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册「寂寞的腳印」
蓮生活佛文集第186册「寂寞的腳印」精選分享.二00六年六月出版K
014一再的等待
有人問我:「盧師尊!我修行那麼久,仍然沒有開悟,怎麼辦?」
我答:「等待開悟。」
再問:「如果永遠都不開悟,怎麼辦?」「仍然是等待。」
同理—
有人說:「盧師尊,眾生誤解你,怎麼辦?」
我答:「等待眾生醒悟吧!」
「如果眾生永遠都不醒悟呢?永遠誤解你呢?」
「仍然是等待。」
我說:「這就是盧勝彥的毅力!」
詩一首:
修行之路就是游泳
游到了彼岸
用雙手去划
用雙腳去蹬踢
不能停
雙手雙腳不能換
我告訴大家不是在原地呆看
天天修
日日修
總有一天修出一個真羅漢
修行那麼久怎麼辦
繼續
忍耐等待
諸佛菩薩的讚嘆
就這麼辦
就這麼辦
020隱居度眾生
有人說:「隱居就是出世。」
我說:「隱居也是入世。」
我的這句話,令人費解,事實上,要看你日子怎麼過的。
詩人杜甫,在「杜甫草堂」,共計隱居了三年零九個月的時光,作詩二百四十餘首。詩人寫:「生活的面貌、環境的一草一木、唐朝的政治形勢、民間的疾苦。」
詩人的憂國憂民,躍然於紙上。
試問:「杜甫是出世?杜甫是入世?」
我雖然隱居閉關五年多,寫書有數拾冊,連以前的加起來,共一百八十六冊。
試問:「日日不停的寫,是出世?是入世?」
寫一首詩吧!
題:<度眾生>
表面上的人際關係已結凍
閉上柴扉
煙深霜也重
然而伏案疾書的人兒
筆尖一直在動
傾聽我心中的絮語
我的思維誰能與共
心語寄給風
由風來送
禪定三昧度眾生
寫下隻字片語度眾生
在我的胸懷裏
這才是真正的法供
030不知何處是家鄉
我曾說過:我出生在台灣嘉義後湖牛稠溪畔。在台灣高雄住十九年。在台灣台中住十九年。在美國西雅圖住十九年。
西雅圖創辦「華一銀行」的陳文玳女士說:「都是十九年,怎會這麼巧!」我說:「是的,就是這麼巧。」
而後,我隱居閉關去了,過了五年多自我顛沛流離的生活。住「冬星島」、「天喜島」、「音悅島」、「鹿奇島」。
我試問大家:「我很迷糊,不知何處是家鄉?請告訴我,我的家鄉在何處?」
請幫我找找家鄉!
詩一首,題: <不知何處是家鄉>
夜闌時睡意尚淺
望向那銀色的月華掛中天
自覺憔悴的老翁
心意不知何處懸
我非住在高樓深院
也非在大城燈火
也沒有友人弟子請我盛宴
只知自己很閒
缽無粥住也無庵
不知何處去消遣
身披一副舊破的喇嘛裙
無處可戀
試著走回家鄉
才憶起自己的家鄉無限
042寄「千代」師
林千代師父(嘰哦姑),他是使我人生一大轉變的一個人。驀然回首:台中玉皇宮的往事歷歷在目。
「嘰哦姑」是台灣首屈一指的通靈人,他在台中玉皇宮「牽亡」。我去了玉皇宮。於是,瑤池金母、嘰哦姑、我,連成一線。我也成了通靈人了!
