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册「心的悸動」
蓮生活佛文集第244册「心的悸動」精選分享.二0一四年十二月出版
010想要有朋友
有時,我渴望擁有一位可以無所不談、心靈相通的朋友,然而,這似乎變得不再可能。因為,我擁有的,是一位傳奇師父,擁有五百萬的弟子。從這些弟子中挑選朋友?似乎也不太現實,他們總是把我當作師尊、當作佛陀。我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大群人:侍者、親眷,還有那些崇敬我的弟子。他們希望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如何定義我,我就必須按著那樣去做。選擇的權利,似乎早已不存在。
我漸漸遠離了普通人的生活,開始過上了師父與弟子之間的生活。徒弟們說:「盧師尊,智慧無雙。」那麼,我便得承擔這份智慧的重擔。徒弟們說:「盧師尊,身體健康,無人能敵。」那麼,我便要保持這樣的健康狀態。徒弟們說:「盧師尊,法力無邊。」那麼,我便得表現出強大的法力。他們期待我成為完美的師父,而我便不得不全力以赴,去迎合這份期望。或許,我得到了某些東西,但同時,也彷彿失去了一些什麼。
我的行、住、坐、臥,被所有的人,用最高的標準衡量。我失去了-可以遊處的人。可以交談的人。可以足堪信任的人。可以說知心話的人。那就是我沒有了朋友,我必須令任何一個人傾心於我。讓每一個弟子,得到我的口諭。對我的美言,是很多很多,但,要聽眞正的話,很少很少。相信我的。都是弟子們!不相信我的。就成了敵人 。(有敵意的人)唉!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我想告訴大家:在我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而可敬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願與所有的人同在,彼此同心。我不希望有敵人,雖然不能夠人人都推心置腹,人人都能交遊,人人都足堪信任,人人都能善盡朋友之道。
但:我眞的不希望有敵人,不希望樹立敵人,我盼望化敵爲友。這是衷心盼望啊!
這人間世界究竟怎麼了,朋友竟然少得如此寥寥。我不願悲傷,也不想哭,只想輕笑,笑自己單純的心。然而,人事果真難以「喬」通。
誰能知道我內心深處,那朵盛開的大愛蓮花,我慷慨施予,不求巧妙,只願真心,無需算計。
018 回歸「無知」
瑤池金母」開天眼之後,欣喜佛道。當時,求法若渴。拜「清眞道長」(了鳴和尚)爲師父。我曾見:「了鳴和尚」能驅役鬼神,召之則來,呼之則去。又能呼風風來,呼雨雨來,一切在掌握之中。能上天庭,與天女共舞蹈。能出神,五大洲皆可至。能預知天下大小事。
了鳴和尚教我許多法:
辟穀法一能數日不食。或數月。
預知法一耳報童子。樟柳木法。
元陽法一能不漏元陽。童子功。
入冥法一進入冥府。冥陽互通。
召神法一六丁六甲印咒。召神神降。
五雷法一能趕走鬼魅。解降頭之法。
出神法一即開頂破瓦。出陰神、出陽神。
五鬼法一搬運錢財。生意興隆。
最後了鳴和 尚對我說:「這些全是方便的法術,度人修行引人啓信的外法。」
了鳴和尚說:「眞正是佛法,連佛法亦烏有。那完全是回歸於無知。」
我很驚訝:「什麼是無知?」
了鳴和尚答:「無生無滅而已。道家言,清淨沖虛。佛家言涅槃即是矣!」
我問:「如何修?」
了鳴和尚答:「外絕世緣,內積陰騭,回歸無知,是眞祕密。」(寂滅)
現在,我總算明白,我們在世間,必須堅守忠誠、孝道、節操和義理,活得堂堂正正,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接著,我們應該樂於助人,積極積累善行與功德,並行更多善事。至於面對自己內心的慾望,包括財、色、名、貪、瞋、痴,我們要學會對治與克制。
這是爲修「無上密」的準備功夫,等到「佛骨」已成。這樣才不會窮蹇。「佛骨」已成,是積功累德而來,而眞佛自爾感通 。無知是無所不知。無知是眞知。無知是放下一切。無知是明心見性。無知是天眞。無知是無事、無心。
寫一首詩吧!
