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二十二册「啓靈學」寫於民國六十五年春于靈仙精舍
聖尊蓮生活佛說:「有人問我:‘您獨創「靈仙真佛宗」,是否自立門戶?’我回答:‘不是的。’佛教本就有顯密之分,禪淨之別,以及天臺宗、臨濟宗、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戒宗、曹洞宗等諸多派別,雖然說法各異,但殊途同歸,皆歸於一處。
今日,我專注於靈魂成佛的研究及仙道的探討,因此以‘靈仙真佛宗’為名。‘靈仙真佛宗’ 是融合禪宗與淨土宗,直指「我、心、靈」三字,分別對應禪宗的‘句中玄’(我)、淨土宗的‘意中玄’(心),並特別強調‘體中玄’(靈)。這‘靈’字是靈仙真佛宗的最高心法,它包容了道與佛的真諦。道如何?佛如何?而靈可包容之。
我還告訴眾生一個秘密:極樂世界如一粒芥子般微小,進入其中似難如登天,但若能悟透,天地即是極樂。希望大家好好體會!阿彌陀佛的浩然心願,實在令人肅然起敬,生出無限仰慕之心。
聖尊蓮生活佛說:「《啟靈學》一書,我著重於啟靈、練靈、出關入關、九轉等各方面的解說,並結合自身經驗與神仙的靈示,為讀者展示了一部千古難得一見的靈門修仙大秘錄。此書內容玄奇不可測,堪稱千年難遇的珍寶。對於疑惑者,這本書能給予直接的啟發;對於有恆心的修行者,若相信我盧勝彥無欺人自欺之 必要,則不妨勤奮修持。功成之日,光沱沱的元神上昇天界,得證正果。
然而,此書非同一般,修行之路需要特別謹慎,一步走錯便可能走火入魔,萬劫難返。因此,啟靈學的研習者務必要小心翼翼。由於人的智慧與先天因緣不同,修行的成果亦各有差異:上品人修之,可得仙佛果位;中品人修之,靈性提升,平步青雲;下品人修之,則可保身健康泰,並種下來世的慧根。
此外,有幾類人不宜修學啟靈學,因學之無益,反有大害,必須慎之又慎:其一,年輕孩童;其二,元神不定者;其三,疑惑不定或抱著試探心態者;其四,缺乏恆心者;其五,無知之人。這些人應以唸佛修淨土為主,因為若強行修行啟靈學,極易岔氣或走火入魔,回頭就難了。凡欲修行此法者,須下果斷之心,若僅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便請免修,切勿冒險。
002變靈的原理
1.第六感「智感」之感應。聖尊蓮生活佛說:「第六感被稱為‘智感’,是一種感應能力。對於一個平凡無知的人來說,他往往不曉得每個人的身中都存在著一個‘靈性’,即便有所耳聞,也僅是半信半疑。這靈性深藏於身中,雖然存活卻宛若死物,彷彿被禁錮一般,既無法離開肉體,也無法在體內自由流動。凡夫俗子的感知,主要依賴於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即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覺,而此類感 覺的最高境界便是意覺,即第六感。這第六感被稱為‘智感’或‘精神感’,但其層次仍遠不及第七感與第八感。
2. 「夢覺」之感應。至於‘夢覺’,它是一種神靈在空中利用人類熟睡時,將靈運入人類思想迴轉帶中而產生的感應。夢中的人因夢境而產生感覺,這種‘夢覺’現象十分普遍,但與真正的‘靈覺’相比仍有極大距離。夢覺只是一種單方面的作用,感應模糊且易混亂,往往是在事情發生後才有所覺悟。因此,擁有夢覺的人,尚不能稱為已‘變靈’或‘啟靈’。
至於超人與超感覺,其感應並非第六感,而是超越第六感的存在。通靈人的感覺能力達到了第七感與第八感的層次。有人將靈感歸為第六感,這只是世俗的說法,實際上‘靈感’這一詞匯具有崇高的意涵,絕不能僅僅拘泥於第六感(精神感)的範疇。」
3. 「啟靈」。聖尊蓮生活佛說:「啟靈’,或稱‘變靈’,是靈魂從禁錮狀態中被激發而復活的過程。靈魂原本如同死物,被各種無形的禁忌所束縛,既不能自由地游動於身中,更無法突破天竅而外出。通過某種力量的衝擊,靈魂能夠解脫禁錮,進而實現自由遊行,最終達到‘出遊’的境界。當靈魂脫離禁錮或外出遊行時,便會出現各種境界,我稱之為‘靈境’。靈境有真有假,修行靈仙真佛宗者對此必須清楚分辨。這種靈魂突破禁錮的過程,便稱為‘啟靈’或‘變靈’,也是通向靈通與神通的唯一關鍵。若無‘啟靈’或‘變靈’的功夫,凡夫永遠只是凡夫,對靈魂的存在僅止於耳聞,卻無法親身體驗其奧妙。
要實現‘變靈’,需依靠三種力量:第一種是外來的他力,即空中的靈。通過祈禱等方式,可請求靈體助力。這需要啟靈者具有深厚的根基,這種根基與前世的因緣密切相關。若神靈與啟靈者有深厚的前世關係,便會自動前來相助。第二種力量是自力,即修行者本人的誠心與意願。若有大願,並以真心追求,則無所不得。第三種力量是善功,即清淨業力。若罪業深重,靈魂如被巨石壓住,難以啟動。因此,必須先消除業障,多行善功,才能使靈魂逐漸釋放,恢復自由。
通靈人在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其能力不盡相同,有人能預知未來將發生的事,能憶前後世,有些可用靈力弄斷金鋼鑽,用靈力治病,和控制他人的思想,有人能隔著空間點火,有人手術時靠著靈力麻醉病犯者的神經,更有用靈力殺人的,使人無緣無故的死亡,這些通靈人的傳奇如同神話一般層出不窮,而這些通靈人的出生,也富有傳奇性。
