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册「光影騰輝」
蓮生活佛文集第86册「光影騰輝」精選分享.一九九O年二月美國真佛密苑
001千山萬水的緣起(序)
一九九○年,在我的行程表上如此的排列著:
元月,西雅圖--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
五月,西雅圖--香港--澳大利亞--印尼。
八月,西雅圖--多倫多--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德國。
在這期間,還有許多國家的邀請,我只是口頭答應了,例如南美洲的巴西、中美洲的多明尼加、日本等等。我當然也想到過廣州、天津、上海、昆明等地,因為我的弟子在那裡有很多,我有責任去教導他們。此外,西藏、尼泊爾和印度,也是我計劃前往的地方。
我計劃在一九九○年的雲水生涯之中,一路走,一路寫文章。我的文章或許是平凡的旅記,但也有可能會包含一些與眾不同的收藏,因為我的筆記不僅僅是觀光旅遊,還包括佛法的講解,和一些深刻思維的「光影騰輝」。
當然,天涯行腳使我的視野得到了豐富,因為世界各地的不同國家,各有各的「欣賞」方式。我期望我的文筆收藏,能夠同樣豐富讀者的視覺享受與舒適感。我深深感覺到,這段雲遊行腳的生涯,是一種緣分的昇華。我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堂,弟子多達四十萬,而且每日都在增加。
由於一份深深的愛的因緣,我必須站到他們的面前,將我自己所領悟並深藏的心法,仔細地向他們講解。更重要的是,我要將這份「真理」,真真實實地頒發給他們。
我自知,我所擁有的這些收藏,並不是金錢和代價所能衡量的。這些收藏,乃是古今聖哲最珍貴的傳承,其光輝是無可比擬的。我將以我的這份收藏,與我的弟子結緣,與千山萬水結緣,與一切眾生結緣。這便是我雲遊生涯的緣起,千山萬水的緣起。
我常常在禪定中,默默思索,究竟我的書和一般作者的書,究竟有何不同之處?經過仔細分析,我發現,我的書中蘊含著我生命的印記,每一篇文章,自然雕刻了我自己的思想。這些思想,不僅是我的領悟,更是「宇宙意識」的接納與流露,是「宇宙意識」的法印,是「宇宙意識」的灌頂。
我的書,與其他作者的書,有著顯而易見的不同——我的書擁有無與倫比的永恆,而且蘊含著不可思議的「十妙」。
一、境妙--有覺悟真理的境界。
二、智妙--智慧由覺悟而起,開悟的智慧是無上的妙智慧。
三、行妙--行為與世俗人不同,超越了聖域,不可思議。
四、位妙--人雖在娑婆凡間,但位如「雙蓮池」的菩薩,已證果位。
五、三法妙--佛法中的三法是,真性是理,觀照是慧 ,資成是定,這是三法的妙證。
六、感應妙--很多成應的事跡,非常真實,多如繁星,述之不盡。
七、神通妙--在自然之中,自在的流露出來,雖然不露痕跡,但變現自在,方便機宜,最是不凡。
八、說法妙--發壇說法,萬人聽法,大小偏圓全部說盡,令眾生感悟入佛之知見。
九、眷屬妙--母為觀音太平鳥,夫人(侍者)為吉祥天女,子女為帝釋之子,諸大菩薩皆來贊輔,是眷屬妙。
十、利益妙--每篇文字,均有開悟之言,利益一切眾生,入佛知見,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是妙不可思議。
我明白,我的書與其他作者的書不同,因為它擁有這「十妙」的意涵。
我們知道,緣分來時要「珍惜」,緣分走時要「保惜」。有了緣起,就必然有緣盡。人會相聚,也會分散。我不感到悲傷,因為我保留了一本又一本的書,從《煙水碧雲間》、《無上法王印》到《光影騰輝》……。
