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册「一支箭射向蒼天」
蓮生活佛文集第211册「一支箭射向蒼天」精選分享.二00九年十二月出版
028什麼是三界?
「什麼是三界?」
弟子答:「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問題太簡單了,盧師尊。」
我說:「這問題不簡單,我再問一遍,什麼是三界?」弟子愕住。
弟子最後答:「欲界有淫欲、食慾、包括六欲天及人界,至無間地獄。色界無淫食二欲, 身宮殊妙精好,故名色界。無色界,無欲、無物質之色,亦無身體、宮殿,唯有心識,住於深妙禪定,故名無色界,這是三界最深的註解了!」
我問弟子:「三界是什麼?」(禪機)
弟子摸摸頭。 我笑了!說: 「就是摸摸頭!」 弟子莫名其妙!
「桂琛禪師」應漳州王公的「地藏精舍」之邀請,去那裡說法。平時也在田中插秧。
有僧人至。 桂琛禪師問僧人: 「從什麼地方來?」
僧人答:「南州。」
桂琛禪師問:「那裡的佛法如何?」
僧人答:「浩浩的。」(很廣大)
桂琛禪師說:「你看,我這裡,只有插秧,混口飯吃。」
僧人說:「這和三界有何相干!」
桂琛禪師問僧人:「什麼是三界?」
僧人愕住。
又見一僧人至。 桂琛禪師問僧人:「你從什麼處來?」
僧人答:「南方來。」
桂琛禪師問:「南方的善知識,有何言句示徒?」
僧人答:「他們說,金子是最貴的,但眼睛裡放不著金子。」
桂琛禪師說:「我說,須彌山在你的眼中!」(妙句)
我個人很欣賞「桂琛禪師」的,他在對話中,只輕輕的一點,就令人覺得法味無窮盡,「什麼是三界?」請聖弟子回答。
金子當然不能放在眼中。但,桂琛禪師說:「須彌山可以放在眼中!」,這是什麼意?
我看世俗人,把财產放在眼中,把美色放在眼中,把名位放在眼中,把美食放在眼中,把健康放在眼中……。所以世俗人是迷者。
現今的大和尚把「大寺」放在眼中,把「大學」放在眼中,把「大醫院」放在眼中等等等等。我且問:「我們行者,眼中要放什麼?」(請大家三思)
040仍然是古鏡
有人對「悟前」及「悟後」非常的好奇,他特別從很遠的地方,跑來問我:「盧師尊,你開悟前,是怎樣?」
我答:「鏡前模樣一個盧勝彥。」
他問:「盧師尊,你開悟後,又是怎樣?」
我答:「鏡前模樣一個盧勝彥。」
他問:「這沒有不同嘛?」
我答:「不離當處。」
他問:「難道沒有分別?」
我答:「分別作什麼?」他愣住。
我舉「院瑫禪師」為例子:
有僧人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院瑫禪師答:「古鏡。」
僧人問:「磨後如何?」
院瑫禪師答:「仍然是古鏡。」
院瑫禪師,有一次上堂時說:「咸是妙明真心,但,世上少人知而已。」
僧人問:「達摩祖師來東土,意圖為何?」
院瑫禪師:「親見梁王。」(梁武帝)
「親見梁王後,意圖為何?」
院瑫禪師答:「無作無為。」
我深深覺得,我現在每星期六,上法座說法,星期日在「彩虹山莊」燒護摩,自己想想,這是在做什麼啊?我自己知道,這是讓弟子們,能用耳朵來聽真正的佛法。但是,這佛法不是用眼睛可以證得的。佛法也不是用耳朵可以證得的。佛法就是佛法,眼睛就是眼睛,耳朵就是耳朵,這根本是毫不相干的。眼睛不是佛法。 耳朵不是佛法。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但,我們知道「不一」也是「不異」。古鏡磨來磨去,仍然是古鏡。
盧勝彥再怎麼樣,仍然是盧勝彥。悟前,不一不異。悟後,不一不異。
我知道,我寫這小小的短文,弟子們可能會看得似懂非懂。有一點「霧煞煞」(台語),有一點「濛渣渣」。實在對不起!因為實在很難用文字說個明白也。
我寫詩:
研鑽佛道鬢已華。禪法常飲趙州茶。
說東說西是雨花。法座之上一袈裟。
雖說種瓜可得瓜。 寫作磨鏡同一家。
射出天箭鬥彩霞。 法音普及至無涯。
048為何不久坐?
