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第八卷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卷八 * 奉為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第十七、奉為龍王禮佛第十八、奉為魔王禮佛第十九、奉為國王人道禮佛第二十、奉為諸王王子禮佛第二十一、奉為父母禮佛第二十二、奉為過去父母禮佛第二十三、奉為師長禮佛第二十四、為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五、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六
一、【供養讚】梁皇寶懺第八卷世間寶:梁皇寶懺每卷開頭一定以梵音唱誦一段供養讚,來祈請諸佛菩薩降臨加持。大家用真誠懇切感恩的心獻上供品,以示恭敬歡喜之意。十種供養諸佛菩薩的供品,分別為「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經、衣」各有不同的象徵意義與功德。
【供養讚】世間寶。歷代古今傳。珊瑚琥珀銀絲線。硨磲碼碯連珠串。給孤長者捨祇園。金輪王【註一】說法。永鎮龍宮殿。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
【譯解】供養讚:世間寶--珠寶供養 (象徵意義:摩尼寶珠) 『供珠功德:相貌莊嚴,威儀美好,破除慳貪,速證聖果 。』 我們把這些經過幾百千年傳下來的珠寶,是世間人所珍貴且價值很高的珠寶,用銀絲線把珊瑚、琥珀、硨磲、瑪瑙等寶貴的寶石串連在一起像珍珠一樣,讓它顯得更珍貴華麗。孤獨長者把所買下來的祇樹給孤獨園布施供養給佛陀作為道場,又把金輪王(就是佛) 佛陀講經所說的偉大出世法寶經卷,作為永鎮龍宮殿的鎮宮之寶,我們把所有的寶藏都恭敬喜悅的獻上,供養偉大的佛陀。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 三稱
【註解】
【註一】、【金輪王】:就是佛。佛所說的法相傳,就是最小的經卷流傳在世間,大部份的經卷世間人沒有辦法受持,就放在龍王的宮殿裡面;後來龍樹菩薩對世間的經典看不上眼,因此就有大龍菩薩帶他到龍宮裡面,去看了經典以後,他才了歸順了佛陀。所以佛的法寶也是寶,金輪王就是佛所說的法寶,這個大的經卷,就作為龍宮鎮宮的寶,這是出世之寶。
二、【入懺文】代表即將開始,是一種輔助觀想內容,幫助我們進入整卷懺儀,並引導我們進入懺文,開始懺悔的前導。入懺文跟出懺文是一前一後,有引導與圓滿結束的功能。
這是《入懺文》的第一段,是讚嘆諸佛菩薩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功德及慈悲之力,所以要讚美。
【入懺文】 恭 聞
諸佛世尊,現八相【註一】之成道,如月懸於太虛。善逝如來,示八種之化儀,似雨沾於沙界。四生七趣盡生天,八部龍神【註二】咸恭敬。八萬大士,悉助宣揚;八大菩薩【註三】,皆恆衛護。八時【註四】得八吉祥【註五】,八解【註六】具八功德【註七】。神機妙用,普應羣情。惟願垂慈,證明佛事。上來奉爲求懺某等,啓建 慈悲道場懺法。茲當第八卷,入壇緣起。如法修持。
【譯解】 佛從兜率天下生,入胎到出生,一出生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連走七步,步步生蓮,然後出家苦修到成佛,說法度眾生,一直到涅槃,共有八個過程。佛成道後教化眾生所現的相,就有如圓月掛在虛空一樣的圓滿明亮。佛所教化的有化儀四教、化法四教等八種化儀法流像甘露雨一般遍灑恆沙法界,四生七趣的一切六道眾生,都能夠得到超度引薦往生西方淨土。所有八部龍神鬼神護法都恭敬擁護,八萬個菩薩都來幫助宣揚佛的教化,及八大菩薩都來護持佛的教法,所以日日夜夜都得到八吉祥。佛所教示的八種解脫之法具有八種殊勝功德,故佛的神通感應是無所不在,是不可思議的微妙難思,能讓所有眾生的需求都普遍的圓滿如願,願佛慈悲降下來證明我們在這莊嚴道場裡如實的修行,虔誠的求懺悔,現在梁皇寶懺慈悲道場第八卷即將開始了,我們要用非常清淨的身口意並如儀如法的修持禮懺。
【註解】
【註一】、【八相之成道】:佛陀以成道為中心,示現由始至終一期之相狀,謂之八相成道。大乘起信論所說者:
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歲。見時機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
二、入胎,乘白象由摩耶夫人左脅入胎之相也。
三、住胎,在母胎行住坐臥一日六時為諸天說法之相也。
四、出胎,四月八日於藍毘尼園由摩耶右脅出生之相也。
五、出家,十九歲(或二十五歲)觀世之無常,出王宮入山學道之相也。
六、成道,經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成佛得道之相也。
七、轉法輪,成道以後五十年間說法普度人天之相也。
八、入滅,八十歲在娑羅雙樹下入於涅槃之相也。
【註二】、【八部龍神】:即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和摩睺羅迦。
【註三】、【八大菩薩】:是佛教著名的八位大菩薩,關於八大菩薩依據各經典的不同,有多種說法。一般說法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彌勒菩薩、除蓋障菩薩等大菩薩。或有加入大勢至、無盡意、寶檀華、藥王、藥上等大菩薩。
【註四】、【八時】:其實就是六時,一天晝三時、夜三時。平常佛法說六時,印度說八時,就是整天能夠得到各種吉祥-八吉祥。
【註五】、【八吉祥】:又稱佛教八寶,象徵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由八種識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顯現。描繪成八種圖案紋飾。作為佛教藝術的裝飾。清代乾隆時期又將這八種紋飾製成立體造型的陳設品。常與寺廟中供器一起陳放。八吉祥簡稱輪、螺、傘、蓋、花、罐、魚、長。
【註六】、【八解】:就是「八解脫」,人是從欲界、色界、無色界依序解脫而離開三界的,三界共二十八天,其中無色界又有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 想非非想處天等四天。八解脫就是以「止觀」禪定達到高度解脫的方法,依序是:1. 內有色相外觀色:先觀自己色身相狀,壞爛不淨,不可愛樂... 2. 內無色相外觀色:己滅內身色相...3. 淨背捨身作證:淨即緣於淨相也.....4. 虛空背捨:於欲界後,已除棄自身不淨之色....5. 識處背捨:若捨虛空處,一心緣識,入定時.....6. 無所有處背捨:若捨識處,一心緣無所識處,入定時,即觀此定… 7. 非有想非無想處背捨:若捨無所有處,一心緣非有想非無 想...8. 滅受想背捨:受即領納,想即思想,即五陰中受想二心也,謂厭患此心散亂,欲入定休息,故背滅受。
【註七】、【八功德】:八種功德。據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載,即:1. 端正好色,指色身端正,無醜惡之相。2. 力勢強盛,指福力威勢,降伏一切而不怯弱。3. 心悟通達,指徹悟一切法相,了無罣礙。4. 得妙辯才,指能以一句之義,演說無窮。5. 獲諸禪定,指能攝歛心念,不生妄相而入定。6. 智慧明了,指開發本有之智慧,照徹無礙。7. 出家殊勝,指出家學道,並能傳法利世。8. 眷屬強盛,眷屬指得法之人。指人聽聞佛經,復能依經為人演說,以是功德,生他法身,即成眷屬,展轉流布而日盛。
這是《入懺文》的第二段,是莊嚴道場的清淨,及莊嚴我們的身心,讓我們身心非常恭敬虔誠的來禮懺
【入懺文】檀信轉加精進;緇流如法熏修。爐焚戒定慧香,瓶插曼陀羅花。燈然玉樹,果獻金盤。投誠百拜於金容,懇切一心於寶地。陳露多生之罪垢,消除累世之愆尤。
【譯解】 我們所有僧眾、居士、在家眾的身心都清淨莊嚴,並且恭請僧眾如儀如法的帶領大眾,禮拜讚誦熏習梁皇寶懺。我們把這莊嚴道場裡的香爐燃上,含有戒定慧法義的清香,花瓶裡插著珍貴的曼陀羅花。把整個道場的燈都點亮得像白玉樹一般的光明,金盤子裡盛滿上百果。然後我們用非常虔誠恭敬的身心,在佛前不斷禮懺,且真誠陳述懺悔我們無量劫來所造的惡業,同時也痛心懇求諸佛慈悲消除,我們累世以來的無量罪過。
這是《入懺文》的第三段,是細述往昔的業習,懺悔罪業,祈佛加被。
【入懺文】切念求懺某等,自從有識,以至今生。背八正【註一】而向八邪【註二】,引起參天荊棘;循八貪【註三】而迷八解, 橫生徧界空花。爲八識之所緣,隨八風【註四】之所轉;嗟八垢之易染, 恐八難【註五】以難逃。
【譯解】我們從有識神以來到今生,因為背離八正道而趨向八邪道,於是生生世被無明愚癡等三毒害所障礙,就如滿天滿地帶著毒刺的樹一樣。這都是因為我們執著於八種貪根心念所起的無明,於是背離了生死解脫之道,身心生起了無量無邊的罪惡因緣,以至我們的阿賴耶識及第七識我執識以及六識所緣取、所認知的,都是虛幻世間的天堂地獄三界的一切六道輪迴。我們被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所動搖,於是身心隨著八風的來去而產生變化,被種種的污垢污染了我們的心,障礙了我們聽聞佛法的因緣,所以墮落1.生在地獄道 2.生在餓鬼道3.生在畜生道 4.生在長壽天 5.生在邊地 6.盲聾喑啞 7.世智辯聰 8.在佛前佛後不能聽聞佛法八難之苦,因為沒有聽聞佛法的因緣,所以難以出離生死輪迴啊!
