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49册「水中月」精選分享.二00一年十月出版
001擦地板
問余修行若何
答曰擦地板
只因灰塵太多常污染
天天清潔就快樂平常
佛言淨土
我說擦拭泥土
得人身者如指上土
失人身者如地上土
問余因甚忙
只怕眾生入三塗
不結惡因及惡緣
斷卻名利之憂煎
關起門來擦地板
一邊持咒
一邊運動
無拘無束超生淨土
詩的簡解:這首詩深刻地表達了修行的方式和心境,即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體會到淨土的境界。通過平常的清潔工作,去除內心的煩惱與污染,並結合持咒運動,展現出修行者的心境與追尋。
011流浪者之歌
知否知否
流浪最自由了
流浪的分分秒秒時時刻刻
都是自己活
知否
感覺時光的腳好匆促
忙忙塵世間
人心似等閒
永遠不到頭
到了一地
又到一地
茫茫前途不停留
揹袋裡面
寂寞與我是一夥
更是同謀
詩的簡解:這首詩透過簡練而富有情感的語言,描繪了流浪者的心境與生活的哲思。
第一部分表達了流浪的自由,強調每一刻都是自己真正活出的生活。這種自由感讓人能夠隨心所欲,無拘無束。
第二部分轉而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塵世的繁忙以及人心的淡漠,讓人感受到一種永無止境的疲憊感。這種匆忙的生活似乎讓人難以停下腳步,無法找到真正的意義。
第三部分描繪了無論走到哪裡,前方的道路總是茫茫無期,令人感到渺小與迷失。背包裡的寂寞成為了旅途的伴侶,暗示著即使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孤獨依然如影隨形,成為無法逃避的同謀。
整體而言,詩歌反映了流浪生活的矛盾:在追求自由與個體存在的同時,卻也伴隨著孤獨與迷惘,呈現出深刻的人生哲學與情感。
Top of Form
025思惟菩薩想什麼
有一菩薩托額沉思
名叫思惟
我很好奇
思惟菩薩想什麼
因為是菩薩
其念是清淨
最具慈悲有情
當然有願也有信
我亦如是想
凡起一念必落十界
現前一念甚為重要
思惟慈是天
思惟瞋是獄
一念不可僥倖
思惟菩薩想什麼
非想非非想
啊
原來是定
詩的簡解:有一位菩薩名叫思惟,祂托著額頭沉思。我感到很好奇,思惟菩薩在想什麼。
作為菩薩,祂的念頭是清淨的,充滿了慈悲,對眾生有情,當然祂也擁有願望和信念。
我亦思考,凡是起一念,必然會受十界的牽絆,因此當下的一念是非常重要的。思惟中的慈愛是通向天堂的,而思惟中的瞋恚則是導向地獄的,一念之間不可輕視。
思惟菩薩究竟在想些什麼?那既非純粹的想法,也非完全不想。啊!原來他所思的是「定」!
