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06册「真佛的心燈」精選分享.一九九三年八月于美國真佛密苑
001說法時的光明
我自小嚮往真理,一生追求宗教,但真理始終高不可攀。幸運的是,我有機會接觸到了密教,第一次進入密教的殿堂,從此我便全心投入其中,並非走馬看花。密教不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糾正了我最初的一些隔閡與誤解。
二十多年的專注修持,讓我終於了解了密教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密教與我合為一體,息息相關。我可以這樣說,我就是密教,密教就是我,而密教便是真理。
我最初修習的是「寧瑪派」(紅教),我的師父是「了鳴和尚」。後來,蓮華生大士顯現於虛空,傳授我寧瑪派的至高法門——「大圓滿」。
隨後,我又修習「薩迦派」(花教),在「薩迦證空」喇嘛的指導下,獲得了許多灌頂,包括阿闍梨灌頂,學到了「大圓勝慧法」。
在十六世大寶法王處,我接受了「五佛嚴頂灌頂」,這是「噶舉派」(白教)最為尊崇的灌頂,學習了「大手印法」。
最終,我在「吐登達吉上師」處獲得了「無上密部灌頂」,並接受了「傳承」,獲得了甘珠活佛和吐登達吉上師的信物。在「格魯派」(黃教)中,我學習了「大威德金剛法」。
今天,在這個世界上,唯一擁有「藏密四教」法印的人,就是「 蓮生活佛──盧勝彥」。我吸取各派的精華,將顯宗與密教融為一體,從顯教進入密教,並且特別強調實修。我的一生中,只剩下三個重點:修法、寫作、弘法。我的「活佛」尊稱,正是從這些經歷中來的:一、一百五十多萬弟子,統稱為活佛。二、西藏許多大活佛都尊稱我為活佛。三、西藏的活佛之師(許多活佛皈依於我)。四、美國政府尊稱我為活佛。五、馬來西亞政府尊稱我為活佛。坦白說,這些「活佛」的尊稱與「修行」的成就,並非輕易得來。我的修行路途經歷了無數的「法難」與「考驗」,這些挑戰遠超過一般人的百倍、千倍、萬倍。我的修行過程曲折且艱辛,但每當我遇到低谷,視野似乎被山與水所阻,卻又往往能在轉折間迎來曙光,綠意盎然,心境豁然開朗。
有人說,我的修行是「千山鳥飛絕」,也有人說我是「千古唯一人」。不管怎麼說,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彷彿是在「逆水行舟」,這一路上,無疑歷盡滄桑。嗡.恰克活佛曾將「法王」寶座傳給我,桑桑活佛也送給我兩套「活佛」袈裟。每當我瞻仰「法王」寶座,或是穿上「活佛」袈裟時,心中總是更加緬懷,深感自己肩負的重任。如今,我唯有以說法來度化眾生。由於佛法珍貴,當我開口講述時,「金光」常常自我口中顯現,我的口放光,法也放光,這光的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對佛法的重視。大家應該珍惜這真佛密法,並實踐其中,讓更多的人來皈依,進而得到圓滿的解脫。
006頭頂上的月輪梵字
密教修行的核心在於「意念」,這個意念就是「觀想」,需要非常細緻且深入。它讓修行者進入一種「猶存」的境界。剛開始時,觀想往往很難實現,想像中的畫面不容易立即出現,且無法清晰呈現。但師父教導我們「慢慢行之」,隨著時間,這一切會漸漸蜿蜒而成,逐步成熟。
觀想的意義可以概括為三點:
1. 以念止念,
2. 以正念破除雜念,
3. 以念進入寂靜的禪定三摩地。其中包含了許多口訣與奧妙,需要師父的指導,而弟子必須領悟。原來,在「觀想」的世界中,隱藏著一個充滿色彩的世界。當觀想達到最高境界時,竟然是「無念」的境地。