我的上師「吐登達吉」入滅,我奔赴去守靈,侍者「吐登其供」把我引至龍邊的首席座位,我就在首席位坐下。我共坐了三個小時守靈。
之後,我站了起來,我細聲告訴「吐登其供」說:「我先走一步!」
吐登其供問我:「為何不久坐?」
我說:「我從來沒有 離開過上師,吐登達吉上師永遠坐在我的頂上。」
吐登其供說:「明白。」
「我們學密法的,要一日三時憶念自己的根本上師,我們頂戴上師,與上師合一,幾時離開過?」守靈三小時。相應是一生。
福州,安國院,「慧球禪師」,正是「玄沙禪師」的首座弟子。
慧球禪師問玄沙禪師:「如何是第一月?」
玄沙禪師答:「用月作什麼?」
慧球禪師從此開悟。 (我曾寫一本《水中月》詩集,以「水中月」來象徵,「真如」及「人間」。如今我可以進一步的對聖弟子們說,「用水作什麼?」「用月作什麼?」這樣,聖弟子可以悟入嗎?)
我盧師尊欣賞「慧球上座」的三句話:一、從文殊菩薩悟入,一切無為,土木瓦礫,助你開悟。二、從觀音菩薩悟入,一切音響,蝦蟇蚯蚓,助你開悟。三、從普賢菩薩悟入,不動步而到,就這樣可以開悟。聖弟子,會否?
我們從幾句話中,很容易看出「慧球禪師」的般若智慧。
僧人問:「不違背正道,請師真實語?」
慧球禪師答:「你替我說。」
僧人問:「世俗人不求開悟,怎辦?」
慧球禪師答:「等待他們來。」
僧人問:「諸佛有師父否?」
慧球禪師答:「有。」
僧人問:「如何是諸佛師父?」
慧球禪師答:「一切人識不得。」(由此對話之中,可以看出平淡中的非凡。這「你替我說」,「等候他們來」,「一切人識不得」,均是可以悟入的)
像「吐登其供」問我:「為何不久坐?」
如果是禪行者,可以回答:「用坐作什麼?」
由此可以悟入的,聖弟子,會嗎?
慧球禪師的師父玄沙禪師,只回答了一句: 「用月作什麼?」,慧球禪師就開悟了。是什麼道理?大家何不評一評?
052不干你的事
有人曾為我被「周刊」毀謗的事,憤憤不平,也寫了文章要發表。他將文章寄來給我看。義正詞嚴。我只回他五個字:「不干你的事!」
有人曾為某弟子,吞佔寺堂,非常憤慨,要我積極處理。他認為,真佛宗太吃虧了。我很清淡的說:「不干你的事!」
有弟子寫來一信,信中表達了他的不滿,他認為我認證的「開悟者」,其實是很有瑕疵的,生活不檢點。開悟的詩也未達悟境,這樣怎是一個「開悟者」?他自認自己才是開悟的,他才是真正的開悟者。我讀了信,哈哈哈大笑。我說:「不干你的事!」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這「不甘你的事」,由此悟入,可達化境的。聖弟子,會嗎?
衡嶽「南台禪師」是「玄沙禪師」的法嗣。
僧人問:「玄沙禪師的宗旨,說出如何?」
南台禪師答:「毫無信息。」(最妙)
僧人問:「如何接引眾生?」
南台禪師答:「得人不迷己。」(此句有深意)
僧人問:「潭清月現,是何境界?」
南台禪師答:「不干你的事!」(妙句出現)
僧人追問:「借問又何妙?」
南台禪師答:「覓潭月均不可得。」
另外:福州,螺蜂,冲奥禪師。
僧人問:「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如何是寂滅相?」
冲奥禪師答:「問答俱備。」(妙答)
僧人問:「什麼是真如法界,無自無他?」
冲奥禪師答:「特地令人愁。」(此句也不錯。但,如果是我,我回答,不干你的事,更妙)
我這開悟的盧師尊,因為 「不干你的事」,更加的瘋癲了。什麽真佛宗? 不干你的事! 什麼度眾生五百萬? 不干你的事! 什麼寫作幾百本? 不干你的事!什麼毀謗如滔天駭浪?不干你的事!周遭的人事,是是非非?不干你的事! 什麼兒子孫子..?全部「不干你的事」!聖弟子,懂否?