【註解】
【註一】、【八正】:八正道也。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註二】、【八邪】:八邪,佛教用語,與八正道相對。1.邪見,指不信因果、功德、父母、聖人等之見解。2.邪志,又作邪思惟,指欲、恚、害等之思惟。3.邪語,指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4.邪業,指殺生、不與取、邪淫等。5.邪命,指不如法之生活。6.邪方便,又作邪精進,指為惡事所作之方便精勤。7.邪念,指不如法之觀念。8.邪定,指非正定之定。
【註三】、【八貪】:八種貪根心。即:1.悅俱邪見相應無行 2.悅俱邪見相應有行 3.悅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4.悅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5.舍俱邪見相應無行 6.舍俱邪見相應有行 7.舍俱邪見不相應無行 8.舍俱邪見不相應有行。
【註四】、【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利」是對我好的事情,我們就會想要去得到;「衰」是對我們不好的事情,我們就想要迴避違背;「毀」是批評我;「譽」是讚美我;「稱」跟譽很像;「譏」跟毀很像;「苦、樂」是我們身心的感受。其實我們都在這一種對我真實的有利的,或者是比較名譽上面,心態上面的實際的事務,或者是身心上苦樂的境界,我們都會受到這種感受,而身心會隨著八風的來去而有所變化。
【註五】、【八難】:八難是指見聞佛法的八種障礙。一般指不值遇佛、不聞正法之八種障難,而衍生出求證佛法的諸種障礙。八難即:1.生在地獄道、2.生在餓鬼道、3.生在畜生道、4.生在長壽天、5.生在邊地、6.盲聾喑啞、7.世智辯聰、8.生在佛前佛後。
這是《入懺文》的第四段,是虔誠懺悔,祈請加被。
【入懺文】今則悔過無門,捫心有愧。修片善於一乘教內,抱寸誠於諸佛像前。仍發露於罪愆,乃披誠而悔過。應念如斯,情當合釋。恭叩洪慈,冥熏加被。
【譯解】現在我們借著拜梁皇寶懺的因緣,用很慚愧很虔誠的心來禮拜懺悔,並思惟反省自己的過錯,數也數不清,所以我們要更加努力修行善法,甚至一點點善報的能有助於懺悔惡業。我們在佛陀的聖像前懷著卑微的心不斷的發露述說,並承認自己作了很多的惡業,我們的心念是如此的虔誠懺悔。祈請佛三寶的偉大慈悲功德力,赦免我們,加持我們,使我們的心意能夠得到舒和解放、清淨光明,使我們的惡業罪垢盡消除。
三、【讚佛偈】每一卷在入懺文之後,都有一首讚佛偈,是讚佛的三十二莊嚴相,八十種微妙身行特徵,讚佛功德。
【讚佛偈】刹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繫,無能盡說佛功德。
【譯解】 在無量無邊的佛國土中,每一個佛國土都有無量無邊的眾生,而每一個眾生都有非常微細難知的心念,但在佛的境界裡都是可以算得出來、都可以知道的,這是什麼樣的一種境界呢?就有如說,海水可喝完嗎?就一個小小的河水都喝不完了,何況是大海的水?還有虛空的大小可以用尺量得出來嗎?風可以綁住、可以捉住嗎?這都是在說明我們眾生的心念難以測知。就如大海的水不可能喝完、虛空的尺寸不可能量得出来、風不可能繫住一樣,由以上的比喻就可知道,我們眾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唯有廣大神通的佛陀,才能把不可能做到的事轉成可以辦得到,所以我們要讚嘆歌誦佛陀所具有的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啊!
四、【歸命八佛】我們祈請「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共有八尊佛為歸命懺主,來作為我們禮懺功德的證明。
【歸命八佛】啓運慈悲道場懺法 一心歸命三世諸佛 南無過去毘婆尸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譯解】我們 奉請「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共八尊佛。為我們作禮懺功德的證明,啟運慈悲道場懺法。一心歸命三世諸佛。南無過去毘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以上是過去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在佛)。南無當來彌勒尊佛(未來佛) 。每卷入懺開始都一樣。
五、【懺文及佛號】每一卷的懺文,每誦一段懺文,就會禮佛一段。在禮拜每一段佛號的開始,一定是彌勒佛跟釋迦牟尼佛。每一段的佛名號最後二位菩薩,一定是無邊身菩薩、觀世音菩薩。無邊身菩薩是從安樂邊來看,為與樂。觀世音菩薩是從聞聲救苦邊來看,為拔苦。這二位菩薩都是能聞聲而至,隨處安樂,利益眾生。
【懺文及佛號】奉為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第十七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複至誠,五體投地。奉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阿修羅王,一切阿修羅各及眷屬;又奉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聰明正直,天地虛空,主善罰惡,守護持咒,八部神王,八部神將;乃至若內若外,若近若遠,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徧空法界,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如是十方,八部神王,八部神將;各及眷屬。歸命敬禮一切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寶名佛 南無眾清淨佛 南無無邊名佛 南無不虛光佛 南無聖天佛 南無智王佛 南無金剛眾佛 南無善障佛 南無建慈佛 南無華國佛 南無法意佛 南無風行佛 南無善思名佛 南無多明佛 南無密眾佛 南無功德守佛 南無利意佛 南無無懼佛 南無堅觀佛 南無住法佛 南無珠足佛 南無解脫德佛 南無妙身佛 南無善意佛 南無普德佛 南無光王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非常誠心誠意五體投地,至心痛切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阿修羅王、一切阿修羅(阿修羅的福報跟天界是一樣的,只不過他的智慧不夠,阿修羅道其實亞於天道而已)各及眷屬。主善罰惡的八部神王神將,各及眷屬,又代一切聰明正直,上則天靈,中則空神,下則地祇,及記善錄惡,護經持咒諸善神、乃至八部神王神將(鬼神道都可以含攝在所謂的八部神王裡面)。若內、若外,近在目前,遠在十方,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大神足力,大威德力,如是等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善神,我們虔誠懇切專心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命,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覆護。願阿修羅王,一切阿修羅【註一】,各及眷屬;又願聰明正直,天地虛空,主善罰惡,守護持咒,八部神王,八部神將,各及眷屬;解脫客塵;清淨緣障。發起大乘;修無礙道。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辯六通,如意自在。恆以慈悲,救護眾生。行菩薩道,入佛智慧。度金剛心,成等正覺。
【譯解】我們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三寶,並代他們在三寶前發願,願十方三寶,同加覆護。願阿修羅王、一切阿修羅各及眷屬,又願聰明正直、天地虛空主善罰惡守護持咒八部神王、八部神將各及眷屬,不被六塵所縳,因為這是不真實是虛假的,但我們不知道它是虛幻的,反而認為它是真實不虛而執著不放,於是變成了我們六根所執取的境界。如今我們要把它解脫掉,不再受它的牽絆影響,這就是「解脫客塵,清淨緣障」。並發起大乘的覺性,自度度他,修無礙之道,從此在大乘無礙道中,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運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即得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等四無礙辯。得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等六神通,從此能夠任運如意自在,常以慈悲心救度眾生。同時我們也期望這些阿修羅的王,以及主善罰惡守護持咒,八部的神王神將,也能夠行菩薩道,入佛智慧,度金剛心 成正等正覺。
【註解】
【註一】、阿修羅:阿修羅是梵語,漢譯「非天」。因為過去作人時只修福未修德。男的長得很醜陋,凶悍好鬥,嗔恨心重,身上的衣服都有防護甲。修羅女卻長得比天女更加美麗漂亮,但嫉妒心強。有一個故事說,六欲天的帝釋天主(就是玉帝),看中了阿修羅王的女兒,去求婚成功,修羅王之女嫁給了帝釋。有一次帝釋請岳父修羅王吃飯,飯後為表達恭敬和隆重,以所有天兵天將列隊,奏天樂歡送岳父。阿修羅王誤以為帝釋是向他示威,心中就埋下了瞋恨的種子。 天上有個修道之人時常講法,帝釋喜歡研究佛法,所以常去聽講,每當帝釋去聽法時,修羅女心裡就猜測他是去和別的女人歡樂去了,心中很不高興。於是,帝釋又去聽法時,她就變成了一隻蜜蜂,落在帝釋的寶輦上。蜜蜂進了道場,見那麼多男人女人在聽一個道人講話。她又不懂佛法,心生嫉恨,即現女人身,跟帝釋大喊大叫。此時道人忽然聽到從未聽過的嬌美的女人聲音,抬眼看到這麼超常美麗的女人,頓生淫慾之心,下體有漏,頭上的光環瞬間消失,智慧頓無,連法也講不成了,於是悔恨地痛哭起來。這一下使帝釋怒氣難平,舉手打了修羅女一巴掌。修羅女哭著去向父親告狀,說帝釋在外有了女人,勸他回頭,他不但不聽,還動手打自己。修羅王一聽就與上次「帝釋用天兵天將向自己示威」聯想在一起,認為帝釋欺人太甚,於是一怒之下發兵去攻打帝釋。這就是天上為什麼有天兵天將,為什麼也會有戰爭的原因。 再說,因為阿修羅兵將個個心毒手狠、驍勇善戰,使天兵天將屢戰屢敗。於是帝釋跑去向釋迦佛求助,帝釋是皈依了佛的弟子。釋迦佛知道是阿修羅因誤會挑起的戰爭,於是教帝釋一個方法,讓他的兵將打仗時都念「摩訶般若般羅蜜多」這句咒語,即會轉敗為勝。帝釋命兵將照佛教給他的方法念咒,果然屢戰屢勝,保住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因為天上畢竟有阿修羅的存在,所以至今天兵天將依然時時嚴陣以待。
