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Blue Skies

皈依是信解行證的開始,先信樂其法,次了解其法,依其法而實際修行,最後是得證其果。有信才有樂,信心之體,必有歡喜之相,高高興興的皈依蓮生活佛。
皈依的含義,是皈向、依靠、救度。密教的四皈依,「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十方一切聖賢」,其中金剛上師排在第一位,因為是三寶諸尊的總持。眾生因皈依金剛上師,才有密法可學,也因金剛上師的依怙,才能蒙上師三寶的救度。
由皈依的福因,將招感福果、增長善根功德。皈依者得到加持,轉迷妄為覺悟,增長福慧,進而身口意清淨,離開生死輪迴的大海,成就聖果。

▲ 皈依和灌頂的重要
有的人以為,我只要守住善念,信佛、唸佛、拜佛,不皈依也不要緊,但是,他們不明白,這只是佛法的外相修法,要踏入真正的佛門,是要「內修」的,這種內修是長期的一種訓練,一定要真正的金剛上師指導。你去皈依,才能得到金剛上師傳授內修的「心法」。
佛教的密宗,灌頂有很大的功德,這一灌頂,就是將凡夫俗子一下子提昇為佛子。亦表示諸佛大慈大悲,已給予印記印心,得法緣也,可以從初發心至阿闍黎,已具足皈依灌頂儀軌,正式入門,是自行修至圓滿的「後補佛」。
密法最重視「傳承」,也最重視上師的「傳承加持力」,若無傳承加持力,修持密法絕對無法相應。
要入「真佛宗」修持「真佛密法」,一定要先皈依,受灌頂,這樣才算是正式入門。
※「真佛宗」的同修道場,歡迎大家旁聽及學習,但要真正的入門學法修行,一定要受皈依及灌頂才算因緣具足。
 
蓮生活佛為什麼是皈依的對象?
完全從恐懼煩惱中解脫的聖者。
具有解脫他人痛苦的大神通者。
對一切眾生具有慈悲心,有大誓願度眾生的聖者。
理上和事上均已開悟的聖者。在佛法浩瀚廣大的領域中,他能夠指點你如何走最善巧和捷徑之路。
※未皈依者,亦可耐心先持「蓮花童子心咒」,有所心神領會或感應,再來求皈依灌頂。短咒:「嗡。古魯。蓮生悉地吽。」長咒︰「嗡啞吽。古魯貝。啞呵薩沙媽哈。蓮生悉地吽。」
 
▲ 皈依「真佛宗」的條件
皈依灌頂,是人生重要的一環,是自己決心修行,要過著一種較合理,高尚的生活,對未來的成就具有信心和希望。
對「蓮生活佛」認識清楚,具有一顆「虔誠恭敬」的心。
無論對任何宗教有、無信仰者,皆可皈依「真佛宗」,學習「真佛密法」。

皈依的方法

1.親自來皈依。

2.寫信皈依。

3.至三輪雷藏寺請求協助皈依。

How to take refuge in Living Buddha Lian-sheng

The importance of taking refuge empowerment:

Performing virtuous deeds, chanting and paying homage to buddhas are important. In addition, to advance the level of practice, it is necessary to do the inner cultivation which involves a long period of training. This requires the guidance of a real transcendental Vajra Master who can lead an individual to the right path to achieve results. In order to be a student, one has to take refuge and receive initiation empowerment blessing from a Vajra Master.     

 

In Vajrayana, a person who has received the refuge empowerment from a Vajra Master, also becomes a disciple to the Buddha. This establishes the path of cultivation toward perfect enlightenment.
        

Vajrayana practice places heavy importance on refuge and transmission empowerment from the Guru, without which, it is quite impossible to achieve any result.