人,空空的來,空空的去,空空的擁有,擁有又轉眼成空。而我留下的,是「十 妙」的書。
我寫偈曰:千山萬水間,蓮生何所述。智境何由出,指點在心處。隱居是枯槁,行腳風霜聚。說法言十妙,眾生獲大日。
一九九○年二月(蓮生活佛盧勝彥于美國華盛頓州雷門市真佛密苑
021文教中心的說法
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一日下午二時,我在芝加哥華橋文教服務中心,登上法壇說法,說法的題目是「佛法的因緣」。
弘法講座的程序表如下:
1. 弘法講座開始,恭請蓮生活佛和諸位上師入場。
2. 致歡迎詞。(陳明揚博士)
3. 獻哈達。(蓮花豔芳堂主)
4. 介紹隨行上師。(蓮火、蓮世、常仁、常智、蓮知、蓮花少東、蓮緻)
5. 恭請蓮生活佛說法。
6. 發問時間。
7. 結緣灌頂儀式。
8. 恭送蓮生活佛及諸位上師。
9. 弘法講座結束。
那天的天氣,果然是風和日麗,陽光普照。文教中心的座椅已經全滿,儘管增設了椅子,仍然不夠坐,站立聽法的人數相當多。
我的說法,重點如下:
釋迦牟尼佛所傳下的佛教,是一個修心覺悟的宗教,原則上要我們覺悟真理,修行得證,因此「悟者為佛,迷者為眾生」也。佛教並非迷信拜拜的宗教,迷信及拜拜只是表象。真正的學佛修法,是要從內心修行。在「事法」方面,應該達到精神統一,實現「入我我入」的境界;在「理法」方面,應該使身心平衡,通達無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證悟的大聖覺者。真佛密法的修行,從身、口、意的清淨著手,最終達到三密合一,即身成佛的目標。我認為,吃齋、出家、理光頭等都是佛教的儀律,其最終目的是要修行者達到身、口、意的清淨。
最後,我解釋了「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我進一步說明,真佛宗的主要宗旨是弘揚正法,濟度眾生,明心見性。真佛宗強調的是「真」字,一切都要實修實證,因此實修是最重要的。在修持方法上,我們採用密宗的方式,同時也運用道法來濟世,講授顯教的戒律和佛理。蓮生活佛教授的密法,不論是任何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皈依學習;不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吃齋也好,沒有吃素也可以,統統都可以修行。這正是我們真佛密法殊勝方便的地方,是一個非常適合現代人修行的宗派。
在發問時間中,有一位信徒提出問題:「如何在修行中,去分辨佛的境界與魔的境界?」
我詳細解答道:「一個修行人的精神能統一,身心能平衡,這是好的境界。反之,如果精神紛亂,身心失調,行為乖張,那恐怕就是魔的境界。」
「我們知道,修行人的慈悲、孝養、謙虛、恭敬和佈施,這些都是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而不是勉強為之。相對的,魔境中的人往往是自誇自傲,滿懷貢高我慢。魑魅魍魎之類的魔物,則表現為放縱、任意、猖狂及驕傲。」
佛境是清淨自在,魔境則是妄想雜念。佛境無名利,無榮辱;魔境則充滿鬥爭與妒怨。佛境順其自然,魔境則攀緣權貴。能自制者,為佛;不能自制者,為魔。心境愈修愈寬者,為佛;心境愈修愈狹窄者,為魔。我期盼他細讀《佛與魔之間》。
此時,我不禁想起寒山子的詩:
人以身為本,本以心為柄,本在心莫邪,心邪喪本命。未能免此殃,何言懶照鏡。不念金剛經,卻令菩薩病。
