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册「心的悸動」
蓮生活佛文集第244册「心的悸動」精選分享.二0一四年十二月出版
010想要有朋友
有時,我渴望擁有一位可以無所不談、心靈相通的朋友,然而,這似乎變得不再可能。因為,我擁有的,是一位傳奇師父,擁有五百萬的弟子。從這些弟子中挑選朋友?似乎也不太現實,他們總是把我當作師尊、當作佛陀。我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大群人:侍者、親眷,還有那些 崇敬我的弟子。他們希望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就必須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如何定義我,我就必須按著那樣去做。選擇的權利,似乎早已不存在。
我漸漸遠離了普通人的生活,開始過上了師父與弟子之間的生活。徒弟們說:「盧師尊,智慧無雙。」那麼,我便得承擔這份智慧的重擔。徒弟們說:「盧師尊,身體健康,無人能敵。」那麼,我便要保持這樣的健康狀態。徒弟們說:「盧師尊,法力無邊。」那麼,我便得表現出強大的法力。他們期待我成為完美的師父,而我便不得不全力以赴,去迎合這份期望。或許,我得到了某些東西,但同時,也彷彿失去了一些什麼。
我的行、住、坐、臥,被所有的人,用最高的標準衡量。我失去了-可以遊處的人。可以交談的人。可以足堪信任的人。可以說知心話的人。那就是我沒有了朋友,我必須令任何一個人傾心於我。讓每一個弟子,得到我的口諭。對我的美言,是很多很多,但,要聽眞正的話,很少很少。相信我的。都是弟子們!不相信我的。就成了敵人。(有敵意的人)唉!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我想告訴大家:在我的眼中,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而可敬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好朋友,我願與所有的人同在,彼此同心。我不希望有敵人,雖然不能夠人人都推心置腹,人人都能交遊,人人都足堪信任,人人都能善盡朋友之道。
但:我眞的不希望有 敵人,不希望樹立敵人,我盼望化敵爲友。這是衷心盼望啊!
這人間世界究竟怎麼了,朋友竟然少得如此寥寥。我不願悲傷,也不想哭,只想輕笑,笑自己單純的心。然而,人事果真難以「喬」通。
誰能知道我內心深處,那朵盛開的大愛蓮花,我慷慨施予,不求巧妙,只願真心,無需算計。
018 回歸「無知」
瑤池金母」開天眼之後,欣喜佛道。當時,求法若渴。拜「清眞道長」(了鳴和尚)爲師父。我曾見:「了鳴和尚」能驅役鬼神,召之則來,呼之則去。又能呼風風來,呼雨雨來,一切在掌握之中。能上天庭,與天女共舞蹈。能出神,五大洲皆可至。能預知天下大小事。
了鳴和尚教我許多法:
辟穀法一能數日不食。或數月。
預知法一耳報童子。樟柳木法。
元陽法一能不漏元陽。童子功。
入冥法一進入冥府。冥陽互通。
召神法一六丁六甲印咒。召神神降。
五雷法一能趕走鬼魅。解降頭之法。
出神法一即開頂破瓦。出陰神、出陽神。
五鬼法一搬運錢財。生意興隆。
最後了鳴和尚對我說:「這些全是方便的法術,度人修行引人啓信的外法。」
了鳴和尚說:「眞正是佛法,連佛法亦烏有。那完全是回歸於無知。」
我很驚訝:「什麼是無知?」
了鳴和尚答:「無生無滅而已。道家言,清淨沖虛。佛家言涅槃即是矣!」
我問:「如何修?」
了鳴和尚答:「外絕世緣,內積陰騭,回歸無知,是眞祕密。」(寂滅)
現在,我總算明白,我們在世間,必須堅守忠誠、孝道、節操和義理,活得堂堂正正,成為一個正直的人。接著,我們應該樂於助人,積極積累善行與功德,並行更多善事。至於面對自己內心的慾望,包括財、色、名、貪、瞋、痴,我們要學會對治與克制。
這是爲修「無上密」的準備功夫,等到「佛骨」已成。這樣才不會窮蹇。「佛骨」已成,是積功累德而來,而眞佛自爾感通。無知是無所不知。無知是眞知。無知是放下一切。無知是明心見性。無知是天眞。無知是無事、無心。
寫一首詩吧!