有些通靈人的母親在生他們時,經歷了奇異的事件,比如被雷電擊中,或者有隕星墜落在屋頂上。而那些半路出家的通靈人,經歷更是充滿傳奇性,有人因從樓梯摔下而覺醒,成為通靈人。他們總是經歷一場所謂的「變靈原理」,就像電燈接通電流後突然亮起一般。
這「變靈原理」看似簡單,卻極其困難,需天時、地利、人和完美契合。若各 種條件恰巧吻合,便可在剎那間成功。有人窮極一生追求,卻一無所獲;有人不需追求,這「變靈」卻像天降奇蹟般突然來臨。
比如我,我的通靈能力來得毫無預兆。在那一剎那的震撼中,我甚至懷疑自己是外星人。這種突然覺醒的力量,至今讓我覺得彷彿身在夢中,真假難辨,迷離得令人不知所措。然而,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靈魂自由自在地跳躍,帶來的感受既令人驚喜,又讓人不禁心生畏懼。
聖尊 蓮生活佛說,靈仙真佛宗首創的修行法門,一靜一動互相配合,此乃太極陰陽動靜的至極原理,要變靈,祇靜不動,非也,祇動不靜亦非也,動與靜雖背道而馳,但萬法本一,殊途而同歸也。」當靈開始運作時,人的身體必然隨之產生感應,氣息上升,化為千變萬化的形態。這種現象,正是「變靈」的初步成功。雖然有人輕視這種功用,但其實這是靈修法門的一把關鍵鑰匙。如果缺乏這把鑰匙,即使枯坐百年,將地板坐陷,也無法真正有所收穫。因此,「變靈」是靈修的第一把金鑰匙,開啟深入修行的大門。
003天魔三關
聖尊蓮生活佛說:「有些人根基淺薄,畢生無善功,元神不定,且與上界神仙毫無根源。我勸此等人先唸佛學佛,千萬不要急於修靈修感應法門,更不要輕易嘗試啟靈。除非你對自己有堅定的信心,不疑不惑,且確信自己平生無 惡,功行高超,否則輕易入道,學習啟靈,極易著魔。一旦著魔,便如走火入魔,將面臨天魔關、地魔關和水魔關的考驗,而靈修者必須突破這天魔三關,方能算是真正得道。若無法通過,則枉費畢生心血,正如古語所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道可謂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非普通人能輕易涉足。
靈修感應法門的第一步‘啟靈’,相當於瑜珈術中的‘拙火’從海底輪升起,即靈魂的復活與顯現。此過程會產生三種現象:
第一種現象:神靈接引這是最正常且成功的啟靈現象。靈魂從海底輪中破殼而出,隨即產生小周天的六大震動,並伴隨一道白光從天而降。此時,仙靈守護剛出生的元神。雖然身體震動,但靈修者的腦海如同明鏡般清朗,思維清晰不亂,能清楚感知身體的變化。此時,應加持佛號或咒語,祈求神仙的守護與扶助,使天神與自身靈魂合一,永不分離。達到這一步,才算是靈仙真佛宗的修行者,否則仍是未入門者。
第二種現象的產生是中立現象,此等人,和天上眾仙神沒有根源,和魔鬼之靈也無瓜葛,神仙替其啟靈之後,隨即隱退他去,他亦不知修持的方法,鬼靈亦不佔據他的中陰身,此即是空靈的現象,例如一座空屋,無主人,任何人來皆可居住,但此屋卻真的可以住人。這種現象是靈無法自主,處於游離狀態。這類人大多成為乩童,也就是外國人所說的靈媒,指的是那些讓神鬼之靈降臨其身的人。然而,乩童的靈是否能自主,取決於乩童自身的修為。有 些乩童能夠掌控自身靈性,有些則完全受制於外靈。
乩童與靈修者的區別很大。如果啟靈後成為乩童,說明此人的元神不穩定,無仙佛緣,靈性難以自主,甚至腦海被外靈掌控。然而,若能逐漸不理會這種狀態,心神便會慢慢恢復平靜。對於這類人,我建議他專注於念佛與修善,積累功德,如此可避免天魔趁虛而入,免除更大的麻煩。乩童或扶乩之人若能早日修善積德,獲得天神的護佑,靈性一旦能自主,便有可能進一步提升境界,甚至達到變身的境地。
第三種現象就是「入魔」,舉凡禪宗、禪定、靜坐、止觀等等法門,甚至練瑜珈術,都會有人產生入魔的現象,天魔是何等的厲害啊!若有人平生作惡多端,前世無善根,缺乏仙緣,且半疑半信、道心不堅,則修啟靈時,靈魂啟動後迎接他的不是天神,而是天魔。一旦成為天魔的眷屬,其舉止與常人相異,雙眼迷離,神智不清,自稱得道,但行為背離倫理,不合情理。若是鬼魂附身尚可處理,若是天魔纏身或前世業障作祟,則連仙佛也難以救度。所以吾之靈仙感應法門非普通之法門也,道基不深者,定力不夠者,千萬不可盲修瞎練,無明師指點,若走火入魔,吾不負責。
而所謂天魔三關,啟靈的三叉路口是第一關,九轉玄功的正念力是第二關,出天竅是第三關,也即是水關、地關、天關,三關通不過不算得道,且一關比一關難,若仗自力想突破三關,必須有明師和天神相助,自力和他力配合方可。
004啟靈神功第一法,005神仙家中第一人,006三大證空法門
聖尊蓮生活佛說:「在我之前的幾本靈書中,已多次提到如何啟動真靈。本篇文章便是關於‘啟靈在於一心,一念不起’的詳解。這方法看似簡單,但其真諦確實如此。我不會把簡單的事情說得如何艱難,因為‘啟靈神功第一法’,若能專心正念地修行,便可成為佛子的出世,神仙家中的第一人。
啟靈神功第一法,我述說如下:
第一步:任何一個想啟動活靈的人,第一個條件須具有宗教信仰,沒有宗教信仰者請勿輕易試驗,誠者靈動,金石為開,沒有不成功的。如果有小孩子想要啟靈,我建議還是免了。因為在沒有堅定的宗教信仰下,心神容易飄忽不定,六神無主,最容易因此入魔。如果只是抱著開玩笑的心態來嘗試,我更勸他不要這麼做。
「誠」這個字,是天地的根基,也是萬法的起點。一切修行和法門,皆以誠心為基礎,誠心到位,成功便已經完成了一半。如果內心懷疑,心存不信,那便是與這法門無緣之人。
