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册「小語與小詩」
蓮生活佛文集第287册「小語與小詩」精選分享.二0二二年一月出版
014要學習「水」
根據《原人論》的經典記載:在洪荒太古,情器世間初形成之時,經歷了許多「劫」的輪迴。最初是「初劫」,接著是「具賢劫」、「見喜劫」和「具樂劫」。隨後,天地一片空無,一段漫長而虛無的時代。最終,才迎來了我們現在所處的「賢劫」。
佛典記載,「賢劫」的形成過程如下:在茫茫宇宙之中,最初有堅不可摧的「風輪」。因風輪的旋轉,生成了巨大的「水輪」。風吹水面,逐漸形成黃色的「土輪」,而土輪又生出「火輪」。隨著「地、水、火、風」四大元素的相繼出現,世界逐漸成形,誕生了「須彌山」、「七重金山」、「七游戲海」、「鐵圍山」、「四大洲」以及「八小洲」。
隨後,「光音天人」下降,成為人類的初祖。以上雖是引述,卻非本文主題,言歸正傳,我們要談的是「水」。
水有五大德性:一、清淨一切;二、水力無窮;三、變化無窮(如海、雲、雨、霧、霜、冰、氣);四、自處卑下;五、尋覓方向。
我所尊敬的老子,對「水」極為推崇,因此自稱「若水」。我深敬老子,亦學習「水」的精神。
水之強,可摧破萬物;水之弱,可謙卑自處。水之柔情,溫潤如絲;水之動靜,靜如深潭,動如奔流。我願如水般適應環境,柔而不弱,清淨自在。提起自在,放下自在。
我的思想,是「無礙哲學」。當達到「若水」的境界,自然能「容清納濁」,包容萬物。
有人問我:「當今洪水氾濫成災,你有何看法?」
我答:「人類自作孽。」
我寫一小詩:<若水>
水中月
那是禪定時
入寂靜
看見自己
要學習清淨
法非法
根本沒有真正的途徑
井
河
湖海
除卻一切病(這首小詩,須深思)
022戀戀娑婆
據佛經的教導,阿羅漢分為四果:
第一果是「住世阿羅漢」,也稱「初果」,仍需在世間修行。
第二果是「一來阿羅漢」,即還需再來娑婆世 界一次,完成修行後方能解脫。
第三果是「不還阿羅漢」,住於天界的不還天,已不需再來娑婆世界輪迴。
第四果是「究竟阿羅漢」,達到四聖果的圓滿,為最高的阿羅漢。
有人問我:「將來你若回到摩訶雙蓮池,還會再來娑婆世界嗎?」
這問題令我一時語塞,因為我常誦念:「往生淨土,超生出苦,南無阿彌陀佛。」
這幾句話的意義十分明確——我期望往生極樂淨土,離開這充滿苦難的娑婆世界,依止我的怙主阿彌陀佛。然而,這個問題卻讓我陷入深思。
地藏王菩薩曾發下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趙州禪師則說:「娑婆不空,不去極樂。」
而我呢?這讓我深感汗顏。想到我的恩人、師長,想到我累世的父母,想到我的冤親債主與有緣弟子,甚至那些我放不下的眷戀之人,我怎能忍心眼睜睜看著他們在娑婆世界中流浪受苦,而自己卻獨自前往極樂淨土?這念頭讓我的心弦震動,久久不能平靜。
雖然我的修行,入「三昧地」的時候,能夠「獨耀」。光明熾盛。豎窮三際。(時間) 橫遍十方。(空間) 神通任運。 但,我還是想著:「我不來娑婆世界了嗎?」
詩:<戀戀娑婆>
看著
山如黛
看著
月如鉤
看著秋風起
落葉無人收
煙初冷
雨才休
人間笙歌已散
閒人一句話
卻落我心中
026為什麼
小時候,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要讀書?」
那時的我,奉行的是「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然而,成績卻總是不理想,甚至留級了兩次。於是,我開始自問:「不讀書,可以嗎?」
到了二十多歲,我又常常問自己:「為什麼要結婚?」結婚是錯誤,離婚是開悟;離婚後再結婚,卻是執迷不悟。這些想法不斷在心中迴繞。
到了四十多歲,我繼續自問:「為什麼要有子女?沒有子女,真的不可以嗎?為什麼一定要有事業?為什麼非得賺錢不可?」
而現在,我更常問自 己:「為什麼我會來到人間?(生從何來?)來到人間究竟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人會老?為什麼人會死?(死向何處去?)」
這些問題反覆困擾著我。我不禁反思,為什麼我們總是隨波逐流,按著社會既定的規則走?為什麼不能突破、不能超越?我的前半生,就像被人牽著鼻子走一般。現在,我決定要掙脫束縛!我要突破!我要超越!
