圓寂,恰逢我在場。我便運用了「光蘊遷識法」,開啟了天門,封閉了地戶,阻擋了人道,堵塞了鬼路。這一切唯有與上師、本尊和護法相應的金剛上師才能運用「光蘊」。尤其在「遷識」方面,這是第八識以上的體性,一般俗法師和凡夫無法了知。唯有真正證悟如來藏的金剛上師才能掌握「遷識」的要義。
由於亡者在中陰境界,六識和七識會起作用,產生各種不好的境界。金剛上師必須指引亡者,運用: 非心心、 不念心、 無住心、 無心無相, 以破除眾種錯誤見解。讓亡者領悟離開「六根六塵六處」的見聞覺知,認證大種智的自性。以其神用,從「天竅」進入「極樂淨土」,往生佛國,回歸自性阿彌陀佛。
當時在現場約有二十位弟子和家妹,我們一起唸「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聲音不絕(因為家母的本尊是觀世音菩薩)。眾人親見家母吉祥臥著,突然頭部漸漸抬起,一股真氣(真心)從頂竅逸出,這無疑是家母解脫六道輪迴,離開三界的明證(隨之燒出舍利子、舍利牙 和舍利花)。家母由遷識而初悟,由初悟而獲得神用,生起大智慧,如今已成為大菩薩。
052人生是過客
我早期學佛時,曾學過課誦。教我課誦的法師是慈音寺的「善賜法師」和慈明寺的「上林法師」。在學會課誦經懺之後,這些經文偶爾派上了用場。我曾隨團前往誦「齋天科儀」(拜天公),也曾去過殯儀館,幫助超度亡靈,誦經祈福。
有一次,有人剛過世,躺在木板上,我一個人為亡者誦「腳尾經」。至於我見過多少亡者?答案是「無數」。(不可數)
「捏目橫生空裏花,妄將三界認為家,大千常寂光明照,不隔纖塵總是遮。」
「愛繩牽入苦娑婆,哭到黃泉淚轉多,誰謂別離窮劫恨,通身渾是古彌陀。」
「寒食荒郊盡哭天,有誰遙念老金仙,劫裡埋向蓮華土,不要人來化紙錢。」
最初,我唸「脚尾經」,世人習慣將佛像或神像蓋上,以免對亡者有所沖撞。但我與眾不同,我勸亡者的家人,將遮布取下,讓佛像安放在亡者頭頂上,這樣佛菩薩能夠接引亡者,同時也讓亡者能夠念佛菩薩。
我繼續唸「脚尾經」,點燃蠟燭,燃香,擺上一碗白飯。心中不禁感到,人生悲慘淒涼,似乎走到了盡頭。當一切停頓,頭微微一歪,生命就此結束。
今天的人們看到亡者,常常皺眉、擤鼻,嫌棄其腐臭,急於離開。卻不知,昔日的亡者,或許是美麗的女子,纖柔的容顏令每個人都為之驚豔,增添更多的愛戀與熱情。
人生是如此,死亡亦是如此。其中,有極貧極富,極低極高,極愚極智,善惡有別,各人都經歷了無數的劫難,猶如海洋中的一滴水。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所有人在娑婆世界中都面臨相同的苦難。
我見得多了,忍不住嘆息,人生不過是過客,娑婆世界如同一座旅店,匆匆而過。後來我學習了密教,明白了人死之際,雖然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似乎意識變得微弱,但自我意識依然存在,猶如做夢一般,這與昏迷相似,卻又不完全相同,介於夢境與昏迷之間。
很多人認為,死亡就是意識的完全消失,或進入「真空」,一切都不復存在。他們主張「人只有一生」,其他一切都將消失,完全消失。但我所見的「中陰境界」,是人在死後,進入另一種「夢境」,這個「夢」當然不是「真空」,也絕對不是「空無」,更非「虛空」,這就是靈魂的存在。中陰便是「靈魂」。道家稱之為「元神」。中陰又稱「中有」,即人在死後,尚未經過六道輪迴之前,會有一種由微細物質所形成的化生來維持其活力,這種化生便是中陰身。依密教的說法,這中陰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內,每七天經歷一次生死,經過七次生死,等待業緣的安排,然後進入六道輪迴,再次投生於六道之中,繼續流浪。
據我所知,有修行的人,在生死之際,於中陰階段尚未進入六道輪迴時,能夠明瞭自己將來的去處(即中陰了生)。而沒有修行的人,在死亡後,便成為流浪於生死間的無明幻體(中陰身)。他們或會去找尋親人,或徘徊於墳墓,或回到曾經的住處,或撫摸自己所愛之物,或回想往事。
最常見的是,中陰身行動迅速,忽東忽西,也就是不受一切限制的意識,從情感來說,很複雜化,但在意去來說,行動自在,却有「無力感」。這「無力感」是對物質的人間,亡者說的、做的,世間的人全然沒有感覺。根本感覺不到,除了通靈人。
以我為例:
我的「裂腦症」就是觀世音菩薩給我的死亡經驗,我曾經消極地認為——我是在痛苦中擺脫痛苦。(死後的痛苦得以解脫)四大分散也是一種經驗,八寒八熱也是一種經驗。
當「裂腦」之後,八葉蓮華開放了,蓮華中坐著的那一位(中陰身),正是我修行已久的「元神」、「真我」、「真佛」、「真如」、「本性」、「佛性」、「真光」……嚴格來說,這就是修行者的涅槃。對於修行人、真悟的人而言,涅槃是完全擺脫六道輪迴及肉體痛苦的圓滿體驗。在覺性上,無煩無惱,既是自在,也是大力的,具備如來的十力:
一、智慧之力。
二、宿命全知之力。
三、禪定三昧之力。
