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Back

第217册「海灘上的腳印」

蓮生活佛文集第217册「海灘上的腳印」精選分享.二0一0年九月出版

018參訪善知識

盧師尊學佛近四十年了,想起昔日,我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尋找「善知識」,認真的說,我也是備極艱辛的。如果大家仔細看我的書,從「朱裴」居士、「李炳南」居士、「聖印法師」開始,...。我參訪的大居士、大法師,總的來說,也有五十多位吧!這五十多位包含了我的皈依顯教的師父,皈依密教的師父,甚至還有其他教派的師父。

這表示什麼呢?這表示我「求法心切」,我渴望得到佛法的真諦,可以說是不吃不喝不睡,憑著我的精神毅力,拼命去尋訪。集集大山的「了鳴和尚」。綠湖的「薩迦證空上師」。紐約上州的「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香港的「吐登達爾吉上師」。又:華雨精舍的「印順導師」。香港的「樂果法師」。台北的「道安法師」。另:社子的「普方上師」。...等等等等。還有最後剃度我出家的香港慧泉寺的「果賢法師」。

我盧師尊坦白說,我為了「明心見性、自主生死」,可算把生命豁出去了,把我的一生豁出去了,把我的資糧豁出去了。今日,我已開悟。唯一真實。我這一生才算沒有白費功夫,我這開悟是篤定的。因為我已進入佛陀的心,我真的「明心見性」了,太令我痛哭流涕了!

青原下九世,清涼益禪師的法嗣,天台德韶國師。德韶國師是處州龍泉陳氏子也。母葉氏,夢白光觸體而有娠。出生後,有很多異相。十五歲的時候,有梵僧勉其出家。十七歲依「龍歸寺」受業,十八歲納戒於信州「開元寺」。後唐時代,同光年間,開始遊方參訪。參訪「投子禪師」。 參訪「龍牙禪師」。

德韶問龍牙禪師:「雄雄之尊,為什麼近之不得?」

龍牙禪師答:「如火與火。」(有深義)

德韶禪師問:「忽遇水來又如何?」

龍牙禪師答:「去!你不會我語。」

德韶禪師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

龍牙禪師答:「修行人應如是。」(此句,是龍牙禪師大慈悲也,應該悟了,聖弟子,會否?)

德韶禪師又參訪疏山禪師:「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

疏山禪師答:「左手搓芒繩縛鬼子。」(小意思)

德韶禪師問:「不落古今,請師說?」

疏山禪師答:「不說。」

德韶禪師問:「為什麼不說?」

疏山禪師答:「在這箇中,不辨有無。」

德韶禪師說:「師已說矣!」(已有悟性)

(我告訴大家,德韶禪師參訪的善知識,共五十四位之多,從漸有悟性到開悟,實在不簡單,我深深佩服)

026不是人間

有聖弟子問:「盧師尊,你說你不擔任任何寺的住持,不任住持,就無廟產,你為何不要廟產?」

我答:「我不在人間。」

有聖弟子問:「盧師尊,你創辦基金會,將眾生供養存入基金會中,你身無家產,你為何不要家產?」

我答:「我不在人間。」

有聖弟子問:「盧師尊,媒體有許多負面新聞及消息,你本人,不聞不問,為什麼如如不動?」

我答:「我不在人間。」

有聖弟子問:「盧師尊,你發誓從不告人,但這個時代,是訴訟的時代,你為何從不告人?真正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我答:「我不在人間。」

聖弟子問:「盧師尊,你不在人間,那到底在哪裡?」

我答:「無所住。」

過去的盧勝彥,不可得。現在的盧勝彥,會變過去,仍然不可得。未來的盧勝彥,尚未至,不可得。我得什麼?一切無有,我無所住,所以根本就不在人間。

「人間佛教呢?」

我答:「我根本不在人間,哪有人間佛教?」

德韶國師有一偈:

通玄峰頂。 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這首偈子,一般人看了,覺得不過爾爾,很普通,很平常,根本就不起眼。但,我看了,心中怦怦的跳,其中有一句,「不是人間」,貫穿全偈的靈魂。這首偈的大意是,達到最高頂峰的無上,便知不是在人間,甚至回首,人間根本無有。修行的行者均知道心外無一法的,但用眼睛向外看,仍然是滿目的青山)

我改此偈: 紅塵紅塵。 不是人間。 明心見性。滿目虹霓。

法眼禪師一聽德韶禪師的偈,他說:「就憑這個偈子,便可立宗派了!」(我這個偈子,與德韶禪師,卻是相等的)

德韶禪師上堂說法:「古者道,如何是禪?三界綿綿。如何是道?十方浩浩。為什麼道三界綿綿,何處是十方浩浩的道理?要會嗎?塞卻眼,塞卻耳,塞卻舌、身、意,無空闕處,無轉動處,無用心處,亦無施設處。若如是會得,始會法門絕揀擇。」

這幾句話與「我不在人間」,聖弟子覺得如何?會不會?我說:「我不在人間。」聖弟子知道此話的深義嗎?

034欣賞「德韶國師」

德韶國師有一回,上法座說法:「佛法現成,一切具足。豈不見道圓同太虚,無久無餘,若如是也,且誰欠誰剩,誰是誰非,誰是會者,誰是不會者?所以說,東方亦是上座,西方亦是上座,南方亦是上座,北方亦是上座。為什麼東西南北均上座?若會得,自然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何故如此?因為法身無相,觸目皆形,般若無知,對緣而照。一時徹底明白,諸上座,出家人要如何進修?此是本有之理,未為分外,識心達本源,故名為沙門。若識心皎皎地,實無絲毫障礙。上座久立,珍重!」

這一段的上堂開示,非常精彩,裡面有很深的意旨,我分析如下:一、佛性一切具足。二、無欠無虧。 三、周遍沙界。 四、無見聞覺知。 五、佛性無相。 六、佛性無知。 七、無絲毫障礙。

德韶國師在短短的說法之中,把一個「佛性」講得如此透澈,可算是太高明了,這可是第一等的說法了。我寫出了我的分析及重點,就差「一點」,這「一點」就完完全全明白了,聖弟子,你知道這「一點」是什麼嗎?