佛陀曾說:「人生就是酬業。」
我終於醒悟,一切都是「業」!來到人間是「業」,在人間的所有行為也是「業」。即使死後,「唯有業隨身」。
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業障。當業障消除得越多,心靈就越清淨。一分一分的清淨,直到完全清淨了,便是「成就」。
我寫詩一首:<人生之路>
人生如何數
深幾許
高幾許
遙望來時路
如何是恰到好處
風狂
雨露
楊柳
炊煙
如何是住
有說是苦
有說是集
有說是滅
有說是道
但願我能不辜負
034無緣
在疫情期間,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每晚進行「千艘法船」的超度法。在法事中,我誦念:「有緣中陰,請上法船。」
某日,賢首菩薩現身,祂問我:「盧師尊!你在超度什麼?」
我答:「超度因疫情而亡的中陰眾生。」
賢首菩薩又問:「那真佛宗的同門呢?」
我答:「度!」
祂接著問:「那你的親友呢?」
我答:「度!」
賢首菩薩再問:「那一切過往的鬼魂呢?」
此時,我遲疑了許久,答不上來。
賢首菩薩開示道:「你這是在有相超度,只度有緣的眾生,而不度無緣的眾生。這豈不是違背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嗎?」
我默然點頭,深感慚愧。
菩薩接著說:「你如今度化的有緣眾生(中陰),心中已有分別,這並非大乘菩薩應有的行為!」
我答:「是。」
於是,我向賢首菩薩請教該如何啟請。
祂答:「應當誠心念誦:『一切有緣、無緣,請上法船。』」
我疑惑地問:「可是千艘法船恐怕容納不下那麼多眾生吧?」
賢首菩薩莞爾一笑,答道:「盧師尊,你難道忘了維摩詰居士的斗室,能容納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法座嗎?」
我驚醒似地答:「記得!」
祂接著說:「小能容大,少能化多!」
話音未落,賢首菩薩已飄然而去,但祂的聲音仍在耳邊迴響:「無善無惡,無男無女,無美無醜,無白無黑,無上無下,無緣有緣,無色聲香味觸法。普同無分別超度,當行無相超度。」
此刻,我豁然開朗,深深感謝賢首菩薩的指點。
詩一首:<無緣>
超度也有
點
線
面
而我的是無限無限
只要含一點靈
就是緣
這就是正見
大羅金仙全普現
038赤子之心
我所知:我的家族中,我的本地是阿彌陀佛的「蓮花童子」,父親是「守爐道童」,母親是觀世音菩薩「太平鳥」的化身。我的妻子是「吉祥天」,我們的兒子是「忉利天」的王子,女兒是「忉利天」的公主。我的孫子是「佛山長老」,孫女是「七地菩薩」。而我們的祖父「盧昌」,是「燃燈使者」。照這樣看來,我們盧家的眷屬彷彿是一個「神仙家庭」。
然 而,事實上,從祖父到我的子孫,在外人眼中,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一群平凡的人罷了。有這些來歷,又能如何呢?正如佛陀所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如果不修行,披毛戴角還。」即便你是「大羅金仙」轉世,或是「佛」、「菩薩」、「緣覺」、「阿羅漢」的化身,也逃不過因果業力的牽引,最終還是可能墮入「三途」:地獄、餓鬼、畜生。
根據《原人論》,我們人類的先祖皆來自「光音天」的天人。如此說來,每個人都有其來歷。相比之下,我們盧家的這點小來歷,實在不算什麼!
回望西藏歷史,根據《柱間史》的記載,贊普松贊干布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尺尊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則是「綠度母」的化身。我們也知道,赤松德真王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蓮華生大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但我個人的修行經驗告訴我,所謂化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仍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是否能夠做到內心淨光獨耀、光燦燦、圓沱沱?你的習氣、煩惱與執著,是否都已徹底清淨了?