【懺文及佛號】奉為龍王禮佛第十八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複至誠,五體投地。奉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不可思議龍王,妙化龍王、頭化提龍王、五方龍王、天龍王、地龍王,山龍王、海龍王、日宮龍王、月宮龍王、星宮龍王、歲時龍王、青海龍王、護形命龍王、護眾生龍王,乃至十方,若內若外,若近若遠,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徧空法界,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如是一切龍王,一切龍神,各及眷屬。歸命敬禮,一切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妙智佛 南無梵財佛 南無實音佛 南無正智佛 南無力得佛 南無師子意佛 南無華相佛 南無智積佛 南無華齒佛 南無功德藏佛 南無名寶佛 南無希有名佛 南無上戒佛 南無無畏佛 南無日明佛 南無梵壽佛 南無一切天佛 南無樂智佛 南無寶天佛 南無珠藏佛 南無德流布佛 南無智王佛 南無無縛佛 南無堅法佛 南無天德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非常誠心誠意五體投地,至心痛切的願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不可思議龍王、妙化龍王、頭化提龍王、五方龍王、天龍王、地龍王、山龍王、海龍王、日宮龍王、月宮龍王、星宮龍王、歲時龍王、青海龍王、護形命龍王、護眾生龍王,乃至十方所有內外遠近,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遍空法界各各都有大神足力,有大威德力,如是一切龍王,一切龍神,各及眷屬。我們虔誠懇切專心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命。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願諸龍王,各及眷屬,增暉光明,神力自在。以無相解,斷除緣障。永離惡趣,常生淨土。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辯,六神通力,隨心自在。以慈悲心,拯接一切。妙行莊嚴,過法雲地,入金剛心,成等正覺。
【譯解】 我們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三寶,願仰仗十方三寶大慈悲力,攝受這些龍王跟祂的眷屬,轉濁光為智光,使他們的光明增加,神力能夠隨處廣大自在。更以無相之智,斬斷消除六根六識的根塵識相對的障礙,斷除緣障,永離畜生惡趣,往生諸佛淨土。從此在大乘無礙道中,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運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即得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等四無礙辯。得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等六神通,從此能夠任運如意自在。常以慈悲心救度眾生,同時我們也期望這些龍王各及眷屬。能以與樂拔苦的慈悲心,拯接一切眾生,並使一切眾生福慧具足,妙行莊嚴,過法雲地入金剛心,圓證不退,最後成正等正覺。
【故事舉例】
在佛陀的本生故事中,記載一則「槃達龍王」的故事,講述佛陀於其中一世生為龍王時,極心忍辱修道的事蹟。古時候,拘深國有位名叫抑迦達的國王,育有一子須達、一女安闍難。一日,王子被皇宮金水中的烏龜驚嚇,國王十分惱怒,遂聽信大臣的建議,將烏龜投入大海中,以示嚴懲。被丟入海中的烏龜游往龍宮,向龍王稟告:人類國王欲將公主許配給龍王,特地派自己前來報告。龍王十分歡喜,派遣使臣隨之前往拘深國迎親。使臣在城外遲遲沒有等到回音,遂逕自進城見國王。國王一聽使臣來意,堅決不嫁女兒,使臣們一怒之下,將皇宮中的器物變成兇惡可怕的龍,國王只得百般無奈地將女兒嫁予龍王為妃。
龍妃生下一子一女,男孩名為槃達,成年後繼承王位,享有榮華富貴的舒適生活。但他心繫修行,盼望隱居,儘管多次躲藏,卻總被妻妾們找到。一日,槃達再次瞞著妻妾悄悄登岸修道,他變化為一條蛇,在梨樹下修行。此後,凡到夜裡,梨樹下便會顯現數種明亮燈火,白天時則僅見絕世清香的花朵。
當時有位弄蛇人,名為陂圖,他向牧童打聽到,梨樹下藏著一條不傷害人的蛇。弄蛇人在梨樹下找到盤伏的小蛇,將毒藥塗在蛇牙上,使蛇牙脫落,又用木棍狠狠地打蛇。蛇忍受著劇烈的痛苦,卻心無怨恨,更慈悲發願:希望自己成佛之時,得令眾生安穩。弄蛇人將蛇放到小筐裡周遊各國、表演乞討,身懷各種高妙本領的蛇,為弄蛇人賺進許多錢財,然而,陂圖不因錢豐而滿足,仍持續地帶著蛇四處賺錢,最後,行旅至蛇的外祖父的國家。蛇的家人們都變成鳥類,停在宮殿屋頂等待著蛇。弄蛇人以笛聲召喚,蛇變成有五個頭的小龍,從筐裡起身跳舞,忽然間,他發現眼前盡是自己的親友,羞愧地鑽了回去,弄蛇人喊了五、六次,他才不情願地出來表演。他的母親化為人形,向國王稟告此事,國王與大臣氣憤地想處死弄蛇人,槃達龍王請求國王不僅勿造惡業,更要滿足弄蛇人的願望,賜給陂圖想要的金銀財寶。國王同意槃達的建議,將弄蛇人打發走了。弄蛇人正得意自己在各國獲取豐厚的錢財時,突然遇上強盜,將財寶洗劫一空。槃達龍王母子受到國王的熱情款待,龍王感激國王的救命恩德,允諾國王若需要他時,只要喊他的名字,必前來相助。當時的槃達龍王,就是佛陀;過去的國王是阿難;而那時的弄蛇人,則是調達。這個故事顯現了佛陀在過去身為龍王槃達時,為修行菩薩道,極力實踐忍辱的修道精神。
【懺文及佛號】奉為魔王禮佛第十九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複至誠,五體投地。奉為大魔王,五帝大魔,乃至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盡虛空界,一切魔王,各及眷屬;歸命敬禮,一切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梵牟尼佛 南無安詳行佛 南無勤精進佛 南無燄肩佛 南無大威德佛 南無薝蔔華佛 南無歡喜佛 南無善眾佛 南無帝幢佛 南無大愛佛 南無須蔓色佛 南無眾妙佛 南無可樂佛 南無善定義佛 南無牛王佛 南無妙臂佛 南無大車佛 南無滿願佛 南無德光佛 南無寶音佛 南無金剛軍佛 南無富貴佛 南無勢力行佛 南無師子力佛 南無淨目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非常誠心誠意五體投地,至心痛切願為大魔王、五帝大魔、乃至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盡虛空界,一切魔王,各及眷屬。虔誠懇切專心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命,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覆護。願大魔王,五帝大魔【註一】,一切魔王,各及眷屬;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一切緣障,皆得清淨。一切罪業,皆得消滅。一切眾苦,皆得解脫。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行菩薩道,不休不息。先度眾生,然後作佛。
【譯解】我們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三寶,願仰仗十方三寶大慈悲力,來攝受保護大魔王、五帝大魔,以及一切的魔王,使他們由六根緣六境生六識,於是根塵識結合,因根塵識是所有一切障礙的最根本。所以要能夠消淨根塵識,才能消除滅盡一切罪業,使一切眾生苦難都得以解脫。從無始以來直至現在,所有障佛、障法、障僧之一切罪業皆得消滅。轉魔界為佛界,使眾苦之因的五欲都能得到解脫。從此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運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即得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等四無礙辯。得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等六神通,從此能夠任運如意自在,常以慈悲心救度眾生。同時我們也期望這些大魔王,五帝大魔,一切魔王各及眷屬,乃至行菩薩道,廣度眾生,然後成就佛果菩提。
【註解】
【註一】、魔:所謂魔是殺害我們慧命的殺者, 所以魔王是障礙我們修行人的,可是我們為了要能夠一切的眾生,為了跟所有的有情同體大悲,所以也要為魔王禮佛,不要去在意他障礙我們,仍然以慈愍的心為他禮佛, 希望他也能夠行菩薩道,最後成等正覺,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維摩詰經》上講魔王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也是來教化幫助我們修行的。現錄居士教誨如下:(《不可思議品》第六,最後一段)
