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册「送你花一朵」
蓮生活佛文集第296册「送你花一朵」精選分享.二0二三年九月出版
004 送你花一朵(序言)
那一年。我(盧師尊)在台灣,腳得了「蜂窩性組織炎」,臥於家中。正迷迷糊糊,半夢半醒。突然看見一位白鬚老和尚,坐在雲端之上,只見他喃喃自語:「這位盧行者,非我救度不可了,也算是知音一場。」
他說:「我是虛雲。」
虚雲老和尚伸出手,這手非常奇怪,愈伸愈長,穿透白雲,穿越虚空,穿過房屋,竟然伸到我的臥室。然後,摩我的頂。 後來,我痊癒了!
到了後來,我知道虚雲老和尚,是禪宗祖師。我(盧師尊)與禪宗是有因緣的。
一、我未出家前,皈依樂果老法師,老法師是曹洞宗法嗣。
二、我出家時,剃度師是果賢大和尚,果賢大和尚是臨濟宗法嗣。
三、我生病臥床,虚空摩頂的是虚雲老和尚,虚雲老和尚是為仰宗法嗣。(虚老經歷多宗)我雖是密宗。但,知曉禪宗。我皈依佛教之後,最先學的是「淨土宗」,所以我可以說,諸宗皆弘。
我欣賞虚雲老和尚的偈:
這個癡漢有甚來由,末法無端為何出頭?
嗟茲聖脈一髮危秋,拋卻己事專為人憂。
向孤峯頂直鈎釣鯉,入大海底撥火煮漚。
不獲知音徒自傷悲,笑破虛空罵不唧溜。
噫!問渠為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
這首偈是虚雲老和尚的自題,看來他老人家也把我當「知音」一場了。我欣賞禪宗的:「無所得。」 「無所住。」 「無所謂。」這三種「無」是我的座右銘,時時警惕自己了。這本書的書名是《送你花一朵》。
那是: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微笑。
世尊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我今「送你花一朵」。
你也可以拈花。 為什麼拈花? 參! 祝開卷有益。
014花在何處?
我在西雅圖的時候,每一天的午餐與晚餐,均在西雅圖雷藏寺吃飯。吃完飯,走回「真佛密苑」,常常有弟子,跪在路旁,獻花給我。我接過花,隨即把花,供養虚空中的佛菩薩,我感應到佛菩薩接受供養。然後,我將花,還給獻花的弟子。如此, 日日如此, 月月如此, 年年如此。
我驀然想到:「花最終在何處?」弟子獻花給我,當然在我處。我獻花給佛菩薩,當然在佛菩薩處。我又把花還給弟子,當然在弟子處。最終至於把花,弄到何處去?就不知道了?問題就在這裡,最終的,「花在何處」?
如果是我回答:有一首惜花詩: 少年看花雙鬢綠, 走馬章台管絃逐, 而今老來更惜花, 終日看花看不足。閒話少述,到底花在何處?真正的答案是「花處處」。另外,又有一個答案:「無花」。到底是「花處處」?還是「無花」?參!
虛雲老和尚說:禪的玄旨,在明心見性,去掉自心的污染,看見自性的面目。
又說: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污染就是妄想執著。 因此,我告訴大家: 花非花。 霧非霧。要「屏息諸緣,一念不生。」送你花一朵,真的送你花一朵嗎?不是的,那是禪的玄旨。桃花紅。李花白。花裡許多 小蜜蜂。 嗡。嗡。嗡。嗡 嗡。嗡。嗡°嗡嗡
又:
又是夏蘭,又是秋菊。渾是仙鄉。 西風裡,芙蓉帶雨。 飄散滿城香。
虚雲老和尚告訴大家:所謂玄旨,所謂反觀自性,絕對不是用眼睛來看,也不是用耳朵來聽,不是用鼻子嗅,眼看丶耳聽丶鼻嗅丶便是循聲逐色,被物所轉,叫著「俗流」」。要「不生不滅」才是。這才是「反觀自性」。禪就是「反觀自性」。
如何反觀?什麼是不生?什麼是不滅?參!
018因果不昧
虛雲老和尚,深信因果,常常提醒行者,不昧因果。但,今天的行者,有些人認為「一切都是夢」,「一切都是幻」。既然是夢幻,豈有因果?
我說:就算成佛,仍然有因果。要成佛,一定有成佛之「因」,才會有成佛之「果」。
我又說:你想到「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淨土」,也要有因緣,才去得。一、不得少善根。二、一心不亂 三、念佛。這三者是因。 而西方三聖現前接引是果。這些道理很簡單,不容忽視。
虚雲老和尚常常講一個故事:百丈禪師有一天上法座,下法座時,眾人已散去。卻有一位老人沒有走。
百丈禪師問: 「有什麼事?」
老人回答:「我不是人,實是狐精,前世是這裡的堂頭,因有箇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我說:『不落因果』,便因此墜落,做了五百年的野狐精,沒法脫身,請和尚慈悲開示!」
百丈說:「你來問我。」 那老人便道: 「請問和尚,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
百丈答: 「不昧因果。」 那老人言下大悟。
老人叩謝說:「今承和尚代語,令我超脫狐身,我在後山巖下,祈和尚以亡僧禮送。」第二天,百丈在後山石巖,以杖撥出一頭死狐,使用亡僧禮將他化葬。這個因果故事,虚雲老和尚常常提及,足以警惕世人。
學禪的人,很容易「撥無因果」。以為: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由此推及,無人無我,當然是沒有「因果」了,但他忘了,人身中每一個細胞的生死,也是有因果的。就算是大德高僧,大修行人,一樣有因緣果報。
所謂: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 又: 假使百千劫, 所造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六祖惠能大師,見旗飄飄,即說:「非旗動,非風動,仁者心動。」「心動」也是因也!