第二,啟靈的關鍵在於「息念」,將一切雜念平息,唯獨保留啟靈的專注念頭。此時,萬法歸一,心中不起任何妄念,這便是真機與玄妙的所在。當達到一念不起的境界,便是無念,而無念就是專一。霹靂一聲,神光如靈蛇般竄動,佛性在這一念間顯現。那活靈的衝擊如同靈魂在體內流動,宛如血液般充盈全身。這靈魂的游動彷彿一條蛇,游走於全身上下,帶來一種極為清晰的感覺,這感受從內而外傳遍整個身體,令人深刻體會到靈性的力量。
第三,想啟靈的人,必先備一淨房,如佛家之禪房,若以書房為之更佳,啟靈不要坐床上,坐在椅子上即可,不講究其坐法如何坐,單盤、雙盤或蓮花坐如意坐都可以,只講求自然適暢,可以坐得很久即可。在進行修行或重要儀式之前,應事先沐浴齋戒,並虔誠持香告天地神靈,最好持續三天以上,以表達內心的誠敬之意。萬不可對天上神祇有任何怠慢或失禮之舉,否則將無法獲得神靈的助力,修行也將難以順利成功。
第四,在淨房中點燃香,可以選擇一支、三支或五支均可。佛教的信徒可心中默唸「阿彌陀佛」,道教的信徒可心中默唸「瑤池金母」,基督的信徒可默唸「耶穌基督」,其他類推。記得要雙手合掌置於胸前,雙眼閉起,雙腳著地,心中專注默唸「四字真言」,此時靈臺清淨,心靈與天地相通,若感動天神降臨助力,便會感覺自身靈力於海底輪中旋轉,如同小雛雞破殼般,靈魂瞬間躍出體外。
此時,神智會非常清明,不必驚慌,順其自然隨靈動即可。靈動的表現如手之舞、足之蹈、搖頭擺身,這正是小周天的六大震動。保持神色不變,靈臺清淨,不染惡緣,不著異 相,這才是真正的正道
第五,啟靈需時辰多寡?啟靈所需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通常約需五十分鐘左右。但每個人情況不同,有的人只需靜坐不到一分鐘便能立刻獲得感應;也有的人需要靜坐兩小時才有感應;甚至有人需要連續靜坐十次,才能成功獲得感應。一般人在靜坐時,常常難以使心靜下來,腦海中思緒如潮水般翻湧。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感動天神降臨是非常困難的,反而容易因為心念不定而誤入歧途,甚至遭受邪魔干擾。因此,啟靈時若能在佛菩薩面前進行,或是由明師守護,會更安全,較不容易出現偏差。
有些人不依正法行事,且缺乏誠心,這樣天龍護法便無法到來,反而容易被陰神干擾,帶來諸多麻煩。正因如此,我今天特別說明並反覆強調:切不可心存疑慮,因為疑則易生暗鬼,招致不必要的問題。
第六,佛門歷代宗師當中,禪宗公案數量繁多,且禪宗向來注重靜坐修行,其核心理念是「一心不動」,追求真空無相、不著一念的境界。然而,今日在我盧勝彥所創立的靈仙真佛宗中,與禪宗的理念正好相反。儘管方式不同,目標卻一致,皆是為了讓人人皆能成佛作祖。
禪宗注重「定」與「靜」,而我的修行之道則是強調「靈」與「動」。這種差異就如同大海,海面上的波濤洶湧象徵動態,而海底的寧靜則象徵靜態。靈性的流動亦如是:表面上看似變化無常,但內裡卻能保持安定 與和諧。唯有真正體會這番道理的人,才算得上是知音。
啟靈若成功,靈魂便成為活的,從而具備靈修的可能性。只有如此,才能脫離三界的火宅,最終成佛作祖。據我所知,啟靈成功後,每個人的境界因緣各異,有的立刻得天眼通,有的得他心通或宿命通,而有些人則無特別感受,只是手足會產生有頻率的震動,這可視為神靈的來去。至於馬上得神通者,這主要是因其宿命深厚的根緣,然而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
三山九侯先生曾囑咐我:『蓮生,莫忘我交付你的啟靈神功第一法,使眾生得初感應,奉持終身,早證菩提。』因此,我希望眾生修靈宗,從自身做起,不枯坐百世而無所得,而是單從一個『靈』字著手,迅速得到感應。由啟靈獲得微妙感應之後,應時時心持一法一咒。一法即是靜法,守住自己的靈竅,使其伏藏而不放蕩,免得放逸而不可收拾;持一咒則可加持靈魂,密咒自有靈界佛靈加被,是防止魔障的法寶。
當啟靈成功,內心智慧增長,業障逐漸消減。此時,靈修者心中會顯現一面光明寶鏡(道家稱之為玉鏡),以此寶鏡反觀自身,能見空白而光明的圓鏡。若將自身的玉鏡與天上的玉鏡相合,便是真正的『得道』。若見自身玉鏡發出大光明,並以念力祈求一事,事情的前因後果便會顯現於玉鏡之中,這是六大神通之一——他心通的具體表現。
大部分人在啟靈後,因宿世無神仙緣 ,應從當日開始供奉一尊神佛像,早晚恭敬禮拜,以培養敬仰肅穆之心。供奉的神佛像可依個人喜好選擇,只要心生歡喜,即是供奉菩薩最大的誠意。靜坐時可點一支香,心想菩薩在前,收斂妄想,以誠心與靈性相應。
啟靈神功第一法的根本在於念力。 念力是一切啟靈的基礎,當心神專注於空中,靈魂得以提起,迅速與空中的靈相接,如同閃電雷聲,一剎那間靈性便上昇至天界。以念力驅使靈力,靈修者可入聖境,親見殊勝之景,一一聖境必叫靈修者嘆為觀止。
回顧我入佛門之後,遍覽經書,為求體悟空性,曾修禪密,認為禪密是無上法門。我走入定功,歷經欲界,出離入色界,再入無色界。然而,無色界屬虛空無氣息的世界,是空無邊處與識無邊處的境界。一切茫茫然無所有,容易令人心生恐懼,甚至陷入偏執。最終,我退出這奇妙的境界,回到色界之中,我發覺,色界天的一切,乃無色界的相反,無色界才是真正修行者一場大魔考也,今我修禪修密,發覺其中最深奧的關鍵,乃是在無色界之關難破除之,出了非想非非想處天,才算出世間,難處亦在此,非上品大智之人,方可證之。
