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29册「走入隱祕的陰陽界」精選分享.一九九八年七月于美國真佛密苑
001玲瓏百變的傳奇
玲瓏百變的傳奇
走入陰陽界,是一件既神祕又不可思議的事,如同一個未解的大謎團。《走入最隱祕的陰陽界》一書,將帶領讀者揭開這層層迷霧。
在宣佈撰寫這部第129本新著的那一天,天氣異常怪異,恰如「玲瓏百變」。當天,天候變化莫測,陰陽同現:上午晴空萬里,午後陰雨綿綿,旋即狂風大作,雷電交加,甚至下起冰雹。最後,雨過天晴,一道彩虹橫掛天際。如此罕見的天象,引得眾人驚嘆不已。
奇妙的一天
這是巧合嗎?當我從「真佛密苑」的樓上走到樓下時,眼前的一幕令我大吃一驚——樓下擠滿了人,但仔細一看,並非人群,而是成群的鬼影。說是「鬼山鬼海」或許更為貼切,但其實更像是「鬼頭鑽動」。
我試著與他們交流,說:「嗨!大家好!」沒想到,眾鬼竟異口同聲地回應:「蓮生活佛好!」我疑惑地問:「這是怎麼回事?是在慶生會還是開派對?」眾鬼答道:「我們在慶賀新書開筆。」我恍然大悟,追問:「剛才的天候變化也是你們弄的嗎?」群鬼回答:「是的。」
他們進一步解釋了天象的寓意:
出太陽:代表陽界。
陰雨:象徵陰界。
刮風:顯示宇宙神變的力量。
閃電:寓意宇宙智慧的電光轉化。
打雷:表示雷震天下的度化。
下雹、落冰:象徵護法的威能。
彩虹:展現陰陽界的玲瓏百變。
前所未有的開筆儀式
雖然我已出版過128本著作,但歷來甚少舉辦「新書發表會」或「新書酒會」。唯一的一次慶祝活動,是在完成第一百本文集時於台北舉行的祝賀酒會。然而,這次「新書開筆」竟得到陰陽界眾鬼神如此盛大的支持與慶賀,實在讓我深感震撼。陰陽界的神祕與奇妙,似乎在這一天全數展現在我眼前。這將是一段如何引人入勝的旅程呢?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找尋答案。
默默開筆,轟動陰陽
如今,我的寫作一向平靜無聲:開筆是默默的,完成是默默的,甚至書出版也是默默的,未曾刻意驚動他人。然而,這一次卻不同尋常,竟驚動宇宙、震撼鬼神,整個陰陽界掀起翻江倒海之勢,只為慶賀我的新書開筆。
「走入最隱祕的陰陽界」的非凡氣勢
「走入最隱祕的陰陽界」以如此非凡的聲勢揭開序幕,讓我不禁暗自驚訝,也感受到肩上責任的沉重。我期盼,藉由這雷霆 萬鈞之筆,為陰陽界帶來一片光明與和諧:一劃陽,揭示陽界的清明。二劃陰,映照陰界的深邃。讓整個陰陽界因這書筆的揮動而「亮晶晶」。
對此我仍然堅持一句老話:信者自信,不信者不信。信與不信,全由心定,亦由您選擇。
006火海中的蓮花
靈塔偶遇,驚鴻一瞥
弟子趙廣平(蓮花廣平)曾向我講述一段奇特的經歷:
在清明節那天,他如往常一般,前往台北松山寺為祖父祖母祭拜。他們的骨灰寄存在松山寺的靈塔中已有多年,每年清明,趙廣平都會陪同父母,依例上香拜佛。那時的他,個性疏狂不羈,尚未皈依佛門,也未開始修行,只是隨俗行禮。
靈塔內,一格一格的骨灰存放處排列雖然整齊,但也略顯紊亂。人聲鼎沸的松山寺外,與這寂靜的靈塔形成了鮮明對比。
驚鴻一瞥
就在他無意間抬頭的那一瞬間,目光被一張彩色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中是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風姿娟秀,如同畫中走出的仙子。 她的身影纖合適中,體態俊美,鵝蛋臉柔和端莊,眉目如畫,尤其那一雙水杏般的眼睛,明媚動人,顯得神采飛揚。一頭烏黑秀髮自然垂落,襯得整個人更加楚楚動人,簡直是世間少見的絕世姿色。
這一幕讓趙廣平怔住了。他看得出神,心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雙手合十,喃喃低語:「這麼美……想不到這樣一位姿容絕世的女子,卻已人天永隔。今天,我與妳近在咫尺,卻又遠隔天涯,真是令人惋惜!」。這一刻的動容,或許是他內心深處對生命無常的初次感悟。美麗與短暫、相遇與錯過,無不令人深思。
驚世奇遇:張小慧的顯現
趙廣平在松山寺靈塔見到張小慧的照片後,心中難以平靜。他注意到照片旁的名牌,得知這位女子姓張,名小慧。趁父母不在身邊,趙廣平悄悄地購買了香燭與供菓,匆忙點香祭拜,並燒紙錢給張小慧。一邊燒紙錢,他口中低聲唸著她的名字。父母見他燒了許多紙錢,奇怪地問:「燒這麼多紙錢,給誰?」趙廣平不假思索地答:「阿公、阿嬤。」父母聽後點頭,感慨道:「廣平懂事了,也變得孝順了。」
然而,趙廣平並未理會父母的話,心中滿是對張小慧的傾慕。他腦海裡不停浮現她的容貌,久久不能忘懷,這短暫的一見已深深刻入他的夢魂。
張小慧的顯現