我曾在禪定中與蓮華生大士同行,我們的旅程穿越到「烏金」,遠遠地可見那片神秘的土地。我們來到雪山古剎,山峰被皚皚白雪覆蓋,山腰的綠林間,隱現出一組紅瓦飛檐的古建。也曾在「羊卓雍湖」上空飛行,頭頂藍天白雲,蓮華生大士為我灌頂了八萬四千次,如同電流般灼熱而強烈,還為我灌頂了「金剛阿闍梨」的灌頂。更令人驚奇的是,蓮華生大士熟知所有密教的掌故,許多是世人未曾聽聞的。他細細地與我娓娓道來,帶我探索這一切無盡的奧秘。
「蓮師」曾帶我去參觀土築的長方型喇嘛廟,這些廟宇大多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廟中有金剛殿、五方佛殿、護法殿、佛塔殿、祖師殿、寶光殿、碑亭、唐卡等各式各樣的建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屋檐和粗大的斗拱,讓我深感震撼。在金墓中,蓮華生大士指引我修習「大圓滿法」,教導我如何運用「立斷」與「任運」的精髓。
我們最常用的觀想法有三種:「月輪」、「梵字」、「本尊」。
密教的金剛界與菩提心相應,故有「月輪觀」。月輪中會顯現梵字,而梵字是古印度的字形,據說是大梵天所創,是印度文字的本源。這些梵字具備「成就」的力量,修行者根據梵字或藏文進行修習,便能達成某種成就。密教因此又稱為真言宗,原因便在於此。
「本尊」是與行者最為投緣的存在,密宗的修行成就也因「本尊」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行者的成就,需依三密相應來達成,而「本尊」的選擇會影響修行的方向和結果。
坦白說,我之所以享有盛名,正因為我真心投入修行,並且從未間斷。日復一日,我習慣於「月輪觀」、「梵字觀」和「本尊觀」,我的觀想技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修煉並不特別,關鍵在於捉住口訣,日復一日地精進,直到達到「堅固」與「明顯」,既穩重又精細。我的意念能化為光,我額頭上明顯顯現出「月輪」和「嗡阿吽」三個大梵字,紅光璀璨,外圍金色圍繞,光輝顯著且突出,精緻如同嵌入額頭天心中央。這幅圖像猶如真佛宗歷史中的寶貴文物。這並非我的想像力超凡,而是我的「觀想」超越常人,我的意念便是光束。
016大圓鏡智
在密教中,有一種修持方法稱為「大圓鏡智觀」,其核心理念是透過圓鏡的相對關係,鏡中的影像相互交融,反映出佛身與我身的顯現。隨後,我身與佛身相互融合,達到「入我我入」的境界。
這一觀法的口訣為:鏡外的我是「空」、鏡內的我是「空」、佛身的佛是「空」,三者合而為一,即為「大圓鏡智」的成就。所謂「大圓鏡智」,是顯教的四智之一,也是密教的五智之一,代表東方阿閦如來的智慧,亦即菩提心。
《心地觀經》云:「轉異熟識智慧,如大圓鏡,現諸色相,如是如來鏡智之中,能現眾生,諸善惡業,以是因緣,名為大圓鏡智。」,通過修成此法,能證得清淨、無漏、萬德的境界。
蓮生活佛盧勝彥認為,修行任何法門的成就,都必須依賴專注的心力,這便是「一心不亂」,才能獲得成功。大圓鏡智的觀法,是將本尊的一 切形象,乃至一切外在現象,都視為空幻。在修持過程中,心無雜染,完全純淨。也可以理解為,將一切色相歸於本尊,最終一切融入本尊,並由本尊轉化為「大圓鏡智」的證悟。
根據密宗白教祖師瑪爾巴的成就次第,修行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出現的是「煙」,接著出現「火焰」,第三步是「五色光」,第四步是「月光」,最後才是「大日光」,最終顯現的是「大圓鏡智光」。這「大圓鏡智光」是由微細氣與心的結合而現起的。
我修證達到「無漏」,這應該是眾所皆知的,因為在密教中,「無漏」代表著已經達到「二灌」的成就。而「三灌」中的明點,我也已經完成。我所顯現的「勝義光明」,早已震動天地,蓮生活佛的名聲也因此遠播!我顯現的大圓鏡智光,許多人看到後,感到心曠神怡,這光隨時都能顯現,讓人歷歷在目。