昔日,曾參加過仙宴,在清虛殿中,
如同似夢非夢之間,我聽見,我看見。
直到今天,回望來時路,漸漸有些厭倦,終於明白,一切依然在我心中顯現,任運而行,無限自在。
022 無諍三昧
釋迦牟尼佛的精神之一是:「無諍」。
這個精神,在很久很久以前,早就遭佛教徒給遺忘了,不只遺忘,很少有人提及。而在俗世人間,這兩個字,似乎沒有什麼作用,莫不是諍來諍去。
孟子曰:「吾豈好辯,吾不得已也!」連聖人亦如此,何況其他!
佛陀看出,諍有多害:一、不公平。二、揭露瘡疤。三、揚惡。四、汙辱。五、得罪。六、報復。七、無所不用其極。八、毀損。
佛說:「與對手爭執,你我均受損。」
佛說:「在爭執之中,理智完全喪失,此時,只有不公平的手段。」
佛說:「別無他益。」
當我反思自己時,我深刻感受到,在這個小小的佛教界,所謂的「無諍」已經幾乎蕩然無存。各個佛教教派各自為政,各立山頭,互不交流,彼此攻擊與指責的情況層出不窮。甚至有六大門派聯手圍攻「光明頂」的幼稚行為,令人不堪回首。更有一些專門從事鬥爭的幫派集團,除了對自己有利外,總是積極攻擊他人。這些現象,實在是無可奈何,宛如翻騰的江水,激起無盡的波瀾。
由於悟後。早就明白「無諍三昧」了。因而只有「不回應」了。」
我早知:「不落言詮。」「勿流於言說。」「語言無用。」
我們行者,修的是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修行全在於提升及淨化。言語及文字也是一樣的,勿進入「鬥爭」的陷阱。在我的內心世界,我趨向「心平氣和」。我想我的說法及寫作,要清淨婉轉,來表達我的善意、誠意、情意。我無諍。你無諍。他無諍。一片祥和。
詩:
教界風起雲湧,爭論激烈,非淨土,眾人爭鋒,競紅霞。
何必相對白眼冷視?口沫飛揚,聲音如雷,竟忘了如來的教誨,不過是歡喜相遇。
各派各立,皆稱自己最為超群,這不禁讓我心生愁雲,眉頭輕蹙。
038 不要常常講自己
有一位弟子向盧師尊提出建議,請求師尊避免過於頻繁地談論自己。無論是談及自己如何救度眾生,如何見到本尊,還是如何擁有強大的法力和成就,這些話語中隱含著“高人”自比的意味。
佛陀、菩薩、聖賢、盧師尊等人物的排列,僅僅是顯示自我地位的不同,傳達出自我誇耀、優越感,並顯示了驕傲與虛榮。雖然弟子可能不以為意,但對於旁人來說,這樣的言論容易讓人誤以為盧師尊自吹自擂,傲慢無比,讓人產生反感。大多數人對於這樣自高自大的言行會感到排斥。
此外,盧師尊經常自嘲,說自己個子矮小,記憶力衰退,過於老實,甚至自認為是“爛好人”,什麼都不懂,僅僅知道佛法,對其他事物一無所知,特別是對新科 技一竅不通。這種自嘲的語氣,雖然可能引來他人的笑聲,但實際上只是在自我貶低,顯示出自己在現代知識上的不足,甚至讓人覺得他顯得愚昧和無能。這樣的自嘲語言並無太大意義,反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盧師尊在大庭廣眾之下講法時,常常提及弟子的過失。這樣直言不諱的方式,往往讓弟子難以應對,並且會傷害到他們的心情,這些話可能會被弟子銘記在心,對宗派造成不利影響。這種言論方式顯得不夠謹慎,也未必合適,因為無形中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刺痛,甚至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奉勸盧師尊,應該在私下進行指導,而不是在大庭廣眾面前發表這類言辭。
總之,建言盧師尊:不要常常談自己,要像佛陀一樣,常常用比喻。或者用暗喻也可以。不要突顯自己。一位地位崇高的人,說話一定要明慎,稍露痕跡,會被他人批評不斷。
我說:這位弟子的來信建言,是很有智慧性的,我個人也感同身受。我會慢慢的改進。實在很抱歉,因爲我這個人,直言慣了,實在很難改。我將學習用比喻。.
