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冊「真佛法中法」
蓮生活佛文集第75册「真佛法中法」精選分享.一九八九年元月美國真佛密苑OK
001.序言『真佛法中法』序
有一日,我在禪定中,空中忽然傳來一聲音:「眾生心迷,修法走歧,苦輪莫拔,何不教之?」我問:「如何教之?」聲音回應:「何不將無上口訣細述。」我又問:「是說凡諸秘密,委悉指陳?」聲音答道:「正是。諸佛憫之,慈悲心發,傾囊口授。」我感嘆:「如此一來,再無秘密。」聲音卻說:「究竟殊勝,真佛成就,蓮生速寫。」
這時,空中的十方三世諸佛發出大聲讚頌:蓮生上師金剛尊,無上莊嚴大總持。十方諸佛同祈請,說法共皈本尊海。慈憫細述大口訣,解析金剛大秘密。輾轉度盡有情眾,如是功德真不虛。
我出定後,心中有所感悟,深知自己雖然已經寫出「真佛秘中秘」、「密藏奇中奇」等法本,但其中的無上口訣,我尚未完全細述出來。
這當中的口訣,我為何未說?因為它涉及「佛的境界(果分)不可說」。這些境界超越語言的範疇,無法以言辭直述。若要將這些「不可說」的境界以筆述呈現,唯有藉助**「象徵法」**來解釋,方能將其中的精髓說清楚。
例如:文殊師利菩薩用「空」來闡述佛的境界。維摩居士用沉默不發一語的「一默如雷」。
如今,蓮生活佛將以天馬行空的智慧闡述「真佛法中法」。事實上,修法的種類如大海般博大深廣,就算寫上千部書,也無法窮盡其中的奧秘。法本中,有淺顯易懂的,也有極為深奧的;有表面的修持,也有內在的觀照;有粗疏簡單的,也有嚴密精微的;有支流旁枝的,也有主流核心的。如今,要我來闡述「修法的無上口訣」,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佛菩薩已授命於我,要求我將這些法要書寫出來,我便不得不寫。我盼望自己的文字與口述,能夠真實而具力量。這不是虛構的畫餅,更不是假借他人之名;不含謬邪之念,不是半信半疑的敷衍,也不以牽強附會之詞傳法。
「真佛法中法」的無上口訣,將細述身子如何變小,小至如微塵一般,任何細緻之地均可入。身子如何變大,大至宇宙整個的包含。在虛空之中,如雲般輕柔,如雨般滲透,如煙般縹緲,這是一種超越世間的境地。於此,我進入天宮,化現分身,甚至觸及佛的不可說境界。然而,那些不可說的境界,如何才能以象徵的方式說出其深意呢?
「真佛法中法」,是修法實修的大口訣,一切的內明秘密均在其中,我認為這是珍貴的心法,是自己的心得,達於完全解脫的次第,我將這些珍貴的心得與大口訣細說清楚。學會「真佛法中法」,將使凡夫直超成佛,使自己全身全心體會到宇宙的一切秘密,然後嘆曰:「果然真實」。
我寫出如此「無上口訣」,依修法次第而分別,始於「皈依」,訖於「三摩地」,這次第等於是無量法門之總持。佛法大海,得一法昧,自然能入,得此「無上口訣」,一生一定成就,十方諸佛,共同讚嘆。真機口訣不易得,此書一,出弘傳萬世,倘有得者,實修勿遲。秘中秘。奇中奇。法中法。佛中佛。法輪常轉,度生無盡。(本書頗多重示複說,但均有法中法重點開示)
002.皈依的口訣,皈依自性
皈依的含義,就是皈向、依靠、救度。密教有四皈依,就是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梵語的「南摩」,就是「皈依」。其四皈依即是;
南摩古魯貝。南摩不打耶。南摩達摩耶。南摩僧伽耶。
為什麼要皈依?因為有了皈依才有師父來教你佛法,若無師傳法,就無法可修。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佛法的各大宗派,如禪宗、密宗、律宗,都非常重視師父的角色。
禪宗,由師父來印證,確認弟子的悟境。律宗,由師父來傳授戒律,指導弟子修行的規範。密宗,由師父來傳法,將內密的教義和修行法門傳授於弟子。