「大圓鏡智光」是極其美麗的光輝,遠超藍天白雲的美,不僅壯麗巍峨,還充滿了獨特的成就意義。佛菩薩的頭頂有大圓光,而我也有!若眾生修習這個觀法並獲得成就,也會有這光輝!這是密教四灌中的成就,從初灌本尊、二灌氣脈、三灌明點,到四灌大圓滿「勝義光明」。
039圓形的彩虹
蓮華生大士所修證的最高境界是「不死虹光 身」,這「不死虹光」是一種圓形的光。這圓形的彩虹,下面我將詳細說明其意涵:
地大顯現為黃色,水大為白色,火大為紅色,風大為綠色,空大則是藍色。這五色合成的「圓形彩虹」,其中心便是我(蓮生活佛盧勝彥),這顯現出來的彩虹光,象徵著「法界的體性智」。
在蓮生活佛的內在,這顯現為「妙觀察智」,「月亮」代表「大圓鏡智」,而「太陽」則代表「平等性智」,三者合一,表徵了「成所作智」。當時我在進行「拂塵灌頂」,這個過程正是「成所作智」的具體顯現。
那麼,如何成就這「圓形彩虹」呢?每位真佛行者都應從自身的「地、水、火、風、空」開始修行,並與現象界的色相逐一合一,最終達到這一境界。
修行的方法分為「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種。在生起次第中,依次修習的顏色為:第一是黑色,第二是紅色,第三是黃色,第四是綠色,第五是藍色,第六是白色。
在圓滿次第中,虛空中存在著智慧,這是一種和合的智慧,環繞著光明,是空性。這是「不可說」的境界,超越了言語與測度,是最大的祕密,甚至是絕對的真理。這種境界無法通過他人得知,是無得無失的,是一切平等的。它是獨一無二的本體,十方三世六道皆為同一味。
整個物質世界因為「我的存在」而存在。這個「我」是「大我」的「我」,它遍佈於一切之中。這就是「大圓滿」與「大象徵」的修行,無可比擬,亦無比這更大的修行。這就是——「永生」。
當修行者達到這種境界時,自己即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世間一切法,無一能與之相比,無上法無法可比擬。安住於圓融的境界,無法用語言比喻。這就是「淨光」,也是「空性」。它是萬法的源頭,是真理的智慧,完全象徵著虛空,包含了無數的方便與智慧,與無上正等正覺相應。在佛經中的譬喻,這種境界被比作「穩定的燈焰」。
「法王」與「佛王之王」是同時存在的真理。
在這個娑婆世界中,能夠明白這種道理的人少之又少,而我(蓮生活佛盧勝彥)便是其中的一位。
048祥光普照
在歷史上,一個宗教教派的產生或復興,往往伴隨著長期的鬥爭。因為傳統的教義總是與新興的理念對立。這一過程呈現出對立、消長、融合的明顯變化。
舉例來說,佛教在起源之時,釋迦牟尼佛與印度婆羅門(外道)之間的鬥爭,使釋迦牟尼佛的名聲曾一度受到詆譭;基督教創立初期,耶穌基督與祭司之間的衝突,最終導致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回教創始之時,穆罕默德與猶太教(多神教)勢力的衝突,使他不得不離開聖地並流亡。
在西藏,密宗與原始的笨教(黑教)之間的鬥爭持續了二百年;在日本,東密與顯教以及台密之間的衝突也延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日蓮宗的創始人日蓮與傳統佛教的對立,至今仍未見結束。
西藏密宗自從在吐蕃的松贊干布時代傳入西藏後,便與本土的黑教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在這段歷史中,甚至發生過「禁佛之亂」,並經歷了兩次的「滅法期」。在九世紀的即達瑪王時代,西藏密宗遭受了嚴重打擊,當時的西藏喇嘛受到了極大的迫害,許多信佛者被迫轉入地下,佛教徒紛紛逃避到青海。