022再論「因果」
虛雲老和尚,常常要學人深信因果,他老和尚,又提到另一個故事:
在釋迦牟尼佛之前,迦毘羅衛城裏,有一個捕魚為生的小村。村裡有大湖,那年天旱水枯,大湖的魚類全給村人,煮熟來吃了,最後只剩下一條最大的魚,照樣被烹殺。村裡只有一箇小孩從來沒有吃魚肉,僅僅那天敲了大魚的頭三下,當成好玩。
後來釋迦牟尼佛住世,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了釋種的女生,生下一箇太子,就是琉璃王。這位琉璃王幼時在迦毘羅衛城讀書。
有一天,戲坐釋迦牟尼的法座,被人責備,把他拋下來,懷恨在心。及至琉璃王登位成了國王,便率大軍攻打迦毘羅衛城,把城裏的人盡數殺戮,當時釋迦牟尼的頭,痛了三天。
攻城時,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請佛救釋迦族人,佛說:「定業難轉。」
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用自己的鉢,攝回釋迦族人五百眾。滿以為可以救了五百人,那知倒了出來,已全部化為血水。
釋迦牟尼佛說:「這全是因緣果報。」琉璃王就是大魚。大軍是被吃的魚族。被殺的釋迦族人,就是吃魚的族人。小孩就是釋迦牟尼佛本人。因為敲了魚頭,頭痛三天。這全是定業,有因有果。後來琉璃王墮地獄之中,冤冤相報,沒有了期。因果實在可怕。
我(盧師尊)講《維摩詰經》,講到其中一段:釋迦牟尼佛對寶積菩薩說:菩薩因為直心(一心),所以得到深心(道心)。因為得到深厚道心,才能調伏行者意念。因為調伏意念,才能行道。有了行道,才有回向之心。有了回向之心,才有方便法門。
有方便法門,才能度化各類的眾生。因為眾生的得度,才有清淨的國土出現。佛土清淨。說法清淨。智慧清淨。 道心清淨。 功德清淨。 這些全是環環相扣。 釋迦牟尼佛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清淨。」
我個人認為:「這就是因果。」,因果之事,必須深信,避免造惡因最重要,因為: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我現在是: 人在雷藏寺, 心遊經卷中; 常修超度法,度己亦度他。
虛雲老和尚說:「無論是什麼人,若不信因果,妄作非為,不要說修不成,三惡道也少不了他。」
030坐禪的首要
虛雲老和尚,在他的一生中,有二次的「坐禪」,我印象很深刻。有一天,他在行腳中。虛老升火煮「馬鈴薯」。他突然間,想到要禪定,於是,雙腳一盤就坐了下去這一坐。天也空,地也空,人也空.....。一切皆忘。
等虚雲老和尚醒了過來,他看見火已熄了,成了灰燼,連一絲煙也沒有。那「薯頭」卻已是長出「菇菌」。他這一嚇! 他到底坐了多久?
又:
虚雲老和尚在「泰國」。他一入定。一天過去了! 二天過去了! ...五天過去了! 十天過去了!這下子,轟動整個泰國,人們爭相奔告。就連「泰皇」也知道了,「泰皇」也來禮拜這位聖僧。虚雲老和尚的禪定功深,真的是沒有話講的。
有一首詩曰: 三千大千恣橫眠, 那管時間與空間; 唯我獨尊光自顯, 大地乾坤一金仙。 此詩讚虛雲老和尚。
虛雲老和尚在開示中說;「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禪定的心要,我們既然知道,如何能做到?
上根器——一念永歇,直至無生。
中根器——以理除事,了知佛性,本來清淨。
下根器——尋師教導,多聞正勤。
不要怕雜念,也不用費力去降伏雜念。你要認得是雜念,不去執著。 不去追隨。 不去排除。 不去壓制。則妄想雜念自然散失。
又說:
什麼是不生?也就是雜念還沒有來,這就是「不生」。什麼是不滅?行者修禪定,不掉舉,不昏沉,不執著雜念,不執著空。這就是「不滅」。時時刻刻,簡簡單單,不執著,也不生,也不滅。這就是禪定!
煩惱菩提、生死涅槃,只是假名而已,原來與佛性不相干。所有一切事物,皆是夢幻泡影。人的四大色身,與山河大地,在佛性中,如海中的浮漚一樣。因為生滅無常,所以成、住、壞、空,全不相干。欣厭取捨,全部放下!
痛癢苦樂,飢寒飽暖,榮辱生死,禍福吉凶,毀譽得失,安危險夷...一切置之度外!這樣才是放下! 等到萬緣全放下了,一切妄想雜念自然全部消完至此,一念不生了!一念不生時,自己的佛性,自然而然全部顯露。不要怕雜念。
我(盧師尊)常常教人:
用一個念頭,消除萬萬個念頭。也就是密教的觀想了!在密教觀想,我們稱為「意清淨」。例如:我們觀想一個「咒」字梵文的「」嗡。把這個咒字放在眼前上方的虚空。然後先把最上的一點「'」消失掉。再想「○」消失掉。再想「」消失掉。 再想「|」消失掉。 再想「5」 消失掉。 再想「V」消失掉。最後梵文的「」嗡字全消失掉。這個咒字的觀想,就是用一念來消除種種的雜念。當一切全沒有了。此時就進入「深定」之中了。當不生不滅之時,我們就得到了玄旨,第一義諦的不二法門。密教觀想的方法,非常的多。觀本尊。 觀咒字。 觀法器。 觀手印。 ........。這些都是令行者意念清淨的方法,以一念止萬念。
我(盧師尊)個人的經驗是:
當我放空。宇宙法流便融入我身。虛空與我,無二無別。虚空是我,我是虚空。打成一片。 這種參法,直言之,就是找出萬法由心造,心是本源。然後就是「觀心」。所謂「反聞聞自性」、「圓照清淨覺相」。「寂而照之」。「照而寂之」。
038隨方解縛(二)
雲老和尚說:釋迦牟尼佛慈悲六道,說出八萬四千法門,用以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病。佛所說法,門門都是妙法。
禪——明白佛心,見證佛性。淨——一心念佛,見證佛性。密——三密清淨,見證佛性。律——嚴守戒律,見證佛性。總之,任何一門都可以了生死,任何一門都可以成佛道。不必強分法門的高下。
虛雲老和尚說:禪的法門,主要在「明悟自心,徹見本性」。但,下手功夫,屢有變化。 宗宗無宗。 法法非法。 門門亦是。
昔日。釋迦牟尼佛,只是「拈花」大迦葉只是「微笑」。這就是以心印心。
而達摩祖師來東土,也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在唐朝、宋朝的時代,都是「一言半句」,參問酬答的方式。在這個時候,就是「參公案」或「看話頭」了。例 如:「拖死屍的是誰?」「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念佛者是誰?」推理下去!這都是「隨方解縛」而已。
我(盧師尊)講《維摩詰經》到<方便品第二>時。我體會到「隨方解縛」:維摩詰大士,在毘耶離城中,正是「隨方解縛」度化眾生。
例如:
他以富足,資助貧苦的窮人。他守戒律,影響犯戒之人。
他忍辱修養,攝化動輙嗔恚之人。他精進,度化懈怠之人。
他禪定,度心浮氣躁的眾生。他無上智慧,攝化愚痴迷妄之人。
又:
他是居士,但,持戒清淨。有妻小,但,修清淨行。有六親,但,無世俗煩惱。衣著華貴,但,相好莊嚴。飲食吃飯,但,禪悅第一。至賭場,但,勸誡世人。涉足外道異端,但引人入正法。旁通世典外書,但提倡佛法。
又:
他賺了很多金錢,但濟貧是第一要務。他走街串巷,但以佛法饒益世人。他講經說法,但以大乘為主。
他在學校講堂,用正見教導孩童。他入青樓妓院,勸世人淫欲之過患他入鬧市酒館,是度醉生夢死之人。
又:
在長者中,宣說殊勝法門。在居士中,說除貪欲、執著。
在貴族中,講如何修持消除我慢。在婆羅門中,教人去除自大。
在大臣中,教人公正誠實。在王公中,教人守正不苟。
在王子中,教人忠孝兩全。
在宮女中,教恪守本分。
在平民中,教福德善根。在梵天中,教培植大智慧。
在帝釋天中,教三界無常義理。
在護法天中,教如何護持佛法。
我個人以為維摩詰居士的這些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隨方解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也記載了觀音菩薩化身千百億。為的是度千百億不同身分的眾生。這是:「四攝法」: 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
有一位自許開悟的行者來問我:「盧師尊!有本尊嗎?」
我答:「有。」
他說:「我認為無。」
試問:「若無本尊,我如何教化眾生,修本尊法?」
042法爾本然
虚雲老和尚說:日來常有學禪的人來問:
法本無法,一落文字,一說出口,即非實義,這就是禪嗎?
