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册「八旬老僧筆記」
蓮生活佛文集第299册「八旬老僧筆記」精選分享.二0二四年四月出版
010八十歲的「脫衣秀」
我記得七十歲時,曾在「台灣雷藏寺」示範「瑜伽金剛拳」。為了更清楚地展示動作,我脫下了喇嘛裝上衣與內衣,露出了「胸肌」與「闊背肌」。當場掌聲雷動。
一位七十歲的老僧,如同壯碩的健身教練一般站在法座前,挺拔的胸肌與寬闊的背肌,令人讚嘆不已。
南投縣的李縣長感慨道:「盧師尊已七十歲,能擁有如此身材,實屬不易啊!」弟子們也齊聲讚嘆,聲如雷鳴。如今,十年已過,回首此事,仍令人記憶猶新。
翻開「蓮慈上師」所寫的一段文字,記錄了二○二三年九月二十四日的情景:
「妙音天女法會」一開始,弟子隨心進入大安止境的無相禪定。在盧師尊的加持下,整個身心感受到一派清涼,清淨光明而輕安。
出定之後,聽師佛談論「健康與死亡」。師佛深入淺出的開示,直至精彩處,忽然幽默地說:「七十歲露一次,馬上進入八十歲,再露一次。」
鼓掌聲如雷,眾人起哄,請師佛當場秀出肌肉。師佛拗不過大眾的熱情,豪爽地脫下龍袍與 內衫,露出結實的上半身。肌肉線條如同健壯男子般剛勁有力,頓時令台下群情激昂,掌聲雷動,歡呼不斷,讚嘆聲此起彼伏。脫衣與穿衣之間,不過短短十分鐘,師佛始終面色平靜,莊嚴如常,旋即又回歸講解《維摩詰經》。剛才那如夢如幻、熱血沸騰的場景,彷彿從未發生過一般,令人恍若置身於兩個世界。
弟子望向師佛,再轉頭看了看一旁的大力金剛立像,心中驚訝於兩者之間的相似之處:皆是威武健壯,肌肉線條分明,充滿力量感。蓮慈上師於此記述道:
「師佛的脫衣與穿衣,令我想起歷代禪師以行動劇代替言辭,啟發弟子之智慧。這脫衣與穿衣之舉,正是『一絲不掛』與『提起放下』的深意所在。
釋迦牟尼佛拈花示眾,師佛以此展現真空與方便無言的教化。正如《維摩詰經》所言:『菩薩若應諸波羅密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皆是道場,皆是佛法。』」
我(盧師尊)於大眾前告訴大家:「我每日堅持運動瑜伽。每天俯地挺身、仰臥起坐,每天修練七重輪運動、氣脈明點瑜伽與金剛拳,從未中斷。因此,即便八十歲了,我仍舊是個『肌肉男』。」
並賦詩一首:
莫言今已老,老來真傷身;唯有天 天做,乃是健壯增。
這一切,不過是「恆心」與「毅力」而已!
018 無來無去
台灣的高僧廣欽老和尚在圓寂時,留下了一句簡短而深刻的話:「無來無去無代誌!」(台語)其大意是:「我沒有來,也沒有去,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
這句話令我心中震撼不已,因為這不是一般人能隨口說出的話,而是來自於「證道」的境界。作為一位八旬老僧,我對廣欽老和尚這種超然境界由衷敬佩。他以輕描淡寫的方式,道出了「無來無去無代誌」,這句話其實是「真實語」,是真正從證悟中流露的智慧。
蓮慈上師曾提到,當年黃教第一百世「甘丹赤巴」法王來西雅圖拜訪師佛時,這位藏傳佛教的法王與漢傳佛教的法王(盧師尊)會面,對師佛的印象僅用兩個簡單的詞來讚嘆:一是「SIMPLICITY」(純淨),二是「HUMANITY」(仁慈)。
我理解到:「純淨」是出世的。 「仁慈」是入世的。
(註:「純淨」就是廣欽老和尚的「無來無去無代誌」)
我(盧師尊)請大家:意會一下。
我個人是這樣想的,「純淨」就是「無來無去無代誌」
我(盧師尊)在過去說法中提到四身:「真身」。
「法身」。 「報身」。 「應身」。 (這是佛的四身)
而「真身」包含了「法、報、應」三身。
真身是不動的,真身是佛性,也就是空性,是「無來無去」。至於其他三身,有來有去,但亦如夢幻一般,不過是幻化而已。如果證了道,也只是「真身」。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依什麼證道:
一、真空(第一義空),真空妙有。
二、無相。一切相皆是虛妄,全是一合相,分開就沒有了。(無自性)
三、無作。無為而為。
我深信,娑婆世界的一切現象皆為虛妄,包括盧師尊亦然。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既然一切皆是虛妄,便無所謂來,也無所謂去。
(一切事全是作夢一般,悟後全是空空,就是「無代誌」)我於是證明:「無干涉!」
釋迦牟尼佛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湼槃寂靜,是三法印。」這「三法印」就是三個真理。我(盧師尊)對「無常」二字,有深深的體會,惶惶恐恐。由於「無常」才想「出離」。
有生必有死。 有強必有弱。 有盛必有衰。 這就是「無常」。
今天,身為八旬老僧的我,雖自覺身體尚且康健,但也深知衰老的腳步正快速逼近。弟子們總是安慰我:「盧師尊不會老!盧師尊不會老!盧師尊不會老!」
我只是苦笑,回應道:「世間有誰能免於老去呢?」(釋迦牟尼佛在八十歲時涅槃,而我如今也已八十歲了,哈哈哈,差不多該到了吧!)