「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音促) 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佛門裡常說,要學佛先受魔。讀了維摩詰居士的開示,我們應當立刻明白所謂魔的來處,「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的化身」,你不要認為障礙你的那個人不像,如果他對你的態度像菩薩一樣慈悲,他就不是障礙了。有的人最初燒香磕頭的時候,感覺佛就在保佑他,一切都特別順,天天法喜充滿。從開始守戒學佛之後,麻煩事越來越多,便認為佛菩薩不保佑他了。為此,便退失了道心,佛也不信了。但絕大多數人都能遇到善知識指導,通過讀經明理,又堅定了信心。就如前邊講的《西遊記》裡唐僧所受的種種魔考,還有真慧師的蟒蛇附體,全是佛菩薩的考驗。就是真的邪魔來了,只要你能道心堅定,它也無法害你。「一切是考驗,看你怎麼辦,對面若不識,還需從頭練」。
【懺文及佛號】奉為國王人道禮佛第二十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得,奉為諸天諸仙,龍神八部,禮佛竟。次應奉為人道,一切人王,禮佛報恩。又為父母師長,一切人民。何以故爾?若無國王,一切眾生無所依附。由有王故,一切得住。行國王地,飲國王水。諸餘利益,不可俱說,大眾宜各起報恩心。經言:若能一日一夜,六時忍苦,為欲利益,奉報恩者;應當發起如是等心,習行慈悲。以是願力,念報國王覆幬之恩。念報施主供瞻之恩。念報父母養育之恩。念報師長訓誨之恩。念報如來濟度之恩。若能至心,常念不絕者,如是等人,得入道疾。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前面已經為諸天、諸仙、龍神、八部禮佛了,接著我們要為人道一切國王禮佛,為父母師長一切人民禮佛。為何要先為國王禮佛呢?一個國家若沒有國王,一切眾生就無所依靠,因為有好的國王才可以保護我們,不會受別其他國家的侵犯殺害,我們的生命財產要靠國王來保護,所以說由有王故,一切得住。國王能夠讓我們安居樂業,所以行國王地,飲國王水,土地都是國王所擁有,河裡邊地下的水也都是國王所擁有,你走的路也是走在國王的土地上,你喝水也是喝了國王家裡面的水,我們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附於國王,是國王給我們的恩澤,所以我們應該要感念國王的恩惠。佛經說:能夠一天一夜六時忍耐著,為了種種的利益來報國王恩,國王庇蔭保佑我們就像棵大樹給我們乘涼一樣。尤其我們是出家人,修習行持慈悲的願力,除了國王的庇蔭惠予,才能安居樂業,這種恩惠以外,還要念報施主供養之恩,感念施主四事供養之恩,還要感念父母親養育的恩惠,還要感念師長、師父教導的恩澤,還要感念如來救拔教導我們修學禪觀、修學佛法的恩德,假設我們能常常不斷的思念國王恩、施主恩、父母恩、師長恩以及如來恩,就能夠快速的修行入道。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諸佛大聖,慈恩開誘,慇懃如此,令知恩報恩。我等今日,既仰賴國王,於末世中,興顯佛法,種種供養,不惜財寶,率土臣民,望風歸附。又令出家之人,安心向道。行住坐臥,初無留難。凡百不預,唯獎以善。皆願我等,速出生死。闡無量法門,開人天正路。而國王有如此恩德,豈得不人人禮佛奉報?相與至心,等一痛切,奉為國王,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淨意佛 南無知次第佛 南無猛威德佛 南無大光明佛 南無日光曜佛 南無淨藏佛 南無分別威佛 南無無損佛 南無密日佛 南無月光佛 南無持明佛 南無善寂行佛 南無不動佛 南無大請佛 南無德法佛 南無莊嚴王佛 南無高出佛 南無燄熾佛 南無華德佛 南無寶嚴佛 南無上善佛 南無寶上佛 南無利慧佛 南無嚴土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禮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除了佛慈悲教化我們以外,在這末法中也要仰賴國王,讓我們能建立道場弘揚佛法,國王用種種的供養且不惜種種的財物,讓普天之下的人都能夠歸順國家,讓我們能夠歸向佛法,又讓我們出家僧眾能夠安心辦道。在生活行住坐臥之間的諸多不方便,從沒有給我們一些障礙為難,我們不必參與各項國家的事務,只因國王鼓勵我們能夠早日修行成就。所以國王給了我們很多的方便,讓我們能夠建立道場,弘揚正法,安心辦道,修行速速開悟,這樣的護念我們,給我們種種的方便,這就是國王對佛法、對僧眾的恩德,國王有如此恩德能夠護念佛道,讓我們修行能夠安心辦道,這種恩德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說國王對我們有如此恩德,人人豈能不禮佛報恩,現在我們共同以一顆至誠懇切悲痛的心,為國王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命,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仰願當今皇帝,聖體康御,天威振遠,帝基永固,慧命無窮。慈霑(音沾)無際,有識歸心。菩薩盛化,天人讚仰。四等六度,日夜增明。四無礙辯,樂說無盡。得八自在,具六神通。三昧總持,應念現前。慈悲即世,恩徧六道。萬行早圓,速登正覺。
【譯解】我們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祈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願祝當今所有的國家領導人身體安康長壽,使國家威名遠振,國基永固,願祝他們增長無量無邊的慧命,慈悲利益無量眾生,使一切眾生得到安樂,國家中常有大乘菩薩教化,天人常讚歎,常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和佈施持戒等六度萬行,使國家日夜都增加光明,國運昌隆,願祝他們得四無礙辯才,樂說善法無有窮盡,應念證得八自在、具足六神通和三昧總持,慈悲當世眾生,恩澤遍及六道一切眾生,早日圓滿,速登無上正等正覺。
【懺文及佛號】奉為諸王王子禮佛第二十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至誠,五體投地,奉為皇太子殿下,諸王百官,各及眷屬,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海德佛 南無梵相佛 南無月蓋佛 南無多燄佛 南無違藍王佛 南無智稱佛 南無覺想佛 南無功德光佛 南無聲流布佛 南無滿月佛 南無華光佛 南無善戒佛 南無燈王佛 南無電光佛 南無光王佛 南無光明佛 南無具足讚佛 南無華藏佛 南無弗沙佛 南無身端嚴佛 南無淨義佛 南無威猛軍佛 南無福威德佛 南無力行佛 南無羅睺天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非常誠心誠意五體投地,至心痛切的為皇太子殿下、諸王百官、各及眷屬。虔誠懇切的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覆護。願皇太子殿下,諸王百官各及眷屬;身心安樂,妙算無窮。行大乘道,入佛智慧被四弘誓,不捨一切。四等六度,常得現前。六通三達,善識根性。具二莊嚴,神力自在。行如來慈,攝化六道。
【譯解】我們祈願十方盡虛空界諸佛菩薩一切三寶,慈悲加持,同加覆護,願祝皇太子殿下、諸王百官、及眷屬身心安樂,善於管理,實踐利益眾生的大乘之道,學習佛法的智慧,發起四弘誓願,不捨棄一切眾生,常運四無量心,常行六度萬行,具足六神通,善於辨別眾生根性,具備智慧和福德二種莊嚴,神力自在,如佛一樣的慈悲來攝化六道一切眾生。
【懺文及佛號】奉為父母禮第二十二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次復應須思念父母養育之恩。懷抱乳哺,愛重情深。寧自危身,安立其子。至年長大,訓以仁禮。洗掌求師。願通經義。時刻不忘,企及人流,所當供給,不恡家寶,念深慮結,有亦成病,臥不安席,常憶其子。天下恩重,世實無二。所以佛言:天下之恩,莫過父母。夫捨家人,未能得道,唯勤學業,為善莫廢,積德不止,必能感報劬(音渠)勞之恩。相與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各自奉為有識神以來,至于今日,經生父母,歷劫親緣,一切眷屬。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智聚佛 南無調御佛 南無如王佛 南無華相佛 南無羅睺羅佛 南無大藥佛 南無宿王佛 南無藥王佛 南無德手佛 南無得叉迦佛 南無流布王佛 南無日光佛 南無法藏佛 南無妙意佛 南無德主佛 南無金剛眾佛 南無慧頂佛 南無善住佛 南無意行佛 南無梵音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雷音佛 南無通相佛 南無安隱佛 南無慧隆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禮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應該要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生下我們以後抱在懷裡,給我們哺育餵奶擦屎擦尿,從襁褓中的嬰兒直到能夠牙牙學語走路,一直都在懷裡抱著、愛念著,對兒女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父母親為了要使子女能夠安立,寧可損失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一直到年紀長大,教導仁愛禮義廉恥,及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教育,並為兒女尋求好的老師,希望能教他們待人處事、自利利人的道理,如此時時刻刻不忘記照顧自己的子女。家裡有什麼好東西就會拿出來給子女,也從不會吝嗇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這種無時無刻的為孩子著想,甚至父母親在生病時,即使身體不好躺在床上還想著孩子,天下的恩情沒有比父母親的恩情更大了。佛經上說:我們出家人捨離了家人,若沒有修行成功得道,怎麼能夠報父母恩呢?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道業、要努力行善不要荒廢停止,我們要不斷努力的修道行善,才能夠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從有識神以來直到今天,無量劫以來的父母親人眷屬,我們要五體投地虔誠懇切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所以佛教也有一本父母恩重難報經,地藏經裡也講到怎麼救拔報答父母親的孝養,由此可知父母恩重如山。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願父母親緣,各及眷屬,從今日去,至于菩提。一切罪障,皆得除滅。一切眾苦,畢竟解脫。結習煩惱,永得清淨。長辭四趣,自在往生。親侍諸佛,現前受記。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不離行。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得佛十力,相好嚴身。同坐道場,成等正覺。