寫詩一首:
善言來勸,內心欣喜無限。不要常常表露自己太多,學內斂。
最愛現,口沫橫飛,他人無法插 口,會惹人人厭。他人無法插口,會惹人人厭。記得自己要卑下謙虛,是正見。
046 儘量勿惹人厭惡
我們有一位友人,時常會來拜訪我們的寺廟。每當他一到,我們便會不約而同地退避三舍。這位友人惹人厭的原因是——「口臭異常」。他一進屋,整個房間便彌漫著難以忍受的臭氣;他一進大殿,整個殿堂也充斥著那股氣味;即便是餐廳,我們也會盡量避免與他同桌。他有事來時,我們不禁感到頭疼;他若沒事,卻經常不請自來。每當他來了,我們的心情總是十分沉重。
我們說:「大殿內有很多的金剛護法,佛菩薩,是不是他一到,全逃之夭夭?」
我們說:「若在他面前擺上一束玫瑰花,那玫瑰花一定會迅速枯萎。」
每當他想和我交談,我總是不得不先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屏住呼吸,和他應酬幾句,然後迅速找藉口離開。
我曾試著問過他:「你多久沒洗牙了?」或者問:「你腸胃是不是須保健?」
他總是回答:「我的牙齒很健康,腸胃也很正常。」聽了他的回答,我們不禁哭笑不得 。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反省自己了,我們是不是像他一樣。「口臭」。「腳臭」。「倨傲」。「鄙視」。「憎惡」。「喋喋不休」。「造作」。
這些都是會影響惹人不喜,也引人不悅的,我們做一個修行人,不能讓許多人心懷嫌惡,或對你厭惡。我們要清清爽爽。我們要溫暖如和風。
我們的談吐:引人敬重。動人心腑。卓絕獨造。許多人心懷嫌惡並無特殊的理由,可以說不知其所以然。但,我們仍然要自我修行、修正。同時要想到:要得到人們的敬重。先要敬重人人。
我想到一個重點:「品味從眾」。明智的人,在每一個人之前,都是要調整自己的。這樣才能度眾生。
佛說:「人生是酬業!」
空海大師說:「人生是旅行!」
而在我們來說,這人生,只是空幻的「戲」。我們要聚集儲藏的,多多的儲存:」「善業」。「智慧」。「禪定」。你儲存了這些,以防危機。機緣一至,你就有了自然的結果。
寫一首詩:
我們在臨水的小山坡,立一個寺院,寺門向湖,寺後巨松,雨來時千線萬線。
這裡,人來人往,緣分不淺;出家人,要敬重人人。
有個心願,淡煙芳草連雲遠,看,佛面學莊嚴。
054 凡事處之泰然
當我有了悟境之後,明白了:「無所得」。「無所住」。「無所謂」」。我就變成了「淡淡」。任何事情都不會令我「心悸」、令我「心驚」、令我「恐怖」、令我「大駭」。因爲天下根」本沒有什麼事。
有人說:「飛機又失事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戰爭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大瘟疫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地震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你死了呢?」
我念:「阿彌陀佛!」
我已明白,世界第一大富豪,是無所得;當了國家的元首,是無所得;成了世界第一小姐,是無所得;財、色、名,皆無所得。有人奔走哀嚎,雷藏寺改名了,我淡然;上師叛變了,我淡然;一群弟子出走了,我淡然;媒體毀謗盧師尊,我淡然;被視爲邪教,我淡然;被視爲附佛外道,我淡然;被視爲魔,我淡然;被視爲詐財騙色,我淡然。哈哈哈!我根本不想辯白。
在別人的眼中,這些事情看來都極為重大,彷彿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儼然一樁大事,且充滿了棘手與困難,彷彿是千鈞重擔,或是極大的麻煩。而我,卻顯得那麼淡然。對這些,我連問也不問,連理也不理,連辯也不辯,連做也不做,甚至連想也不想。隨它去吧!
我不知,究竟什麼是最為要緊的事?於是我反問大家:「在人間,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有些人說:「盧師尊,您真是深奧莫測!」
我笑著回答:「我並不深奧莫測,我只是每天做好自己的小事,哈哈哈!」
詩:
但看花兒燦爛燦爛,蜜蜂飛舞,晃蕩晃蕩,賞心悅目,走在楊柳岸上,
看那漣漪圈圈,出現又消杳,將一切煩惱斬斷,砍斷,
今後無繫絆,何處心會亂。
066 預言何以神準
幾乎每年年底,我都會進行新一年的預言,預測國際局勢會如何發展,國運又會如何走向。在2013年年底,我做出了預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2014年全球運勢,第二部分則是2014年國家的運勢。
一、地點:霧峰。二、人物:許聖梅、林朝鑫、我和數百位信眾。三、預言內容。四、時間:2013年年末。五、談話性節目。
當時,節目的主持人問我:「馬年運氣如何?」我回答:「讓我靜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