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5日
釋蓮央金剛上師法語開示-成功的四種因緣條件

釋蓮央金剛上師法語開示-成功的四種因緣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碰到很多人說:「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沒關係,盡力就好」,但什麼叫做盡力?盡力就是凡事不執着,當不執着的
時候,你就能放下,任何事都以平常心待之,這也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
部份。那要怎樣才能心想事成呢?可能大家都會想,世界上哪有那麼好的事
?就如我明明想去看電影,但卻因為各種原因讓我不能成行,這是很無奈的
一件事。那所謂的心想事成,第一個是什麼?就是心想。為什麼是心想?就
是你先要有動機,也就是我想要做什麼事的念頭,就如我們修行人會說:「
我要發心立願,成就菩提。」那在家眾會說:「我不止這樣子,我還要去找
工作,我要成就一番事業。」比如,當你想開店的時候,如果沒有動機,你
有可能去開店嗎?不可能!所以開店的動機就是因,因為有這「因緣」的啟
動,你的念頭就出來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曾說過成功需具足的四種
條件。
若大家有注意到日常生活的點滴,你就會發現到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要先
有個念頭,也就是先有「因緣」,如果我單起念頭,而不去做,或是明天就
把它忘得一乾二淨的話,那我還能成功嗎?不可能的。就比如說:「我要去
廟裡學水供。」但我只是講一講就忘記了,那絕對是只停留在「因緣」的這
個階段就斷掉了。所以當念頭一起,你的第一個條件具足之後,必须進入第
二個條件。那第二個條件是什麼?就是「等無間緣」。所謂的「等無間緣」
就是當我這個念頭一起,我便堅持不間斷的努力實踐,就有如我發心立願要
來廟寺做菩提事業,跟師尊學真佛密法,我的念頭經年累月從不間斷,甚至
遇到任何事情也從不改初衷的心念。所以說,成功的四個條件中,第一個是
「因緣」,就是你發起的心念;第二個就是「等無間緣」,就是我不止發起
這個心念,我還要堅持一志永不間斷的實踐。比如我想修法,如果 我是三天
捕魚,四天曬網,那麼我很快就忘光了,如此的修行我能成就嗎?當然是不
可能的。其實,「因緣」「等無間緣」這兩個條件,不僅僅只是用在修行上
,在事業上、個人生活中也都非常的重要。
那麼第三個就是「所緣緣」。「所緣緣」中的第一個緣是動詞,第二個緣是
名詞。告訴大家,前面的兩個條件,「因緣」跟「等無間緣」是非常直接的
。為什麼?因為你的起心動念是主觀的。而這個主觀靠的是你的智慧,如果
你的主觀心念是沒有智慧的,哪麼就只是空思妄想不著實際是行不通的。比
如你的生意根本賺不了一千億萬,可是你偏偏妄想,我要賺一仟億萬,我請
問大家,行得通嗎?絕對是行不通,只是浪費生命吧了!所以要有智慧,才
能產生正知正念。才能帶動第二個「等無間緣」,也就是 你要有堅持不斷的
意志力去執行,若沒有堅持的意志力,去執行你所立的正確目標,最終你還
是斷掉了。那麼「所緣緣」是什麼呢?就是當我想成立一間公司,我每天都
會想這個公司該怎麼成立,那成立了以後,我要如何經營?於是我就開始努
力的在做,想方設法的培養人事因緣來讓公司蒸蒸日上。這時候,就會接觸
到人、事、物。所以第一個「緣」是動詞,就是說我會去接觸到,我會去開
發尋找的意思。就如我開了公司,我希望公司可以賺一千億萬,所以要想辦
法去尋求,去接觸,去了解。於是就要去找各種資料,去接觸不同的人、事
、物,去了解所有的狀況運行,進而多方面的發掘自己的不足以及解决所有
問題的所在,進而去改善它,完美它。這不只是在你做事業或為人處事裡,
其實修行也一樣 。
比如我們希望修法有成就,於是就發願要學做水供,但我們卻只在廟裡學過
一、兩次,回家後就有模有樣的把水供塔及供品設好,打算自己修,並沒有
掌握水供的竅門和實質上的意理,大家想想,這樣能成就嗎?這就是你的「
所緣緣」並沒有具足,所以「所緣緣」是成功的第三個條件。要了解我想學
水供,就一定要先去了解水供的竅門和意理,然後每天堅持去做,且在做水
供中遇到任何問題時,要去去請教尋求上師法師大善知識,然後再加強訓練
。在訓練中也會產生各種作用及疑問時,唯有通過不斷的悉心請教,不斷的
尋找答案,不斷的在我內心世界裡面體會,才能達到成功。修法其實也跟做
事業一樣。既然有「因緣」、有「等無間緣」、又有「所緣緣」,我努力的
在做了,那我還要再加上一個, 就是第四個緣 - 「增上緣」。
為什麼要有「增上緣」?「增上緣」跟「所緣緣」其實是一種客觀性,為什
麼?因為每一個人的福報都不一樣。有的人他福報很好,他進入真佛宗皈依
師尊學密法,在三輪雷藏寺又有兩個上師法師們不斷的教導,然後自己又有
時間來修練密法,回家後,家裡面的人,又允許自己在家練習。你說,他的
「增上緣」好不好?非常好!但也有人他的福報就不具足,他也一樣皈依師
尊學密法,同樣的進入了三輪雷藏寺,但卻自我蒙蔽了。不管師尊、上師法
師在教什麼,或佛經裡面講什麼,似乎都與他無關,他只想抓住自己的想法
,去做自己想做的方法就好,而回到家裡,家裡又不平靜,老婆、老公天天
在吵,你說他福報能具足嗎?當然不具足啊!