我的弟子,常問我一些問題:問:「無為就是什麼都不做,是嗎?」

我答:「不是。做了,但不放心上。」

問:「盧師尊常常說般若,般若到底是什麼?」

我答:「般若甚深,常無所住。」

弟子說:「不甚明白。」

我答:「去問雷藏寺的石獅子!」

弟子問:「石獅子不會說話!」

我答:「正是如此。」(我提示:最高最高,無上無上的般若智慧,就是無知)

為什麼是「無知」?請聖弟子答來!

德韶國師說:「百千三昧門,百千神通門,百千妙用門,盡不出得般若中。為什麼?因為在『無住』中建立諸法也。」

德韶國師說:「生滅去來,邪正動靜,千變萬化,正是諸佛的大定門。」(德韶國師的話,都是大智慧之語)

詩: 石獅子在雷藏寺

我常教弟子去問石獅子

弟子與石獅子

空問問空

你可知道

風說什麼

浪說什麼

蟬說什麼

石獅子又說什麼

038教我向誰說?

僧人問盧師尊:「當年釋迦牟尼佛,以正眼法藏付囑大迦葉尊者,今天,盧師尊將付囑何人?」

我答:「教我向誰說?」

僧人問:「向最上座的弟子說啊!」

我答:「何人不是最上座?」

僧人問:「那人人都是上座了!」

我答:「誰是人人?」(第一義)

近期,有兩位弟子逝世,都是得癌症的,一位是腦部長癌,一位是淋巴癌,年紀都很輕,並不是很老,癌症突然來,又患者走得很快。我不勝唏嘘。

我想一想,為什麼我佛法無邊,法力高強,瑜伽咒術高明,卻無法救治。正當我痛苦時。阿彌陀佛下降。大手一揮。我看見:逝世的弟子,身著天衣,飲天上甘露,乘雲車,住黃金宮殿...。逝世的弟子神光赫赫,光明丈六。但,我遇到逝世的(弟子)家屬時,我訥訥的口不能言,我要跟他們說什麼?我只能陪他們流淚。

望著他們: 「教我向誰說?」

盧師尊的一句,「教我向誰說?」又一句「誰是人人?」已道盡了「玄旨」的祕密。

我且問:「這人間有誰在?」

「這人人是誰?」

聖弟子探索去,探索得知緣由,便是「玄旨」在前了。

又:我從來不虚妄語,明明癌症的病人,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一切是極樂。為什麼如此真實語,卻不敢向其家屬道出,為什麼?為什麼?

聖弟子知道盧師尊的心嗎?在第一義之下。

「教我向誰說?」

德韶國師說:「吾有一言,天上人間。若人不會,綠水青山。且做什麼是一言的道理,古人語須是曉達始得,若是將言而名,於言未有箇會處。」(教我向誰說)

我終於明白: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德韶國師說:「譬如太虚,日明雲暗,山河大地,一切有為世界,悉皆明現,乃至無為,亦復如是。世尊付囑,迄至于今,並無絲毫差別,更付阿誰?」

我且問:佛陀有付囑大迦葉尊者嗎?還是大迦葉自己會得?

我說: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054通慧堂建寺

我在台灣時,曾預言將來「通慧堂」建「通慧雷藏寺」,前面必有湖。後來,因緣巧合,有人購地,于「通慧堂」建寺院,前方真的有二湖。一曰:「日湖」。二曰:「月湖」。所以該地是「日月穴」,天然生成的大地理。

建寺之地點,有頓有跌,來龍正受,前有活泉,從地噴出,果然是好地理。

人問:「盧師尊,何以多年前,你已知道建寺前面必有湖?」

我答:「心中一燈,遍照天下。」

人問:「盧師尊心中有燈,我們心中有燈嗎?」

我答:「俱有。」

人問:「我們為什麼看不見湖?」

我答:「你們看別處。」(謹在此,祝賀楊梅通慧雷藏寺,建寺早日能成功)

我說:是的,人人心中有一燈,即人人俱足佛性,盧師尊的佛性,就是佛性。而其他人的佛性,附加了眼、耳、鼻、舌、身、意的一切添加物。形成了色、聲、香、味、觸、法;因為有了我見、我執。所以見證不了佛性。

杭州,靈隱,清聳禪師。是福州人也。參訪法眼禪師,法眼禪師指著雨對他說:「滴滴落在你的眼裡。」

清聳禪師聽不懂,後來看《華嚴經》,才真正明白了法旨。

清聳禪師上堂說:「十方諸佛常在你之前,你看見了嗎?若說看見,是心看見?還是眼看見?所以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了解,諸佛常現前。」

又說:「見色便見心,且唤什麼是心?山河大地,萬象森羅,青黃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若是心,為什麼卻成物象去?若不是心,又道見色便見心。還會嗎?只因為迷而成顛倒,種種不同,於無同異中強生同異。且如今直下承當,頓豁本心,皎然無一物可作見聞。古人喚作迷波討源,卒難曉物。」

我說:清聳禪師,前一段是談「心」談「眼」。清聳禪師,後一段是談「萬法唯心造」。這些說法,倒不如我看見湖。

且問:「看見湖是眼見?是心見?」

「湖是心造否?」請聖弟子答來!