030蓮華生大士的心咒
蓮華生大士的心咒是:「嗡。 阿。吽。班雜。古魯。貝瑪。悉地。吽。些。」
伊喜措嘉佛母說:念十萬遍心咒,行者可以逆轉輪迴的傾向和消除身、口、意的惡業。斬斷過去、現在、未來的惡業和永離這五濁惡世。
念七十萬次,行者可以在此生得見蓮華生大士。
念一百萬次,你就可以得四成就。
念六百萬次,你可以震碎輪迴。
念一千萬次,行者可以和阿彌陀佛在一起。
蓮華生大士自己也說:「敬師、重法、實修」者得之。蓮華生大士必然現身。
我(盧師尊)深知,念誦七十萬遍,蓮華生大士便會現身。對師尊懷有敬仰之心,尊重法義,且能身體力行的行者,蓮師必定會現身。
有人心生疑惑:蓮華生大士真的會現身嗎?
當釋迦牟尼佛涅槃之時,眾弟子失去了依怙,哀聲遍野,痛哭不已。同樣地,當蓮華生大士離開西藏時,伊喜措嘉悲痛欲絕,淚如雨下,發出深切的呼喊:
伊喜措嘉淚如雨下,哭訴道:「鄔金之主,怎能這麼突然離我而去?我們能否永遠相聚?」
她繼續哽咽:「鄔金之主,您為何只留下了一段故事?到底有什麼能讓您長留世間?」悲痛難抑,伊喜措嘉再次哭喊:「鄔金之主,您離我而去,升上天界。若我犯了業障,誰能為我灌頂?誰能為我加持?誰來清除我的障礙?」
如同釋迦牟尼佛湼槃時,眾弟子失去依怙,哀嚎遍野;如今蓮華生大士離去,伊喜措嘉也陷入無盡的悲痛。這一切,都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然而,我,盧師尊,以真實語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永不湼槃。蓮華生大士也沒有離去。為什麼?因為我已證道。
我深知,「佛陀」與「蓮師」無所不在。他們既在我的心中,又超越於心中;既在我的左右,又不拘於左右;既伴隨在身旁,又不僅僅局限於身旁。這種存在,正是無處不在的真理。
二十四小時,他們從未離開過我。我能 真實地看見、聽聞他們的存在。哈!這並非虛言,這是真實的體驗。
我,盧師尊,在此鄭重告訴大家:如今我還健在,已年屆八十,僅是一名老僧。然而,我的「分身」早已遍及全球。世界各國的弟子,無不親身見聞過我。
這並非夢境,也不是單純的感覺,更非觸覺的幻象,而是實實在在的親見與親聞。二十四小時,我從未與相應的弟子分離過。所有能與我相應的弟子,皆能感受到這份真實的聯繫。這,的確是真的。
千百億化身,真的!
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真的!夜夜同眠,朝朝共起,真的!連洗澡也在一起,真的!
038如何修出分身
我說:一滴水滴入大海。 一粒沙埋入大地。 一星火燃大火聚。 一陣風入於颶風。
最重要的是我融入虚空,我與虚空合一,然後,我出現在百千億的那由他世界,每一個世界都有一個盧師尊。
我生前如此。 我死後如此。 我無生無死。
告訴大家: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都有無量無邊的盧師尊。(三際一如)
上方世界,下方世界,八方世界,百千萬億的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有無量無邊的盧師尊。(橫徧十方)也就是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了。
佛經說:不可思。 不可議。 不可量。 不可說。
我(盧師尊)是否說得太過了?其實並不過分,為什麼呢?
這本來就是這樣!(法爾本然)
佛的境界是「常樂我淨」。隨時隨地顯現加持,一切是無所謂,一切是無所得,一切無無。
有人問我:「真實身與分身,有何不同?」
我答:「不一不異。」什麼是不一?
我回答道:我的真實身,也就是現在的我(盧師尊),是一具有血有肉的身體,由四大假合而成,是一 種暫時的聚合體。真實身只有一個,並且是無常之身,會隨著時間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
至於分身,則與真實身不同。分身無血無肉,不是由四大假合構成,因此不受生、老、病、死的限制。
分身是無形之體,當顯現時,會依照盧師尊的形象展現,能隨心所欲,自在行動,完全不受肉身的束縛。
此外,分身擁有無數不可言說的神奇變化與力量,超越凡人的理解與界限。
(最簡單的分別是,真實身是肉體,分身沒有肉體)所以是不一。
什麼是不異?