虚老答:了此一心,本來是佛,直下無事,各各現成。
問:大地眾生都是佛?
虚老答:直下認得此清淨自性(佛性),隨順無染,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心都無異,就是現成的佛。
問: 如何修?
虚老答:不須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為,不勞纖毫言說思維。所以說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完全由自心,不假外求。
問:什麼都不做嗎?
虚老答:大地一切眾生,若不甘輪迴四生六道,永沉苦海。那就「常樂我淨」,諦信釋迦牟尼佛,放下一切,善惡莫思量,箇箇可以立地成佛。
問:放下一切,我覺得難?
虚老答:要學放下一切,要覺悟法爾本然。
我(盧師尊),覺得虚雲老和尚的最後一句「法爾本然」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問我,什麼是「法爾本然」?
我說:所謂眾生,是眾生迷於「幻」。所謂菩薩,就是菩薩覺悟是「幻」。所謂佛,就是佛證悟「幻」,知「幻」離「幻」,度化「幻」中之眾生。知了「幻」。無所為而為,就是「法爾本然」。反之,有所為而為,就是「眾生」。眾生是「有為法」。 佛是「無為法」。在「無為法」之中,一切的作為全是隨順佛性,這就是「法爾本然」
我又說:清淨法身佛,就是「法爾本然」。為什麼呢?
既然覺悟「一切是幻」,娑婆世界全是無常,身無常,心無常,外在無常。那自然清淨自心。因為「無所得」之故也!
再綿綿密密,恬恬淡淡,寂而照之,直下五蘊皆空,身心俱寂,了無一事,如如不動了。這即是「清淨法身佛」。
清淨法身佛就是「法爾本然」。我寫一首詩吧!
偶想年歲七十九,
昔日已經為而為;
溪聲畢竟無所隨,
是非也均無是非,
南山雅舍是客棧,
松樹落針再一回
忘機忘機又忘機
莫管東南與西北。
046「三心」之說
虚雲老和尚說:學習禪法,要具備「三心」。這「三心」不是三心二意,而是「一心一意」,一心而有三意也。
一、信心——信我此心,本來是佛,與十方三世一切佛無異。也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點也不疑惑。
二、長遠心——釋迦牟尼佛的種種法門,都是成佛的方便,法法都可以了生死,法法都可以成就。長遠心就是選定一法,終生行之,甚至來世也是如此行持。參禪者就這樣參下去!念佛者就這樣念下去!持咒者就這樣持下去!守戒者就這樣守下去!
三、無心——無心就是放下一切,無所為而為,沒有分別執著,成為一個無心道人,只剩下隨緣、隨順、隨份。隨緣是隨緣度眾生。 隨順是方便度眾生。 隨份是守戒度眾生。
溈山老人說:「若有人能行三心,三生若能不退,佛道決定成就。」
永嘉老人說:「若有人能行三心,若不能成佛道,是誑眾生,永墮拔舌地獄。」這意味著,三心是玄旨也。
修行的行者,最怕:信心不堅——中途停住。長遠心不足——取捨不定。無心生變——欣厭宛然。
虚雲老和尚,是一位守戒嚴謹的高僧,他常常講一個故事:
從前在罽賓國,近僧伽藍的地方,有條毒龍。毒龍傷害了地方,很多老百姓都被害,這毒龍變本加厲,血流成河,骨堆如山。有五百位阿羅漢,聚在一起,用禪定的力量去驅逐牠。但,始終無法把毒龍趕走!
後來,來了一位無名的僧人,也沒有入禪定,只是走到毒龍之前。對毒龍說:「善來!遠離這地方,回山去吧!」那毒龍點點頭,飛走了!
五百羅漢問僧人:「你用何神通?把毒龍趕跑?」
僧人答:「我什麼也沒用,我只是守戒清淨而已!」五百羅漢大駭。
虛雲老和尚說: 「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然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持戒之人,龍天擁護,魔亦敬畏。」
虚雲老和尚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這句話是六祖惠能說的。但,
你心平了嗎? 你行直了嗎? 否則不要說空話。
釋迦牟尼佛在證悟時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句話,學佛的人,都知道。然而,妄想執著不去,如何才能成就?
虚雲老和尚,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大家都知道,黃豆可以製成豆腐,但你不去製造,永遠是黃豆。
虛老說:石膏放的不如法,豆腐也製造不成。黃豆要去掉渣,要磨,要煮,最後要放適量石膏,這樣就可以製成豆腐。
虛老說:明知眾生是佛。要成佛,須要用佛法。不去修,當然不會成佛。重點也是在如法的修行,不如法一樣修不成的。太緊會出毛病!太鬆也是不能成! 不緊不鬆最美妙。如果如法的修行,不退不悔,決定可以成佛的。
058真正的禪定不緊不鬆
虛雲老和尚說:跏趺坐時,宜順著自然正坐,舒適很重要。不必挺腰。又不可彎腰。挺腰是太緊,容易「掉舉」。彎腰是太鬆,容易「昏沉」。總之,不緊不鬆最重要。如果太緊,不易入三摩地(定境)。如果太鬆,會睡著。
太緊時怎麼辦?勿作「意」,不要去想「我要靜坐」、「我要入禪定」。總之,隨順而輕輕作意在出入息。
太鬆時怎麼辦?把眼睛打開,輕輕的扭動臀部,昏沉會消失。
如何不緊不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何調身心,如同調空氣。不熱不冷,最重要!不急不緩,最重要!有時候「休息」也很重要!
說到這裡,也不得不說一句,「忘我」才是最重要的!微微妙妙,輕輕鬆鬆,欣悅的法喜,勿煩勿燥。不可說也!