特別是西藏密宗,其教理首重根本金剛上師。這種傳承尊師的法脈,從「多傑羌如來」一直傳至現今的根本上師,根本金剛上師是傳承的核心,亦是所有修行者的指引根本。我認為,皈依的根本在於一個「信」字。「信」是一切修行的開始,正如佛經所說:「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除滅一切諸疑惑,示現開發無上道。」
唯有信心,才能讓修行者內心生起喜樂。信心的體現,必伴隨歡喜之相,讓人高高興興地皈依於佛法,皈依於師父,皈依於「蓮生活佛」。
淨土宗的法門是皈依「信」念。天台宗的法門是皈依「一」念。密宗真言法門是皈依「阿」字。有信,才有「皈依」,有了皈依,才有「行」,是依密宗之法而行也,如此才有真正的歸向。「皈依」,是修行中信、解、行、證的開端首先,是信,即相信並喜樂於佛法;接著,是解,即了解佛法的內涵;然後,是行,即依佛法實際修行;最後,是證,即得證佛果。因此,皈依的根本在於「信」。
皈依觀想的方法是:
先觀想上師形容,天心白光迸現,射入行者的天心,喉際紅光迸現,射入行者喉際,心際藍光迸現,射入行者心際。行者恭唸「四皈依咒」:「南摩古魯貝。南摩不打耶。南摩達摩耶。南摩僧伽耶。」三遍。
隨即觀想,「上師」出現虛空,「佛」出現虛空,「法本」現光出現虛空,「僧寶」出現虛空,互相融合,化為五色的大光明,這五色的大光明 灌入行者的頂竅,注滿全身。再觀想自覺一切的業障,惡業,不淨業,罪業,全部化為黑色的氣,從毛細孔排了出去,自己變得光明透澈,身心輕安,充滿福慧。如此,即是真實的「皈依觀想法」的內明。
蓮生活佛現在開示「無上的皈依口訣」如下:
「自己實是因緣和合之體,是有佛性常住自心,這佛性是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一不異。原來是佛,本與煩惱業緣無涉。然而,凡夫因妄想執著,而不知這一真理。如今,師尊特別指出:這是真實的大智慧——『自己是佛』。」一切佛法,無非是權巧方便,最主要的皈依,是『皈依自性』,這才是皈依口訣,豁破了無明之後,回復本來常住真心,圓滿其清淨光明之法身。」
這樣的口訣,正如:譬如靈丹藥,點鐵成金寶。誦持陀羅尼,變凡作賢聖。
持修者應時常持誦四皈依咒,並觀想上師三光加被,五色大光明灌頂,自可入於無相定中。透過皈依口訣,堅固自己的道心,令身、語、意三業永遠清淨,如此便能成為堅固的「金剛幢如來」。
師尊傳下權巧的法門(寶輪)。開啟你自心的佛性(啟藏)。迷時師度(外皈依) 。悟時自度(內皈依)。你就是佛(密皈依)。
003.大禮拜的口訣,普禮虛空
大禮拜的方法如下:
1. 觀想:先想上師及三寶佛在前,心懷虔敬。
2. 手印動作:
o 先將手印置於頭頂,觀想有白光射入頂輪(象徵一切身業清淨)。
o 再將手印還於喉際,觀想有紅光射入喉輪(象徵一切口業清淨)。
o 最後將手印置於心際,觀想有藍光射入心輪(象徵一切意業清淨)。
3. 三業清淨:當身、口、意三業皆清淨時,將手印回至頭頂,輕觸後散印,然後下拜。
大禮拜的形式可採以下任一方式:
西藏式:「全身投地大禮拜」。
中國式:「五體投地大禮拜」。
觀想式:「觀想大禮拜」。
大禮拜法的口訣,相當重要,其口訣是:普禮虛空。自身虛空。我在「真佛祕中祕」中說過,「大禮拜法」可以消業障,可以產生大佛緣,可以因恭敬禮拜而止「貪嗔癡」及貢高,是最高的虔敬之法,又是符合身體運動的瑜伽,再由佛菩薩諸尊放光加被,消除累世的業障,最後達到身口意的清淨,證得自身放光。
普禮虛空,觀想虛空之中諸佛菩薩,重重無盡。
自身虛空,觀想自身及六道眾生,亦重重無盡。
在禮拜時,可一面拜,一面誦一「禮佛咒」,或至上頂禮觀的一偈,其禮佛咒如下:
「嗡。南摩曼祖洗爾耶。南摩蘇洗爾耶。南摩烏打嘛洗爾耶。梭哈。」
這「普禮虛空」及「自身虛空」的功德甚大,如此一拜,等於拜佛千拜萬拜,是大禮拜的無上口訣。