【譯解】我們再次的祈願十方盡虛空界,諸佛菩薩三寶以大慈悲力攝受加持,願祝父母親緣各及眷屬,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所有的罪障,苦報,煩惱障、業障、報障都能夠消除解脫,且消除罪障苦報以後還要修菩薩心,永遠離開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道等四趣,能在生死輪迴中,自在的選擇自己所要去的地方,可以常常侍從諸佛,得到佛的證明。願祝父母親緣各及眷屬,常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和佈施持戒等六度萬行,得四無礙智,具足六神通任運自在,得佛十力,相好嚴身,早日圓滿,速登無上正等正覺。
【懺文及佛號】奉為過去父母禮佛第二十三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其中若有父母,少便孤背,難可再遇,空想悠然。既未得神通天眼,不知父母捨報神識,更生何道?唯當競設福力,追而報恩,為善不止,功成必致。經言:為亡人作福,如餉(音想)遠人。若生人天,增益功德。若處三途,或在八難,永離眾苦。生若值佛,受正法教,即得超悟。七世父母,歷劫親緣,憂畏悉除,同得解脫。是為智者至慈至孝,最上報恩。相與今日,應當悲泣,追懷懊惱,嗚呼哽慟(音痛),五體投地,奉為過去父母,歷劫親緣,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梵王佛 南無牛王佛 南無利陀目佛 南無龍德佛 南無實相佛 南無莊嚴佛 南無不沒音佛 南無華德佛 南無音德佛 南無師子佛 南無莊嚴辭佛 南無勇智佛 南無華積佛 南無華開佛 南無力行佛 南無德積佛 南無上形色佛 南無明曜佛 南無月燈佛 南無威德王佛 南無菩提王佛 南無無盡佛 南無菩提眼佛 南無身充滿佛 南無慧國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禮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有些人年少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親成為孤兒,這些人父母親已不在了,想要去追憶懷念都沒有辦法。而我們又還沒有修得天眼,不知父母的神識生在哪裡?所以應當盡早為父母作超度,並廣植福田。如果我們一直不斷的為他們超度追福的話,一定會有所成就。佛經上說:如印經、或作慈善事業,印經能增長父母的智慧,慈善佈施能增加他們的福報,事情作圓滿之後,父母若在三惡道的,立即可以得到超拔離苦,生到善道裡面。如梁武帝的郗氏皇后,經武帝修善超度後即刻升到天上,我們作不到像武帝那麼的大功德,可能會生到人間,會依你為父母植的福田多少,而決定他們生到人間福報的大小,所以要為父母廣植福田。若父母親已生到善道,也會增加他們的福報歡樂,延長壽命。《地藏經》講:為亡人作福,功德亡人只能得七分之一,六分功德自利。佛說:一切唯心造,發心的人功德最大。《地藏經》又說,種福修慧的人,七世父母都會受益。這七世就是包括今生父母在內往上數七世。如果其中有一世或幾世在畜生道,也一樣得到超拔。已在人間的會增加他的福報,已生到天上的,則天福增長。所以我們為過去父母歷劫冤親眷屬超薦,是聰明人最慈悲最孝順,也最超越且高尚的報答父母恩德的行為。我們應該共同由內心起懷念父母親的悲情,很誠心懇切五體投地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救護拯接。願過去父母,歷劫眷屬;從今日去,至于道場。一切罪緣,皆得消殄(音舔)。一切苦果,永得除滅。煩惱結業,畢竟清淨。斷三障緣,除五怖畏。行菩薩道,廣化一切。八解洗心,四弘被物。面奉慈顏,諮承妙旨。不起本處,盡諸有漏。隨念逍遙。遍諸佛土。行願早成,速登正覺。
【譯解】我們再次祈願十方盡虛空界,諸佛菩薩一切三寶以大慈悲力救護超度接引,願祝過去父母親緣各及眷屬,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所有的罪障,苦報,煩惱障、業障、報障都能夠消除解脫。消除罪障苦報以後就開始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因行菩薩道廣化一切眾生而得八解脫,洗滌我們的心性發眾生誓願度,煩惱誓願斷,法門誓願學,佛道誓願成等四弘誓願,如此能夠親見佛陀,聽聞教誨成就佛道,願祝他們早日圓滿,速登無上正等正覺。
【懺文及佛號】奉為師長禮佛第二十四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為,父母親緣,禮佛竟。次復應念師長恩德,何以故爾?父母雖復生育我等,不能令我速離惡趣。師長於我恩德無量,大慈獎喻,恆使修善。願出生死,到於彼岸,每事利益,令得見佛,除煩惱結,永處無為。如此至德,誰能上報?若能終身行道,止可自利,非報師恩。所以佛言:天下善知識者,莫過師長。既能自度,亦復度人。相與今日,幸得出家,受具足戒。此之重恩,從師長得。豈可不人人追念此恩?相與至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奉為和尚阿闍黎。同壇尊證,上中下座,各及眷屬,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最上佛 南無清淨照佛 南無慧德佛 南無妙音聲佛 南無導師佛 南無無礙藏佛 南無上施佛 南無大尊佛 南無智勢佛 南無大燄佛 南無帝王佛 南無制力佛 南無威德佛 南無善明佛 南無名聞佛 南無端嚴佛 南無無塵垢佛 南無威儀佛 南無師子軍佛 南無天王佛 南無名聲佛 南無殊勝佛 南無大藏佛 南無福德光佛 南無梵聞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前面已經很虔誠懇切專心的為父母親禮佛以後,接著應該去思惟師長的恩德,為什麼呢?父母是生育我們的色肉身,可是師長是生育我們的法身,讓我們學習修善除煩惱出離生死見佛等等,這個恩德是最殊勝的。我們今天能夠出家受戒修行,這是師長導引的恩德,如果我們只是專心修道自利,這不足以報答師長的度化教導之恩。佛說:世間的善知識,莫過於師長,因此我們應該要自度還要度人,才能夠報答師長的重恩。我們現在要共同為教導我們的和尚阿闍梨,乃至受比丘比丘尼戒時的三師七證十師【註一】,上中下座的和尚法師們及他們的眷屬禮佛懺悔,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註解】
【註一】、三師七證十師:三師與七證師之並稱。指比丘受具足戒時,戒場中必須具足之戒師人數。又作十師、十僧。三師即:(一)戒和尚,指正授戒律之和尚。乃比丘得戒之根本及其歸投處,故必至誠三請之。凡擔任戒和尚者,其戒臘須在十年以上,並嚴守戒法,具足智慧,堪能教授弟子。(二)羯磨師,即讀羯磨文之阿闍梨,主持白四羯磨授戒儀式。羯磨師為諸比丘受戒之正緣,若無羯磨師秉承聖法,則法界善法無從生起。擔任此職者,其戒臘須在五年以上。(三)教授師,即教授威儀作法,為眾人引導開解者。其戒臘亦須在五年以上。七證師則指證明受戒之七位蒞會比丘。凡此十師均須於受戒前恭請之。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攝受。願和尚阿闍梨,同壇尊證,上中下座,各及眷屬;從今日去,至坐道場。一切罪障,皆得清淨,一切眾苦,悉得解脫。一切煩惱,皆得斷除。隨念往生,諸佛淨土。菩提行願,皆悉具足。財施無盡,法施無盡。福德無盡。安樂無盡。壽命無盡,智慧無盡。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住首楞嚴三昧【註一】,得金剛身,不捨本誓,還度眾生。
【譯解】我們再次祈願十方盡虛空界諸佛菩薩,一切三寶以大慈悲力攝受加持,願祝和尚阿闍梨、同壇尊證、上中下座各及眷屬,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所有的罪障,苦報,煩惱障、業障、報障都能夠消除解脫,得到清淨。消除罪障苦報以後就要修菩薩心,永遠的離開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道等四趣,能夠在生死輪迴中,自在選擇自己所要去的地方,能隨念往生佛國土。然後行菩提願,具足財施無盡、法施無盡、福德無盡、安樂無盡、壽命無盡、智慧無盡,所有一切都能夠圓滿成就。願祝和尚阿闍梨、同壇尊證、上中下座、各及眷屬,常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和佈施持戒等六度萬行,得四無礙智,具足六神通任運自在,住首楞嚴三昧得金剛不壞身,永不捨掉菩提心願,還要度化眾生永不退轉。
【註解】
【註一】、首楞嚴三昧:即堅固攝持諸法之三昧。為百八三昧之一,乃諸佛及十地之菩薩所得之禪定。又作首楞嚴三摩地、首楞伽摩三摩提、首楞嚴定。意譯作健相三昧、健行定、勇健定、勇伏定、大根本定。大智度論卷四十七(大二五·三九八下):‘首楞嚴三昧者,秦言健相。分別知諸三昧行相多少深淺,如大將知諸兵力多少。復次,菩薩得是三昧,諸煩惱魔及魔人無能壞者,譬如轉輪聖王主兵寶將,所往至處,無不降伏。
