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53册「讓陽光照進來」精選分享.二00二年二月出版
014念頭的轉化
我擁有天眼的神通,能洞察他人的氣色,曾經為眾生解答疑惑,所問之事靈異而非凡。有一次,顏先生來到我這裡,我一看見他,不禁驚訝,因為他身邊全是形狀怪異的鬼怪,個個凶惡,隨他而行。我並未直言相告。
在顏先生問事後,我送給他一本《高王觀世音真經》,並告訴他每天誦讀三遍是有益的。他詢問我益處,我回答說:「常樂我淨。」幾天後,顏先生再次上門,這次跟隨在他身邊的卻是頭戴寶冠、身穿天衣的善神,四周環繞著香花與旛幢,莊嚴而和諧,流露出歡喜的神情。
我向顏先生如實告訴我所見的情形。他合掌跪下,告訴我他原本是一名學習巫術降頭的人,之前來我處是因為聽聞我的法術高明,打算探虛實。後來,他依照我教導的誦讀經文,夢中見到我為阿彌陀佛的化身,驚醒後恐懼至極,本想用法術對付我,卻心念一轉,決定皈依我,學習正法,不再施行降頭之術。
聽到這番話,我也感到驚訝,於是收他為弟子,進行皈依灌頂,教授他幾個基本的密法,並叮囑他每天認真修持。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警惕,我常說:「物以類聚,念頭召感!」惡念會招來惡鬼,善念則會召感善神。就如顏先生,他原本學習邪法,依靠惡鬼作法,而當他心念轉變,想改過自新,惡鬼便離去,善神卻隨之而來。
因此,念頭至關重要!在我們的密教修持中,特別重視念頭,像觀想月輪的清淨與明亮。
觀想月輪中間的咒字。 嗡(嗡(梵文))。 阿(阿(梵文))。 吽(吽(梵文))。
由咒字生出如來的三十二相:
足安平、足千輻輪、手指纖長、手足柔軟、手足縵網、足跟圓滿、足趺高滿、腨如鹿王、手長過膝、馬陰藏、身縱廣、毛孔青色、身毛上靡、身金光、常光一丈、皮膚細滑、七處平滿、兩腋滿、身如獅子、身端正、肩圓滿、口四十齒、齒白齊密、牙白淨、頰如獅子、咽中津液得上味、廣長舌、梵音清遠、眼色紺青如大海、睫如牛王、眉間白毫、頂成肉髻。
進而觀想如來進入心中,佛我合一。這樣子的觀想念頭有大益:
第一,無惡念。 第二,清淨。 第三,一味。 第四,相應證驗。
我強調,密教是一種實修的佛法,修一壇法,要唸咒,要比手印,要觀想。在這當中,就是實踐念力的清淨圓滿。教導一些修行人進入「善」、「常樂」、「淨光」。只要老老實實的修法,落實在生活之中,與佛相應,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人。
020與智者對答
有位智者來訪,我們展開了一段對話。
智者首先提到:「釋迦牟尼佛曾在閻浮樹下深思,觀察到水中的魚相互咬噬、山野的動物互相吞食,以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人與人之間的鬥爭。請問,這些問題能得到解決嗎?」
我回答:「目前尚不能。」
智者接著說:「釋迦牟尼佛也曾思惟,一位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壯年到老去,再到死亡。請問,這種辛勞在浩瀚的人生時空中有何意義?」
我回答:「盡本份而已。」
智者繼續問:「釋迦牟尼佛在四門出遊時,見到生、老、病、死的種種,於是產生了遁世之志。這樣的志向是否消極?」
我說:「遁世之志不是逃避世俗,而是尋求解脫涅槃之道。他坐在正覺山菩提樹下思考,觀察四諦與十二因緣,最終成就了正覺,成為人天的導師。他在四十九年裡遊歷四方,教化眾生,這不是消極,而是非常積極的。」
智者問我:「佛陀成道後,對水中的魚、野生動物、辛苦的農民、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生、老、病、死有何益處?」
我回答:「世間一切皆有生滅之相,凡是生滅之相皆可被毀,具有可毀之義。而佛法在人間,只有人間眾生,能夠適合接受佛法的教導,能夠止息世間的染污,更加慈悲地引導眾生走向涅槃之路。」
智者表示:「我見當今世界,科技日益發達,人心卻愈發迷失,物質文明繁榮,而道德卻墮落,心靈受到污染,治安日益敗壞。面對如此混亂的世道,佛法真的有用嗎?」