虛雲老和尚說:參禪靜坐,不是坐,才是禪。何時何地,都可以實施。也就是說。哪裏不是道場?真正的禪法,是不拘形式的。所謂禪堂,所謂靜坐,不過是為末世障重的眾生而設的方向。(這段話完全符合維摩詰居士的旨意)
維摩詰居士看見舍利弗在樹林中宴坐。大士告訴舍利弗:真正的坐禪不必像你這樣。是不拘形式的。甚至連打坐的念頭也沒有,這才是靜坐禪定。只要遵行佛法,運水搬柴,這才是禪定。內不著邪念,外不著境相,這才是真正的禪定。
心無掛礙,行住坐臥,都在定境,這才是真正的禪定。不起心動念,不受干擾,而專心一致,這才是真正的禪定。了悟煩惱即是涅槃,即是真正的禪定。舍利弗聽了,啞口無言。也有所悟。
談到「境界」。 虛雲老和尚說:那是說不完的,重要的是,不要去執著它,就無妨礙。一句話:見怪不怪。 其怪自敗。雖然看見妖魔鬼怪來作障。
答案是:不理會。
雖然看到本尊來摩頂授記。答案是:不理會。 聽到羣邪怒罵行者。 不理會。 聽到仙女歌頌行者。 不理會。不理會、不理會、不理會、不理會、不理會。至於看到或聽到。無所謂、無所謂、無所謂、無所謂、無所謂。
虛雲老和尚說:要學禪法,要認識「賓」,認識「主」。
舉例說明:有人開一家飯店,供旅客居住,而來來往往的客人甚多。客人住完,就走了。飯店的董事長,是不會走的。於是誰是主?誰是賓?很快的分出來了。董事長是主。 客人是賓。用這種方式來分別「念頭」。自性是主。妄念是賓。
這就是,常住的自性(佛性),本來就不隨妄念,忽生忽滅,起起伏伏。只要:「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也就是說:佛性不動。妄念自生自滅,完全沒有妨礙。學禪法的人,自性如如不動,莫管外頭刮大風。立如松。坐如鐘。行如風。 臥如弓。就不會隨妄念遷流。
有一句話:不去意會。名善境界。 若多意會。 即受纏縛。在這方面,也是不可說。
虚雲老和尚,有一位「菜頭」(種菜的老和尚),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種菜。少言少語。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這樣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他無「人事」是非。外界無法干擾他。 後來, 他圓寂了。坐在他的菜園裡,一點呼吸也沒有。所有的僧團人員,發現他圓寂,一動也不動,驚動虛雲老和尚來看他(菜頭)化為一堆塵土與舍利子。(用內火自化)
虛雲老和尚說:「他坐化了,證果了!」
066阿誰是誰?
虛雲老和尚說:
古代的禪法,很直接,「直指人心」就是。不須文字。馬上就見了「真性」。例如:
達摩祖師的「安心法門」,二祖的「覓心不可得」,馬上頓悟。
六祖的: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這下子就明明白白了,直下承當,了無牽掛。到了後來。人心不古,只好「參話頭」。禪法教人開悟,話頭很多,例如:「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我本來面目?」「念佛是誰?」其實,也可以是: 「穿衣的是誰?」 「喫飯的是誰?」 「拉屎的是誰?」 「拉尿的是誰?」 「無明的是誰?」 「放屁的是誰?」
虛雲老和尚說: 「阿誰是誰?」
這個「誰」字,真的是了不起,就參這個誰?這一疑猜,反覆思量,真是現代的參禪妙法!是「盧勝彥」嗎?不,那只是一個名字。
是「蓮生活佛」嗎?不,那只是一個法號。
是這個身軀嗎?不,那只是一個四大假合之物。
是照片嗎?不,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一一不同,根本不是。是心嗎?心臟也不是。是那副臉孔嗎?不,臉孔也在變化。
那什麼都不是,「阿誰是誰?」呼之欲出。參!
虛雲老和尚說:一念未生,叫「不生」。
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著空,什麼都不著,叫「不滅」。這「不生不滅」者,又是誰?
行者用心去參「阿誰」。沒有二念。輕輕提起。 輕輕放下。
一直參到,誰是誰,誰不是誰,參到誰都沒有了!「嗡」的一聲!
「阿」的一聲! 「吽」的一聲! 終於開悟了!
虛雲老和尚說:觀世音菩薩圓通的方法,就是「反聞聞自性」。虛老認為「反聞自性」就是禪。反就是「回」。聞就是「照」。自性就是「不生不滅」。
加起來就是:「一念回光返照不生不滅。」
也就是要行者覺照,覺照就不會迷,不迷就是智慧,「智慧不亂」就是禪定。
此時:
清清淨淨。 空空洞洞。 湛然寂照。 如如不動。 靈靈不昧。 了了常知。
這是無物可形容的境界,若要說出來也甚難。
有人問我:「盧師尊!你學佛五十年,你得到什麼?」
我答:「無所得。」
人問:「無所得!那白白浪費了五十年?」
我答:「無所得就是得。」哈!哈!哈!
078 行禪
虛雲老和尚說:有一年。大旱,老天連續多月沒下雨,湖水乾枯了,已見了底,只剩小水塘。農田龜裂。種植物全枯死。 農民叫苦連天。 全國人民災情慘重,問天,天不語。再繼續下去,人類如何生存?他們請出當代高僧虚雲老和尚來向老天求雨。
虛老說:「我根本不會求雨!」
老百姓說: 「務請求雨!」
虛老說: 「我只會行禪!」
老百姓求雨心切,說:「行禪也行。」
虚雲老和尚,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下來。到了那一天,虚雲老和尚,在太陽炎炎之下。走在那龜裂的田埂,雙手合掌,汗流浹背,涔涔而下。攝心一念。
「敬禮諸天,但祈雨水!」
虚老精神集中,心不散亂,一步又一步的走在乾硬的田埂。就這樣的繞著田的四周,走了一圈。圍觀的老百姓,人山人海。虛老不為其他,只是一心虔敬,用「行禪」的功夫。
當走完最後一步。一大片烏雲把艷陽給遮了,一刹那之間,烏雲密佈。嘩啦!嘩啦!豆大的雨珠下來了!傾盆大雨。 老百姓,歡欣雷動。虚雲、虛雲、虛雲、虛雲、...。所有的人們,讚嘆不已。那年,真的旱象解除。
虛雲老和尚說:「真的不懂祈雨,我只是一心的行禪。」
虛老說:一般世俗人,被周遭的環境改變是「境殺心」。而禪行者是要:「心殺境」。「禪不拘任何形式。」虚老在「長安」求下雪,也下雪,滅了瘟疫。如果「真佛宗」弟子不健忘。我在印尼「史那延」做法會。
我在法座上說:「我這場法會一完,令全印尼下雨!」(印尼大乾旱)
我奉請: 「麻座龍王下雨!」 法會一完。十五分鐘之後,全印尼下雨,下到淹大水。印尼弟子「曾耀全」師兄,打電話到全國各寺堂會,問各地雨情。寺堂會回報,真的全國下雨。(印尼是千島之國)
這件事,在印尼曾造成轟動。最著名的《東協雜誌》也曾報導。虛老只用「行禪」。
我(盧師尊),用的是:「一心。」
082就是一具「死屍」
這是虚雲老和尚的一場經歷:
他遊方的時候。有一次乘坐輪船,他睡「通舖」,也就是很多人睡在一起。「通舖」不分男女老幼,大家擠在一起,一起睡。到了半夜。一位火熱的女人軀體靠著他。
她是一團火。燒向虚雲,這一團火,從虚雲的頭,燒到了腳。上下其手,女人的手摸撫著虚雲的身子。女人喘氣。女人呻吟。 女人呢喃。 拼命的擠向虚雲。這時的虚雲,如果也是一團火,那就是霹靂電光火。天雷勾動地火,轟轟烈烈了。
但,清清楚楚的虚雲,是一位守戒律的大和尚,一向清涼。女人擠過來了,他不動。火燒過來了,他沒有動。慾念過來了,他是冰。女人的手過來了,他是一具死屍。最後,這女人見虚雲一動也不動。也就漸漸的把身子縮了回去。一場好戲就此結束了!其實這不是好戲,而是一場「無情而冷酷」的歹戲。一方熱,一方冷,熱臉孔貼冷屁股,就這樣結束了!