【懺文及佛號】為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五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以斯禮拜之次,重複增到。五體投地,普為十方,盡虛空界,現在未來,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又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優婆塞、優婆夷、各及眷屬;復為從來,信施檀越,善惡知識,有緣無緣,各及眷屬;如是人道,一切人類,各及眷屬;今日以慈悲心,普為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燈王佛 南無智頂佛 南無上天佛 南無地王佛 南無至解脫佛 南無金髻佛 南無羅睺日佛 南無莫能勝佛 南無牟尼淨佛 南無善光佛 南無金齊佛 南無種德天王佛 南無法蓋佛 南無德臂佛 南無鴦伽陀佛 南無美妙慧佛 南無微意佛 南無諸威德佛 南無師子髻佛 南無解脫相佛 南無威相佛 南無斷流佛 南無慧藏佛 南無智聚佛 南無無礙讚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為師長禮佛以外還要為十方盡虛空界,現在未來,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並擴及到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優婆塞、優婆夷、各及眷屬、乃至信施檀越、善惡知識、有緣無緣、各及眷屬、所有人道一切人類、各及眷屬等等,我們不分高下尊卑,今以慈悲心,虔誠懇切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同加覆護。願十方盡虛空界,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註一】、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又願十方,一切優婆塞,優婆夷,各及眷屬。又願從來信施檀越,善惡知識,有緣無緣,各及眷屬;乃至一切人道,一切人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一切煩惱,皆得斷除。一切緣障,皆得清淨。一切罪業,皆得消滅。一切眾苦,皆得解脫。離三障業,除五怖畏。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行菩薩行,入一乘道,度脫無邊,一切眾生。
【譯解】我們再次祈願十方盡虛空界諸佛菩薩一切三寶以大慈悲力攝受加持,願祝十方盡虛空界,現在未來,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並擴及到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優婆塞、優婆夷、各及眷屬、乃至信施檀越、善惡知識、有緣無緣、各及眷屬、及所有人道一切人類、各及眷屬等等,從今天起直到成佛之間,所有的罪障,苦報,煩惱障、業障、報障、五怖畏都能夠消除滅盡得解脫。願祝他們常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和佈施持戒等六度萬行,得四無礙智,具足六神通任運自在,行菩薩行入一乘道,度脫無量無邊一切眾生。
【註解】
【註一】、【式叉摩那】:新譯正學女,欲受具足戒的沙彌尼。在十八歲至二十歲滿兩年間,別學六法,1.不淫、2.不盜、3.不殺、4.不誑語、5.不飲諸酒、6.不非時食。是煉身煉心之意。
【懺文及佛號】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六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至誠,五體投地。代為十方。盡虛空界,一切過去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過去優婆塞、優婆夷;廣及十方一切人道,一切人類,有命過者,各及眷屬。今日以慈悲心,等諸佛心,同諸佛願,普為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寶聚佛 南無善音佛 南無山王相佛 南無法頂佛 南無解脫德佛 南無善端嚴佛 南無吉身佛 南無愛語佛 南無師子利佛 南無和樓那佛 南無師子法佛 南無法力佛 南無愛樂佛 南無讚不動佛 南無眾明王佛 南無覺悟佛 南無妙明佛 南無意住義佛 南無光照佛 南無香德佛 南無令喜佛 南無不虛行佛 南無滅恚佛 南無上色佛 南無善步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誠心誠意五體投地代為十方盡虛空界,過去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過去一切優婆塞、優婆夷、各及眷屬,並擴及到十方一切人類、甚至有緣無緣的一切人道,各及眷屬等等,我們以慈悲心,等同諸佛心,同諸佛願,虔誠懇切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救護拯接,願過去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又願過去一切優婆塞、優婆夷,各及眷屬;若有地獄道苦,今日即得解脫。若有餓鬼道苦,今日即得解脫。若有畜生道苦,今日即得解脫。離八難地,受八福生。永捨惡道,長生淨土。財施無盡,法施無盡。福德無盡,安樂無盡。壽命無盡,智慧無盡。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常得見佛聞法,行菩薩道。勇猛精進,不休不息。乃至進修,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廣能度脫一切眾生。
【譯解】我們再次祈願十方盡虛空界諸佛菩薩一切三寶,以大慈悲力攝受加持,願祝過去一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過去一切優婆塞、優婆夷、各及眷屬,願祝他們若有在地獄道受苦的,今日即刻得解脫。若有在餓鬼道受苦的,今日即刻得解脫。若有在畜生道受苦的,今日即刻得解脫,永離八難地之苦,得到八福安樂。永遠出離三途六道,長生淨土。願祝他們具足財施無盡、法施無盡、福德無盡、安樂無盡、壽命無盡、智慧無盡,所有一切都能夠圓滿成就,並常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和佈施持戒等六度萬行,且得四無礙智及具足六神通任運自在,常得見佛得聞佛法,然後行菩薩道勇猛精進,廣度一切眾生,不休不息,直到成就正等正覚。
【故事舉例】
有一天,婆婆阿龍奉主人之命,上街買日用品,就在遠遠的對街,看到了威儀端整的沙門們托著缽,緩緩地踱步而來。沙門,使得阿龍回憶起從前自家的盛況,原來,阿龍的家,曾經也是小有局面的人,又是虔誠的佛教徒,經常設宴布施供養三寶。而今,竟然窮到想供養,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著想著,阿龍暗自感傷的同時,恍惚地走近沙門群,合掌問訊,這時,阿龍看到沙門們的缽裡是空的,便問:「請問你們早起去托缽嗎?是否得到供養了?」沙門回禮說道:「早上入城托缽,一無所得,現在正要回去!」阿龍心裡想著,真想供養他們,但自己了無所有!怎麼辦呢?阿龍便說:「讓我回去看看,能找到願意供養的人,我立刻就回來;若沒有辦法,我也會告訴各位的。」沙門們感受到阿龍的誠心,慈悲應允之後,就一齊到附近樹下端坐等候著。
於是阿龍很快的回到長者家,對夫人道:「夫人!我有急用,需要數千錢,我願意賣身,終身當婢女,我們可以立個契約。」夫人聽了之後詫異的反問:「你在這兒吃穿不缺,要數千錢做何用途呢?」阿龍靦腆的低下頭說:「我私人有急用,不能說。」夫人則慈藹的笑一笑,命人拿錢給阿龍說:「拿去用吧!有錢時再還,我要契約做何用呢?」阿龍拿著錢,又趕到城裡,找了約六十幾戶的人家,把錢分別散發給他們,並告訴他們如何做。
接著,阿龍回到樹下並告訴沙門們,城裡有好多鄉親們,正等著供養他們。沙門們聽了,便持著缽又折回城裡。過了幾天,阿龍又奉主人之命上街去,剛好又遇到沙門們,沙門便叫住了阿龍說:「老婆婆,你究竟住在哪?怎麼這幾天我們走遍城內城外、大街小巷,都見不到你呢?」阿龍起先還支吾其詞,沙門們又問了一遍,阿龍只好從頭到尾,將自己的身世與自願賣身以作供養的始末,據實以告,沙門們聽了,為之動容,稱歎道:「施主!你真可說是盡信施啊!」沙門們互相說道:「我們為了這五陰所積聚的色身而乞食,想不到,今日所乞的食物,竟是施主賣身所換來!我們該如何報答施主的恩惠呢?」於是,眾沙門商量的結果,決定大夥一齊在禪定上精進不懈,因為眾沙門精誠感應,很快獲得禪定,證得神通,神威震動私呵絜舉國上下,全國的樹木也都彎曲,狀如跪拜。沙門們將證悟的功德,也都回向給施主。
國王對於國內特異的現象甚感驚訝,急忙召集群臣共同商議。對於這些祥瑞的感應,沒有人說得出緣由,於是便派人四處查看。不久,有人回報國王,說城門外,一群沙門聚集著,許多的人們虔誠的禮拜、供養沙門,而國內所有樹木的瑞應,正是因此而來。國王疑惑地問:「他們為什麼要供養那些沙門呢?」這人便將所聽到有關阿龍的事,一五一十全報告給國王聽。國王聽了,便下令召阿龍入宮來。阿龍見到國王派來的侍衛,心中畏懼,只怕有橫禍臨頭,便戰戰兢兢的告訴侍衛:「我已經賣身給長者夫人了,並非自由之身。恐怕不能跟你們去。」侍衛只得回宮報告國王,國王說:「就連夫人一併帶來!」於是,夫人和阿龍在侍衛的引導下進到了王宮,國王問阿龍供養沙門的緣由,阿龍便將虔誠供養沙門的始末又再細說了一遍。國王聆聽完之後,感嘆的說道:「我貴為一國之王,何等的富有,竟全然不知道尊敬三寶、供養沙門,真是不如這位老婆婆呀!老婆婆實堪當我的老師!」
國王於是下令:「尊阿龍為師,即刻命婇女們帶阿龍去沐浴更衣,坐於師位。」國王更下令禮請沙門入宮,為國王受戒為優婆塞,阿龍和婇女們兩萬餘人,受戒為優婆夷,舉國上下皆發無上道心。
六、【尾讚】將這一卷懺文的大意用讚的方式來重點提要,及為結束這一卷懺文跟佛菩薩名號的禮拜後,藉由十地菩薩果位及願力的不同,對每一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都證得同等的法性,可是還有一些業障的深淺而分成十地的差別,但所證的法性是平等的。因業障層層清淨,以象徵功德層層而上直到圓滿,尾讚最後回向,所稱念的菩薩名號不同,是依「十地菩薩」的十個位階,由歡喜地到法雲地的法身菩薩。