一切事情就是這樣,嘰哦姑度化我,後又皈依我,就是這麼一回事。
嘰哦姑臨終圓寂,交代由「真佛宗」送他最後一程,人生也就是這麼一回事。我以感激之情,寫一詩:<寄「千代」師>
通靈人中第一家
度化眾生是偉大的生涯
人與靈之間
無差
無意中
竟然找到我開發
怎麼是我
令人非常的驚訝啊
我創辦了真佛宗
獨壓群花
原來因緣果報早已注定
一切全是佛的安排
人生演化
不減不加
寄于「千代」師的感恩之情
月色清華
046三山九侯先生
記得剛剛通靈。(二十六歲)有三山九侯先生(無形),每夜必臨,授法一小時,其法鬼神莫測,窮通變化。至此,我確定是有靈界,不可思議。
這三山九侯先生,要我「名利榮辱,絕不許雜半點於方寸之中,學習佛慧,要愚公的精神。」我謹遵他的教訓。
由於,我在書中提起「三山九侯先生」名諱,以至「師父」受謗。說:「這是三座山的九隻靈猴而已!」
我告訴師父。 師父說:「無所謂!你已成神話人物,未來眾矢之的,你的譭謗如山高海深,唯忍辱可度。」今天,六十二歲,譭謗永不止,果然「唯忍辱可度」了!
詩一首,讚:<三山九侯先生>
來時一陣香
去時一陣香
師道更是芬芳
教我學習愚公的精神
點點滴滴佛慧
如同拾荒
一切的譭辱無所謂
排山倒海
大風大浪
他說不用慌張
這人間何人不受辱謗
心中不動如山
048 愚公
我問自己: 「是不是愚公?」
「是的。」
一生行事,「蠢笨」、「愚人」、「愚直」、「無知」,我直直近乎「愚」也。
我是有愚公的精神:
「不捨一個眾生!」這不是愚是什麼?
「要愛護你的敵人!」這不是愚是什麼?
「人家打你,你要笑臉迎之!」這不是愚是什麼?
「明知他人造假,也不忍說破之!」這不是愚是什麼?
「退、退、退、讓、讓、讓!」這不是愚是什麼?
詩:<愚公>
學佛法一點一滴成大海
度眾生
奸邪妄淫全收
就是這樣耿耿直直
就是清狂不禁
才會飛雪冷颼颼
年少胸吞雲夢
誓言不捨一個眾生
氣大生風
我無難事
這一世不成下世來吧
也想鏟平群峰
痴人啊痴人
愚公啊愚公
070 遊子與遊客
我這一生,搬家無數,連隱居閉關五年多,也搬了四次家,在這當中:經歷了長途跋涉。經歷了異域寄居。 經歷了離亂飄泊。
也可以說,這一生大部份的時光,全是離鄉背井的,真的如浮萍一般。我真的想找到,有「家」的感覺的地方。但,事實上我始終沒有找到「家」的感覺。回首一看。哈哈!原來我是出家人呢!
詩:<出家人>
每一天的修行生活都是一樣
我也是穿同樣的衣裳
不管客觀的環境如何改變
我與親眷
天各一方
從來都覺得太夢幻
從來就沒有故鄉
自覺是遊子與遊客
世事多麼蒼蒼
有人問我道
我走得愴惶匆忙
何必問
道原來杳杳茫茫
想想真的沒有故鄉
想想日月也天天一樣
我們又何必苦苦的哀傷
072說法
隱居閉關五年多了,也等於我沒有直接上法座,面對千千萬萬的弟子說法。我想到,就算我上法座,還懂得說法嗎?舌頭會不會打結?咿咿呀呀!
以前我天天上法座說法。現在我天天不用說法。如果有一天,我上法座,我真的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了?我說法已經完蛋了。我還有什麼法可說?
詩:〈說法〉
佛說法四十九年
最後說沒有說法
我根本沒有說法不只這五年
我實在不敢對人言
寺即是牢
法座是籠
我被關在籠牢很多年
因為我對樹說話
因為我對草說話
你們說說看
我用的是什麼語言
佛是前人
我是後人
又是自負
又是自謙
你們說我們之間可有什麼關聯
080 大碗公
於五年多來的隱居生涯,我是吃飯神仙,有什麼吃什麼。
一個人吃飯,什麼都不計較,我習慣用一個特大的「碗公」吃飯,不分三菜一湯了,也不用碟子裝一菜一碟。甚至連湯碗也不分了,一個大碗公,把飯裝在最底下,上面放著菜肉,甚至澆上了湯,淋上了湯,加熱一下,就吃了。
吃飽了,只須洗一只大碗公,及一雙筷子,又簡單又方便。這很像寺院的「過堂齋」,一飯一菜,而我,比「過堂齋」還要方便呢!
