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Back

從《六道輪回圖》認識生命全貌(六)

從《六道輪回圖》認識生命全貌(六)

20230830 釋蓮央上師法語開示_ 從《六道輪回圖》認識生命全貌(六)真佛宗三輪雷藏寺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南摩地藏王菩薩』水供法會

我們大家再一次的虔誠合掌,祈請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水供主尊南無地藏王菩薩、壇城諸佛、諸菩薩、諸龍天護法諸尊,祈請加持開示一切圓滿俱足。嗡嘛呢唄咪吽!

我們敬愛的釋蓮鎮金剛上師、釋蓮姜法師、釋蓮𪘲法師、釋蓮究法師、秀蘭助教,以及所有在座的師兄、師姐,及網絡的師兄、師姐,大家晚安!

我們昨天在「十二因緣」裡面已經講到了「無明」、「行」,這兩個都是屬於過去世的。因為「無明」產生了煩惱及業力,而讓自己墮落,進入了胎中。那麼在胎中裡面有一個神識的「識」、「名色」,還有「六入」,這個都是在十月懷胎裡面成長而行。當我們六根具足,身體已經都有了,那麼眼耳鼻舌身意就樣樣俱全。這個時候,我們就出了娘胎,那麼這孩子一出來,他本來在媽媽的懷裡面非常的溫暖,暖烘烘的,又很有安全感,在那邊游來游去,吃飽睡、睡飽吃,非常的好。可是一出娘胎以後,空間不一樣、房間不一樣,感覺到這個空氣很冷,一吹下去,這個孩子就感受到很冷,還有怎麼都摸不著邊,所以你們會發覺到嬰兒一出生,如果用小小的棉被把他蓋住,或者把他的手、腳包起來,他會比較舒服,因為這樣子他就感覺到有安全。那他一出來因為不適應,所以第一個一定是哭啊!他不舒服,當然要哭。當他哭了以後,媽媽給他餵奶,他的臉上就開始笑眯眯的,因為他感受到媽媽在抱他、接觸他,這個就是他的感受。這個觸覺的feeling,我們在「十二因緣」裡面,稱它為「觸」。

而在這個「十二因緣圖」裡面的「觸」,它是用一個男的跟一個女的抱在一起,大家看圖大概就懂了,這個男女相抱的觸覺是不是在欲界裡面,最直截了當、最強烈的一種感受。我們要記得「觸」、「受」、「愛」,這三個是連在一起的。你有了接觸,也就是兩個男女相抱,就有了觸感,你會感覺到很快樂,幸福滿滿。而這個「受」在佛教界,它是用一支箭射到眼睛來代表,那一支箭射到眼睛了,這絕對會有感受,因為眼睛是最敏感的。那麼為什麼不用別的?為什麼一定要用箭射到眼睛來代表「受」呢?因為「觸」是一個心理的覺知,但是當你有「受」的時候,這個「受」就不一樣了。「受」是一種主觀的,六根接觸到六塵,才能產生六識,有了六識以後,才有觸覺。有了這個觸覺以後,才能有覺受,而這感受是每個人都不同的,是一種主觀的「感受」。如果你很討厭這個男人或女人,他抱你的時候,你會很討厭、很嫌棄,所以這個「受」是主觀的,它完全是你個人的感受,就像我們看到某人,我們一看,就很喜歡;可是有些人,我們就是對不上眼,這個跟誰有關係?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只有跟你自己個人的感受有關,所以這個「受」是很主觀的。我有「受」,我就會產生愛跟恨,還有不愛、不恨,所以你看下面,它的「愛」用什麼來代表?一個人在喝好酒,然後又有一個美人陪在旁邊,你說,這個情況好不好?好!所以愛是難分難捨,永不滿足的。相反的,如果你憎恨,你不喜歡,當你「觸」跟「受」完了以後,你就產生了討厭。哇!這個我不喜歡,我恨不得趕快離開,你也會產生了瞋恨心,想要遠離,如果他還拚命的追你,想辦法要綁住你,甚至還起了惡念,想辦法要讓你痛苦,你就會更生氣,更瞋恨,更沒完沒了。