我回答:「這不是佛法無用,而是現代人過於追求科技,對於心靈的修養漠不關心。許多人認為根本沒有因果報應,作惡的人多,作善的人少,甚至還有人對佛法有深刻的誤解,認為它太消極、太灰暗、太迷信。當人們反其道而行,自然會帶來災難與苦果。」
智者問:「你的意思是,今天人心敗壞、世界大亂,正是因為不信佛法嗎?」
我回答:「正是如此。」
我認真補充說:「萬法皆空,因果在其中。」
智者疑惑道:「你不覺得現代人的生活很憂鬱、很灰暗嗎?」
我回答:「正因如此,我才更加親近佛法,認真專一修持,並在面對種種誹謗和阻撓中,努力度化眾生。」
智者仍然顯得憂鬱,問道:「你能度化多少人?」
我答道:「這一世不行,下一世;若下一世也不行,再下下一世,而如此往下。」
智者聽後無言以對。
智支柱者離開後,我回想起他的問題,心中感慨良多。在海底世界,大魚吃小魚,小魚又吃蝦米,蝦米則以泥巴為食,這是一個殘酷的食物鏈。而在山野中,野獸真是一個無情的殺戮戰場。
再看看人間,無不讓人驚心動魄的戰禍頻頻,人與人之間爭權奪利的行為充斥著罪惡與極端的貪婪。還有那位在大地上耕作的老農,在烈日之下,他孤單的影子隨著鋤頭的揮舞而舞動,展現出無奈的辛勞。
我感到一陣茫然,欲哭無淚。這娑婆世界中,能夠接觸到佛法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擁有正知正見的人更是寥寥可數。能夠領悟其中真理,又願意踏實修持的人,更是少得可憐。這正是我悲天憫人、努力寫作的真正原因啊!希望能夠喚醒更多的人,讓他們接觸到佛法的智慧與慈悲。
024善光佛的開示
我的著 作中有兩本特別的書籍,書名分別是《當下的清涼心》和《當下的明燈》。這兩本書的主旨都在於揭示邪淫的危害,教導人們如何避免邪淫,並教導轉禍為福的方式。啟發我撰寫這兩本書的靈感來自於「善光佛」。
「善光佛」究竟是誰?也許世人難以想像,這位佛祖(如來)竟然就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是一位神明,但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已經達到了菩薩的境界,他的佛號即是「善光佛」。
昔日,文昌帝君曾如此開示:
「文昌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周人之急,濟人之乏,容人之過,憫人之孤,一心如此,聽命於天,故能久證真位。今勸世人,每日誦太上感應篇一遍,遵以修行。及書寫一帙,日夕瞻視,依此修行。行之二年,萬罪消滅;行之四年,百福 皆集;行之七年,子孫賢明,榮登科第;行之十年,壽命延長;行之十五年,萬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孫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僊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不依此加意修行,或作或輟,今日行,明日廢。人事既乖,心田日暗,雖口誦經,而其心不悟,是為瀆天,罪不容赦。」
這段文字是文昌帝君(善光佛)要世人誦讀《太上感應篇》並依照其指導進行修行。佛教大師印光法師的嘉言錄中,也曾提到《大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覺世經》等,認為這些著作是改過遷善、趨吉避凶、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的準則和依據,幫助眾生現世即出三界六道,進入七寶九蓮之中。
印光大師讚譽《太上感應篇》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圓成佛道。」
在這篇短文中,我提及了「文昌帝君」、「印光大師」和《太上感應篇》,但本文的重點並不是介紹《太上感應篇》,而是強調「文昌帝君(善光佛)」所發出的開示:「行之二年,萬罪消滅;至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
在思考這些話時,我不禁自問自己,今年五十七歲,這五十七年來,我究竟做了什麼呢?這一想讓我感到可怕!