我在華僑文教中心的說法,迅速傳遍整個芝加哥。昔日的大學同學鄭南洲先生,特地開車一小時來聽我說法。他說,芝加哥的佛教弘法會,一般聽眾只有十多人就已經算很了不起了,但這次文教中心能爆滿,真是出人意料。芝加哥的佛法弘揚,有賴於蓮芳堂弟子的努力。法會灌頂非常熱烈,未來的興旺,指日可待。
031「木乃伊」之思
一到芝加哥的博物館。
「蓮花艷芳」的小孩就吵叫著:「我們不要去看媽咪,不要看媽咪。」
我一時糊塗,不解其意。經過解釋後,我才知道原來「媽咪」並非「媽媽」的意思,而是埃及的「木乃伊」,它的發音竟與「媽咪」相似。埃及金字塔與木乃伊,一直充滿神秘色彩。在沒有任何科學儀器的幫助下,古人如何建立起這些融合科學與數學的金字塔結構呢?他們如何用繩索與車輛搬運那些巨大的石塊?又如何利用刀斧和矛尖精確地修整石塊,達到如此 完美的尺寸?這些問題至今仍是科學家的謎題。
神秘的金字塔中,藏著一個神秘的洞穴,裡面有如迷宮般的走道,還有埃及法老王的石棺和「木乃伊」。埃及的「木乃伊」製作過程,竟然是古代防腐技術的產物。而「木乃伊」不再是零零碎碎的照片,而是一具具完整的標本收藏在櫥窗中。有大型的,也有包裹著布的小型的,這些大型的木乃伊通常塗金,戴著金面具,雙手交叉持物,像巨型的樂器箱子。我們走進埃及館,進入金字塔的地道,在石館中,看到那些浸過藥水處理,包裹著布的「木乃伊」,仿佛冰涼的存在。
其實,去看「木乃伊」,不過是為了看它的名氣與神秘,去感受埃及古老的思想。埃及法老王的思想,試圖將自己的軀殼永遠保存,象徵著永恆的存在,象徵著權威的延續。
的確,在古老的宗教王國中,確實有這樣神秘的傳說。但在現代,人們對這種保存軀殼的欲望已經淡化,漸漸不再重視,不再看重這具腐朽的肉體。因為佛經中早已清楚指出:沒有人能真正擁有任何東西!富貴、王位等美麗的事物,都是過眼雲煙,根本不屬於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的肉體。事實上,這一切本來就是如此。
以前,我聽過神秘金字塔的傳說,也聽過法老王顯靈的故事,甚至還聽過關於法老王咒語的傳聞。據說,曾經有些人去挖掘金字塔,結果都遭遇了法老王的詛咒,最終都以悲慘的橫死命運告終。
「木乃伊真的會詛咒人嗎?」弟子問我。
「會,有可能。」我答道。
因為,曾經有一位女孩,她參觀了埃及木乃伊的巡迴展覽。當天回家後,她整個人仿佛變了個人,像是中了邪一樣。她不再像以前那麼活潑可愛,而是變得木訥沉默,完全不再說話,簡直像變成了另一個人。而且,她的記憶也喪失了,活生生變成了一個行屍走肉。後來,她的家人來找我幫忙。
我查出了原因:「木乃伊的靈魂附身。」
「木乃伊怎麼會有靈魂?」弟子再次問道。
「是守屍鬼。」我解釋道。
「守屍鬼」是什麼呢?簡單來說,有些人對自己的肉體非常重視,死後還對自己的屍體有戀戀不捨的情感,不願意放下自己那具肉身,並且害怕其他人侵犯自己的遺體。這樣的靈魂,就會變成「守屍鬼」。如果有人的磁場與守屍鬼的磁場非常相近,那麼就容易產生干擾,甚至有可能被這個守屍鬼附身。當守屍鬼的靈魂附到那個人的身上時,就會出現沖犯或中邪的現象。
「師尊會怕守屍鬼嗎 ?」「一個開悟者,是三輪體空的,能夠體空的人,已無物可附,自然就不會沖犯及中邪。」「師尊不會,但,我們怕怕。」「修披甲護身吧!」我說。
在「木乃伊」之前,我想起文化古老的王國——埃及,感受「木乃伊」之夢。這是「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木乃伊」就是迷境中的夢。而我們看「木乃伊」的人,是不是也在作迷境中的夢?有人以為,我(蓮生活佛),遊覽博物館只是一種遊覽,實際上我走到那裡,便運用了我的「神用」,去體會無形的神韻,那種遊覽才能夠真正領會到天地間的「無形之韻」呢!