四、知眾生的業報之力。
五、知眾生知解之力。
六、知虛空十方法界之力。
七、知因果之力。
八、天眼無盡之力。
九、無漏涅槃之力。
十、一切迷惑全無之力。
還有修行人得證無上正等正覺,能隨著十方眾生的意業,普遍示現其身。
我覺得最令人憐惜的是,那些流浪於生死苦海中的無明中陰身。他們迷惑於「幻象」,生而不知生,死而不知死。他們被驕慢、懶惰、嫉妒、憤怒、貪婪、色慾、愚痴等無明所困,這些無明使得許多人無法修行,無法遇到善因緣,永遠陷入六道輪迴,成為人、畜等不同道的旅客,無法脫離痛苦的束縛。
058中陰身的解脫道
關於「中陰身的解脫道」,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其實佛陀說明的已夠詳盡了。
例如: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入旋出,勞斯菩薩久經刦數而作度脫。」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有一知識,多解大術,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諸惡毒等,忽逢迷人欲進險道,而語之言,咄哉男子,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異術,能制諸 毒,是迷路人忽聞是語,方知險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識提攜接手,引出險道。」
我今天引用這段經文的主要目的是:
迷路人是中陰身。
地藏菩薩是大善知識。
善知識勸迷路人勿入三途。
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
往生佛國。
還有,佛告閻羅天子:「如是,閻浮提的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昏迷,無法分辨善惡,甚至眼耳無法再見聞。此時,眷屬應該設立大供養,誦讀尊經,念佛菩薩的名號。這樣的善緣能使亡者離開各種惡道,並且使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重要的是,佛告訴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如果能聽到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中的一句話、一偈,我觀察這樣的人,除去五無間大罪和殺害他人的罪行,雖然有些小小的惡業,仍能解脫,不再墮入惡趣。」
地藏經教導:
替亡者修善事。替亡者修法事。替亡者讀經。念佛持咒。懸一旛。懸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燒香供養一句一偈。這些全記載於經中,都是可以幫助超度亡者的。
為什麼我們要轉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因為這部經典能夠冥陽兩利,對生者與死者皆有助益。《地藏菩薩本願經》是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中,對摩耶夫人所講的。經中介紹了地藏菩薩的菩薩行,地藏意指安忍不動,像大地一樣廣大無邊;藏則是靜慮深密,寧靜如藏。這位偉大的菩薩,不僅拯救冥界的眾生,也救度六道輪迴中的所有生靈。自釋迦牟尼佛入滅後,直到彌勒佛尚未成佛之時,地藏菩薩肩負了佛陀所託的重責大任——救度眾生。
地藏菩薩常駐於冥界地獄,拯救受苦的眾生,因此立下了偉大的願望: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因此,我們敬稱他為:「南無幽冥教主大願地藏王菩薩。」
我深深感受到,六道中最為痛苦的道就是「地獄道」。地獄中不僅有根本大地獄,還有八熱、八寒等十六大地獄,這些都是其中最可怕的地方。此外,還有近邊地獄,包括八熱四門的十六遊增地獄;還有孤獨地獄,它的場所常變,或在山間、曠野、樹下、水邊,都是由世人的業障所引發。每個地獄的苦報和受報時間也各不相同,根本大地獄最為痛苦,其次是近邊地獄,再次是孤獨地獄。
依我天眼所見:
地獄並不僅存在於地下,甚至不一定在海底,它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也有存在。我常說,大醫院就像是大地獄。走進大醫院的病人,無不在受苦,這同樣是業報所感。大家常看到醫院中,開腦、切喉、挖心、割肝、換腎、截肢、剪腸、切胃……老天爺!這不就是「地獄苦刑」的具體呈現嗎?
還有:癌症、糖尿病、中風、愛滋病、精神疾病等等,這些疾病,數不勝數,皆是眾生業障所感,宛如置身於地獄的苦境。這些疾病患者,如果不是苦刑,那又是什麼呢?