由於佛教徒避難於青海,該地區出現了多位西藏密宗的重要宗教領袖,其中包括西寧人宗喀巴大師、湟中人十四世達賴喇嘛、循化人十世班禪等。由於西藏受黑教的迫害,佛教徒的逃亡反而使青海地區得到了光明的照耀。黃教六大寺之一的塔兒寺,便是青海最大的一座喇嘛寺,也是宗喀巴祖師的誕生地。
作為一名研究宗教歷史的人,我對宗教發展的歷程充滿興趣。我發現,所有新興宗派的成長,都伴隨著激烈的打擊,這一點無一例外。當然,我們的「真佛宗」也是一個新興宗派,根據歷史的發展,我們同樣無法避免面臨來自傳統宗派的攻擊與鬥爭。
這段文字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作者創立了一個融合了顯教、密教與道家精華的「真佛密法」,並且強調其修行的程序和實踐性。
我必須強調的是,我所創立的「真佛密法」學佛程序,取法於顯教、密教與道家的各派精華,並融合了這些教派的優點。這套系統循序漸進,精簡化、實修化並現代化。
以下是我們的修行次第:
1. 四加行
2. 上師相應
3. 本尊法(初灌外法)
4. 寶瓶氣
5. 開中脈(內法)
6. 開五輪
7. 金剛法
8. 無上密(三灌密法)
9. 大圓滿(四灌密法)
我真心告訴大家,我們的宗派強調的是「實修」。我,蓮生活佛盧勝彥,正是這種「實修開悟」的創辦人。在我修行至「大圓滿」階段時,常常會顯現出「勝義光明」,那是一圈又一圈的白光。我相信,「真佛宗」將在佛教歷史中成為一棵茂盛的菩提樹,為眾生帶來光明與智慧。
展望未來,「真佛宗」必將光輝燦爛,法水如泉湧,逐漸在佛教界占據主流地位。依著「真佛密法」修行,我已經獲得開悟,無數眾生也將依此法門,達成開悟與成就。由「華光自在佛」所創立的「真佛宗」,將會讓世界佛教蓬勃發展,祥光普照,佛法更加興盛。
062佛菩薩的背光
我曾經在一次“大禮拜”後,達到“忘我”的境界。當我抬頭時,看見了阿彌陀佛金身的背光。這背光是彩色的,既美麗又醒目,像絲,又像網,像紗一般向四周放射。那絲網重重疊疊,柔動旋轉,半透明,又似全透明,密佈於阿彌陀佛的背後。
我看得入了迷,怔住了,竟不知自己身在何處。這阿彌陀佛的背光讓我感到飄渺無 形,彷彿騰雲駕霧。對於他人來說,這種景象可能神秘莫測,但對我而言,卻是常常見到的。
從小,我便嚮往修行,這背光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靈之中。我的心中時常浮現那些成仙成道成聖的先人影像。然而,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修行之路,並非單純的幻想。我的心靈體驗也絕非臆想,而是實實在在的體悟。至於後來的那些神秘經歷,更不是虛構的。我修行密教,並且確實領悟了宇宙的真理。
佛菩薩諸尊形像的背後,通常會有背光,其中最常見的是頭部所發出的圓輪般的光,稱為頭光。這種光並非僅限於佛菩薩,基督教中的耶穌、聖母瑪利亞,甚至天使也會有頭光。我所見的佛菩薩,身上常發出光芒,這是從毛細孔中放出的光焰,稱為身光,整個身體都被光覆蓋。而「金剛明王」的背光則特別耀眼,光芒四射,彷彿閃電一般,極為雄偉壯麗。像是迦樓羅焰,則是從身後放出的熾盛火焰,這種光芒通常是「金剛明王」所特有的。
根據我的看見,釋迦牟尼佛的背光是全身黃金色的光輝;大日如來散發著五彩交織的圓光;藥師如來則是淨琉璃般的光芒;阿閦如來的頭光最為艷麗,無法用言語形容;觀世音菩薩的背光最為柔和,像千輻輪般的光輝;普賢菩薩的光則是純潔的大白淨光(地藏王菩薩的光也是如此);不動明王的背光如同迦樓羅火焰一般。至於其他菩薩或神祇,則各自有不同的光明。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神」的背光,它是最美麗的,並且充滿了色彩的變化。而在所有天神中,「摩利支天」的光最為莊嚴威嚴,像烈日般的光芒,直視時幾乎無法承受。