由於禪密二宗的修證對中品人與下品人而言難以達成,我將禪宗靜坐的長處、密宗大手印的法門,與靈宗的拙火上昇法結合,創立三者合一的法門。此法不僅空性具足,且感應迅速,不祗是空,且是實際之感受,使學者早證神通法。靈宗修行雖獨樹一幟,但始終不脫佛教本源。靈宗強調從啟靈 感應開始,並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基礎,助人行善,成佛為最終目標。
正如所言:『修禪解脫本無修,修密止觀空性印,本來兩個皆無著,如今三大證空門。』願眾生早日啟靈,成就菩提!」
007通靈健身與築基
聖尊蓮生活佛說:「通靈的原理有時也頗為偶然,然而通靈後卻能健身,進而演變為『築基』的過程。築基是命修方法中最重要的基礎功夫之一,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所在。臺北酒泉街的曾小姐經歷了一次偶然的變靈,並記錄了十天內的詳細過程:
盧老師:您好!我與先生同年出生,最近有一件事想向您請教。上香是我每日的固定課程,自從閱讀了奇書《靈書》和《靈與我之間》後,我每日早晨在自家佛堂上香,佛堂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與武聖關公。上香後,我會跪誦佛號十分鐘,主要唸誦「阿彌陀佛」和「南無觀世音菩薩」。
某一天,在跪誦佛號十分鐘後,我忽然產生想坐在椅子上的念頭,於是雙手合掌,默唸「阿彌陀佛」。片刻之後,我眼前忽然出現閃耀的白光,像閃電般耀眼,內心感到極為澎湃。隨之而來,我的雙手感到發麻,接著出現一股奇異的力量,自動將雙手分開。我立刻加快唸佛號,這時白光更加閃爍不止,彷彿是佛祖的白毫相光。
在這過程中,我的雙手動作開始緩慢變化,如同在打太極拳一樣,最後雙手在頭頂上方交互旋轉,劃出一個大圓圈,然後自動合掌,對佛三拜,隨後整個過程自然結束。這段經歷大約持續了十分鐘。
第二天,我依然跪下誦念佛號約十分鐘,隨後坐在椅子上短短的一分鐘間,突然感覺雙手自動分開,形成一些奇特的手勢,這種情況讓我驚嘆,彷彿是從未經歷過的事情,且完全不受我自身意識的控制。之後,雙手的手指朝天併合,手掌仍然保持分開狀態。就在那一瞬間,一道白光突然閃現,耀眼奪目。
此刻,內心像湧出一股強大的力量,洶湧澎湃而又難以形容。緊接著,一種空虛寂靜的感覺籠罩全身,彷彿靈魂在那一瞬間有脫離身體的感覺。然而,這種感覺轉瞬即逝,雙掌再次分開,自然地開始做出一些動作,呈現出奇特的指法。整個過程持續了大約十五分鐘,令人難以言喻的奇妙與神秘。
第三天,我在進行十分鐘的念佛號時,雙手自然分開,一切恢復正常。當時沒有出現白光,心跳平穩,手也沒有麻木的感覺,整個過程共持續了十五分鐘。
第四天,我跪著念佛約一分鐘後,自然站起,開始專注於調整正確的跪拜姿勢。跪拜動作被分成三個部分來練習,整個姿態校正過程持續了二十分鐘之久。最後,我以跪姿完成 念佛,結束了早課。
第五天,我主要關注臉部和身體各部位的按摩。過程中,手指自然跳動,按摩動作準確,身心都感到舒適放鬆。
第六天,這天是星期日,不需上班,因此特別著重於胃部按摩(因前一晚胃部不適)。動作流暢且快速,其中約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用於胃部按摩,另外也進行了臉部和手臂的按摩,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小時。
今天特別睜開眼睛進行早課,所見的景象與前幾天閉著眼睛時想像的動作一樣美妙,動作具有角度和規律,手勢(手指)也非常奇特,整個過程持續了二十分鐘。這是第七天的情況。
第八天進行腹部按摩,這種按摩方式前所未見,甚至從未在夢中出現過。臉部按摩採用雙手離開面部幾分鐘運行的方式,雙手像是在空間中抓取某種東西,然後再移向皮膚進行按摩。這一天的重點是腹部呼吸,配合手勢引導呼氣與吸氣的節奏,緩慢而有條不紊。吸氣時停頓分段,吸,停,吸,停,呼氣亦同,整個過程持續三十分鐘。
第九天開始教導腹部深呼吸的運動。隨著手勢的變化,產生了不同的運動模式。站立進行深呼吸時,雙腳旋轉輔助呼吸,這項練習總共持續了四十分鐘。
第十天的情況與前一天相似。回想第 一、二天,早課是跪著進行的,第二段的動作幾乎是以平穩的方式完成,而第三段則呈現弧形的動作模式。這一切是如此奇妙,令人不禁想知道,這靈力究竟來自何處?我想您一定明白其中的奧秘,懇請您為我點亮一盞明燈,指引方向。
這段描述記錄了一位臺北曾小姐的靈異經歷,她的通靈過程在「無意識」中突然發生。啟靈後,曾小姐開始在靈力的影響下,無意識地展現出許多與健身相關的動作,這些動作與「經穴按摩」、「法指手印」、「內家吐納」、「瑜伽健身」等技法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儘管每個人的靈異現象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模式卻大致相似。
啟靈後的現象不應引起恐慌,只要保持正常的心態並接受其自然發展,這並非走火入魔,也與乩童的「亂蹦亂跳」有所區別。通靈過程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每個人的靈導方式也因人而異,但都會朝向健康和提升的方向發展。