The True Buddha School Introductory Handbook/Pamphlet

「真佛宗」到目前為止,祗維持了我與諸多學生的修行派別稱號。我們沒有組織,分居世界各地,真正的道場,才開始在美國設立。老實說,我不願把它組織化,我祗想,真佛宗是無形的修持法門,讓每一個人領受一份真正的有益佛法,去了生死,去明心見性,去行菩提道,人人修行,人人成佛。

我個人先從道開始修起,所以每一個學生要恭敬道家三清祖師,對天上的神仙也要尊敬,對執因果界的神也要尊敬。尤其對三山九侯先生、清真道長。不可因修了別法,反過來譭謗道門。其實道家深不可測,不入其門,不知「周天瀰合」,切勿以為佛門批評外道,便是道家,當時釋迦牟尼佛批評外道,指的是婆羅門教及印度其他雜教,非中國的道家也。我是道長之尊。

對顯教,我個人在顯教修了十多年,受菩薩戒。諸真佛弟子也可修淨土宗或其他宗派,各依止法師修行,我們認為顯密教各宗,宗宗平等,法法平等,祇因人之根器不同,故有八萬四千種人,修八萬四千種法,我們仍然尊敬禮敬佛門顯教的所有法師。我在顯教是菩薩戒優婆塞。

我的最後是依止密宗的,修密宗法是將三業轉成三密,也是秘密莊嚴,大圓鏡智之法。真佛宗弟子要恭敬禮拜蓮華生大士,蓮華生大士是藏密第一代祖師,我個人受秘密灌頂之後,入毗盧性海,後再傳法給諸弟子,是為「紅冠聖冕金剛上師」。

真佛宗雖無組織,但皈依者眾,全世界都有人皈依,我要大家記住三點:

第一、真佛宗是道、顯、密三者合修法門,應世而生,最適合現代人修行的不二法門,法緣殊勝,在未來更可預期。

第二、有志宣揚真佛宗者,須具上師資格。上師的身份有二:其一,由根本上師認可為上師。其二,確實在修持中「明心見性,自主生死」,由本尊認可,本尊佛菩薩顯現,認可為上師。(這點要確確實實,若妄言,入大阿鼻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由上師認可的,也得修持道、顯密多年,經觀察確實知法、修法、悟法,有確實證驗方可為人之師,否則誤了宗名,反而下墮,同樣入大阿鼻地獄。

第三、已皈依根本上師,其他上師,不可再收過去的師兄弟為徒,以免混亂了傳承。這點要記住,很重要。

真佛宗的弟子,目前在全世界已有十餘萬人,皈依弟子來自全世界各國,這個數目是我發出「皈戒證書」的數字。每一天,都有人來皈依,親自到美國接受皈依灌頂的,或者寫信要求皈依遙灌頂的,相信短短幾年之中,這個數目會變成十倍百倍。

有很多真佛宗的弟子,皈依之後,問我真佛宗要守甚麼戒律?我們在皈戒證書如此寫道:「茲因佛旨。一心皈依佛門。認禮明師。皈依蓮生法師。願盡形壽奉佛意行善。願盡形壽奉法持戒。願盡形壽效忠國家。孝幎父母。禮敬師長同門。一生一世。奉行不二。特具疏文上表。天上地下諸佛菩薩共鑒。」
  



 

密教根本十四大戒

密教的戒律,應該比顯教更嚴格,密教一開始,就有十四條根本墮戒。所以凡是金剛弟子,一定要了解一切金剛秘密的戒律,而且要了了於心,一切戒律要盡力去遵守,永遠不破戒,尤其這根本十四大戒,一條也犯不得的。

第一條──對於上師身口意不恭敬。
解釋:上師由於代佛傳法,是一體三寶,密教以師為第一皈依,平時就視師如佛。所以弟子在皈依前,就要好好去瞭解上師,免得皈依之後又後悔,形成了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既然皈依了,就要敬師重師,如此才有功德,才有佛法成就。若譭謗,就犯了「密教根本十四大戒」第一條,墮金剛地獄。
若皈依上師後,確實知道這是一位假上師,沒有真正的佛法修為,可以疏遠這位上師,再皈依真正的上師,但對原來的上師最好也不要批評譭謗,如此才不失為金剛乘的弟子。


第二條──對顯密律儀不遵守。
解釋:顯教密教的戒律非常多,這是防止佛教徒行邪為非的規律,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條戒均是,持戒獲得的力量就是戒力,密教金剛乘的弟子,顯密律儀都要守得住才可以。