人間的苦與中陰身的解脫,在結構上是非常相似的。人間同樣具備「苦」、「空」、「無常」、「無我」的特性。我今天勇敢地說,人間也在六道輪迴之中。人間的肉體和死亡後的中陰身,其實只是主體世界與客體世界的觀念問題。人要修行解脫,無論是對肉體的解脫還是對中陰身的解脫,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差異的是:
人間有實體(肉體),真切一些。中陰身沒有肉體,虛幻一些。
然而,當我們死後,所見到的光影,從死者中陰身的角度來看,仍然是「真實」的。
例如,一個人在做夢時,他以為夢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的。等到醒來後,他才知道那只是一場「夢境」。密教為什麼要教大家「修夢」,要「知夢」、「清楚的夢」、「清明的夢」以及「夢中知修」呢?
因為「中陰身」就像「夢」一樣。
你在夢中也可以知修,念佛持咒,夢中也能清明地修行,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當然在中陰身的狀態下,也能這樣解脫。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對垂死的人或剛死之人,應勸請他們不要進入險道,要快速離開險道,從而見到光明,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菩薩的光明使中陰身能夠回憶起上師、本尊與護法,從而進入解脫的境界,讓世間的業力被牽開,進入中陰身的光明之中。在這瞬間,他就能進入如來的淨土。
064修行的資糧
我曾經以為,要往生佛國淨土,不僅是在「中陰身」的解脫上做功夫,實際上,亡者一生的修行,包括「解脫道」與「菩薩道」,以及為往生早日準備的資糧,這些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亡者能夠獲得解脫,是因為他平時修行的資糧足夠,當明光現前時,才能辨識清楚,並且順利融入 。
如果一個人平日裡甚至未曾聽聞過佛法、未曾思考、未曾修行,即使大善知識再怎麼勸說教導,這個人仍處於「昏迷」狀態。等到看到各種影像時,他會誤以為那就是現實世界。這類人的心識,仍然充滿著幻想與雜念,無法找到方向,即使聽到勸導,他也會像在世時一樣固守己見,根本不知道還有其他的境界。於是,依隨著自己的業報,六道輪迴便將他帶走,亡者仍然處於夢幻之中。
所以,我真誠地告訴大家,生前準備修行、積累往生的資糧是多麼重要,切勿忽視,必須高度重視。在密教──
要修四加行。(四皈依、大禮拜、大供養、金剛心。)
守五戒行十善,守密教戒律。
修上師相應法。(上師是大善知識。)
修本尊法。(依止的佛國淨土。)
修護法。(守護修行。)
氣。
脈。
明點。
轉識成智。(無上密。)
大圓滿。
在顯教──
守五戒行十善。
修四聖諦「苦、集、滅、道」。
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修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
修八正道。
修十波羅蜜。(十地)
等覺妙覺。
無論是顯教還是密教,我認為它們應該是「顯密圓通」的。我自己從「道、顯、密」一路走過來,對於道、顯、密我都不捨。我專修淨土,專修「真佛密法」,這兩者並不衝突。
我們知道,佛陀所覺悟的正智,稱為「菩提」,而菩提心也就是追求正覺的心。佛在世時,教導我們三種菩提:
一、聲聞菩提──修四聖諦法、修四念處,行者所得到正覺。
二、緣覺菩提──修十二因緣,自觀花開花榭而得的正覺。
三、佛菩提──修無上法、無等等法,得無上菩提,妙覺佛的果位,是最高菩提。
(佛在世時,弟子們證果的人很多)
現世的佛教,又分五乘法:
一、人乘佛教--是修五戒法,生到人間來。
二、天乘佛教--是修十善法,升到天上去。
三、聲聞乘佛教--是修四諦法,得證阿羅漢果。
四、緣覺乘佛教--是修十二因緣法,得證辟支佛果。
五、菩薩乘佛教--是修六度法,得證等覺、妙覺,證無上的佛果。
我個人認為,現代的法師提倡「人乘」或「天乘」,並教導五戒十善,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在娑婆世界中,僅僅教導人天乘並不完全適宜,我們應該要跟隨佛陀的腳步,走向更高的境界。
因為人間畢竟是「苦、空、無常、無我」,充滿著痛苦與無常,樂少苦多。而天上的福報雖然享盡,最終還是要面臨墮落。因此,我主張五乘並行,「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皆可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力,一同證入阿彌陀佛真實的報土,這才是最理想的修行之道。
所以我的本尊是:瑤池金母。地藏菩薩。阿彌陀佛。這是我的因緣,良有以也。
「三種菩提」是正法,「五乘佛教」也是正法。只不過,「人天乘」仍處於六道輪迴之中。密教的修法與顯教的修法,其實是相通的。儘管名詞不同,修行的法門也有所區別,修行法門不同,但相通是事實──專一瑜伽。離戲瑜伽。一味瑜伽。無修瑜伽。
我如此說,只要本尊相應,就能往生佛國淨土,專心念佛持咒。離開戲論,就是出世間法。當達到一味的境界,便能通達一切,而無需修習瑜伽等法,這即是無為法。
唯識宗所立五位: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這五位在密教一樣有,最後轉識成智,究竟成佛。
我為什麼要寫這些呢?因為最好的修行,是在人間,也就是活著的時候。此時正是準備認識往生佛國、成就佛果的最佳時機。早早地就應該準備好資糧,等待機緣來臨。決不能等到「臨終」或是「中陰身」的時候才準備。臨終的救度,或是中陰身的救度,至少在亡者活著的時候,曾經聽過這些教示。這樣來救度最自然,也最有效。更理想的情況是,亡者已經修過法,有相應的基礎,只要稍微教示,他便能迅速清醒並解脫。
因為:沒有轉世觀念。沒有往生觀念。沒有中陰觀念。那該如何教示呢?