當靈性被啟發後,空中的神靈或家中的守護神會保護根基深厚的通靈人,並在冥冥中引導其修行。這些修行方式的核心在於鍛鍊身體,使之強健有力,被稱為「築基術」。築基術是道家修行的重要基礎,尤其適合體弱多病者,幫助他們透過「伐毛洗髓」等高明的真氣鍛鍊,達到白髮轉黑、氣色紅潤、筋骨堅實、目光明亮,甚至追求長生的目標。
變靈健身具有強大的療效,可幫助人體消除百病,恢復健康。聖尊 蓮生活佛說,他曾依這種原理示範,指導許多慢性病患者,自己治療自己的毛病,其效果甚為驚人,若動練之,其功效真如神,築基不簡單,以「勤」為主,一「勤」百病消除,身輕如燕。
變靈的修行融合了靈性入身的功夫、瑜伽的神秘技巧,以及密宗的深奧修持,展現了意識與非意識的奇妙結合,並揭示了念力的偉大力量。這種修行開拓了人類精神領域的無限可能,是一種令人讚嘆的奇蹟。若以「迷信」一詞來詆毀,無疑是對此深奧領域的無知與輕視。
三山九侯先生曾說:「道本無道,道雖無形無相,卻蘊藏著千變萬化的力量。健身是通靈人的基本追求,是綜合古今絕學的精華。」這段話進一步強調了變靈健身的深邃內涵,既是靈性修行的基礎,也是人體健康與精神境界提升的重要方法。
008意識的神祕
聖尊蓮生活佛說:「人的腦海中隱藏著一個精神的領域,而意識則是這部腦海機器的真正主人。意識的靈敏程度雖有部分源於天生,但也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來提升。探索這精神領域的方法,就是利用意識力,深入腦海的神秘,這正是念力的偉大力量所在。
靈修者藉念力促進靈魂的復甦,方法是萬念歸一,即將精神意志集中於一點。這種啟靈的過程,最適合以母雞孵小雞來比喻。小 雞破殼而出的過程,就像靈魂從海底輪衝破束縛,重獲自由。這需要耐心與持續的努力,溫度足夠時,靈魂便會自然而然地被激活。
意識作為無形的主人,與頭腦這部機器之間的關係極為複雜,有些是無法由意識來駕馭,因此簡單的分析其三種關係如下:
1. 意識與機器配合得均勻,此即是一般的正常人。意識能有效地控制腦海的運作。
2. 意識超越機器,在這種情況下,意識能夠完全發揮腦海的潛能,這便是超感覺現象出現的根源,如靈異能力、啟靈成功者的境界。
3. 意識無法控制機器,意識能力低落,腦海運作失衡,導致神經衰弱或精神失常,甚至出現精神分裂。
人類的精神領域是複雜且深邃的,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在人的意識活動中,腦海會釋放出一種念力的微波,這些微波具有特定的頻率。如果這些頻率與靈魂的活動相配合,就可能產生超越常人的感應能力。一些人因此能夠回溯自己的前世經歷,這是靈魂與意識的主人共同深入前世記憶帶的結果。
從理論上來看,這並不難理解。當人的意識能夠自由漫遊,並進入「前世記憶帶」,便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過去。這種現象揭示了意識與靈魂之間 微妙而深層的聯繫,也說明了人類在精神層面探索自身存在的潛力與可能性。
這是一位旅居加拿大多倫多的華僑分享的親身經歷。他的祖籍是臺中的東勢,某次經過香港時,順便到臺中找作者,並敘述了一件令人深思的事件。
當時,由於加拿大郵政大罷工,他一段時間無法收到家中的來信。有一天,他夢見自己的母親躺在床上,周圍出現許多人拉扯著母親的手腳。他在夢中驚慌失措,急忙衝上前驅趕那些人。從夢中驚醒後,他直覺認為母親可能有危險,於是迅速搭乘飛機返回臺灣。
抵達家中後,他發現母親不在,得知她已經被送往協和醫院,且昏迷多次,情況一度危急,但最終得以救回。當家人詢問他為何知道母親病危時,他只是一笑而過。
從這項事實中,我深刻體會到,人類的意識是一個奇妙而神祕的領域,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與不可思議的力量。透過「靈覺」,我們不僅能夠獲得神祕力量的啟發,還能洞察過去與未來的奧秘。
「靈覺」的本質不僅局限於對前世經歷的認知,還包括預知未來的能力。未來的變化、轉世的規律,其實都有跡可循。這也進一步說明,因果輪迴在這個世界上,是一條清晰而無法抹去的痕跡,呈現著宇宙運行的規律與秩序。在人類有限的認知範疇內,意識的神祕已經深不可測,更何況是尚未完全顯現的「靈覺」呢?
三山九侯先生曾說:「意識是人的主人,無意識便是禪,真意識是靈,假意識則是魔。魔以假相生,令人執迷顛倒。修行的關鍵,在於由靈性純淨中辨明真偽,脫離魔障,進入佛道。」這一教誨提醒我們,修行時必須謹慎分辨意識的純正,避免陷入假象與迷惑。
009咒力的虛空藏
靈仙真佛宗的修持,和密咒關係甚大,因為咒即是法,法即是咒,咒即唯心,咒亦是唯識,心與識本一,而咒即是法之根本耳,咒者,乃三玄九要神功中的語中玄也,是諸佛菩薩慈悲眾生,故傳下修行心得,化為真言,以此真言,攝收眾生,咒也可說是祕密,因為祕密真言是法力的精華濃縮所在,是靈仙真佛宗的大法之一。持咒即是借諸佛菩薩的力量,入於我心,借他力使自己昇華入空靈的方法,這些說來簡單,但,若不深入,實不可說,亦不可能明瞭。持咒在啟靈之前可持,啟靈之後更非持不可,見佛咒如面佛天,持咒須雙手合掌,肅穆恭敬,唸時不徐不疾,聲調中和,出口,入耳,印心,而後化之於無形,若有目的的持咒,記得要迴向,以此功德迴向一切有情,令得證佛道,早日出輪迴。靈修者一定要持咒,咒語在佛家是不解釋的,因為咒的內涵甚大,諸佛菩薩的功行不可思議,這如同把天拿來解釋,天即是天,無邊無際,又如何解釋起?