第三條──對金剛兄弟起怨諍。
解釋:同門與同門或同門對別門。同樣是金剛乘,不得起怨恨或鬥諍之心。所以真佛宗有「禮敬同門,尊敬上師」的戒律,特別重要。

第四條──妄失慈悲心嫉有情樂。
解釋:金剛乘的弟子,要有慈悲心,不可嫉妒。

第五條──畏難不度退失菩提心。
解釋:以慈悲心來度眾生,任何大惡之人均要度化他,不怕困難,不可退卻,以眾生皆有佛性,去感動他,不能畏懼困難,失卻了菩提正念,而菩提發心,就是度盡眾生的大發心。

第六條──譭謗顯密經典非佛說。
解釋:目前社會上,有很多人譭謗經典,說這本是偽經,那本又是偽經,在未明白前,最好不要妄論,因妄論,因妄論就是譭謗,犯了戒也。

第七條──灌信不具授密法。
解釋:傳授密法的人,祗有具上師資格的人才可傳授密法,上師的資格由根本上師認可,及入毗盧性海,由本尊認可。若無此二者認可,自稱上師,傳授密法,稱為「灌信不具」,沒有灌頂,信未立也,未得上師之實也,不得傳授密法。

第八條──損苦自蘊不如佛。
解釋:金剛上師如佛一般,金剛乘的弟子就是佛子,也是法王子,損害他人,惱苦自己,充滿五蘊之心,均不合佛的戒律。

第九條──偏廢空有不學空心。
解釋:空同有要並重,「空心」即「無心」,這法門也要修證,不得偏廢。

第十條──與謗佛破法惱害眾生者為朋。
解釋:這一條同第五條看似衝突,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去度化謗佛破法者,去度化惱害眾生者。但是不可同謗佛破法者,及惱害眾生者,站在同一條線上,不得交成好友,互相嬉戲。

第十一條──自矜勝法妄失密意。
解釋:自己經常強調自己的法力第一,以法力逞強,忘掉自己修密宗的成佛,救眾生,發菩提心的本來意義。

第十二條──不說真密法障破善根。
解釋:真正的上師,要傳授真正的密法,若不傳授真正的密法,而不度一切有緣眾生,是障破善根,是犯戒的。


第十三條──法器及密法材料不完成。
解釋:修一切法,用一切法器,傳一切法,材料要齊備,始不犯戒。

第十四條──譭謗婦人慧自性。
解釋:對婦道人家不破壞她的慧性,即平等觀之意。

以上十四條,是學密宗的根本大戒,學密的人要受圓滿灌頂,也要知道這十四根本大戒,若沒有受圓滿灌頂及守十四根本大戒而學密宗,這種學法,是不如法的,是學邪法的。



 

皈依要事師
有很多人非常奇怪,盧勝彥上師的法號是蓮生,而他的弟子法號的第一個字全是「蓮」字。這不是很奇怪嗎?照一般慣例,師父的法號同弟子法號的第一個字是有別的,例如我的皈依師是印順導師,我的法號是慧彥,皈依樂果法師時,法號是道彥等等。
其實,我將法號,師與弟子同一字號,其理有三:

第一,果境相等。我盼望所有弟子的修行,其果報的境界同我一樣,人人都可以往生蓮池世界。
第二,道法相親,我將弟子法號同我法號不分字,得到道法不分的境界,我們是一體三寶,更能親近,上師之法,直傳弟子,人人同沾法益,不分親疏,一律得益。

第三,師徒一家。我本來就有如此想法,徒弟的修行若得妙法,有時候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我盼望學生的修行,人人更勝於我,所以我將法號與我同,表示師徒一家,更能親近之意義也。
同時,我這位上師,根本就沒有上師的架子,一切隨隨便便。而我的一些弟子,看我這老師如同朋友一般,一向隨便了,也分不出誰是老師,誰是學生。我也沒有甚麼威嚴,也不會發號施令,一切隨緣,我就是這樣的一位上師。
然而,我對於我自己的老師,那就不同,我一見自己的老師,一定如見佛一般,雙腿下跪,頭磕地,雙手伸出,五體投地的一拜,以弟子禮去恭敬上師,同時,老師若在附近,我親自持供養去供奉上師,若在遠地,同樣用郵寄禮儀去供奉上師。這是我自己奉行事師的禮貌。
對於我的老師,時時憶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凡一切法事早晚課,皆記憶皈依師父之時,對師父傳下的法,特別珍重。