寫一詩,題:<大碗公>
大碗公又厚又實又堅
這個丐兒
飯食訖
收筷鉢
非常非常簡便
這樣的吃法也不可憐
有霜
有雪
有露
全部裝在裏面
我這大碗公的鉢
裝下了四聖二十八天
裝下了一千八百二十五天
裝下了佛菩薩金剛護法及諸天
看一看這一只碗
開悟的人輕輕破顏
082主人
我隱居閉關五年多,「葉子湖」的生涯,其真正的意義是:「我做我自己」。
大家從來都沒有想到,很多人都是無法做自己的主人,他們都是被綁的,眾生的可憐,就是自己無法做自己的主人。很多人為名位,自己無法做主。
很多人為錢財,自己無法做主。很多人為女人,自己無法做主。
很多人為貪、瞋、痴,自己無法做主。
我想了想,哈哈!無法做主的人實在比比皆是,我最欣喜的是:「我做我自己。」
詩: <主人>
故人胡適曾說
要什麼果
先要怎麼栽
而我說
如果什麼都不要呢
心中自開來
我無拘也無束
自主最珍貴
最無礙
告訴大家何謂任運
我做我自己
歸去又回來.
世人原來自己綁自己
最是可哀
102 面壁
佛教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的岩洞,面壁而坐,一坐九年,人稱「壁觀婆羅門」。而我盧勝彥,隱居閉關五年多,當然明白了達摩祖師的法旨。
我很想問大家: 「壁是什麼?」 「面對壁做什麼?」 「面對壁有何可觀?」
我是一個明白面壁法旨的人,我提出這三個問題,希望聖弟子能回答我之問。參一參!
詩:<面壁>
岩洞之內一面壁
土石混合實在無稀奇
一人面向而坐
這是箇什麼道理
古往今來全在這裡
領悟法旨
通天通地
無盡的窮通也難比擬
且看天下無敵
諸佛聖賢同我一個鼻孔出氣
世人怎知
這是第一義諦
雙忘
雙亡
同 生死
請諸聖者參一參看
這一個千古大謎題
116 開悟幾回
對於佛法的第一義諦,自古至今,有很多的「論辯」。諸家之言,我隨興而閱,均說自己是正法,他人是邪法。
我自己修行久久,雖然也「熟知」、「極知」、「深知」,也開悟了多回。對於第一義諦,不敢造次、不敢輕率、不敢盲說,直到自己確實有了佛的印可。縱然有了佛的印可,我也不願意「莽撞」、「無理」、「撒刁」。
我見到有人造論,自認自己的是,他人皆非,我覺得非常可笑啊!我不願說自己才是有智之人,而他人全是無智之人。
我僅僅知道,那是「次第」。「瑜伽」、「中觀」、「唯識」、「禪定」、「般若」,全是「次第」。
我寫:<開悟>
深知自己的境界佛知曉金光
白光
靈光
四聖六凡全遍照
一切清淨已知道
恆住自性無生無死自然了
不用嘮叨
佛國不甚遙
不用論辯
辯東辯西辯南辯北
就算是天也翻了地也覆了
這個「我」不動搖
118 夢的禮物
在隱居閉關期間,晚上睡覺有夢嗎?答案是有時有,有時沒有。這些夢,和一般人做夢 ,沒有什麼不太一樣。然而,夢卻是送給我的禮物。
我的夢,是我修行之力的呈現啊!我不是隨著夢轉,而是我來轉夢。
例如,我想見某位聖弟子,這位聖弟子必然在我的夢中現身。
我想見我的親眷,親眷就在夢中現身。
我想見我的師父,師父就在夢中現身。
我想見佛菩薩,佛菩薩就在夢中現身。
我想見佛國淨土,佛國淨土就在夢中現身。
...等等等等。
我說要什麼,夢中就有什麼。
像我這樣的人,心想夢成,夢真的是我的禮物了!