修靈仙的人,持咒可持楞嚴咒,也可修大悲咒、佛母準提咒、七佛滅罪真言……………,另道家咒語可持淨法界真言、通天如意法咒、混天咒、金光咒等等,也可專持一佛名,如人持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十方萬法的總歸依也,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萬行的指歸,心依佛轉,而念力催動(旋轉)法輪,心和佛通,一切感應即可出現矣!唸佛和唸咒是一樣的,要得到感應,一定要掃除一切的障礙,障礙若掃乾淨,「心和佛通」,自然有感應,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一點也不勉強。在臺中有一位不識字的老阿婆,沒讀過書,一生奉阿彌陀佛四字真言,心無他顧,持佛號久久,自言死後即可往生西方,毫不懷疑,其人逝世之後,家人火化,所得五彩七彩的舍利子不可計數,全是圓滾滾的,奇異非凡,一位老阿婆的持咒功力如此,真是不可思議啊!
013指的奧祕
聖尊蓮生活佛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十個指頭,長短不一,正反相對,一陰一陽,這正是合乎天機奇數的奧妙之處。當十指合攏,形成一座山的形態,這就是道山的顯現。這其中蘊含著陰陽五行的道理,天地之初機即是淨天地的神印。雙手合掌時,須彌山重現光明,這正是佛子出世的重要象徵。
靈動的啟靈現象
啟靈的過程中,雙手合掌置於胸前,彷彿伸入了天上的雲霧之中,一片玄妙的境界展開,隱約間須彌山的景象浮現眼前。靈感的啟動,通常從雙手開始,其初始感受是一種輕微的酸麻感,就像電流通過一般,隨後指尖會出現微微的震動,這種細微的感覺能被清晰地察覺。
隨著靈力的逐步加強,震動感由輕變重,最終如山崩地裂般劇烈。靈的啟動從合掌的指尖開始,逐步傳遞到全身,隨著靈流的貫通,整個身體逐漸充滿靈性能量,並引發大範圍的震動。這種震動不僅是身體的物理感受,更是一種靈性力量充盈全身的體現,讓人深刻地感受到靈的存在與運作。
靈動的現象因人而異,有些人在啟靈過程中,首先獲得的是「指法」的傳授。天上的靈力降臨時,會以「指法」為媒介,天神以靈力移動啟靈者的雙手,用彎曲指頭,作出各種各樣的手勢(手印),這些指法即是手印,而手印則是「印」的秘法之一,是密教中身體的秘密法門。
密教的三密法門包含了「初密」、「秘密」與「深密」三個層次,其核心在於透過不同層次的身心修行達到靈性的升華:
1. 初密:指的是表面意識的修行,通常以咒語為表達形式,通過聲音的震動與能量來啟動靈性。
2. 秘密:進一步深入至潛在意識,以手印作為媒介,運用手勢的特定變化來與宇宙的靈性能量對接,達成內在靈力的流通。
3. 深密:達到最深層的意識層次,通過靈通與神通的顯現,實現與天地靈性的無間連結,進而開啟更高層次的智慧。
手印作為三密法門的重要部分,表面看似簡單,但其中蘊含的靈性與宇宙奧秘卻極其深遠。它不僅是身體的動作,更是能量、心靈與宇宙間的橋樑,通過它,修行者得以進入更深層次的靈性體驗與探索。
啟靈的過程中,若能蒙受天神下降親自指導「指印」,這是一種極為難得且顯示大根基的現象。能夠得到天神的教導,已經是修行中的殊榮。天神透過靈力操控啟靈者的雙手,使其指頭自然彎曲,形成各種不同的手勢(手印)。這些手印千變萬化,展現出佛家手訣的深奧與精妙。
在學習過程中,啟靈者的雙眼可以張開,親眼觀察自己雙手的變化。大部分手印的形成充滿靈動與美感,其變化之多與精巧程度常令人驚嘆不已。此時,修行者可以用心默記這些手勢,因為每一個手印都蘊含深厚的佛理與修行密意。
這些手印有些屬於佛家經典的修行手訣,也有些是罕見的、不外傳的珍貴手法。若能獲得其中任何一種,便已是莫大的福報,彌足珍貴,堪稱價值連城。這一經歷不僅是靈性上的提升,更是與佛法密義的一次深刻連結,為修行道路開啟了全新的篇章。
筆者當初在玉皇宮經歷奇緣後,回到宿舍後,靈感迅速展現。當晚,三山九侯先生開始靈導手印,雙手合著的姿態逐漸改變,指頭自然彎曲,完成許多前所未見的指法,然而這些動作並非學習而來,而是靈性自然而然的啟示。更令人驚奇的是,透過這些手印的引導,筆者竟得到了參星拜斗的秘訣和步法。
步法的傳授同樣由空中的仙師靈導完成,當筆者被指引站立後,靈力貫通雙腳,腳步開始自動移動,演繹出一套獨特的步法,其中包含道家秘技「步罡踏魁」。這種教導方式完全是由無形的靈師傳授,非親身經歷者難以置信。但筆者盧勝彥深感此事的真實,願坦然公開,若有人懷疑,則真是冤枉且可嘆!
手印的練習被認為是靈性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若能在手印修行中有所成就,不僅可在靈仙真佛宗的佛寺中擔任住持,藉由印咒加持和善功佈施普渡眾生,更能與天庭相應,體悟道法,進而達成靈性的飛昇。當靈性如矯龍般自在變化,便能證得「神變之身」。若修行者能悟得真道,則成佛作祖可期。
靈仙真佛宗的修行法則分為三個層次:
1. 口——咒——意識——我「口」代表發咒,與意識直接相應,強 化靈力。
2. 身——印——潛意識——心「身」通過手印與潛意識聯繫,指向內心的靈性深處。
3. 意——神通——最深意識——靈「意」代表最高的靈性境界,直通神通,體現佛仙的六大神通。
這三法身——「我」、「心」、「靈」互為配合,分別對應於「咒」、「印」與「神通」,形成完整的修行體系。
據我靈仙真佛宗修持之「我」、「心」、「靈」三法身,互相配合,我即是口,直指咒;心即是身,直指印;靈即是意,直指神通。神通乃六大神通,佛仙之變化耳。但練靈最難的是,修者沒有恆心,性情急躁,想在短短的期間就獲得大成就,殊不知因緣未生,善果未結,緣木求魚,奈何!奈何!