昔日,曾參加過仙宴,在清虛殿中,
如同似夢非夢之間,我聽見,我看見。
直到今天,回望來時路,漸漸有些厭倦,終於明白,一切依然在我心中顯現,任運而行,無限自在。
022 無諍三昧
釋迦牟尼佛的精神之一是:「無諍」。
這個精神,在很久很久以前,早就遭佛教徒給遺忘了,不只遺忘,很少有人提及。而在俗世人間,這兩個字,似乎沒有什麼作用,莫不是諍來諍去。
孟子曰:「吾豈好辯,吾不得已也!」連聖人亦如此,何況其他!
佛陀看出,諍有多害:一、不公平。二、揭露瘡疤。三、揚惡。四、汙辱。五、得罪。六、報復。七、無所不用其極。八、毀損。
佛說:「與對手爭執,你我均受損。」
佛說:「在爭執之中,理智完全喪失,此時,只有不公平的手段。」
佛說:「別無他益。」
當我反思自己時,我深刻感受到,在這個小小的佛教界,所謂的「無諍」已經幾乎蕩然無存。各個佛教教派各自為政,各立山頭,互不交流,彼此攻擊與指責的情況層出不窮。甚至有六大門派聯手圍攻「光明頂」的幼稚行為,令人不堪回首。更有一些專門從事鬥爭的幫派集團,除了對自己有利外,總是積極攻擊他人。這些現象,實在是無可奈何,宛如翻騰的江水,激起無盡的波瀾。
由於悟後。早就明白「無諍三昧」了。因而只有「不回應」了。」
我早知:「不落言詮。」「勿流於言說。」「語言無用。」
我們行者,修的是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修行全在於提升及淨化。言語及文字也是一樣的,勿進入「鬥爭」的陷阱。在我的內心世界,我趨向「心平氣和」。我想我的說法及寫作,要清淨婉轉,來表達我的善意、誠意、情意。我無諍。你無諍。他無諍。一片祥和。
詩:
教界風起雲湧,爭論激烈,非淨土,眾人爭鋒,競紅霞。
何必相對白眼冷視?口沫飛揚,聲音如雷,竟忘了如來的教誨,不過是歡喜相遇。
各派各立,皆稱自己最為超群,這不禁讓我心生愁雲,眉頭輕蹙。
038 不要常常講自己
有一位弟子向盧師尊提出建議,請求師尊避免過於頻繁地談論自己。無論是談及自己如何救度眾生,如何見到本尊,還是如何擁有強大的法力和成就,這些話語中隱含著“高人”自比的意味。
佛陀、菩薩、聖賢、盧師尊等人物的排列,僅僅是顯示自我地位的不同,傳達出自我誇耀、優越感,並顯示了驕傲與虛榮。雖然弟子可能不以為意,但對於旁人來說,這樣的言論容易讓人誤以為盧師尊自吹自擂,傲慢無比,讓人產生反感。大多數人對於這樣自高自大的言行會感到排斥。
此外,盧師尊經常自嘲,說自己個子矮小,記憶力衰退,過於老實,甚至自認為是“爛好人”,什麼都不懂,僅僅知道佛法,對其他事物一無所知,特別是對新科技一竅不通。這種自嘲的語氣,雖然可能引來他人的笑聲,但實際上只是在自我貶低,顯示出自己在現代知識上的不足,甚至讓人覺得他顯得愚昧和無能。這樣的自嘲語言並無太大意義,反而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盧師尊在大庭廣眾之下講法時,常常提及弟子的過失。這樣直言不諱的方式,往往讓弟子難以應對,並且會傷害到他們的心情,這些話可能會被弟子銘記在心,對宗派造成不利影響。這種言論方式顯 得不夠謹慎,也未必合適,因為無形中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刺痛,甚至使自己陷入困境。因此,奉勸盧師尊,應該在私下進行指導,而不是在大庭廣眾面前發表這類言辭。
總之,建言盧師尊:不要常常談自己,要像佛陀一樣,常常用比喻。或者用暗喻也可以。不要突顯自己。一位地位崇高的人,說話一定要明慎,稍露痕跡,會被他人批評不斷。
我說:這位弟子的來信建言,是很有智慧性的,我個人也感同身受。我會慢慢的改進。實在很抱歉,因爲我這個人,直言慣了,實在很難改。我將學習用比喻。.