詩一首:<警惕>
這人間
還是茫茫
無限事
令人總是團團轉
忙過了今
忙過了明
一直忙到夕陽
最後只剩淚兩行
058密教
弟子問盧師尊:「佛教為什麼分為顯教和密教?」
我答:「外顯的教理,就是顯教;內證的祕密,就是密教。」
弟子接著問:「我聽說顯教人人都可以學,但密教是不公開的,這是真的嗎?」
我答:「是的。」
弟子再問:「可是我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密教過去不公開的內容,現在已經完全公開了。為什麼會這樣?」
我答:「時代不同了。在網路的世界,幾乎無所不有,要保持祕密已經非常困難。」
弟子追問:「既然現在密教的內容在網路上都能找到,像是觀想、持咒、手印,甚至入三摩地……這樣密教是不是已經變成了顯教?」
我答:「現在的確是密教公開的時代。蓮華生大士曾預言,『鐵鳥騰空,密教大興』,這正是指現代的情形。然而,修學密教仍然需要上師的指導,才能避免錯誤。」
弟子問:「為什麼修密教一定要有上師的指導?」
我答:「上師是佛、法、僧的總持。一位具德的上師不僅有傳承,還通過多年修持密法,利益眾生,證得果位,並以慈悲喜捨來引導眾生。他精通八萬四千正道邪門,能幫助弟子避開歧途,步入正道。」
弟子又問:「如果不依止密教上師,會有什麼後果?」
我答:「密教之中有八萬四千種歧途,一旦走錯,可能誤入魔道,非常可怕。所以,修學密教必須依止具德的金剛上師,才能確保不會走錯路。」
弟子再問:「修學密教,一定要經過皈依灌頂嗎?」
我答:「按照密教的規矩,皈依灌頂是必須的。這是一種授權,象徵你已獲得修持密法的資格。」
弟子問:「密教的灌頂分為四種,其義理是什麼?」
我答:「事部--外法,行部--內法,瑜伽部--一味,而無上部--空性法。」
弟子問:「這些內容的內涵具體是什麼?」
我答:「這些在我的書中都有詳細講述。你可以閱讀我的書來深入了解。如今密法公開,是因為時代已經改變了。」
詩一首:<密教>
密法普及
可無憂
尚可喜
如果誤入歧途
實堪嘆
太可惜
皈依灌頂自可覓
金剛上師吹橫笛
062中間的道路
有人到「西雅圖雷藏寺」,一踏入山門,發現 通往寺內的大門有三條路徑:中間是一條階梯,左右兩邊則是斜坡。這三條路均通向雷藏寺的大門。那人不禁感慨地說:「盧師尊走的是中道!」這句話看似平淡無奇,卻耐人尋味,充滿智慧的法意。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位弟子,在佛陀說法時總是打瞌睡。世尊嚴厲喝斥他:「未來五百世,你將化為貝殼!」(貝殼因閉合而不見天日)。這弟子聽後驚恐萬分,立下大願:「從今以後,我雙眼永不閉合!精進學佛,永不懈怠。」
然而,由於長期不閉眼,他最終將雙眼弄瞎。但他並未因此止步,反而因為精進修行而開悟天眼,成為佛陀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這段經歷讓人深刻體會到「中道」的重要性。
在人世間,一切均需合乎「中道」。以人體為例:心跳需保持適中,跳得太快,可能驟然停止;跳得太慢,則生機衰微,苦不堪言。同理,膽固醇太高會阻塞血管,太低則可能導致血管破裂。血壓、血糖、體溫、血脂等,無一不是如此。
再觀自然界,地、水、火、風無不遵循中道之理。以水為例:水量過多,會引發洪災;過少,則造成乾旱。唯有水量適中,方能滋養大地,帶來五穀豐收。正如佛陀所言:「弦太緊則易斷,弦太鬆則音弱,不緊不鬆,方能奏出最美妙的樂音。」
修行亦是如此,須行於「中道」。白天修,晚上修,若時時刻刻精神亢奮,反而容易走火入魔;不急不緩,穩步前行,才是修行之正道。
寫小詩一首:<中道>
濃妝太假
素顏無彩色
只須淡淡一掃
花自紅
靜觀人世間
大小分寸
皆相 同
冬寒
夏熱
春重重
070一串心語
最近一段時間,蓮香上師身體微恙。每晚,我都悉心照顧她。幫她點眼藥水,左眼使用「抗生素」,右眼滴入「人工淚液」。叮囑她記得按時服藥,然後拉上窗簾,鋪好床鋪,為她設定鬧鐘的時間。
接著,我開始做「結界法」,避免她在夜晚睡眠時受到任何干擾。幸運的是,這些天來,她都睡得很安穩。每次我一做完結界,她便安然入睡。臨離開時,我為她蓋好棉被,小心翼翼地走路,輕輕關掉所有燈光,只留下一盞小夜燈,照亮我的腳步。離開她的房間,我沿著長廊回到自己的房間。
長廊兩側擺放著幾尊佛菩薩像,有的是畫像,有的是雕刻。一路上,我恭敬 地唸誦祂們的名號,合掌禮拜:
「南摩地藏王菩薩,南摩吉祥天,南摩本師釋迦牟尼佛,南摩大幻化網金剛,南摩觀世音菩薩,南摩高王觀世音菩薩,南摩阿彌陀佛,南摩蓮華生大士,南摩黑憤怒母,南摩瑤池金母大天尊,南摩不動明王,南摩金剛薩埵,南摩大威德金剛,所有地神,所有諸尊。」(排名不分先後,按我走過的次第而誦。)
長廊如同一條靜謐的小路,自由而深遠,延伸至我的房間。
回到房間後,便開始我的睡前功課。刷牙、洗臉,然後在自己的空間內做結界。我房內供奉著觀世音菩薩、時輪金剛和蓮花童子。準備就緒後,我端坐法座,修「千艘法船」以超度亡靈。
修法前,我虔誠祈禱:「三本尊,請護佑蓮香上師,讓她睡得安穩、健康康復,眼疾早日痊癒。也祈請慈悲加持所有有緣與無緣的中陰眾生,能得往生佛國淨土。」
隨後,我專注修法。我的祈禱,從心中流淌而出,既不是刻板的格式,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有時像晴空般純淨,有時如繽紛花雨般多彩,有時又柔和如月光。
詩:<一串心語>
祈禱不長
那只是我的一片心腸
為人人思量
拋棄煩惱的
長短
每晚
我在孤寂的房中靜坐
並不淒涼
086頭陀行
我的弟子問我:「什麼是頭陀行?」
我答道:「在佛陀時代,佛的大弟子大迦葉就 是頭陀行,因此被稱為頭陀第一。」
弟子問:「如何修行頭陀行?」
我答道:「在財的方面,頭陀行是不涉足金錢的,手中不接觸錢財。」
弟子問:「那在色的方面呢?」
我答道:「與女人交談時,要保持一定距離,言語簡短,不超過三兩句,眼睛不可直視對方的雙眼,而應低頭看地。」
弟子問:「在名位方面呢?」
我答道:「頭陀行不爭奪名利,深知一切名位皆為虛妄,不執著於名相。」
弟子問:「那在食物方面呢?」
我答道:「化緣所得的食物,應視其為糞便。米飯視作糞便,湯類視作尿液,或想其為土、石、瓦、礫等。唯有如此,方可進食。而且,過午不食。」(大迦葉只向貧困者化緣)
弟子問:「那在睡眠方面呢?」
我答道:「睡覺有三個地方可以選擇:一是樹 下,二是塚間,三是岩洞。不能睡在高大舒適的床上,也不能安躺床上。且只坐不臥,不能躺著睡眠。」(不倒丹)
我接著說:「我所回答的這些,只是頭陀行的一部分。頭陀行還有許多規矩與紀律,因為人的欲望無窮,必須用頭陀行來對治。例如,貪、瞋、痴分別用戒、定、慧來對治。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用來對治八萬四千種病。然而,頭陀行在古代是可以修行的,但在現代卻無法完全實踐。例如化緣,或是在墳墓間安睡等。」
我最後說道:「我的上師曾告誡我,這一生絕不可向人開口索取金錢。所以,至今我從未向任何人開口要錢,這是我堅守的戒律。我以『空慧』來化解『財、色、名、食、睡』之欲望。」
詩:〈空的轉化〉
翠苑紅芳
睛滿目
鶯鶯燕燕
互相追逐
路上
車轆轆
雖是如此煙雨滿樓
一覺醒來
早化一片霧
昨日何在
百種尋思
今日又居何處
102阿凡達
我是不是「阿凡達」?「阿凡達」是半神半 人的意思。
舉個例子吧!蓮印上師的妹妹,從中國來到美國西雅圖,主要是來看蓮印上師。她在美國住了幾個月。
有一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蓮印上師的爸爸、媽媽、叔叔、伯伯、祖父、祖母全都來了,至親們全都來了!(這些都是過世的親人)
她問我:「這是什麼意思?」
我答:「八月會有事,注意八月。」(農曆)
那時候,蓮印上師的健康狀況很好,每天都走路運動,說說笑笑。每個星期六,他會參加同修,星期日參加護摩,生活一切正常。
蓮印上師的妹妹還有事情需要處理,住了幾個月後,她回了中國!到了八月的中秋節(農曆),那天的月亮格外圓滿,我們唱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蓮印上師還在笑呵呵的。
但我對照顧蓮印上師的「哈妮娃」小姐說:「注意八月,要準備了!」
「哈妮娃」莫名其妙地反問我:「一切不是都好好的嗎 ?要注意什麼?他一切都很正常,皮膚光滑,還變胖了。」
我重覆了一句:「注意八月!」
到了八月二十三日,蓮印上師只想睡覺,不想吃、不想喝,也不下床走動。到了八月二十四日,情況仍然如此。直到二十四日的凌晨兩點,突然血壓上升,隨後急速下降,心跳也變化劇烈,接著「嘎」的一聲,蓮印上師走了。正是八月二十四日。(以上日期皆為農曆)
我在想,我是不是「阿凡達」?為什麼我所說的時間總是這麼準確,預測的事情總能應驗?
還有一件事:有位「鬼婆」十多年間一直算我會在七十三歲那年死,她斬釘截鐵,鐵口直斷。但,我七十三歲並未死,七十七歲時還活著!唉!「鬼婆」,去你的吧!