015法輪初轉在四禪
啟靈神功第一法若能學會,便是靈仙真佛宗的入門基石。靈仙真佛宗的修行結合了禪宗、密宗和瑜珈的三種法門,其修持方式並非脫離佛教的諸大宗派,反而通過具體的修行實踐,印證佛法的真理,進一步發揚光大。我特別強調「法輪常轉」四字,因「法輪常轉」不是空言,也不是理論,最重要的是,把真正的「氣」在自己的身中運轉,把真正的「靈」在自己身 中運轉,佛法不外求,其真正的意義就在此,世人不知,妄求神通境界,殊不知,法輪若初轉,已是四禪定的境界,這是何等的神奇莫測啊!
法輪與呼吸法的深奧意義
「俱舍論」中提及:「持息念者,念出入息,正為對治思散。」此法中有六種修習方法:
1. 數息者,數出入息,防心聚散於他。凡數息,先從入息始,人初生時入息為先,死時出息最後。出息不入曰死。以如是覺察生死位,無常想,漸漸能得修習。
2. 隨意:觀察呼吸的長短,隨息而行。
3. 止息者,隨入息,念其所止。止息時,心得於鼻端,或眉間,或足指,隨意安止。
4. 觀息者,觀息在身,如珠中之縷。觀想呼吸如珠中之縷,流動於身中。
5. 轉息者,謂大種造色(結合地、水、火、風四大造色)及心意,與心所兼觀。
6. 淨息者,出世第一法昇進八正道,盡智等,名淨息也。(進入出世間之境,通向八正道,達到清淨解脫。)
俱舍論中談呼吸法,和道家靜坐不謀而合,其實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陸象山的東方聖哲和西方聖哲,是同心同理,佛法和道法大同而小異,道家的法輪常轉,確實就是呼吸法,也就是止念數息,由於靈在海底輪,因而要破海底輪拯救靈魂,可用念力和呼吸法破之,大凡修道人的呼吸,畢竟和凡夫不同,這方面有二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入息一一到丹田,第二個原則是入多出少,我們修道者要明白,氣若入丹田,就是「皈原」,皈原之後而呼出,這是生命的延續,若把呼吸法久久習會,四禪定的境界很快便可得到,否則枯坐一輩子,也是枉然,呼吸法若一一入了丹田,丹田必然發熱,因「氣」之流轉乃是固本方法之一,若掃除了陰冷之氣,丹田產生溫和之氣,這是好的現象,表示呼吸法已獲得初步的印證也。
大凡靜坐先要凝神,把心念托於雙眼之間,或鼻息之間,坐姿隨意,自然莊嚴,一呼一吸,清晰可聞,到最後才化之於無形,吸入氣,一定要下到丹田,如此的輪迴,才算正統的呼吸法,這種入丹田的方法就是人身中的法輪常轉。入法座之前,預備動作是雙腳併直,用念力吸入一口真氣,將氣逼往雙足,再把氣排出四肢之頂端,此乃靜坐法之排除濁氣之方法,亦有凝神之作用也。坐功時,全神貫注在呼吸上,手可由半靈力支配,顯化自然手印,若不能顯化手印,可雙手握緊即可。由於念頭祇專注在呼吸,因而念力可以歸於一字,如此常常轉動法輪,智慧生出禪定,佛道可雙修得到,肚子中如一團火在燃燒,如痴如醉,入於四禪定,見奇景,獲仙緣,爐火中燒,此乃初證。人的身體,其結 構是神奇莫測的,自然的五行,可以印證人身的五行,入四禪和轉法輪應該是土輪的功夫。這也是練靈築基之一。
016大溫養的真諦
聖尊蓮生活佛說:「大溫養是築基術中的重要功夫之一,是一切道功的基礎所在。其核心在於靈力的迴轉與輪迴,透過這種迴圈產生的溫度,形成一股無形的罡氣,這罡氣即為道家丹田功夫的根本,也是丹鼎術中的大溫養技法。對於靈修者來說,大溫養的作用在於掃除下半身的陰冷之氣,強健體魄,並奠定成佛成仙的基礎。」
提供最初步溫養法,此法是人人可學可得
第一回,坐下宜採用雙盤、單盤或如意坐,以下身牢固不動為佳,雙手插在腰際,練習此法的人,亦必須有恆心,不拘束於任何教派,不必請靈,但要叩齒三十六通求精神的集中,眼睛半開閤,此法不用觀想,全是外道功夫,先要舌抵上顎,吞下天淨玉露(俗稱甘露水),也就是自身的唾汁,做一下深呼吸。吸入之氣不走肺部,而是由食道入胃入丹田。
第二回,吸入氣後,不必急著呼出氣,先閉住呼吸,於是身子右左搖動,所謂身子搖動是上身之搖動也,以手插腰際之間至上半身的左右搖幌,幌的速度不宜過快,最重要的是,下半身穩若磐石不動分毫,祇是上半身搖擺而已,且忌 前後搖擺,而是左右搖擺,時間是在一口氣之間,此時面紅耳赤,溫度上昇,再徐徐將氣呼出,這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第三回,這種功夫可以說太簡單了,但因為簡單,人們也就忽視其作為的偉大,做完第一回和第二回,第三回又回復原來的動作,上半身的搖幌,是瑜珈術的採取腎水法,也就是固本方法之一,功夫日久,功力愈深,丹田溫熱,爐火中燒矣!這雖是天下最簡單的小術,卻是萬人不知的玄妙秘方,此術的公開,乃點破世俗之迷津,蓋固本祇有一法,即是抱元守一,提氣上昇也。
這固本的道理,如同手搖的抽水機(邦浦)的原理是一樣的,利用空氣的壓縮,使地下井水沿著管道而上昇,而我們的身子如(邦浦),血液和腎水是地下水,呼吸成了氣壓,身子的上身搖動,如同我們搖(邦浦)一樣,於是腎水提了起來,原本鬆冷的下半身,因一次一次的提煉,而發熱上昇矣!這就是大溫養的真諦,道家三寶,精氣神能固守,而大溫養就是精血的固守。
大凡修行之人若能專注於固守精血,即能達到人間不老仙的境界,長生不老自然可以證得。然而,對於靈仙真佛宗的修行者而言,長生不老並非終極目標,而僅是成佛的附屬成果而已。「大溫養」法,實為固守精血的核心,同時也是「氣」初步形成的關鍵。道家丹鼎派的修行法門將大溫養視為入門的基礎,絕非無因。此法亦屬於築基功夫之一。
若出家人修習這簡易的大溫養法,並持之以恆,必能精神飽滿,內藏精華而不外洩,禮佛誦經或靜坐修禪,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如此專注修行,又怎會動搖如如不動的佛心呢?