我的真實身(盧師尊)與分身,做著相同的菩提事業,這就是不異。例如:
布施——說法布施。
愛語——用柔軟語,救度眾生。
同事——與大眾相處一起。分身更能二十四小時,同處。
利行——為利益眾生而行菩提事業。
真實身與分身有六種更是相同。身相相同。口說相同。 意念相同。 守戒相同。
見解相同。利益相同。
所謂「不異」,即是真實身(肉身)與分身的菩提事業實際上是一致的。雖然如此,分身的存在確實充滿大不可思議,難以想像,甚至無法用言語形容。而分身的數量,更是無法計算,超越了凡人認知的範疇。分身無所不在,任何空間都有。分身不受限制:
水中、火中、地中、風中、空中。四聖六凡十法界皆去得。隨機緣變化。
知眾生的根性、一一攝化眾生。
分身是不可思議的大不可思議。
(我盧師尊在八十歲時,已是分身無數,這是非常真實的。)如何來?
修出來的!真的是修出來的。
蓮花童子千百億化身,是真實的。地廣十方。水八方流。 火光照耀。 風隨緣去。 空徧無處。 這就是分身!
我(盧師尊)學道精進不懈,法身原來自身藏。今日始知,橫身三界之外,任運無拘無束。
044宿命通
根本傳承上師聖尊蓮生活佛的一封信
副標題:我盧師尊,最終底,何處去?
最敬愛的聖尊蓮生活佛:阿彌陀佛!佛安!
愚弟子蓮花了悟,懷著至誠之心,頂禮根本上師聖尊蓮生活佛,並以身、口、意三業清淨供養於您!
師佛的聖誕來臨了,弟子先恭祝師佛生日快樂!恒時快樂吉祥!願您佛體健康!法輪恒轉!度眾無量!弟子誠心誠意請師佛住世!
讀師尊文集第二○二《千里之外的看見》第三十八篇<放光三道>「...蓮花永康似乎可以明白盧師尊的夢示,但,他仍然遞來一封信,請我回答,到底最終底,你在那裡?
我在本文中,暫且不答。
我想要考考大家,真佛宗有許許多多的大善知識,有相應的尊者,有明心見性者,大家何不妨,參一參,我盧師尊,最終底,何處去?」
愚弟子蓮花了悟答:盧師尊最終永駐虚空,與宇宙的母光合一,無來無去,生死一如,無生無死。即肉身完全消失,報身幻化蓮池,法身永駐虚空。因為蓮生佛來源於大日如來。
盧師尊今世的轉世降生在臺灣,也是註定的。敦煌藏經洞裡的蓮花童子窟的壁畫也早已預示未來會由蓮花童子降臨地球,擊大法鼓,吹大法螺,「為大眾開闡道教,廣濟群盲,令出三界,寂然閒居,安處道場,如我無異」(摘自佛經《聖大解脫經》卷下佛陀圓寂前的開示)。環顧佛教的歷程,能符合佛陀圓寂前開示的《聖大解脫經》(又名《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下的開示內容,能吻合者非盧師尊蓮生活佛莫屬,加上師公吐登達爾吉也印證了盧師尊蓮生活佛的三個前世來歷:
一、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舍利弗的轉世。二、宗喀巴的轉世。
三、阿彌陀佛(蓮花童子)的轉世
綜上,盧師尊蓮生活佛悟佛陀之所悟,即身成佛,大轉法輪。
愚弟子蓮花了悟合十跪地頂禮師佛
二○二三年六月四日
由「蓮花了悟」的來信中,提到盧師尊的三個前世。
一、舍利弗的轉世。 二、宗喀巴的轉世。 三、阿彌陀佛的轉世。
這三個轉世,都很「大」。
盧師尊不敢自持,我現在只是不斷地修習佛的智慧,做到了知一切諸法 本性皆空,於現象界不取不捨,入無相法門,入無作法門,這就三解脫:
一、空解脫。(第一義空)二、無相解脫。 三、無作解脫。
至於「宿命通」,可以說,只是一種鼓舞,雖是「宿命明」,也可以為世間眾生廣植福田。我做:財施。 法施。無畏施。在《維摩詰經》中:
善德菩薩將價值千金的瓔珞供養給維摩詰居士,而維摩詰居士將瓔珞分成兩串:一串供養「難勝如來」,另一串供養「貧賤乞丐」。
維摩詰說了一段話讓我深感震撼的話:
「如果施主以平等心向最下層的貧賤乞丐進行佈施,其福德與供養如來並沒有什麼兩樣。」哇!這句話如同警鐘,直擊內心,這是真正的平等!