佛法的本身,是重禮儀的,所以馬鳴菩薩的回向發願文有「事師法五十頌」,這是講學生如何來恭敬上師的禮儀。我把它寫了出來,我覺的,能做到就是盡力去做,不能做到,就隨緣,讓我們看看「事師法五十頌」,是說些甚麼?皈依的弟子要如何才算合於皈依的本份。

原著者馬鳴菩薩。解釋如下:  

第一條,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佛  恆於灌頂師  三時伸禮奉
解釋:
弟子要一日三時(日初、日中、日落),禮拜上師,憶念上師。如同三時拜佛一般的恭敬。


第二條,起最上恭敬  合掌以持花  散彼曼荼羅  頭面接足禮
解釋:
對壇城獻花,對上師恭敬的行五體投地的大禮。


第三條,彼師或在家  及新受具戒  置經像于前  則息諸疑謗
解釋:
上師不管是在家或出家,或剛受具足戒,祗要在佛像前,經前,都要恭敬,不得有懷疑及譭謗的惡念頭。


第四條,若出家弟子  常淨心承事  已坐當起迎  唯除於敬禮
解釋:
對上師淨心承事,懂得讓座之禮。


第五條,彼師及弟子  當互審其器  若不先觀察  同得越法罪
解釋:
拜師前要先觀察老師,是不可承師,老師也要注意這位弟子可教導否,不則,同樣犯了不如法的過失,都是輕忽罪。


第六條,若忿恚無慈  貪愛多輕浮  傲慢自誇矜  抉擇不應依
解釋:
容易發脾氣,無慈悲心,貪心愛虛榮,傲慢自我誇張,這樣的老師,不應去皈依,所以要皈依先看清楚老師的習性。


第七條,具戒忍悲智  尊重無諂曲  了秘密儀範  博閑諸論議
解釋:
有大慈悲的,有大智慧的,守住戒律的,自我尊重,不諂不曲,通一切法的,才是好的上師,所以擇師時就必須注意了。