寫詩一首:
善言來勸,內心欣喜無限。不要常常表露自己太多,學內斂。
最愛現,口沫橫飛,他人無法插口,會惹人人厭。他人無法插口,會惹人人厭。記得自己要卑下謙虛,是正見。
046 儘量勿惹人厭惡
我們有一位友人,時常會來拜訪我們的寺廟。每當他一到,我們便會不約而同地退避三舍。這位友人惹人厭的原因是——「口臭異常」。他一進屋,整個房間便彌漫著難以忍受的臭氣;他一進大 殿,整個殿堂也充斥著那股氣味;即便是餐廳,我們也會盡量避免與他同桌。他有事來時,我們不禁感到頭疼;他若沒事,卻經常不請自來。每當他來了,我們的心情總是十分沉重。
我們說:「大殿內有很多的金剛護法,佛菩薩,是不是他一到,全逃之夭夭?」
我們說:「若在他面前擺上一束玫瑰花,那玫瑰花一定會迅速枯萎。」
每當他想和我交談,我總是不得不先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屏住呼吸,和他應酬幾句,然後迅速找藉口離開。
我曾試著問過他:「你多久沒洗牙了?」或者問:「你腸胃是不是須保健?」
他總是回答:「我的牙齒很健康,腸胃也很正常。」聽了他的回答,我們不禁哭笑不得。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反省自己了,我們是不是像他一樣。「口臭」。「腳臭」。「倨傲」。「鄙視」。「憎惡」。「喋喋不休」。「造作」。
這些都是會影響惹人不喜,也引人不悅的,我們做一個修行人,不能讓許多人心懷嫌惡,或對你厭惡。我們要清清爽爽。我們要溫暖如和風。
我們的談吐:引人敬重。動人心腑。卓絕獨造。許多人心懷嫌惡並無特殊的理由,可以說不知其所以然。但,我們仍然要自我修行、修正。同時要想到:要得到人們的敬重。先要敬重人人。
我想到一個重點:「品味從眾」。明智的人,在每一個人之前,都是要調整自己的。這樣才能度眾生。
佛說:「人生是酬業!」
空海大師說:「人生是旅行!」
而在我們來說,這人生,只是空幻的「戲」。我們要聚集儲藏的,多多的儲存:」「善業」。「智慧」。「禪定」。你儲存了這些,以防危機。機緣一至,你就有了自然的結果。
寫一首詩:
我們在臨水的小山坡,立一個寺院,寺門向湖,寺後巨松,雨來時千線萬線。
這裡,人來人往,緣分不淺;出家人,要敬重人人。
有個心願,淡煙芳草連雲遠,看,佛面學莊嚴。
054 凡事處之泰然
當我有了悟境之後,明白了:「無所得」。「無所住」。「無所謂」」。我就變成了「淡淡」。任何事情都不會令我「心悸」、令我「心驚」、令我「恐怖」、令我「大駭」。因爲天下根」本沒有什麼事。
有人說:「飛機又失事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戰爭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大瘟疫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地震了!」
我念:「阿彌陀佛!」
有人說:「你死了呢?」
我念:「阿彌陀佛!」
我已明白,世界第一大 富豪,是無所得;當了國家的元首,是無所得;成了世界第一小姐,是無所得;財、色、名,皆無所得。有人奔走哀嚎,雷藏寺改名了,我淡然;上師叛變了,我淡然;一群弟子出走了,我淡然;媒體毀謗盧師尊,我淡然;被視爲邪教,我淡然;被視爲附佛外道,我淡然;被視爲魔,我淡然;被視爲詐財騙色,我淡然。哈哈哈!我根本不想辯白。
在別人的眼中,這些事情看來都極為重大,彷彿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儼然一樁大事,且充滿了棘手與困難,彷彿是千鈞重擔,或是極大的麻煩。而我,卻顯得那麼淡然。對這些,我連問也不問,連理也不理,連辯也不辯,連做也不做,甚至連想也不想。隨它去吧!