所以這個「愛」是煩惱的毒根,只要你有「觸」、有「受」,就不能避免。我走過去,我摸你一下,打個招呼,你一定要接觸到人嘛!你生下來一定要接觸人,你能說我把自己關在家裡不見人嗎?不可能,所以你一定會有「觸」。可是你會不會有「受」?一定會有「受」,而最重要的是,不要產生過份的愛或過份的恨,這個「愛」它就是這麼狠毒,比毒藥還毒。當你在「受」的時候,如果是好的、你喜歡的,你永遠不會滿足,所以當你喜歡、你愛,不管你喜歡的人或者是事物、一件事情或者金錢或者是房子whatever人、事、物,當有「受」而產生「愛」的時候,你就永遠不會滿足,有還要更多,有一萬還要變成兩萬;已經很漂亮了,還要更漂亮,永遠不滿足,因為這個純粹是個人的心理主觀上。

那另外一個反方向,你有「觸」、有「受」,你產生了討厭,你恨死了他,你要遠離,可是丟又丟不掉,你看那些離婚的,本來可以離婚的不離婚,然後到最後就情殺一大堆,我要讓你死,我要讓你走不了,想跑也跑不了,這種很不理智的行為就發生了。所以大家仔细想一下「觸」、「受」、「愛」這三個因素,「觸」它是一種感覺,你還不會產生,可是當你「受」的時候,你會產生「愛」,也就是好、壞、喜歡、不喜歡,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因為這三個因素因緣和合在一起,便產生了變化後,就憑個人的經驗,個人的習性,個人的喜好,再加上你過去世累積下來放在你八識田中的種子,跟你目前的因緣結合在一起,那這個「愛」雖然是主觀,可是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主觀觀念。大家好好想想,自己這一輩子裡面,是不是有這種狀況發生?沒有理由的喜歡,沒有理由的討厭,這都是因為你過去世的阿賴耶識所存下的種子。所以「觸」、「受」並不可怕,愛、恨才是可怕的。愛、恨會造成很大的生死輪迴。

我們再往下看,「愛」的下面是「取」,圖裡面劃的是一個人在那邊摘桃子來作代表。有一句話我覺得要跟大家講,就是這一個「愛」,因為這個「愛」不止牽涉到主觀,而且還有很大的我執存在,再加上過去世的因緣,或許是過去世你跟他有情殺、有吵架、或者曾經有誓言,這些很多複雜的關係合在一起,就產生了很複雜的「愛」、「取」。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愛」、「取」、「有」,在「十二因緣」裡面非常的重要。當你有「觸」、有「受」,到了「愛」的時候,因為你聽過了「十二因緣」,你就會想:「哎呀!我不可以產生過份的執着,因為所有的「愛」都是因為有「我」,以為什麼都是我的,於是產生執着不放。我愛我的家庭、我愛我的先生、我愛我的孩子、我愛我的車子、我愛我的事業、我愛我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通通是我的!告訴大家,你那個佔有欲,想佔有所有的東西,這種無明愚痴的慾望,推着你去做什麼?去摘桃子,去想盡辦法不擇手段的要得到,所以佛陀祂用一個人在摘桃子來代表「取」。

當你得到了,你就患得患失,又害怕失去了;如果得不到,你的瞋恨心永遠在那邊作祟,糾纏不清。你看多可憐!所以在《法句經》裡面,有一句話,也是我自己常常想的一句話,「由愛生憂患,由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這是在《法句經》裡面講的,非常實在的一句話。釋迦牟尼佛說,貪愛是貪瞋痴裡面的煩惱根源,愛、貪愛就會變成愚痴,因為愚痴你才會去貪愛,然後貪愛不到就會起瞋恨心;愛到了,你又害怕失去,所以天天都在提心掉膽害怕失去,糾纏不清,這個「無明」就是從這裡生出來的。所以你們看,因為你愛,你就會想辦法去得到,明知道是別人的財產,但因為你愛,所以你就想辦法去橫奪巧取,這都是因為你的貪愛,所以你就要佔有「桃子」了。我們再往下看,當這種愛難分難捨了,你就永遠不會滿足。大家要記住,這種愛不止永遠不會滿足,還會不斷的擴大,自我膨脹,所以很可怕。本來你要求是拿到一萬塊,你就很高興了,可是當你有了一萬塊以後,你看到隔壁有一棟房子,你就想:「他可以有房子,我為什麼不可以有?」這時,你又馬上要一棟房子,這樣的自我膨脹、自我擴張,甚至想要佔有全世界的一切,最後你就會變成世界的奴隸,想佔有世界的一切,你就會變成奴隸。