第八條,善達真言相  曼荼羅事業  契證十真如  諸根悉清淨
解釋:
一切法通達,親證十地菩薩之果位,六根清淨,沒有煩惱,才是好上師也。


第九條,若彼求法者  於師生輕譭  則謗諸如來  常得諸苦惱
解釋:
求法的弟子,不可毀謗上師,罵上師如同罵佛,一定很苦惱。


第十條,由增上愚痴  而獲于現報  為惡曜執持  重病相纏縛
解釋:
譭謗上師,是很愚痴的,很快得到報應,天上惡神入其心,必得重病,不得解脫。


第十一條,王法所逼切  及毒蛇傷螫  冤賊水火難  非人得其便
解釋:
譭謗上師,必犯王法,被毒物所傷,水災火災盜賊均至,一切惡鬼神常給災難。


第十二條,彼頻那夜迦  常作諸障礙  從此而命終  即墮於惡趣
解釋:
譭謗上師,自有惡神來賜災難,死後入三惡道,即地獄、餓鬼、畜生。


第十三條,勿令阿闍梨  少分生煩惱  無智相違背  定入阿鼻獄
解釋:
弟子承事上師,勿令上師有一點煩惱,若違上師意旨,背叛上師,入阿鼻地獄。


第十四條,受種種極苦  說之深可怖  由謗阿闍梨  於中常止住
解釋:
阿鼻地獄是最苦的地獄,由於譭謗上師,就如此恐怖,痛苦無盡。


第十五條,彼阿闍梨者  弘持正法藏  是故當一心  輒莫生輕慢
解釋:
弘持正法的上師,弟子要一心承事,若有輕慢心,就犯以上重罪。


第十六條,常於阿闍梨  承事而供養  發生尊重心  則蠲除障惱
解釋:
盡心供養上師,尊重上師,由於上師加持,始可滅障礙、煩惱。


第十七條,又復於師所樂行於喜捨  不吝於己身何況於財物
解釋:
自己生命都可犧牲,何況財物,喜歡施捨的人有福報。


第十八條,勤修無量劫  難證如來果  今於一生中  阿闍梨賜予
解釋:
修行人若未逢上師,無法修持成佛,所以上師傳法,修持成佛,功德由上師所賜。


第十九條,普護其深誓  供養諸如來  恭敬阿闍梨  等同一切佛
解釋:
奉事上師,是自己初入門的誓願,同供養佛一樣重要。


第二十條,微細所愛物  特諸最上珍  求無盡菩提  誠心悉奉獻
解釋:
上師是一體三寶,用最好的東西承事,有無量無邊功德。


第二十一條,施佛阿闍梨 念念常增長 是最勝福田 速得菩提果
解釋:
供養上師,供養佛,是最勝福田,很快得證菩提果。


第二十二條,如是求法者  具戒忍功德  不虛誑於師  當獲金剛智
解釋:
對上師很誠意的敬奉,有忍耐性,不虛假的,一定可得如來金剛的智慧。


第二十三條,若足踏師影  獲罪如破塔  於床坐資具  騎驀罪過是
解釋:
不得足踏上師的影子,不得坐上師的床,不得用其常用之器具,這都有罪。


第二十四條,若師所教誨  歡喜當聽受  自己或不能  則善言啟白
解釋:
歡喜接受上師的教誨,若辦不到,可婉轉將情形表達。


第二十五條,由依止師故  所作皆成就  現樂及生天  何敢違其命
解釋:
由於上師傳法,弟子才能成就一切法,上師是無上福田,弟子勿違其命令。


第二十六條,師財如己命  師愛敬若師  師眷如己親  敬奉母疏怠
解釋:
替上師守財,如同己命,不得浪費。恭敬上師所恭敬的人,恭敬上師之眷屬,不得怠慢。


第二十七條,不應於師前  覆頂及乘御  翹足手扠腰  安然而坐臥
解釋:
在上師面前,儀表要端莊,像惡形惡狀的動物,翹腳或手扠腰的動作均不可。


第二十八條,或事緣令坐  勿舒於雙足  常具諸威儀  師起速當起
解釋:
威儀是佛弟子應有的,坐時雙足勿圖舒服而伸,上師一起立,馬上要跟著起立。


第二十九條,若於經行處  不應隨舉步  端謹立於傍  無棄於涕唾
解釋:
上師必經之路,宜在旁肅立,恭迎恭送。上師若咳嗽、鼻涕也不得有嫌惡之心。


第三十條,亦勿於師前  私竊而言說  及鄰近語笑  歌舞作唱等
解釋:
在上師面前,不可竊竊私語,一切不莊重的舉動,一律去除。


第三十一條,或令坐或起 各安徐禮敬 若於險路中 自己作前導
解釋:
對上師的指示,都要安詳敬禮,走在較危險之路上,要自己引導上師前進。


第三十二條,又不應於前  身現疲勞相  屈指節作聲  倚柱及牆壁
解釋:
在上師面前,精神要振作,不要有氣無力之樣,小動作均須停止,身體不倚柱靠壁。


第三十三條,或浣衣濯足  及澡浴等事  先白師令知  所作無令見
解釋:
洗衣洗澡洗足,先告上師,勿令上師看見。


第三十四條,又復於師名  不應輒稱舉  設有困問者  當示之一字
解釋:
不得隨意呼叫上師的名字,有人問,告於法號。


第三十五條,師或令幹集  當伺其遣使  於彼所作事  憶持常不忘
解釋:
常聽侯上師之差遣,牢記上師交代的事,盡力去完成。


第三十六條,或笑嗽伸欠  則以手遮口  若有事啟聞  當曲躬軟語
解釋:
凡想笑、打哈欠、咳嗽,均用手遮口。有事情要講,須躬身恭敬。


第三十七條,若在家女子  淨心來聽法  合掌具威儀  專視於師面
解釋:
女子聽法,端莊第一,雙手合十,專注精神。


第三十八條,聞已當奉持  捨離於憍慢  常如初適嫁  低頻甚慚赧
解釋:
上師傳法,女子要細心奉持,不可自高自大,如新嫁娘一般,低頭學法。


第三十九條,於彼嚴身具  無復生愛樂  與善非相應  皆思惟遠離
解釋:
女子學法,要離虛榮,世俗飾物,不生喜愛,凡是不善的,要思遠離。


第四十條,常慕於師德  不應窺小過  隨順獲成就  求過當自損
解釋:
學師之德行,上師若有小過,不應擴大渲染,要學會隨順上師才有成就,若渲染上師之過,自己反而學法不成,有輕慢心,害了自己。