詩:<夢夢>
身外確實有無窮的事
且莫去思
只是我略略擔心的
聖弟子救度眾生的法務
且盡生前的有限
教導弟子的行誼
勿犯戒律
不只是白日
或夢夢
我是可以在夢中看見汝
汝不一定看見我
精進的修行
這就是汝送給我的最好禮物
124 「盧勝彥」這個名字
隱居 閉關五年多,我是隱姓埋名的,偶而有人問我貴姓?我答「馬」。什麼原因我姓「馬」?因為我在美國西雅圖時,很多老外叫我:「馬斯特」。「馬斯特」有很多的意思,也即是「上師」的意思,教授學生的老師。
我的本名「盧勝彥」,根本無人提及,久久,彷彿我已忘了盧勝彥這個人。這時我醒悟:盧勝彥只是符號。 馬斯特也是符號。 人的外殼也是符號。一切的東西全是符號。這時我自知道,只有真如佛性「恆住」,其他全是符號。
我以「盧勝彥」寫一首詩。
生之前
何人是盧勝彥
死之後
何物盧勝彥
眼見
耳聞
全是一時的變現
住山時
盧勝彥也不是盧勝彥
交遊絕時
這個符號久已不見
借問世上名人
不用去爭這個了
這個符號變變變變變
142大夢誰先覺
我在顯教皈依的三位師父:
一、印順導師—百歲圓寂。
二、樂果法師—高齡圓寂。
三、道安法師—半百圓寂。
如果以年齡計算,道安法師是比較早逝的,而印順導師是較長壽的。然而,不管怎麼說,人生的壽命長短如何,最終的一條路是一樣的,全是「圓寂」。圓寂、圓寂、圓寂。
修行的師父,由實還虚。富貴貧賤的凡夫,由實還虛如此說來,都是一樣的。
然而,還虚之中,仍然有不同之處,修行人有所謂「不生不死」、「無生無死」、「無來無去」。所謂「了生死」,這又是另一番境界了。人生是一場大夢,大夢誰先覺呢?
詩:<誰先覺>
既然都一樣還有什麼可嘆
又有什麼孤寂淒涼
到底誰送誰
誰的壽短誰的壽長
接生接誰
送死送誰
其實都是好自然
不必傷心欲絕哭一場
無幾
都是一樣
大夢誰先覺
千歲萬歲亦虚還
146眼明人
我自許為「眼明人」,意思是說,我對於世上的人與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這「眼明人」看的不只是塵世,當然也看自己的內心,明白自己的「如來心」,明白自己的「如來性」,所以也是「明心見性」的人也。
然而,我卻不敢自認「天下第一」,我認為只要人人修行,行到認取佛性真如,人人都是天下第一,天下第一,非指一人。而是人人都是天下第一。
有人以為「第八識如來藏」是天下第一。有人以為「法輪自轉」是天下第一。
而我是:「佛性」是天下第一。人人都具足佛性,人人都是天下第一。
詩:<天下第一>
唯我獨尊對不對
對
此我是指佛性
所以對
天底下的人皆醉
醒的人不多
問汝
覺不覺
有人自以為自己才是覺
他是誰
我是誰
汝是誰
嘿嘿嘿
我與天下人一齊同睡
150 與佛同遊
有人說:「交遊滿天下,知心無幾人!」
我見此語,已經覺得太誇大了,「無幾人」表示尚有幾位知心人,該大大滿足才是。
有人說:「天下之大,覓一知己足矣!」這句話還差不多,一生之中,天下之大,有一位知己,是應該可以瞑目,無憾了!