「蓮生活佛」再開示如下:「大禮拜法的口訣,是普禮虛空及自身虛空,也就是禮拜重重無盡的佛,應用觀想重重無盡的我來禮拜。當我們倒身下拜的時候,就是最虔敬虛心的時候,要除掉自己貢高我慢的心,要除掉自大自滿的心,我們要大禮拜,就是滅盡自我驕傲的心啊!此時的心,等如虛空。」
我又說:
「虛空無盡,所以是普禮虛空之無上,而我們這個自性,也要化為無盡,這就是無上虛空的大禮拜口訣。這其中的意義,甚深而奧妙,就是一種融合,一種交通,一種無上的感應。」。無數又無盡的佛,全部化為無數又無盡的我,佛菩薩諸尊化為一大白光,灌頂自心的無盡的,二者合一,光光相,愉悅,輕安,昇空,坐蓮。這是「普禮虛空無盡佛,自身虛空無盡我,佛即是我。」這種無上的口訣是「 」雜字。這種成就是:一拜即是千拜萬拜。一拜即是佛我合一。
「蓮生活佛」透露這「無上的口訣」,特別寫下一偈:
普禮諸佛無上師。上師金剛大總持。如雲如海化無盡。我之禮拜亦無盡。
菩提般若等持深。光明灌頂次第入。我身三業全消亡。光明清淨我無盡。
佛我融合得成就。不斷悲智真佛子。坐上蓮花多殊勝。如此證道傳法燈。
我特別在此指明,「四皈依法」的無上口訣,就是「皈依自性,你就是佛」。而「大禮拜佛」的無上口訣,當然就是「普禮虛空,自身虛空」,其最高的成就竟然是「佛我合一」。密教的「四加行法」,其實有甚深法理,行者不可輕視,均是深廣法,均是大法,由此得知也。
004.大供養的口訣,佈施無求
供養是一種奉養的行為,對上的供養包含親近、奉事與尊敬,對下則蘊含同情、憐憫與愛護之意。通常,供養的供品包括六種物品:花、塗香、水、燒香、飯食及燈明,這六種象徵著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密宗的供養方式中,增加了「如意螺」和「沐浴水」,構成了八供。此外,還有七供、廿七供與卅七供等多種形式的供品。無論形式如何,最關鍵的是供品應為自己認為珍貴有價值之物,通過意念將其呈現為供養佛陀的表達。
密宗的大供養法是:手結供養手印。觀想供品,印在腦海之中,先化為一排,再化為一面,再變為宇宙十方上下均是供品,無量無盡。心中默唸供養咒加持之:「嗡。沙爾娃。打他架打。衣打木。古魯拉那。面渣拉。堪。尼里耶。打耶咪。」。再將手印觸天心散印。唸供養「讚」:須彌四洲並日月。化諸珍寶供養佛。種 種莊嚴諸功德。願共眾生證菩提。用想念的力量,加持咒語手印,一一化現如雲如海,重重無盡。這種供養是勝妙殊特、是清淨莊嚴、是廣大供養。
我們學會「大供養的方法」,更要明白「大供養的口訣」,其實大供養的口訣,就是「佈施」與「無求」。「佈施」就是以自己之所有施捨於人。
佈施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財施,就是以財物救濟貧苦、幫助有疾病困難的人。
第二種是法施,就是以正法教導他人修善斷惡,啟發智慧。
第三種是無畏施,就是不顧個人安危,解除他人恐懼與困難。
佈施的目的是為了度化慳貪之心,通過給予,放下內心的執著與吝惜。
「蓮生活佛」認為,「無求」是真正大供養的核心秘訣,因為克服慳貪的關鍵在於「無求」。如果「無求」,即心無所心,無求就無心,心無所依,因為心無依,也就妄念不起,不住不著,洞然清淨。「無求」是大供養中的無盡供養。「有求」是大供養中的有限福報。
「蓮生活佛」特別提醒大家留 意《金剛經》中「妙行無住分」第四的開示:「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
《金剛經》中提到:「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接著,佛陀詢問須菩提:「東方的虛空可測量嗎?」須菩提回答:「不,世尊。」佛陀又問:「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可測量嗎?」須菩提再答:「不,世尊。」因此,佛陀說:「菩薩若能無住相佈施,其福德亦如虛空般不可思量。」