大家想一想,你為了要買一棟好房子,就要做死做活,你不是它的奴隸是什麼?可是你換一個角度來想,我不要佔有那麼多,我平淡的過日子,不是很好嗎?而且我又不造業,又有時間修法,所以你愛的越深,你就越想去取得、那你的慾望就更強,這是相對的,你想去摘水果,摘了水果以後,下面一個就是「有」。「有」,它是用什麼來代替?大家看一下,這個「有」它是用懷孕來代表。「愛」是因為「觸」、「受」,延伸下來的就是「取」跟「有」,是因為你有「愛」,你自然就會有「取」,你有「取」,你自然就會有「有」。所以「取」、「有」是由「愛」而延伸出來的,如果你沒有「愛」,你就不會去想要佔有。所以「有」佛陀是用懷孕來代表,也就是說你所造的罪業已成了!譬如你討厭這個人,你會想辦法去害他,你的腦子裡面想的時候,你就已經在造業了。當你把這一個念頭,付諸於行動,去做了這一件事情,就變成了事實,而事實也就造業了。你愛不到、得不到,我殺了你,是不是就成了事實,自然這個罪業一定是有的,逃不掉了。就是已經產生了,是個「生」,「生」就是我懷孕生了,孩子生了。

也就是說,你造業,你的無明煩惱推動了你的行,你的動作去造業了,自然這一個業因,必定會有因緣果報,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不昧,不是在你這一世顯現出來,也會在下一世顯現出來,就算你這一世沒有顯現,但在你的八識田中也已刻上痕迹了。就像我昨天講的,在你腦海的潛意識裡面通通記載了,你下輩子一定會帶着這個「無明」來投生,這就是「生」,再投胎。再投胎就會有「老死」,所以最後一個,你看到的是「老死」,因為你有「生」絕對會有「老死」的。這個「生」跟「老死」,在十二因緣是屬於下輩子的事。可是我們把它換過來,我現在不就是生了嗎?那我生了,我就離不開老死,我一定會死,可是為什麼「老死」會合在一起?因為有的人一出生,沒多久就死了,根本沒老,他就死翹翹了。所以不見得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到七、八十歲才死,有的人三歲、五歲,甚至我曾經做過一個白事誦經,孩子從媽媽的肚子裡面一出來,就死了,所以「老死」是合在一起的。

「生」,就是你的神識倒識去投胎,我們每個人帶着過去世的「無明」倒識投胎而來的。所以我不在「生」這個地方花時間。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為什麼我們今天會有「生」?而我們今天的這個身體是由四大五蘊而成,大家知道嗎?因為你死的時候,這個四大五蘊絕對分散,什麼是四大?就是地、水、火、風的分散,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通通分裂,這個就是死亡的現像。在醫學上是沒有呼吸,腦細胞死了。在十二因緣裡面的「老死」是畫著一個人,他背了一個屍體來代表「老死」。