由此,我聯想到自己的宿命:我被認定為:舍利弗、宗喀巴、阿彌陀佛(蓮花童子)。如果我的宿命是乞丐、貧賤女子,或聾啞瘖殘之人,那麼,也同樣是平等的。
從那時起,我(盧師尊)開始敬重每一位眾生,無論他是誰,一律普同尊重。這 正是「有教無類」的真諦。
佛性圓明,普世皆同;無分貴賤,利鈍兼容。
082七十九歲的「無常」
(盧師尊)為了警惕眾生,特別寫下了<七十九歲的「無常」>。二○二二年十一月,我回台灣。二○二三年二月,我返回美國西雅圖。(依台灣的歲,二○二三年我是七十九歲。)
在我二○二三年二月之前。我身強體健。
每天,我仍然堅持做俯地挺身運動,因此肌肉非常結實。此外,我還進行七重輪運動、金剛拳、少林棍和太極拳的修練,並保持身體的「無漏修練」。認真說起來,小毛病當然有,但並無大毛病。血糖、血壓、血脂肪、膽固醇等指標都處於正常範圍,身體狀態保持健康而有活力,身心也感到愉悅。
今年二月,我返回美國。在此之前,我每三個月會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回到美國後,再次接受了檢查,結果顯示我的健康狀況依然良好。然而,一位專科醫生卻主動為我「換藥」。我的家庭醫生得知後表示不解,
對我說:「盧師尊的身體一切尚佳,為什麼要換藥?」(這位專科醫生提出換藥的建議。)
這是我第一次換藥,沒想到從此「無常」來襲!我開始出現連續的腸胃不適,這種狀況持續了將近兩個月。在此期間,我的體重減少了約十七磅(接近這個數字),身體明顯消瘦,臉上的紅潤也消失了,看上去瘦弱得像一位病書生。
見到我的人都驚呼:「盧師尊,您瘦了好多!」
蓮槿法師初次見到我時,更是大吃一驚,說道:「盧師尊,您瘦得太厲害了!」這些變化我也如實向那位專科醫生反映了情況。
專科醫生為我進行了第二次換藥。然而,這一次的情況更加惡化——我的腳開始水腫!小腿腫得像大冬瓜,大腿則如同大象腿一般。手指輕輕一按,皮肉便深深陷下,久久無法恢復原狀。腫脹嚴重到讓我舉步維艱,走路一拐一拐,差點摔倒。而且步伐短促,兩條腿完全不聽使喚,我的痛苦實在難以言喻。
隨後,進行了第三次換藥。然而情況進一步惡化!檢驗報告顯示,我的「尿蛋白」指數瞬間飆升到千位數,讓我如遭晴天霹靂。這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身體的「無常」。得知病情後,我內心痛不欲生,甚至覺得生不如死,萬念俱灰,苦不堪言。除此之外,我的小腿皮膚也出現了裂口,疼痛難忍 ,進一步折磨著我。
如今,我已七十九歲,經歷了生命的「四大無常」:一是腸胃問題,二是腳水腫,三是尿蛋白飆升,四是皮膚裂開。
這就是身為盧師尊的我,七十九歲所面臨的無常歲月。我無語問蒼天,只能在心中呐喊:天啊!天啊!
的七十九歲,是悲慘的一年,是痛苦的一年,更是病業纏身的一年。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瑤池金母曾說:「七十九歲,你就可以回來了!」我疑惑地問:「這是指『病劫』嗎?」
我也懷疑過:「是不是因為換藥出了問題?」但我明白,專科醫生是為我著想,我不能怪罪醫生。我也知道,自己七十九歲逢太歲正沖,但早已做了安太歲的法事,也佈下了「保命護身」的結界。然而,瑤池金母早有明示:「七十九歲。」
我嘆息:「一個人的身體,用了七十九年,這如同一座老屋,早已破舊,需要修補。若是修補不來,那就順其自然吧!」
我有向金母祈求嗎?當然有。我有修法以治病嗎?當然有。
我向醫生求助,也向佛菩薩祈禱。然而,這娑婆世界,終究還是有「求不得苦」。我並不執著於長壽, 也不希求能久留於這夢幻泡影的人生。因為我明白,娑婆世界本是虛幻,人生如夢,無人能永駐。甚至連為我治病的醫生,也難逃無常的法則。
既然如此,就讓我快快樂樂地離去吧!
最後,對諸位聖弟子叮囑一句:勿懈怠!大家共赴佛國,回歸清淨之地吧!
094「捨」的領悟
我(盧師尊)深深銘記自己的誓願:永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生生世世度化眾生,絕不退轉、絕不泄露。
這三個誓願,總結只有一個字:「捨」。這個「捨」,廣泛的說:
我捨掉了憎恨,我也不會偏袒喜歡的人,一律平等待之。因為眾生皆是我前世的父母,站在我與眾生平等的立場來看,我與眾生同樣具備佛性。心、佛、眾生三者本無差別,因此我立志要在生生世世中度化眾生,帶領他們邁向解脫之路。
我選擇不去告發他人,因為一旦對方被告,必然會承受痛苦。而我們都是漂泊在天涯的同路人,何必相互逼迫,將痛苦強加於他人身上?