約半月後的一天,趙廣平在書房準備期末考,偶然抬頭間,燈光下如夢似幻地出現了一名女子。她身著白衣,氣質清幽,宛如花叢中的天女,又似水上凌波的仙子。趙廣平細看,竟認出來,正是張小慧!他驚駭萬分,手足無措。張小慧緩緩開口:「感君之情,不能自己,特來相會。」她又安慰道:「你不用怕,我不會害你。」
鬼的點撥
雖然平時聽人說世間有鬼,趙廣平一直不信,如今親眼所見,心中震撼不已。張小慧溫言細語道:「我是善魂,不用害怕。」他的恐懼才慢慢平息,心中漸生安慰。隨後,兩人並坐,張小慧竟幫助趙廣平複習功課。她說:「明天的大考,微積分會出這五題,你全部記住,就能拿滿分。」趙廣平半信半疑:「真的?」張小慧依偎著他,輕聲回應:「當然是真的。」
當趙廣平問她如何知道試題,張小慧嫣然一笑,答道:「因為我是鬼!」這簡單的回答讓趙廣平再次驚恐,但懷中傳來的溫香玉軟,又讓他完全忘記了畏懼。這一晚,趙廣平的書房裡,伴著白衣女子的微笑與指引,他的世界再也不一樣了……
奇特的相處,鬼中佛緣:高王經與蓮生活佛
第二天的大考,微積分科目果然如張小慧所言,五題題目與她 事先指點的一模一樣。趙廣平輕鬆完成,其他科目也如她所預測。這次經歷令趙廣平驚奇不已,他開始感受到張小慧不僅是一個存在於陰間的靈體,更像是他的貴人與導師。
自此以後,張小慧經常顯現,只有趙廣平能看見。他們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幾乎如膠似漆。一日,趙廣平忍不住問她:「你並非夭折之相,為何早逝?」
張小慧答道:「我前生犯下殺生重罪,積業過深,今生早逝,死後無歸所。若你誠心念我,請為我念誦高王觀世音經一萬遍,我永不會忘記你的恩惠。」
高王觀音經的由來
趙廣平問:「此經何處可得?」張小慧回答:「此經現今唯有真佛宗蓮生活佛盧勝彥倡印,真佛宗可得。」
趙廣平遲疑:「盧勝彥……我知道他,讀過他的書。但聽說他被佛教界排斥,被稱為神棍、妖魔、邪道。」
張小慧搖頭:「快別這麼說!蓮生活佛盧勝彥是當今唯一能在諸天開演大法,又能墮入陰間教化鬼眾的聖者。我在陰間親聞佛法,受其教化,豈有虛假?」
張小慧進一步解釋:「世間那些自稱為大師、上人、眾生導師的人,很多只是沾染 世間八法,忙於名利場。他們追求場面氣派,講的是人間佛教,行的是俗世之事,實際與修行相去甚遠。然而,蓮生活佛盧勝彥與眾不同,他從不攀緣政商,真正實修禪定,得以成就性空見,獲得解脫。他的著作與說法都是為了引導有緣眾生走向光明大道。」
當趙廣平仍半信半疑時,張小慧說:「我們陰間甚至有一首偈頌,讚頌蓮生活佛盧勝彥,你想聽嗎?」
趙廣平答:「聽!」
張小慧開口吟唱:引導利樂寶藏的法語,如十萬大河洶湧流出,將整個陰間全部充滿,是蓮生遍知智慧光芒,如同虛空無盡的星辰,點燃心靈黑暗的壇場。這首偈頌如佛法甘露,深深震撼了趙廣平的心靈。他對張小慧的故事與蓮生活佛的法義,開始生起信心,也逐漸接受了超越世俗的佛法智慧。
愛別離:半年相伴,緣生緣滅,張小慧的轉世與離別
張小慧的一曲偈頌,聲音悠揚悅耳,仿佛穿透了廣大的虛空,其音蘊藏著八萬四千法門,宛如天降甘露,令人感受深邃的佛法智慧。趙廣平聽得目瞪口呆,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終於說出:「我信了。」
張小慧微笑道:「信,就要皈依。」「好,我皈依。」趙廣平堅定地答應,這也成為他皈依佛門,成 為「蓮花廣平」的起因。
從此,趙廣平依張小慧的囑託,每日念誦高王觀世音經,用念珠記數,並將功德迴向給她。他的虔誠,換來二人更深的羈絆。但半年後的一日,張小慧淚流滿面地告訴趙廣平:「感君之恩,如今我已受益,將轉世富貴善良之家。」
趙廣平震驚:「為何不能留下?」
張小慧輕歎:「除非你願為靈塔中的眾靈再念高王經百萬遍,讓他們也能轉世,他們皆欽慕你的慈悲,這樣我也能多留一些時日。」,雖然百萬遍經文遙不可及,但為了留住張小慧,趙廣平一口答應,日夜不輟,專心誦經。他甚至填了一首詩,表達難以言說的情感:
入我門來香緣逢。來無跡,去無蹤,欲追尋,山萬重,青埂峰下倚古松。當百萬遍的經文終於圓滿,二人卻不得不面臨最終的離別。
送別張小慧:驚世異境
最後的夜晚,張小慧淚眼婆娑,對趙廣平說:「你當送我行。」
她輕輕一扯,竟從趙廣平的身體中抽出了一個分身,隨她飛出窗外,來到一片廣場。二人腳不沾地,飄然若仙,如武俠小說中的「草上飛」或「凌空虛渡」,美妙無比。
廣場上聚集了數百鬼魂,分成數簇。四周是穿官服的陰間差役,中心是一位穿紅袍的高階陰官,正在點名、列位,場面如同部隊移防般井然有序。張小慧依依不捨地回望趙廣平,眼中滿是感激與淚水。這場離別,既是她的解脫,也是趙廣平佛緣的轉折點。
緣起緣滅:因果輪迴中的深情
這真是:誰相伴,獨自意綢繆。佳人無復向西流,想像更無懷夢草,孰與話輕柔!