當然,自從我踏上修行之路,我深知: 「諸惡 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深信因果,斷惡修善。」「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我再次自問,是否真的「今日行,明日廢」?這一詢問令我不禁流下冷汗。
從二十六歲到五十七歲之間,我認真回顧,自己所做的事情主要有兩件:第一件是「修行」,第二件是「寫作」。
在修行方面,我始終堅持「一日一修」。我從「四加行」、「上師相應法」、「本尊法」、「寶瓶氣」到「拙火」、「中脈」、「開五輪」、「五金剛」、「無上密」、「大圓滿」等各個層次,依照次第進行修持,得以無上正等正覺,由根本智證得「華光自在佛」。我在修行的過程中絕不含混,絕不偷懶,始終保持著認真的態度。
在寫作方面,我同樣堅持「一日一篇」。除非遇到旅行或搭車乘船不便的情況,否則我每天都有所寫作。無論是詩、散文、小說、雜文、感想等等,我從未中斷過這種寫作的精神,每天寫一篇而不貪多。至今,我已經寫了152冊書籍,並不包括那些說法與開示所印成的冊子。
我每日一修,每日一寫,絕不會出現「今日行,明日廢」的情況。曾經有人問我:「你要修行到什麼時候?你要寫作到什麼時候?」我回答:「到死為止!」因為我深信:
「修行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寫作如打鐡,日日錘鍊,久鍊成鋼。」
在這個世界上,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的道心最為堅固!
044看見未來
曾經,瑤池金母帶我去看一個清澈的湖,這湖水能顯現出自己的未來。湖中浮現的詩句如下:
莫輕小湖流塵剎,何礙水光滿太虛。變現十方皆自在,未來諸事亦無餘。
當我看到自己的未來時,滿臉驚愣,心中驚駭,真是難以置信,令人心生畏懼。我同時也看到了世界的未來,於是以詩記之:
眾生不善苦無窮,天魔乘機來搗亂。一切惡趣全部現,人人魂飛兼魄散。
我對於世界的未來感到震驚,這娑婆世界是怎麼了,怎會變成這樣呢?當我看見自己和世界的未來時,內心極其痛楚,仿佛在淌血淌淚。面對如此悲慘的未來,我不禁想要放棄。
我問:「既然知道未來,我該如何做?」
瑤池金母回答:「活在當下。」
「如何活?」
她說:「實踐!」
瑤池金母告訴我,看見未來的情景,是讓我能夠先知先覺。這並非沒有好處,因為當時刻來臨時,我不會怨天尤人,因為這是「宿命」,早已安排好的命運。你(蓮生活佛盧勝彥)就是來到娑婆世界承受這些命運的。
你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來,必須依靠自己的實修佛法,並將這些佛法廣傳天下。你是一位心靈的醫師,為病人開出藥方,但若病人不配合,不聽話,不去服藥,你也無能為力。然而,你必須發長遠心,時時鞭策自己躬身力行,努力實踐自己的理想。
我苦笑著問:「明明知道自己將來會被害,如此悲慘,為何還要繼續實踐呢?」
瑤池金母回答:「釋迦牟尼佛明知提婆達多這位弟子將來會害他,也仍然選擇去承受。為什麼呢?因為佛法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行』,即實踐,佛法就是在自己的行持上下功夫!」
「你這一生中多遭遇憂患,憂患越多,智慧與光明也就越多。等到憂患全無時,生命也接近結束,這是 你此生的命運。如果想要趨吉避凶,必須修得最大的定力,關鍵在於煉心。在每一日每一刻、每一念甚至一剎那,你都要克制自己的心,一切外來的境界,都不會影響而動心了,而此時心中即達到湛然清淨無欲的境界,一切善念自會萌生,憂患亦如無憂。」
「呵!無事!無心!」
「正是。」
瑤池金母又說:「煉心的方法就是在憂患之中,應該更加精進行持,絕不可懈怠!」
我表示:「我會遭惡名流傳!」
瑤池金母回答:「當年釋迦牟尼佛也曾遭受惡名的流傳!」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一步步的老去,走向生命的盡頭。然而,世上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無常?有誰會常常把無常掛在心頭?
有多少人真正能「看破」,又有多少人能「放下」,有誰能早早為自己無可避免的生死問題認真努力、身體力行呢?