我不知,究竟什麼是最為要緊的事?於是我反問大家:「在人間,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有些人說:「盧師尊,您真是深奧莫測!」
我笑著回答:「我並不深奧莫測,我只是每天做好自己的小事,哈哈哈!」
詩:
但看花兒燦爛燦爛,蜜蜂飛舞,晃蕩晃蕩,賞心悅目,走在楊柳岸上,
看那漣漪圈圈,出現又消杳,將一切煩惱斬斷 ,砍斷,
今後無繫絆,何處心會亂。
066 預言何以神準
幾乎每年年底,我都會進行新一年的預言,預測國際局勢會如何發展,國運又會如何走向。在2013年年底,我做出了預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2014年全球運勢,第二部分則是2014年國家的運勢。
一、地點:霧峰。二、人物:許聖梅、林朝鑫、我和數百位信眾。三、預言內容。四、時間:2013年年末。五、談話性節目。
當時,節目的主持人問我:「馬年運氣如何?」我回答:「讓我靜一靜。」
隨後,我閉上雙眼,將所有思緒放空,微微低頭,雙手合十,專心觀察自己的內心。我的心如靜止的湖面,湖中漸漸浮現出戰爭的景象,又有瘟疫的影像浮現。不僅如此,還有天災與地變的畫面——颱風、地震、水災、旱災、爆炸、飛機墜落、輪船翻覆等景象。
在我靜一靜的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得到訊息是:「馬年是翻天地覆的一年」。「馬年我打分數,只有四十分」。「馬年最糟糕的是戰爭及瘟疫」。
我特別強調:戰爭。瘟疫。天災、地變。結果如何?
二〇一四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戰爭、伊拉克戰爭、烏克蘭與俄羅斯、其他.....(戰爭應驗)。西非多國,「依波拉」病情,死亡已達千人,瘟疫正在擴大,聯合國世衛組織,重視「依波拉」瘟疫 (瘟疫應驗) 。至於天災、地變 (全部應驗) 。
有人問我:「如何如此神準?」
我答:「靜一靜」
我說:這“靜一靜”是四十年的修行,是專心一致的心境,是禪的體悟,是觀心的智慧,是……如果你渴望成為眾人仰望的對象,渴望擁有卓越的才華,渴望超越常人,渴望被人們需要、擁戴、尊敬,那麼你就需要「靜一靜的禪定!」
不用夜觀天象去,
不用抽國運籤詩了,
只須靜一靜,
這就是神算的一絕。
花千朵,
月光無窮,
眾人看我,
我要與眾別一別。
要知天下多少事,
歇一歇。
078自自然然
學佛的人,常常聽到一句話:「法爾本然」。
有人問我:「什麼義諦?」
我答:「無可言傳。」
又問:「無可言傳是什麼?」
我答:「就是自自然然了!」
人問:「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什麼?」
我答:「不二。」
又問:「什麼是不二?」
我答:「自自然然了!」
人問:「這不是逃避追問嗎?」
我哈哈哈大笑。坦白說,這自自然然也是一番大道理,既然自自然然,也就是從從容容了,凡事處變不驚,等於是很高超的完美造詣。
是:活潑。靈巧。脫俗。這也就是我所說的「魅力」的泉源。這個泉源有可能來自於天縱奇才,是天生的。但,也有可能,從修行中,因「明心」之故,因「見性」之故,漸漸的達成了「自自然然」的最高境界。這個「人間」世界,我並不把它看在眼裡,因而處世自自然然。這個「人間」世界,因慈悲心故,所以起了救度的心理,因而推廣了「六度萬行」的行爲,度化眾生去。
然而:成不成並不計較,一切自自然然了。自自然然勝於:藝術。才能。智計。能夠自自然然的人,才能超凡而入聖,達到了完美。詩:
人情本來很薄淡,道義卻是很厚。如何均衡,才能不算是過?