詩:<寄蓮印上師>
知世如夢
莫徘徊
速速絕塵埃
天門已為你而開
勿留連
要怎麼得
就怎麼栽
106因果可畏
我講一個故事:有一位年輕人,他騎著摩托車,後座載著亮麗的女友,呼嘯而過市區。兩人來到半山,欣賞美麗的風景。隨後,他們依偎在一起,臉貼臉,沉浸在愛的漩渦中。
這時,一位少年走近他們,對著他們吹起口哨,並講了幾句帶有嘲諷的話:「日頭光光,被人看光光。」「月亮光光,照著你們的『卡稱』。」(“卡稱”是台語發音,指的是屁股。)
這位年輕人聽後非常不爽,怒氣衝天,隨手抓起了摩托車的鋼鐵鎖鏈。這鎖鏈原本是鎖在摩托車輪上的,用來防止車輛被偷。年輕人揮起鋼鐵鎖鏈,憤怒之下,一擊將少年擊中頭部。「咔嚓!」、「噗!」聲中,少年的頭部瞬間破裂,鮮血四濺,他倒在血泊中,一動也不動。
年輕人沒有停留,迅速帶著女友飛車離開現場,事發無人察覺。
數十年後,這位年輕人已經變成中年人,來皈依我(盧師尊)。我看到他身後,有一位少年,手持「黑令旗」,緊緊跟隨著他。
我問:「你曾經殺過人嗎?」
他回答:「沒有!」
我說:「可是我看到有一位少年,拿著『冤死』的黑令旗,緊緊跟隨著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沉默片刻,終於說出年輕時的一段往事。
他說:「我當時打了人就走了,不知道他是否死了,附近有醫院啊!」
我告訴他:「他其實在等待一個機緣。」
不久後,這位皈依我的弟子,開始玩起了「笨豬跳」,這是一項當時流行的冒險遊戲,聽說最早起源於紐西蘭南島的皇后鎮。遊戲中,參與者會被綁住,從高橋上彈跳,享受高空的刺激感。
然而,事故還是發生了。在一次跳躍中,彈回來的巨繩擊中了他的頭部,他的耳朵流血不止,縫了九針。從此,他患上了兩種症狀:一是暈眩,二是癲癇(類似羊癲瘋)。唉,因果報應真是可畏!
詩:〈無題〉
人在橋上
被彈了出去
一回盪西
一回盪東
如人醉酒
何處味偏濃
這時鐘
搖搖擺擺不定
人面粉生紅
因果在其中
122迷「電動遊戲」
一位殷實的弟子,對我談起他對兒子迷戀「電動遊戲」的憂慮。我聽後,不禁感到深深的感嘆。
他問我:「盧師尊,該怎麼辦?」
我回答:「我會給你一張『鎮邪心遊神』的符,讓你拿去給兒子化飲,希望他能恢復正常。」隨後,我加持了符咒,並交給了他。
結果,兒子真的變得正常了!他第一次從房間走出來,開始正常吃飯、睡覺,起居和回答問題都一切如常,甚至會叫爸爸、媽媽了。他的兒子仿佛重生了!
天啊!這真是多麼令人欣慰的時刻,孩子變得健康、正常了。可是,他的兒子曾經是怎麼樣的呢?沉迷於手機、電動遊戲,無法自拔。白天黑夜顛倒,不吃不喝,閉門不出,完全自閉,幾乎完全喪失了與外界的聯繫。他活著,但像行屍走肉一般,每天都沉浸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
孩子們的定力有限,容易無法自控,結果就被「手機」和「電動遊戲」所掌控。起初,或許是幾天、一兩個星期,接著就會越來越嚴重,無法自拔。甚至我知道,有些人一生都無法擺脫這樣的困境!不讀書、不交朋友、不結婚、不做事……身心漸漸衰敗,最終變得無法恢復。這樣的人,可能會患上精神疾病、孤獨症,失去控制,最終成為「懶人」或「垃圾人」!
因此,我深深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僅限於學校,家庭教育同樣至關重要。我們不能過度依賴「手機」,手機和電腦有時候是必要的,但要有適當的使用界限。
我一直強調:「電動遊戲並不是完全不能玩,而是要學會節制。自制力至關重要,一旦失去自控,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這是現代人面對人生中不可忽視的一個課題。宗教亦如此,要有「智信」,而非盲目的「迷信」。若是迷信,也可能會走火入魔。
詩:<迷途>
一入莫迷糊
淺嚐
滿眼花草只自知
月下幽香度
夢裡香魂駐
回首
曉得失
須自制
莫教學子損精神
重新振作
江河可獨步
126疫情時間
新冠病毒已經蔓延將近兩年了,在這兩年裡,我有許多的感慨。常常見到的弟子,忽然間消失無蹤,沒有一絲聲音,也不留下一句話,這讓我感到特別的清冷與孤獨。有些人會突然出現,有些人則會突然消失。大家都孤單地守著自己的「家園」。旅行不再,來自國外的弟子也不見了;法會停辦,人潮消失。西雅圖雷藏寺,能見到的只剩下那些應該見到的人,而外地來的弟子,少了許多。總之,見到的每一位,都讓我有「劫後餘生」的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大家都得保持安全距離,不是嗎?見面時,大家都戴著口罩,天啊,變成了蒙面大俠!
