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日常生活是修行的練場

 日常生活是修行的練場

釋蓮央上師開示: 日常生活是修行的練場

我們大家再一次的虔誠合掌,一心頂禮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水供主尊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壇城諸佛、諸菩薩、諸龍天護法諸尊,祈請慈悲加持開示一切圓滿俱足。嗡嘛呢唄咪吽!

我們敬愛的釋蓮鎮金剛上師、釋蓮姜法師、釋蓮究法師、釋蓮𪘲法師、玉嬌助教及所有在座的同門師兄、師姐,大家午安!

剛剛蓮鎮上師將「三輪體空」闡述得非常清楚——「內時輪」、「外時輪」相合,融為「別時輪」,而其最終目的即是空性。蓮𪘲法師也提到:「沒有受施者,沒有佈施者,也沒有所施之物。」

然而,我們身處世間,卻常有明顯的感受與分別:我明明捐了一百萬、五十萬;我明明被人罵了,心裡很不爽;我明明想做事,卻被阻止,心中就不高興。這些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我自己——都會遇到。我想問大家:你們每天是不是都會碰到這種事?

既然短短一天之內都會發生,更何況是一個完整的「時輪」?時輪是統攝宇宙時空的法輪,生命亦如時輪般生生不息、世世輪轉——因此才有六道輪迴、十方法界。只要還在六道之中,就離不開時輪的範圍;唯有跳脫輪迴,方能超越。

佛法須用於生活

有人會問:「上師,我們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學佛法?」我常告訴同門:若你所學的佛法不能應用在日常生活、家庭、人際與社會互動中,那它只是知識——佛學知識而已。

而真正的佛法,是將你所見、所聞、所知,以及師尊、上師、大善知識們的教導與開示,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讓你的生命過得逍遙、自在、快樂——能隨時放下,也能隨時提起。佛法是拿來實修與運用的,不是用來掛在口頭上說「我要成佛」,因為你過去世是佛,未來也是佛,只是當下的你被無明妄想執著所迷惑而已。

你可曾想過,為何我們不是佛?

因為我們一出生,就具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這六根往往成為障礙。

眼根——生下來就有眼睛,若沒有眼睛,反而少了一種分別障礙。耳根——用來聽,可惜我們往往只記住不好的話;別人讚美你,很快就忘了,但別人罵你,卻牢牢記住,甚至耿耿於懷。

蓮𪘲法師提到那位師兄,就是如此——不好的話聽了記住,放進意念裡,若不及時放下,就會儲存在第八識——阿賴耶識之中,成為未來的苦因。這就是自討苦吃。

鼻根——聞到不好的氣味,就起分別心:「這是什麼?從哪裡來?」這種分別心,源於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有主觀與客觀,兩者結合,再從阿賴耶識中抓出過去的種子,你就執著不放。

幸好那位師兄遇到蓮𪘲法師,提醒他趕快把這些「垃圾」丟掉。否則,若一直存在心裡,等到下輩子遇到同樣的情境,就會把前世的垃圾又加進來,重蹈覆轍。

成所作智與自我戒持

一個人的主觀意識,加上外在客觀因緣,再結合過去世儲存在第八識阿賴耶識的種子,三者因、緣、果一旦合和,就容易出現什麼情況?——他會「對號入座」,明明別人沒罵他,他卻自己罵自己,自己氣死自己,而旁人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正是自作自受的典型。

我們之所以不知過去是佛、未來是佛,是因為這顆心被六識、七識、八識緊緊束縛,心中滿是「我…我…我…」。正如蓮鎮上師所說的「我執」——凡事以「我」為中心,以「我」為出發點,從而在世間造作種種業障。如此一來,怎能察覺自身具足佛性,更遑論達到佛的五智!