所以「知己」確實難覓,像我這樣性情與眾不同的人,要找一位「知己」,其實也不容易。這天下,誰了解汝?這天下,誰了解我?
事實上,我平生只知道醉心於佛法,入了佛門之中,唯有佛是知己。
我無它伎倆。唯佛法而已。我同佛吃飯,我同佛睡覺,我同佛出遊,我隨意揮灑,全是佛。
詩:<與佛同遊>
性情孤僻的人也想覓知己
想一想覺得有一點愚
此世已過
誰又與
固然有意
誰又能完全像一個汝
天下人共吃一粒米
卻又是百樣個汝
終生職志就是一個覓
終於覓著了
汝與汝
就借這箇為題
162 禪定客
在此世中,我已是禪定的修行者,五年多 的隱居閉關,早已獨享禪定、獨享禪樂。修行靜息內淨,至於一念不生。
四禪八定,欲界定、色界定、無色界定,輕安寂靜的覺受,直達空性定。縷縷不絕的妄念被止住了,意識覺知心完全消杳,認取了恆住的如來藏心。
否定了眼、耳、鼻、舌、身、意。否定了色、聲、香、味、觸、法。否定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禪悅食。禪悅心。 禪悅波羅蜜。
我一切皆無,一切皆空,佛性一切見,佛性一切處現,「我」獨尊。
詩:<禪定客>
自己認取自己是禪定客
自己認取自己是幻客
認取如來
陽陽赫赫
揚善抑惡
口清淨身清淨意清淨
掃除一切習性
獨享快樂
密教行者
擬住最高第一峰
從此不墮落
第一義諦第一義諦
無前無後
166 大供養佛
隱居閉關五年多,在表面上,對於「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空行」、「諸天」的供養,是少了。做「廣大供養」少了。做「火供」(護摩)少了。做「水供」少了。香供、花供、燈供、茶供、果供、如意供、珍寶供、清淨供等等,少了。但是,我有四大供養:
一、身供。 二、心供。 三、法供。 四、性供。
此四大供養,多了。我將身子供養佛,我将己心供養佛,我將修法供養佛,我將佛性供養佛,我這大供養佛,我歡喜,佛歡喜。
詩:<大供養>
一切有形的供養貧乏可憐
只將自己身子呈上
供佛差遣
心意及耳眼
如來藏心阿賴耶
一切供養完完全全
日日清淨法
念佛念法念僧
法供人天
咱這大供養
佛性佛性佛性佛性佛性
現前
168 大頂禮至尊
我天天頂禮至尊,用自己的身子,五體投地的大禮拜佛,全身俯地。大禮拜十下、二十下、四十下、六十下、八十下、百下...。
向瑤池金母大天尊,頂禮二十下。向觀世音菩薩,頂禮二十下。向蓮華生大士,頂禮二十下。向吉祥天,頂禮二十下。向時輪金剛,頂禮二十下。向釋迦牟尼佛、諸佛,向八臂觀音、諸菩薩,向大威德金剛、諸金剛,向眾金剛神、諸護法,向摩利支天、諸天,大頂禮。最後我覺悟: 自己是佛。
東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中央,全是佛。佛佛佛佛佛。
融入是佛,不融入也是佛。這才是遍一切時,遍一切處。
詩:<大頂禮至尊>
將身心完全的投入
我只是宇宙波濤中的一小點
但我投入那心眼
恍恍惚惚
我進入天外天
掀開了一重又一重的簾
我毫無蔽體
我看見的是大體
那根本就是至尊無上
如此的不可言
174 贈聖弟子
在五年多的隱居閉關,最最懷念的,就是自己的神聖弟子。雖然早已摒棄世上的一切人與事,但,仍然關懷著,在紅塵中與自己息息相關,並且寄予厚望的傳承聖弟子。
明顯的說,人與人懷念與否?但看感情的深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