張小慧的轉世是因果的圓滿,而趙廣平的心中,卻留下了一段難以忘懷的深情與宿命般的聯繫。他的佛門修行,也因這段經歷而更加堅定,成為陰陽界之間慈悲與智慧的橋樑。
「凌波仙子來了,凌波仙子來了!」人群中傳來高呼聲,眾靈紛紛鼓掌,掌聲如雷動。當人們注意到張小慧身旁的趙廣平時,疑惑問道:「旁邊是誰?」
官差立刻大喝:「此處生人勿近!生人止步!」然而,張小慧盈盈一笑,從容地說:「我帶來的這位,不是別人,正是『蓮花廣平』趙廣平。」
群靈的頂禮感恩
「是恩公!」 群靈見狀,立刻合掌致敬,甚至跪下向趙廣平頂禮。四周的官差也齊齊合掌,紅袍陰官更是向趙廣平額首致意。原本不許外人踏足的地方,因他的到來成為了尊貴之地。
張小慧微笑著對趙廣平說:「因為你發了菩提心,用清淨的念經之力,化現了甘露法雨,滋潤了他們的心田。他們因此種下了福德的種子,得以脫離束縛,自由輪迴。而你自己,在未來的可見與不可見時空裡,這些眾生與你結下的善緣,終將成熟,化作助力。」
她補充道:「未來若你在人世成為佛法的上師,這些有緣眾生會來皈依你,並敬獻珍寶,他們就是你的施主。這是因緣果報如明鏡般清晰,映照天地間的一切因果。」
趙廣平心領神會,但心中仍有疑問:「他們為什麼稱呼你『凌波仙子』?」
張小慧莞爾一笑:「因我已皈依智慧無比的蓮生活佛盧勝彥,修習佛法滅除了無明愚昧,與吉祥天界相應,如今化為千姿萬態的仙女,佩戴諸多法飾,並得法座為坐,才有了這『凌波仙子』之名。」
殊途同歸:輪迴與升天
張小慧指向一輛華麗的車輦,上有繡帷華蓋,車內紅光耀眼,蓮花座散發祥瑞之氣,旁邊侍立著兩位仙侍。而群靈的車馬,或十人、或廿人擠 一輛,皆為普通車輦。
趙廣平問:「他們不上吉祥天嗎?」張小慧答:「他們依各自的業力,轉世輪迴而去。」
「那松山寺的群靈之位怎麼辦?」張小慧微微一笑:「會有一把天火,淨化一切。」(此後果然發生,松山寺靈骨塔被焚毀,一切化為烏有。)
別離時刻
時至,二侍女扶張小慧登車。車子騰空而起,升入天際。群靈仰首合掌,目送凌波仙子離去。張小慧坐在車內,回首對趙廣平說:「盡此,速回去,勿忘學習真佛密法,有緣再相會。」車馬漸行漸遠,隱入煙霞雲海之中。
回歸現實
趙廣平猛然發現自己回到了臥室,看到床上的自己還在熟睡。他心念一動,兩個身體瞬間合一。醒來時,熱淚盈眶。這場異境,不僅是靈界奇遇,更是趙廣平深入佛法修行的開端。他深知,未來的道路充滿挑戰,但佛法的光芒已在他的心中點燃。
040蛻變
從凡夫到覺悟:蛻變與真實語的力量
我常思索「蛻變」這兩個字的深意。就像毛毛蟲化作蝴蝶,經歷脫胎換骨,突破局限,最終翱翔於天際。而世間飛蛾撲火,則令人感嘆於盲目追逐的結局。
在「腦筋急轉彎」中,有這樣一個問題:「毛毛蟲如何過河?」答案是,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翩然越過河流。這啟示了蛻變的力量——一個生命的重塑,讓原本無法達成的事成為可能。
我自己,也曾經是平凡的凡夫。但通過心靈上的開悟解脫、身體的氣脈流暢、法性的出神入化,我一步步蛻變為一個明白宇宙真理的人。這種蛻變既有賴於前世累積的根基,也離不開後天不懈的努力——正如鑽木取火,唯有持之以恆,才能見光顯明。
神算與因果:一次將官的相會
昔日,一位將官帶著隨從前來拜訪。他神態傲然,對我的地位與身份甚有輕視。在會面中,他因椅子的高低問題對隨從發怒,場面頗為尷尬。為化解僵局,我主動提議與他換座,這才平息事端。
將官問:「聽說你在聯勤單位,是何官階?」我恭敬地答:「少校測量工程官。」他冷笑:「才一個小少校,居然也妄稱神算。」
接著,他要求我為他預測未來。我靜靜地調整心神,進入深沉的內觀,彷彿看見他的命運如戲劇般展開。有高登之時,也有跌落谷底的瞬間。當我看到最後,他的命運以「晚節不保,自盡收場」,心中不禁生起悲憫。
將官不耐煩地催促:「說下去!」我斟酌再三,終於開口:「您的命運,最終會因犯案而自盡。」
這句話如雷霆般震驚了在場的隨從與將官本人。他臉色慘變,隨即以嘲笑掩飾:「江湖術士之語,豈可信!」隨後,匆匆離去。
真實語的代價
後來,我得知這位將官私下指令屬下留意我,甚至準備在有機會時將我治罪。他對我的預言感到不安,又無法全然否定,心中埋藏著憤怒與防備。
這並非第一次因我的神算引起矛盾。我一生幫人預測,從最高元首到普通百姓,始終堅守「不異語、不妄語、真實語」的原則。我的話,與佛陀所說的真實語無異,不為討好,也不因人而異。但這份直言不諱,往往讓人心生畏懼或忿恨。正因如此,我選擇在適當的時機離開軍中,遠赴異國他鄉,自我流浪。這是我對自身命運的主動選擇,也是對因果的坦然面對。