「無住相佈施」就是「無求佈施」,是不可思量的。「蓮生活佛」明白,我們行大供養法,若能無求供養,所得的福報也就像虛空一樣的不可限量。降伏妄心,在於「無求」。大供養的真實口訣在於「佈施無求」。
005.四無量心的口訣,無我
密宗的「四無量心」,其意義如下:
令一切眾生之樂,及樂因,永永不失,是慈無量。
令一切眾生之苦,及苦因,永永脫離,是悲無量。
令一切眾生永遠不斷喜樂,及喜樂之因,是喜無量。
令一切眾生,遠離分別愛憎,苦樂善惡,悉皆平等,是捨無量。
這「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的心。
簡單的解釋「四無量心」又如下:
與一切眾生樂,名慈無量。
拔一切眾生苦,名悲無量。
見人行善或離苦得樂,深生歡喜,名喜無量。
以上三心,捨之而不執著,或怨親平等,不起愛憎,名捨無量。
這四無量心,能依禪定而修,可達色界梵天,因而被稱為「四梵行」,由無量心,引來無量之福。如「蓮生活佛」在《密藏奇中奇》的〈無量心之觀〉中所言,無量心就是「廣大平等」的心。
「蓮生活佛」強調密修「四無量心」的重要性,並教導行者將自身轉化為「等同微塵身」,將一一父母、一一冤親、一一眾生皆視為自己。這實際上是一種深刻的觀修,將「自己」與「眾生」融為一體——「自己即是一一父母、一一冤親、一一眾生」 。當行者將自己化為眾生時,便能實現「無我」的境界。
這「無我」正是四無量心的核心秘訣。當一個人能忘卻自己,就不再有私心,與「諸法無我」的三法印相應。能實現慈悲喜捨的人,必然是無私無我之人。因為無私,他們忘卻了自己,自然而然地圓滿了無量心的修行。
要進入無量心的無我思想,其依序:第一,先明白世事無常。第二,再細思諸法無我。第三,想想無始以來,父、母、兄、弟、子女、朋友,以及六親眷屬,尚在輪迴之中,不知出離苦海,枉受痛苦,尚等待我去救援。眾生「我執」太重了。第四,我及眾生,為無明所覆,因惑造業纏使循環,今已識破因緣,固當次第修行,達即身成佛,然後運想自己與父母六親眷屬及一切眾生合一,求佛加被,普度脫困。
何謂「無我」?要理解「無我」,需要反思自己的存在:
名字是真實的我嗎?當然不是,名字只是符號,並非真實的自我。
肉身就是我嗎?當然也不是,肉身是由父母所生,因緣和合而成,不具有自性。
身心的一切本質人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空等因緣所構成,其心識則是由五陰(色、受、想、行、識)所生,沒有獨立的存在。離開識別與 執著,實無實體可言。
「我」根本非獨立性的實有。「我」是假有實無的。「有我」是一切煩惱的根源。明白了「無我」之道,「四無量心」可成。
過去,常有人問我如何改變命運,我的回答是:「心若廣大平等,可以改運。」
當他們追問如何做到「廣大平等」,我則簡單回答:「無我。」
若有人能修行至「無我」的境界,其心便已達到無量的程度,廣被於天界,諸天自然成為護法,引生無量福報。一切災厄因而逸去,無法侵害其身。修行「四無量心」的人,不起顛倒妄想,心無我執,心無私欲,自然遠離災禍,並能通達一切法理,進入無礙的境界。
達至「無我」的修行者,其身體也隨之化為「無」,可小至如微塵,細微之處無所不入;亦可大至如宇宙,包容上下十方,無所不在。「無我」的境界是不可言說的,其本質是自性清淨涅槃,湛然如同虛空。「四無量心」修行者,超越一切分別相,進入言語無法描述、思維無法抵達的境地,唯有聖者能親證此真理。
「四無量心」的大口訣,就是「無我」。「無我」至小。「無我」至大。「無我」者,一切罪業全部滅除,既已「無我」,何為罪業?
