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Back

第107册「粒粒珍珠」

蓮生活佛文集第107册「粒粒珍珠」精選分享.一九九三年十月於于美國真佛密苑

001本書的特色與殊勝(序)

有很多弟子曾對我說,聖尊是一位大成就者,聖尊的著作達百多部,若想深入了解一代宗師蓮生活佛的心要全貌,實在非常困難。如果是初入門者,想了解聖尊的特色與殊勝之處,應該選擇哪一本書呢?

這個問題,我一時間也難以回答。其實我的106本書,幾乎每一本都蘊含著特色與殊勝之處。要真正了解「蓮生活佛盧勝彥」,就必須將這106本書全部閱讀一遍。

我曾經這樣說過:

一、生活即寫作 —— 我的生命就是我的寫作,幾十年來,我每天寫一篇文章,除非有特別的事故,否則幾乎不曾中斷。因此,我的思想已經完全融入這些書中,可以說是前後貫通、一氣呵成的。每一本書都在表達我不斷成長與深化的思想。

二、宿世大機緣 —— 我的宗教生涯經歷了基督教、道家,再到佛教,這一過程也在我的書中有所記載。從《靈機神算漫談》開始,我便已經遊歷過西方極樂世界,並且明白自己的宿世根基。因此,這一路的寫作,不僅是我的親身經歷,也得到了佛菩薩的印證,每一本書都是如來的真實印證,絕無妄語。

三、思想的精闢 —— 我承認,隨著年齡與經歷的增長,一個人的思想會逐漸成熟,甚至走向更加深刻的境地。我的作品之間,雖然有些許差異,這是思想進化的自然結果。我的作品沒有絲毫保留,從二十多歲的創作,到五十歲的思考,雖然會有不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思想會更加深廣,並且能夠看出更具圓融之處。

四、未完待續 —— 我的作品中所呈現的思想並非終點,而是持續發展、深入探討的過程。每一本書都是我心靈與智慧的印證,是我對世間法、對真理的深刻體悟。因此,若要真正了解「蓮生活佛盧勝彥」,應該將這些書看作一個整體,循序漸進地理解我的思想與智慧。

我的著作既是我一生的寫照,也是我對生命、對宇宙、對人類智慧的深刻表達。每一本書的背後,都是一段真實的修行與探索,凝聚了我多年來的心血與體悟。

五、實證實例多--我的一生,從初機學佛,到印證大成就,絕對不是無恥的冒濫,這絕對不是不肖之徒可以冒充的。這百零六本作品,正是強而有力的證據,證量由淺入深,證明了我老老實實的修行和實證的各種境界。這些真實的例子眾多,無可否認,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過程。有志於實修密教的人,應當全部閱讀這百零六本著作,只有這樣,才能辨別真假,明白其中的深意。這是我完整而真誠的披露,是我在實踐中的真實體悟與成就的呈現。

 

至於這第百零七本書,我題書名為「粒粒珍珠」,副題是「擁有證量的金剛法句」。我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表達無上智、真如、正等正覺、實證、無上果位、佛性流露、一如等高深的法理與體悟。這就是「粒粒珍珠」的特色與殊勝之處。

我明白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充滿挑戰,因為眾生的根基各異,因緣也不相同,「二執邊見」的觀念極為常見,因此,我所寫的「金剛法句」,必須是「證量之言」才能夠發表。正因如此,這本書的份量,與一般作品不同,它的深度與莊重無可比擬。

既然這是「擁有證量的金剛法句」,我定下了六個要則,所有出現在本書中的「金剛法句」,必須擁有六大殊勝特質:

1.      光明不離

2.      智慧無上

3.      解脫煩惱

4.      大樂永持

5.      莊嚴光彩

6.      世間度生

我想將自己多年來的實修實證,深入經藏與禪定的心得,將種種的證量結集成文字,總結並表達出來。這本《金剛法句》並非單純的言教,而是自心的自然流露,正如如來的大悲心的顯現。這樣的呈現方式與一般教義傳達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本書蘊含著極強的加持力,具備著「妙用」與「重要性」,其深遠的力量不可忽視。

一九九三年十月.蓮生活佛盧勝彥寫于美國華盛頓州雷門市真佛密苑

008心魔

有人說我是大天魔,我哈哈大笑,並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魔無自性。」

什麼是魔呢?凡是能害人、誤導佛法的事物,皆可稱為魔。有形的魔包括「父子、兄弟、妻妾、朋友、奴僕、師徒」,他們若成為執著的對象或產生干擾,也可為魔。無形的魔則如天魔、山精、水怪、魑魅、魍魎等,一般認為這些能奪人生命、阻礙修行、擾亂善事的存在即是魔。而在佛教中,欲界第六天的天主被稱為魔王,其眷屬則是魔民。

所謂四魔包括:一、煩惱魔:由煩惱引發,干擾修行。二、陰魔:來自五陰(色、受、想、行、識)的障礙。三、死魔:恐懼死亡或因死亡而生的障礙。四、天魔:他化自在天的天子所現之魔。

除此之外,還有八魔、十魔等更細緻的分類。而我的分法如下:

1.      有礙魔:凡是因見色生貪,見醜生厭,或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感官所生起的執著,皆為魔事。

2.      無礙魔:雖無外在可見之物,卻由心生起好惡之念,心生妄想,陷於妄念,即為無礙魔。

3.      我執魔: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從而引發煩惱與障礙。

4.      天魔:指欲界他化自在天子的魔。

有人說:心有愛,則悲魔入;心有慢,則天魔入;心有貪,則煩惱魔入;心執存有,則蘊魔入;心存殺意,則死魔入。經過長期觀察,我發現:「魔由心生。」其中,「我執」是所有魔業的根本,也是輪迴的源頭。

「有礙魔」是源於對外在色塵的執著,「無礙魔」則是源於對內在想念的執著。當心念神,便見神;當心念鬼,便見鬼。一切因「我執」而生,遂引發魔事。因此,由於「有我」的存在,才會有愛憎、煩惱的產生,因為有我,就有魔的存在。無我則無魔,無我則無畏,無我則無驚,無我則無怪。換句話說,「無心則無魔」。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對於這個娑婆世界,有所求還是無所求呢?答曰:無所求。因為有所求就被束縛,求什麼便被什麼束縛,甚至佛法也能成為束縛。只有「無所求」才能算是真正的解脫。求名則被名所縛,求利則被利所縛,求色則被色所縛,求官則被官所縛,求房屋汽車則被房屋汽車所縛。……甚至求佛法也會被佛法所縛,八萬四千法門,其實是八萬四千法的束縛。

最終,一句話總結:「有心則有魔,無心則無魔。」,一切法性空者,無心即無魔!「安住空性,則不起魔事!」。在這「四魔」之中,唯有「天魔」和「佛」是對稱的。天魔被視為深地菩薩的化身,這是一種說法。「佛魔一如」,也是有這樣的說法。我說:「天魔亦有佛性。」,天魔也擁有「法身、報身、應身」,天魔其實也有果位的存在。

我如此認為:從原則上來說,所有的魔障現象,無不來自「自我」。這些現象源自於我們的六根感官,或是由我們的思維與念頭所生,這一切都與「我執」密切相關。魔的來去,終究是由我們的內心所造作。

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來說,只要能達到放下「我執」的境界,即便面對天魔,也不會感到畏懼。只要心安住於空性,即便天魔來臨,也不會驚慌。這就是被魔所迫的最高境界。

在我所證悟的境界中,這樣的體悟實在驚世駭俗,甚至讓某些人無法承受,會因此昏厥過去。我所說的,是:「佛即是魔,魔即是佛,這兩者絕對是一體,並非二。」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便是真正破空而立;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光明無量、廣大圓滿;當我這樣說的時候,萬象俱息,一切紛擾皆空;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光光互映,心心相應;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法界無邊,所有三世十方皆圓滿無缺。佛與魔同在,黑與白同在,日與夜同在,善與惡同在,是與非同在,天地與人同在,葷與素同在,染與淨同在,香與臭同在……

我證悟的境界,非同小可,這是超越凡俗智慧的領域,非世間人所能輕易想像,也非凡人能夠直接領會的真實。這是一種超越個我之限、難以承受的境界。我所見,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處於「對立」的迷惑當中,這正是其無明所在!然而,「真理」是絕對的。

如來的毛孔與所有眾生同體,如來的鼻息與眾生的呼吸共通。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大家是否也能明白?如來的毛孔與「魔」是同一毛孔,如來的鼻息與「魔」的鼻息是共通的。佛與魔,魔與佛,這兩者並非對立,而是相互存在。佛當然具備佛性,魔也同樣具備佛性,並且,所有眾生也本具佛性。既然如此,又何必在這無休止的分別心中自擾呢?