世間如戲,命運如棋。唯有經歷蛻變,才能真正看透無常,明白因果,步入覺悟的光明之境。我的蛻變之路,是 從平凡到覺悟,是從束縛到解脫,也是在真實語與修行中,找到自我與宇宙的共鳴。
蛻變:一場悲喜交織的人生演繹
這位將官,位至極尊,曾登上人生的巔峰。然而,正如我的神算所言,他最終因賄賂與貪污聯勤工程案而身陷囹圄。當調查人員登門扣押時,他面如死灰,竟持一把利剪自盡。腸血橫流,場面慘不忍睹,調查人員也為這血腥場景驚駭退避。
位極人臣的將軍,就此從雲端直墜深淵。淒風苦雨中,他的人生如同春夢一般,繁華剎那間化為虛無。這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蛻變」嗎?只不過,他的蛻變帶著更多無常的悲涼。
將軍的告別式賓朋滿座,儀式進行間,將軍的女兒匆匆從南部趕來,神色倉惶,大聲說:「出了怪事!」她聲稱親眼看見父親站在葬儀社門口,身旁跟著一位穿紅衣的和尚。
眾人紛紛走出門外,卻見四周空空如也。有人認為將軍的女兒悲傷過度,出現幻覺。然而,她堅持所見屬實,並詳細描述紅衣和尚的模樣:「相貌圓滿,身材不高,上身著龍袍,下身喇嘛裙,約四五十歲。」
一位下屬聽後說:「這正是蓮生活佛盧勝彥!」另一位下屬補充:「就是那位少校測量工程官。」這位下屬從身上拿出蓮 生活佛的照片,給將軍的女兒確認。她驚呼:「就是他,就是他,紅衣和尚!」
有人解釋說,這位紅衣和尚乃蓮生活佛盧勝彥,將軍生前曾是他的上司。或許因前世今生的因果牽引,蓮生活佛現身接引這位老長官,助他脫離苦難輪迴。
真假難辨,留給後人思索
這一幕,是耶?非耶?無人知曉。但它成為這場人生大戲中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這位將官的悲劇,映射了因果報應的不可逃脫,也讓眾人再次思索「蛻變」的真諦。
詩曰:一代將軍逐浪花,心想高官權位嘉;不知福祿前生造,頭白人前猶自殺。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富貴直到老;君王光景古今同,更有同歸慰寂寥。
068湖神
在閃密米西湖畔,我常喜歡漫步浮橋,觀賞湖底細沙與游魚。那裡的蓮花盛開,水鴨悠然,我時常沉浸在這片寧靜之中。然而,有一次,我的湖畔散步卻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神祕相遇。
那一天,我凝視著湖底,觀察著魚兒悠游水草之間。 忽然,水中影子恍動,一張透明的臉浮現,有眼、耳、鼻、口,卻如水晶般清澈,我甚至能透過它看到下方的魚群。這臉在水中飄然移動,伴隨著爵士音樂般的聲響和蘭麝之香。
我並未驚慌,只靜靜站立,確定那不是我的倒影。因為我沒有鬍鬢,也沒有頭髮。我走回雷藏寺的方向,卻突然感覺到身旁草沙聲輕響,似有東西移動。一個聲音靠近我的耳際,低語道:
「你是神,我也是神。」
我回答:「我不是神。」對方卻說:「但你有神的徵象。」
我反問:「你為何在水中露臉?」那聲音回應:「因為我感應到你就是雷藏寺的盧上師。」「見我如何?」「乞杯水酒。」
我答應了他的請求,但繼續追問:「你是湖中鬼?」他笑了一聲:「真名士也!盧上師果然慧眼,名不虛傳,一眼就看穿我不是湖神,而是鬼。」
我笑著說:「這個世界上的神光中,水神的光最為美麗,真可謂色彩斑斕。水神也有侍者,若是出現,能見者會看到湖面上滿是彩虹,哪會像你,滿臉鬍鬚。而且,我見過閃耀著光芒的米西湖湖神,祂名叫「沙里夫」,那你是誰呢?你叫什麼名字?」
對方答道:「我叫大衛,喝醉酒時一腳掉入湖中溺斃。」
「哈哈!原來是醉鬼。」我忍俊不禁。「不要笑我,盧上師。」大衛正色說。
我問:「你為何沉入湖中而成鬼?」大衛歎息:「這世間太不公平。我聽說沙里夫也曾醉後失足落水,卻遇龍王賞識,被封為湖神。而我,同樣是醉後落水,卻成了湖鬼。命運何其懸殊!」
我回答:「這是因緣。沙里夫醉後醒悟,戒酒修行,才得以成湖神。而你,只沉溺於醉意中。」大衛無奈道:「不能怪我,盧上師,因為每次喝酒,我都覺得自己是神仙。」
我聞言,頓時無話可說。
這場奇遇讓我感受到人生的無常與因果的深刻。有些人因醉而悟,有些人卻因醉而墮;有些人依緣際會升華,有些人卻因執念而被束縛。命運看似不公,其實一切都是因緣果報使然。