我常常問:「你是誰?」
對方回答:「我是我!」
嘿嘿,這像是猜謎遊戲一樣。
我發現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舊有的感情消失了,新的感情也無法生根。每個人都保持警惕,生怕被感染。我曾在法座上說法,下面卻連一個聽法的人也沒有,只有錄影和錄音。我笑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笑,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傻笑」這兩個字的含義。病毒是怎麼來的,沒有人知道;病毒何時走,沒有人知道。我最怕打針,但每天的電視都在播放關於接種疫苗,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強迫你去看,沒完沒了!最後,我也被迫打了兩針,是「輝瑞」的疫苗。
他們說:「不打不行!」
作為一位「佛光護體」的行者,即便我有金鐘罩、鐵布衫的功夫,也還是無法逃過這一劫。因為,病毒是看不見的敵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唉,我的五百萬弟子,各自為自己保命去了!鎖國的鎖國,鎖家的鎖家,鎖人的鎖人,總之,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只能等著病毒過去,等待一切重整。
詩:<病毒>
就這樣
悄悄的你來了
終於
一切落花亂
魂消魄散
家園深鎖
朝與暮
天涯經夜雨連連
問蒼天
幾時換
142親情
二○二○年,二○二一年,我已經兩年多沒有回台灣了!台灣的家,空蕩蕩的。台灣雷藏寺每星期六的萬人法會,那些熟悉的臉孔,漸漸消失,難以見到!還有,我的妹妹們,我們也已經很久沒有聚一聚了!唉,真是讓人懷念!
這一切,當然都是新冠病毒帶來的災難。疫情期間,台灣封城封家,甚至寺廟的大門也無法開放。我懷念我的弟子們,他們都是我的心肝,我怎麼會不掛念他們?人與人之間,仿佛距離越來越遠。我真不知道大家是否安好?
在美國,我的女兒盧佛青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兒子盧佛奇也一樣。而我的兩個孫子,盧弘和盧君,平時也不常見面。這是因為我和師母經常會接待外來的賓客和來自其他州的同門,他們為了保護我們,擔心可能會有感染的風險,因此我們見面的機會變少了。即使偶爾見面,也只能戴著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不能擁抱,不能一起吃飯。
為了應對孩子們的擔憂以及雷藏寺的要求,我和師母已經接種了輝瑞的第二劑疫苗,現在還要接種第三劑!聽說打了第二劑的,也有不少人還是感染了,這真讓人不安。疫苗一針接一針,還有,流感又要來了,感冒預防針也要打,這又是一針!唉!真不知道何時才能不再打針?
在美國,連自己的孫子都無法見面,親情怎能不逐漸淡化呢?而在台灣,雷藏寺也無法舉行群聚活動,那我回台灣又能做些什麼呢?請大家多多諒解,這一切都只是「疫情時期」的無奈罷了!
寫一首<無奈>
這疫情
本來就是無形
一會陰
一會晴
潮起
潮落
又潮起
這股瘟疫
沉沉
無奈別離心
旅者無法再登臨
只剩淚沾襟
154你問我答
最近,來自世界各地的弟子們紛紛來信提出問題,我在法座上逐一回應。因此,形成了「你問我答」的形式。
例如:
你問:「思維重要,還是實修重要?」
我答:「佛教是思維修。兩者皆不可或缺,前者是一念頓發的智慧,後者則是無限的創造。」
你問:「禪是什麼?」
我答:「禪即是悟。」
你問:「該參究公案,還是注重自性清淨?」
我答:「參究公案是一種形式,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來證明自性清淨及一切自性清淨。」
你問:「為何說眾生皆有佛性?蚊子也有佛性嗎?」
我答:「佛陀悟道時說,眾生皆有佛性。蚊子亦是眾生之一,當然也具備佛性。我個人認為,佛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佛性,包含所有有情和無情。當然,要成就法爾本然,必須了解其中的大小遲速。」
你問:「蚊子只會叮人,哪有佛性?」
我答:「蚊子沒有智慧,當然不會覺察自己擁有佛性,但若牠擁有智慧,就會知道自己的佛性。」
你問:「蚊子何時會有智慧?」
我答:「遙遙無期!」(同理,螞蟻、蟑螂、小蟲、壁虎等亦是如此。)
註:據說,舍利弗曾入深禪定 ,螞蟻的靈魂群聚向他請教:「何時可投生人道?」舍利弗答:「遙遙無期!」
唉,實在令人哀傷!由此可見,「人身」的珍貴。
你問:「如何才能自由自在?」
我答:「法爾本然時。是清淨的、是本具的、是自然的。」
詩:<你問我答>
你問
一葉扁舟何處去
我答
輕舟已過萬重山
你問
斜陽有何好
我答
西方放輝煌
你問
雁若驚寒
我答
可落平沙
還有問否
你問我答
(八萬四千疑無路)
158去尋找「我」
佛 教的三法印是:「無常」、「無我」、「寂靜」,這三個概念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具體來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湼槃寂靜」,這樣的理解看似簡單,卻揭示出一個千古未解的深奧謎題。以「無我」為例,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是「我」?「我」該如何象徵?它的真實義究竟何在?