027自性彌陀
我常教人念彌陀
念了彌陀識因果
因果當中
誰是因
誰是果
大家都知心中有佛
自性彌陀見也麼
你認不認識他
他是我
這我是佛
這佛是你
相逢見面笑呵呵
你已知曉
彌陀教我念彌陀
念念
念成一片
同名同號你我他
阿彌陀佛
詩的簡解:我常教人念彌陀,念了彌陀就能識得因果。在因果當中,誰是因,誰是果?大家都知道心中有佛。 自性彌陀你見到過嗎?你認不認識他?他就是我。
這個我就是佛,而這位佛也是你。相逢見面時,你我都笑呵呵,你已經明白。彌陀教我念彌陀,念念之間,漸漸形成一片,大家同名同號,都是阿彌陀佛。
039洗衣哲理
電風扇扇不走大地的蒸氣
汗水涔涔如下雨
濕濕黏黏
換下衣物
就算是綾羅綢緞
形狀也奇怪
拒絕機器
接受自己的手
這個道理就是探索
洗不在於皮殼
而在於它們內核
當一切清淨
貪瞋癡就不存在
厭惡的感覺就走了
洗衣有奇妙的奧祕
沒有塵埃
穿起來就輕鬆愉快
詩的簡解:電風扇無法使大地的蒸氣消散,汗水如雨般涔涔而下,濕濕黏黏的,換下的衣物即便是綾羅綢緞,形狀也顯得奇怪。
我拒絕使用機器,而是用自己的雙手。這個道理就是在探索,洗的並不在於外表的皮殼,而在於它們的內核。
當一切變得清淨時,貪、瞋、癡就不存在,厭惡的感覺隨之而去。洗衣過程中隱藏著奇妙的奧秘,當沒有塵埃時,穿起來就輕鬆愉快。
051勉蓮翰
當「真如」呈現光芒
我們也就不用那麼忙
所以現在需要「燃燈」
讓智慧去流傳
對不起了
把文字弘揚拋給你去做
不是要折騰你自己
而是
真實體悟
接受自然
我們是乞丐
手上端的全是空碗
不用問成果如何
一飲而盡
朝夕佛為伴
詩的簡解:當「真如」呈現光芒,我們便不再那麼忙碌。因此,現在需要「燃燈」來讓智慧得以流傳。
對不起,我把文字的弘揚交給你來做,這不是要讓你折騰自己,而是要讓你真實體悟,接受自然的流動。
我們就像是乞丐,手中端著的全是空碗,不需要去問成果如何,只需一飲而盡。朝夕之間,佛永遠為伴。
055寫給師公 吐登達爾吉
茅簷雨過又日紅
瞬息陰晴便不同
我今憶起師佛語
為人謹慎要圓融
多生結得師徒緣
幸免無依苦海愁
感恩授于正智慧
自當精進勇猛修
一點悲心在娑婆
承恩灌頂是師佛
希奇預知我深信
但望時時牽我手
(註):廿年依止,永憶在心,不敢或忘!
詩的簡解:茅簷上雨過後,日子又紅了起來,瞬息之間陰晴便各有不同。此時,我憶起師佛的教誨,提醒自己在為人處事上要謹慎而圓融。
與師徒相結的緣分已經經歷了多生多世,讓我幸免於無依無靠的苦海之中,心中充滿愁苦。對於師佛的恩惠,我感恩於賜予我正確的智慧,因此我必當精進努力,勇猛修行。
在這個娑婆世界中,懷著一點悲心。承蒙師佛的灌頂,我深感迷信,心中充滿希冀,盡望在每一個時刻都有他牽引我前行。
059恒河沙
細細的觀察海沙
想起佛陀口中常說的恒河沙
這無盡無量的沙
該讓世人醒悟點什麼了吧
零是佛法中所說的「無知」
從零到拾
從拾到百、千、萬、億、兆
無限數字
無限數字也是零
也是「無始」
想著想著
煩惱就是一粒沙
一沙一世界
終於觀破
盡三千大千世界
無非一沙
(註):此時有禪意。
詩的簡解:細細觀察著海沙,我不禁想起佛陀口中常提到的「恒河沙」,這無盡無量的沙粒,該讓世人有所醒悟了吧。
在佛法中,「零」代表著「無知」。從零開始,到十,繼而到百、千、萬、億,甚至兆,這些無限的數字,其實終究可以回歸到零,亦可視作「無始」。