我記得「陳健民上師」對這一段,有些評論:陳上師說:虛雲如果練成「無漏」,也具足第一義「空性」。虚雲可以度化這女子。可以「交接」。把女人的慾火化去,讓女人得到「大樂」。以虚雲身上的氣,進入女人的脈輪,讓女人生出「光明」心。然後,女人變成虚雲的侍者。再教導她佛法的第一義「空」。也就是這名女子,被虚雲老和尚度化了,成為三寶弟子。這是陳上師的想法。
陳上師說; 淫怒痴,都是佛法。 淫化為「佛」。怒化為「金剛」。 痴化為「菩薩」。
我(盧師尊)認為:虚雲老和尚的主張,他認識到人的「習性」是最難放下的。無明、貢高、嫉妒、障礙、貪、瞋、痴、疑、愛、懒。.....人要修行,先要除去「習性」。習性不除。 佛道難成。
虛老說:要常想自己如「死屍」,人一死,習性全沒有了。「死」之一字,最是了得,「死」可除「習性」也。
086虚雲老和尚用「死」解脫
在《空虛的雲》中,讀出幾個重點:
其一:
無常——原本「虚雲」二字是法號,但,由法號意會到無常。雲這個字,變化無窮,生死只在一刹那之間。是「虚」是「假」是「幻」。無有真實。
例如:雲會變「雨」,「雨」會變水,「水」會變「氣」....變幻不停,即「無常」。
其二:
無我——虚老從普陀山,三步一拜的拜到五台山。這種「三步一跪」若無「無我」的精神毅力,豈有可能?試問:今天誰敢?
我(盧師尊)單單聽到,就覺得很害怕。從普陀山拜到五台山,走路都很難,何況是三步一拜。這是「無我」的精神。
其三:
苦——現代的行者,好吃懒做,公子哥兒,習氣不忘,一些委屈也受不得,半點苦也吃 不得。反看虚老。他的一生都是逆境,卻一點也不覺得苦。吃苦就是吃補。他用功辦道。 苦一輩子。這才是「成就」之道。
其四:
「死」——虛雲老和尚常說「死」字了得。他說:人死了,你試罵死屍幾句,他也不動氣。人死了,錢財無益,再多的錢,他也不貪了。人死了,美女在前,他也無慾念。人死了,無明也沒有了。人死了,習氣也沒有了。人死了,好名好利全沒有了。人死了,煩惱也沒有了。
虛老說:人只因活著,便把軀殼看重了,方生出人我是非,生出愛憎取捨。我們行者,要認定自己是具死屍,不去看重它,根本不把它看作是我。如此,才能放下一切!
所以虚雲老和尚能放下一切,才能覺照清淨,處處禪機,處處妙道。
「空」——虛雲老和尚說:有覺有照仍屬生死。 無覺無照又落空亡。到了這個境界,就更難了,百尺竿頭,沒法進步。虛老說:這要「空而不空」,「為而無為」這才是:真空妙有。 本來的面目。否則是枯木、死灰、死漢。
我(盧師尊)體會到這裡,才知「龍樹菩薩」的苦用心。才知「維摩詰居士」的住世用意。
090什麼是「禪病」?
虛雲老和尚說: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未說著一個字。 本來清淨。 本自具足。 周遍圓滿。 妙用恆沙。心即是佛,佛即是覺。眾生與佛,平等無二。
只因眾生是迷,佛是覺者,才會有分別的。
眾生因為迷,才要修,才要證。
佛是空性,了無一物,不受一法,無可修證。
虛雲老和尚說:眾生修禪,很容易走入歧途,這就是「禪病」,「禪病」很多,虚雲分析如下:
其一:完全搞不清楚,什麼是禪?什麼是定?每天閉眼端坐。打盹。妄想。 昏沉。 掉舉。這種學禪的人,糊糊塗塗,就是坐到「驢年」也不會開悟。
其二:有些學禪之人,是有一丁點把握,但卻是死的,死死的思,死死的念,以為定在一點上就是了。不知道這定在一點上,仍然是「生滅法」,如果 執著這一點,如何「無生」?學禪成了死漢,不知活用,實在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厭生 樂死。 不死。 不活。這也是死板板的禪病。
其三:有些學禪的人,產生了無念心相,粗妄念全息了,得了輕安。開始有些境界了!
自覺能夠神行,可以天上地下遊歷。有的人回到過去世。有的人自知三世因果,也知他人三世因果。知他人的心思。天眼。天耳。如此神通自在,心裡非常狂喜,於是,就活在這種通來通去的日子,自己以為得道了、得證了。不知道這種神通境界。神會有。 魔會有。 鬼也有。 外道也會有。 邪會有。這些只是「幻戲」,不足取,若迷惑「幻戲」,也是「禪病」!
其四:到了事理皆明,修行走在正法上,妄念執著盡去,煩惱清了。但仍然有岔路。一、貢高。ニ、我慢・三、驕傲。 四、我是。 五、他非..這是不成佛,反而是成魔,此時容易患此病,這也是「禪病」至重者也。
虛老說:這些「禪病」,不是「本來面目」!
大丈夫,直截了當。這古往今來,事事物物,全是夢幻泡影,無有自性。所有的人,應該訪道力參,常去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會指示途徑。
這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曝之」訪道不可拖泥帶水。
否則,遺憾終身。
106為法忘軀
虛雲老和尚,是在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妙蓮長老為師。法名「演徹」。號「德清」。他深怕被家人找到,乃在後山巖下修苦行。飢時吃松子和草葉。渴時喝山澗之水。
這種苦行,一般人是受不了的。「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如此三年之久。虚老從後山出來的時候。僧眾看到他,如野人一般,衣不遮體,骨瘦如柴,毛髮拖地,如動物一般。方丈看到他,亦深深感動。
虚雲老和尚在九華山的茅棚修行,聽說揚州高旻寺打八個禪七,於是他去參加。從九華山沿江而走。逢大雨。江水氾濫,水漫出路面,他忙著趕路,不慎跌入江中,漂流了二十四小時,流到采石磯。才被漁人發現,被漁夫用網,把虛老網上來。
漁夫通知附近寶積寺,抬虚老回寺。他奄奄一息。七孔流血。 只剩一息。 情況嚴重。 但他最後被救治。他去了高旻寺打禪七。虚雲老和尚,一生遊方,參訪善知識,碰鼻子灰不 少。受盡污辱,但,他不改初志。
他曾到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他也曾去西藏,去雲南,去廣州。走了很多地方。所受的苦,數之不盡。虚雲老和尚,晚年是在雲居山的牛棚遷化圓寂。那牛棚,上蓋茅草,確實是養牛的地方,一門一窗,牛棚是養牛的地方,但他甘之若飴。據說:他建了不少寺。
二次大戰,日軍的飛機空襲,毀了不少寺,有人勸他不用建寺了,建了被毀划不來。虛老說:「建是我建,毀是他毀。這兩件事,毫不相干。」虚老的精神就是這樣。
我(盧師尊)曾以神通力,至彌勒菩薩處,聽彌勒講經。我見到虚雲老和尚也在座。
我, 虛雲,就在天上界結了因緣。這也就是我患「蜂窩性組織炎」,他救我的原因。
110虚雲與老虎
虛雲老和尚在「南華寺」的時候。
正在講菩薩戒之時,有一件奇異的事發生,是一隻大老虎出現。原來南華寺的後山,很多虎患。四眾弟子看見老虎,無不驚慌 狂喊,向後奔逃。
虛雲在法座上說:「這老虎是來聽經皈依的,讓牠過來。」四眾聽了,半信半疑。有一位觀本老法師,以自身擋在虚老之前,對老虎怒叱:「勿傷我師父!」老虎嘯叫一聲。 搖曳尾巴。四眾驚奔,觀本老法師,屁滾尿流。
虚老鎮靜如恆,下了法座,走到老虎的面前,用慈眼注視老虎。老虎變溫馴了!