我不為金錢與生活而活,不為享受生活而活,我也不為名譽、飲食或房車而活。我只是為了「生命解脫」而活。
生死有命,無需掛慮。其實認真說起來,我這一世真正忙碌的,是努力修行覺悟,再努力去覺悟他人,這正是「自覺覺他」。
我在二十六歲便開始我的修行之路,這些年來,宗教界、文化界、媒體界對我的批評從未停止,甚至包括政治界、黑道等,無法一一估量。傳播媒體的報導從全世界各地不斷湧來……對於別人而言,這些可能是恐懼與畏懼的源泉,但對我來說,卻是無所謂的。
因為在這一世中,我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修行。」在這條修行路上,我經歷了許多困難:在處處碰壁中修行,在處處憂患中修行,在惡名流傳中修行。這一切都成為我修行的一部分,讓我在逆境中不斷成長與蛻變。
050善惡童子
《華嚴經》提到:「每個人出生後,都有兩位天人跟隨著,一位名叫同生,另一位名叫同名。這兩位天人能夠時刻見到被跟隨者的言行,而被天人跟隨的人卻無法看見他們。」
這就像是司過之神的說法:「人間的竊竊私語,在天聽起來,就像雷聲一樣響亮!如果人在暗室中做了虧心之事,絕對逃不過神明如雷電般銳利的眼睛。」
中國《詩經》也提到:「上帝日日夜夜都在鑑察著每一個人的身體、語言和心理所造的行為。」而「舉意司」這位神明則更為細緻,專門紀錄人的起心動念,善惡皆備。
最近我在禪定中遊歷到冥間,冥王和我談到了放生的事情。冥王說:「其實放生就是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
「為什麼呢?」我問。
冥王解釋道:「花錢購買生物放生,救贖生命,確實是財佈施。然而在放生的同時,為所有生命皈依佛法僧,幫助生物念佛懺悔,那就是法佈施。更重要的是,透過放生讓生命逃避惡恐,還它們自由,這種精神便是無畏施。」
我不禁讚嘆:「在所有的罪業中,殺業最重;而在所有的功德中,放生是最首要的。」
冥王告訴我:「蓮生,你放生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鮪魚!」
「真的嗎?」我反問。
冥王肯定地回答:「有。」
「什麼時候?在何地點?」我感到莫名其妙。
冥王告訴我:「在墨西哥的瓦都口。」
「啊!」我驚訝得張大了嘴,難以置信。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我和幾位真佛宗的同門一起去墨西哥旅行,我們參觀了兩個城市,一個是「瓦都口」,另一個是「波多亞媽塔」。瓦都口是一個偏僻的小海口。
那天,我們去小海口乘船,岸邊有漁人抓到一條非常大的鮪魚。漁人把魚尾綁住,懸掛著,魚尾在上,頭在下,魚仍然活著,還在扭動。很多人圍觀著這條魚。
「啊!魚在流淚!」有人驚叫道。
我真的看到魚的雙眼流出淚水。我心想要買下這條魚放生。墨西哥的漁人哈哈大笑,覺得我們很傻,漫天開價,交涉並不成功。
於是,我走到一旁,為鮪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金剛上師。隨後我開始念「往生咒」,不停地念,一直念到我們的船來了,我才停止念誦。
這件事過後,我就忘記了。然而,冥王竟然提起了這件事。
冥王說:「蓮生,雖然你沒有真正買下鮪魚放生,但你的心已經放生了牠,這樣一來, 法佈施和無畏佈施也都有了,因此在冥府也記錄了你的放生。」
「這樣也算放生嗎?」我驚訝地問。
「正是這樣!」冥王回答。
由此我明白到,善惡的開端在於一念。這個念頭一動,存有的慈悲之念就是善;一旦起了壞念,心中所存的危害之心便是惡。其實,所有的根源不過是一個念頭而已。
這真是一個重大的提醒!要小心自己內心的每一個念頭,若其中出現絲毫差錯,福禍的因果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密宗又稱為「念力宗」,其宗旨恰恰在於此。
074除了夢之外
想到馬菁選女仙,卻因為在世時偷藏兩粒上供的仙桃而被貶,心中不禁感到一陣悚然。雖然她的過失似乎不大,但對於神仙來說,確實不應該有過失。如果有過失的神仙,還算是神仙嗎?