我這樣思索著,發現煩惱不過是一粒沙,而一沙便可以引發一個世界。最終我明白到,三千大千世界,其實無非就是一粒沙而已。
069買菜
提著菜籃
我走到菜市場
店家問我
你老爹要買什麼
我一時茫然
我不是裝傻
我買的是菩提善果
思惟的瓜
空心菜
禪機
看破放下的「蓮霧」
可憐愍的眾生呵
現代人吃什麼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如我已得箇中消 息的行者
一切盡在不言中
詩的簡解:我提著菜籃,走到了菜市場,店家問我:「你老爹要買什麼?」我一時感到茫然。
我並不是在裝傻,我所要的其實是菩提的善果、思惟的瓜、空心菜,以及那禪機,還有看破放下的「蓮霧」。
可憐的眾生啊,現代人究竟在吃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於我這位已經明白其中消息的行者來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079真實
孔子說
眼睛所看見的未必是真實
那麼耳朵聽見的
那更是叫人迷迷糊糊
如果相信真理可以辨明
這才叫愚癡
可以有軌跡有理論
可以有線索與邏輯
可以追尋表相後面的內在
可以解讀
真的覺得
要比就比一比生死
誰能真正成佛覺悟
誰就是真實
到達彼岸
親證真如
詩的簡解:孔子曾說,眼睛所看見的未必是真實;而耳朵聽見的,更會讓人迷惑。如果相信真理能夠幫助辨明,那才是真正的愚癡。
可以有軌跡,也有理論;可以有線索與邏輯,可以追尋表相背後的內在,並嘗試解讀。
真正覺得,要比就比生死,誰能真正成佛覺悟,誰就是最真實的,到達彼岸,親證真如。
081如夢似幻
佛陀在無限虛空的深處靜坐
智者上前問訊
佛陀喃喃的說
「如夢似幻」
這個回答最令人驚嘆
試問
既然一切都是無解的
這四個字
最能緊扣心弦更無可限量
一幕幕男歡女愛
一場場正邪相爭
這是蜉蝣的一日
也是人生千年的舞台
看那透軟如水的奇觀景相
人在互相傷害
救贖自己
君不見
還有什麼是不一樣
詩的簡解:佛陀靜坐在無限虛空的深處,智者上前問訊,佛陀喃喃地回答:「如夢似幻。」這句話令人驚嘆,試問既然一切都是無解的,這四個字最能夠緊扣心弦,並無可限量。
一幕幕男歡女愛,正邪相爭的場景,猶如蜉蝣的一日,也是一千年的舞台。
望著那柔軟如水的奇觀景象,人在相互傷害中救贖自己。君不見,還有什麼是不一樣的呢?
083窯
看見一座窯
驀然想起
窯是一個大型的子宮
燒出來的陶器都是她的孩子
呵
密教修行
中脈就是窯
明點就是陶土
那熾熱的火與氣
誕生了一個樸拙的佛子
原來修行是如此自然
是經驗的傑作
那一團一團泥巴
其實就是修行的密碼
窯
拙火
是地水火風的跳舞
詩的簡解:驀然使我想起,窯就像一個大型的子宮,燒出來的陶器便是她的孩子。
呵,這讓我想到密教修行;中脈恰似那窯,明點正是陶土。那熾熱的火與氣息,誕生了一位樸拙的佛子。
原來修行是如此自然,是一種經驗的傑作。那一團團泥巴,其實就是修行的密碼。
窯與拙火,是地、水、火、風的舞蹈。
093佛教的省思
現今世界
把佛教當成迷信的迷信
吃素拜偶 像是理所當然
出家入精神的避難所
建立大廟堂
其實
佛教的旨趣在離苦得樂
佛教的饒益是究竟解脫煩惱
佛教的境地是彼岸涅槃
不是在
燒香
卜杯
祈求賜福吉祥