虛老問:「山君,你是來皈依的?」
老虎居然點點頭,忽然跪伏在虚老之前。
虛老說:「難得老虎能悟,定知前世因果,今來皈依,就為你說三皈五戒。以後隱居深山,勿傷人命,精勤修持,將來可證果。」於是, 虛老給老虎皈依。 也給老虎傳戒。牠把頭微仰,虚老伸手,撫摩老虎的頭,說了偈:虎識皈依佛:正性無兩樣; 人心與畜心, 同一光明藏。 你回深山,守山護佛法!這時四眾同聲念佛,老虎起身離去,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
四眾驚嘆:「虛老法力無邊!」
虛雲老和尚說:「這不是我的法力,而是佛力不可思議。」
這一則,是虚雲老和尚的一件神蹟,虚老有很多的神蹟。(虚老給公雞皈依授戒,也很神奇)我(盧師尊)以為:
虚雲老和尚以: 慈悲力。 禪定力。 智慧力。 降伏了老虎,為什麼能如此?只因冥冥之中,自有「守護金剛」在,形成了無形的氣罩,結成了守護光網。虚老正是如此。有金剛守護,自然無畏!
尤其虚老視一切眾生,都是佛,對凶惡的老虎平等對待。老虎見虚老無傷牠之意,牠也無傷人之意。所以: 人心與畜心, 同一光明藏。 善哉!善哉! 四生六道同一佛性。
114虛雲的慟哭
虛雲老和尚,有一天,在南華寺大殿做早課,在一刹那之間。淚光閃閃,失聲慟哭,哀痛無法自制。眾弟子,看見虚雲老和尚淚流滿面,每一位都莫名其妙。剛剛早課還好好的。現在早課卻中斷了,眾弟子面面相覷,老和尚今天怎麼了?
首座弟子問:「師父怎麼了?」
虛雲老和尚哭泣著,哀痛悲慘的答:「我看見南京。。。。。」
「南京怎麼了?」
虚雲老和尚答:「南京人被屠殺,數萬萬人生靈全死了,都是死屍,屍堆如山,血流成河,這是人間的悲劇。」
「師父怎知?」
虚雲老和尚答:「我在定中看見的。」
這件事,令眾弟子面露驚訝,真的是不可思議的難思議。後來。南京大屠殺的消息,本來是被日軍封鎖的,直到幾個月之後,才由逃出來的難民證實,及外國記者的照片流出來證明。這些。印證了虚雲老和尚的禪定預見,這些虚雲的徒眾,才明白虚老當日的慟哭,果然是真正的看見。虚雲的禪定功力,我曾在書上寫過:
有一次。虚雲老和尚在晚上禪定。他居然看見自己方丈室的外面,也就是他能穿牆透壁,居然看見室外的花圃。牆壁不見了。
一位小和尚,從禪房走了出來,夜黑風高,小和尚匆匆的走到花圃。看看四顧無人。便掀起褲頭。哇拉!哇拉!的對著花圃撒了一大泡的尿。小和尚再看看四周,確定無人。小和尚便一溜煙的,回房中睡覺去了。
這些情形,竟然被禪定中的虚雲老和尚一一看見了,而且非常清楚。虚雲並沒有責怪小和尚。 只是對他說:「以後還是上毛廁比較好。」
這是虚雲老和尚「定中見」的開始。禪定可以顯現通力,這也是一種神通力。虚雲老和尚,在定中,還看見佛教的「卐」字。(順時鐘轉)變成「卍」(逆時鐘轉)不但如此。而且還斜斜的掛著。「卍」。後來,才知道是德國希特勒的納粹臂章。這些虚雲都能預見。虚雲老和尚的禪定預見甚多,舉不勝舉。最重要的是,禪能顯發佛性。
130虚雲在「育王」、「天童」二寺
虚雲是在鼓山「湧泉寺」出家,湧泉寺本是曹洞宗,到了「育王寺」,育王寺的「本來老和尚」是臨濟宗,都是禪宗。
臨濟、曹洞、雲門、法眼、溈仰。全是六祖的一花開五葉。本來老和尚教虚雲:慈悲即觀音。 喜捨即勢至。 能淨即釋迦。 平直即彌陀。本來老和尚教虚雲《金剛經》的第一義,即是實相般若。再教「定慧」,慧是體,定是用。
本來老和尚說:「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我「盧師尊」以無念為正覺佛寶。真佛宗即無念宗)本來老和尚教虚雲坐禪:不看心、不看淨。說: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後來:虚雲皈依本來老和 尚。(虚雲這時候才真正的學習了禪宗)虚雲經本來老和尚的推介,去見天童寺的法湛老和尚,學習「楞嚴宗通」。
法湛老和尚說:咒。楞嚴大咒。 觀。梵字。印。三手印[頂(白傘蓋)與五佛印、金剛印]。此即密教。虚雲在「育王寺」、「天童寺」共參學多年。虚雲在法湛老和尚處,也學習到破除「五十陰魔」。
我(盧師尊)如何破除「五十陰魔」,我用憨山大師的名詩: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
萬境本來寂滅,因心才有起滅。一念若不無有,動靜何處覓之。風從何處來也,眾影動入岩穴。靜聽本無聲息,如何會有起滅。流水不是聲音,明月亦非有色。聲色毫不相干,此境有誰會得。我說:無念。 無念。無念。 (有念均不理會)不理會、不理會、不理會,則破魔。(毫不相干)
我今日告訴大家: 色如聚沫。 受如泡沫。 想如野馬。 行如芭蕉。 識為幻法。如果一切清楚明白,自能破除一切魔障,心中分外潔淨光明。我是:無我。正是平等行持、隨緣行持、無求行持、如法行持。
138「虛雲」與「文吉」
虛雲由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了「鐵卸渡」的地方,郊外逢大雪。在 草棚中,差一點飢寒而死,幸逢丐者「文吉」救了他。前文已述,這裡列出「虛雲」與「文吉」的對話,我(盧師尊)覺得,話有玄機,故寫出如下:
文吉問:「你哪兒來?上哪兒去?」
虚雲答:「從普陀山來,三步一拜,往朝五台山。」
文吉問:「山是什麼?你卻去拜!」
虚雲答:「我是拜文殊菩薩,不是拜山。」
文吉問:「菩薩無處不在,你傻啊!你求什麼?」
虚雲答:「無所求,但祈文殊賜智慧,報父母恩。」
文吉問:「此去五台,有兩千多里,前面雪野,無人無店,再飢寒,誰救你?」
虚雲答:「唯一心耳!」
文吉說:「罷了!罷了!不問了!你是騾子和尚,純孝可敬!愚行可憫!」