當我感受到眾生的苦,便如同自身受苦;當我感受到眾生的樂,亦如自身得樂。因此,我心中唯一的願望,就是讓眾生「離苦得樂」。
當然,也許有許多人將「苦」加諸在我的身心上。但我常常提醒自己:「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不知道。」
其實,我們本是一家人,亦是未來的佛。
我捨去了「吃醋」、我捨去了「嫉妒」、我捨去了「瞋恨」、我捨去了「貪愛」,甚至連「生命」也捨去了。
為什麼連「生命」都願意捨去?因為我的生命屬於眾生,該捨之時,自當捨之。
于于問道:「盧師尊!我發現,捨得越多,心中越快樂。」我回答:「沒錯!因為當心胸廣大如虛空,內心自然充滿快樂。」
于于說:捨到空時,才發覺一切皆空。
我說:回歸本然。 于于說: 回歸本然是什麼意?
我說:體性空,自性明。 (真空妙有)
捨是:大寶藏。 大圓滿。 大永恒。
我要對于于說:人與人,自他是平等的,而行者,更要自己輕,他人重,這才是「捨」。
所以行者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行者要:自他互換,常為他人想,不為自己想,這才是「捨」。
自己要成為「牧羊人」,讓羊群先渡過彼岸,而牧羊人則最後一個登岸,這才是真正的「捨」。于于,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因此,我願意將自己的生命,無條件地奉獻給眾生。
102寫或不寫?
蓮慈上師每回到「彩虹雷藏寺」便拿出她的「心得報告」,厚厚的四大頁。
我說:「寫得太多了,我真的無法消化。」她問:「那我還要寫嗎?」我回道:「寫得很好,當然還是要寫。」她又問:「可是您不是說難以消化嗎?」我答:「消化不消化,隨它去。重點是寫還是要寫的。」
當晚,我耳聞盧師尊的聲音,清晰地說:「盧師尊是真心的!」
接著,我又看到穿著黃綠色天衣的天女,成雙成對地前來。隨後,夜空中竟然浮現了一大堆師尊所著的書籍。這一切彷彿在啟示:「寫!」
盧師尊一生已寫近三百冊書,這些書全是用心寫出的,而非依靠神通變化而成。由此可見,寫作是必要的,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寫文章,是教學相長。」
「寫文章,是調御眾生。」
「寫文章,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天下每一位眾生。」
「寫文章是好文共賞,共享殊勝難得的機緣,共沐佛恩,福慧增長。」
然而,「寫文章」也有禁忌:
不可光說不練,自持才華,以假亂真,沾沾自喜,這是「神經魔」。追逐神通,比法力,這是「魔法師」。自正謗他,是「衛道魔」。得小而足,恃寵而驕,不可一世,是「傲慢魔」。....
寫文章須戒之!慎之!我(盧師尊)說:筆是智慧劍,揮出了金剛燄。金剛燄就是大結界,能擋外魔現。
筆是大法鼓,法鼓是法雷,驚醒諸凡俗,令人得正見。
筆就是甘露,眾聖盡揮洒,點點在心頭,四聖六凡全醒悟。
筆就是醍醐,清淨就是法務,教人顯真相,法流一切處。
(這首不算詩的詩,突然在我心中顯現,善哉!)
114文殊與維摩詰的對話
我講解《維摩詰經》時,特別提到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大士兩者之間關於「空」的定義的討論。我認為,「空」的定義至關重要。
在當今世人眼中,要清楚明白「空」的真義,並非易事。真正徹底理解「空」,更是難上加難。因為「空」並非表面字義所能涵蓋,其真義難以領悟。
以下摘錄二者的對話內容:
文殊問:「維摩詰,你室中為何空空?」
維摩詰答:「諸佛國土不也是空空嗎?」
文殊又問:「這個空依什麼為根據?」
維摩詰答:「以空無自性為根據。」
文殊再問:「空怎麼還須要借無自性呢?」
維摩詰答:「無自性亦即無分別,故空。」
文殊追問:「空本身可以分別嗎?」
維摩詰答:「分別本身也是空。」
文殊接著問:「此空當於何處尋求?」
維摩詰答:「應于六十二種邪見中尋求。」
文殊繼續問:「六十二種邪見又應於何處尋求?」
維摩詰答:「應于諸佛解脫中尋求。」
文殊最後問:「諸佛解脫應當于何處尋求?」
維摩詰答:「應當于眾生川流不息的心念中去尋求。」
我個人了此「空義」。有很多弟子不甚了了。
我個人把「空」分為「因緣空」及「如實空」。什麼是「因緣空」?
依因緣而生的幻有,是「因緣空」。什麼是「如實空」?
