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28册「智慧的羽翼」精選分享.一九九八年四月於美國真佛密苑
008評:三武法難
最近深入研究了「三武之難」,這三位皇帝包括北魏的太武帝、北周的武帝和唐朝的武宗。這三位皇帝都對佛教進行了破壞,因此被稱為「三武法難」。
根據佛教法制,五逆罪之一是指比丘們聚集在一起,被某些權勢人物破壞和分隔,使他們無法和合修行,或是拆毀寺廟、迫使僧侶還俗、焚燒佛像等行為,都是對和合僧的破壞,這樣的做法會斷絕眾生的慧命,斷絕他們的善緣,這五逆罪被視為極嚴重的罪行,報應也會非常慘重。
然而,這三位皇帝不僅迫使所有和尚還俗,而且毀寺毀像無數,破壞佛教、佛法和僧團,甚至把所有佛典一把火燒光,這在歷史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佛教災難,因此被稱為三武法難。
大多數的史學家認為這些皇帝信奉道教,聽信道士之言,對佛教施加壓迫。然而,我在研究中發現,事情另有曲折。我感受到,當佛教膨脹發 展,大和尚穿著華麗的衣裝,廟產無窮,信徒蜂擁而至、恭敬膜拜的時候,宗教勢力已經超越了政治,甚至會影響政治。這時,皇帝的嫉妒之心也會孕生。
特別是在那個時代,還出現了《沙門不禮國王論》,主張出家人是聖者「出世行者」,對於人間的國王無需致敬。你想,身為皇帝的他們怎能不怒火中燒?怪不得皇帝要對這些僧侶下狠手!
宗教與政治之間是否需要劃分界限?在這個問題上,值得大家深入研究思考。
Top of Form
017正眼看出家-兼評中台禪寺的出家風波
在教中,第一位出家者毫無疑問是釋迦牟尼佛。當時,他是一位王子,擁有妻子耶輸陀羅和兒子羅睺羅。在半夜,他騎著白馬「離家出走」了。
釋迦牟尼佛出家時發下了四個大願,見於《普曜經》:一、願濟眾生於困厄之中;二、願除眾生的惑障;三、願斷眾生的邪見;四、願度眾生脫離苦輪。
所謂出家,是指離開在家的生活,修行沙門的清淨行為。在我看來,釋迦牟尼佛的出家不僅是一種 出世的精神,更是他深入世間行大願度眾生的表現,正好體現了「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理想。這樣的出家可說是世間上最偉大的事業,是第一等的艱難與珍貴之事。
當年,佛陀出家時,他的父王自然心懷不滿,妻子也充滿怨恨。幸運的是,釋迦牟尼佛並未被父王強行帶回,也沒有被強制阻止。妻子的悲呼與淚求雖然深情,但耶輸陀羅心中也明白其意。
淨飯王除了不滿,還派了兩位大臣和軍士去追回他,但都被佛陀堅定的心志所說服。最終,王的隨從中選出了「憍如」、「阿捨婆誓」、「摩男跋提」、「十力迦葉」和「摩男俱利」五位,隨侍在王子身旁出家。
我為,「中台禪寺」的集體出家修行有其深遠的原因,因為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本身就是「離家出走」的典範。不少佛子在學習佛法後,尤其在閱讀《出家功德經》後,紛紛選擇出家。
在我之前提到的集體出家的遠因之後,這樣的行動必然會引發父母的追討,形成轟動一時的局面。想想佛陀時代,淨飯王派遣兩位大臣帶兵追討,佛的姨母(佛的後母)哭得死去活來,耶輸陀羅則淚眼濕潤,心中充滿怨恨。
今天「中台禪寺」的剃度事件和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離家出走」事件,究竟有什麼不同?我認為,出家人的觀念(出世)與在家人的觀念 (入世)本來就存在差異,而這二者的溝通並不容易,特別是在理念不同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有效溝通呢?
在我看來,出家是善哉之舉,這需要適合的因緣;沒有因緣者,自然難以出家。我所帶領的出家眾已經有數百人,他們跟隨我出家,一切運行良好,相安無事。
我引用《維摩經》的兩句話,讓大家深思:「我聽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這兩句話值得大家思考,未必要再爭論,以後也不必再爭論。佛弟子們,有緣出家就出家,無緣出家則不必勉強,心出家就已足夠!