佛教就是佛法
是要修學無上的智慧
把困惑迎刃而解
以智慧贏得解脫的自由自在
這最是自然
詩的簡解:在現今的世界,佛教被視為迷信,吃素、拜偶像等行為似乎已成為理所當然,而出家人則是在精神的避難所中建立大廟堂。
其實,佛教的真正旨趣在於離苦得樂,其帶來的饒益是讓人究竟解脫煩惱,而佛教的境地更是彼岸的涅槃。
佛教不應只是燒香、卜杯、祈求賜福吉祥,而是應該修學無上的智慧,把困惑迎刃而解,以智慧贏得解脫的自由自在。這才是最自然的修行方式。
107蚊子的因果
只是一味地隨心所欲毫無節制地需求
反而少有深度的探索
世風日下
完完全全的巧取豪奪
要經歷多少劫而得人身呢
為什麼不能饒了人我
只是逞自的貪瞋癡習性
一隻隻的飛落
用可怕的暴力來消磨
為什麼汝們不能慈悲學佛
這裡面一定有曲折的因果
長夜漫漫
我只有為汝們念往生咒
往生極樂蓮邦
常念彌陀
詩的簡解:蚊子似乎只知隨心所欲,毫無節制地需求,卻少有深度的探索。世風日下,簡直是巧取豪奪的行為。
要經歷多少劫才能得人身呢?為何不能饒過人我?無非是逞自的貪、瞋、癡習性,像一隻隨意飛落的蚊子,用可怕的暴力來消磨他人。
為什麼你們不能慈悲學佛?這其中一定有曲折的因果。漫漫長夜,我唯有為你們念往生咒,願往生極樂蓮邦,常念阿彌陀佛。
Top of Form
123燈明
有人問我如何修
我答
今汝「自性空」
如此無邊妙色現其中
正念就是心光發露
一燈明
千燈明
交輝與互融
珠網重重懸虛空
天眼歷歷見華宮
修持等閒事
三業清淨都相同
燈起燈明
祈禱妄念化灰燼
真佛如日
萬古長空
一片虹
詩的簡解:有人問我如何修?我回答:今汝「自性空」,如此無邊的妙色便呈現在其中。
正念就是心光的發露,一盞明燈可以引出千盞明燈,交輝互融、融會貫通。
珠網層層懸於虛空,天眼清晰可見華宮,修持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平常之事,三業清淨皆是相同的。
燈起燈明,祈禱妄念化為灰燼。真佛如日,照耀萬古長空,形成一片虹彩。
127大輪迴
世代交替的圖騰
對稱而且不會失去平衡
強烈的一層層
安排綿綿密密的轉世
整體性
寬廣無垠的領域
只是掌握在因與果之下的簡明
竟然是千古的迷情
忽黑忽白
忽龍忽蛇
飛騰翻滾
參差錯落的變化與形成
歷史在裏面
人物在裏面
萬物在裏面
是廣大緊密虛空神祕的
能
詩的簡解:世代交替的圖騰,對稱而不失平衡,強烈的一層又一層,安排著綿密的轉世。
整體性,寬廣無垠的領域,掌握在因與果的簡明之下,卻成為千古的迷情。
忽黑忽白,忽龍忽蛇,飛騰翻滾,變化與形成參差錯落。
歷史在其中,人物在其中,萬物在其中,是廣大而緊密的虛空神秘的能量。
139呵護
純真的意涵是一皈依
天人合一的關愛之心
宇宙永續的靈命
只因為有師父傳授
呈現了貴重的真實傳承
大圓滿的佛法
無上的智慧流露
金剛乘
相應了上師相應法
知道平等一味
體性是真如佛陀
血脈相傳
呵護 呵護
心靈滿足萬事足
每一個層次都非常豐富
沒有分別
我與師父
是永永遠遠的呵護
詩的簡解:純真的意涵是一皈依,天人合一的關愛之心,宇宙永續的靈命,皆因有師父的傳授。
這呈現了貴重的真實傳承,展現了大圓滿的佛法與無上的智慧流露,金剛乘的深意。
相應了上師相應法,明白平等的一味,體性的真如便是佛陀,血脈相傳。