我覺得,「文吉」問「虚雲」的這一段,是有「禪機」的,如果以「禪機」的對 話來答,那就更「光彩」,更「奪目」了。
我試答如下: 文吉問:「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代答:「我無來也無去。」(從普陀山拜到五台山,也是無來無去)
文吉問:「山是什麼?」
代答: 「山非山。」
文吉問:「山非山,又是什麼?」
代答:「山非山,是指寂寂然,靈靈然。」
文吉問:「菩薩無所不在,朝什麼?」
代答:「清淨。」(自性清淨,一切自性清淨)
文吉問:「求什麼?」
代答: 「無所求。」(無所求就可以了。不必拖泥带水,報父母恩,求智慧,全是多餘的)
文吉問:「前面雪地,無店無人,飢寒來時,誰救你?」
代答:「道。」
文吉問: 「你是騾子和尚?」
代答:「騾子是和尚,和尚是騾子。」
我如此答,不一定對,諸聖弟子,試答來。
142「虚雲」與「耶穌」
我(盧師尊)從初中、高中時期,是基督教徒,受洗禮。主日學老師。 聖歌隊隊員。 查經班老師。(我的牧師是蘇天明牧師)
雖然,後來我逢奇緣,走入了道教、佛教,最後定於密宗。但,我仍然把「耶穌」當成我的「咕魯」。我的導師之一。為什麼?因為「耶穌」的思想,很多都是佛教的思想。
我讀「虛雲」的書,虛雲到了長安,參訪了「玄奘譯經院」,在塔腳碑林,見到了「大秦景教碑」。這時,虚雲才知道,在唐朝已有基督教士來中國傳教,當時稱為「景教」。
虛雲認為:耶穌反對崇拜偶像,等於《金剛經》的「有相皆妄」。耶穌的博愛,等於佛陀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耶穌講信主者得永生,等於佛教的《阿彌陀經》,淨土思想。......·虛雲認為,耶穌的思想,源出於佛陀的思想。
虛雲認為:耶穌可能在喜馬拉雅山,接觸了佛法。這是有可能的。
我個人常說: 耶穌常說:「右手做的善事,不要讓左手知道。」這是佛教「三輪體空」的思想。
耶穌說:「有人拿你外衣,你連內衣也給他。」這是佛教「無我」的思想。(平等捨)
耶穌說:「有人打你右臉,左臉也給他打。」
這是「無我」思想,也是「忍辱」思想,「八風吹不動」。
耶穌說:「如果沒有罪的人,才可以用石頭,去丟他她。」(耶穌救一對通姦的人)這是佛教常說的:「舉止動念無不是罪業。」
其實,眾生都有罪業。耶穌祈禱時說:「天父,原諒眾生,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知道。」這是「慈悲喜捨」的「捨」,也就是「眾生平等」的思想。基督的「原罪」思想。根本就是佛陀的「酬業」思想。
耶穌說:「這道近在咫尺,就在你口裡,在你心中,這道就是我們所傳的信主之道。」佛說:「即心即佛,心即是佛。」....
在《聖經》與佛經的對照之下,確實太多雷同。然也!然也!
146遊歷的一生
日本的空海大師說:「人生就是遊歷。」
空海圓寂最後的一句話是:「我要去遊歷了!」空海大師到過中國「長安」。他在長安「青龍寺」得到「惠果老和尚」的密教傳承。他回日本,創立「真言宗」。
據我所知,虚雲老和尚的一生,他的「遊歷」更是廣濶無比。從福建鼓山到普陀山,由普陀山到五台山,由五台山到峨嵋山,由峨嵋到西藏,由西藏拉薩、日喀則到不丹,由不丹到印度,由印度到錫蘭,然後整個東南亞、東北亞……。
虚雲老和尚的遊歷,應該無人可以比了,他參玄訪道,歷經千辛萬苦,死生全不顧,心中只有佛陀。他的遊歷大。 他的信心大。
他的修行大。 他的毅力大。就憑著這些 ,還有禪定的功夫,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位漢僧,簡直不是人,不是人是什麼?尊貴的佛了!
他與佛陀是一起的。我(盧師尊)敬仰他與佛陀,他就是佛陀。
佛陀以十喻,解釋一切:如幻。如蜃樓。 如焰。如夢。 水中月。如影。 虚空。如鏡中花。 如響。如化。(我覺得,佛陀的十喻,與虚雲的一個偈,互相呼應)
虛雲偈曰:
請各法侶深思熟慮,生死循業如蠶自縛,貪念不休,煩惱益苦,欲除此患,布施為首,淨參三學,堅持四念,一旦豁然,方知露電,悟證真空,萬法一體,無生有生,是波是水。這個偈——我喜歡 一旦豁然,方知露電。
另:
無生有生,是波是水。我在<月河的流水>歌詞中,我寫道:佛性是海,
人生是波浪, 你我在人間流浪, 最終, 又回到海上。 我欣賞:虚雲的正念。 虚雲的善法。虚雲的觀照。虚雲的無住。「虚雲老和尚」在虚空的雲之上,伸出長臂的加持。
154「仙蘭開花」的故事
當虚雲在雲南,抵達「楚雄府」的時候,天色已黑,城門已關,他進不了城。幸好西門外,有一座「高鼎寺」。由於夜深,高鼎寺也關了山門。虚雲是沒有辦法了,只好叩山門的門環。「叩!叩!叩!」
虚雲想:「很多寺,多半不留單,看來,寺中的人,也不會留他。」但,出乎他意料之外。山門大開,出來了三位僧人,一見虚雲,就下跪拜了起來。虚雲被弄糊塗了,連忙問:「怎麼回事?」 後來,三個僧人,才告訴虚雲緣由:這「高鼎寺」植有「仙蘭」。
根據《楚雄府誌》:「山有仙蘭,遇真人至,才會開花。」
「高鼎寺」的仙蘭,已經三十年未開花,想不到今夜盛開。透出了清雅香氣,無比的清香彌滿山寺,這異香全山都聞到。三位僧人,依《楚雄府誌》,認定必會有高人來寺。因此,虚雲就成了高人,他們三位一見虚雲就拜將起來。虛雲的人,很謙虛。
說:「巧合罷了!」
三僧說: 「不可能巧合。」
虛雲說: 「真的是巧合而已!」三僧不放過。
虛雲才說:「只是一個遊方和尚,走了萬里,到處參玄訪道,還在學習。」三僧聽了一回,認定虛雲苦行萬里,更確定仙蘭為虛雲而開。
三位僧人殷勤招待虚雲。又請示大法?