大溫養的呼吸法起初以深呼吸為基礎,但最終回歸自然呼吸,從有形漸至無形。當修至「坐斷血河,閉了生死之路」之境界,方可視為基礎已定。此時靈氣只增不減,日復一日以真靈之氣焙火,自可結丹。此丹乃先天舍利子,是閉斷血河後所凝結的神氣結晶。
若啟靈之人修大溫養,更是得心應手。雖然坐於蒲團上的姿勢與一般修行無異,但其身體的搖動會受靈力的操控,尤其靈力自下而上運行,全身自然產生微妙震盪,有助於氣血的衝擊。同時,身體的自然動作可配合雙手輔助,形成朝天一柱香的姿勢。
曾有一位老法師,向舍下請教此法,後歸佛寺中日日修煉,漸得其中精髓。他表示,過去的骨酸老毛病全數消除,臉色由陰暗轉為明朗,下半身的陰冷現象也完全改善,氣血順暢,步履輕盈健快。他感嘆,這麼簡單而有效的方法,為何世人多不知曉,亦不修行呢?
017大定金剛不壞
昔日,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須菩提,曾因重病入金剛三昧大定。他席地而坐,雙眼微閉,身心疲憊至極,卻在大定之中感受到了身心的虛無,一切思維之神逐漸上昇,直入識無邊處。須菩提在三昧之中,曾意欲以三昧真火焚化肉身,解脫病痛。然而就在元神即將突破天竅之際,他見天門大開,天上的天帝和天女,神龍各立天際,歌詠讚嘆須菩提三昧金剛大定的偉大超然,天女立在祥雲之上,把瑰麗的仙花從空中撒下,一時之間七彩繽紛佈滿空際。
須菩提因金剛大定感動上天,竟將肉身的病痛全數化解,出定後身輕氣爽,神定心明,毫無不適。本文之開始提到須菩提的大定功夫,主要是讓人人知曉,人的身體是最脆弱的,病魔的侵襲,就連解空義第一的須菩提尊者亦不能免除,而病魔的解除,就祇有靠三昧金剛大定的神功了,而今舉目望向世間,能入金剛三昧大定者,有幾人哉?
過去,佛陀曾為臨終的病人開示偈語:「念佛三昧必見佛,命終之後生佛前;於今臨終勸念善,示現尊形令瞻仰。又勸念皈依佛門,由是得見佛光明。」由此可見,世尊在面對病人臨終之際,並未以佛力強行挽回生命,而是專注於加強病人內心的信念,期望他們能因此獲得靈魂的永生。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世尊亦然,我們每個人亦然。死亡,只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風)解體的自然過程,並非什麼不可承受的大事,而是生命有形之體停止活動的表現。最關鍵的是如何在臨終之際,將靈魂提升,使之進入天輪之中,等待大限之日,直入天際,最終突破三界的束縛,超脫輪迴,成仙成佛。
聖尊自身的病厄經歷
聖尊蓮生活佛曾經患過一場重病,病情嚴重到讓他全身無力,躺在床上喘息不止,頭昏腦脹,口乾唇焦,雙眼甚至連張開的力氣也沒有,身心極度疲憊。病痛的折磨讓他幾乎失去活下去的希望,內心甚至一度想到死亡,因為那種痛苦與困厄實在讓人難以承受。
在病中,他的靈魂似乎上升至天竅玄關,只差一步便可突破,進入神游離體的狀態,甚至可能因此身亡。然而,就在他昏睡之際,他夢見三山九侯先生現身,運用神功將他的元神拉回,並引導他進入「前世記憶」的幻境,讓他重新體悟生命的深層意義。
此時,我突然感覺靈魂變得輕盈,彷彿脫離塵世,進入了一個大放光明的光輪之中。我像一隻自由飛翔的鳥,翱翔於這片無盡的光芒之中,飛行了很久很久。當雲霧漸漸散去,我的眼前豁然開朗,映入眼簾的是淮南神仙界的壯麗景象。睜開眼,眼前是一座座重重疊疊的寶殿,宛如夢境般的仙境。四周充滿了梵唱般的雅音,悠揚動聽;金銀閃爍的光芒輝映天地,令人目不暇接。清澈如玉的流水潺潺而下,彷彿奏響一曲珠玉般清脆的樂章;柔和的風裡夾帶著上品的馨香,令人心曠神怡。
我漫步在閃耀著光芒的道路上,眼前呈現的是莊嚴的七寶與巍峨的天宮,層層疊疊,氣勢恢宏。神仙們身上散發著神光,各具尊貴之相;金甲 神來往飛翔,氣勢非凡,四處充滿莊嚴的香氣。隨著腳步,我來到一座天池邊。天池的水如銀般閃耀,池底鋪滿金砂,水晶般的池水晶瑩剔透,如同粒粒珍珠玉石,耀眼奪目。這一切美景,讓人不禁沉醉於神仙世界的無盡奧妙之中。
此時,天池之上,一位老神仙踏波而來,姿態輕盈而灑脫。只見他一手持如意,另一手捧著蓮花,頭頂放射出銀鏈般的光芒,照耀四方。他的雙目炯炯有神,充滿威嚴,身上散發出吉祥的光輝,雙足赤裸,仿若與天地融為一體。天池的水緩緩從他腳下流過,宛如流水與雲煙般和諧,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神仙緩緩來到我面前,聲音如洪鐘般問道:「蓮生,你為何來到此地?」
我愣了一下,早已忘卻前世的記憶,於是恭敬地回問:「神仙尊姓大名?」
天池老人對我說道:「蓮生,過去數劫,我們曾是好友。如今見你如此落魄,為何不入我天池一遊?聰明之人也難敵業力,縱是神仙亦難逃輪迴之苦。」
天池老人在前,我隨後,踏入天池之中,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別樣的美景:天外有天,池中有池,彷彿置身於神仙境界,宛若准南洞天一般。我在天池洞天的修真處流連忘返,感受著其中的奇妙與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