湖面平靜如鏡,透明的臉與低語的聲音似乎融入了湖水中。這一切如夢似幻,但卻深深刻印在我的心中,成為對因果與修行的另一層啟發。
在那段日子裡,我常攜帶一小瓶酒前往湖畔,將酒灑在沙地上,並輕聲呼喚:「大衛, 喝酒。」每當這時,那位酒鬼大衛便會出現。我一人獨坐湖邊,冷冷清清,卻感到某種奇異的陪伴。
我的這些行為引來了不少猜測,弟子們私下議論紛紛:「盧師尊經常失蹤,行蹤詭祕。」「盧師尊一定有什麼祕密。」、「盧師尊是密行尊者。」、甚至有人戲謔:「盧師尊是不是有祕密約會?」
對此,我只是淡然一笑:「我只是喜歡看湖罷了。」
也曾為它寫下詩句:在這兒只是合掌,沒有所謂心靈的飄蕩;一切全部遺忘,包含了種種的憂傷。閃密米西湖的黃昏,沐浴著聖光如佛樣;自然就是一首聖潔的歌,不必雙眸來觀看。
大衛的幽默與啟示
有一回,我與大衛在湖邊松樹下乘涼,他忽然問我:「你已入籍?」我回答:「是的,美國籍。」他哈哈大笑:「我是溺籍。」我不解:「什麼叫溺籍?」大衛解釋:「溺籍就是溺水而亡的鬼,統一列入溺籍名冊中。你是活佛,知道佛教的六道輪迴,但未必知道溺籍與焚籍的存在——焚籍是被火燒死的鬼的名冊。」
我驚訝之餘,追問:「在閃密米西湖,溺籍人數有多少?」大衛答:「百二十五人,全由湖神沙里夫管理。」
出溺籍的困局
當我問起大衛如何脫離溺籍時,他答道:「要出溺籍,需等待替身,猶如一家公司名額固定,進一個,才能走一個。若無人進來,誰也不能走。」
這讓我想起中國的傳說——水鬼找替身的故事。小時候,曾聽聞一位河邊打水的人被水中伸出的手拉扯,幸好一位老婦大喊「有水鬼!」才讓水鬼退去。而那條河裡,溺水而亡的事層出不窮,傳聞中溺籍的水鬼無不在尋找替身。我小時候也喜歡游泳,但那條河,聽聞它的故事後,再也不敢涉足。
東西方的共通命運
沒想到,中國的水鬼故事與大衛所描述的西方湖鬼情境竟如此相似。無論文化如何不同,似乎在生死之間,水鬼尋替身的傳說都傳遞著一個相同的道理:命運的牽引不僅是因果,更是無常的體現。
湖畔沉思:因果與輪迴
每次將酒灑於湖邊,我思索的已不僅是大衛的故事,而是因果與生命的連結。這些隱祕的因緣,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不隨無明所困,才能真正找到解脫的路。
我半開玩笑地問大衛:「你會找我當替身嗎?」他爽朗地笑了:「哈哈 !怎麼可能,你是活佛,全身有光,護法成群。我若非得你應允,根本無法靠近你。」
我追問:「那第一次你顯影於水中呢?」他回答:「那是因為水域是我的疆域,而你的眼光恰好穿入我們的世界。」
正當我們閒聊時,大衛忽然站起身來,神情嚴肅:「盧上師,我該走了,我們溺籍的同伴找我呢!」我抬眼望去,只見湖面上忽然出現一支羽葆人馬的隊伍,整齊列於水面之上,散發著一種莊嚴而神祕的氣息。大衛邁步向那隊伍走去,身影漸漸與水面融為一體,不久便消失不見,只留下閃密米西湖平靜如鏡的水面。
那一刻,我站在湖畔,感受到一種莫名的空靈與超脫。大衛的故事與告別,讓我再次領悟到生命的無常與因果的深邃。雖然大衛的形象已不復存在,但他留下的幽默、智慧與命運的啟示,將長久地留在我的記憶之中。
閃密米西湖的水面依然如故,蓮花盛開,魚兒自在游動。而我的心中,卻多了一份對生命因緣的感念與對輪迴真相的沉思。
湖畔的選擇:慈悲與因果
那天,大衛對我說:「盧上師,我要離開閃密米西湖了,我終於解脫溺籍了。」我回應:「這是好事,很好的消息。」但稍作思索,我又問:「這是找 到替身了?」他點頭承認:「是的。有一初中生,名叫雷諾,明天下午會到湖邊玩水。他會忍不住下水,水草纏住他的腳,而我的手會夾在水草中,拉緊他的腳。」
聽到這裡,我內心一陣不安,急切地問:「那他會怎樣?」大衛卻大笑道:「他會掙扎,然後靜止,最後魂魄飄飄離世,非復人間。一切全非。」他接著描述:「他的父母會痛不欲生,學校會舉行追悼會,同學們會流淚,述說他的生平……」
我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我們學佛的人,有可為與不可為之事:一、自己有利,他人無利的事不做。二、自己有利,他人有利的事可做。三、自己無利,他人無利的事不可做。四、自己無利,他人有利的事可做。」
佛法的慈悲
大衛困惑地問:「這是什麼意思?」我解釋:「佛陀教導我們,要以陽光融化冰雪般的慈悲,拯救眾生。如佛陀捨身餵虎、割肉飼鷹,這是以無私的心救度有情。慈悲如祥雲,遍覆大地,為的是減少惡行與痛苦。」
