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師活佛文集第20册續靈機神算漫談分享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四月寫於臺中慈惠雷藏寺)
(盧勝彥文集020靈機神算漫談(續))028.靈修者的表現
靈修:通往成佛之道
修行成佛的途徑並非單 一,而是千萬法門皆可通達。諸佛菩薩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皆能帶來成就;十地菩薩也各有其修行境地。筆者所首創的靈修法門,是天地間難得的珍貴之道。在我之前,無人提及;在我之後,將由我的弟子們廣為宣揚。
蓮生活佛曾言:「為了修行,我走遍名山大川,拜訪各宗教的領導人物,尋求能為我開導的人。從南到北,由東到西,結識了無數道友。但我最終領悟到,修行全在自己,旁人無法代勞。修行純粹是自己的事,諸佛菩薩雖是我的師父,但祂們只能為我指明道路,真正的路還是要自己走。」
尤其對於靈修者,更是如此,不能一刻停止精進。蓮生活佛指出:「三年的築基苦修,配合九年的九轉神通鍛鍊,才能成功。當年達摩祖師正是這樣修練,面壁九年,靈念一力,才成就了丹鼎派的高深功夫。」
靈修的原理
靈修的核心在於喚醒人類原有的「死靈」,使之轉化為「活靈」。活靈一旦喚醒,便能形成一種靈魂的力量,能夠探測天文、地理、人事,甚至洞悉玄妙的天機。修行者藉靈力鍛鍊自己,逐步獲得至高無上的六大神通,藉靈力鍛鍊自己常生不死的「神識」。
靈修包括修外功和修內功兩個層面
- 外功:建立不朽的光彩,彰顯慈悲與智慧。
- 內功:成就光輝的神識,洗盡塵垢,明心見性。
通過靈修,修行者能打破人類六大賊障(貪、嗔、癡、慢、疑、邪見),消解無始以來的業障,進一步超越肉體的限制,直入太虛的境界。這種靈修法門,乃是大乘妙法中的無礙心陀羅尼,最終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如來佛果。
禪與靈的關係
「禪的功夫是禪定,靈的功夫是靈動。一動一靜之間,雖然形式不同,但殊途同歸。」祇要是懂得啟靈的人,便能把普通的靈,變成純潔寂然的偉大靈性,人還活著,佛性也活著,靈方可以上天入地,出幽入明了,直達真理。靈若活用,可以使我們人生的問題和價值,一一迎刃而解。
靈修的初步應用在於:
- 了解命運曲線:預知未來,趨吉避凶,減 少人間的痛苦。
- 利用靈智:了悟人天圓頓的大道,步入五乘法門(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助人遠離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並創造人間的光明淨土。
靈修的意義與希望
蓮生活佛創立的靈修法門,不僅證明了佛法的真實不虛,也讓佛法更加昌盛光明。啟靈與練靈的過程,非但沒有脫離佛教正道,反而與佛法核心的智慧與慈悲高度契合。靈修者應秉持正念,超脫三界,不染塵埃,以此成就無上的正覺。我希望諸佛菩薩庇佑所有修靈者,讓他們精進不懈,最終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幸甚!幸甚!
(盧勝彥文集020靈機神算漫談(續))033.練靈手訣
靈修的階段與功夫:啟靈到練靈的進階之路
啟靈之後,進入靈修的下一階段——練靈,這是一條更加艱難且漫長的道路。我曾說,靈修中的六大神通是靈命的具體運作結果:天眼通來自靈命運動至眼睛,天耳通來自靈命運動至耳朵,他心通是靈命 溝通他人思念,神足通是靈命出遊,宿命通是靈命的一種前世記憶,漏盡通則是靈命的真性復現,完全了脫生死,這是最難的一項。
然而,練靈的目的並非單純追求六大神通,那就大錯特錯了。練靈是要使「靈命」能自在,也就是使「靈魂」能自如,自自如如的靈魂,可以因念力的驅使,獲得正知正見,到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現將練靈的四大步驟:
第一步:築基
築基是練靈的第一步。啟靈之後,靈魂雖已復現,但需要透過築基穩固靈命的運行。若修行者與神佛有緣,則必得祂們的相助。築基的基本練習,從小周天的運行開始,雙手合掌,自然展開拳法或手勢,吸清氣、吐濁氣,形成固定的形態。
築基的主要目的是鍛鍊骨骼與筋肉,使之結實,增強體魄,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修行者只有身體強健,才能專注於修道。築基的方法類似現代盛行的甩手運動,但築基不僅是體操,更是靈力助動肉體的過程。築基需每日持續練習,一次即可。三年時間,堅持不懈,靈命逐漸穩固,才能為後續的靈修階段奠定基礎。
第二步:神氣