佛性是「如實空」。
行者若有這等佛慧,就很容易明白什麼是「空空」。
例:維摩詰的「室空」是表示「如實空」。諸佛國土表示「因緣空」。(因是佛的化現)「空無自性」是「如實空」。「分別」是「因緣空」。
六十二種邪見是「因緣空」。諸佛解脫是「如實空」。
眾生川流不息是「因緣空」。最重要的是:佛性(如實空)。 眾生(因緣空)。心(幻空)。三無差別。
無我相。(我是幻我)無人相。(人是幻生)無眾生相。(眾生幻相)無壽者相。(壽者是幻壽)
證明:「一切有相,皆是虚幻,全是因緣空。」
118再論「空」
文殊師利菩薩與維摩詰大士之間的對話,更深入地探討了對「空」的理解。
文殊師利菩薩問道:「維摩詰!你的病有什麼症狀呢?」
維摩詰大士回答:「我的病,無任何症狀。」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你的病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
維摩詰答道:「非生理的,因四大假合,沒有實體。也不是心理,心是刹那生滅,是幻心。」
文殊師利菩薩再問:「地、水、火、風四大之中,你的病屬於哪一種呢?」
維摩詰答道:「既非地大之病,也離不開地大;水、火、風也是一樣。既非水、火、風三大之病,也離不開水、火、風三大。一切眾生的病,都是四大不調的病,引起的,所以我的病,也是的。」
我(盧師尊)理解:
一、「無症狀」——病是「因緣空」,故「無症狀」,因症狀亦空。
二、生理——幻身故空。「因緣空」。心理——心是幻心。「幻空」。
三、四大不調——幻身所引起的。是「因緣空」。也是四大不調——若以身相來論,相是有相。
所以,是也不是,不是也是。(又空又相)
這就是《心經》裡面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如此理解。
禪宗有則「禪機」,叫人想:未生我前,我是誰? 生我之後,誰是我?
告訴大家:前一句是「如實空」。後一句是「因緣空」。
若悟了!一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心領神會。
一、去掉我執、法執。
二、去掉煩惱
三、去掉貪瞋痴疑慢。
從此:知命。 樂天。 無為而為。 任運自在。
我寫詩偈一首:
不用悲泣去年我身體健朗,還能團圓然而,今年此刻,少了幾位摯愛花開花落,就在眼前,既近,又遠,何必急於塵世事務?
偷得浮生半日閒。
這樣的調整保留了原意,同時使語句更加流暢並增添一點詩意。
140我的疾病
有一位弟子,看到我(盧師尊)在二○二三年經歷疾病的痛苦,提出了幾個問題:
弟子問:「盧師尊,您已修證身無漏、心無漏,為什麼還會生病呢?」
我回答:「我的肉身與 常人無異。因為修氣,達到身無漏;因為修念,達到心無漏。然而,這肉身畢竟是由四大假合而成的無常之軀,終究會老化。在七十九歲時,這副身體自然會出現病痛。」
弟子再問:「盧師尊,您會討厭自己的身體嗎?」
我回答:「正因有了這副肉身,我才能說法度眾。許多佛與菩薩也是藉助肉身來弘法利生。透過疾病的顯現,我示現人生八苦中的病苦,並藉此教化眾生如何離苦得樂。因此,不能因病苦而厭棄自己的身體。」
弟子又問:「您身患病痛,該如何教化眾生呢?」
答:「教化人身,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風四大。教化消除我執,貪瞋痴均可放下。教化無所得,財色名全是空。教化無我,因為人身畢竟空。等等等等。」
問:「生病時,要做什麼?」
我答:「生病時,要懺悔。我們人身有疾,是累世業障所引起的。無始以來,業障不知有多深、有多高。真是罪業深重,應該修懺悔法。」
問:「如何去適應自己的病?」
我答:「由於自己得病,應該想想,他人得病時的痛苦,由此,也可以產生悲憫之心,這也是自他互換法,想想他人得病苦時,也一樣痛苦,會產生慈悲心。另外,想想這也是自然現象,不要太傷心。」
問:「生病時,當如何生活?」.
我答:「仍然要正確的生活,有病先請醫師看診,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多多行善,佈施,印善書。不要放棄修功德福田,不要因此而煩惱,或信心動搖。」
問:「生病時的心態?」
我答:「自然去適應,人身本如此,無一例外,連醫病人的醫生也是會有病,如此想,就不會自悲自嘆。」
我又說: 「生死一如。 健康疾病一如。 煩惱菩提一如。
煩惱菩提一如。魔佛一如。苦樂一如。我與眾生一如。我空。法空。一切皆空。一如無二如。」
144法身無病
我(盧師尊)說:「肉身會生病,但法身不會生病。 」有人問:「為什麼法身不會生病呢?」我回答:「因為法身不是由四大假合而成,沒有生滅的特性,所以無病可言。」
又有人問:「天人會生病嗎?」