006.結界的口訣是真空妙我
曾有弟子問我:「家宅不安,應該怎麼辦?」我答:「結界。」
他接著問:「密壇如何清淨?」我答:「結界。」
在真佛密法中,「結界」是遮惡持善的法門,具有分隔迷悟、善惡之界的功能,用以退除惡類、安住善法。「結界」分為五種:
一、地結界又名金剛橛。將金剛橛立於大地上,這金剛橛基於金輪或水輪。
二、四方結界又名金剛墻。立墻於大地四方。
三、虛空結界又名金剛網。以金剛網張於虛空,網端就在密壇上。
四、火炎結界又名金剛火。以外火內火佈於金剛網。
五、大三昧耶結客又名大金剛印。用印明結界,是總結界。
「結界」就是遮惡持善的意義。分開迷悟善惡之界,是退惡類住善之法也。例如用火炎結界,可以除去天 魔波旬之障難。
「安座結界」大部份在建伽藍(寺院)及做密壇所行的一種法,此結界法就是定其區域為結界地,一些天魔邪神不得進入結界地。「結界」又分「自然界」及「羯摩界」等。
「蓮生活佛」常教導弟子使用「大悲咒水」來結界。於「除日」或「定日」,先向佛菩薩諸尊祈禱,再遍灑內外,由內向外灑,行者可觀想灑下水時,便矗立一支白色的金剛杵,立於土地。這就是簡易的「大悲咒水」結界。
自然結界,可大至宇宙上下十方,或一星球,或一洲,或一國。羯摩結界,可在法壇施行,有特定的大小。「蓮生活佛」結界觀想如下:
一、先觀空,一切皆變為虛空的真空。觀梵文「嗡字」。
二、在虛空中有梵文「養字」,是藍色的風吹拂。
三、在風的上方有一梵文「讓字」,變成三角形的火炎。
四、在其上有二個梵文「阿字」,變成了網,形成傘蓋之狀。
五、火炎燒在傘蓋之上,是為外火金剛網。
六、再觀行者自心有梵文「吽字」放光,射向金剛網,金剛網火熾,是為內火金剛網。
七、將「金剛網」的內外火網,網住住宅,就是「住宅結界」,網住密壇,就是「密壇結界」,網住一寺,就是「伽藍結界」,網住一國,就是「國結界」,網住一洲,就是「洲結界」,網住宇宙,就是「宇宙結界」。
這梵文「吽字」放光,是「火」,穢濁皆清淨。
這梵文「阿字」,是「網」,佈滿擴充。
這梵文「嗡字」,則是「真空」。
加持真言:「嗡。阿。吽。火啥。」
其「金剛網火」的禮讚是:禮讚上師來結界。傘蓋火網大般若。金剛真空妙智中。黑魔邪鬼皆逃遁。「蓮生活佛」的領悟,「結界」的大口訣是「真空妙有」。
什麼是「真空妙有?」
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執之頑空,叫做「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叫做「妙有」。真空而能生萬法,妙有而一切皆如,這是「真空妙 有」的涵義。密宗行者須深刻體會「真空」的道理,這是超越一切色相與意識的境界,也是大乘佛法的至極智慧。「觀空」是萬法的根本,而「妙有」則是設立一切法的基礎。
在「結界法」的施行中,先觀空達於「真空」境界,而後再「妙有」,設立「地結界」、「四方結界」、「虛空結界」、「火炎結界」、「大三昧耶結界」。「蓮生活佛」認為,「真空妙有」是一切法設立的核心秘訣,是無漏智慧的本質,也是佛菩薩所具的圓滿智慧。不僅僅是結界的核心口訣,更是萬法的大口訣!