當大家讀到這篇文章時,可能會感到我所言前後矛盾。因為魔是害人誤法的存在,是奪人生命、擾亂善事的邪惡,怎麼可能與佛相提並論?如果如此,那我們對抗魔,消除魔的存在,難道不是等同於對抗佛,摧毀佛性嗎?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在此真誠告訴大家:魔,正是從佛性中顯現出來的。魔是佛的化身,祂來是為了考驗眾生的修行,祂創造了一個對立的世界,讓修行者必須通過這一關,才能完成自我超越。要成佛,必須先突破魔的考驗;要對治魔,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所以說:「魔」是考驗官,無「魔」不成佛。當你開悟了,成佛了,明白了宇宙的真理,並且清楚地、明明白白地看見這一切時,你會感嘆!

原來,煩惱就是菩提;貪、瞋、癡,都可以是佛;五蘊即五佛。一切法性皆空,魔的存在根本就不存在了。當「空性」顯現時,魔的影像便消失無蹤。這才是真正的「大自在」,才是真正的「大圓滿」,是「自如」的境界,是達到真正「涅槃」的境地。

最高無上的境界就是:「佛非佛」、「魔非魔」、「法非法」、「人非人」。這是我(蓮生活佛盧勝彥)透過了達諸法皆空,獲得解脫的境界。於是我知道,對一切法我已圓通無礙,徹底明白所有法,沒有任何障礙。所有的神通、遊戲與作用,都可以隨心所欲。現在的我,正是「隨緣起應」。

如《般若心經》中所述,四大(地、水、火、風)是「苦空」,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無我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是萬法皆空,皆在無常中自在流轉。

一句話如此說:「世間萬法,皆由因緣和合而生,既是「因緣所生法」,未生之前本無此物,既滅之後亦無此物,在生後滅前存在其間,不過是因緣和合之下的假相。」

我的境界是,心中不著一物,無怨無親,無貪無瞋,無勝無負,無人我之分,無妄想與分別,一切皆捨,達至妙湛圓寂,萬物皆空。此時,心空則五蘊自空,六根六塵皆空,十八界空,十二因緣空。在這個境界中,我證得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理,這正是佛性。

如《般若心經》所說,無苦、集、滅、道;無八正道;無十二因緣,這是對一切執著的「破除」。

在這個境界中,我不僅破除了「我執」,還破除了「法執」,更破除了「空執」,達到了「無智亦無得」的狀態。這一切,都是我自性本來的顯露,哪有什麼智?哪有什麼得?只有「常寂」二字。這兩個字,便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究竟圓滿的覺悟。

我要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當達到這個境界的人,已經無法言語表達,也無法用文字來解釋。此時唯一能夠表達的,就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等超越語言的象徵。

正如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所說:「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就是所謂的「法非法」,意味著最終的智慧是超越一切法則的。

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中又說:「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便是所謂的「人非人」,也就是說,當我們執著於我、人、眾生、壽者的分別相時,實際上並未真正理解菩薩的真實境界。因此,我再次證悟:「魔非魔」、「佛非佛」。

一個真正修行的人,能夠超脫生死的煩惱,破除眾生的愚痴無明,並達到萬法皆通的境界。此時,他已經無法再被簡單地歸類或定義。在這樣的境界中,所謂的「魔」已經不再是「魔」,「佛」也不再是「佛」,因為他已經超越了所有的相對分別,進入了一個無法言說、無法名狀的真實境界。無法言喻的,才稱為「佛」。這表示的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意涵。

由於文字和語言無法解釋這種境界,因此只能以文字來表達: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如來,皆以般若為因,修行並最終證果。這種證悟並非外在的所得,而是「證無所證」「得無所得」,是一種無得而得、無證而證的菩提智慧果位。這樣的境界,只有佛與佛之間才能真正理解。

在我的境界中,這並非外界所能理解的世界。所謂的「魔」,不過是名相的表現,真正的關鍵在於「無我」,因此祂本質上並不存在。

020真佛密法

「佛法」到底是什麼?其實,佛法就是成佛的工具。正如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如筏喻者」,這是佛陀用來比喻佛法的方式。假如成佛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到達彼岸,那麼佛法就像是一條船,是一條可以帶領我們渡過生死苦海的法船。

學佛的人,就是要學習佛法,並且藉由佛法來到達「佛國淨土」的彼岸。在現今的世間,除了佛法這一工具,很難有其他方法能夠幫助我們達到那個彼岸。

我認為,「佛法」的實質就是——「對治」。那麼,「對治」是對治什麼呢?它是對治凡夫的種種煩惱與無明。「大手印」的真義,實際上是從凡夫修行密法直到「成佛」的過程,這個過程被稱為「大手印」。

其實,「佛法」的核心就是「對治」,換句話說,它如同對症下藥。佛陀所傳的八萬四千法門,實質上是「八萬四千種藥」,每一種法門都針對不同的心性與困境,幫助我們解脫。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提倡「真佛密法」,其實是有深刻的理由的。我簡單的回答是:「我的開悟與成佛,正是來自於實修真佛密法」。所謂的真佛密法,核心就在於「對治」。

唸清淨咒就是「對治」身口意不淨;

唸召請咒就是「對治」生佛不親。(眾生與佛菩薩不親近) ;

做大禮拜就是「對治」自己行者傲慢;

做四皈依就是「對治」自己的信心不堅;

做大供養就是「對治」自己的慳貪;

做四無量心就是「對治」自己親仇不平;

做披甲護身就是「對治」自己的妄念;

做觀空就是「對治」自己的不空;

做結印就是「對治」自己的放逸;

做觀想就是「對治」自己的不正念;

做持咒就是「對治」自己口業;

做入三摩地就是「對治」自己的散亂。...............................