想到馬菁,不禁讓我回想起從前做的一個夢。
在夢中,我是一位旅者,爬山越嶺, 走得又累又渴,汗流浹背。我的水壺已經空了,乾糧也吃光了。就在此時,我突然來到一片香瓜田,看到那些色澤黃艷、又大又圓的香瓜,水份十足,讓我垂涎欲滴。我忍不住摘下兩個大香瓜,擦了擦後,準備大口地享用。
然而,這時夢境驟然醒來,耳邊傳來佛菩薩的聲音:「非己之物,怎可偷吃?你考試沒有通過!」原來,佛菩薩在夢中對我進行考試,我在夢中犯了輕忽之罪,對夢境太輕視,未發現自己在夢中喪失了「義利」的警戒,這是不能被忽視的。夢中都會有過失,更何況在清醒的現實中呢?
另外,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年輕瀟灑,英俊又大方。突然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女子,正是我高中時的女朋友,她不知怎地到了我的房間。我問她:「你怎麼來的?」
她回答:「想念你。」
我接著問:「你想要什麼?」
她說:「獻身於你。」
我驚訝地問:「你不是已經和別人結婚了嗎?」
她回答:「舊情綿綿。」
那位女朋友仍然美麗動人,誘人的目 光、嬌小的嘴唇和苗條的身材,她開始脫去上衫,柔軟的肌膚和迷人的香氣讓我一陣恍惚。就在此時,我驀然醒來,才知道原來這只是一場春夢,春夢了無痕。
耳邊傳來佛菩薩的聲音:「你對夢中修行的認識不夠深入,才會在夢中與女人隨便苟合。這樣的人,考試是不及格的,需要更加努力!」
在末法時代,有億億人修行,但真正得道的卻是罕見的,這是因為外在世界的誘惑實在太多。末法時代的眾生根器愚劣,若依如來的願力,當下便能成佛成仙,了生脫死者,億萬人中找不到一個。
佛菩薩叮囑我要:不履邪徑,非義勿動。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許多善惡是非的判斷,往往是在緊要關頭進行的。這是重中之重,進退全在於當下的決定和平時的定力。關鍵在於要義理分明,採取斬釘截鐵的手段,不能有一絲猶豫不決的想法!在心靈上要光明正大,行為上要堂堂正正。無論是白天清醒的狀態,還是晚上沉睡中,都應該修出穩固的定力。如果在夢境之中,也是斷然守正不苟,那麼白日就不會有過失了。
我不禁想到,夢中的考試,實際上比馬菁被選為女仙還要艱難;想要成為神仙,四個字就是:「正大光明。」
098念佛法門最易,由念佛得一味
我最早學佛的時候,是到太虛紀念館,聽李炳南居士講解《阿彌陀經》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之所以先接觸李居士,是因為我所在的測量單位在台中南門橋,從單位走到太虛紀念館只是幾步之遙。
後來,我皈依了印順導師,而這正是李炳南居士的引介。在台中佛教蓮社皈依時,印順導師為我取法名「慧彥」。與我一起皈依的,還有我的母親盧玉女及一位測量士兵黃春風。我早期修學李居士的念佛法門,每天的功課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二、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南無阿彌陀佛。(百聲、千聲、萬聲)四、南無觀世音菩薩。五、南無大勢至菩薩。六、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七、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八、禮拜而退。
這個念佛法門的功課,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李炳南居士曾經提到,根據《大集經》:「末法時代,億億人修行,罕有人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在末法時代,眾生根器愚劣,如果不依靠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想要當下成就了生脫死,億萬人中找不到一個。
善導大師也云:「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也表明在五濁惡世中,出離的方便法門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真正能聽得進去、信得深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的人,實際上並不簡單,這是多年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才能在今生遇到並受持淨土法門,所能念佛的人都是有大福報的。