匆匆的行住坐臥,匆匆的時光,匆匆的溜過去了。再回首,那更是瀟瀟雨落。
山遠水遠人遠,該做的永遠做不完。想託人,心難熬,怎麼做怎麼錯。
082 只因爲是「人」
昔日一教界的派別,彼此之諍,甚深!舉例來說:
學禪者說:「唸佛一句,漱口三天。」這是批判淨土宗的。
淨土行者說:「學禪如蛙,只會呱呱。」這是批判口頭禪的。
學密者說:「密教速捷,一世成佛。其他教派,須三大阿僧祇劫。」這是批盡其他宗派。
律宗行者說:「佛只傳小乘。」這是批盡大乘。
今日一派別更深,四大山頭,都說自己宗派,再加上一個「人」字。例如:「慈濟人!」(有分別義)「佛光人!」(有分別義)這是到了「慈濟」,勿說「佛光」。(有分別義)到了「佛光」,勿說「慈濟」。(有分別義)
然而,我想說的是:「無論你屬於哪一派,最根本的還是因為你是人,所以我們應當依然視為人人。」
人人即眾生之一,沒有太大的分別,我們學佛的人,須要「平等無分別」。我們要慈悲。我們要大度。我們要慨然。佛陀當時救度眾生,打破階級的觀念,是沒有分別的,修行者、皇族、商人、工人、奴才,一律平等的。
很簡單的說:學佛不能妒嫉。學佛不能吃醋。學佛是心胸廣大、能容天下。學佛修養如天。學佛思惟無止盡。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這樣子的慈悲,才是如來的氣質,如來的圓滿,如來的一味,如來的三昧,如來的度盡天下蒼生。
我講「眞佛宗」是指:「人人都是眞佛!」貴人、富人、名人、貧民、卑微者、殘障者,一律平等。只因爲是「人」。
我講到「思惟無盡」,更大到「四聖」、「三界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詩:
一時的頓悟,如同烏雲盡散開;我乘風,進入蓬萊。
不 要在幻化世界徘徊,知幻,離幻,腳下即是蓮花台。
只因為是人,各具足如來的本性;管它是什麼宗派來。
098鬼也有畏懼
據我所知:世上一般人,均怕鬼。鬼之所以令人怕,是因爲對鬼「無知」之故。還有:鬼相令人驚駭。鬼會作祟於人。厲鬼會找替代。鬼盜人之精氣。世人但知如此,然而,也有少數的人,不怕鬼。有的是,口稱大膽,其實心中還是害怕;只有少數的少數,是真正不怕鬼的人。然而,我知道,鬼也會怕人,這是鬼自己向我說的。
鬼怕五等人。
一、凶暴之人。(凶暴之人,有強烈的盛氣,鬼退避三舍)
二、有法術的人。(大凡能施法的人,能役使鬼神,有勅治鬼的方法,鬼也怕)
三、神靈。(鬼怕神,神的力量比較大,有些神是專門稽察鬼的,代天巡狩,捉到惡鬼,鬼會入地牢)
四、有福祿的人。(鬼怕有福祿之人,因這等人,是善人,有善神守護,故鬼怕之)
五、有德行的人。(因爲有德之人,身心有正氣,鬼神均不能欺之故)
然而,鬼說:那些凶暴之人,當他們的身體生病、變老、變得柔弱、氣力衰退時,鬼依然可以欺凌他們。神靈則說,只要鬼不行惡,神靈便無法拘束鬼,因此也無需害怕。至於術士,他們擁有能夠制伏鬼怪的法術,如果鬼沒有為非作歹、沒有作祟,實際上也不用怕鬼。至於善人,福祿厚重的人,若他們的福分與祿位已經分享殆盡,便會成為凡人,福祿耗盡之後,鬼也不再可怕。唯有德行嚴持的人,此等人,非義不取,非禮勿爲,一心守戒,因爲正氣常存,鬼最畏敬這等人。
寫到這裡,大家要三思:
如果你自信不怕鬼,唯有德行嚴持,此等人胸襟有正氣。鬼一碰正氣。鬼的氣就散了,所以鬼最怕。其他,有增有減,有長有消,有強有弱,有進有退。鬼仍然不畏懼之。
詩:
怕與不怕,不是嘴上的功夫。看多少不怕鬼的人,向鬼求饒。
只因為心有虛,惡業做太多,黑路走得太久了,挺不起腰。