體會「木乃伊」,想想「空理」,有一偈:何以長惆悵,人生似朝菌,那堪數十年,新舊凋零盡。
站在「芝加哥」城的最高點,我想起了佛法的弘揚。想起了釋迦牟尼佛,世尊是:高山頓起,不動寂場,遊化鹿苑。這當中,有一典故,說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初,如同最高位的佛,又如同日出東方,最先照的就是「高山」。而「華嚴經」乃是世尊成道最初集的最上之說法。
我想到佛法,佛法實在是世界上最高的無上救度大法。我想到「高座」,講佛法的人理應登上高座,就像法華會上那左右的高座一樣。我覺得「登高」也有玄機,好像「五湖之煙月盡入寸眼裡」,而「山河大地已屬微塵」。這樣的「登高」,讓我們更能體會「微塵眾」的眾生。我們人類,實際上是微塵中的微塵,細砂中的細砂!只有「登高」,我們才可以看清楚世上的一切事物,才能破除對事物形象的迷惑。我覺得身在世俗中的人,偶爾「登高」,可以體會脫離世俗的胸懷,對人情的反覆無常,對毀譽褒貶,就能看透。「登高」讓我們有心胸寬闊的感覺,「登高」常常能徹悟己身,「登高」不再拘泥於一切束縛。這是: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勞者自冗。我在芝加哥110層高樓之頂,寫了一首現代詩:詩名:「登高」把四面八方的芝加哥塞入懷中,藝術與建築已不再古典,我們不再見到大風雪,天氣像我們一樣的興高采烈,接近我們的天空,離開我們的土地,思想也就愈來愈有彈性。我們須要,看看土地如何覆蓋我們,佛法的崇高,又一次微妙地觸動了我們,等待著,向十方放光。
041.水塔的鬼
陳明揚博士告訴我:「芝加哥在很多年很多年前,曾經發生過一場大火,把整座城市的房子燒得一乾二淨。這場火災的起因,據說是一頭牛碰翻了油燈,火燒牛棚,最終引發了芝加哥的大火,結果整座城市都被燒光了。」
「那大概是牛仔的時代吧!」我說。
蓮花艷芳則告訴我:「芝加哥大火後,唯一保留下來的古蹟是兩座水塔,這兩座水塔並沒有被燒毀。當年,水塔四周全是湖泊,而水塔是用石塊和水泥 建造的,因此沒有被大火摧毀。如今,據說水塔裡面有鬼。」
「你怎麼知道有鬼?」我問。
「是報紙上登的,電視上也有說。所有芝加哥的人都知道。」她回答。
當我們的車子經過芝加哥的水塔古蹟時,我特別留意了水塔。我猜,那應該是百年以上的建築了。水塔的造型給人一種古樸的農業社會的感覺,像極了教堂,尖尖的頂,四四方方的底座,似乎還有雕刻,那應該是當年農閒時刻在石頭上刻出來的吧!水塔上水泥的顏色,從我個人的鑑賞標準來看,那些白色的線條是非常完美的,彷彿是一件古樸的藝術品,也成了芝加哥的象徵。
水塔裡為何會有鬼?我想,當年芝加哥大火中,燒死了許多人,鬼魂無處可歸,最終全都聚集在了水塔裡。
據說,水塔中的鬼魂曾舉辦舞會派對,甚至有人曾參加過。又據說,在半夜的子時,這些鬼魂會化為老鼠,在屋內四處追逐。還有傳聞提到,在水塔附近,有人曾遇到過一位嬌美的女鬼,為其所惑。這些傳說,版本眾多,難以考證。
這樣一來,這座水塔,極有可能成為芝加哥的「鬼門」。比如,在中國的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樹,它的根蔓延三千里,枝條卑躬向東北,萬鬼在此出入。 而東北方還有鬼星石室,房屋三百戶,白天門從不打開,夜晚才會開啟,門內傳來聲音,還有青色的火光閃爍。中國的「鬼門」,是大桃樹和鬼星石室。而芝加哥的「鬼門」,則是這座水塔。
在佛經中,鬼魂的存在是被認可的。例如,十法界之一便有「餓鬼道」,屬於六趣之一的餓鬼,梵語中所稱「荔薛多」,這類鬼魂有神通法力,像夜叉和羅剎,都是有特異能力的鬼。而像八部眾中的乾闥婆,也是鬼的一種。
一般來說,鬼魂附身在人身上,對身體產生影響,就叫做「鬼病」。幽冥鬼魂棲息的地方,常是陰暗、幽閉的地方,這些地方便是所謂的「鬼窟」。而在昏夜時分,正是鬼神活動的時候,人們稱之為「鬼神食時」。在佛經中,也有鬼子母神的記載,鬼子母經裡有提到,供養鬼子母可獲得福報的修行方法。
假如有修行者在進入禪定中,引動了所有的鬼靈來相助,並因此獲得鬼的耳報、鬼的眼通、鬼的心通,如此發揮鬼神通者,我們稱之為「鬼禪」。我認識的一位行者,便是一位得鬼禪者,這確有其事。
「師尊,修行者如何分辨鬼禪、神禪、佛禪?」
我答道:鬼禪——鬼威而亂。神禪——神能而正。佛禪——無我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