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師法五十頌(三)

釋蓮央金剛上師法語開示:事師法五十頌(三)
我們大家再一次的虔誠合掌,我們祈請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水供主尊南摩綠度母、壇城諸佛、諸菩薩、諸龍天護法諸尊,祈請加持開示一切圓滿具足,嗡嘛呢唄咪吽!
我們敬愛的釋蓮鎮金剛上師、釋蓮姜法師、釋蓮究法師以及玉嬌助教、碧霞助教,以及我們的理事長及在座的所有同門,以及網絡的同門,大家午安!
大家請翻開《戒律事師法五十頌》,找到二十三條,跟我一起唸,這樣比較不容易忘記。我們今天要講的是二十三條到三十條,這幾條主要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一些小細節。
先來看二十三條:「若足踏師影、獲罪如破塔、於床坐資具、騎驀罪過是。」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的腳不要踩到上師的影子。如果踩到了,就如破壞佛塔一樣。接著說「於床坐資具」,意思是上師使用的床、坐墊,或者常用的法器,例如金剛鈴、金剛杵,甚至是椅子,都不應隨意使用。如果不小心用到了,或者跨越了這些物品,也都是不妥的,會產生過失。這其實是一種尊重的表現。就像家裡父母或 長輩常用的東西,例如毛巾或床鋪,如果你想用,至少要先徵得同意,以示尊重。
第二十四條:「若師所教誨、歡喜當聽受、自己或不能、則善言啟白。」這一條大家可能常常會犯到。意思是說,當上師在教導你、給你開示、訓話或責罵時,你應該以恭敬的心去傾聽並接受。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暫時無法遵從上師的教導,或者覺得上師交付的事情超出你的能力,這時候就要以恭敬、善意又婉轉的方式向上師表明:「上師,對不起,這個好像我無法完成。」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因為這是一種尊重。如果不說清楚,而是隨便答應:「沒問題、OK!」結果法會開始了,上師說:「法器不是幫我準備好了嗎?」你卻說:「哦……找不到!」那法會已經開始了,怎麼辦?這樣就是不對的。所以,上師交代的事,你一定要確定自己能做到。如果能做到,就要信守承諾;如果真的不行,就要提前告知:「上師,對不起,那一天我恐怕很忙,無法完成。」這樣才是正確的方法,也是對上師和自己的負責。
好,我們來看第二十五條:「由依止師故、所作皆成就、現樂及生天、何敢違其命。」這一條我要跟大家說明:佛教傳到這個世界上,佛菩薩傳給我們的東西只有一個——佛法。沒有別的,只有佛法。所以,我們的師尊、根本傳承上師,是佛法僧的源頭,他傳給我們的也是佛法。這就提醒我們,要時常「飲水思源」。今天我們能得到佛法、得到修行的成就、解除痛苦、獲得幸福,甚至臨命終時能往生天界,這一切都是因為上師傳授給我們佛法的緣故。後面說「何敢違其命」,意思是:現在我們擁有的快樂與幸福,以及未來的善果,都是師父賜予的。我們怎麼敢不恭敬他、違背他的教導呢?那就是真正的忘恩負義,而不是「飲水思源」。所以,第二十五條提醒我們:時刻感念師恩,尊重師命,不忘師恩,這才是正確的修行態度。
第二十六條說:「師財如己命、師愛敬若師、師眷如己親、敬奉毋疏怠」。我想這一條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我們要把上師的財產,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我們尊敬上師,就要同樣尊敬他所重視的人、事、物。上師的家屬,就像我們的師母一樣,我們對他們也要如同對師尊一般恭敬。不能覺得「那是上師家裡的事,跟我無關」,這是不可以的。上師的眷屬,我們必須真心恭敬,不能疏忽或懈怠。舉個例子,如果上師交給你一百塊錢去買東西,你就要好好用這一百塊,而不是浪費或私吞。因為出家人的錢不是自己打工賺來的,而是眾生供養的,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他既然交給你,就是信任你,你怎麼可以隨便亂用或據為己有?這樣做是犯戒的。我自己出家後,用錢非常謹慎。以前我未出家的時候,有一點小錢,愛吃甚麼就買甚麼,但出家後就不敢亂花,因為那都是眾生的錢。只要吃得飽、用得妥當就好。像在廟裡吃飯的同門都知道,我們不會去買大魚大肉,都是師兄師姐好心從外面買來,交給廚房處理,要不然就是先供養佛菩薩,再供給我們。所以,我們出家人所修的法,都應該迴向給所有眾生。我常提醒自己,出家人所吃用的一切,都是來自四方眾生的供養。我們修法時,不可以以自己為第一,而要迴向給所有的眾生。
第二十七條說:「不應於師前、覆頂及乘禦、翹足手叉腰、安然而坐」。古時候,有些地位很高的人出門,都會有人替他打傘、抬轎或者坐馬車。你們看我們迎師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寶傘蓋?那在古代是地位尊貴的象徵;坐馬車、抬轎子也是一樣,代表身份地位。如果今天你自己家裡很有錢,有司機、隨從、保鏢,甚至有人給你撐傘,當你看到你的根本傳承上師時,你必須立刻下車、走出來,把傘讓給上師。無論你原本多高的地位,在上師面前都不能做出任何比上師尊貴或高的位置、動作或態度。在根本傳承上師面前,不可以翹腳、叉腰,也不可以躺坐、安然自得。這裡說的「翹足手叉腰」,就是指這種不端莊、不恭敬的動作。看到師父來了,要立刻站起來,保持端正儀表。任何表現出自己地位高、隨便的行為,都是不對的,也會犯戒。舉個例子,如果你們去過西雅圖,都會看到上師在裡面吃飯。時間一到,師尊已經在外面了,我們所有上師都立刻站起來,雙手合掌,直到師尊坐到自己的位置,並示意可以坐下後,大家才敢坐。這就是對上師應有的恭敬態度,大家明白了吧?
