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戒前行

釋蓮央上師法語開示:以戒為師——五戒的重要與實踐


我們大家再一次虔誠合掌,祈請根本傳承上師聖尊蓮生活佛、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修法主尊南摩藥師佛、壇城諸佛菩薩、諸龍天護法諸尊,慈悲加持,開示一切圓滿俱足。嗡嘛呢唄咪吽!

我們敬愛的釋蓮鎮金剛上師、釋蓮姜法師、釋蓮究法師、兩位助教、在座同門以及線上的同門,大家午安!

今天有同門說:「蓮央上師,在廟剛開始的時候,您都有宣戒,可否請您再一次宣戒?」

所謂「宣戒」,就是提醒我們──身為凡夫俗子,難免會犯錯。然而,錯了能改,便是莫大的善行。戒律的存在,正是為了幫助我們,不論在日常生活或修行之中,都能更加快樂、自在,並且讓修行精進而快速成就。

我們常聽到「懺悔」二字。若能知錯即改,立刻懺悔並永不再犯,這就是善莫大焉;但若口說懺悔,隔天、三個月、半年後又重犯,那就必須再次懺悔。

很多人問:「什麼是清淨心?什麼是清淨修為?」有人天天誦經、禮佛,但心不在焉,只是形式上的動作,如同運動一般。口中念經,心卻早已飛到九霄雲外,這並不是真修行。若身心充滿顛倒妄想,就無法得清淨。因此,欲得清淨,必先守戒。

既然有同門建議,那麼往後我們每個星期天修法之前,都會先行宣戒。

佛陀入涅槃前,弟子們感到無依無靠,跪問:「世尊,您這麼偉大,如今要離去,我們如同失去父母,當以何為師?」佛陀慈言:「以戒為師。」

我們的師尊也時常強調戒律的重要——若一個佛教道場不守戒,那就形同詐騙集團,無論規模多大、外表多莊嚴,皆失去根本。因此,今天我再次宣戒,並且會在日後逐一解說戒條的內容。師尊曾開示,在《戒律學綱要》中指出:只要守五戒、行十善,便能得天人身。至少,五戒十善能讓我們往生天界,這是非常重要的根本。若犯戒,可於諸佛菩薩前懺悔,也可向上師、事發者,或向根本傳承上師懺悔,方式不拘;但最重要的是,真心懺悔並永不再犯。

佛教戒律有多種:五戒、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出家菩薩戒的十重四十八輕戒,以及在家菩薩戒的六重二十八輕戒。然而,這一切都以五戒為基礎——五戒若不清淨,其他戒難以著手;五戒持得清淨,其餘戒條自然容易持守。

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前三戒屬於身業之犯,後兩戒屬於口業之犯。從初發心學佛到成就菩薩果位,都必須嚴謹守護五戒。守戒能遏止惡念惡行,促使我們行善,生起清淨菩提心,自然邁向解脫之道。

五戒不可小覷。許多人以為只是「不殺生」等簡單條目,但在日常中,我們往往會不經意犯戒。若能嚴謹約束身口意,至少不會墮入三惡道;出家眾若犯重戒,更會墮入金剛地獄,永無超生之期,極為嚴重。因此,我在此再次叮嚀——珍惜人身,因為「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何不當下精進,直求究竟?一旦失去人身,來世能否再得人身,誰也不能保證。今天,藉這短短時間,與大家談談「以戒為師」的重要性。

接著,我想以一個真實故事,分享五戒中的第一戒——不殺生。佛說「慈心悲物,不殺生靈」,更應積極放生。這個故事,正好顯示殺生的因果報應何等深重!

過去,有一位極其富有的商人,他娶了一位老婆,婚後多年卻遲遲未孕。在中國人的觀念裡,「無後為大」,子嗣傳承被視為頭等大事。於是,這位富翁又娶了一位小老婆。

小老婆很爭氣,不久便為他誕下一個可愛健康的小胖兒。孩子降生時,富翁欣喜若狂,親朋好友也都前來慶賀。然而,大老婆心中卻十分不快——自己多年不能生育,如今小老婆生了兒子,丈夫自然更常往小老婆那裡去,自己的地位大不如前。

有一天,富翁邀請許多朋友到家中舉辦盛大的生日宴會,為兒子慶祝。大老婆走進房間,看著這個可愛的小娃娃,心中嫉妒憤恨交織。越看越難受,竟起了惡念,悄悄取出一根銀針,朝孩子的囟門插下去。

等小老婆在宴會後回房抱孩子時,孩子已經斷氣。事發後,小老婆悲痛欲絕,正準備下葬時,有朋友提醒她:「這孩子一小時前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死了?你有沒有懷疑,是不是大老婆下的手?」於是,她請來檢察官驗屍,果然在孩子頭頂找到那根銀針。富翁雖知真相,卻不願家醜外揚,用錢擺平此事,大老婆也因此未受法律的制裁。