第四十一條,說法度弟子  曼荼羅護摩  城邑同師居  無旨不應作
解釋:
凡是一切法事,全應照上師的意思而作,沒有上師指示的,不可作之。


第四十二條,或說法所得  淨施諸財物  悉以奉其師  隨得而可用
解釋:
講經說法傳法的收入,應是上師的,若上師應許如何支配,才能動用之。


第四十三條,同學及法裔  不應為弟子  亦不於師前  受承事禮敬
解釋:
傳承法統,不可亂,同拜一位上師,不可再互為師或徒,這是法統。


第四十四條,若以物上師  二手持奉獻  師或有所施  當恭敬頂受
解釋:
呈物給上師,二手恭敬。師有施予,同樣雙手恭敬過頂領受。


第四十五條,自專修正行  常憶持不忘  他或非律儀  愛語相教示
解釋:
佛弟子須專注修行功課,永恆不止,不合戒律的,不可行,不可故意尋上師之過。


第四十六條,若師所教敕  或病緣不作  當作禮諮陳  斯則無其咎
解釋:
上師的教導,要一一遵行,若因病,作不成,要婉轉解釋,如此才沒有過失。


第四十七條,常令師歡喜  離諸煩惱事  當勤而行之  恐繁故不述
解釋:
一切所作所為,必須常使上師歡喜,所有一切煩惱事,替上師解決,努力行之,恭敬供養,侍奉上師,不懈怠。事師法甚多,所以不全部說出。


第四十八條,彼金剛如來  親如是宣說  及餘教所明  依師獲成就
解釋:
佛如此說,依止上師,能得大成就。


第四十九條,若弟子清淨  皈依三寶已  當付事師法  先令熟諷誦
解釋:
凡有弟子來皈依,要他熟讀「事師法」,不得犯錯。


第五十條,次授秘密教  使成正法器  根本十四墮  同應善誦持
解釋:
弟子皈依灌頂後,再傳密法,使其成正法之修者,有密宗根本十四墮之戒律,也須教授之,使之受持,而成善金剛修持者。

  這「事師法五十頌」,是佛門弟子對於上師所應持有的儀規。我個人熟讀「事師法」之後,對自己所有的上師也應該如此的奉侍供養,徹底的努力去做到。因為我的一切密法,若無上師傳法,我又如何修持圓滿?

  目前我的弟子愈來愈多,在美國西雅圖,法幢高樹,為了使法門更齊備。希望海內外諸弟子,共同研讀「事師法五十頌」,知禮敬上師同門,不得知法犯法,我雖是隨順諸弟子,但金剛護法神均日夜守護,凡是輕易不如法的,皆得到很大的報應,到時候,我亦救度不得。

以上資訊來源為《真佛宗全球資訊網》

  請參閱: 真佛宗戒律部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週一休假)

11:00 AM ─ 5:00PM

星期三及星期六:問事、人生咨詢,歡迎來電預約2:00 PM ─ 5:00PM


星期三:密法精進班

7:00 PM ─ 9:00PM

星期日:共修密法及生活中的佛法化    

2:00 PM ─ 5:00PM

聯絡方式:

地址: 3004 W Audie Murphy Parkway,

         Farmersville,Tx 75442

 

電話 +1 (972) 782-7587

傳真 +1 (972) 782-7656

網站: kba-tx.org

電子郵件:info@kba-tx.org

臉書: www.facebook.com/temple.

kalachakra/

*本寺爲非營利宗教團體,所收捐贈款項,皆可開出感謝狀,收据可抵稅,功德無量!

三輪雷藏寺服務項目:

1. 佛像開光及安設壇城

2. 風水擇日    

3. 人生咨詢(問事)

4. 臨終關懷助唸

5. 求簽解惑

6. 助印經書

7. 太歲燈/光明燈

8. 消災延壽藥師佛燈

9. 地藏殿提供

 -- 纳骨塔

 -- 歷代祖先牌位

 -- 怨親債主、纏身靈牌位

 -- 水子靈牌位

10.每月(農曆)初一初十五上午10:30am佛前大供及拜土地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