042再評:飛碟會
有於「飛碟會」的陳恆明報導,已在各種媒體上詳盡呈現。我個人原本不想再撰寫這篇短評,但基於我是一名宗教人士,心中有話不吐不快,因此提筆寫下,希望社會能對靈異世界有所認識。
陳恆明的重大預言有三項: 一、上帝將在電視頻道上顯靈。 二、上帝將下降於自宅後院。 三、太陽將消失,世界一片黑暗。
如今事實證明,這三項預言均未 成真,也就是「不準」,完全「失算」,根本是「胡說八道」,他本人也承認這些話是「胡言亂語」。
或許有人認為「飛碟會」的陳恆明只是異想天開、在開世人的玩笑,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深知陳恆明和他的信徒們確實從「無形之靈」那裡得到很多啟示,即他們通靈所獲得的許多上帝將降臨的靈示。
我之所以敢這樣肯定,是因為我本人也是一位通靈的宗教人士,對靈界研究已經深入三十年。我非常了解「飛碟會」的陳恆明。我只是感嘆,陳恆明啊,你才初出茅廬,卻不知靈異世界的廣大無邊,當中真真假假、實實幻幻,且高靈與低靈交錯,所有靈示並非全然真實,要辨別靈示的真假,仍需具備禪定修行的「妙觀察智」。
現在,我可以真實地告訴你,你的「飛碟會」事件的真相是:一群人被一批鬼靈所愚弄。我認為這批鬼靈是低級靈,不僅僅是低級靈,甚至是一群醉鬼,它們以愚弄你們為樂,進而間接愚弄世人,這根本是一場靈界的騙局。我再次提醒你們,這一事實真相是——「一群人被一批鬼靈所愚弄。」
根據報導,陳恆明仍然有持續的預言。我想告訴你,是不是一次上當被騙還不夠嗎?你還執迷不悟嗎?還要繼續被愚弄下去嗎?要知道「鬼有五通」,一些小靈小驗,是不足為憑的!
釋牟尼佛所 說的度化眾生、拯救眾生到達彼岸,以及上帝的救贖,認真討論起來,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累積功德(慈悲喜捨)。這在上帝的教導中可以理解為「做一個義人」。而在佛教中,守五戒、行十善者,可以得以升天。
二、禪定一心不亂。這一點學問深奧,是要我們修心,修到自心明白,心光發露。以自己的光明融入宇宙的大光明。這第二項內容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
我們學佛出家修行,是要向自己的內心尋找佛性的開悟,而不是等待誰來救贖。如果你向外尋找上帝,那麼上帝豈不是在外面,而其實,上帝就在你的心中!上帝是無所不在的。想勸勸你:一、上當受騙一次已經夠了;二、尋找你內心的上帝吧!
Top of Form
059在家與出家的比較
寫完〈正眼看出家〉,覺得意猶未盡,有話要說,再寫〈在家與出家的比較〉!
一般人的生活模式通常包括出生、讀書、工作賺錢、結婚生子、養老,最後走向死亡。這是一個包含「在家人」生活內容的順序,反映了許多人對人生的基本認知。然而 ,大多數人很難超越這種模式,總是在讀書、事業、名利、婚姻、兒女等圈子裡兜轉。如果有人偏離了這個循環,往往會被視為「怪異」。
然而,出家人因為脫離這個生活圈子,常常被視為「怪人」。比如,中台禪寺一次剃度多人出家,社會上的人難免覺得這是「怪事」,而一些家長可能覺得兒女違背了他們的期望:成績優秀、事業成功、婚姻幸福、生兒育女。出家的選擇讓家長們心中的理想成了一場空,難怪讓人心急如焚。
但從出家的理念來看,這是一種不同於世俗的生活方式,是一種轉向「出世間道」的覺悟。出家人樂於學佛,追求脫離人間煩惱,過著深研佛法和清淨的生活。這種生活被王陽明的一首詩很好地闡述: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出家人的生活,來自於大菩提心的根本特質,即清淨、無為、寂定。對比之下,世間是一個充滿紛擾、貪瞋痴妄的弱肉強食世界,不潔淨且充滿苦厄。若庸庸碌碌過一生,豈不是一種浪費和可惜?