060意念紛飛将如何?
盧師尊每一回十方弘法,均有同門善信提問:「意念紛飛將如何?」
在密教:「用呸一喝」止念。喊一聲「呸」!「用觀想」止念。「以念止念」。
「禪定九次第」止念。在禪法:「追念法」,把念頭尋根究底,追個不止,追之最後,必知是空思妄想,於是念就止了。「不理會法」,隨它念頭來,隨它念頭去,念念皆空,念自止也。當然要「止念」的方法甚多,徹古至今,多少祖師的傳示,可以參考使用。我舉一例:
天台,國清寺,「師靜上座」,曾遇「玄沙禪師」示眾說:「你諸人但能一生如喪考妣的精進,我保你能明心見性。」
師靜上座近前,問:「教中道,不得以所知心,去測度如來的無上知見,這又如何說?」
玄沙禪師答:「你去測度如來的無上知見,來得及嗎?」
師靜上座因為這句話,從此「明心見性」,得了玄旨。(此玄沙禪師的這一句,來得及嗎?可是天上一雷,震天價響的。凡夫俗子參不透,明眼人一看皆知。我問一問聖弟子,來得及嗎?你能不能參透,偷偷告訴盧師尊)
從此,師靜上座,住天台山,三十餘年,從來沒有下山。師靜上座「戒、定、慧」三學,一切龍藏,均了了於心,師靜上座,能禪寂,能靜默,四方都非常敬重。
有人問師靜上座:「弟子每當夜間靜坐,心念紛飛不止,無能力去攝服,也無方法,請師父指教。」
師靜上座答:「如果夜間靜坐,心念紛飛。要將紛飛的心,去追究紛飛之處。追究到最後,會發現實無來處,這個時候,紛飛的念頭就不存在了。反究究心,則能究出心之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也寂寂了。」
師靜上座說:「寂而非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處也。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枝,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
師靜上座和諸幻義不同,他說:「如果道法皆如幻有,造諸過惡應無報應及咎錯。但,為何所作業障不能忘,這是不能靠佛菩薩的慈悲的。」
「師靜上座」寫了一詩偈:
幻人與幻幻輪迴。幻業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諸幻苦。覺之如幻幻無為。師靜上座用的方法正是「追念法」。用「寂」字(止也)。用「照」字(觀也)。
師靜上座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一切全是幻有,那惡業也是幻有,這樣何有因果?「小師靜上座」寫的詩,固然已解釋出來了。
我在這裡問聖弟子: 「你有何新的意見?」
068退步退步退步
我這兒有兩則笑話:
其一:
小華考試的成績才十二分。成績很爛,不及格。
老師很生氣說:「考十二分,打十二下。」
又一次考試。 小華對老師說:「這一次不用打了!」
老師問:「幾分?」
小華說: 「○分。」
其二:
鄰居的小明,成績很好,總分數是九十七分,非常漂亮的成績。小華對父親說:「我比小明多一點。」
父親很高興:「多一點是多多少?」
小華答: 「九·七分。」
這兩則笑話,都是「退步」。在禪宗來說,「向上」及「向下」,進步及退步,都是「禪」。「退步」一直的「退步」,退到退無可退,也就開悟了,見到了本地風光。
佛陀度化難陀。先昇忉利天,見諸天女,難陀高興(向上)。後退降地獄、見油鍋炊鑊,難陀大驚(向下)。難陀悟而修行(悟)。證阿羅漢。(退步到地獄,也能開悟)在佛典上,談到「退」,都是不妙的,無一益也,例如:「退失大乘,成為二乘。」「退出極樂,墮入極苦。」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身心,令生退屈。」「五濁修行多退轉,不如念佛往西方。」
「退法阿羅漢。」
襄州,鷲嶺,「明遠禪師」參訪「長慶禪師」的時候。
長慶禪師問: 「你名什麼?」
明遠禪師答: 「明遠。」
長慶禪師問:「你在那邊做什麼事?」
明遠禪師答: 「明遠退二步。」
長慶禪師問:「你好端端的,退二步做什麼?」明遠愕住。
長慶禪師代他答:「若不退二步,如何知道明遠。」(妙答)
於是明遠禪師開悟了。禪宗有「退步即向前」的說法。人間也有「老二哲學」。
據我所知,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一切顺遂,退一步平安祥和,退一步燥火全熄,退一步無有禍生。退退退退退,退無可退,便悟也!