正氣凜凜 如光,清淨閃耀,鬼逢之,不跑也得跑。
102 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因為我被開啟了天眼,所以一切事物在我心中都能清晰明瞭,無所不知。一禪定,便知人的過去、現在、未來。
一觀氣色,便知人的吉凶禍福。一看舉止,便知他將會做什麼事來。一屈指神算,便知成功與失敗。一通靈,便知未來將發生何事。一看天,便知天喜天怒。一聽音,便知善惡。一眼,便知他在想什麼。一出陽神,便知天上天下。一開悟,便知玄旨。
有一位亮麗的女子來找我問事。她開口說:「我不是一個隨便的人!」我回答:「我知道。」她接著說:「我交朋友非常謹慎!」我依然回答:「我知道。」她又說:「我的身子,不能隨便讓人碰!」我仍然回答:「我知道。」她問道:「盧師尊,你到底知道什麼?」我平靜地答道:「妳所說的,一切正如妳所言。」她滿意地笑了,快樂地離開了。
其實,依我所知:她確實是一個看似不隨便的人,但當她隨便起來時,便無所顧忌。她交朋友非常謹慎,但男朋友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她的身子說不隨便讓人碰觸,然而,脫衣服最快的,卻是她自己。她是一個四處尋找男人的人;老人、中年人、青年人,老中青都不放過。我一眼便看透了她的樣 子。我屈指算過,便知曉她的行為。我通靈,也早已看穿她的心思。我從她的舉止,便能洞察一切。
她說:「請盧師尊相信我。」我平靜地回應:「我相信。」
為什麼我要這麼做?因爲我要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我假裝「無知」。如此,才能不捨一個眾生。我必須與人同塵,眾人皆狂,我與之同狂。
於是:我開始學習圓融,凡事常爲他人想,這樣才能相安無事。這是最「明愼」的人了。我不能讓人知道我很神,我同情她,才能度化她。
詩:
樹葉在飄落,我能仔細地聽。我雙眼閉上,好像始終沒有醒。
其實很靜,很靜,雲破月來,花弄影。心如鏡,落紅滿徑。
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就是這一種光景。
118無求境界
一個人的修行,能達到「無求境界」,算不算是一個果位呢?我說:「算!」
是一個「無求境界」的人。「食」-來自眾生和寺院的供養;「衣」-喇嘛裝,則是由裁縫師供養;「住」-住所,皆由眾生供養;「行」-車輛,是善弟子所供養;「飾」-手錶,由善弟子供養;「育」-書籍,來自眾生的供養;「歌」-來自歌手弟子的供養;「舞」-來自舞蹈團弟子的供養。
我在美國,只需購買「汽油」;在台灣,只需購買「水」。其他一切所需,皆由五百萬弟子供養。我不需要開口,一切都由弟子們為我補全。因此,我是一個「無求」的人。在這個人世間,我根本不想求什麼,也沒有任何可求之物,事實如此,一切無所須求。我完全「知足」。我不但「知足」,在人間的智慧上「自足」,在出世間也「自足」。「我之所有,盡在己身」。
我明白:今世之所享,皆前世之所積。所以在這一世,不只是享,也要積聚功德,迴向眾生。絕對不可銷盡。不要去勉強去求什麼?命中若有終須有,命裡沒有莫強求。
要知道:日中必昃。月盈必虧。
如果稍有不足,只是自然現象,這是自然而然,勿怪,也是一種福分。道行高的人。一切無所求。「無求」自然是大富貴,可能十倍、百倍於「有求」。
這是:天地鑒之。鬼神佑之。一切的一切自然來也。
在這時候,我智慧自足,自皈依我的佛性。在外在,我是智者。在內在,我即是佛,是一名覺者了。我是:「通人!」