甚至有些亡者可能不會放棄任何舊有的習性。例如,如果亡者生前喜歡打「麻將」,他可能會吸引一些賭鬼中陰,繼續在夢幻般的中陰境界中繼續打「麻將」。
080密教明光
根據我的天眼觀察,我發現許多死亡者處於「色界」的境界,這與「欲界」的景象大不相同,色界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境界。
我發覺西方人的有關「死亡」紀錄之中,他們死後,處於某一種光明境界,或看見天上有光明。西方人的「死亡」者,看到很多光,及見光明之中有天使在,天使告訴亡者,時候未到,可以先回去等候。亡者活了過來。因此 寫下了「死亡」紀錄。
在密教的教義中,對於「明光」的理解極為重要,這是解脫的顯示,與「色」的關係緊密相連。當我們談到「明光」,有兩個層面需要區分:一是代表解脫的「涅槃道」,二是代表不解脫的「六道輪迴道」。
解脫之道的光是「光耀的色彩」,而輪迴道的光則是較為昏暗的顏色。密教認為,無論是解脫道還是六道輪迴,這兩者的光色本質上是相似的,都是光,但解脫之道的光更為耀眼,而輪迴道的光則顯得昏暗。諸佛菩薩所示現的光燦燦的,正是解脫之光。而六道輪迴中的光則是昏暗的,這樣的光被認為具有「毒性」和「罪惡」,它是束縛和痛苦的象徵。
當死亡者看到「明光」時,其實他們看到的是自己心性的光輝(心光)。由於死亡者的心光顯現出來,這時他們可能會見到佛菩薩的「明光」,也有可能是六道輪迴中某一界的光。面對這樣的光明,死亡者該如何選擇呢?
我發現西方人關於「死亡」的紀錄中,常提到他們死後會處於一種光明的境界,或見到天上有光明。這些死亡者描述自己看到許多光,並且在光中見到天使,天使告訴他們,雖然他們已經過世,但現在還不是離開的時候,可以先回去等候。隨後,亡者重生,因此寫下了他們的「死亡」經歷。
在密教的教義中,「明光」擁有深遠的啟示,這關乎「以色得悟,以色得解脫」。當看到「明光」時,可以分為兩種情形:一是解脫之道——涅槃道;二是未解脫的六道輪迴道。解脫之道的光輝必定是耀眼的光彩,而六道輪迴道的光則是較為昏暗的。
密教的教義中,六道輪迴的光與解脫道的光,兩者之間的色彩是相同的。然而,解脫道的光輝是光耀的,而輪迴道的光則是昏暗的。因此,這種光色上的區別,顯示出諸佛菩薩所顯現的明光是燦爛耀眼的,象徵著解脫。而六道輪迴的光則是昏暗的,密教認為這樣的光具有「毒性」與「罪惡」,是束縛與痛苦的象徵。
當死亡者看到「明光」,其實是在看見自己的心性(心光)。由於死亡者的心光顯現出來,可能會看到佛菩薩的「明光」,或是六道輪迴中某一道的光。
這時,該如何處理呢?
此時,善知識的指引顯得尤為重要。善知識需要教導亡者,幫助他們分辨這些「明光」,以便選擇解脫之道。
佛的明光。
菩薩的明光。
諸尊的明光。
阿修羅的明光。
人道的明光。
餓鬼道的明光。
畜牲道的明光。
地獄道的明光。
三途的「明光」具有相當的「毒性」,並且往往顯現出死亡者自己常犯的惡行,如「貪、瞋、痴」等特色。在六道輪迴中,我這裡只列出了五道,因為天道的明光依然是死亡者心中所發出的慈愛之光,這種光明光耀輝煌,不應該與其他五道中昏暗的光明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