所以這個「增上緣」,完全是看你 個人福報的大小深淺度,如果你的福報具
足,「增上緣」非常的好,你只要沿着這一條路好好的修真佛密法,當有問
題時,又有上師法師大善知識們可以為你解答,再加上你又不斷的努力改變
自己,當有任何需要的時候,通通都有人在幫助你。那麼恭喜你!你毅力堅
强恒持努力的走下去,你終究會有所成就,這就是成功的四個條件。你不要
以為這四個條件只是用在修法,告訴大家,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包括你的事
業,你的為人處事,通通都離不開這個四個的因緣果報,這就是緣起法的緣
起性空啊!
我想,有人會問我:「上師,你講的都是好的,福報很具足,不用做事,又
可以來三輪雷藏寺發心行菩薩道。可是我們要上班,孩子的事一大堆,老公
又不修法,每天都囉哩八嗦,那我該怎麼辦?」上師告訴 你們,沒關係,這
個時候,你的主觀很重要,所謂的主觀就是你的「因緣」和「等無間緣」,
也就是智慧跟意志力。換句話說,就是你先要有正念,因為正念非常的重要
。在「三十七道品」裡面,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七覺支、八正道都是
以正念為主,先要有主觀的正知正念,且清楚明白我所具有「因緣」,然後
發心立願,一定要讓它心想事成。因此我的念頭不斷,永遠不忘我所發的願
力。然後,精進努力不懈的四處尋求,更通過上師法師大善知識們的敎導來
幫助,解決所有的疑問及難處。雖然我們的增上緣不具足,過去世沒有種下
好的福報,但我們學會凡事盡心盡力就好,提起、放下都在瞬間。
雖然回到家裡,老公不修法,還一天到晚要找你麻煩,但沒關係,深知我的
「增上緣」不具足,那麼 我們唯求這一世就跟你結好因緣,祈盼下輩子最起
碼沒有惡緣,只有善緣。甚至我還要反向思維,雖然你們逆着我,但我還是
要感謝你們,因為你們讓我學會了如如不動心,成就了我的忍辱波羅蜜。所
以告訴大家,你學會了六度波羅蜜裡面的忍辱波羅蜜,所以你能夠在逆增上
緣上好好的進步,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你的成就會比一般順境的人還要更
上一層樓。我們要時時刻刻的記住這成功的四個條件,如果不能具足這些條
件,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要學會隨時提起,隨時放下,且要常常只問自己,
我今天有沒有盡心盡力?如果盡心盡力了,就應該放下,不去計較它的成功
與否。成敗與否都不重要,因為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其實都是在你的一念之
間,如果你不斷的堅持,到最後你還是會達到目的地的。我們要學會不執著
,因為一執著就會發脾氣,常常會對號入座,誤以為別人在講你,結果一發
脾氣,你就會把自己累積的功德通通都燒掉了,火燒功德林真是很可惜啊!
接著,我要跟大家講了一個很有名的故事,我想在座的人可能都聽過了,就
是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佛印禪師是一個入禪很深的禪師,他和蘇東坡
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蘇東坡在靜坐中法味濃濃,感受很深,全身好像脫
離了塵世,到了一個清凈的佛國。這時,他就拿起筆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
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他感覺很滿意,也很有自信
,於是便滿懷欣喜的把這一封信折好,請他的侍者把信送給他最敬愛的佛印
禪師。當佛印禪師一看,哇!「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
坐紫金蓮。」不得了了!於是佛印禪師就用一張紙回了一句話,然後,請侍
者把信送回給蘇東坡。當蘇東坡收到信後,心情很爽。他以為佛印禪師一定
是誇耀他一番。結果沒想到,當他把紙一打開,上面竟然只有兩個字:「放
屁!」蘇東坡一看,「放屁!」開甚麼玩笑?不得了了!於是他馬上叫侍者
過來,把他搖到對江去質問佛印禪師。結果當他到了佛印禪師的禪房時,佛
印禪師已經離開,遊山玩水去了。只留下禪房兩扇門的兩邊,寫了幾個字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一看,「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心想:「原來你已經算準我,我的修行不過如此如此。」於是蘇東坡也
就知道他的修行還差一截,未到地頭。
今天跟大家結緣這一個故事是要大家要記住,我們要共同勉勵的是,無論我
們是在家,或者是在上班,或者是在佛堂,我們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執着,
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念頭,然後就「一屁打過江」,無法「八風吹不動」。告
訴大家,真正的八風吹不動是什麼?是「定」。在任何事情上,我只要盡心
盡力就好了。你罵我、你講我,我通通聽到了,但是我會考慮,也會消化你
所講的東西,值不值得我回話。我們是修行人,就算是看到了或聽到了,我
都不動於心,如如不動,因為我明白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走動,如是因
,如是果,都是緣起性空而已。嗡嘛呢唄咪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