007.披甲護身的口訣是正念正勤
在「高僧傳」中,記載一則「妙高禪師」的故事:
妙高禪師每日在妙高臺上靜坐用功。妙高臺極為狹小,僅容一人。然而,禪師日日於此修行,收攝身心,意志專注。某日,正在靜中,他突然感到困倦,因沉沉欲睡而不慎從臺上摔落。就在他跌至半山腰之時,忽然感覺有人伸手接住了他,並將他托送回臺上。
禪師驚訝不已,急忙問道:「汝為何人?」
空中傳來一聲回應:「我是護法韋馱。」
韋馱菩薩,乃專司護法之神,禪師得聞此言,心中大喜,暗自感到驕傲,認為自己修行至此,連護法菩薩都前來護持,這樣的人世間恐怕少有。
遂又問:「像我這般行持的人,世間有幾?」
韋馱答道:「像你這般的行持者,其數甚多,過於恒河沙。但因汝這一念貢高我慢心生,吾二十世不再護汝之法!」
妙高禪師聽到韋馱菩薩的回答後,心生愧悔,不禁痛哭流涕。他深刻反省,至誠懇切地懺悔自己的我慢之心,發願改過自新。他立下誓言:「吾今雖不蒙菩薩護法,但為出離生死,縱然摔死,亦終不下此座一步。」此後,他更加精勤用功,刻苦修行。然而,因功夫尚未完全純熟,某日禪坐時不自覺地再次從臺上摔落。但與之前相同,他再次感覺有人接住他,並送回臺上。
妙高驚訝不已,問道:「接我者何人?」
空中回應:「護法韋馱!」
師問:「菩薩不言二十世不再護我的法嗎?」
韋馱答:「因師一念懺悔之心,便已超越二十世矣!」
這則「高僧傳」的故事,我曾在說法之中,向聽眾宣說數回,這個故事,完全強調四個字:「正念正勤。」
「正念」是指正確的念頭,即時時憶念正道,不讓思想與行為偏離正軌。這是八正道之一。什麼是「正勤」?「正勤」是指正確的努力,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精進,意為努力行善、斷惡、不懈怠。能具備「正念正勤」,護法神一定護持行者。
在「真佛密法」的護法方面,在密壇的護持上,我們要修「結界」。在行者自身,要修「披甲護身法」,以「披甲護身法」來守護行者的自身,不受魔擾。有關「披甲護身法」的細說,可参考第63册「真佛密中密」的「細說披甲護身法」的祕中祕。
「蓮生活佛」以為,一位密宗行者若失去護法神的守護,天魔必乘隙而入,所引起的後果將不堪設想。失去護法神的原因,不外是:沒有精進修持,太懈怠,護法神離去。失去正念,念頭已有偏差,思念不正,行為乖離,護法神離去。失去傳承的加持力,護法神離去。
真正的修行者必定不會懈怠。在收攝身心、修持用功上,需保持精進,至少每日修行一次,以確保修行的穩定進度。通過收攝身心,行者的行為與念頭都能保持端正,不會有所偏差。對於真佛行者而言,修持真佛宗的密法,並以護持真佛宗為己任,是保持傳承 加持力的重要方式。若能以正念與正勤為基礎,精進修行,最終一定能有所成就。至於,失去傳承加持力的弟子,不必問我,但問自己:你修的是「真佛密法」嗎?你護持「真佛」嗎?
「披甲護身法」乃是召請「護法金剛」下降的密法,假如你有傳承力,有正念,有正精進,護法神一定在。這「正念正勤」,正是「披甲護身法」的大口訣,失去「正念正勤」就失去護法神。
008.印契的口訣定表裏合一
觀想時,手指結印,又叫「印契」,也叫「印相」,有時也稱為「契印」。結印時,用指頭作種種之形,是佛菩薩諸尊法德的標幟。密教由小指次第數至大指,各安上「地水火風空」之稱。又左手為定,右手為慧。
佛菩薩手上所執之種種法器,也是印契。「契」的含義,又是「契約」的意思,表示非偽也,是合一的,不改變的。結印有結印的作用,若結本尊手印時,就是象徵本尊。另外,連續的結手印,等於是「法」的作用。例如:
結施無畏印,屈豎左手,舒五指,掌向前,即施無畏給眾生的意思。
結與願印,即伸手掌向外,指端下垂的手相,就是佛菩薩為應眾生所求的給與之印相。
結轉法輪印,這是二手當胸,左手掌向內,屈拇指,中指,無名指,豎食指及小指;右手掌向外,屈拇指及食指。這是表示轉法輪及說法。
結吉祥印,右手掌立向外,拇指無名指相捻。
結法界定印,膝上仰左手,仰右手於其上,兩拇指頭相接即是。