我答:「天人也會生病,因為欲界天的天人仍有欲望,因此會經歷『天人五衰』。」「什麼是『天人五衰』呢?」就是:「天花枯萎。 天衣髒了。 天身出汗。 不樂天座。天身臭穢。(身上威光失去)。」
有人追問:「天人五衰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答:「是因為天人的福報享盡,天壽已至,必須準備轉世輪迴。」
然而,我的法身並非「天身」,因此不會經歷天人五衰。我雖然肉身有病,但我的法身無病。 真真說:
最近見到盧師尊的法身與虚空中的佛菩薩越來越清晰。法身指導我修行,大有進境。
法身與十萬空行母,撒下天上的花,是滿滿的紅光。
盧師尊坐在巨大的法座上,法座的椅背是白色的瑜伽母。
真真竟然與白色瑜伽母合一,於是真真與盧師尊法身相抱雙運。有很特別的法樂。
殊勝的法喜。
與空合一的光明覺受。持續了很長的時間。
五色不動明王出現,祂們叫真真:「佛母。」
四大祖師爺出現,了鳴和尚、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吐登達吉上師也叫真真:「佛母。」
真真問: 「請問弟子有著相嗎?」
我答:「這整個世界其實都是『如實空』,如果有相,也是『因緣空』,故空空也。」有一偈: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附于它假名。 亦是中道義。 (我改了幾個字)
明白了這些,就不會著相。真真問:「我如何開五輪?」
我答:「五輪指眉心輪、喉輪、心輪、臍輪、密輪。如果再加上頂輪、海底輪,就是七輪。五輪七輪打開,須拙火、明點合一,須用氣推動才行。這是實修法,口訣甚多,當然會一一教妳・」
真真問:「盧師尊!我當以什麼方向為修行之路?」
我答:「先修生起次第,再修圓滿次第。先修因,再修果。先修外法,再修內法,三修密法,四修密密法。」
「原則上,分粗、細、細細、最細。」(妳是上根器,到時再跟妳說)
真真問:「我還需要再求無上密的灌頂嗎?」我答道:「我的法身與你雙運,這本身就是一種灌頂。」
我接著解釋:「在這其中,包含了四種觀法:境法觀、本尊觀、密輪觀以及大樂觀。此外,還有四種善巧:降善巧、持善巧、提善巧與散善巧(或稱為勻善巧)。這些內容全屬密法的修持,需要詳細解釋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涵。」
真真又問:「可以請盧師尊的法身,經常指導我嗎?」
我答:「妳會空行母的舞蹈’也會空行語言・身是空行,口是空行,意是空行・自然法身一定指導妳的。」
150再覆「真真」之問
真真問道:「如何開啟五輪?」「修行的方向應該如何掌握?」「什麼是法樂?」
當時我的回答似乎不夠詳盡。為了更加細緻清楚地闡明,我補充如下:盧師尊曾經開示:
如果要證得「法性」(真如佛性),一定要先開「五輪」。
密教次第,想要開「五輪」,必要先通「中脈」,中脈若不通,五輪無法開。「中脈」要打開,就一定修「寶瓶氣」與「拙火」。
要修「寶瓶氣」與「拙火」,須知道及修習,「呼吸法」、「氣功」、「瑜伽金剛拳」。
在這之前:先修「外法」是必須的。(生起次第)
我盧師尊認為:先修「四加行」。 再修「上師相應」。 又修「護法相 應」。 最後修「本尊相應」。這些修法是一種緣起,例如:我們知道:
我人的身體是不淨的。我人的所受的苦多於樂。
我人的未來一定有生有死,會空無所有。我人的環境是無常的。
由此產生:
因緣果報、不願再輪迴、出離心、菩提心、修行的道心、精進心、不退心。談到「法樂」。
我(盧師尊)要先說明:法樂與欲樂大不相同,須要分別:男人洩精之樂。 女人高潮之樂。
這兩種是欲望之樂,這是一般俗人,追求的男歡女愛。而法樂是不同的。
法樂是: 氣入中脈產生的樂。
拙火在中脈中上上下下。明點在中脈上上下下。這會產生:時間很長的大樂,
在密教就是:「喜」、「勝喜」、「最勝喜」、「俱生喜」。這是「輕安」。
也是無法形容的快樂,這種「法樂」與凡夫的 「欲樂」有點像。
但,中脈的大樂時間甚長。俗人的欲樂時間短。 二者就不一樣了。
欲樂若不對,會傷身。
法樂不傷身,且有益身心,是清淨的法喜。法樂增長,會發為光明。
以拙火、明點的會合,通中脈,開五輪,開七輪,直到證果。如此證明空性。
證道。 證果。(這是密教修行的法要)
162文殊菩薩問:調伏心
在《維摩詰經》中,文殊菩薩向維摩詰大士請教:「若菩薩患病,應如何調伏自己的心呢?」 維摩詰大士回答說:「若菩薩患病,應當這樣思維:我所受的病,乃因前世顛倒妄想與種種煩惱業障所感,病相並非真實之物,無有實體可得。」
「為什麼呢?」
維摩詰大士說:「人的身體本是假合,身體非我有,因而是『無 我』的。菩薩若無我想,對色身就不執著,不執著色身,就不會執著病,因為沒有色身就沒有病。」「病是因緣,色身也是因緣,這全是因緣聚集,及因緣分散而已。」「其實病也是無來無去的。」