我欣賞清聳禪師的對話: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清聳禪師答:「亙古亙今。」

僧問:「不問不答時如何?」

清聳禪師答:「夢話。」

示偈:摩訶般若,非取非捨,若人不會,風寒雪下。

066六相

盧師尊應新竹「福佑雷藏寺」的邀請,去加持了「蓮寧上師」主持的四臂觀音法會,兼作「煙供法」的灌頂。法會時間是下午一時半。我坐在法座上,因為是午覺時間,一陣睏意襲來,令我產生了六相:一、眼皮甚重。二、雙目閤住 三、頭下垂。 四、打盹。 五、哈欠連連。 六、身子微擺。 七、心中空無一物。

一切法會儀軌,在「蓮寧上師」的主持下,一一進行,一一圓滿。等到我說法的時候,我說,我心寧平靜,空無一物,結果自然成。四臂觀音也下降了。

人問:「盧師尊出現六相,如何加持法會?」

我答:「空。」(第一義空)

人問:「空如何加持?」

我答:「具足。」(具足也是空)

(當我放棄一切,進入似睡未睡的境界,心中毫無牽掛,是禪。我雙手持「摩尼寶」,右手持念珠,左手持蓮花,四臂觀音入我我入,在雙入之中,成辦一切)

我的意思是說,在睏意濃濃之下,我只發射一個意念。一切就圓滿了。所以,我說:「我只上法座睡一覺。」(但,我的佛性光芒萬丈)

杭州,永明寺,道潛禪師,河中府,武氏子。初參法眼禪師,法眼禪師問他:「子於參訪之外,看什麼經?」

道潛禪師答:「《華嚴經》。」

法眼禪師問:「總別、同異、成壞六相,是何門攝屬?」

道潛禪師答:「文在十地品之中。據理是入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具有六相也。」

法眼禪師問:「空還具有六相嗎?」

道潛禪師啞口無言。

法眼禪師說:「你再問我,我告訴你。」

道潛禪師問:「空還具六相嗎?」

法眼禪師答:「空。」(第一義空)

這個時候,道潛禪師一下子,馬上就悟了「玄旨」,開悟明心了。

我在這裡,實實在在提示聖弟子,一個開悟的人,不管出現什麼「六相」、「七相」、「八相」...。他仍然是一個開悟者。這裡所指的「空」,另有第一義。

聖弟子會否?這個公案,不很容易意會,你知道那個無上的「空」嗎?為何我在疲憊中,也能加持法會,知否?

078無招老人

我原來想為自己的「老境」取一個外號,想來想去,想了不少,但卻沒有一個中意的。「嘻哈老人」——這個外號,滿喜歡的,老雖老,最好嘻嘻哈哈過日子,表示老而無憾,豈不美哉!又嘻嘻哈哈,很適合我這「瘋子法王」的個性。

「爽爽老人」——這個「爽」字,真的完美,「爽」之一字,含意深矣!來這人間,沒有白來,一切的一切,只要「爽」就好,一切不要去計較,每天大笑三聲,不管怎麼樣,都是「爽」,「爽」死了,也甘願!

「瘋子老人」——我這個人,往往語出驚人,不拘小節,個性不喜受拘束,說話瘋瘋顛顛,這個外號滿適合的,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做人所不敢做,真是瘋子。

「醉仙老人」——其實人生也不過是一醉,這一醉,自我自在,渾然忘我,天地唯我獨尊,除自己之外,已無他人存在,這一醉,連天地祖宗全忘懷,所謂「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可惜的是我不勝醉力,一杯臉紅,也不敢真醉。

「白雲老人」——這個外號,比較正點些。「身如白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東」,有流浪之意,有幻化之意,有隨緣之意,有虚無之意,但,好像有其他行者,道號白雲,豈不是掠人之美?....。 後來我想:

「嘻哈」——好像被俗人污染。「爽」——俗氣。「瘋子」——不太像。「醉仙」——根本不飲酒。「白雲」——他人用過。

最近想了一個,覺得滿好的,我已「無所求」、「無所謂」、「無所住」。一切都是「無」,也無希望,心中藏萬法,也等於無法,心中藏萬招,但,不用,無用,也等於「無招」。我的外號就叫「無招老人」吧!因為我對人間一切,全然不理會,無交涉,這不是「無招」,是什麼?從不告人。從不阻人。 從不罵人。 從不命令人。 從不辯白。 …一切的一切「隨他去」。一切的一切「沒交涉」。我就是:「無招老人!」哈哈哈!

金陵,報恩院,玄覺導師。僧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玄覺導師答:「此問不當。」(無招)

僧人問:「遠來投師,請接引!」

玄覺導師答:「依舊處去。」(無招)

僧人問:「坐斷是非,如何合得本來人?」

玄覺導師答:「你為什麼坐?」(無招)

僧人問:「我們如何修?」

玄覺導師答:「無交涉!」(無招)

(我且問聖弟子,無招是什麼意?)

086真與假

有僧人問我:「盧師尊,是誰給你證明是真活佛的?」

我答:「謝謝你證明。」

僧人又問:「我沒有證明啊!」

我答:「只你這一問,就是證明。」(有深義)

我對僧人說:「釋迦牟尼佛,誰給證明?耶穌,誰給證明?穆罕默德,誰給證明?」

我對僧人說:「有證明的就一定真嗎?沒有證明的就一定假嗎?盧師尊有最圓滿的證明,但是,我從來不標榜他人的證明,我是自證。」

僧人問:「如何自證?」

我答:「自燈明。」

僧人問:「你認為那些仁波切,都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答:「假的居多。」

僧人問:「如何看出?」

我答:「我能看出。」(吐登達爾吉上師,給于我的證明,不可計數。但自我的圓證,開悟見性,才是真正的證明。證明不是一張紙,而是如來見證如來,佛與佛知,其他人不知)

金陵,報恩院,法安禪師。僧人問:「古人有言,一切法以無生為宗,如何是無生宗?」

法安禪師答:「好一個問。」

僧人問:「佛法中,請師方便證明?」

法安禪師答:「已方便證明了!」(有深義)

僧人問:「如何是古佛心?」

法安禪師答:「還須要問嗎?」(這位法安禪師,也不回答什麼,自證就可以了,一切自知也)

南康,雲居山,清鍚禪師。有一位禪人進寺,看見法眼和尚的雕像前,供奉了一盤水果。

禪人問:「法眼和尚的雕像是真嗎?水果是真嗎?」

清鍚禪師答:「全是假。」

禪人問:「是假法眼,又是假果,為什麼要供奉?」

清鍚禪師答:「就是要你識得假。」

「識假作什麼?」

清鍚禪師答: 「修自性真。」

(聖弟子,你現在應該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了吧!珍重!珍重!)