第一智——成所作智與自我戒持

佛的五智中,第一智是成所作智。如何才能達到不空成就佛的第一智?當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生起作用、有了想法時,必須將其引導向,與智慧結合,選擇正確的行動與言語。如此,你便能成就成所作智。

反之,當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任何一個外來的因緣時,你偏偏要跟自己的無明黑暗結合在一起,把無明當成寶貝,那麼你就離成所作智好遠!而在五智裡面第一個就是成所作智,這個成所作智必須要從你日常生活中的眼、耳、鼻、舌、身意下功夫,那要如何下功夫?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的六根著手下功夫。

戒律——從自戒開始

佛教講的「戒律」,為什麼不是戒他人,而是戒自己?因為我過去世有無明的種子存藏在我的阿賴耶識裡面,慶幸這一世我已經清楚明白,已經在廟寺裡面了,我知道原來我過去世的種種是錯的,所以我把戒律扛在我的肩膀上,且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願,我要成就菩提,我要成菩薩,所以我要把戒扛在我肩上,來行持嚴守自身身、口、意的清淨。

不要以為穿上戒衣是為了好看,戒衣不是裝飾,而是時刻提醒自己:我是在戒除自身的過失。當你能真正戒除自己,此時,你的身、口、意,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會變得清淨,便成就了成所作智。

你的第六意識所生的念頭,會被智慧觀照——這件事我該不該積極去做?這句話我該不該說?如此,你的行止便與智慧相應。

妙觀察智的培養與第六意識的轉化

當你面對每一件人、事、物時,都能以第六意識結合般若智慧去觀照,就能遠離無明。由於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觀察,恭喜你——你便成就了妙觀察智之境界。

你觀察任何一件事情,就像觀瀑布流水一般,你會細細思量它是如何奔流而下的。你不會往水中丟入骯髒之物,因為你明白要結善緣、結善果。

有了妙觀察智,你便不會對他人生起傲慢心,因為**「三輪體空」**的智慧已經在你的第六識中生起,你明白「外時輪」與「內時輪」都不值得執著。

此時,你的觀察會變得清明:你審視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的舉止,將自己置於第三者的位置——因與緣皆與己無關。不再被執著所縛,第六意識便會產生一種智慧:每當事情發生時,你會細察省思,但並不一定要採取行動。說與不說、做與不做,已經不再是關鍵,因為你心中已經明白一切。這便是真正的轉化培養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

第六意識:最大魔王,亦是最大佛王

其實,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是沒有多大的作用,而這個第六意識是一個最大的魔王,也是最大的佛王,你要成佛作祖是靠第六意識來轉化,你會下地獄,也是靠第六意識來推波助瀾而墮入。若你能在第六意識產生了妙觀察智,讓你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跟般若智慧融合在一起了,那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向善道而行。

所以在修行學佛法之中,我們要用第六意識來觀照,並將之運行於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聽到的「內觀」,正是教我們看住自己的內心,觀心覺察的實修。所以當念頭生起時,應立即覺察——這個念頭從何而來?它正引導我走向何方?它對我的心性產生了什麼作用?

若能時時觀心、刻刻覺察,便是將所學的佛學知識,在第六意識中轉化為真正的佛法,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恆,永不改變,你不僅有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也能在當下活得自在歡喜。

平等性智與「三輪體空」的實修

既然我今生仍活著,並且在生命中已深知佛法的不可思議,那麼我就要在這一世更加努力精進。我清楚明白,過去世的自己曾造下業因,因此在八識田中積累了許多「垃圾」。今生若想真正脫離痛苦與煩惱,就必須將這些累積在八識田中的垃圾一一清除、徹底放下。否則,如何能成佛作祖?帶著這些沉重的包袱,又怎能飛升?飛不上去的——因為太重了,終將被垃圾卡住,甚至被拖墜而下。

為何師佛尊強調「三輪體空」

師佛尊一再強調:「沒有受施者,沒有施者,亦沒有施物。」,而「三輪體空」的第一要義,就是要成就平等性智。若能讓第七識——末那識——透過妙觀察智去觀照,你的心就會生起平等觀:「哦!原來一切的因與緣都是我自己造作的,與他人無關。法法皆依他緣而起,我之所以會犯錯、造惡,也是依他緣而生。」

所謂「他緣」,什麼叫做他緣?就如蓮𪘲法師剛剛提到的例子:那位師兄一見到她,就抱怨一大堆垃圾。我問大家,這些垃圾因何而生?不正是因「他緣」而起嗎?而在我們生命中,最容易觸動情緒、引發煩惱的他緣,往往來自最親近的人——家人、身邊的同事、最熟悉的朋友。正因依了他們的緣,才引發內心的不平等之心。所以,佛法中的「法」不只是經論之法,也包括一切依緣而起的現象法。