然而,小老婆心中悲憤難平,鬱鬱寡歡,不久便病倒,在臨終時對大老婆說:「我做鬼也要來找妳報仇!」

一年過去,兩年過去,到了第三年,大老婆竟然懷孕了。孩子出生後,不到周歲便夭折。接著她又連續懷孕五次,每一個孩子都活不過兩歲。六個孩子接連早逝,使她精神崩潰,日夜瘋狂般地受折磨。

有一天,她的朋友看她痛苦不堪,便帶她到寺廟請教一位出家師父。師父問她:「師姐,你是否曾害死一名嬰兒,導致其母悲憤而死?」大老婆聞言全身發抖,承認了過錯。師父告訴她:「你必須辦一場懺悔法會,親自禮拜、誦經、做功課、佈施、行善,將功德迴向,才能化解冤業。」

她答應了。日子選定後,當天她步行前往寺廟,途中遇見一條毒蛇橫在小路上,無論從哪一邊都過不去。蛇昂首露齒,似要撲咬。就在這時,寺中的師父走來,對毒蛇說:「蛇兒啊,她曾害你一次,而你也害了她連連六次,一報還一報,何時才能了?如今她已經悔悟,受盡折磨,你若咬了她,她死後仍會尋你報復,這樣你也不得解脫。不如讓我今天為你超度,往後她也將所有的功德都迴向給你,令你早日離苦得脫,可好?」

師父一說完,毒蛇竟然掉頭離去。大老婆見狀,心生大慚愧,當即進寺,披髮修行,後來更剃度出家,盡心幫助眾生。

我今天將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是要提醒我們五戒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明白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為什麼五戒以「不殺生」為首?因五戒是一切佛教戒律的基礎,不殺生是最基本、也是最慈悲的守則。很多人認為戒律會讓自己的生活不自在,所以很多人雖然信佛、學佛,但不願受戒,這其實是因為不了解五戒的內容和意義。在《戒律學綱要》中,以五戒通往人天的護照。也是做人的準則,若能受持五戒,則能保住人身不失。五戒也是遠離一切惡法,生長一切善法的基礎,所以嚴持五戒,即為得一切戒的根本,證得一切無漏功德和聖果的所依處。戒也是佛陀從大悲心中流露出來淨化人身心的甘露,是佛弟子求得出離的根本保障。故《瓔珞本業經》雲:「一切眾生,初入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

戒為一切諸善功德住處。人必止惡才能向善,有了向善之心,才能進一步希求解脫。祖師也曾說:「護戒如護眼。」守護戒律如同守護眼睛一般。如果沒有戒律,就如同瞎子。眼睛失明便無法看路,失去戒律,則修行的道路也將陷於黑暗。因此,記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信因果,屬於意業;殺生、偷盜、邪淫,屬於身業;妄語、兩舌、惡口、毀謗,則屬於口業。若身、口、意三業皆犯,便是造作諸惡。

當年釋迦牟尼佛將入涅槃時,弟子們問:「世尊滅後,我們應以誰為師?」佛陀慈示:「以戒為師」。不守戒律者,便稱為「破戒僧」。在家居士若已受菩薩戒而不遵守,也不能稱為菩薩,仍屬世間凡夫。由此可見,戒律的重要性不可輕忽。

佛教十戒為: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飾(不以香花、華鬘、脂粉裝飾身體);七、不歌舞觀聽(不觀聽歌舞戲樂);八、不坐高廣大床;九、不非時食(過午不食);十、不蓄金銀財寶。

今天因為時間關係,下週我將為大家詳細開示五戒之首——不殺生的深義。嗡嘛呢唄咪吽。

 

Tuesday ~ Sunday 11:00 AM ─ 5:00PM


Thực hành Pháp / Thiền(sunday)

  2:00 PM ─ 5:00PM

Contact us :

Add : 3004 W Audie Murphy Parkway,

         Farmersville,Tx 75442

         

Tel:  +1 (972) 782─7587

Fax: +1 (972) 782-7656

 

Website: kba-tx.org

 Email:info@kba-tx.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temple.

kalachakra/

三輪雷藏寺服務項目:

1. 佛像開光及安設壇城

2. 風水擇日    

3. 人生咨詢(問事)

4. 臨終關懷助唸

5. 求簽解惑

6. 助印經書

7. 太歲燈/光明燈

8. 消災延壽藥師佛燈

9. 地藏殿提供

 -- 纳骨塔

 -- 歷代祖先牌位

 -- 怨親債主、纏身靈牌位

 -- 水子靈牌位

10.每月(農曆)初一初十五上午10:30am佛前大供及拜土地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