文殊菩薩問: 「要如何遠離顛倒妄想?」
維摩詰大士答:「我是空。我見是空。病也是空。」
盧師尊解釋:
我——無我。(因緣空)眾生——無眾生。(因緣空)法——無法執。(因緣空)病——因緣空。(這是斷「我執」與斷「法執」最好的方法)
如果如此想:對我無所取。 對外界無所求。 對病是無有。
我個人已不再陷於顛倒妄想之中,並由此生起了廣大的慈悲心。眾生之所以受困,乃是因為被「自我」、「我見」及「我執」所束縛。而疾病亦如是,它同樣緊縛眾生,使其難以解脫。
我這裡有禪詩三首,「蓮花弟子」所作,細思之,便可明白。
第一首: 假借四大修真諦,真常應物不迷心;緣夢交織衍六趣,古來顛倒多少人。隨緣了知皆因果, 隨喜和光樂同塵;四智圓通成所作,心無罣礙與佛行。
第二首: 諸法本不生,緣起亦緣滅,明解聖諦義,無執復無諍,念動諸境現,森羅萬象顯,唯心恒清明,慧眼見性真。
第三首: 修是妙觀察,戒明出淨行;由從眾生相,覺性知假真。不起生滅心,不作來去想;自然且任運,如空不著塵。
盧師尊註:
一、借假修真,即入世又出世,中道也!二、無念為正覺,有念有執,森羅萬相。
三、有了大智慧,知如實空,知因緣空,破我執、法執。
170瑪吉拉尊的「精神」
我(盧師尊)深刻體認到,瑪吉拉尊佛母是西藏密宗覺宇派的祖師。儘管覺宇派已不復存在,然而「捨身法」(施身法)依然受到藏傳佛教四大教派的高度敬重。
我個人很敬重「捨身法」,因為我了知此法的精神所在。「捨身法」的精神是:「犧牲奉獻」。(重點是把自己斷滅,供養十法界的眾生)
這種精神可以說是:驚天地,泣鬼神,轟轟烈烈,正氣凜然。
這種修持法,就是「斷」法,立斷一切,捨身為眾生。我的古魯,是耶穌。
我曾指出:「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的犧牲是為了洗清世人的原罪。」而祂在殉道時,僅僅三十三歲。
這種「犧牲奉獻」的精神令人無比動容。這正是以自身的毀滅,來成就世人的救贖。
在此,我不談耶穌的一生,只著重於祂犧牲奉獻的精神。祂所宣揚的「天國福音」,充滿無私的博愛與救贖的力量。
我之所以尊崇耶穌,有許多原因,尤其是因為祂的言論中,有許多與佛教教義相契合。例如:
右手做的善事,不要讓左手知道。(這是積陰德)
佈施——六波羅蜜。 又:有人打右臉,左臉也給他打。
忍辱——六波羅蜜。(要愛你的敵人)
又:
耶穌祈禱說:「他們所做的,他們並不知道。」耶穌是「平等捨」。
慈悲喜捨,耶穌都做到了!
耶穌說:「人類都是兄弟姐妹的生命共同體。」
佛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皆有佛性。」耶穌是基督教「斷法」的行者。
瑪吉拉尊是「斷法」的行者。耶穌的門人殉道的非常多:「司提反」殉道。 「雅各」殉道。 「安德烈」殉道。 「保羅」殉道。
(他們都是犧牲奉獻)
我敬仰「聖·陶麗沙」,她說:
「有天國,我不會去。我要永處黑暗,與罪苦的眾生在一起。」這是犧牲奉獻。
與地藏菩薩是一樣的誓願。我恭敬頂禮:這些偉大的聖賢。「犧牲奉獻」真的是太偉大。
174白度母「天眼法」摘要
我(盧師尊)為了利益眾生,特地以「智慧」結合「方便」,撰寫了「白度母」天眼通修持的核心法要。
其修法心要如下: 供品: 三白三甜。
七粒白色水晶透明珠。(象徵白度母的七眼)修法儀軌:
四皈依。 四無量心。 發菩提心。 頌讚:普願眾生脫離六道,永斷生死,悉登佛地。
惟願慈悲,大白度母,天眼如意,得妙觀察,平等加被,悉地成就。
淨業觀空:
觀想:(觀想時,結度母手印)
虛空有「」榜字。化為八葉白蓮花。蓮心中有「」字。化為月輪。「」音阿。月輪中有「」字(當)放光。化為白度母。
白度母,身白色,一頭兩臂,右手與願印,置右膝上。左手持花印,執烏巴拉花三朵。
一含苞、二半開、三全開。二手掌心有二目,二腳心有二目,共四目。臉三目。
合共七眼佛母。其相貌十六歲之美少女,結髮,垂髮一縷身天衣綢裙。
瓔珞莊嚴。 金剛跏趺坐。 背靠月輪屏風。
頂上般若佛母。(本地)再觀想:
行者自己,受虛空中白度母,「嗡阿吽」的加被「嗡」白光照行者眉心。()
「阿」紅光照行者喉。()「吽」藍光照行者心。(青)
行者一刹那頃,變成白度母。
虚空中的白度母,眉心天眼白光,照行者天眼產生「熱」、「亮」、「火」。
(如七個水晶珠,連貫入行者第三眼)
再觀想虚空中白度母,與行者白度母合一,無二無別。誦咒:
「嗡。古魯也。梭哈。」(心咒)天眼咒:
「嗡。雜丘。雜丘。甲納。雜丘也。梭哈。」(各百○八遍)
誦讚: 白度母七眼放光。 行者究竟天眼開。 妙觀察智大智慧。
自度度他到彼岸。入定。(三摩地)
盧師尊註:修此法一定要守戒清淨。妄想、顛倒、煩惱多,修不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