【尾讚】天龍人主。護世周全。師親恩重莫於先。奉報在心田。衆志虔虔。苦到禮三千。南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 三稱
【譯解】阿修羅、諸天神、天將,乃至於龍王,還有人王,他們都護持保護世間非常的周密,父母親哺育我們的色身肉身,師長護佑我們的法身慧命,老師跟父母的恩德,所以說父母師長的恩德是沒有誰能超過的。我們報答他們的恩惠要深深的刻在心底。我們要很誠懇恭敬的禮拜三千佛,及祈請讚嘆能證得斷盡煩惱障的第八地菩薩,南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三稱)。
七、【出懺文】在每卷圓滿尾讚之後,引導我們把懺悔的內容再次做總結的提升,將已懺悔的功課告一個段落,且提升自已對佛法的信心修持,及契入佛法的菩提道路上。在出懺的時候,把懺悔的功德迴向,希望諸佛菩薩證明我在努力懺悔,並把所修行的功德集合起來,轉化成為利益一切眾生的功德回向。
七、《出懺文》第一段讚佛功德:用佛的容貌跟佛的慈悲,來形容佛的功德浩蕩巍巍。
【出懺文】八德池【註一】中,湧現千花之妙相。八苦【註二】界內,仰投萬德之慈尊。 弘宣八音【註三】八忍【註四】之妙法, 普救八寒八熱【八寒八熱】之嚴刑。大慈慧鑑,憐憫有情。恩沾有漏人天,福利無邊國土。願加哀憫,鑒此勝因。 上來奉爲求懺某等,啓建慈悲道場懺法。今當第八卷,披誦已完。
【譯解】 在清淨的國土中,從八功德水的池子裡,出現相貌微妙莊嚴的佛坐在千葉蓮華之上。三界充滿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但我們唯有一起仰叩歸依萬德具足的佛陀。因為佛陀所弘宣的法是苦集滅道八種開悟的智慧,用來救度八寒八熱地獄眾生的痛苦,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是無相無形的,佛能夠了達一切,在生死裡面悲憫一切有情的眾生。佛的恩德遍佈在所有有煩惱的人天道裡。佛的功德能夠利益無量無邊國土的眾生。願佛慈悲憐憫我們,祈願佛明察證明我們修懺的功德,是如實不虛,我們現在懇切求懺悔誠心禮拜《梁皇寶懺》第八卷的殊勝因緣,功德已圓滿了。
【註解】
【註一】、【八德池】:指「八功德水」,是《阿彌陀經》裡講的「池中充滿了八功德水」, 就是水具有八種殊特的善法:1. 這個水非常的澄淨清澈;2. 非常的清冷不燥熱,我們洗濯或者飲用,感覺到非常清冷;3. 很甘美很甜美,像蜜糖蜜水一樣;4. 輕軟不澀;5. 滑潤潤澤;6. 安和;7. 喝的時候可以除掉飢渴;8. 長養身心輕安增益健康。
【註二】、【八苦】: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註三】、【八音】:是講佛的聲音的美好,佛所有的功德都圓滿具備,所以佛的聲音有八音的功德:1. 好音-非常的好聽悅耳,使人心念向善,聽起來心就很善意;2.柔軟-佛慈悲善良,所以讓人心很柔和很善良,心裡不起惡念;3. 和適-能夠契合萬物的至理;4. 尊慧-讓眾生心開意解;5. 不女-使人歸順,使人敬仰有尊嚴;6. 不誤音-每一個聲音都非常清晰,沒有錯誤;7. 深遠-聲音遍達十方;8. 不竭-聲音永遠不停息、不盡。這是佛的聲音的功德。「八音」是指佛陀所講的聲音本身,指聲音本身的美妙莊嚴功德性。
【註四】、【八忍】:此係入於見道觀四聖諦而生,無漏之法忍法智也。八忍者,苦法忍,苦類忍,集法忍,集類忍,滅法忍,滅類忍,道法忍,道類忍是也。
【註五】、【八寒八熱】:八寒地獄與八熱地獄也。梁武帝文曰:噉食眾生,是八寒八熱地獄囚。按翻譯名義集地獄篇云:八大獄外附十六小地獄。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地獄者:1. 炭坑、2. 沸屎、3. 燒林、4. 劍林、5. 刀道、6. 鐵刺林、7. 鹹河、8. 銅橛。八寒冰地獄者:1. 額浮陀,寒生皰;2. 尼羅浮陀,皰裂;3. 呵羅羅,4. 阿婆婆,5. 睺睺,皆寒顫聲;6. 漚波羅,寒逼其身,作青蓮華色;7. 波頭摩,紅蓮華色;8. 摩訶波頭摩,大紅蓮華色;八寒冰八炎火,即八寒八熱。「八寒八熱之嚴刑」指十六種地獄的名號
《出懺文》第二段莊嚴道場並用很莊嚴的梵唄聲音,稱讚佛的名號,如儀如法禮佛拜懺,功德克諧圓滿了。
【出懺文】於其壇內,燈然火樹,果獻新奇。茶烹陽羨先春, 供列純陀最後。奉陳大覺金僊, 旁設十州三島【註一】。 往古明王帝主,忠臣烈士仙班。三界十方,四生九有。俱承無遮之法利, 盡脫有漏之凡籠。 出生殊利。
【譯解】我們在禮拜《梁皇寶懺》的道場壇城,把燈點燃起來就有如火樹一般的光明,供養很奇特的珍奇水果,還有初春的上等茗茶。盛滿著美好佳餚來供養佛,除了供養佛之外,還供奉旁邊的龍天護法神眾,歷代帝王、成仙的忠臣烈士,我們不只供奉給這些過往的明王帝主、忠臣烈士仙班以外,還有十方三界的所有有情眾生、四生九有,同時也祈求祂們都能夠出離三界煩惱的牽絆,且接受財法二施的供養。
【註解】
【註一】、【十州三島】: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個傳說起源於戰國時代,後來被道教所沿用;「三島」是指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個在渤海中的小島,傳說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戰國時代的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曾經使人入海,在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個神山,求仙人及不死之藥,所以在中國之後就傳說有所謂三島。「十州」是西漢東方朔所寫的《十洲記》,有十個神仙居住的地方,長滿了靈芝仙草仙藥。中國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叫做旁設十州三島,其實也就是指這些護法天神。
《出懺文》第三段回向證明,再求懺悔。我們依懺文裡不斷的一段一段、一章一節的去發露慚愧懺悔,然而還有些微細的業果,還不能夠完全的消除。所以我們要繼續仰仗於佛三寶,大眾僧的加被,並痛心懇切,不斷努力地去懺悔,直到業障消除殆盡。
【出懺文】奉爲求懺某等,懺除罪垢,獲大吉祥。伏願;捨八邪見於有情界內,行八正道於無漏位中;八苦八難之餘殃,仗慈光而頓釋;八時八種之福田【註一】,假熏煉以圓融。塵塵自在,法法融通;波澄大海,月映千江。 餘陰未空,同求懺悔。
【譯解】今天在這裡一起拜梁皇寶懺的同修們,我們痛心的懺悔往昔的種種罪垢,如今已獲得大吉祥,祈願我們都能捨除有情界的種種邪見,且行八正道於無漏中來破除八邪見。我們依靠佛陀的加被,使我們消除有情生命的八種苦,及離開難聞佛法的八個投生境界。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福德,也沒有不勞而獲的資糧,所以我們今世的一切福報,是前世辛勤耕耘種植而來的,因此今生我們必須更加勤苦努力,在福田裡下種耕耘,不斷的熏習、鍛鍊才能逹到圓融。更能融會貫通進入法性清淨光明裡,自在任運無礙,就有如大海沒有波浪的平靜一般,如圓月能照映千江一樣,能夠隨方感應。當我們解脫之後就能夠五蘊皆空,可是現在的我們,五蘊還沒有完全的清淨,所以我們還要繼續仰仗諸佛菩薩三寶的慈悲力加被,並且痛心懇切不斷努力地去懺悔,直到業障消除殆盡。
【註解】
【註一】、【八福田】:1. 佛、2. 聖人、3. 得戒和尚、4. 阿闍梨、5. 僧人、6. 父、7.母、8. 病人。但歸納而言,不出三種。佛、聖人、僧眾,是功德福田,又名敬田。戒和尚、阿闍梨、以及父母是報恩福田,又名恩田。病人、殘障人士,以及貧苦群眾,是貧窮福田,又名悲田。我們用尊重恭敬的心,布施供養佛、僧、及一切聖人,是在功德福田種福。用孝順報恩的心,布施供養父母師長,是在報恩福田種福。用悲憫同情的心,布施病人,救濟貧苦大眾,協助殘障人士,是在貧窮福田種福。無論是在敬田、恩田、或悲田種福,都應該用慈悲心,喜舍心,平等心,尊敬心而行布施。
八、【回向讚】「回向讚」有兩個,一個是龍華三會,另一個是消災免難生西方。基本上《梁皇懺》是以『龍華三會』這首回向偈為主體。這個是龍華三會。
【回向讚】梁皇懺。八卷功德力。願滅信人/亡人八垢罪【註一】。親證菩薩不動地。懺文舉處罪花飛。解了冤。懺了罪。消災增福慧。脫苦生忉利。龍華三會願相逢。彌勒佛前親受記。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三稱
【譯解】我們拜梁皇寶懺第八卷懺悔功德力已圓滿,祈願諸佛菩薩消滅我們的八垢罪,及超薦所有亡者離苦得樂,往生淨土。並祈請能證得斷盡煩惱障的第八地菩薩,南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能將我們的罪業有如枝葉上的花,被懺悔之風吹掉,令懺悔功德能洗滌滅除惡業之果一樣。我們解除跟眾生的冤仇,惡業清除,消災增福慧,離苦生忉利天。我們歷經無量劫的修行、無量劫的行菩薩道,然後開悟解脫生死,希望到龍華會上與大家再相逢,在彌勒佛前再聽彌勒佛說法,然後蒙彌勒佛授記。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三稱
【註解】
【註一】、【八垢罪】:八垢造一切罪。八垢: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濟貧窮、不看病人、不憐畜生苦。
八、【回向讚】《舉讚》這一個是消災免難生西方。
【回向讚】《舉讚》梁皇懺。八卷已全周。回向四恩並三有。拜懺某等增福壽。願將法水洗愆尤。惟願亡靈往西遊。不動地菩薩。惟願哀納受。南無登雲路菩薩摩訶薩 三稱
【譯解】我們拜梁皇寶懺第八卷懺悔功德已圓滿,願將此功德力迴向四恩(是三寶恩、國王恩、師長恩、父母恩)。及三有(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一切眾生。願以此懺悔功德力增福增慧延壽,願以懺悔功德力的法水洗淨我們的罪業。祈願所有超薦的亡親眷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誠心懇切祈請證得煩惱障斷盡的第八地菩薩,南無不動地菩薩摩訶薩及南摩登雲路菩薩摩訶薩,慈悲大力加持使我們所求如願,一切吉祥圓滿。