094蓮史法師

台灣桃園「蓮史法師」,建「法身雷藏寺」,欲修「摩利支天百靈相助法」,請我為其灌頂,於是我到了桃園「慈湖」的法身雷藏寺。

蓮史法師說:「修行至無念時,頂放白光。」

我問:「有念時也頂放白光也無?」

蓮史法師頓了一頓,說:「仍放白光。」

我再問:「那麼,都放白光,為什麼修無念?」

蓮史法師答:「有念中有無念,無念中有有念。……」

我在「法身雷藏寺」就講解了「無念」的至理,不管是「有念」或「無念」,全是意識的作用,只要是意識的作用,皆是生滅之法。

我說:「真正的無念,不是意識的作用,而是『佛性』,佛性平等無分別,所以佛性才是無念,我們行者,要修行到見證佛性,這時才算真正了解『無念』是正覺佛寶。」

我又說:「佛性亙古亙今,永在而無分別,也無見聞覺知,非善非惡,非生非死。認真的說,也非修行而得。」

人問:「如何見證?」

我答:「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漳州,羅漢,智依禪師。智依禪師,上法座,說法:「盡十方世界,無一微塵許法,和你的見聞覺知有關連,你還相信嗎?雖然是如此,也須開悟者才知道,不要等閒視之。」

又說:「不能見道開悟,自我執著,一點也未悟,此人只算一只眼而已。這樣大家會不會?」

(智依禪師的這一段話,開悟在其中也,可以說太清楚明白了,可惜,凡夫俗人不懂的還是不懂,智依禪師與我的見證佛性,是一致的,大家何不對照)

僧人問:「纖塵不立,為什麼好醜現前?」

智依禪師答:「分明記取,別處問人。」

(如果我答:你說什麼是好?你說什麼是醜?)

僧人問:「大眾雲集,誰是得者?」

智依禪師答:「還有失嗎?」(妙答)

僧人問:「如何是佛?」

智依禪師答:「你是行腳僧。」(有深義)

我在這裡,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智依禪師的見道非常明白,一句「盡十方世界,無一微塵許法」,單單這一句,已震天震地了。

又:「人的見聞覺知,毫無干涉,這已明明白白的指出佛性非見聞覺知,佛性在這裡已表露無餘了。」諸聖弟子,信否?

126此慧非彼慧

盧師尊到了「蓮聖堂」,上堂說法,講解「蓮聖」二字的含意。此二字包含:「蓮花」。「聖賢」。不管如何,蓮花聖賢,皆由「清淨」而來,而「清淨」是由「如來的智慧」而來。所以,「智慧」是最重要的成佛關鍵。

我說「如來的智慧」包含:一切智。一切智即是:世俗智、法智、類智、苦諦智、苦集諦智、苦滅諦智、苦滅道諦智、知他心智、盡智、無生智。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即是:八識心一切種子及界的智慧。般若總相智是:三賢位。

五智是: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包括四智。法界體性智包括五智。我很簡單的分析「智慧」,因為太複雜了,大家會弄不清。

我個人如此認為,法界體性智就是「佛性」,是唯一至高無上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所以「此慧非彼慧」也。明心之是指,明白了這個「真心」。見性之是指,見證了「佛性」。這是「蓮聖」。

杭州,真身寶塔寺,紹巖禪師。這位紹巖禪師可以證明我所寫的「智慧」見。他上堂時,說:「山僧素寡知見,本來閑閑無事,念經等死。不料大王(吳越王)勤求,勉勵山僧,仿效諸方大德,開法度眾。今日大王勸請,也只求個諸仁者明心,此外沒什麼道理好說。」

「諸位仁人明心也未?明心絕不是語言談笑時,不是凝然杜默時,不是參訪善知識時,不是道伴商討時,不是遊山玩水時,不是眼見耳聞時。這是你心否?如上所知,盡是魔魅所攝及,怎可算是明心也。」

「更有一種人,想禁絕身心的妄想,認為十方世界、日月星辰、太虚一切,就是本來真心,其實這也是外道之理,仍然不是明心。」

「諸位要認明真心,心無是者,心亦無不是者,你自己想一想,真心不可得矣!」(無所得)這位紹巖禪師,上堂開示的這一段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切知識不是佛慧。絕了身心妄念亦不是佛慧。禪定不是佛慧。 包含太虚不是佛慧。 開悟明心實無所得。紹巖禪師差一點就把「開悟明心」講了出來了也。

我覺得:含情而能達。 會景而生心。 體物而得神。 則自有靈通。這些固然是心之作用,意之作用,但與「明心」無干涉。圓成實性,真如本體,無不圓滿,無虚無妄,這箇才是。

136風動與幡動

有位僧人對六祖當年,二僧的爭執「風動」與「幡動」有所疑惑。一僧曰:「幡動!」

一僧曰:「風動!」

六祖曰:「不是幡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

僧人問我:「六祖說心動,也不對吧!」

我答:「不是幡動,不是風動,也不是心動。」

僧人問:「那是什麼?」

我答:「不動。」

我盧師尊到了「台北不動院」,就上法座,說:「不動而動,動而不動。」然後呢!下法座也。

我「明心見性」之後,「不動」也是我的般若智慧之一。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上至太虚,下至個人,都在動中。星球的周轉與自轉。人的心臟血液循環。每一個細胞的動······。明明都在動,為什麼盧師尊說:「不動」。連六道輪迴都在動。又,為什麼盧師尊說:「不動而動,動而不動。」