講到這裡,這整個「十二因緣」,我們把每一個都講清楚了,那麼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了「十二因緣」?為什麼「四聖諦」的緣覺悟了「十二因緣」就能夠成佛?這個「十二因緣」有這麼樣的好嗎?好像聽上師一個一個的講起來,也差不多嘛!這一點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結緣的。當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花了很多時間不斷的去思維,祂想祂自己:「我釋迦牟尼佛,我的過去,我來投胎到我母后的肚子,我沒有選擇,因為我的「無明」,我才會來投胎,所以我要按照每一個有情眾生來觀察。」祂觀察想了很久,發覺到每一個眾生都像一個時鐘,從十二點到一點再到十二點,再從十二點再到一點,無始無終。而在這「十二因緣」裡面呢?從「無明」開始,因為「無明」而有「行」,因為有「行」而有「識」,因為有「識」而產生了「名色」,因為有「名色」的緣,所以產生了「六入」,因為有「六入」的因緣而產生了「觸」,因為有「觸」的因緣而感受到「受」,那因為有「受」的苦、樂受,而產生了極端的想,慾望,想佔有或瞋恨,而產生了「愛」,因為有「愛」的因缘,永遠不滿足,單看這一朵花很漂亮還不夠,還要把它摘起來放到我家,每天我都看得到,所以想要去「取」它,我用我的行動,去「取」得,這跟第二支是一樣的,用行動,我採取行動了,與其想,不如採取行動,當我採取了行動,把它摘下來了,因為「取」的緣而有「有」。有「有」的因缘產生了,我的業已經造成了,有因、有緣,絕對會有果,這個果就是「有」。有了這個這個果,告訴大家,逃不掉了,你絕對要付出代價。

因為有「有」的因緣而產生了「生」,有了「生」以後就一定會「老死」。所以我請問大家,如果你不生,你會有老死嗎?不會吧!因此,釋迦牟尼佛就想到了這一點,如果今天我釋迦牟尼佛不到我媽媽的肚子裡面,我不生,我就不會老死啊!可是我要如何不生?釋迦牟尼又反覆的審思一圈。我按照我的生命,按照閻魔羅王所控制的,我在這個生死裡面輪轉,如此的「流轉生死門」,我就永遠要受六道輪迴的痛苦煎熬。在此釋迦牟尼稱為「流轉生死門」。但釋迦牟尼佛祂不認為,祂認為我都到苦行林了,我不要王位,我什麼都不要,我只求解脫,我不止自己要求解脫,我還要眾生得解脫,祂發願必須要找出真正的解脫之道,所以釋迦牟尼佛又不斷尋根問底的省思。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多有智慧,祂想,「無明」、「行」是過去世的東西,有誰能夠控制過去?在座的各位,有誰能夠告訴我,我可以控制過去世?我可以回到過去?不可能!所以它已成定局。那釋迦牟尼佛又觀看,「識」、「名色」、「六入」,這個都還在我媽媽的肚子裡面,我有沒有選擇?也沒有選擇。接著祂再往下追查,祂看到「觸」、「受」也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能夠說我不跟人家接觸嗎?我請問大家,你們從出生到現在,有誰能告訴我說,你可以不要接觸任何人?最起碼你會跟你父母親接觸,會跟你周遭的一些人接觸吧!而所有跟你最親的父母親、兒子、女兒,還有你周遭的親朋好友,還有你公司的朋友,這些人他可以成就你,他們跟你最親。所以我們在《梁皇寶懺》裡面講,如果你能夠轉變你的心態,他們就是你的貴人,他們就是你的大善知識,不管是順緣還是逆增上緣,都是在幫助你成道的。

釋迦牟尼佛發覺這個「觸」跟「受」也改不了,祂又往下看,「愛」、「取」、「有」,祂終於發覺到,如果我不去貪愛,我不執著憎恨心跟貪愛心,放下了我自己的我執,不再以我個人的主觀去看人、事、物,把自己跳出來當成一個第三者,我後退一下,當一個第三者,所有的愛恨情仇都隨緣去,我就不會執著去想奪愛強取,我就不會造業,自然離苦得樂得解脫,跳出六道生死輪迴的火坑。所以這三支,只要我斷掉一支,我就不會「生」了,下輩子的「生」跟「老死」就沒有了。因此,釋迦牟尼佛覺悟只要你不貪愛,你不去取,你就不會造業,你就沒有貪瞋痴慢疑等等的無明行為。這樣子,就斷了「無明」,「無明」斷就沒有「行」,「行」斷了,就沒有「識」,「識」斷了,就沒有「名色」,「名色」斷了,就沒有「六入」,「六入」斷了,就沒有「觸」,「觸」斷了,就沒有「受」,更沒有「愛」、「取」、「有」,更沒有「生」及「老死」了,逃出閻魔羅王的咬住控制,得到任運自在的境界。

