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的精要 (一)
釋蓮央上師精彩開示:
《梁皇寶懺》出自於南北朝代,梁國皇帝梁武帝, 姓蕭,名衍,字叔達,拜一代高僧寶誌和尚為國師,在位四十六年,享年八十六 ,梁武帝「樂善好施,愛好修行」。他在位時非常寵愛皇后郗氏, 而皇后郗氏生性嫉妒,對六宮如毒蛇般慘毒,常瞧不起三寶,且扯破佛教經書《妙法蓮華經》,破僧淨戒、壞佛清規,生性狠毒,壽年30便逝世。皇后郗氏死後墮落畜生道化成蟒蛇之身,出現於梁武帝的寢室並哭訴:「我死後墮落為蟒蛇。因不信佛法,又沒有一點善功德,故得此苦報墮落畜生道,如今連藏身之洞都沒有,肚子又飢餓,全身鱗甲都是諸毒蟲,日夜痛苦,沒有片刻休息,只好來乞求我王哀憫,念在昔日夫妻情份上,施恩救拔於我,令我脫離此苦。」梁武帝聽郗氏如此哭訴,感慨萬千,於是延請寶誌禪師問:「郗氏為何墮落蟒蛇?」寶誌禪師說:「因她在世不信佛、嫉妒六宮、不禮敬三寶、不存善心,不信因果。」武帝問,如何才能超度郗氏?寶誌禪師說:「如果要超度皇后郗氏,必須我皇發心,舉行廣大供齋,並延請高僧大德,且集合所有經藏精華,誦經禮拜懺悔,建立莊嚴道場,稱揚讚嘆佛法,然後我皇要親自禮懺,」。武帝依照寶誌禪師所說去做。於是請寶誌禪師廣集沙門等,依經律要義懺罪,為郗氏懺悔。眾僧建壇行道,禮懺方畢,見一位端莊美麗的天人對梁武帝說:「我蒙諸佛菩薩的神通功德力,現已脫離蟒蛇之身,將往生天上為天人,所以特來禮謝」。乃因彌勒佛托夢賜名《慈悲道場懺法》而得名。又因梁武帝為了超度皇后郗氏,延請寶誌和尚廣集九位高僧而制定的《慈悲道場懺法》。後來簡稱為《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懺法的意義:慈—就是給人快樂,饒益他人。悲—拔除救濟眾生的痛苦災難 。道場—像寺廟、壇城一樣的處所,或提供修行佛道,解脫成佛的地方,以及修道流程的流通體。道場具有法界法性力、行者修行的功德力、及佛菩薩的加持力。懺法是因懺悔而產生力量的方法。懺是發願止斷未來非,悔是觀察恥心慚愧於過去所犯的業。首先要承認自己曾經造了 貪瞋癡等身口意的三惡業,如今知錯心生慚愧願意負起全部的責任,甘心承受痛苦。然後才能透過懺悔的力量淨化煩惱,把內心的煩惱淨化之後,才能發起修道的定慧力量,並假借諸佛菩薩功德力的加持,使惡業消除殆盡,且更加的去行善業增加善功德,直到出離三途惡道的生死輪迴。
我們已經了解《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的緣由及意義,接著我們要了解它的基本架構,這樣才能更專心更深入的禮佛拜懺達到災消吉至的目地。梁皇寶懺每一卷有固定的八個項目如下:1. 供養讚:梁皇寶懺每卷開頭一定以梵音唱誦一段供養讚,來祈請諸佛菩薩降臨加持演法。並用恭敬感恩的心且獻上供品,而這十卷有十種不同的供品,各代表著不同的象徵意義與功德。十種不同供品分別為「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經、衣」。
2. 入懺文:代表即將開始也是懺悔的前導,是一種輔助引導我們進入懺文的內容觀想。入懺文跟出懺文是一前一後,有引導與圓滿結束的功能。
3. 讚佛偈:每一卷在入懺文之後,都有一首讚佛偈,是讚佛的三十二莊嚴相,八十種微妙身行特徵,讚佛功德。如:「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4. 歸命懺主:歸命懺主的意思是請「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共有八尊佛來作為我們在這邊禮懺功德的證明。在禮拜每一段佛號的開始,一定是彌勒佛跟釋迦牟尼佛為首。因為慈悲道場懺法是彌勒佛所賜名提示的,而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教法導師,因此在每一卷的開始,就要唱誦禮拜這八尊佛號。八尊佛是過去七佛南無過去毘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及現在佛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未來佛是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5. 懺文跟佛號:每一卷都有很多段懺文,而懺文內容是闡述這卷,最主要的義意及道理,(譬如第一卷裡說明為什麼要歸依三寶、怎麼歸依三寶等道理)。所要禮拜稱讚的佛菩薩名號,包含七佛、彌勒佛、賢劫千佛、十方佛、八十八佛、過去佛等等,以及三十一尊的菩薩、圓覺經的十二菩薩等等,每誦一段懺文,就會禮佛一段。在禮拜每一段佛號的開始,一定是彌勒佛跟釋迦牟尼佛。每一段的禮佛名號最後二位菩薩,一定是無邊身菩薩、觀世音菩薩。無邊身菩薩是從安樂邊來看,為與樂。觀世音菩薩是從聞聲救苦邊來看,為拔苦。這二位菩薩都是能聞聲而至,隨處安樂,利益眾生。在《梁皇寶懺》中,總共出現是63次。
6. 尾讚:在最後一段懺文及佛號之後一定是七佛滅罪真言,七佛滅罪真言之後是尾讚,是將這一卷懺文的大意用讚的方式來重點提要。而在尾讚最後回向,所稱念的菩薩名號不同,是依「十地菩薩」的十個位階,由歡喜地到法雲地的法身菩薩。藉由十地菩薩的果位及願力的不同,以象徵業障層層清淨,功德層層而上直到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