當我們反觀自己時,會發現「我」的變化無常,充滿不確定性。從出生到童年、少年、青年、壯年,再到老年,我的外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變化,這是一種無常。我的思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有著不同的表現,這是無常。我的身體,從成長、健壯到老化、生病,始終處於變化之中,這也是無常。最終,死亡降臨,那麼,在未生之前,我在哪裡?死後,我又在哪裡?
在活著的時候,我們不斷尋找「我」,結果根本是不定性(尋找自我,找不到)。死後,更無法再找,因為地、水、火、風四大分解,那麼,我又是什麼?這正是佛教的真諦:無我。
因此,佛教的四句偈語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了解了「無我」之後,任你如何尋找自我,完全找不到的時候,你才明白「無我」的真諦,進而演化到:無所求。 無所住。 無所謂。 無得失。
當你理解了這一點,你便能夠體會「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真正含義:這個「我」,是自性;這個「我」,是佛性;這個「我」,是真如;這個「 我」,是無為;這個「我」,是本然。
我如今明白了「大手印」修行的實踐方法——專一瑜伽、離戲瑜伽、一味瑜伽、無修瑜伽。當我大喝一聲,發出獅子吼,你是否已經明白呢?
詩:<無我>
誰是誰
我非我
謎題濃如霧
來娑婆
去婆娑
探索空無物
原來是這個
一路探索
歸無處
174渾沌
我記得年輕時讀過《上古神話演義》,書中講述了上古時代有一位名為「渾沌」的人物。這個人既無眼睛,無耳朵,無鼻子,無口,無身體,也無意念,簡單來說,他只是一團模糊的存在。我只能這樣形容「渾沌」,它像山、像海、像雲、像氣,總之是一團無法言喻的東西。它永遠如此存在,如果要用佛教的術語來解釋,可以說它處於「非生非死」的狀態。
後來,幾位大神決定幫助「渾沌」,於是他們拿起工具,開始為「渾沌」開發各種能力。他們開了眼睛、耳朵、鼻子、口,塑造了身體,賦予了意念。從此,「渾沌」能夠看見、聽見、呼吸、進食,擁有了身體與思想。然而,如果不加以開發,「渾沌」便能長生不死;一旦開發,則注定會死亡。
我讀完「渾沌」 的故事後,心中湧現一種奇特的感覺,無法言喻,也難以理清。究竟原本的「渾沌」好,還是經過開發後的「渾沌」更好呢?這其中似乎蘊含著某些道理,又彷彿無道理可言。如果用佛教的角度來理解,「渾沌」可謂「涅槃」,而經過開發的「渾沌」則代表著「人生」。人若有慾望,則必死;人若無慾望,則得涅槃。但我覺得這樣的說法也未必完全準確。
我不禁想起龍樹菩薩的「中觀」,這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八不中觀: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突然間,我感覺自己進入了一片「渾沌」之中。在那裡,我可以是「渾沌」,也可以不是「渾沌」。
詩: 〈渾沌>
不是這
不是那
到底是什麼東東
都緣這個自我
白天難過
夜晚魂銷
時光匆匆
總是自家遭逢
一聲鐘一聲空
178「瞋恨」很可怕
我在看電視新聞時,看到一個故事:一個男生深深地愛著一個女生,愛得非常深沉。然而,女生拒絕了他。他的愛轉變成了恨,最終,他將她殺害,刺了數十刀,每刺一次,便大喊一聲:「我愛你!」這個社會新聞讓我感到非常震驚,於是我與弟子們分享了這個故事。
弟子問:「既然那麼愛,為什麼會狠下毒手呢?」
我答:「愛與恨,其實來自同一顆心。愛得越深,恨的情感也可能越強。記住,這一切都是心的作用。」
弟子問:「為什麼他每殺一刀,還要喊『我愛你』呢?」
我答:「那就是愛與恨交織的表現。」
弟子問:「為什麼無法克制自己?」
我答:「因為他是世俗人,世俗的人不懂得如何調御自己的身心。如果他能克制,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弟子問:「如果是盧師尊,您會怎麼做?」
我答:「我的愛情觀與世俗人不同。若我愛她,我會希望她幸福。如果有人能給她更大的幸福,我會讓位給他。」
弟子問:「那您就不再愛她了嗎?」
我答:「我依然愛她,但如果別人能給她更多的幸福,我會讓出這份愛。」
弟子問:「我還是不明白,愛情也可以讓出來嗎?」
我答:「我們修行的人,是為了他人著想,而非為自己。這就是盧師尊的精神。」
弟子問:「盧師尊的精神是什麼?」