所以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三世二重因果,那二重因果講的是什麼?是講三世,也就是前世、今世、來世。前世的「無明」是不可以改變,因此,讓你產生了「行」,這兩個是過去世的第一個重因,他的因在在過去世,但當投生到媽媽的子宮為胎兒之後,就是一個果報了。當在媽媽的肚子開始成長,直到他出胎了,一直到「觸」、「受」都是屬於這一世的果報。那麼,如果這一世你控制不了自己,又去造作「愛」、「取」、「有」的行為,這就是現在在造的業因,你來世就要去承受果報,自然就會有「生」跟「老死」的產生,這就是三世二重因果。這樣理解了嗎?而釋迦牟尼佛很有智慧,祂把「十二因緣」順時鐘的流轉,改變成倒時鐘的逆轉,如此便消滅斷除「十二因緣」的一切因緣纠纏,自然得到涅盤寂靜!

大家要回去好好的想一想,一下子恐怕理解不了,更做不到。古時候的人常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跟「十二因緣」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要跟着「十二因緣的流轉生死門」走,因為過去世的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的業已造成了。但如今的我們已經清楚明白「十二因緣」的真理,我們要反過來跟著「十二因緣的還滅涅槃門」走,於是我們斷除「愛」、「取」、「有」任何一支,便可以改變我們的一生。這「十二因緣」非常重要,如果大家還聽不夠清楚,請你們進去三輪雷藏寺的網站找《四聖諦》,裡面有特別講「十二因緣」,而且在「十二因緣」的部份,整整花了一、二十頁,每一個地方講的非常仔細,非常的清楚。

這個「流轉生死門」就像是你在種一棵果樹,你一直給它澆水,給它肥料,給它陽光,這一顆果樹就會長得非常的好,然後果樹長大了以後,就會生桃子或者是橘子,你把桃子摘下來吃,然後又把桃子的種子下去播種。等新桃子的種子又發芽,又長大,又生桃子,又摘桃子又播種,如此循環不斷,就有如我們的生命一般,生生世世都在流轉,永不停息。而釋迦牟尼佛悟到的「還滅涅槃門」,它是什麼?是一棵果樹,可以吃桃子,什麼都很好,可是我不要給它澆水,不給它施肥料,也不給它曬陽光,到最後我還要把它連根拔起,無根的樹長不長?能活嗎?永遠不存在了。希望這個比喻能讓大家更容易理解。