聖弟子對此,有研究否?試申明之。

廬山,棲賢,慧圓禪師。上法座說:「出得僧堂門,看見五老峰。一生參學事畢,何用更到這裡來?雖然如此,也勞動大家來,珍重。」

僧人問:「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不知古人意旨如何?」

慧圓禪師答:「大眾一時會取。」(根本不動)

僧人擬再問:慧圓禪師答: 「住!住!」(我的意旨是,住即是不動。)

僧人問:「從上宗乘,請師舉唱。」

慧圓禪師說:「前言不搆,後語難追。」(仍然不動)

僧問:「不知今日事如何?」

慧圓禪師說:「不會人言語。」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慧圓禪師答:「好」

僧問:「如何是棲賢境?」

慧圓禪師答:「入得三門便知。」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慧圓禪師答:「東土不欠少。」

(我個人覺得慧圓禪師的答話,尚缺了什麼。例如佛法大意,說個「好」字而已。如果是我答,我會說:「啥米碗糕。」祖師西來意?我答:「不增不減」或是「不動」)

142出家與不出家

有人欲出家,但,也想不出家,雨者之間徘徊猶疑,到底出不出家?因此,他來問疑。他問:「應該出家嗎?」

我答:「釋迦牟尼佛讚嘆出家兒,出家專一修行,受人天供養,非常尊貴。《出家功德經》,有詳盡的記载,佛陀的制度,四眾之中,以出家兒為第一。」

他問: 「如果不出家呢?」

我答:「文殊菩薩深深讚嘆維摩詰居士,居士雖是在家人,但,心已出家,能定心修行,亦受人天供養,居士更是尊貴。維摩詰大士,有大功德,居士能解脫,亦能演法,也是第一尊貴。」

他問:「出家好,還是不出家好?」

我答:「身出家好,心出家好,身心皆出家更好,能解脫、能證佛菩薩,什麼都好!」

他問:「我仍然不明白盧師尊的話意?」

我答:「你問我,我問誰?」

他問:「你盧師尊可以問佛菩薩啊!」

我答:「自己的事,勞煩他人做什麼?」

洪州,觀音院,從顯禪師。上堂說法時,說:「文殊菩薩,深深讚嘆維摩詰居士,不知居士接受讚嘆也無?如果受讚嘆,何處有居士?如果不受讚嘆,文殊菩薩豈不是妄發虚言。大眾如何去意會,如果意會得來,才是真正的聖僧。」

(盧師尊提示:從顯禪師的這一段話,大有來頭,這是第一義諦的一段話,聖弟子要仔細意會,如果意會了,便是開悟者,這裡面,佛性在其中也,聖弟子會嗎?)

僧問:「居士默然,文殊深讚,此意如何?」

從顯禪師答:「你問我答。」

僧問:「如何是觀音院家風?」

從顯禪師答:「從眼前看取。」

僧問:「久負沒弦琴,請師彈一曲。」

從顯禪師答:「誰聽?」

從顯禪師說:「六祖盧行者當時在大庾嶺,對惠明上座說,不思善,不思惡,還我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觀音院今日不這麼說,還我惠明上座的本來面目,這樣才是曹溪的子孫?如果是曹溪的子孫,又怎會爭除卻四字?如果不是這樣,過失在什麼處,大家能意會嗎?」

(盧師尊提示:惠明上座原本是要搶祖衣的,盧行者「六祖」,告訴他不思善,不思惡。從顯禪師說,曹溪「六祖祖庭」的弟子,不會說還、爭、除、卻四字,為什麼?請大家用第一義諦去思索,便可明白了。從顯禪師,是禪的高手,連這一點也看出來了)

154一個「氣」字了得

密教的修行,原由「寶瓶氣」修起,主張「心氣通達」及「心氣合一」,心即是氣,氣即是心,心無形無相,氣無形無相。「心」覓之不可得。因而藉「氣」而修之。

密教上師均如是按:

清淨之本命氣,是「無生」,是無始無終的。大圓滿的氣,是「無滅」,亦是無始無終的。由「無生」之氣,獲得般若,是智慧母。由「無滅」之氣,獲得方便,是大勇父。無生氣象徵蓮花。無滅氣象徵金剛。

這「氣」是瀰佈於六合,是赤裸裸的,是「法身」。這「氣」是無所不在,無所不遍,所以是「無量」。這「氣」是東南西北上下,無有邊際,所以是「無邊」。這「氣」是有功用的,是為「真」。這「氣」是能發光的,是為「佛」。這「氣」能修行成就,是為「宗」。

律宗是不違背「氣」。淨土宗是「氣」不散亂。禪宗是直指「氣」。密宗是修「氣」。

中觀,不著「空」,不著「有」,不著「中」,唯有這箇,無以名之。唯識,非眼、耳、鼻、舌、身、意、意根。直說第八識如來藏 (外空內有) 。這第八識,亦即是「氣」。

「氣」能生一切有情法界,能生三界中一切有漏有為法,凡無漏有為法,能顯現出世間之一切無為法。法界之實際是「氣」。法界之智慧是「氣」。法界的應成是「氣」。唯心。唯識。全是「氣」也。密教修氣,成就「大樂」。密教修氣,成就「光明」。密教修氣,成就「空性」。

廬山,化城寺,慧朗禪師。江南「宋齊丘」請開堂,慧朗禪師陞座曰:「今日令公請山僧為眾,莫非承佛付囑,不忘佛恩,眾中有問話者出來,為令公結緣。」

僧人問:「令公親降,大眾雲集,從上乘宗,請師舉唱。」

慧朗禪師答:「辜負令公嗎?」(豈有辜負,連眾生皆不辜負)

僧人問:「師常苦口婆心,為什麼學人己事未明?」

慧朗禪師反問:「闍黎什麼處不明?」

僧人說:「不明處,請師決斷。」

慧朗禪師答:「剛剛向你說什麼?」

(盧師尊提示:這一則對話,表面上,均無結果,外人看來,答非所問,亦無任何啟示,一切茫茫然,一切無內涵。但,禪就是這箇,這箇就是佛性,互古互今,無始無終,平等無分別。聖弟子想一想,如何象徵之,任何東西均無法象徵,所以以「心」明之,以「識」明之,以「氣」明之,若不實修「氣」,如何印證?)