詩:
知道人也只是一名旅行者,是且住,也是無住。人間,就讓汝暫住。
以爲是來,其實是去,像是有來,像是有去。
不要以爲有了建樹,你就欣喜。認真的說,你只是一個過路人。
130 想預先知道自己的壽算
昔日,北斗七星與南斗六星的星宿神降臨。因為這些星宿神擁有「主命」與「主壽」的神力,就如同壽星公的力量一般。
因此,我問自己:我的壽命如何?然而,星宿神並未回答。我再次提問,星宿神依然沉默。第三次再問,依舊無回應。最終,星宿神答道:「無可奉告!」
我說:「我並非懼怕死亡,而是希望如果預先知道壽命,就能夠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規劃,使自己能夠達到至善,圓滿而無缺。」
星宿神說:「盧師尊,此言有所不當。」
我問:「何處不當?」
星宿神答道:「你不是說過,活一天,修行一天;活一天,快樂一天;活一天,感恩一天。每一天,做好每一天的小事,這不就足夠了嗎?為何還要問壽算?」
我聽後無言以對。
星宿神接著說:「你自己也有相當的智慧,明白如何延長壽命,也知道如何縮短壽命。大善可延壽,大惡則夭折。若你希望延年益壽,壽可增;若你希望減壽,壽亦可減。這樣,還需要問壽算嗎?」聽完星宿神的話,我深感其理,認為星宿神的教誨極為深刻。
星宿神又說:「人生的菁華,不在於壽命長或壽命短,有些人長壽,但,一無是處。有些人短壽,卻利益眾生。壽算不算什麼!長壽不一定有益,短壽也不一定無益,不管長壽或短壽,只要在人生當中,有利益眾生者是。菁華有了,壽命並不重要。」
我聽後,深感佩服。的確如此。蜜蜂直接採集花蜜,蝴蝶則傳播花粉。修行者在修習中獲得法的精髓,而行者則是弘揚佛法。這一切,無不蘊含著「菁華」。
有一些人,固然長壽,但,不快樂,不取「菁華」,專取「糟粕」。人生中多瑕疵與缺失,不勝目累。這每天嚐苦果,豈不是活著受罪?
詩:
人生七十歲來,古來稀,今人七十歲,變成不稀奇。
就算是百二十,又有何喜?就算是長壽如彭祖,也只是多娶幾個妻。
終於明白,修行如串珠齊,弘揚佛法才能使人往生西。如果紙醉金迷活千歲,人生品質只是低。
134一滴水的啓示
禪師問弟子:「一滴水如何能不乾枯?」弟子答不出。
禪師說:一滴水,風可以將它吹乾。一滴水,土可以將它吸乾。一滴水,火可以將它燒乾。一滴水,太陽可以將它蒸發乾。一滴水,氣可以將它化乾。
禪師接著說:「要想不乾枯,只有將一滴水,滴入大海,融入大海。」
這個啓示 是:獨木不能成林。一人不能撐天。
又:
有一個女生班級進行公開投票選出「班花」。相貌平凡的小梅發表了她的演說:「如果我當選,幾年後,在座的姐妹們可以對自己的丈夫說,‘我在大學時,比班花還要漂亮得多’。」最終,小梅成功當選為班花。這個故事的啟示是:說服他人時,不要通過壓低別人來凸顯自己,而是要讓他人感受到,有了你的存在,他們會變得更加優秀。我說:我們學佛正是如此,要將自己融入「虛空」,「虛空」融入你。(入我我入)自己不見了。只見虛空。如此,才能:自由。任運。只有廣大無邊的心,才是永恆的恆在。密教的修行就是這樣。自己融入佛性。佛性融入自己。如此,才能解脫。
度化眾生,亦應如此。若自己謙卑,將他人視為優秀,這樣更能使人心悅誠服。若只求自己快樂,卻讓他人痛苦;自己自認高明,卻看他人愚昧;自己高高在上,而他人卻如呆子。這樣並非度化眾生的好方法,反而會引來他人的輕蔑與鄙視。
詩:
記得,什麼是融入虛空,忘卻自己,莫負負。
大江,煙霧,巨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