築基的時間要多久,我說要三年,每日不斷的動以練靈,到了三年後,肌骨強健,亦柔亦剛,臉色紅潤,神彩飛揚,靜時如處子,動時如脫兔,靈氣之出現可以隨動隨止,靈命之強,運轉全身,身如金剛不壞,此時念頭一轉即可運靈!此時之「靈命」可以聽自己念力的指揮,此時之氣如神一般的玄妙,透三關,通九竅,盜日月之精華,取五行之妙用,水火逆行,金木合并,金丹即有成就矣!此即是一本散於萬殊,萬殊歸於一本。
「神氣穴」是靈力的源頭,當靈修進入神氣階段,修行者可以藉靈力吸收日月精華、運用五行之妙法,逆行水火、合併金木,最終完成金丹的修成。然而,此時修行者將面臨魔考與災難。必須持守八正道,廣行仁慈與愛心,不可施展邪法或起心動念傷害他人。一旦失去正念,便可能墮入無間地獄,萬劫難復。因此,修行此階段,需謹記「正邪唯心辦」的道理。
第三步:九轉玄功
當修行者掌握了「神氣穴」的源頭,便進入九轉玄功的修煉。這是道家金丹大法中的核心,需面壁九年,將靈命通過九次升華轉化,達到靈性的大圓滿。
「面壁」不僅是形式, 更是修行者內在的自我探索。此時思維如大海,幻相叢生,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或者全是真,或者全是假,全靠自己智慧分辨。此階段,思維如大海,幻相叢生,修行者需通過智慧分辨真偽,突破曲折迷霧。若持佛咒助修,將得到佛力加持,智慧大增,九轉玄功一成,修行者便可達到逍遙自在的神仙境界。
第四步:外功與善功
靈修者若僅修內功而無善功相輔,則難以成功。外功即善功,善念力行,能感動天地。古訓云:「善念若力行,有求必有應。」修行者應多行布施與陰德,增長功德。
修行者可學習袁了凡先生的《功過格》,每日記錄自己的善行與過失,反省改進,逐漸培養善念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善功與靈修相輔相成,唯有外內兼修,方能感動天地,獲得神佛護佑,成就圓滿。
若祇知勤練內功,而無善功相助,無神佛相助,必不能成功,此是相輔相成的,當初從啟靈開始,我必須靠神助,到了九轉玄功更須神護,若不能感動天地,練靈亦如同白練,效果不彰。
靈修的心境與終極目標
築基完成後,靈修者將逐漸顯現出靈覺與感通的能力。然而,當幻境出現時,應保持警惕,謹記「境過則算了」,不執著於任何景象。真正的修靈得道者,永不執著,修一切法,實是無法可修,根本無一切法,此是最上乘的心境。
靈修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靈魂的脫殼飛昇,進入無生無滅的境界,成為光明圓滿的如來佛陀。這是一條艱難而壯麗的修行之路,需修行者持之以恆,正念正行,方能獲得究竟圓滿的成就。
(盧勝彥文集020靈機神算漫談(續))040.迷與悟之間
正邪、善惡與迷悟之間
在這個世界上,有正有邪,有善有惡,有迷有悟。我要告訴讀者的是:**凡事合乎道理,就是「不迷」;不合道理卻執迷相信,就是「迷」**。迷與悟的差別,不在於信或不信,而在於能否自主並合乎理性。
以下是一位讀者寄來的來信,信件來自新營鎮姑爺里,署名林忠勇。他的問題與「靈動」有關,值得與大家分享:
讀者來信
「盧先生:您好! 」
在您百忙之中,冒昧打擾,請多見諒。我自太月十日起齋戒三天,昨夜十二日晚上十時開始進行『啟靈』,大約半小時後,開始出現了一些現象。右腳趾有如觸電般震動,隨後出現動覺,漸漸能夠隨心意控制,或向前擺動,或左右搖晃,甚至前後擺動。這種力量雖然可以控制,但若不刻意控制,則會自然搖動。請問,這是否就是靈動的現象?
此外,我也想了解,乩童和靈修者之間有什麼區別?乩童和靈修者是有分別的,乩童的靈是神鬼的媒體,靈修者的靈是可以自主的,是可以控制的,正所謂佛是觀自在,意指的是自主不顛倒,若顛倒就成了邪道,成了鬼了。迷和悟的差別是在於,迷信是心顛倒不能自主,不迷信是能自主而合理的。
靈修與乩童的區別
這封信提到了一個重要觀點——迷與悟的分別,核心在於是否能「自主」。乩童是神鬼的媒介,他們的靈是由外界的神鬼力量驅動,無法完全自主。而靈修者則不同,他們的靈能夠自主運行,並由自身心念控制。靈修的目標是達到佛教中 所說的「觀自在」境界,能自主、不顛倒,心念純淨而不受邪影響。
若靈動出現但無法控制,則容易淪為乩童,成為靈界的工具。靈修的重點在於透過修行,使靈力與念力合一,達到自主清明的境界。
人人俱有的靈力與預測力
實際上,每個人天生都有靈力和預測未來的能力。這種本能來自內心深處的一種「靈力(探測器)」,它能感應未來事件,洞悉未知事物。有些人天賦靈敏,預測力特別高,被稱為天才;而有些人能力較弱,則需要經過訓練與磨練。
迷與悟的差別在於對靈力的態度:
迷者:認為天下無靈,對靈界完全否認。
悟者:通過研究和實踐,發現和運用這種力量,掌握他人未能理解的智慧。
靈力的應用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