166痛心痛心痛心

我在台灣時,每一回,舉辦大型法會。例如,時輪金剛大灌頂、孔雀明王大灌頂等等,大型法會均有數萬人參加。然而,卻有某週刊,每一回,均雞蛋裡面挑骨頭,吹毛求疵的做了「負面的報導」。

我本人上了週刊的封面,已有四、五回了,這某週刊對於盧師尊有著某種特别的青睞,彼此互相吸引得分不開。有人分析:「盧師尊,因為報導你,可以為某週刊帶來不少的利益。」

我哈哈大笑:「分一杯羹,如何?」為了常常被某週刊報導不盡符合事實的新聞之後,有僧人對我說:「盧師尊,我們非常的痛心!」

我答: 「你沒有開悟。」

僧人問:「看了負面新聞,我的確很痛心,痛心錯了嗎?」

我答:「痛心錯了,你沒有開悟。」

僧人問:「難道要我心中暗喜?」

我答:「仍然沒有開悟。」

僧人問:「難道要我無動於衷?」

我答:「還是沒有開悟。」

僧問:「盧師尊,你能不能不再有負面報導,如此,我不會痛心?」

我答:「更沒有開悟。」

僧人問:「如何是開悟?」

我答:「這裡是人間啊!」

(盧師尊提示:這裡是人間啊!這句話是關鍵語,因為人間本來就是這樣的。我特別指出「人間」兩個字,試問聖弟子,「人間」是什麼東西?「人間」是怎樣的「人間」?「人間」有何特別?「人間」在佛的眼中,如何看?參下去,你就能夠開悟明心了。如果仍然參不中,一棒打下去,餵狗仔吃!)

杭州,慧日,永明延壽智覺禪師。

僧人問:「教中道,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

延壽禪師答:「長時轉不停,非義亦非聲。」(是直指)

僧人問:「如何受持?」

延壽禪師答:「若欲受持者,應須著眼聽。」

僧人問:「如何是大圓鏡?」

延壽禪師答:「破沙盆。」

(盧師尊提示:破沙盆是一句廢話。應須著眼聽是本分話,日常生活的本分。最最重要的一句,正是:長時轉不停,非義亦非聲,請問:是什麼?)

174放生到底放什麼?

二O一○年六月二十日,我們到苗栗「明德水庫」去放生,放的是活生生的小魚苗。我們依照放生儀軌去進行,有「三皈依」、「懺悔」、「七佛放光加持」等等。我們持「往生咒」、「灑淨」、「淨身口意」。

我說:佛法慈悲,五戒中的第一戒,就是戒殺生、不但不殺生,還要放生。三淨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己殺」。

密教不持素,不拘葷素,是因為:一、已淨化。二、已超度。 三、已供養。(超度往生佛國,更勝於吃素,更勝於放生,如果真實超度往生佛國,這是最大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了)

我提到佛陀的一偈:一口清靜水。 八萬四千蟲。 如果不持咒。 如同殺眾生。

我說,不殺生,是守行者的本分;放生,是行者的善行;超度至佛國,最是大慈大悲。

有僧人問:「放生放生,魚苗長大,被漁人捕捉,被餐館宰殺,當如何?」

我答:「就是這樣!」

僧人問:「既然如此,何必放生?」

我答:「法爾如然。」

僧人問:「放生到底放什麼?」

我答:「本分。」

僧人問:「開悟明心,以什麼事修行?」

我答:「本分。」

僧人問:「本分又是什麼呢?」

我答:「一塵空性,法界全收。」

溫州,大寧院,可弘禪師。

僧問:「如何是真正一路?」

可弘禪師答:「七顛八倒。」(我答:平等無分別)

僧問:「七顛八倒這不是人間嗎?」

可弘禪師答:「你錯會了!」

僧問:「皎皎地,連一絲頭也無時,如何?」

可弘禪師答:「這句話已墮也。」(我答:既然如此,還說什麼,法爾如然)

我說,放生的事,法爾如然。無放生者,無放生之物,無放生的生命,我這樣說,大家能夠明白嗎?

178洗鉢之水

我讀《五燈會元》卷第十,記載著杭州,五雲山,華嚴院,志逢禪師的事,此事是關於「洗鉢之水」的。志逢禪師,是餘杭人。從小厭惡葷血之食,皮膚及身體香潔。年幼就出家,在臨安東山朗瞻院,受具足戒。他通貫戒、定、慧三學,了達性相。