大衛似有所悟,問我:「那我拉住他的腳,是惡行嗎?是惡念嗎?」我答道:「難道讓人窒息而亡是善行嗎?」
大衛沉默片刻後說:「如今的世界,人人自顧權益,社會充滿暴行與毒計 ,國與國之間亦是仇視。我不過是依自己的因緣行事,如何算是惡念?」我嘆道:「佛教是吉祥微妙的,你遇到我,是有緣。而你若執意墮入惡緣,必有因果報應。」大衛苦笑:「難道你要我永遠困在溺籍?」「不,」我回答,「我會想辦法幫助你。」
他聽後微微一笑,漸漸退入湖中,身影消失不見。
湖畔的寧靜與感悟
之後,我有一段時間未再踏足閃密米西湖。三個月後,我再度來到湖邊,湖水依舊,靜靜依偎著山脈。蓮花盛開,水鴨嘎嘎嬉戲,垂釣者安靜守候。這片湖景無言地撫慰著我的心靈。
湖中的紅蓮白蓮繁茂綻放,蘆葉隨風搖曳,偶爾飛雁掠過,又有雁兒降落湖畔。我靜坐觀賞這片祥和景致,心性平靜如湖水,波瀾不興,只有一點漣漪,映動整個天地。
我寫下一偈:舟停綠水煙波中,名利心頭無計算;偏愛湖畔白蓮花,自開自閉自放蕩。
湖邊的這份寧靜,讓我重新思考因果與慈悲,也更加堅定地想要尋找解脫溺籍的方法,讓不再有生命因替身而成為犧牲品。
湖神的蛻變:大衛的重現,從溺籍鬼到正神的升華
那天,我坐在湖邊沉思,忽然小雨飄落,微風拂過,湖面濛濛朦朧如夢境。一片如香雲般的雲霧飄來,隨之而起的是絢麗的光華。光華中,四位女侍出現,她們蛾眉橫翠,粉面含春,氣質飄然出塵,宛如仙女。
光華正中,一位湖神現身。他骨清神爽,髮鬚短束,身著自然繚繞的霧衣,長袖隨風輕舞,神采非凡。我看著他那雙眼睛,心中生出熟悉之感,驚呼:「是大衛?」
他微笑道:「盧上師,是我。」「怎麼回事?你還在?」「還在。」「你現在是?」「湖神,你是神,我亦是神。」
大衛的抉擇
大衛向我娓娓道來:「那天,雷諾果然來了,水草纏住了他的腳,我就在旁邊等待,也伸出了手。」我心中緊張,急問:「你拉住他的腳了嗎?」大衛微微一笑:「不,我解開了那些水草。」聽到這裡,我鬆了一口氣。
大衛繼續說:「雖然我沒有找到替身,也沒有轉世,同伴們都為我叫屈。但我不覺得遺憾,反而感到快樂。正如你所說,自己有利而他人無利的事不應該做。從那一刻起,我的心中充滿了光芒。」
「光芒?」我問。「是善光。」他自豪地回答:「 我解救了雷諾,之後又連續救了四個人。一輛車子衝進湖中,我打開了車門,救出了裡面的人。」
大衛接著說:「原本的湖神高升了,我自然而然成為現任的湖神。現在我是勒命湖河總,掌控風雨,普施雨澤,普濟眾生靈。」我由衷讚嘆:「你是真正的神了!」他卻謙虛地說:「這一切多虧盧上師的教導,您是我的恩人。」
皈依與修行
當我問起他是否還喝酒時,大衛笑著回答:「不喝了,現在我是湖神,是正神,行事端正,我要學佛法,皈依上師。」。於是,我為他授予「四皈五戒」,他正式皈依,開始修習真佛密法。
這次的相遇,讓我見證了一個靈魂的蛻變:從溺籍的水鬼到守護一方的湖神,大衛以善行自我超越,達到了新的高度。他的故事是對因果與慈悲的最佳詮釋,亦是一場生命的偉大蛻變。閃密米西湖的水面如鏡,倒映出光華與虹彩,也映射著大衛心中那一縷善光。
100上師貓
神祕的蓮花小貓:雷藏寺的守護者
兩年前,西雅圖雷藏寺突然來了一隻白貓,身披斑點,雄壯威武,目光如炬 。正值寺內鼠患猖狂之時,老鼠到處竄行,偷吃供品、咬破衣物,甚至搶食餐桌上的飯菜。這隻白貓的到來,彷彿是一場天賜的解救。
白貓行動敏捷,不久便開始捉鼠,屢屢得手。牠有個習慣——將捕到的老鼠屍體擺放在固定地點展示,彷彿在向眾人交差。寺內的出家人雖慈悲不忍殺生,但見此情景,也只好替老鼠唸誦往生咒,迴向佛國淨土。
短短時間內,寺內的鼠患完全消失,老鼠絕跡無存。然而,這隻白貓的神祕之處,卻引起了法師們的兩點疑問:
1. 來歷不明:在美國,貓多有主人,這隻如此健壯威武的白貓,卻無法找到其主人,彷彿是從天而降的神貓。
2. 捕鼠能力非凡:在美國,貓通常養尊處優,不捕鼠,甚至不需要捕鼠,而這隻白貓捕鼠技術竟然如此高超,令人匪夷所思。
皈依與法名
法師們將白貓帶到我面前,希望為牠皈依。我唸誦「四皈依」咒「南摩古魯貝。南摩不打耶。南摩達摩耶。南摩僧伽耶。」,及灌頂和摸頂加持時,白貓竟半跪前腳,屁股高高翹起,一動不動,似乎完全理解這是皈依的儀式,還「咪咪」應和,彷彿在說:「是的,是的。」,我為牠起了法名——蓮花小貓。
蓮花小貓的自律與智慧