我們再往上看這個圖,釋迦牟尼佛站在左手邊,然後祂一隻手指着月亮,月亮的旁邊有八句話,「汝當求出離,以此法律中,於佛教勤修,常為不放逸,降伏生死軍,能竭煩惱海,如象摧草舍,當盡苦邊際」。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告訴我們:「我今天能夠脫離閻魔羅王的控制而得到大自在,是因為我的心清凈光明有如月亮,而我能夠得到這個,是因為我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我勤修「四聖諦」,我勤修「十二因緣」,我勤修「八正道」,我透徹了「三法印」,我深信六道生死輪迴,我深信「緣起法」,我深信善惡業三世因果報。」。大家知道為甚麼釋迦牟尼佛一輩子三轉法輪,每一轉都是在講「四聖諦」嗎?因為在「四聖諦」裡,祂用「八正道」、用「三無漏學」、用「三法印」、用「十二因緣」,去矯正我們人的個性習性,知道正道是可以帶領我們斷除生死輪迴,進入涅盤寂靜的勝界的。我們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有同們說:「上師,我已經做錯,過去世我沒辦法。」其實,沒關係的,我們這一世好好的做就好了。釋迦牟尼佛一直強調「七覺支」、「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單講最基本的一個「八正道」裡面,就有「正見」、「正念」、「正思維」用這三個來矯正我們的念頭,自己的看法,把我執去掉,知道這一個「我」根本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個四大五蘊的結合,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那既然沒有真實的「我」存在,我又何必為了這一個「我」,而付出那麼大的代價!所以我們要清楚理這三個,「正見」、「正念」、「正思維」,然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正語」、「正業」、「正命」來實踐在為人處事間。能如此,自然就會心安理得,一覺睡到天亮,我們做事有依有憑,光明磊落,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禪定中,禪定就會有「正定」,當你有了「正定」,自然就會產生般若智慧。佛教裡面教導我們學佛修行是學佛的「解脫」智慧及「菩提」智慧,如果你不能用智慧去理解所有的佛法,不能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有違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不是教你去追多少錢,不是教你去學什麼神通,不是教你去追求什麼,而是教你如何增長智慧,如何運用「六度波羅蜜」,發「四弘願」落實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這樣子你就可以離苦得樂。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長大,有沒有一個人是不追求金錢,不追求名位,不追求任何一個東西,在座的有沒有人告訴我,他從來沒有去追求過一分一毛?沒有!可是你們真的追求到了嗎?沒有!你們真的可以永遠不生病嗎?不可以!你們真的可以不老嗎?不可以!你說我要去保養,讓我永遠青春美麗,可能嗎?不可能!我們心裡要清楚,我們保養是應該的,但是不要執着保養。不管你是修大乘或小乘,佛法並沒有教你要放棄家庭、要脱離人群、不要工作,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講過這種話。學佛是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有佛法的「四聖諦」、「八正道」、「七覺支」、「三十七道品」、「三法印」、「十二因緣」的「緣起法」,然後去發展、去矯正我們不正確的觀念。你的觀念被改變矯正後,你深信這六道輪迴,深信因緣果報,你就會把中觀思想提起來,不偏左、不偏右,只有中觀正道,用這樣的思維去行「六度波羅蜜」,去發「四弘願」,這才是釋迦牟尼佛所要敎導我們的。而釋迦牟尼佛特別強調,為什麼大家一定要勤修?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累世以來都造作了很多的善惡業,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就跟我們修行一樣,要慢慢的修,慢慢的改,修一分,煩惱少一分,業障少一分,清淨增一分,持之以恆最終會達到彼岸。

而這個修也是要趁現在,過去世我們不能控制,未來世我們也控制不了,我們只能控制現在的自己,才是最重要。所以,如果你想下輩子再來,要過得好一點,要無災無難,無惡業纏身,你應該要在這一輩子下功夫,你這一期的生命,就是為了要創造你下一輩子更美好的將來,所以要努力的做好一個萬全的計劃、萬全的準備,會比你去賺一千萬還重要,因為你賺一千萬,你死的時候,別人在幫你花。但如今的你已看清楚了生命的真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趁活著的時候,在自己身上及內心世界去精進修行磨練,把自己的八識磨到像鏡子一樣,任何事情走過去,都不起風浪,也沒有喜歡、不喜歡,更沒有愛憎,心静如水一般的清淨光明,那真是價值連城啊!

我們從上個禮拜一直到今天所講的,都是以「六道輪迴圖」為主題,如果大家喜歡的話,桌子上有圖可以跟大家結緣,大家可以帶回去慢慢的思考,那麼在這裡跟大家特別結緣一句話,那就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這一句話,我解釋《梁皇寶懺》的時候有寫,《四聖諦》也有寫,因為我覺得這一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所以說,所有聖賢僧大善知識跟你講解佛法,都是一個知識,如果你不能把它運用落實在你的日常生活中,那你就沒有得到好處,這般若智慧的佛法又回來我這裡了,故今天與大家共勉之「誦經不如解經,解經不如行經,誦經千萬遍,不如自己做一遍」。今天就跟大家結緣到這裡。嗡嘛呢唄咪吽!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