不要濁富。 寧可清貧。 也是「退」。
在生日蛋糕上,你點了蠟燭,我吹熄了,借問聖弟子,會了什麼?
072欲說還休
我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從我「南山雅舍」的書房落地窗望出去。滿山的樹木中的走道,走來一對西人夫婦,他們牽了一條狗,緩緩的走來,繞了窗前的圓環,然後又從原來的走道,繞了出去。
才一下子,西人夫婦及一條狗,就走得無影無蹤了。我突然之中,略有所省。但,我說什麼呢!說什麼才好?又:記得當年「年輕」時。
我與我的情人約會。我們規規矩矩的坐在公園的板椅上。我本來有滿腔的話,堆積了一個月的話,想要對她傾述。但,欲說出口時。卻又覺得,好像都是廢話,如果濃縮成四個字,就是:「想您!」、「愛您!」
這四個字,是俗了些,很多人都會說的,但我就是說不出口,也許年輕時,羞澀多了。後來,寫了一首詩,送她:
將來林泉可作家。 可否同心走天涯。
欲說之話如流水。寫在浮雲及落花。
我這首詩,含有深深的情義,也算是「欲說還休」了!
很多話,我開不了口的。像開悟。 像明心見性。我真的有省悟,但,無法開口說。
杭州,龍華寺,「彥球禪師」,就是欲說還休的一位。彥球禪師開堂陞座,他說:「今日陞法座,又怎麼說,又怎麼不說,此法有人可證明否?如果有,請出來,互相作一個榜樣。」(這正是欲說還休)
僧人問:「此法從天上降?還是從地下涌出?」
彥球禪師答:「是什麼?」 (欲說還休)
僧人問:「法座高廣,如何陞得?」(此句重要)
彥球禪師說:「今日差一點被你安頓了!」(就差一點)(欲說還休)
僧人問:「靈山一會,迦葉親聞。今日一會,何人得聞?」
彥球禪師答:「同我擊大節者。」 (欲說還休)
僧人說:「光璨明亮矣!」
彥球禪師答:「到茶堂,喫茶去!」(欲說還休)
在盧師尊這裡,有一法寶,同彥球禪師一樣。如果有人買,就出來買,如果無人買,即自己收藏了,大家珍重了。這法寶是不能說的。是學人自己悟的。
我寫「五燈會元」的重示覆說,也無法直接說出,只有「欲說還休」而已!還是不能說。聖弟子!領悟否?
084從來不請假
我在美國西雅圖期間,只要是星期六,晚上八時,我一定端端正正的坐在法座上。縱然偶而有小感冒(很少),喉嚨不舒服,我仍然坐在法座上。
我是名實相符的: 「從來不請假。」
就像我的「寫書」一樣,每天寫,日日寫,一天總要寫一篇:「從來不請假。」
就像我的「修法」一樣,每天修,日日修,不計多少壇,連出外旅行也一樣,天天修:「從來不請假。」
僧人問我:「盧師尊可以請假啊!」
我答 :「因為你在。」
僧人問我:「盧師尊可以不寫作啊!又沒有人管。」
我答:「因為你在。」
僧人問我:「盧師尊可以不用修法的,已相應、已開悟、已成就,還修法作什麼?」
我答:「因為你在。」(我這從來不請假,精進無比,只是「因為你在」。我真的是可以「不說法」、「不寫書」、「不修法」的。但,請問聖弟子,我若不做這個,要作什麼?誰可以回答我?)