所以,我說佛法就是一種「對治」的功夫,這當中的意義非常深遠,就以「觀想」來說,要先「觀空」,再觀「月輪」,接著觀「種子字」,再觀「放光」,又是「本尊」,又是「入我我入」,又是「灌頂」,又是「頂嚴」,又是「收攝」,又是「入三摩地」……。這全是「對治」。

密教重「觀想」,「觀想」不是幻嗎?不錯,觀想是「幻」,祇是以「幻」易「幻」。以「正念」易「雜念」而已。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如此認為:

眾生,因為心中妄念太多,正念太少,雜念太多,所以才是眾生的樣貌。而如來,則是正念、淨念、無念的體現,是完全清淨的覺悟。因此,我教導眾生「真佛密法」,從染淨開始;我執化空;貪、瞋、痴轉化為佛、金剛、菩薩;有為變為無為;喜怒哀樂、妒恨愛怨變為怨親平等。

我真實地告訴大家:「真佛密法即是真善,因為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是虛幻的,無一真實,像夢境一般,是影子的世界。它如電光石火般迅速,象徵時間的無常;它如空中樓閣般虛無,象徵一切皆空。然而,唯有實修真佛密法,才能明白宇宙的真理與唯一實相。所以,真佛密法就是最真、最善。」

身體的清淨即是「善」;口的清淨即是「善」;意識的清淨即是「善」。這三者合一,就是「真善」,而這「真善」便是「真佛」。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如此明明白白地講述這一層道理的人,已經是極為罕見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僅能夠清晰地表達這些道理,而且能夠將它們融會貫通、實踐於生活中的人,盧勝彥便是其中的一位。

那麼,修習真佛密法到底能獲得什麼呢?我回答:「自在。」

那什麼是自在呢?毘盧遮那佛的別名便是「大自在王」。而我所謂的「自在」,是一種無可比擬的覺悟,是超越一切的覺悟,是大光明的覺悟。這種「自在」,無法用語言來完全表達。有些人嘗試用文字來解釋它,說它是「一切無所謂,一切飄飄然,一切無憂煩,一切栩栩然,一切恢恢然,一切自自然,一切騰騰然……」;也有人認為它是「神通遊戲的任運」。

而在此刻的我,終於領悟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我便是真理。」,真佛密法的最高境界便是「無修」——無色、無相、無我、無住、無修。

我真誠地告訴大家:大道無修,無道才是修行。

當一切修行對治的方法,將對治的對象徹底對治完成,達到不再需要對治的境地,這時「無修」便開始了。此時,「無修也是修」,而「修也是無修」。無論修還是無修,都是一樣的,也無所謂「得」與「不得」。這就是我就是大道,大道也就是我。這樣的最高境界,我當然能明白,但天下的修行人,能夠明白的又有多少呢?

我讀《法華經》,其中有一句:「是法住法位。」反復思索,這真的是佛陀的密法,住於真佛密法的法位。

古人曾言:蓮華生大士以「樂」修法,密勒日巴祖師以「苦」修法,濟公活佛以「酒肉」修法,彌勒菩薩以「布袋」修法,觀世音菩薩以「懷」修法,文殊師利菩薩以「智」修法,而真佛密法則是以「真」修法。這正是「法法各盡其性,物物各安其位」的真諦。

修持「真佛密法」,是每個人回歸自我本源的過程。這「本源」就是自己的「本尊」,自己所依緣而來的地方。這是「各自適應」,並不是「逆理自悖」之意。真佛宗有八大本尊,每位本尊的修持法正是「是法住法位」,各自發揮其性,這便是所謂的善。

阿彌陀佛用「一心」,觀世音菩薩用「懷」,地藏王菩薩用「度」,準提佛母用「清淨」,黃財神用「佈施」,蓮華生大士用「樂」,蓮花童子用「真」,藥師琉璃光王佛用「藥」。八大本尊修持法,是各盡其性啊!

真佛密法」其實是「密教之精」,重點在一個「精」字。其次第正是,從「四加行」到「上師相應」,從「上師相應」到「本尊」,從「本尊」到「寶瓶氣」,從「寶瓶氣」到「拙火」,從「拙火」到「開中脈」,從「開中脈」到「開五輪」,從「五輪」到「五金剛」,從「五金剛」到「無上密」,從「無上密」到「大圓滿」。這正是密教的次第,先「外法」,再「內法」,再「密法」,最後「密密法」。

真佛密法是「精」,也是「深」,更是「博」。因為隨著各種修法儀軌而來的解說與著作,內容極為豐富,形成一個龐大的體系。單單我的著作便已達百零七本之多,這無疑是一種「博」。所以,我說:真佛密法是「精」;真佛密法是「深」;真佛密法是「博」。

「自主生死」與「明心見性」,是「真佛密法」修煉的最高宗旨,這一點毫無錯誤。「自主生死」是佛,「明心見性」也是佛,這是對「空性」的覺悟,並且獲得了「法身」。然而,「自主生死」和「明心見性」,以及「空性」與「法身」,這些術語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因此我用更簡單的語言來解釋:

其最高宗旨是:一、自然、自如;二、遊戲;三、超越快樂。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真心告訴大家,跟隨我走,我不會欺騙你,我是個非常「自在」的人,我是個非常「遊戲」的人,我是真正「超越快樂」的人。這正是本來清淨、大圓滿的境界。

065實修實證

為什麼要實修佛法?

答:我認為,娑婆世界充滿了無數的苦況。六道輪迴中,我們不斷地來來去去,永無止期。因果報應的真相也往往是我們無法承受的,業障的存在是真實而無法逃避的。人身難得,是修行的基礎,唯有人身,才有可能體會到修行的真正意義。天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這些都難以修行,而人道才是我們修行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佛法,是難以遇見的。若有法可修卻不修,實在是非常可惜。我(蓮生活佛盧勝彥)親身經歷,曾真實被帶到天上界,見到摩訶雙蓮池,並且周遊了諸法界。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真實地面見釋迦牟尼佛,並由他授記,成為華光自在佛。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從來不間斷實修,這些經歷和證悟,都是我親自實證的結果。我不是空談妄語者,而是真正的實修實證者。

密教的基礎,我一直非常重視。事實上,我正是從密教的基礎,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一、大禮拜、二、大供養、三、四皈依、四、百字明,這四種法,要滿十萬次,愈多愈好,要修到「明顯堅固」。

「上師相應法」要親見「上師摩頂」,也要滿十萬次,得真正上師的加持力。得「上師加持力」再進修「本尊」,直至「本尊現身」,這時已具足「成佛之因」,外法已成。

密教的實修與顯教大不相同,像「大禮拜」、「大供養」、「四皈依」、「百字明」、「以及「上師相應」等,這些都是顯教中所沒有的,所以被視為「不共」。密教重視實修,而顯教則注重理念,這一點可見於兩者的差異。

我擁有一本非常珍貴的書,書名為《密教大光華》,這本書詳細講解了密教完整的修法儀軌。這本書是我在修法過程中的心得與口訣,因此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為此,我寫了一首偈語:細說細說再細說。密中密中最秘密。淨光空性金身現。領會如來即授記。

我是從「清淨」、「召請」講到「唸圓滿咒」,這本「密教大光華」是我在美國「彩虹山莊」的第一次說法開示,把整個密教的修法儀軌,完全不保留的公開出來。(這是空前絕後,未曾有的) 。我說,我是實修者,只有實修者才能將完整儀軌的心要口訣,逐一詳細說明。大家要珍惜「密法」在這世間的出現,普遍傳播於眾生之間,千萬不要錯過「真佛密法」的大救度。

我敢如此說:顯教與密教是一家,密教是顯教的精華,而「密教大光華」則是精華中的精華。依照我的「密教大光華」心要口訣修行,是整個娑婆世界最大的福報。我真誠地告訴大家——能生無上智慧光,能獲果德成就位,能證圓滿殊勝佛,信心正法無貪著;能生福田舉世欽,能令無災無難至,能得諸尊大加持,能轉無上大法輪。

一般而言,顯教注重「性修」(心),而密教則重視「命修」(身)。然而,密教是真正的「性命雙修」。它不僅注重「命修」,也同樣重視「性修」,「性」與「命」同等重要。

顯教三寶是佛、法、僧;密教三寶是自身三寶,是「氣」、「脈」、「點」。顯教強調的是「智」,例如如來的五智;密教則更注重「點」,這五智化為人身的五大精華。

我真心告訴大家,**「性命雙修」**才是正確的修行道路。因為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修行的基礎和根本。若無健康,修行便無從談起。