我答:「平等捨。」(慈、悲、喜、捨)
弟子問:「盧師尊修的是什麼?」
我答:「一切都是最完美的安排。」
弟子問:「盧師尊不會生氣嗎?」
我答:「當自他互換,當自他平等時,就不會有恨!」
詩:<寫給有情>
非常厚的情
非常深的誓盟
這娑婆
也是無奈
如今霜鬢
人在邊陲
有誰念我
悠悠何在
西方雲
東流水
載著我的愛
186無我相
《金剛經》中的第一偈是:「無我相。」
我(盧師尊)經常掛在口中的,是「苦」、「空」、「無常」、「無我」。每當我遇到任何事情,總會想起這四個字:「苦、空、無常、無我」。
對於「無我相」,我的體悟愈加深刻。在我未出生之前,我究竟在哪裡?我死後又將何處去?在生死之間,無論是外形的變化,還是內心思想的迅速轉換,哪一個外形才是我?哪一個念頭又是我?若這一切都不真實,那麼這便是「無我」。
盧勝彥是我嗎?我記得曾經有人告訴我:「在台灣,總共有十六位盧勝彥。」
曾經有一位盧勝彥,他來向我這位盧勝彥皈依。哈!真是好玩!盧勝彥向盧勝彥皈依。那麼,盧勝彥究竟是我嗎?當然不是。至今,我依然在尋找「我」的真實相。
我曾以為,我找到了「自性」,那就是真實的我,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佛陀曾說:「一切眾生,皆具足佛性。」(自性即是佛性),但這仍然是「無我」。
188無人相
《金剛經》的第二偈云:「無人相。」
那麼,「人」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答案是:地、水、火、風。地代表骨肉,水代表血液等體液,火代表體內的溫度,風代表空氣。
人活著時,是由「四大」組合而成;而當人死後,則是「四大分散」。人能活百年,也正是這四大元素的結合。
我(盧師尊)常常對弟子們說:「一百年後,你們在哪裡?」
弟子們答道:「沒有了!」
這就是「無人相」的道理。
正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長江後浪推前浪,而前浪死在沙灘。我發現,四周的人,無論是親人、朋友、同事、師徒,都只是過去世中與我有緣的眾生。這一世,因為輪迴的原因,我們再次糾纏在一起。哈!這很妙!很妙!
《心經》云:「五蘊皆空。」即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這正是「無人相」的真意。這是觀自在菩薩在入甚深波羅蜜多時所照見的智慧。
190無眾生相
《金剛經》的第三偈說:「無眾生相。」
我問:「月球上有眾生嗎?」
答:「無。」(無眾生相,正是如此。)
我再問:「地球上有眾生嗎?」
答:「有。」
我真心告訴大家:「在地球初成之時,連一個眾生都沒有。直到『光音天』的天人,見到地球的光明,心生喜悅,便飛往地球。」 這些所謂的眾生,其實是幻生幻有。若知道這是幻象,便能體會:無眾生相。
有一次,我去中國旅遊,導遊說:「到西安,數墳頭;到桂林,數山頭;到上海,數人頭。」 我站在上海的陸橋上,望著那數不清的人頭。這是眾生相嗎?
是的。但你知道嗎?這不過是一百年中的幻象。百年之後,這些眾生將消失。 百年之後,這些眾生將不復存在。無眾生相。 山河大地,天上飛的,地下爬的,水中游的,所有存在,都是虛幻中的存在。所謂眾生,即非眾生,因「非眾生」,才是真正的眾生。
048無壽者相
《金剛經》的第四偈是:「無壽者相。」
我的師父告訴我:「無眾生相是象徵『空間』,無壽者相是象徵『時間』。」這句話讓我深受震撼!
有一偈云:「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無眾生相」指的是,上方、下方、八方皆空;「無壽者相」則是:過去、現在、未來皆空。過去的已經過去,是空;現在的也將過去,是空;未來的尚未來臨,也是空。
如此便證明了:「無壽者相。」
我們從「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中,證明了幻我、幻人、幻眾生、幻壽者。因此:無生無死,無得無失。就如《心經》所說的真諦:「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無執無著,無作無為。
這個娑婆世界,山河大地,飛禽走獸,無非是一時空幻而已。我的師父還告訴我:「時間是人創造出來的!」
仔細一想,的確,時間、年月、日時,本質上是空的,這是人類創造的概念。我告訴大家:空空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