我們往下看第二十八條:「或事緣令坐、勿舒於雙足、常具諸威儀、師起速當起」。這裡講到,如果你和根本上師在一起,或者上師在場,上師說「你坐下……」叫你坐下,你當然可以坐下,因為是師父邀請你坐。但坐下之後,你不可以把雙腿伸得筆直,或翹起來,這都不合規矩。舉個例子,現在我們在壇城上,我要提醒大家一個細節:如果你盤坐久了,腳累了,可以伸直,但不能把腳底朝向佛菩薩或上師。你可以把腳斜斜擺向兩旁,彎來彎 去都沒關係,但絕對不要向著佛菩薩,這是尊重禮節與威儀的問題。我知道大家坐久了,腳會很酸,很想伸直,這沒關係,但一定要注意方向。另外,如果你和上師坐在一起,看到根本上師或上師站起來了,你要比他更快起身。千萬不要上師已經站了,你還慢慢站起來,上師就好像變成你的侍者。威儀是佛弟子應有的品質,坐的時候不要為了舒服而隨意伸腿;上師站起來時,你就必須立刻跟著起立。否則,站著的上師就會好像成了你的侍者,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
我們往下看第二十九條:「若於經行處、不應隨舉步、端謹立於傍、無棄於涕唾」。這一條大家在西雅圖應該常常遇到。意思是說,當上師在經行的路上行走時,你看到根本上師從前方走過來,要立刻閃到一旁,端端正正站好,恭敬地等師尊走過後,你才可以繼續走。如果你跟在上師後面,也不能像跟屁蟲一樣緊跟著,亦步亦趨。應該保持一定距離,不可太靠近。大家如果到西雅圖注意看,就會看到很多同門、出家眾、法師、弘法人員,看到師尊走來,會自動分到兩邊,保持距離,恭敬而有秩序。靠得太近或者緊貼在旁邊都是不妥的。另外,如果上師因為感冒、咳嗽或流鼻涕,也絕不能表現出嫌棄、厭惡的表情。上師生病也是不得已,這時不應有不恭敬之心。同時,也不要在上師面前大聲擤鼻涕或劇烈咳嗽。想咳嗽或流鼻涕時,可以稍微轉身,避免對上師直接發出不雅之聲或動作。總之,在上師面前,要保持端莊、清潔和恭敬。
我們第三十條,大家一起唸:「亦勿於師前、私竊而言說、及鄰近語 笑、歌舞作唱等」。這一條,我相信大家都可能不自覺犯到。意思是說,當我們在上師面前,或者接近上師身旁,無論是在法會灌頂時,上師傳法時,或者開示時,都千萬不能私底下竊竊私語。這裡所說的「私竊而言說」,就是指在上師面前或旁邊,私下嘰嘰喳喳地講話,不管是講有的沒有的,還是大聲講話,打斷或蓋過上師的聲音,都是不可以的。「及鄰近語笑」則是指在旁邊講笑話、逗人發笑,故意吸引別人注意,這也是不妥的。更不要做「歌舞作唱等」之類的表演,如果今天是法會結束後的娛樂活動,那當然可以,但在法會進行中,上師在講法或灌頂時,是絕對不可以的。有些同門可能會想:「哎呀,好久沒見面,趁這個時候聊一下!」或者「大家都安靜,我來講個笑話讓大家輕鬆一下!」這些都是不恰當的。更不要在上師面前表演跳舞或做不雅的動作,任何不莊重的舉止都不可以。這不僅影響上師的心情,也可能干擾上師講法的專注與靈感,所以這些行為都是犯戒的。
今天我跟大家講的,從二十三條到三十條,這幾條主要都是關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而剛才前面講的十六條到二十二條,重點是我們如何侍奉和承事上師,包括身口意的清淨,以及承事根本上師的功德。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謝謝大家,也辛苦大家坐在這裡聽我講戒律。戒律的內容聽起來可能不太好聽,有些乏味,但它非常重要。如果你修法沒有戒律,心就不能安住,所有的功德也容易散失。所以,我今天就先開示到這裡。嗡嘛呢唄咪吽!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