在「五燈會元」的公案之中,是有常常「請假」的禪師,我例舉幾位:福州,僊宗院,「守玭禪師」,很久很久都沒有上法座。
大眾進去方丈室,請守玭禪師說法。守玭禪師說:「今天我又請假,不知大家同意否?如果大家不給假,大眾要負責。珍重!」(這裡面有玄機,守玭禪師天天請假,大眾請他說法。守玭禪師說,如果不給請假,大眾要負責,聖弟子參一參,為什麼大眾要負責?能參出來,接近開悟也)
撫州,永安院,「淨悟禪師」有一回上了法座,看一看四眾弟子。說:「你們在這裡作什麼?」便下座,回方丈室去了。「淨悟禪師」又請假了。
(我在這裡,試問聖弟子,你們在這裡作什麼?是什麼意?開悟明心的人,是可以理解的,至於其他人,可能理解不來。好好的參一參,很有意思的)
福州,閩山,「令含禪師」,有一回,上了法座,只說了八個字:「還恩恩滿,賽願願圓。」然後,下法座,回方丈室睡大頭覺去了。他根本請假不說法。(我說,這八個字,我改一個字。還恩恩滿,「發」願願圓。這四個字,亦有玄機在,能夠還恩恩滿,發願願圓,這世上有幾人?這是大成就者的口氣,不是嗎?)
我盧師尊「從來不請假」,我有我的玄機在,三位禪師常常「請假」,他們也有他們的玄機在。
我問:從來不請假,對! 請假,也對! 到底什麼是「錯」?
088天下第一殺手
我讀軍校(測量學校),畢業後,擔任測量官,服役軍中長達十四年。在軍中,我學會軍事訓練,尤其是射擊。短槍、長槍、卡賓槍、衝鋒槍、輕機槍、重機槍,手榴彈、槍榴彈發射筒、六○砲..。我都很熟練。
我是十大神槍手。 昔日:五百碼、三百碼、一百碼、二十碼,均能一一命中紅心。活動靶,我以「測量」的眼光,也能一一命中紅心。我對槍,有偏好。 拆槍。 擦槍。 保養槍。準星、照門、眼、槍靶,連成一線。(射擊在有意無意之間)呼吸「細、慢、長」。
槍曾是我的最愛,我吻過它。後來:我曾玩「電動玩具」槍擊,一一把犯人擊斃,最後亮燈,出示幾個字:「天下第一殺手。」
因為:我的動作快。 我的槍法準。 我的眼光利。我是不折不扣的「天下第一殺手」。
現在,第一槍手改行了,學佛開悟,成了度化眾生的第一高手。我這位天下第一殺手,要度盡天下眾生的心)我舉槍。「碰」的一聲。 又度了一位眾生。
我子彈上膛的速度快,一一瞄準,一一扣板機,一一把眾生的紅心,射下來!每一支槍的「準星」、「照門」如果有偏,我也能用「剉刀」,把它剉正。我由槍,悟到正理。
當年。裴相國啓建法會的時候。
裴相國問僧人: 「看什麼經?」
僧人答:「《無言童子經》。」
裴相國問:「有幾卷?」
僧人答:「兩卷。」
裴相國問:「既然是無言,為什麼跑出兩卷?」僧人啞口
有一位「龜山和尚」聽見了,代僧人答:「如果論其無言,何止兩卷。」
我代答如下:「因為無言,所以何止兩卷,殺盡天下眾心,何止千卷萬卷...。」
我在這裡告訴聖弟子,盧師尊為什麼「寫書」無止盡,「說法」無止盡,只因為「無言」。我且聽聖弟子的解釋:「無言。」 「無止盡的法。」
二者何牽纏?說看看!今天。有人問盧師尊: 「如何是真佛?」 盧師尊答:「殺盡天下眾生!」如此,會否?悟否?
096二十歲生日
二○○九年,在農曆是「潤五月」,也就是有二個五月,我是農曆五月十八生。因此,我有兩個生日,如果再加上陽曆生日,我今年的生日特別多。同門對我的生日很關切。有預祝的。有正日的。 有晚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