曾夢至須彌山頂,看見有三佛列坐。第一位是釋迦牟尼佛,第二位是彌勒佛,他皆禮其足,唯有第三位佛不認識,他仰視之。

釋迦牟尼佛說:「這位是補彌勒的師子月佛。」,志逢禪師才禮拜之。後來志逢禪師閱大藏經,果然有師子月佛,附合其夢也。

天福年間,遊方至「天台雲居」,參國師,頓發玄祕。有一天,入普賢殿宴坐,有一神跪在其膝前。志逢禪師問: 「你是誰?」

答:「護戒神也。」

志逢禪師問:「吾有宿疾未愈,你知否?」

神答:「你無惡業也,只有一小過失。」

志逢禪師問:「何小過。」

神答:「凡洗鉢之水,亦施主之供物,禪師每每傾棄之,這是不宜的。」說完神就消失了。

自那回起,志逢禪師連洗鉢水均喝掉,久了,便得脾臟之病,十年才痊癒。

我看了大駭。今之出家人,食飯一半,一半傾棄,飲水一半,一半傾棄,其菜果,亦如是。浪費施主之物,有罪矣!(佛教制度,凡退回之飲食之物,甚至一切污穢的食物,均要彈指,默念功德咒,發施心,才可以傾棄之)。然志逢禪師把洗鉢水全部飲掉,結果生病,這也是不對的。

在密教: 要彈指。 唸「嗡。阿。吽。」 才傾棄之。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能吃的東西,能飲的水,均不可浪費,能用的東西,亦不可浪費,上施下化要得宜。我連水、電,都非常省。任何東西都省。 豈不知:施主一粒米。 大如須彌山。 如果不修行。 披毛戴角還。

僧人問我: 「佛食供品否?」

 我答: 「吃。」

僧人問:「吃為何不見少?」

我答:「看你怎麼吃!」

問聖弟子,佛是怎麼吃?

182見面就求接引

有僧人至盧師尊處,一見面就說:「知師尊明心見性,請盧師尊賜下明心見性的要訣吧!」

我說:「古代行腳僧,為了佛法,尋遍明師,有的甘苦備嚐,有的爬山涉水,有的萬里迢迢。我們且看,二祖斷臂,六祖樁米,雪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盤桓往返,尚且求個入處不得。」

我說:「看你才入門來,便要我直說明心見性之法,求個接引,如此的急躁。這樣吧!你就在這裡侍奉盧師尊,直到我點頭」

僧問:「師尊何時點頭?」

我答:「南山點頭我點頭。」

僧問:「南山若不點頭?」

我答:「若不點頭,我點頭。」

這位僧人侍奉我兩年,見我忙於法務,未曾提到口訣的事,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他問:「時候到否?」

我答: 「見否?」

「見什麼見?」僧問。

「我見你不見。」我答。

「見什麼?」僧問。

「你見盧師尊,是相見還是不相見?」僧默然。最後,僧人離去。

(盧師尊在此問聖弟子,聖弟子相見還是不相見,請聖弟子答來)

杭州,五雲山,華嚴院,志逢禪師。

僧問:「什麼則大眾咸感欣慰也?」

志逢禪師答:「大眾是師子兒。」

僧問:「佛佛授手,祖祖傳心,未審和尚傳箇什麼?」

志逢禪師答:「你承當得嗎?」

僧說:「學人承當不得,還有別人承當得否?」

志逢禪師答:「大眾笑你。」

僧人又問:「無為無事人,為什麼有金鎖難?」

志逢禪師答:「只為無為無事。」

僧人問:「教中道,文殊忽起佛見法見,被佛威神攝向二鐵圍山,其意旨如何?」

志逢禪師答:「什麼處是二鐵圍山?」

僧無對。

(我提示重點如下:什麼處是二鐵圍山?這句話是開悟語也,佛見二鐵圍山嗎?文殊菩薩見二鐵圍山嗎?見或不見?請聖弟子道來。無為無事人,是開悟明心之人,只要是人,當然有難,就算有難,也是無為無事,這樣聖弟子應該明白了吧!盧師尊無災無難,是無為無事,盧師尊有災有難,也是無為無事啊!)

186說了十本書

盧師尊為了聖弟子的開悟明心,已寫了「五燈會元」十的十本書,單單為了眾人的開悟,就寫了十本書,這可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了。眾弟子因為我寫「禪」,紛紛「射箭」,講出自己的悟境心得。我說過,有的是「皮」,有的是「肉」,有的是「骨」。能參至「骨」已經很不錯,參悟至「骨」的已有多人,只要我一點撥,馬上開悟明心。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開悟明心,並非易事,絕對不容易。我算是稀有的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明心見性,實在是非常堪難之事,其悟境深奥不可測,世上之人,如果讓你容易悟透,還算是「釋迦牟尼佛」嗎?豈非普天下全是開悟者?

我見諸山大德,也未必開悟明心。大師——未必。上人——未必。 大法師——未必。 大住持——未必。 大喇嘛——未必。這些諸山大德,是「名師」,有名的師父。但,未必是真明白的「明師」。有很多人自以為開悟,為人印證開悟,我哈哈哈大笑:「蒼天!蒼天!」

這些自認開悟者,也聚集了一些眾,搖旗吶喊,實在幼稚已極。佛陀的開悟。我的開悟。是真正的唯一實相,絕對不可破的,也可以如此說,互古互今,無始無終,平等無分別,只有「這箇」才是真悟。至於其他的一 錯悟。 邪悟。 邊悟。 小悟。

諸聖弟子啊!不要以為開悟明心太容易,隨便找一紙片,寫來幾句經文,就算「射箭」,這真是太天真了。

我說,佛陀的悟,我的悟,絕對是世人想不到的,如果讓你三言兩語就參透了,開悟有何稀奇?佛陀是真正稀有。我是真正稀有。開悟也是稀有、稀有、稀有、稀有······。如果你也開悟,你當知道「稀有」,因為世人根本是無法想像的。(注意:無法想像)

杭州報恩寺,法端禪師。

他上法座說:「數夜與諸上座,東語西語,猶未盡其源。今日與諸上座大開方便。一時說了吧。大家喜否?久立,珍重!」(我提示:講了這麼多,仍然未達本源,大開方便之門,也無可說,聖弟子注意,為什麼怎麼說,均未達本源,理由何在?)

我知道法端禪師想說什麼?我知道佛陀想說什麼?我知道我想說什麼?