我承認,我(蓮生活佛盧勝彥)也修出過背光。我的背光有兩道,且截然不同。一道是「大白光」,它如同風和日麗般,總是伴隨著我,時而顯現於頭頂,靜靜地冒出來,純淨透明;
而另一道是五彩交織的「彩虹光」,這光像光網一樣的球形羽翼在空中漂浮,無論在室內還是戶外,都可見到。有時這光近得可以伸手觸摸,然而一吹便消散。這是我修持「虹光化身」的顯現。偶爾,它像是上天遺落在人間的彩布,平展於我的背後,這一瞬間的美感,永遠烙印在眾人的心中。
078真如有多大
「真如」有多大?曾經有一位弟子向我提問這個問題,我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根本沒有確定的答案。一般的回答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
我深知,「真如」是無可比擬的,喜馬拉雅山也無法與它的高度相比,崑崙山無法與它的廣闊相比,巴顏喀拉山也無法與它的宏大相比。茫茫碧波的海洋,無法與它相比,無雲的晴空也無法與它相比。
「真如」的意義是:「真就是現實的真實,如就是不變的常道。」它有許多不同的稱呼,如「自性清淨」、「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等。
在佛法中,對於「真如」有不同的分類:如「一真如」、「二真如」、「三真如」、「七真如」、「十真如」、「十二真如」等等。
其中,「三真如」是最為重要的,它們分別是:
1. 無相真如──諸法的本體,沒有遍計的形態。
2. 無生真如──諸法無實際的生起,皆由因緣而生。
3. 無性真如──諸法的真實體性,無固定的本性。
「十真如」是指「菩薩十地」,同時也代表「十法界」。而這「十法界」,其中的任何一法界,都無法用數學來衡量,因此無法以具體的數字來回答「真如有多大」這個問題。自然地,這是無法用數量來度量的。
作為修行人,我們需要去體會「真如」,並與之融合。那麼,如何去體會?又該如何融合?其實就是要用「心」去體會。
心,是廣大無邊的,它或許是晃蕩的、模糊的,甚至無影無蹤的。修行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集中「一心」,並且又能化為「無心」,進入一種寂靜的狀態。在這寂靜中,我們會進入天地的悠遠,進入一種模糊又寧靜的境界,感受到如夢似幻的迷離。
我深知,真如的世界是遙遠的,無人可及,這樣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夠真正進入。它就像置身於外星球一樣神秘且奇異。能夠到達這個境界的人,極為稀少,這正是「涅槃寂靜」的境界。
這讓我不禁想起佛教中所描述的「識無邊處、空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那是一種超越了身體、家園和環境的境界,完全進入深妙的禪定,這就是勝義的世界。
當我思索「真如有多大?」時,腦海中浮現出一座山。除了山,其他一切似乎都無法再被想像。海與天,終究是虛幻的,唯有山才是真實的。當我持續地思考,山的印象變得越來越雄偉,無比寬廣,充滿生氣。山與我融為一體,這時,我便是真如的具現。
082天上界的歷史
我的天上界歷史,的確是一段神奇的神話。對於一般人來說,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對我而言,這個神話早已是「家喻戶曉」,無論是現 在,還是我過世之後,都將永遠流傳下去。