呵護,呵護!心靈滿足萬事足,每一個層次都非常豐富,沒有分別。我與師父之間是永永遠遠的呵護。
141再生
被拋棄的紙張
丟棄的保特瓶
生長的植物及樹葉
重組
赫然是新畫面的再生紙
構思頗佳
揣摩重新整合的概念
掌握雅拙的素材
將不同的內容包裹
異中求同
蘊含整體的富麗典雅
修行就是別具匠心的運用
將身子變沉穩
將語言變細膩
輝映朵朵智慧般若
最後將心靈脫胎
三業清淨就成了佛的造形
詩的簡解:那些被拋棄的紙張,丟棄的保特瓶,生長的植物及樹葉,重組後赫然成為新畫面的再生紙。
這構思頗佳,揣摩重新整合的概念,掌握雅拙的素材,將不同的內容包容其中,在異中求同,蘊含整體的富麗典雅。
修行就是巧妙而別具匠心的運用,讓身心變得沉穩,語言變得細膩,輝映出朵朵智慧般若,最終讓心靈脫胎換骨,三業清淨便成了佛的造型。
173僧侶
透過衣服
迷濛之中產生許多聯想
可歸類「修行」的一群
合掌
在創意與主題上都沒有錯
唯一修出世者略顯不自然
如果出世入世均圓融
更是輝煌
把自己行為全約束在
人的慾望不讓它飛揚
理性加強智慧增長
看似簡單
卻有豐富的趣味和內涵
清淨的時空是梵行
莊嚴而偉大的理想
行者合掌
這裏面確實有深度
及透 視感
詩的簡解:透過衣服,迷濛中產生了許多聯想,歸類於修行的一群人,合掌而立。
在創意與主題上並無錯誤,但唯一的出世者略顯不自然。如果出世入世均能圓融,便更顯輝煌。
要將自己的行為全都約束在人的慾望之下,不讓它們自由飛揚,理性加強智慧增長,這看似簡單,卻充滿豐富的趣味和內涵。
清淨的時空是梵行,莊嚴而偉大的理想。行者合掌,在其中確實有深度及透視感。
181密教
祕密真言曼達羅
如來妙極身語意
立壇持咒三相應
轉凡成聖不思議
之二
不妄不異祕密號
一一真言祕奧教
自覺心印修證法
威德神力第一妙
之三
大日如來色究竟
金剛法界傳心印
金剛薩埵得法樂
遍傳娑婆是命令
詩的簡解:祕密真這曼達羅,如來的妙極體現在身語意中,我們立壇持咒三相應,便能轉凡成聖,讓人難思義。
在這之中,不妄且不異的祕密號碼,每一個真言都是深奧的教導。自覺的心印是修證的法門,而威德與神力就是這一切中的第一妙法。
大日如來的色究竟,金剛法界傳遞著心印;金剛薩埵因此而獲得法樂,這遍傳娑婆的教法是法令。
187真佛
瑤池金母開天眼
親見蓮花童子身
證明摩訶雙蓮池
當然此佛是為真
之二
大日如來是淵源
佛眼佛目化雙蓮
阿彌陀佛乃不二
慈愍娑婆降為人
之三
拜師了鳴大和尚
噶瑪巴與薩迦巴
吐登達吉大上師
蓮師定中傳嗡阿
詩的簡解:瑤池金母開啟了天眼,親見蓮花童子的身影,證明了摩訶雙蓮池的存在,這樣的佛當然是真實的。
大日如來是淵源,佛眼與佛目化為雙蓮;阿彌陀佛則是不二的存在,他以慈悲心來到娑婆,降臨為人。
拜師的過程中,有了鳴大和尚的指導,還有噶瑪巴與薩迦巴的師承;吐登達吉大上師和蓮師在定中傳授了「密教」的法印。
189度眾
發願度眾數萬萬
何謂成佛路渺漫
佛境非從身外見
真佛多在定中觀
之二
生生世世弘真佛
粉身碎骨度眾生
從此魔難亦不斷
願捨此身報天恩
之三
無邊眾生皆不捨
海眾與我不分別
坐臥行住無罣礙
行者是我阿闍梨
詩的簡解:我發願度眾數萬萬,但成佛的路途卻是渺漫的。佛境不是從身外所能見,真佛往往存在於定中觀之內。
生生世世,我弘揚真佛,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為了度化眾生。從此,即使面對魔難也不斷,我願意捨棄此身來報答天恩。