蓮花小貓是一隻戒律嚴謹的貓,有兩個地方從不進入:雷藏寺的大殿和飯廳。牠只在門口恭迎或恭送我,每當我進入飯廳時,牠總是靜靜守候在門口。我離開時,牠亦禮貌地目送。更令人驚嘆的是,法師們教牠作大禮拜和合掌,牠竟也能學會。大禮拜時,牠前腿趴下,屁股翹起;合掌時,牠後腿站立,前腿相合,像極了人類合掌的姿態。
雷藏寺的動物總管
蓮花小貓宛如雷藏寺的動物總管,牠將寺內的一切動物管理得井井有條:
老鼠:牠的天敵,雷藏寺鼠患因牠而完全消失。
松鼠:牠也管,尤其是那些偷吃龍神供品的松鼠。
狗:比牠大的狗也不敢造次,若破壞花圃,牠會用爪子抓傷狗鼻。狗一見牠便退避三舍。
烏鴉:牠與烏鴉之間上演過精彩的大戰——烏鴉俯衝如轟炸機,而蓮花小貓在地面張牙舞爪,戰況膠著,難分勝負。
鳥:牠會悄悄跟隨飛到草坪的鳥,然後突然襲擊,但捉住後,牠並不傷害,而是與鳥嬉戲。
蓮花小貓的出現,解除了雷藏寺的鼠患,也給寺內增添了無數驚喜與奇觀。牠的智慧、自律、勇氣和守護精神,彷彿不只是普通的貓,而是一位降臨的守護者。牠的故事,也許是眾生緣起與佛法力量的具現,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與修行之間那種微妙的和諧與奇妙的聯繫。
上師貓的前世今生:一段輪迴的啟示
蓮花小貓的祕密
雷藏寺的「上師貓」,雄壯威武,聰明伶俐,戒律嚴謹,因頻頻立功,被大家敬稱為「上師貓」。然而,有一天,我在牠的雙眸中,看到了晃動的影子。那雙眸深不可測,像藏著一片煙霧般的祕密。
起初,我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再次注視牠的眼睛,影子愈加清晰,像是一張熟悉的臉。我驚駭不已,那竟是我曾認識的一位上師的面容!
夜夢之中,「上師貓」進入我的夢境,向我講述牠的前世因緣:
牠前世是一位真佛宗的上師,但因地區會長選舉失利,心生怨懟,脫離隊伍,不聽勸諫,最終帶著憤懣過世。死後,魂神漂泊,被陰卒帶至冥王殿。冥王因其心中執念,罰其入「飛石獄」。然而,廖王出面為其求情,指出此人尚有一絲敬師之心。
廖王向冥王解釋:「有一年端午節,他興沖沖帶著粽子去拜訪師父,但到了門口卻不敢按鈴,猶豫再三,將粽子掛在門上後離去。這算是敬師之心。」
冥王聽後,嘆息道:「這確實算是,但仍有過失,交由廖王處置吧!」
廖王將他帶回廖王廟,對他說:「你的師父日日尋你而不得,你是否願意去見他?」「願意。」他答道。
廖王授予他一件白衣,讓他重新來過。他穿上衣袍後,身體逐漸縮小,變緊、變形,等他意識清楚時,已是一隻白貓,來到了美國西雅圖雷藏寺。他接受這一切,開始捕鼠果腹,逐漸適應新生命。
夢醒後的相遇,輪迴的啟示
清晨 ,我在龍王亭前見到了「上師貓」,牠依在我腿旁,眼神滿是深意。我撫摸牠的頭,問道:「你是那位××上師嗎?」牠應聲「妙!妙!妙!」
我再次試探:「如果你是,請做三個大禮拜給我看。」牠立刻對著「龍王碑」連做三次伸懶腰般的動作,雖不像大禮拜,卻意味深長。
「上師貓」的故事,讓我感悟到因果與輪迴的深奧。牠前世的怨懟與執念,將其引入痛苦的境地,但一絲敬師之心,卻為其贖罪重生帶來契機。如今化身白貓,牠以捕鼠、守護雷藏寺的方式,重新修行。「上師貓」,以其奇妙的存在,提醒我們修行路上不可執著名利與怨憤,唯有慈悲與清淨心,方能超脫輪迴,得見光明大道。
「上師貓」的前世今生:墮入畜生道的啟示
不可思議的真相
我對於「上師貓」可能是某位真佛宗上師的輪迴化身之事,雖已心存疑慮,但仍不敢隨意斷定。為了求證,我決定親自前往「廖王廟」。遠遠見我到來,廟卒高呼:「蓮生活佛盧勝彥至矣!」廖王下階迎接。
我開口問:「白貓胎生乎?卵生乎?」廖王哈哈大笑:「這是密教奪舍法,你豈不知?」
原來,廖王運用密教的奪舍法,將××上師的魂魄植入白貓之軀,而將原本的貓魂驅離。這正是「上師貓」的由來。
廖王的由來與因緣
我繼續追問:「神明為何稱廖王?」廖王答:「姓廖而成神,故稱廖王。」「為何特意照顧××上師?」「張廖一家。」「廖王俗家名號為何?」「張廖貴仰(原為複姓)。」
至此,我終於印證,「上師貓」果然是××上師的輪迴化身。
人道墮入畜生道的警示
從一位真佛宗的上師,墮入畜生道,化身為貓,無疑是一個令人唏噓的命運。然而,這背後的因緣,卻是由心中執念與惡念所致。他因地區會長選舉失利,怨懟成心,脫離修行道,最終導致墮落。我不禁長歎,這是「認知」上的偏差使然。
為了警示所有弟子,我將密教中「四行勝方便」再次強調,希望行者能以此守護自己的菩提心,不墮惡道:
1. 積善加行:明白一切苦來自惡業,要遠離苦難,必須積善行善。佈施、供養上師三寶、幫助眾生,外能積功德,內能發菩提心,最終離苦得樂。
2. 淨障加行:以四力淨化障礙,1.懺悔力:懺悔往昔所造惡業。2.制止力:誓不再造新業。3.依止力:皈依上師三寶,堅守修行。4.對治力:修空性正見,持咒對治惡念與惡緣。
3. 供魔加行:修行路上常遇魔障,應以慈悲心對待,供養魔眾,將魔視為修菩提心的助伴,轉逆緣為順緣,減少干擾。
4. 護法加行:密教行者需修護法神,供養護法,使其如影隨行,助行者息滅所有修法的違逆之惡緣,而能夠成辦一切順緣。
要菩提心常放光,不墮惡道,有乙偈:
任運持心安住明本體,分別垢水自當返澄清;障修諸顯亦各自寂顯,無取捨心光發而解脫。
這位上師的悲劇在於,未能在惡念生起時及時認知與澄清,反而愈陷愈深,輕視法門,怨憤成魔而不自知。修行人應以此為鑑,任何念頭生起時,須隨即清明,返歸本性光明,如此方能安住菩提心,不墮惡道。
115蓮花童子靈驗篇
蓮花童子的慈悲與修行的真諦
「蓮花樂安」的奇蹟
蓮花樂安,自幼患癲癇症,母親為治此病,求神問佛、遍尋醫術,卻始終無法根治。母子日日哀傷,最後皈依佛門,長年茹素,唸經拜佛,無休無止,但卻毫無起色,彷彿陷入無邊的絕望。然而,有一天,蓮花樂安在夢中遇見了一位莊嚴的神佛。那位神佛自稱是「蓮花童子」,來自「摩訶雙蓮池」,並溫柔地摩撫他的頭,說:「有緣則能治。」
醒來後,蓮花樂安的癲癇竟漸漸減輕,一週後未發作,一月後依然平安,最終三個月內完全痊癒。他和母親欣喜若狂,尋遍佛寺,卻遭冷嘲熱諷,有人甚至指稱「蓮花童子」是編造的魔道故事。然而,他們內心卻相信:若「蓮花童子」是魔,祂是救人的魔,而救人的魔不正是佛嗎?
皈依真佛宗
最終,他們找到我,皈依真佛宗,修習真佛密法。蓮花樂安的癲癇再未復發,他與母親都倍感欣慰與安樂。有一天,他笑著對我說:「師尊,我發現你不是騙子,因為你從未開口向人要錢。」
我大笑,答道:「正是因為如此,其他佛寺才罵我。我們雖錢少,但快樂心安!」蓮花樂安與母親附和道:「我們修真佛密法,毫無受騙之感。反倒是其他道場,時常追著信眾要捐款。」
梁彥夫婦的具器修行
梁彥夫婦,虔誠修習真佛密法,因年事已高,僅專修「蓮花童子本尊法」。他們一生僅造訪過西雅圖雷藏寺一次,當時我親自為他們灌頂,傳授儀軌。他們謙恭虔敬,我特別叮囑並授予「祕密口訣導引」、「自我經驗導引」、「覺受體會導引」三種觀修方法。
我是依金剛鬘續第五十四品云:
「猶如獅子乳,不應注瓦器,如是大瑜伽,非器不應與,弟子剎那沒,現後俱受損,非器施教授,師長壞成就。」
「蓮花童子本尊法」是大瑜伽也。
他們夫婦回家後,閉關潛修,生活簡樸,幾乎不外出。當子女問起:「為何不去旅行,享受人生?」他們回答:「時日不多,修法才是真正的準備。」
梁彥夫婦對子女說:「生不一定樂,死不一定悲。我們行善積德,精進修法,是為了生死的解脫。」年輕的子女難以理解,但兩老修行的堅定,正是對佛法最深刻的體現。
修行需要「具器弟子」的條件:
1. 具淨信:完全依怙佛法。
2. 恭敬師長:敬師如佛。
3. 常修善行:行善積德。
4. 無諂無誑:心性純正。
5. 多聞聖教:廣學佛法。
6. 發菩提心:樂於度人,積累功德。
我知道梁彥夫婦是「具器」弟子,就特別講了「三種導引」。
第一種是「秘密口訣導引」。
第二種是「自我經驗導引」。
第三種是「覺受體會導引」。
這是屬於真正傳授的觀修方法。他們夫婦回去後,外出交際應酬的時間甚少,除了正常的生活起居之外,每日閉關潛修。
他們的子女來探視:「何不出外旅行?」
答:「時日不多!」
「何佈施多矣?」
「惟天所命,人何能私,且自達人觀之,積存財寶何益,不如行善。」
「為何精進修法?」
「生死一耳,生也不一定樂,死也不一定悲,我們有出世之心,所以精進修法。」
兩老夫婦對子女談修行之妙,年輕的子女,不解。夫婦更加精進不休。約過了五年,梁彥對夫人說:「一般人死後,是隨後人處置的,不如我們先看墓地,再看棺木,一切先佈置妥當如何?」
夫人答:「甚好!」
其子女看見大駭。問:「家中怎放二棺?」
答:「非汝所知。」夫婦言笑如平日,一點也沒有異常。
突然有一天,梁彥夫婦各自沐浴清淨,穿戴法衣整潔,召集子女,對子女說:「我兩死矣!」又說:「通知美國西雅圖的師尊,我兩先走一步,摩訶雙蓮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