我經常看到一些顯教行者忽視自身健康,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問題,許多人都患有重病。有的頭暈貧血,有的目赤血壓高,有的咳嗽不止,有的虛弱吐血,有的風濕疼痛,有的腹脹水蠱,還有皮膚溃爛、口臭、牙齒腫脹、心臟病等問題。儘管如此,他們仍然對自身的健康視若無睹。

其實有二缺失:一是內心無法平靜修持,無法達到真正的修行狀態;二是外在的健康狀況,對於度眾與修行的傳遞產生了負面影響。而密教不僅重視外修「身、口、意」的清淨,還強調內修「氣、脈、點」,而這三者正是「身」的實修方法。

我的「身」,通過實修「氣、脈、點」,實證了八大現象——

這八大實證是真實的一、六大震動--全身脈結所在之處,可以用氣震動之,便於脈結打開鬆脫,全身氣能流暢,獲得真正的「輕安」,這種氣流貫穿全身的感覺,是宇宙意識的本來面目。

二、丹田火熾--由修氣而點內火,使自己的生命旺熾,全身溫暖充滿陽剛之氣,呈現佛祖剛骨的一面。

三、腎水足--修行人修到腎水虛弱的非常多,腎虧洩精漏精流精者,比比皆是。但密教內法,使行者得腎水足,循環非常好,精力充沛,弘法勇猛。

四、眼放金光--由於丹田火熾,腎水亦足,水火既濟,眼放金光,不但眼放金光,周身出現毫光,是由「火」化為「光」也,這放光是實修內法,由自身放光。(放光有二,一曰外光,是佛菩薩加持放的光。二曰內光,是行者自身內修的光明)

五、耳通--由耳通開始顯現耳報的神通,能聞法語,得佛菩薩的指導,是耳目清明也,而非耳目混沌。很多修行人愈修,則耳目愈混沌,是祇知外修,而不知內修。

六、腦活--腦筋愈來愈清楚,記憶力理解力愈來愈靈敏,覺受真實。

七、身強--身子非常的強壯有力,聲如洪鐘,雙臂有力,足能登高山,健步如飛。

八、通神--一切覺受非常清晰明朗,對於宇宙意識的相應,互相融合,一一相應,無有分別。

,對於一般修行人來說,若無「內修」,是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的。「內修」的人較少生病,因為氣流在體內周遍流動;「內修」的人較少憂慮煩惱,因為脈結已經打開;「內修」的人身心堅固,因為修行的過程中一點一滴都無漏失。

我真實地告訴大家,「內修法」是一種「證量法」,必須察覺並了解自己證量的真實情況,絲毫不可掉以輕心。

「內修」成就者的外在表現:面色紅潤,唇如朱砂,膚質如雪,眼中有光,智慧明亮,性格溫和,氣質清明,步伐端正。

「內修」成就者的內在狀態:通靈入化,體悟空樂不二,法身融合,六通自在,明心見性,能夠自主生死,頓悟果位,無死虹光。

密教修「內法」,可以「即身成佛」的,而顯教則只能達到「接引成佛」。許多顯教法師不講「即身成佛」,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內法」的奧秘。密教中的即身變化本尊,正是:脈與脈合。氣與氣投。點與點融。光與光化。

密教三口訣是--

一、「入」--宇宙意識法流,入於行者的身。

二、「住」--宇宙意識法流,運轉於行者的身中。

三、「融」--宇宙意識法流,二者融合為一,成就。

這裏面有三大意義:

第一大意義是勝義光明法流的下降,

第二大意義是遍行行者的周身脈穴,

第三大意義是光光相契合,直取金剛總持之尊。

趙州和尚參一箇「無」字;慧遠法師念一句「彌陀」;慧能祖師的「不思善、不思惡」,法法都是善法。但是,密教的佛法,應該可以說最是次第圓滿而實際。

人身有漏,不一定從器官漏,從心神也漏,但,心神也通器官,所以精神與物質,分起來是二,合起來是一,精神影響物質,物質也影響精神。所以密教修「性命」,就是修「身心」,二者兼顧。顯法但修「性」,修「心」,是欠缺其一。而心的四漏正是:愛--從淫漏;貪--從神漏;無明--從口漏;不正見--從毛孔漏。

密教「無上密部」的口訣是:

「降」--當觀想大樂是不實在的。

「持」--當觀想大空是毫無止盡的。

「提」--當觀想大樂就是大空,二者合一,樂即是空。

「散」--當觀想定於法性,定於一佛。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真誠地告訴大家,在這個世界上,能夠修行取得大成就的人並不多,猶如鳳毛麟角,而能夠實修實證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能夠實修實證的人,實在是極為珍貴。

我敢這樣說,因為我就是一位實修者,二十多年來,始終如一。就像我的寫作一樣,二十多年來不曾改變。我創立真佛宗,建立大法幢,完全是出於菩薩的發心,旨在讓天下眾生產生「淨信」,並從「淨信」開始走上修行之路,進而發展出「長遠心」,最終達到「實證」如來的道理。

我所傳的「理法」與「事法」並重,從開發身心的伏藏,顯現神通,到治病靈驗,圓滿成為「人天導師」。我敢這樣說,是因為我是真正的修行者,而不是掛名或虛假的修行者。我不追求名利,我不為名而修行,也不為了利益而修行。我現在擁有名聲,也擁有一定的利益,但名利反而成為修行的障礙。真正的修行是在於超脫名利,放下名利,才能達到真實的修行。因此,無需追求名聲與利益,名聲應該放下,利益應該為菩提事業所用,這樣才能達到「圓滿空性」,也是真佛的「法身正見」。

我就是佛。我要名為啥?我要利為啥?

我這「圓滿的佛」,只具「佛德」和「佛果」,其他一概無有。我無血肉,無智慧光芒,只是完全與空性同化。我未來的走向,早已註定。我的一切一切,皆為無所有。(無來無去,沒有任何事可論!)

關於「知行合一」的解析:

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我深刻理解為:知中要行,因為真正的知識必須透過行動來體現。行中要求知,才能防止歪曲和誤解。若不知而行,則為盲修;若知而不行,則毫無益處。這正是「實修實證」的最佳詮釋。

王陽明的詩與「空性」:

我常應用王陽明的另一首詩來體悟「空性」:「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這首詩與《金剛經》中的教義相契合:「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所得,便是無所得;一切功德,便是無功德。我真正修行的成就,其實無他,就是將我原本凡夫的血肉,轉化為智慧之光的佛。這佛非人為模型所造,而是「真佛之光」。

我所理解的「空性」是:空性本來就是空性,它如常寂光,這即是如來的涅槃寂靜。空性存在於萬法之中,萬法顯現空性,空性不離萬法,萬法不離空性。明白了空性,就能明白萬法;明白了萬法,就能明白緣生。如此,方能親證如來的真諦。

今天,我再次強調,我確實親見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我授記:「華光自在佛」。

如果有「大法師」笑我,就讓他們笑去,因為他們根本無法理解釋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議,而我也同樣是不可思議的。我與釋迦牟尼佛一起喝咖啡,這對我而言,是「平常」,是「自然」。

他們了解什麼是「平常」嗎?了解什麼是「自然」嗎?事物之奇,其實存在於「平常」與「自然」之中,無法用思維去測度的。就像佛與佛之間共享的「喝咖啡」,這既是奇異,也正是平常。我是「華光自在佛」。

在實修實證的過程中,我完全明白了世間法界一切諸法的起滅。雖然我的肉身仍在娑婆世界,但我的煩惱已經消除,已能自由生死。我已經覺悟,終於明白了一切。

我不捨任何一個眾生,我不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當緣起時,我心中生大悲,無限量的菩提心。我是虛空,遍布於一切。

無生無死,無出無入,無相無等。我為虛空,為一切所依。清淨明了,平等無二,無有分別。無形,無相,無行,無止,無量,無際。

083密教技法

我發現,密教與其他宗教教派不同,最重要的區別在於它的「秘密性」。這種「秘密性」指的是它獨特的傳授方式。正因為有了這種特殊的傳授,才會形成「傳承」,而密教對「傳承」的重視是其他教派所沒有的。一般的顯教,主要強調理念,修持者不必依賴「傳承」,就能獲得教義並加以修持。

然而,密教的重點在於技法,這些技法隱含了修持的關鍵。深入了解後,我才明白這些密教技術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密教的技法不能隨意公開,原因很簡單:一旦這些技法被公開,整個法界將會受到極大的破壞。

這麼嚴重嗎?