當時,我早已養成了念佛的習慣,念佛時要專一,不僅在做功課時念,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也都不離佛號,久而久之,甚至在做夢的時候也會念佛。
後來,在緣分的安排下,我遇到了密教師父如了鳴和尚、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吐登達爾吉上師等,於是開始深入學習密教的密法。
Top of Form
有人以為蓮生活佛盧勝彥大概已經捨棄了淨土法門,完全修習真佛密法,其實這是錯誤的!我修密法,但我仍然是透過密法來直通淨土的人。即便我修習密法,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時,我真的是不離一句佛號,甚至在飯後漫步、繞行寺廟時,心中也始終默念佛號。
密教重視觀想,請參見以下經文:
《觀無量壽經》曰:「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為普觀想。」《安像三昧儀軌經》曰:「一心觀想如來一切圓滿之相。」《龍舒淨土文》曰:「齋戒潔已,德心淨慮,面西安坐,坐閉目默然,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在西方七寶池中,大蓮華上坐……不得妄有他念,當令閉眼開眼悉皆見之,念念不忘,若如此久久,念心成熟,自然感應,見佛全身,此法為最上。」
幽溪大師曾云:「凡於行住坐臥時,則一心稱名。凡於趺坐蒲團時,則心心作觀。行倦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佛教經典也提到:「持名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持名固是正行,又必資以觀想,更見穩密。」
我說,我由觀想修淨土,平時持名念佛不斷。雖然我修密法,但念佛持咒觀想,淨念相繼不斷。我認為念佛法門是最易上手的。如果你覺得密教不易立壇,也不容易修持,那麼自己太忙了,也無妨,你可以從「淨土法門」先開始。
我自己是由淨土而進入密教,並且又由密教回到淨土!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一個極大的秘密,就是:「我由念佛,念到與佛合為一體。」
我不妄語,我絕不騙人。在密教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想,就是「入我我入」的觀想。這樣的觀想過程如下:
行者首先安心靜坐,屏除一切妄念,想出一個圓明的淨月,在對面的虛空中,圓滿且具足,色澤明朗,內外光潔。接著,想明月中心有本尊的種子字,例如阿彌陀佛的種子字是「咄唎」( 咄唎是梵文)。
然後,種子字變化出莊嚴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眉心放出白光,光照行者的眉心; 阿彌陀佛的喉際放出紅光,光照行者的喉際; 阿彌陀佛的心輪放出藍光,光照行者的心輪。此時,行者的身、口、意都達到了清淨。
接著,行者將阿彌陀佛的形象由淨月移至自己的頭頂上安住,阿彌陀佛的身體變小,縮小至如一粒米般的光點。阿彌陀佛隨後由行者的頂竅進入中脈,坐於行者心中的八葉蓮花之上,然後阿彌陀佛的身軀漸漸變大,最終與行者一樣大小。
一剎之間,行者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亦是行者,無二無別。這個觀想就是「入我我入」的觀想之一。在進行這樣的觀想時,需要手結彌陀的印契,口誦阿彌陀佛的真言咒,這象徵著行者與阿彌陀佛完完全全地合為一體。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想。
然而,我真心告訴大家,我由念佛的修行,經歷到阿彌陀佛在大虛空中出現,他的頭頂著天,腳踏在大地,遍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事物都分分明明。
有時候,阿彌陀佛的形象會變得和我一樣大小,忽而在我的面前,忽而在我身後,忽而跳入我的身中,忽而化為一體。在這樣的時候,我就是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 完完全全是自己在念自己。