【故事舉例】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男子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大受感動,決定信受奉行。佛陀勸人不僅自己要布施,更要勸導他人也布施,因為如此,所獲得的功德會更大。這男子就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第二天到他家接受供養。他接著告訴每戶街坊鄰居 ,明天要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希望他們能隨份供養。這時候,有一位富翁,看著這男子家家戶戶穿梭時,心裡咕嚕著:「這討厭的傢伙!怎麼不估量自己的能力,獨自供養比丘就好了,卻要央求大夥兒跟他一齊供養呢?」所以他就要這男子拿缽來,然後放進一些米、奶油和蜂蜜。這男子把富翁供養的這些東西單獨放,不和其他人的供養品混淆。富翁不曉得為什麼他的供養品要單獨放,他懷疑這男子如此做,是要別人知道身為富翁的他,卻小氣地只布施這麼少的東西,好羞辱他,所以就派人跟著去看個究竟。
這男子把富翁布施的東西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然後將它們放入裝有其它供養品如米、咖哩和甜肉的各個壺罐中。這樣子,富翁就可以獲得較多的功德。富翁的僕人回去報告男子的處理方法時,富翁不知道這男子的意圖。第二天,他攜把刀子前去供養的地方,只要這男子敢公開他供養的東西這樣少,他就要殺了這男子。
但這男子向佛陀說:「尊者!這次的供養布施,是大家共同供養的。任何人供養的多少無關緊要。每個人都虔誠、慷慨供養。所以,希望所有人都獲得相同的功德。」
富翁聽完這男子的話後,明白自己誤會別人了,就請這男子原諒:「朋友!請原諒我對你心懷惡意。」佛陀聽到富翁的表白後,告誡富翁:「即使非常細微的善行,也不可以輕視。如果經常做小小的善行,它也會變成巨大的善業。」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卷八 *奉為阿修羅道一切善神禮佛第十七、奉為龍王禮佛第十八、奉為魔王禮佛第十九、奉為國王人道禮佛第二十、奉為諸王王子禮佛第二十一、奉為父母禮佛第二十二、奉為過去父母禮佛第二十三、奉為師長禮佛第二十四、為十方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五、為十方過去比丘比丘尼禮佛第二十六總結語】
供養讚:世間寶--珠寶供養 (象徵意義:摩尼寶珠) 『供珠功德:相貌莊嚴,威儀美好,破除慳貪,速證聖果 。』從前面〈為諸天禮佛第十四〉開始,一直到第三十三章,總共有二十次禮佛,而在這二十章的禮佛前面都有一個發願,在第五章也有一個發願,為六道眾生禮佛,然後在二十章結束後還有一個為「六道眾生發願」,到了後面第三十九章又還有一個「發願」,由此可見在《梁皇寶懺》發願的地方很多。為什麼要有這麼多的發願迴向呢?因為「發願」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也就是向上祈求佛菩薩功德的加被利益,向下面對值得憐憫的惡道、有惡習的眾生給予援助,是自利上求的願,跟利他下化的願,這整個菩薩道的內容,對我們在修行上行菩薩道的時候,會產生導引及指明方向的功能,所以菩薩在因地裡發了什麼願,也代表菩薩的行願思想。如《阿彌陀經》裡有阿彌陀佛在法藏比丘的時候所發的四十八大願,《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有地藏菩薩的本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還有《華嚴經》裡的「普賢十大願」,所以發願是很重要。
因此我們首先要為願阿修羅王、一切阿修羅各及眷屬,又願聰明正直天地虛空主善罰惡守護持咒八部神王、八部神將各及眷屬,龍王各及眷屬,令祂們能解脫客塵清淨緣障,解脫自在,也能夠行菩薩道,入佛智慧,度金剛心成正等正覺。又願為魔王各及眷屬令他們都能由六根、緣六境、生六識,根塵識都能夠消淨,一切罪業都能消除滅盡,一切眾生苦難,都得以解脫,從無始以來直至現在,所有障佛、障法、障僧之一切罪業,皆得消滅。並都能脫離塵欲而得到解脫,轉魔界為佛界,能隨身如意自在,乃至行菩薩道,廣度眾生,然後成就佛果菩提。
接著為何要先為國王禮佛呢?一個國家若没有國王,一切眾生就無所依靠,因為有好的國王才可以保護我們,不受別國家的侵犯殺害,我們的生命財產要靠國王來保護,我們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附於國王,國王能夠讓我們安居樂業。所以佛經說:國王庇蔭保佑就像棵大樹給我們乘涼一樣。尤其我們是出家人要仰賴國王,讓我們能建立道場弘揚佛法,讓我們能夠歸向佛法,在生活行住坐臥諸多不方便之間沒有障礙,讓我們能夠安心辦道,修行速速開悟,這種恩德是不可思議的,人人豈能不禮佛報恩。
接著我們要思念父母親的養育之恩,父母生下我們以後抱在懷裡,從襁褓中的嬰兒直到能夠牙牙學語走路,一直都在懷裡抱著愛念著直到年紀長大,又積極的尋求好老師教導我們仁愛禮義廉恥,待人處事的道德教育,且從不吝嗇的提供生活所需的一切。這種無時無刻為孩子著想,即使父母親的身體不好躺在床上還是想著孩子,所以天下的恩情沒有比父母親的恩情更大了。佛經上說:我們出家人捨離了家人,若沒有修行成就得道,怎麼能夠報父母恩呢?所以佛教也有一本父母恩重難報經,地藏經裡也講到怎麼救拔父母親的孝養。有些人年少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親成為孤兒,這些人父母親已不在了,想要去追憶懷念都沒有辦法,我們還沒有修得天眼,不知父母的神識生在哪裡?所以應當盡早為父母作超度,並廣植福田。佛經上說:如印經、或作慈善事業。印經能增長父母的智慧,慈善佈施能增加他們的福報。事情作圓滿後,父母若在三惡道立即可以得到超拔離苦,升到善道裡面。如梁武帝為郗氏皇后,經武帝修善超度後即刻升到天上。若父母已生到善道,會增加他們的福報、歡樂,延長壽命。《地藏經》講:為亡人作福功德,亡人只能得七分之一,六分功德自利。佛說:一切唯心造,發心的人功德最大。又《地藏經》說,植福修慧的人,七世父母都會受益。而七世就是包括今生父母在內往上數七世。如果其中有一世或幾世在畜生道,也一樣會得到超拔。已在人間的會增加他的福報,已生到天上的則天福增長。所以我們能為過去父母歷劫冤親眷屬超薦,這才是聰明人所做的事,也是最慈悲、最孝順,最超越且高尚的報答父母恩德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共同由內心生起懷念父母親的悲情,很誠心懇切五體投地的為他們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緊接著我們應該去思惟師長的恩德,為什麼呢?父母是生育我們的色肉身,可是師長是生育我們的法身,讓我們學習修善行,除煩惱、出離生死,見佛得聞佛法等等,這個恩德是最殊勝的。我們今天能夠出家受戒修行都是師長導引的恩德,如果我們只是專心修道自利,這是不足以報答師長度化教導之恩。佛說:世間的善知識,莫過於師長,因此我們應該要自度還要度他,才能夠報答師長的重恩。我們現在要共同為教導我們的和尚阿闍梨、乃至受比丘比丘尼戒時的三師七證十師,上中下座及他們的眷屬禮佛懺悔,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
我們從有識神以來到今生。就因為我們背離八正道而趨向八邪道,於是在所有生命中間,被無明愚癡三毒害所障礙。因為我們執著八種貪根心念所起的虛幻,因而背離了生死解脫之道,以至身心世界生起了無量無邊的妄想執著,這都是我們的阿賴耶識及第七識我執識以及六識所緣取、所認知,所造成的世間一切、六道輪迴的三界。更因為我們世間人被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所動搖,身心就隨著這八風的來去而產生變化。於是被種種的污垢污染了我們的心,障礙了聽聞佛法的因緣,因此墮落三途惡道永不出離啊!所以現在我們要藉著拜梁皇寶懺的因緣,用很慚愧很虔誠的心來禮拜懺悔,且思惟反省自己數不清的過錯,唯有依靠佛陀的加被,消除我們生命中的八種苦,及永離八個難聞佛法的投生境界。其實,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福德,沒有不勞而獲的資糧,我們今世的一切福報,是前世辛勤耕耘種植而來的,因此我們今生必須更加勤苦努力,在福田裡下種耕耘,不斷的熏習鍛鍊才能逹到圓融,甚至修小小的一點點善報,也希望能有助懺悔惡業。我們在佛陀的聖像前面,懷著非常卑微的心不斷的發露陳述,且承認自己作了很多惡業,我們的心念是這樣虔誠懺悔,祈請諸佛三寶的偉大慈悲功德力,能赦免我們加持我們,使我們惡業罪垢盡消除。
【故事舉例】
佛陀有一次示現感冒,要阿難到婆羅門家化緣一缽牛奶。阿難尊者於是捧著缽,來到婆羅門的住所。阿難尊者對婆羅門說:「現在是布施、供養的大好機會,釋迦牟尼佛感冒了,請把握因緣,布施一缽牛奶供養世尊。」婆羅門聽了,說道:「我的牛拴在牛欄裡面,請你自己到牛欄裡面去擠吧!」
阿難尊者走到牛欄裡,對著一頭牛說:「牛啊,墮入畜生道很苦的,想要離苦得樂,要發菩提心、發大心,以你的乳汁來供養世尊,可以增長功德、福報,將來可以得到解脫。」老牛聽到阿難尊者這樣一講,牠忽然有所領會,清楚地知道自己由於過去做錯事,五百世都變成了牛。心想做牛實在是很苦,就跟阿難尊者說:「我現在能將乳汁供養釋迦牟尼佛,實在很歡喜,希望我能早日得到解脫。」又講:「我才剛生了小牛,小牛出生還沒有多久,需要吃奶,請留一些奶給我的小牛吃,其餘請全部供養世尊。」這時,小牛在旁邊聽得一清二楚,牠也說話了:「做牛實在太苦,我寧願今天一天不要吃奶,請把留給我的奶水,全部供養世尊。」於是,阿難尊者就把所有的牛奶帶回去供養了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說:「阿難,你在化緣牛奶的時候,有沒有聽到小牛和老牛講了些什麼話?」阿難回答:「我聽到了,老牛很歡喜供養世尊,希望早日解脫,不再做牛。小牛則發了大願,希望將來成就佛的智慧,普度眾生,要把供養奶水的功德,回向無上菩提。」
這時,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同樣是一件事情,由於布施者發心不一樣,所得的功德、智慧、果報,也就完全不一樣。老牛布施,希望得到解脫,所以這一生結束以後,牠將轉世做人,並且出家修行,證得緣覺的果位。而小牛,由於牠現在的真誠發願,願心廣大,這一生的苦報受盡,來世生生世世修菩薩行,將來圓成佛果,佛名乳光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