我說是的。因此,在本文中,對於可以公開的部分,我會儘量公開;而對於不能公開的部分,我會點到為止。真佛宗的「外法」是完全公開的;真佛宗的「內法」則是一半公開、一半不公開;真佛宗的「密法」則完全不公開;至於真佛宗的「密密法」,也完全不公開。(所謂內法,是指修氣、修脈、修點;所謂密法,是指無上密部;所謂密密法,是指大圓滿密部。)

我是一位獲得密教傳承的行者,這段修行的過程對我來說是極為艱辛的。然而,經過這些辛苦的修練,我終於完全掌握了密教的所有技法。我將這些技法稱為「心中心」,這其中蘊含著深遠的含義。「心中心」——這個心法已經極為特別,而在所有心法中,最深奧的就是心法中的心法,它是秘密中的秘密,極為隱秘而難以言說。

隨著修行的深入,我終於明白,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菩薩、摩訶薩的「心中心」究竟是什麼。當我領悟了「心中心」,一切便豁然開朗,清晰無比。

原來,咒語中蘊含著「心中心」;原來,手印中也包含著「心中心」;原來,觀想的背後也是「心中心」;甚至「內法」中,亦隱藏著「心中心」。

在「無上密部」的修行中,這些技術性秘密幾乎是無法言說的。那些被深刻理解的活佛們視其為至高無上的機密。因此,在這一部分的密教典籍中,所有相關的內容都被刪除,因為「無上密部」本身就是密教最為隱秘的「心中心」。「大圓滿密部」的「心中心」,根本就不可說。

密教「通中脈」本是一個內法修持的必須,但是,全世界的行者,甚至密教的上師,他們均不知道「中脈」本身有「上斷」及「下斷」。「上斷」--喉輪至眉心輪是斷的;「下斷」臍輪至生殖輪是斷的。要通「中脈」一定要接起「上斷」及「下斷」,如此才能通貫行者的中脈,而接通的方法,是秘密技法,是秘密又秘密的,若非修行層次已經夠格,不是心傳的弟子,是不傳授的。

我的密教上師對我說:「中脈要通,一定要接通上斷及下斷,而且中脈要直,這樣子姿式擺正,才能通中脈,這其中的技巧,一定要真正的金剛上師才能明白。世上的行者,明白者不多,有真正的明白者,大半也是秘而不宣的,這是非常秘密的。」

這世上,自稱中脈已經通的人很多,有更多的人也自稱可以幫人通中脈。但是,連「上斷」及「下斷」如何接都不知道,又如何通中脈呢?

在「明點法」中,有四大口訣:

一、心間日月和合;二、臍間獨一勇士;三、密處樂之明點;四、眉間白毫種子。這其中的秘密技法,有「運氣」及「觀想」在其中,其中有很多「要訣」及要點,全部都是技法,甚至應行之身跏趺要訣。

內火的口訣:一、拙火紅。二、火燃熾。三、明點交征。四、火輪。五、火猛熾。六、火極熾。七、火遍熾。

我發覺,祇要進入「內法」的修持行者,均明白,這當中的密教技法太多,並不單純,如果不由金剛上師在一旁仔細講解,一定很難明白透徹,所以這方面的傳授,不是單看法本或儀軌所能明白,這全是口耳相傳的部份。

在「無上密部」,一般的說法是,修「無上密」,有三大成果:

第一,使千葉蓮花(眉心輪)的明點下降、第二,使方便氣轉智慧氣、第三,「人身」轉「佛身」,即身成佛、「無上密部」是「內法」得成就者才可修得。

其中全是「秘密技法」,到此地步的行者,對「秘密技法」一句也不可能透露,因為這是秘密中的秘密。此乃接近成佛,金剛大法的成就者,可以說是「佛」。我感嘆「秘密技法」的偉大超然,這絕對不是一般顯法理念所能想像的,密教的偉大,決不是權巧方便,而是實修實證,不是空談高調。我常常說,密教是:心觀心、幻除幻、毒化毒。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成佛作祖的心要口訣全在我的心胸之中,我精於全部的佛法,若不修我的密教技法,成佛談何容易?

秘密的技法是具有「心中心咒」、「心中心印」、「心中心觀想」、「心中心技法」、「心中心神通」、「心中心儀軌」、「心中心伎體」……。結合而成的密教神秘的修練,佛教的教義是基礎,而最後是「即身成佛」。要「即身成佛」,唯有密教。顯教是「依法不依人」。密教是「依法又依人」。

為什麼?因為只有真正的金剛上師才能把「密教技法」用口直接的傳給金剛弟子。如此,才能保存住「密教的真諦」。(有的時候,密教的技法,也要上師演練一遍,弟子用看的,跟著演練一遍)

「無上密部」中的「技法」,不公開的原因,是容易被外人「譭謗」,被認為密教是教人「大慾」。其實它的真諦是將人類原始性的、本能性的「慾望」,用「密教技法」轉向昇華,成為一種「以慾修行」的大法,把「大慾」轉為「智慧大樂」。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是經歷了「密教技法」的鍛練,這「密教技法」會得到真正的「安樂」,各種「妄想」、「慾念」、「不安」、「煩惱」都藉著「密教技法」而消除,得到真正的「安心」,得到身子的「大樂」,得到永恒的「覺悟」。

假如娑婆世界的人,想得到「安心」、「大樂」、「覺悟」,那就跟著我修行的腳步走吧!我了解自已的「前世」,我了解真正的「未來」,我能入真正的涅槃,我是一個修行「完成的人」。

我認為「密教技法」是在實現「空」的,而實現「空」必須用「識」來修行,最後達成「即身成佛」。

我是從基督、道、佛門顯教、佛門密教走過來的人。我發覺佛門顯教,空有教理,欠缺「實修法」,表面上的唱唱唸唸不是「實修法」,或表面上的禪定,也不是「實修法」,我發覺「密教技法」才是真正的實修法,佛教要實現「即身成佛」,唯有從密教著手。

174相應

我喜歡這麼說,所謂瑜伽,就是「相應」的意思。相應有五種,分別是「境相應」、「行相應」、「理相應」、「果相應」和「機相應」。

密教即為瑜伽宗,也可稱為「相應宗」。相應的五平等義是:一、所依平等;二、所緣平等;三、行相平等;四、時平等;五、事平等。

我對這「五平等義」的研究如下:

一、所依平等--我即是佛,佛我同也,這是依平等。

二、所緣平等--佛是真實自性,我亦真實自性,這是緣平等。

三、行相平等--佛的修行,我的修行,平等平等。

四,時平等--三界一如,一如三界,這是時平等:

五、事平等--明體一同,十方廣大,這是事平等。

若能證得這「五平等義」,就是與「佛」的相應。

佛菩薩能給予行者加持,因此我們應當依止佛菩薩修行;密教上師也能給予行者加持,所以我們應當依止上師修行,這是「依」的意義。當一個行者了達一切佛理,明白真實自性皆是法身,這是「緣」的體現。一切的修行,不離佛陀的教法,這是「行」的根本。在任何時間和空間中,都應與佛無間斷,這是「時」與「事」的圓融。這些是與佛相應的理法。

當一個行者能夠生起「同體大悲」或「無緣大慈」,這表明他已經具備相應的證量。「同體大悲」是指眾生同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無緣大慈」則是不論因緣的深淺,無分親疏仇敵,這正是緣的平等。我(蓮生活佛盧勝彥)深深明白這方面的大道理,並因此發下了最大的誓願:「不捨一個眾生」。這個「不捨一個眾生」的誓願,正是同體大悲與無緣大慈的具體體現。

我深深覺得「相應」有四種特性--

「堅固」--是全信與淨信,永不退轉了。

「清淨」--如來的三密,是身、口、意清淨,而行者若身、口、意清淨,則是「清淨」無一點污垢。

「解脫」--解脫範圍甚廣,在此指一切煩惱解脫。

「圓滿」--圓成一切。

有人問我,如何才能輕易相應?

我的回答是:一個密教行者,首先要清楚了解自己的修行程度,也就是「成就的把握」。在選擇本尊的時候,必須特別謹慎,因為本尊是你成就的根本所在。

例如「真佛宗」有八大本尊,八大本尊各有特性:

一、藥師佛--有治理眾生的特性。

二、阿彌陀佛--有往生的特性。

三、觀世音菩薩--有大慈悲的特性。

四、地藏王菩薩--有冥陽兩度的特性。

五、準提佛母--有清淨的特性。最勝的特性。

六、蓮華生大士--有不死虹光,弘法的特性。

七、黃財神--有濟世的特性。。

八、蓮花童子--有往生及大富的特性。

舉個例子來說,選擇本尊時,應該選擇最投緣的本尊,與自己的個性相合、願力相等、修行程度相近的。若你祈求的是往生,通常會選擇與西方淨土有關的本尊;而在藏密中,人們則多選擇「阿彌陀佛」、「長壽佛」、「觀音」、「度母」或「金剛手」等本尊,這樣的選擇有助於與本尊的心意相應。

我發現,密教的相應不僅限於身、口、意三密相應,還包括氣、脈、點的相應。這些不同層次的相應,最終目的是達到身心的完全契合與覺悟。

一、五智的相應--如來五大智慧的相應。

二、五大的相應--行者身中的地、水、火、風、空,相應了宇宙的地、水、火、風、空。

有些人問,蓮生活佛盧勝彥在許多著作中,常自題「我」字,並註明括弧內寫著「蓮生活佛盧勝彥」,這樣的做法是否過於執著於「我」,太看重自我,顯得自大?

回答如下:一般來說,密教行者應該先學「無我」,因為修行的目標之一便是消除「我執」。世間眾生大多被「我執」所困,所有行為都圍繞著「我」字,這是煩惱的根源。越是重視「我」,越難以解脫煩惱。

小乘佛教主張破除「我執」與「人執」,大乘則進一步要求破除「我執」、「人執」與「法執」,無論大小乘,「我」必須被破除。

然而,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中的「我」,並非世俗的自我,而是指一種與宇宙相應的、超越的「我」,正如《大涅槃經》所說的「常樂我淨」中的「我」。這個「我」是指真實的覺悟與圓滿,而非我執。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的寫作,有兩層意義。上面提到的「我」,指的是「大我」,而下面的(蓮生活佛盧勝彥)則是指個人的「我」,這正是佛我合一的表達方式。

有些人自稱與自己的根本上師已經相應,但實際上,是否相應是可以測驗的,方法非常簡單:相應者是否願意將所餘的生命時間,全部投入於密法的修持中?是否願意將自己的生命、財產、意志、時間完全交給根本上師的指引與差遣?如果一個人與根本上師真實相應,那麼他必然會完全追隨根本上師的步伐。如果不符合這些基本條件,那麼根本就未曾相應。我認為:「是心是佛」、「非心非佛」、「我即是佛」、「光明空性」,這些都是表達「相應」的法句。

那麼,如何修習相應法呢?

答案是:蓮華生大士的口訣是:「敬師、重法、實修」。

在密教中,根本上師被列為最重要的對象,對上師的恭敬是首要的,因此供養與承事上師是首要的修行法門。只有在得到根本上師的加持後,才能達到真正的相應。正如「馬鳴菩薩」所傳的《事師法五十頌》所示,男弟子應該恭敬上師如同僕人,女弟子應該恭敬根本上師如同妻子。

修習相應法的方式,首先是從敬師開始,並且重視上師所傳下來的法門,最終實修上師所教導的法。在這當中,包括承事、供養、禮拜和懺悔。只有這樣,我們的心才能開啟,根本上師通過自己的證量來引導行者的證量,最終達到「心心相應」的境界。

若在實修密法時久未得到「相應之相」,究竟是為何呢?

答:一般來說,若是真正的佛弟子,若宿根深厚,擁有密乘的種子,在受灌頂後,實修密法通常容易得相應。然而,若實修已久卻未得相應,則可能存在障礙。這時,弟子應當警惕,小心修學密法,避免漏失。還有,應該更加懺悔,可能因為懺悔不夠,未能消除障礙。

若我們修行越久,卻感覺身心狀態越差,智慧和福報也下降,命運多舛,甚至常做惡夢,事事不順,這都顯示我們還未達到「相應之相」。此時應修習「懺悔法」,懺悔我們累世的過錯和種種失誤,從而消除障礙。只有通過懺悔,直到「夢變佳夢」,身心狀態恢復精力,福慧日增,命運也會變得更加順遂,一切事事順心,這一切都完全依賴「懺悔法」的修持。

我常常如此認為,密教修行中相應的力量有四個來源:一、上師的加持力;二、本尊的法力;三、護法的護持力;四、自己的定力。其中的二、三兩項,可以說是「宇宙力」。我們密教行者,除了自己的定力之外,不可不依靠上師的加持力,佛菩薩諸天護法的「宇宙力」(法界力)。

我們曉得在修持密法的過程之中,常常有很多的障礙及層層的魔難,在這方面,我們要懂得:一、除魔。二、除病。三、除障。四、意外。五、護身。擁有這五項保障後,法力才能增長。行者要時刻記住,根本上師與自己合一,本尊與自己合一,這三者的合一,是密教修行中最為關鍵的相應。

修持容易相應的條件如下:

一、修持真佛密法。

二、儀軌非常圓滿及熟練。

三、守住事師法五十頌、密教十四大戒等之密教戒律。

四、天龍八部護持。

五、心地誠敬,淨信者也。

六、發大菩提心。

七、正見。

有這七點的密教行者,容易與真理相應。一個得相應的人,與未得相應之前,身心會發生巨大的轉變。在心靈方面,這些轉變表現為:由愚痴變得擁有智慧,從貪妄中解脫,變得清澄無染;由驕傲自大變得謙遜,從常常憤怒轉變為慈悲;由嫉妒心變為讚揚他人;對任何環境中的困難或惡劣情況,心中充滿感恩。這些都是心靈上的巨大變化。