我知道,我從始至終已作「入我我入觀」多年,也勤於念佛。現在我早已證得,只要一念佛,阿彌陀佛與我合為一體,根本無二無別。我笑,阿彌陀佛也笑;我哭,阿彌陀佛也哭。如今,阿彌陀佛早已與我天天相伴,天天共眠,朝朝共起,無分無別。這就是我的境界。
我當然知道,現在的肉身不久將會壞去,如同膏火相煎一般。生命中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地過去,直至我的壽命盡頭,也就是死期來臨。在這段期間,我不可造業,因為有了業障會受輪迴的苦報。
因此,我不貪求豪宅「彩虹山莊」,也不貪圖名車「賓特利」,更不貪慕真佛宗的名聲,無論雷藏寺的大小。我不貪財,因為我明白,人都會老去,我也不貪戀這色身。
我明白,未來會「一無所有」,在我臨命終時,地水火風四大分散之際,人人皆會「一無所有」。我不苟且度日,因為佛就在我的心中,心扉打開,佛就是我,我就是佛。
124向「大地」學習
我記得有一個法門叫做「心地法門」,有位師父這樣說:「心地法門就是提醒我們的心要學習大地的精神,永遠謙虛、永遠慚愧、永遠不居功、 不求名、不求利。永遠無名低下,永遠老實平凡,永遠不受矚目,永遠默默承擔,永遠深深付出,這就是所謂的心地法門。」
我總是認為「大地」是忍辱波羅蜜的表徵。大地是忍辱第一,它最卑賤、最沉默,但同時又是腳踏實地而雄渾有力的。大地任風吹、任雨打、任日晒、任火烤,卻如如不動。它承受著萬物眾生的踩擠,默默地承擔一切。大地是萬物之母,孕育著所有生命,毫無自我,無私地付出。而人們對大地又回報了什麼?大地永遠謙卑低下,完全不求回報。
在我的一生中,我學習「大地」的精神,並告訴自己「無所謂」、「不理會」、「不要緊」和「忍辱」。曾經有人對我說:「蓮生活佛盧勝彥,你這一世遭受的苦難,一百個盧勝彥也不夠死!」
我反問道:「什麼意思?」
他回答說:「你遭受的侮辱,是最大的,是世界性的。這些侮辱如山之高、如海之深,任何人都會羞憤而死。而這麼多的侮辱,一波又一波,永無休止,你要是一百個盧勝彥,豈不是全都自殺了?」
我回答:「我所用的方法,就是無所謂、不理會、不要緊、忍辱。」
他說:「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啊!」
我答道:「我沒有名譽,名譽去他的吧!」
「大地」要什麼名呢?「大地」要什麼譽呢?如果世人批判我是「宗教界的魔鬼」,指責我這一世是「大壞人」,稱呼盧勝彥為「妖魔鬼怪」,說我「妖言惑眾」……我呢?仍然是「無所謂」。
我知道,在人世間有一個宗派——「真佛宗」,它是一個實修度眾生成佛的大宗派,人人可以皈依,人人可以依法實修、證驗。然而,這個大宗派卻常常被世人輕蔑,遭受阻撓和批評,並被輕忽鄙視。
我明白「真佛宗」是完美的,是佛法中最殊勝的。它能讓人們免於戰爭的禍害,減少自然界的地水火風災難,並成就人世間健康、長壽、家庭和諧、富貴智慧等願望的圓滿。更能在修行上了脫自己的生死,達到一切智慧的正等正覺佛果。
我創立「真佛宗」——這是救急救命的大宗派,是拯救全人類生命及慧命的最佳宗派。真佛宗的功德至大,無法與其他小善相提並論。這是龍天護持,是諸佛歡喜,也是人間最大的福報。
換句話說,「真佛宗」是在今世及未來世中,真正能夠實地修行的宗派,擁有最大福德的信仰。
為個宗派,我個人的悲慘與不幸 ,真的算是小事;即便我孤獨而死、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些對我來說也都是小事。即使我遭受攻擊、毀謗、侮辱、指責、羞辱,甚至被人唾棄,這些仍然只是極小的事情,甚至無事可言。
我只期盼世人能成為明眼人!善知識不會自以為善;而非明眼的人則無法識別真善。千萬不要跟隨邪師,糊裡糊塗、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修行人必須成為明眼人。
142度眾生的宿命論
我這一生創辦了「真佛宗」,致力於度眾生的工作,弘法與寫作皆是為了這個目的。每當看到弟子們從「真佛宗」走出去,我的內心總會感到無比的悲痛。這麼美好的宗派,這麼完整的「真佛密法」,為何不珍惜,任意拋棄呢?這是我一輩子的心血啊!
在內心的哀傷中,我常想:「唉!緣份不足吧!」一切皆是因緣,我心中稍顯舒暢,想一想,也就想開了。這麼好的佛法給人,若人家不要,那不是緣份又是什麼呢?
然而,我發現這三十多年來,境遇竟然沒有太大變化。三十年未竟全功,總是有一些人入了門又出了門,度十個人總會跑掉一個。這種困擾,充滿了喜與哀,似乎永遠都差不多,這好像根本就是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