密教中的「印契」,有很多非常特殊的,種類也多,當我們看見一尊佛菩薩時,要識別是何佛及何菩薩,首先我們要觀察其手是給什麼印契,由結印,認出其標幟,再來可觀察其手中之持物,由持物的含義,認出是何尊佛菩薩,因為持物的含義,均依各尊之本誓而有不同。
例如:真佛宗八大本尊之一的「蓮花童子」,其印相,是左手「持蓮印」,右手「說法印」,修「蓮花童子」本尊時,必須結蓮花童子手印。
持蓮印:左手大拇指按食指。小指伸直,其他兩指彎曲。掌心向內。放在胸前。像拿蓮花一般。說法印:右手大拇指按屈下的中指,其他三指伸直。手心向外。結印時,要知道,蓮花童子的傳承是淵源深遠的,其實蓮花童子正是大日宮而來的轉化,其真實傳承是:大日如來,佛眼佛母,阿彌陀佛,蓮花童子,蓮生活佛。「印契」是密宗的三密之一。學習真佛密法,要明 白「印契」之理,凡是真佛宗的真正金剛上師,皆由根本上師親傳祕密印契。
「印契」的口訣正是「表裏合一」。「手印」是具體的表徵,「身體」是具體的表徵,手印與身體的配合就是表現「外相」。至於「通達本心,菩提心,金剛心,圓滿心,慈悲心,喜捨心。」這是表現佛菩薩的「內相」。
「手印」的結成,要觀察自己的本心,把本心集中在一處,不讓它妄動,然後依手印的標幟,轉化自己的本心成為本尊圓滿,本尊佛駐進自己的身中。由「手印」的結成,密宗行者和佛本尊,二者合而為一,這正是「印契」的大口訣「表裏合一」。完全與本尊合為一體。
「蓮生活佛」在本文中,說出結手印的大口訣,這是非同小可的,因為「手印」人人可結,但「手印」通達本心,變成「表裏合一」那就不是簡單容易的事。如果「手印」與「本心」能結合,那所施之法,如同佛菩薩本尊的法力一樣,可說是十方通達,如應隨響。由「手印」到「通達本心」,變化本尊,是一種祕密的成身觀,須要精神統一的觀想及轉化。「手印」的具體,再配合「觀想」,佛我合一的境界,正是印契的大口訣「表裏合一」。
009.持咒的口訣是光明風脈
咒語,梵語稱為「陀羅尼」,是密宗的真言秘法,由佛菩薩在禪定中發出的祕密語,被稱為「精要」。密教依三密而修:身密即印契。口密即咒語。意即觀想。
咒語是密宗三大祕密之一,蘊含著深奧的法藏,具有總持之義,非常神聖。它能幫助行者快速達到佛地,但其內在的奧秘與玄機,非等覺菩薩不可窺知。一般真言咒語,是不翻譯其義的,因為文字的意義,已失去了其「咒語」的頻率。
有人如此說:「宇宙意識是音波頻率。」又說:「真言是音波頻率。」。二者的頻率相等,就起共鳴而相應。這樣的解釋,令人心領神會,容易明白中間的關鍵,這是非常微妙的道理。
密宗行者唸咒語,也有祕密:
作息災法:誦咒不緩不急,要與慈心相應。(清和調勻)
作增益法:誦咒如數金剛珠,要與喜悅心相應。(調喋捷利)
作敬愛法:誦咒要緊捷,要與期望心相應。(緊捷旋利)
作降伏法:誦咒要忿怒,要與忿怒心相應。(憤怒嗔謑)
唸誦法又有,音聲唸誦(發出聲音),金剛唸誦(合口舌動 ),三摩地唸誦(心念),真實唸誦(如字義修行)。
「蓮生活佛」在持咒的體會上是:用咒語先「通達菩提心」(法性現量光明),再「堅強菩提心。」(證受增長光明),次使「菩提心完全堅固」而成金剛心(證智完量光明),接著成就「金剛自性」(法性窮盡光明),最後是「佛身圓滿」。在這修練之中,會出現魔擾,也就是「幻」、「陽焰」、「夢」、「影」、「蜃氣」、「響」、「水月」、「浮泡」、「虛空華」、「旋火輪」等等………。
「蓮生活佛」指出,持咒的核心秘訣在於「光明風脈」。因為祕密語的根本在於「氣、脈、點」三者的和合,其第一要義是,用祕密語的頻率振盪自己的氣,與宇宙之間的氣相接通,再從左右二脈引入中脈之中,由「氣」來通三脈七輪。
咒語可使脈結一一的舒解。產生了舒解的光明。咒語先振盪「氣」。咒語引氣通「脈」。咒語使「脈」結「點」。此時,每一個脈結一一舒解,脈瓣之風火自成清淨光明,完完全全的自然朗照,行者之身中均是清淨智,身、光、剎土完全打成一片。光明照到何處,何處便是剎土,此時的光明可照到千佛的世界了,一一毛孔放大光明,出入法性無分別的三摩地。
「持咒」的要訣,在生起次第,「咒」就是一種祕密音量的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