放下執著,顯現平等

當你徹悟這一點,就不會再有傲慢心,因為人人平等、萬法平等。你的分別智會被揭穿,自我執著得以放下,遍計所執的空相也會消融,連同身心的執著一併粉碎。此時,你不再受過去世阿賴耶識中垃圾種子的支配,你清楚它們只是無明與愚癡的幻影,不必對號入座,於是心自能放下、不再執著。

放下執著之後,般若智慧便會生起。有了般若智慧,就能以第六意識分辨事理,洞悉因緣生滅的真理——原本無有,本自空寂。明白一切皆因緣和合,隨順因緣、不生執著,才是真智慧。如此,你便能對一切人事物,包括伴侶、子女、親友、動物、乃至敵人,都以冤親平等心來對待。這,正是平等性智的體現。

平等的真正意涵

只要心中仍有「善與惡」、「好與壞」、「美與醜」、「貧與富」等分別,就尚未達到平等。所以,「三輪體空」雖難行,卻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的觀照開始——觀察眼、耳、鼻、舌、身的反應,轉化第六意識的念頭;再將過去世阿賴耶識中的執著與垃圾種子徹底丟棄。

而所謂佛法,本無固定之法;所謂修行,本無固定之修。當你證得平等性智,就已達到別時輪,沒有「外時輪」,也沒有「內時輪」,因為已經完全融為一體。不再有你、我、他的分別,沒有傲慢,也沒有勝敗,沒有好壞之分,一切放下、不再執著,自然阿賴耶識清淨光明。

感恩一切善知識

有時我看到有人背著滿身垃圾,心中不免感到難過,想問一句:「你不覺得苦嗎?」從三輪雷藏寺創建至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謝所有同門。因為你們就是我的善知識,讓我得以成長。若非聽從師尊教誨,與蓮鎮上師一同建寺並長年服務,我便無緣見識人生百態,也無機會在歷事鍊心中增長智慧,更不會有今天的釋蓮央上師

就像蓮𪘲法師剛才所說,那位師兄忙了一整天,覺得自己很累。然而,十六、十七年一路走來,我只有一句話——感恩。感恩所有的同門,感恩所有的法師,感恩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境界。因為是你們幫助我成長,讓我能觀照自己身、口、意的起伏變化,從污染轉為清淨。

我要告訴大家,我每一次修法迴向,幾乎很少是為自己或家人,而是迴向給大眾。因為我深知,修行不是躲起來修,而是要在大眾之中、在大環境裡歷練。藉著所有善知識的順境與逆境加持,才能一關一關地走過——關關難過,關關都能過。所以,我由衷感謝師尊、母娘、諸佛菩薩,以及眾同門的扶持與相助。

再告訴大家,將來你想往生到哪裡,也必須依靠當下的修行。光懂佛理、明白道理是沒有用的。妻子、兒女、丈夫,以及世間所有的一切,不過是暫時借你看、借你擁有。若你執著不放,到臨終元神將不能自主時,你會深深後悔,甚至嘆息:「早知道,就該……」。可是,「千金難買早知道」。我衷心希望,當那一刻來臨時,你能微笑說:「還好,我有做!」

嗡嘛呢唄咪吽!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週一休假)

11:00 AM ─ 5:00PM

星期三及星期六:問事、人生咨詢,歡迎來電預約2:00 PM ─ 5:00PM


星期三:密法精進班

7:00 PM ─ 9:00PM

星期日:共修密法及生活中的佛法化    

2:00 PM ─ 5:00PM

聯絡方式:

地址: 3004 W Audie Murphy Parkway,

         Farmersville,Tx 75442

 

電話 +1 (972) 782-7587

傳真 +1 (972) 782-7656

網站: kba-tx.org

電子郵件:info@kba-tx.org

臉書: www.facebook.com/temple.

kalachakra/

*本寺爲非營利宗教團體,所收捐贈款項,皆可開出感謝狀,收据可抵稅,功德無量!

三輪雷藏寺服務項目:

1. 佛像開光及安設壇城

2. 風水擇日    

3. 人生咨詢(問事)

4. 臨終關懷助唸

5. 求簽解惑

6. 助印經書

7. 太歲燈/光明燈

8. 消災延壽藥師佛燈

9. 地藏殿提供

 -- 纳骨塔

 -- 歷代祖先牌位

 -- 怨親債主、纏身靈牌位

 -- 水子靈牌位

10.每月(農曆)初一初十五上午10:30am佛前大供及拜土地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