我曾說過,佛眼佛母從大日如來的「清淨法界宮」中出來,雙眼化為「摩訶雙蓮池」,池中化生為「蓮花童子」,而這位蓮花童子,就是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的前生。這就像一條河流,它的源頭來自「大日如來」,大日如來應該擁有眾多的溪流,這些溪流一直流向娑婆世界。
我強調,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因為,我曾經被佛菩薩帶到天上界,這不是在夢中發生的。我通過了一個重要的樞紐,進入了「摩訶雙蓮池」,佛菩薩告訴我:「你就是蓮花童子」。這個事實在「靈機神算漫談」一書中有所記載,至今已經有二十三年。這段經歷成為我一生追尋真理的堅實後盾。
我親眼看見「摩訶雙蓮池」,我親眼看見「蓮花童子」,我親耳聽見「蓮花童子」四字。我發誓說:「如果我是妄語,我願意下金剛地獄,永世不得超生。」有人認為我神經病(精神病),但我無所謂。無論是「神話」、「鬼話」、「夢話」、「活寶」、「神棍」、「妄語」、「騙子」……我仍然無所謂。我是一位開悟者,萬年不變,神態自若,自在從容。
「蓮花童子」就是「蓮花菩薩」,他坐在清淨佛國的蓮花法座上,周圍有十八大蓮花童子,五百中蓮花童子,以及千千萬萬數不清、說不盡的小蓮花童子。那是一個殊勝的佛國淨土,擁有八功德水、七寶行樹、黃金鋪地,宮閣綿延, 這就是我「思慕之殷」的家鄉。我(蓮生活佛盧勝彥)被釋迦牟尼佛授記為「華光自在佛」,這是佛與佛之間的事。
在《大法炬陀羅尼經》中說:諸佛唯有此事,曰:為利一切世間,淨世間眼,斷一切非道而現。
在《無量壽經》中,佛陀說:我對你們這些天人眾生的憐憫,遠勝過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我如今在這個世界上成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滅絕五燒,並以善功來平息惡業,解救生死之苦,令眾生獲得五德,最終昇華至無為的安穩境地。我來到娑婆世界,原是為了度化眾生,這是為了一大事因緣而來,也是「蓮花童子」現身於世的因緣。
自從弟子依我的形像,塑造了「蓮花童子」的雕像並供奉後,世人因感召而皈依者眾多。有人誤以為這是活人雕塑,視為「新奇」之物,然而這其實象徵的是天界的「蓮花童子」。那些隨著雕像供奉的人,均能獲得靈驗的指引,並時常感受到來自「蓮花童子」的靈感驚喜,有的甚至得以解救於苦難,驅逐邪魔,消除災難,並賜福於人。有時,「蓮花童子」會帶領弟子們神遊佛國,並在過程中獲得許多殊勝的讚頌。
如今,「蓮花童子」放光照耀的奇事已不再新鮮,雕塑栩栩如生,這是「蓮花童子」度化眾生的時代來臨了。
091蓮花 童子喉輪光
有一張「蓮花童子放喉輪光」的照片,坐著修法的是馬來西亞的「蓮諺」。為什麼蓮花童子放喉輪光? 《蓮花童子喉輪光》,我想寫一首現代詩,闡述如下。
喉,我在說法,
說著「無生」也「無死」,
說著宇宙間至大的真理與真如,
您們不要像「橋」與「流水」,
相逢又錯過。
喉,是佛之最高哲理秘密,
是「空性」之總體,
一切諸法不可思議,
除「喉」之外,無他。
欲知佛法之空性,
須知「喉」之深義。
五十一個梵字,
皆從「喉」字出。
喉,我在說法,
那是我最有價值的遺產,
我命中註定的意義,
我一生的遺物。
人們可以忘掉我的一切,
但不可以忘掉我的喉。
喉,最初的哭聲嬰啼,
最後的嚥氣無息,
這就是「最初」與「最後」,
這就是「生」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