當一個人達到與真理相應的最高境界時,就像佛菩薩一樣。佛菩薩的特質雖難以言喻,但大致上可以歸納為:1.無求——不為自己而求,不執著;2.無相——心無迷惑,無所困擾;3.不動——無所謂、無所畏懼;4.任運——自在如如,隨緣而行。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在得相應之後,已經明白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幻象,所有的追求都是虛幻的,因為本來就無一物存在。我也看清了名利的幻象,一切有形的現象其實是空的,因此不再受到迷惑。於是,我本然如如不動,對所有的攻訐和誹謗無所謂,亦無所畏懼。我的心只有「任運」,其中只包含神通的遊戲而已。

相應的人,至少應該是:身體不再動搖,心境不再紛亂,氣息平和安定。

在內密法的相應中,具體表現為:

你的氣息與本尊的氣息相通——氣息自同一鼻孔而出。你的脈絡與本尊的脈絡相通——中脈與中脈相通。你的點運與本尊的點運相合——點點相投,心意相通。你的光明與本尊的光明融合——光明彼此交融,無間無隔。

當這種相應發生時,脈絡也會發生變化,由最初粗糙的脈(模糊不清的)逐漸變細,轉為半透明的脈,最終進入最細微的脈,呈現完全透明的狀態。這樣的相應,表現得既明顯又堅固。相應的氣息,是清晰、純粹、柔和的。

在相應的過程中,身體內的「物質明點」、「濁明點」、「風明點」、「白明點」、「紅明點」……都會轉化為「智慧明點」,使身心進入更高層次的覺悟與清明。

修持甚久,而不相應,其障礙當然很多,我特別列舉數條如下:

一、疑師--祇要有一點疑念,就不可能相應,無加持力。

二、疑法--懷疑真佛密法的可行,無傳承力。

三、俗務多--修持不易產生相續的力量。

四、儀軌漏失--對密法不是很熟練,漏失未圓滿。

五、妄念多--修法時妄念紛飛,精神未專一,有修等於無修。

六、功夫太雜--一回修這,一回修那,東修西修,不能純一。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我是一個「本尊法」修到底,其他的修法是副,我以本尊法為主修。一法通則萬法通。

如果修持已久,但仍未能相應,並且自己認為已經具備了「不疑師」、「不疑法」、「放棄俗務」、「儀軌周全」、「無妄念」、「功夫單一」等條件,卻依然未見相應,這時應該反思一下,是否次第有誤。真正的佛密法修行有其次第,這個次第是:四加行、上師相應、本尊、內密、無上密、大圓滿。首先,應該檢視自己是否在「四加行」上相應,因為密教修行是依次第進行的。如果四加行還未相應,就急於修習上師相應;如果上師相應還未達,卻進入了本尊的修持,這樣的次第是錯誤的。修行應該是條件具足、步步為營,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如果實在還是無法突破,您可以向我請求重新灌頂,祈求強大的加持力,我會將法流灌注於您的身心之中,一切重新開始,從頭再來。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實實在在的向大家保證:我(蓮生活佛盧勝彥)--根本上師殊勝。真佛密法--第一殊勝。八大本尊--本尊殊勝。虛空護法--超然殊勝。

在這個世紀中,親證「大樂無死虹光身」的上師,當之無愧,捨我其誰。我要去蕪存菁,將真佛密法展現出來,這不僅是清淨的安樂妙法,更是本尊所賦予行者的大成就證明,顯示八大本尊的殊勝。在這無邊的虛空中,所有的護法眾生,無一不平等地來護持真佛宗,這正是護法超然大力的體現。

根本上師的無上加持力,本尊的無上成就力,護法的超然事業力,這一切在娑婆世界中,已是極為罕見的寶貴存在。願見者、聞者、笑者、罵者,無論是何種情境,皆能來皈依,得以體證這無上的殊勝法門。

208蓮生活佛談爭議話題--蓮聲廣播節目專訪

1、邰問道:「要怎麼樣才能讓『道心堅固』呢?」

師尊回答:「是這樣的,對於我們學習密教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止根本上師。當你皈依了師父,就應該專注於師父的優點,而不是去看他的缺點。若你總是注視師父的缺點,那麼你心中所見的裂縫就會越來越大,這樣的裂縫只會使你的心變得更加複雜,最終會導致你無法接受師父的法、也無法尊敬師父。當你失去對師父的尊敬與重視時,你對他的密法也會失去信任,那麼成就就無從談起了。因此,在密教中,尊師重法非常重要。

當你皈依了密教,就要努力去學習師父的長處,將他的優點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我們所學的,是師父所傳下來的密法,這是我們的傳承,我們應該專心修行,這樣才能得到感應與相應,進而讓你的道心變得堅固。

當然,也有很多弟子無法親自與師父見面,這樣的情況下,你仍然可以透過師父的書籍、錄影帶和錄音帶來學習。我經常會解釋這些事情,這樣大家就能了解你的師父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其實,師父的個性和他的密法並不直接相關。」

你們學佛的話,就應該學習佛法的長處,學習師父的長處。你說要看缺點,那麼天底下哪一個人沒有缺點呢?每個人都有缺點。如果你總是去看別人的缺點,對自己是沒有益處的,因為這樣會讓你失去恭敬心。而失去恭敬心,這個法就不再珍貴。既然法不再珍貴,你修這個法就難以得到成就,反而會對自己有損害。

因此,既然你已經依止了某位師父,就應該終身依止,學習師父的長處,學習他珍貴的密法。只要你能夠用心修行,就一定能夠成就,佛法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就像佛陀在世時,很多人看到他、聽到他,甚至有女人罵佛陀,他們因此失去了道心。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當你與佛同一世而不懂得珍惜,那麼以後還能珍惜什麼呢?

2、徐:好像楞嚴經裡頭提到不准吃肉,是不是談到這個「吃素」的問題?

成佛在心,不在葷素

師尊回答:關於吃素的問題,其實可以很簡單地說一句話:釋迦牟尼佛並不是吃素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佛陀的時代,他們並不自己做飯,而是出去乞食,乞得什麼就吃什麼。戒律中有一條叫做「不舉炊戒」,就是不自己燒飯,那麼既然不燒飯,他當然就吃化緣所得的食物。如果乞得是美食,他當然就吃;而十大弟子當中,有些人吃得比較胖,是因為他們吃到了油膩的食物,營養充足;大迦葉則偏好苦行,他往往去向貧窮的人化緣,食物質量自然較差,所以他比較瘦。佛陀既然不舉炊,你怎麼能要求他吃素呢?對吧?他接受供養時也是隨緣的。

吃素的規矩,實際上只在中國佛教中出現,這是梁武帝一千四百多年前頒布的詔書,他希望所有出家人都吃素。梁武帝之前的出家人並不吃素,他們也是吃葷的。所以說,吃素的習慣是梁武帝所創立的,而不是佛陀自己所定的規矩。其實,吃素還是吃葷,佛陀與十大弟子、五百羅漢都能成就,這並不是「葷」或「素」的問題,而是心境的問題。真正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而不是食物的種類。

徐:所以可能我們有時候都誤解了,因為我們不是生在佛陀那個時代,我們都認為很多道理,很多規矩都是那個時候傳下來的,其實不然啊!

3、邰問道: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很多人常說:「我過好我這一世人就好了,我不偷、不搶、不淫、不盜,什麼事我都做得好好的,行善積德,做本分的事情,為什麼我還需要成佛?如果我成佛了,坐在蓮花上又有什麼好處呢?」他們總是會這樣想:這樣的生活不會很無聊嗎?