天可憐見,因為根本說不出口,太稀有了,是世人難明白的。

194如何是佛性?

有聖弟子問: 「如何是佛性?」

我答:「如何不是佛性?」

聖弟子問:「今日大德,何人得?」

我答:「誰敢說得?」

聖弟子問:「既然如此,卻是如何印證?」

我答:「明白誰不受用?」

我到了「中和同修會」,上法座講解四大行法及三大智慧,我用最簡單的闡述:般若——宇宙的一實相印。中觀——不落「常見」,不落「斷見」,內外皆空。唯識——外空內有。內有是第八識阿賴耶。瑜珈——相應合一。

我說:一實相即佛性。內外皆空,即佛性。阿賴耶識至無垢,也是佛性。瑜伽合一化光,即佛性也。

我說:總相智——佛性也。別相智——分别至平等無分别,佛性也。一切種智——修斷一切習性,佛性本在。

我說:古之大德,解釋這些佛教名詞,論述厚厚一本又一本,倒不如我簡簡單單,一句話就把它解決了,哈哈哈,萬歲萬歲萬萬歲。(盧師尊在這裡請問聖弟子,佛性真如,用最簡單的直指,是什麼?)

福州,廣平院,守威禪師。

僧問:「大庾嶺頭提不起,如何今日付於師?」

守威禪師提起,說:「有人敢說得嗎?」 (至今無人敢說得)

 僧問:「洪鐘韻絕,大眾臨筵,祖意西來,請師提唱。」

守威禪師答:「洪鐘韻絕,大眾臨筵。」(無為偈)

僧問:「古人云,任你千聖見,我有天真佛,如何是天真佛?」

守威禪師答:「千聖是弟。」(唯佛獨尊)

僧問:「如何是廣平家風?」

守威禪師答:「誰不受用?」

我個人欣賞守威禪師的上堂說法,他說:「達摩大師云:吾法三千年後,不移絲髮。山僧今日不移達摩絲髮。先達之者,共相證明。若未達者,一樣不移絲髮。」

我說:「什麼是絲髮?」

我說:「何人移?」

我說:「若有人移絲髮,未達道也!」

我今天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正眼法藏,涅槃妙心,豈有絲髮?豈有人可移?互古互今,不生不滅,永不能移。

198佛法不是這箇道理

有僧人問我:「佛法是專門教人做善事的嗎?」

我答:「不完全是這箇道理。」

僧人問:「佛法是專門教人往生淨土嗎?」

我答:「也不完全是這箇道理。」

僧人問:「佛法是專門教人禪定打坐嗎?」

我答:「也不完全是這箇道理。」

僧人問:「佛法是專門作法,替人消災解厄超度嗎?」

我答:「更不是這箇道理。」

僧人問:「那佛法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答:「佛法。」

我提示:佛法只是佛法,佛性真如只是佛性真如,兩者並無交涉。佛法是讓你明白「解脫」及「菩提」,然後,去實踐「解脫」及「菩提」,確認自性本清淨。

我說: 「佛法是覺。」 「佛性亙古亙今。」。「以佛法去覺悟,原本清淨的自性。」就是這箇道理,而這箇道理,也是「閒言語」。我如此說,諸聖弟子明白否?

杭州,報恩寺,永安禪師。

僧人問:「什麼是信受奉行?不忘佛旨?」

永安禪師答:「佛法不是這箇道理。」

(永安禪師的回答,與我一一相同了)

僧人問:「昔日如來正法眼,迦葉親傳,未審和尚玄風,百年後如何體會?」

永安禪師答:「你甚麼處見著迦葉來?」

(請注意,永安禪師的這句話,如果深思之,會發現玄旨在其中,一般人不明白,我可明白,誰見著了迦葉?太不可思議了。聖弟子,你會不會這麼一句的第一義?)

僧人問:「什麼則親承如來摩頂?」

永安禪師答:「何處見世尊?」(此句,何處見世尊?是開悟明心之語了,如果是真悟者,刹那,刹那,便明白了。何處見世尊?何處見著迦葉?這幾乎全是直指也。)

僧人問:「五乘三藏,委者頗多。祖意西來,乞師指示。」

永安禪師答:「五乘三藏。」

(請聖弟子特別留心,永安禪師答五乘三藏,這是非常篤定的。例如,人問我,佛法是什麼?我答佛法,這也是非常篤定的。開悟明心的人,見證佛性的人都明白,佛法其實和佛性,完全沒有交涉,我如此說,已很驚人了,沒有開悟見性的人永遠是不明白的,這就是最高的道理了,聖弟子,會嗎?)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週一休假)

11:00 AM ─ 5:00PM

星期三及星期六:問事、人生咨詢,歡迎來電預約2:00 PM ─ 5:00PM


星期三:密法精進班

7:00 PM ─ 9:00PM

星期日:共修密法及生活中的佛法化    

2:00 PM ─ 5:00PM

聯絡方式:

地址: 3004 W Audie Murphy Parkway,

         Farmersville,Tx 75442

 

電話 +1 (972) 782-7587

傳真 +1 (972) 782-7656

網站: kba-tx.org

電子郵件:info@kba-tx.org

臉書: www.facebook.com/temple.

kalachakra/

*本寺爲非營利宗教團體,所收捐贈款項,皆可開出感謝狀,收据可抵稅,功德無量!

三輪雷藏寺服務項目:

1. 佛像開光及安設壇城

2. 風水擇日    

3. 人生咨詢(問事)

4. 臨終關懷助唸

5. 求簽解惑

6. 助印經書

7. 太歲燈/光明燈

8. 消災延壽藥師佛燈

9. 地藏殿提供

 -- 纳骨塔

 -- 歷代祖先牌位

 -- 怨親債主、纏身靈牌位

 -- 水子靈牌位

10.每月(農曆)初一初十五上午10:30am佛前大供及拜土地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