出家被認為是「不還」,不再願意重返娑婆世間。他們追求斷除欲望、無明、惡業、煩惱以及輪迴,因此出家等於「不再回頭」。他們認為世間是苦海,感受到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和生老病死的各種苦。 為了證悟佛道,超越這些苦難,人們選擇出家追求更高的境界,走出了世俗的苦海。
當然,佛菩薩也有再來世間的,那是為了度化更多的眾生,幫助他們脫離苦海,弘揚慈悲的航道。
「在家」與「出家」進行比較,明顯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一方似在天上,另一方則在地上,這樣的差距讓人難以達成共識。
坦白說,我曾經勸過我的兒女出家,並試探性地詢問了盧佛青和盧佛奇。他們的回答是:「這……」,顯示他們對出家的觀念尚未形成。我認為,在這天地之間,一切全憑緣分。出家與在家,都是被「緣」字所主導。我曾寫過一副對聯:「有緣則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我飛。」
062倡印《出家功德經》
由「中台禪寺」集體出家的事件引發了輿論的轟動,無形中扭曲了出家人的形象,社會大眾對「出家」的理解也產生了誤解,這對佛教而言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
其實,從單純的角度來看,佛教的出家就像天主教的修士一樣,女性成為修女,男性則成為神父,這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換了一條軌道,成為神職人員,這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奉獻。
出家的本質是發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它不是社會人士所想像的逃避婚姻、債務與責任。出家人除了從事法務之外,當然還會照樣服務社會大眾,他們的生活與一般人並無二致,只是在生活上更加規律,遵守釋迦牟尼佛傳下的各種戒律。
我倡導印刷《出家功德經》,是希望讓大眾認識到「出家」是有功德的,而對出家的障礙是不可取的,旨在讓社會對「出家」有正面的理解。
惟覺老和尚曾對記者喊道:「出家有罪嗎?」我的回答是:「出家無罪,而且有功德。只是出家者與家長及親屬之間缺乏理解,造成了衝突事件。」
《佛說出家功德經》是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所講,指出一個人守戒出家,一日一夜,其功德就可以七返生於六欲天。而障礙出家者,亦是有過的。
我倡導印刷《出家功德經》,就是希望通過這部經典讓大家明白「出家功德」,並非勸導人人都非出家不可,出家需要具備一定的因緣。
068成就四要
有位弟子從遙遠的國度來到我面前,詢問道:「請聖尊慈悲,若要得密教成就,需要具備什麼心要?」我回答他 :「要達成成就,有四個要素:一、要有傳承的加持力,永遠相續不失;二、要有灌頂的法流,永遠不竭;三、要實修並敬信,踏實地修法;四、要修法次第,不能紊亂。」
然後我詳細說明如下:
一、傳承的加持力完全依賴於行者的自心,是否具有自心的認知,不必詢問他人。曾經有一位法國同修問我是否有傳承,這是極為可笑的問題。
二、灌頂的法流是源源不絕的,每次修法都可以視為一次灌頂,修法的過程就如同與本尊的意願相應地召喚灌頂,這樣的法流自然會持續。一日一修,法流便能永續。
三、實修和敬信是密教法的重點,重在和法的相應及證量。只有具備了相應,自然會產生證量。對「真佛密法」要懷有敬信的心,絕不可半途而廢,否則非常可惜。
四、修法的次第必須有序,這意味著不要急於求成,應該一步一步來。密教通常分為四個灌頂:首先是修「瓶灌」,接著是「密灌」,然後是「慧灌」,最後修「圓滿灌」。每一個灌頂的修持都要達到相應與證量,然後才能進一步尋求更高的灌頂,這一過程的次第非常重要。
我認為,修習密教(佛教的精髓)並不容易,但只要懷有恆心,全力以赴,牢記我的「成 就四要」,就一定能迎來成就的那一天。
072活佛的認定
據所知,已經有真佛宗的上師在往生後重新投胎轉世。這位轉世的上師發願「生生世世度化眾生」,因此很快就再回到了世間。此次轉世投胎的上師以仁波切(活佛)的身份出現,繼續走修行的道路,並展開未來弘法度生的工作。真佛宗的法輪將永不停轉。
活佛的轉世及其認定會有特定的特徵,例如佛耳(耳珠貼背)、菩提眼、慈悲眉、寬厚的鼻子和較大的口。手掌上可能會有法螺的印記,而大腿上則可能有虎皮斑紋。此外,活佛身上的暗記還可能包括「寶傘」、「寶幢」、「魚形」、「蓮花」、「海螺右旋」、「寶瓶」、「吉祥結」和「金輪」,這些都是八吉祥的圖記。
在西藏,活佛的認定需要經過五大程序:第一是尋訪靈童,第二是辨識器物,第三是降神詢問,第四是金瓶掣簽,第五是批准繼位。經過這五道程序的,必定是一流的大活佛,如達賴、班禪等。
對於未來「真佛宗」的活佛,我認為應該首先進行以下步驟: 一、由其父母提報孩子的特徵; 二、由「宗委會」進行審核; 三、最終由蓮生活佛盧勝彥進行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