虛雲說: 「我無大法。」
三僧說: 「請開示些些。」
虛雲才說:「不惜身命,不斷的培植善根,永不懈怠,常存濟生度世的宏願,把一切功德善行迴向給眾生,精進修持佛法,弘揚護持佛法,竭盡所能,供養諸佛殷勤,對於一切榮辱,從不動心。....」(這本來就是虚雲的一生寫照)
三僧問:「還有呢?」
虚雲答: 「沒有了!」
三僧問: 「請示心要!」
虛雲才說:「連心要也要放下!」
這一句「連心要也要放下」,是關鍵也。此時,赤裸裸,一絲不掛,才是原 來的面目,不知,聖弟子會否?
166乞雪得雪
虛雲一生中的大事,相當的多,其中有一件,是值得特書的。那就是「乞雪得雪」。
那一年,清朝多災多難,天災飢荒,蝗蟲的施虐,到處都是災民。餓死很多老百姓。最慘的是,發生瘟疫,這一下,死的人更多了,更有爭吃死屍的。這樣子一來,瘟疫更嚴重了。天氣炎熱,大日普照,遍地死屍,奇臭沖天。有臣子建議,只有「降雪」才能平息瘟疫。
慈禧太后說:「只有請虛雲和尚祈禱天降大雪消災!」
那時是閏八月,炎夏,豈可能降大雪,讓瘟疫平息。後來虛雲也只能上法台去「乞雪」。(這件事轟傳全國)
虚雲只有跪在法台上,閉上眼睛,拼命的祈禱罷了!汗水流了滿面。虛雲進入禪定,
心大放光明。他的心中只有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及文殊師利菩薩。他跪了一天一夜。
後來,到了將近清晨,天空飄著細小的點點,竟然是雪花。漸漸的滿天都是白影,大雪片紛紛飄墜,一刹那,舖滿整個大地。旱相解除。蝗蟲消失。 瘟疫停止。
這是虛雲「乞雪」的奇蹟,大雪共下了五天,解除旱相、瘟疫、蝗禍。這是「乞雪得雪」。而虚雲只是在台上禪定。傳說更多了!
一、虚雲和尚在法台上作法,向天一指,天龍八部接到指令,雪就降下來了。降雪仙女紛紛來幫助,天上來了甚多的降雪仙女。
二、虚雲和尚,道德高僧,他到了北極,見玄天上帝,玄天上帝命令:雪神。風神。 花神。前來助陣,雪下了,風吹了,雪如風中飛花啊!
三、虚雲和尚,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移山倒海。把北極南極的冰山,全移到中土的上空。然後一點一點的降在乾旱的大地。
四、虛雲和尚,邀請了很多菩薩,來一起作法,有一位時光菩薩,把冬季之神請來了,自然就下雪了!
於是: 虚雲成了神僧。 虚雲成了活佛。 虚雲成了神仙。這件事傳遍全國,人人敬仰的不得了。
我個人以為,這不是巧合,一個禪定功深的僧人,自然會有「 禪定力」,是這種力量,改變了天候。聖僧,百靈相助!
174 虛雲老和尚的開悟
虛雲老和尚有沒有開悟?他如何開悟?他的開悟,是什麼?
我(盧師尊)回答:虚老當然有開悟。
虛老在揚州「高旻寺」時。有一天晚上,他斟開水,不慎將滾水濺在手上。」」
茶杯掉地上。杯碎了,乒乓乒乓。他聽了,即刻開悟。乃說偈曰:
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虚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歇。
又說:「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我說:虚雲老和尚的開悟,在一個「歇」字了得。「歇」如何了得?
我教大家去墳場走一走!虚名何有?金錢何有? 美貌何有? 愛恨情仇何有?這下子,全歸了「零」。一切的一切,全歸於「無何有」。
虚雲老和尚在杯子破碎時,悟到了「歇」,故他能:無所住。 無何有。 無所謂。我告訴大家:人若無息。妙體何依歷歷孤明有何光彩。
死活同源,縛脫無二。天堂地獄,遊戲遊戲。
有人問我: 「盧師尊,你寫那麼多東西做什麼?」
我答:「活著無聊!」
人問:「活著無聊,什麼是有聊?」
我答:「風蕭蕭,葉飄飄,雲片片,水茫茫。」
人問:「這還不是無聊嗎?」
我答:「既然無聊,你何必問?」
人問:「盧師尊,你就告訴我真理吧!」
我答:「三七ニ十ー,三九ニ十七。」....
我欣賞虚雲老和尚的「杯子粉碎,虚空粉碎」。我欣賞虚雲老和尚的「狂心當下歇, 一歇一切空。」
虛老的最後遺偈是:
吁嗟,我衰老,空具報恩心;宿債無時了,智淺業識深。愧無成一事,守拙在雲居;
誦子喫飾句,深愧對世尊。靈山會未散,護法仗群公;是韋天再世,振毗耶真風。
自他一體現,咸仰金粟尊;中流作砥柱,蒼生賴片言。末法眾生苦,向道有幾人?
我負虚名累,子應覺迷津。佛國時欣慕,香光擬近趨。謹留幾句偈,聊以表區區。
虛老的最後語是:
「身後事已向眾說,不必贅言,今問我最後語,只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又偈:
蝦恤蟻命不投水,吾慰水族身擲江,
冀諸受我供養者,同證菩提度眾生。
虛老遺言:火化之後,將吾骨灰輾成細末,以油、糖、麵粉做成丸果,放之河中,以供水族結緣,滿吾所願,感謝不盡。
我(盧師尊)欣賞虚老的一句:「靈山會未散」。
是的,是的。的的確確,靈山會永未散。
釋迦牟尼佛再來。舍利弗再來。目犍連再來,甚至,虚雲老和尚再來。
我因病,在病榻。虛雲老和尚在虛空雲之上,伸出他的手臂,手臂穿過雲,穿過虛空,穿過屋瓦,手摸著我的頭,加持我。
這豈不是:「靈山會未散。」虛老是誰?我盧師尊是誰?
又:如果我將來寫遺偈,我只有三個字無。干。涉。 (無干涉)
我無來無去,有何干涉?
虚雲老和尚的區區之言,是很足夠警示世人。我的更區區。
我欣賞虚雲老和尚的一句:法本無法。一落言詮。 即非實義。 了此一心。 本來是佛。 直下無事。 各各現成。
這就「 達摩祖師」來中土的本來意,也即是六祖惠能的「不思善」、「不思惡」。更是盧師尊的「無干涉」。
我說:上上根器者,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