無邊的眾生皆不捨,苦海中的眾生與我並無分別。我在坐、臥、行、住之中都無所掛礙,我即是行者阿闍梨。
193道顯密
學習符籙欲濟世
尚字鬼字筆授之
加持佈光是要訣
神仙降臨興雲霧
之二
釋尊顯法重在理
領悟正覺無上諦
法印四諦十二緣
寂靜涅槃故如來
之三
手結印契口誦咒
意觀阿字本不生
修習氣脈與明點
證得無上根本智
詩的簡解:在道顯密的修行中,我學習符籙以欲濟世,無論是尚字還是鬼字,皆由筆授之。加持與佈光是此中的要訣,神仙也隨之降臨興雲霧。
釋尊所顯之法重在理,領悟正覺是無上的真諦。法印四諦、十二緣,皆因寂靜的涅槃而如來。
我手結印契,口誦咒語,意觀阿字本不生,修習氣脈興明點,最終證得無上的根本智慧。
203本尊
修法原來是對治
不復經歷諸劫數
如來三密恒加持
直至彼岸菩提路
之二
一一智印金剛神
形色性類有表象
行人按類殷勤修
能令三業同本尊
之三
即身成佛凡成聖
此是密教之本義
唯佛與佛才能知
甚深無相無上諦
詩的簡解:修法是用來對治的,不必再經歷諸多劫數。如來的三密加持著我們,直至能到達彼岸的菩提之路。
每一個智印都是金剛的神,無論形象、顏色、性質都有其表象。行者在修行中,根據類別認真修習,這能與本尊達成一致。
藉此,我們能即身成佛,凡人也可成聖,這就是密教的本義。唯有佛與佛之間才能夠明瞭這無相的無上真諦。
209護法
菩提道上險又險
無量天魔常化現
若無護法垂加護
半途角落怎得驗
之二
千重山中萬重水
精怪待機來破壞
若無護法盡守護
善根梵行一樣壞
之三
鬼神趁虛便進住
怨親債主被附身
進行多重之破壞
護法祈求守護在
詩的簡解:菩提道上險象重重,無量的天魔不斷現身。如果沒有護法的垂加護佑,我們如何能得到驗證呢?
在千重山中、萬重水裡,那些精怪蠢蠢欲動,隨時等待機會來進行破壞;若無護法的盡心守護,善根與梵行都會受到影響。
鬼神趁虛而入,怨親與債主可能附身,進行多重摧毀。於是在此,護法的祈求守護顯得尤為重要。
211三根本
正確上師授密法
證驗法力一層層
祕密口訣祕中祕
加持成就最根本
之二
本尊要依最投緣
一法深入現在前
誓願相同是不二
根本成就是相連
之三
護法如同隨身侍
恭敬供養祕密護
不可暫離是根本
一切事業全依止
詩的簡解:上師授予密法,層層證驗法力的真實,祕密的口訣隱藏於其間,加持是成就的根本。
本尊應依最投緣的那一尊,當下的一法深入最重要,誓願相同的心意是不二的,根本成就是彼此相連的。
護法如同隨行的護衛,行者必須恭敬的供養這祕密的護法,不能捨離,這是根本。一切事業全靠護法的依止。
217結語
一切諸法是大日
毗盧遮那自在佛
真如即是其代號
我身與之化般若
之二
佛法原來是吾體
四重密教重重妙
三密用來密密奧
不可忽離祕密教
之三
信行真言之密教
一法二義三咒能
生死確實真能了
飛入虛空大壇城
詩的簡解:一切諸法皆是大日如來,毗盧遮那自在佛的演化。真如即是其代號,而我身與之化為般若。
佛法原來就是我的身體,四重密教中蘊含著無窮的妙理;三密運用於此修行,千萬不要忽略這祕密教的真理。
信行真言的密教中,一法、二義、三咒皆可實現;生死確實可以了脫,飛向虛空的大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