學佛是為少煩少苦

師尊答道:對呀,確實如此!其實我們學佛的目的與一般人的境界是不同的,成佛是為了降低我們的慾望、減少煩惱。你知道嗎?凡夫的世界充滿了煩惱,這些煩惱帶來的是痛苦,煩惱總是和痛苦相伴相隨。那麼,要解決這些煩惱和痛苦,唯一的辦法就是學佛。

很多人會說:「我很好啊,我喝酒覺得很舒服,我交女朋友很開心,甚至有很多外遇,偷偷摸摸反而更有刺激。」

但其實,稍微想一想,這樣不僅帶來更多的煩惱和痛苦,甚至可以說,這些行為本身就是煩惱與痛苦的根源。在凡夫的境界中,喝酒是好嗎?其實不然,喝酒對身體不好,會引發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喝多了酒,可能會做出很多酒後亂性的事,甚至會導致壞事的發生。所以,很多人會說:「我一生都行善,拜佛也很勤勞,但我為什麼要學佛呢?」

「大家常說,‘我心好就好’。」

但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心真的好嗎?」這正是關鍵所在。

其實,眾生的心中有哪一個是真正的「好」呢?

有些人說,「我一生做得好就好了。」

但是他的一生,真的做得好嗎?如果真的做得好,那他早就成佛了!其實,你本來就在修行的過程中。修行並不需要特別去做,你每一天都在修行。只是不少人說出這些話時,若仔細反思,發現他們並未真正做到「好」,其實,他們的欲念中充斥著不潔的東西。試問,何時他們的心真正清淨過呢?他們每天依舊在爭名奪利,還在傷害他人,內心充滿各種貪欲,這些念頭都不是真正的「好」。你所說的「好」,只是嘴巴上的言辭罷了!

學佛,是教導我們如何真正修行。只有當你真正在修行的時候,才能說自己在修行。即便你不想成佛,你也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對吧?並不是強迫你去西方極樂世界,而六道輪迴是自然的現象。你的內心顯現什麼,世界便呈現什麼,這一切都是自然的。所以,我們並不是說「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想去也未必能去。你不想去,卻會自然地抵達那裡,因為那是心靈的歸宿。當你心靈平靜,生活輕鬆愉快,身心健康,那就是一種極樂的體驗。西方極樂世界其實並不神秘,它的特點是少煩少惱,多樂多安。那裡的快樂是身心的平衡,這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真正的「好」嗎?

4、邰:那譬如師尊講要「度眾生」好了,這麼多的眾生,像我們弟子都已經皈依了,但很多人都沒有皈依,師尊會不會覺得:唉!你們怎麼不來皈依我!會不會覺得很悲傷這樣子?

清涼心度眾生

師尊答道:很多大成就者其實都有你所說的這種感覺,那就是非常的悲愴。為什麼會感到這麼悲傷呢?是因為他們想要度化眾生的心意,卻沒有人能夠理解和支持。可是作為師尊,我已經達到一個境界,那就是以「清涼心」來度眾生。

什麼是「清涼心」呢?就是說,我會竭盡所能去做幫助眾生的事業,但我並不期待一定會有什麼結果。你聽懂了嗎?我們不能常常埋怨:為什麼所有眾生都不來皈依真佛宗?為什麼他們還這麼排斥真佛宗呢?其實,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做,讓他們慢慢了解,最終他們會被感化。至於我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每天快樂地去做,這樣就夠了。

有時候,外面會有謠言、譭謗,甚至有人因此退出了真佛宗。這時,我們也不必過於傷心。這些都是因緣,無需強求。我們還是要努力,想方設法把他們重新帶回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聽信了外界的誤導而退失道心。這是很可惜的,但也不必太焦慮,這一切皆是緣分。我們會繼續盡我們的力量去挽回他們,因為真佛密法確實是非常殊勝的佛法。

5、徐:不過像我們在家裡修,可以是關起門來。對於很多分堂啦,或其他的師兄姊不會去接觸。可是一旦接觸了,又覺得人還真是蠻麻煩的,並不會因為有了信仰,有了皈依的上師,而心胸變得更開闊,好像一旦去接觸,反而有時候蠻難過的。宗教的社會裡好像小集團也多啦,然後還是會去互相的批評啦,師尊會不會覺得這是蠻無奈的情形?

放下執著珍惜緣份

師尊答道:妳說得很對,事實上是這樣的。我以前講法的時候曾經提過,人生的第一大困難就是「登天難」,其實「登天難」就是修行難,修行的道路確實很艱難。第二大困難是「賺錢難」,你看,有些人賺錢似乎很容易,但事實上,大多數人賺錢都很困難,很多人一輩子都在掙扎,卻賺不到多少錢。所以,第二大困難就是「賺錢難」。

那麼,第三大困難,就是——做人難。這就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朋友之間也會鬧翻,我見過不少,二、三十年、四、五十年的老朋友也會因為一些事情鬧翻。所以,再好的夫妻也有可能離婚,對吧?

這真的很困難!在一個像我們這樣的大團體中,有很多弟子,其實他們並不是因為師尊的教導或真佛密法本身而退道心。師尊是很好的,真佛密法也是很好的,但有些人卻因為與同門發生爭執,甚至是一次小小的爭吵,就放棄修行。這跟皈依師尊、修行真佛密法一點關係都沒有!對嗎?他們只是因為和同門不合,或者在寺廟裡與人意見不合,就選擇不再來、不再參與,這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修行的人必須具備廣大的心量。如果你的心量狹小,一點小小的矛盾就會引發分裂,甚至因為名位得不到,便放棄修行,這真的是非常可惜。我希望所有真佛宗的弟子們,每一位都能珍惜這份難得的緣分,在這個大前提下,學會放下自己的意見與執著。這樣大家才能和諧相處,真正融合在一起。否則,如果你堅持自己的意見,卻無法繼續修行,這樣的結局實在是太可惜了。

邰:所以說,我們修行要修到心腹開朗,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奧義。

徐:沒錯,而且大家要珍惜當下的緣分,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福報。

邰:我發現自己心腹還是不夠開,今天回家要好好檢討一下。

徐: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無法繼續深入討論,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來交流。

邰:我快要哭出來了!真的很感動!

徐:真的是太感動了!我們的蓮生活佛,我們的根本上師,我們的金剛上師,我們的聖尊,我們的師尊,還有我們的華光自在佛,能夠降臨到正聲廣播電台的「蓮聲」節目,真的是所有工作人員和主持人的無上榮幸。

師:哪裡哪裡!謝謝你們!

邰:今天能夠和聖尊面對面坐在一起談話,真的是太光榮了。從頭到尾看到我,可能我的業障消了不少!

徐:因為時間有限,我們無法再繼續深入交流了。是不是最後請師尊為我們的聽眾朋友祈福,送上祝福呢?

師:好的,我希望所有的聽眾朋友們,祝福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每一位都能夠堅持道心,並在修行上有所成就。嗡嘛呢唄咪吽。

徐及邰:嗡嘛呢唄咪吽。謝謝!謝謝!

Tuesday ~ Sunday 11:00 AM ─ 5:00PM


Thực hành Pháp / Thiền(sunday)

  2:00 PM ─ 5:00PM

Contact us :

Add : 3004 W Audie Murphy Parkway,

         Farmersville,Tx 75442

         

Tel:  +1 (972) 782─7587

Fax: +1 (972) 782-7656

 

Website: kba-tx.org

 Email:info@kba-tx.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temple.

kalachakra/

三輪雷藏寺服務項目:

1. 佛像開光及安設壇城

2. 風水擇日    

3. 人生咨詢(問事)

4. 臨終關懷助唸

5. 求簽解惑

6. 助印經書

7. 太歲燈/光明燈

8. 消災延壽藥師佛燈

9. 地藏殿提供

 -- 纳骨塔

 -- 歷代祖先牌位

 -- 怨親債主、纏身靈牌位

 -- 水子靈牌位

10.每月(農曆)初一初十五上午10:30am佛前大供及拜土地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