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册「智慧的羽翼」
蓮生活佛文集第128册「智慧的羽翼」精選分享.一九九八年四月於美國真佛密苑
008評:三武法難
最近深入研究了「三武之難」,這三位皇帝包括北魏的太武帝、北周的武帝和唐朝的武宗。這三位皇帝都對佛教進行了破壞,因此被稱為「三武法難」。
根據佛教法制,五逆罪之一是指比丘們聚集在一起,被某些權勢人物破壞和分隔,使他們無法和合修行,或是拆毀寺廟、迫使僧侶還俗、焚燒佛像等行為,都是對和合僧的破壞,這樣的做法會斷絕眾生的慧命,斷絕他們的善緣,這五逆罪被視為極嚴重的罪行,報應也會非 常慘重。
然而,這三位皇帝不僅迫使所有和尚還俗,而且毀寺毀像無數,破壞佛教、佛法和僧團,甚至把所有佛典一把火燒光,這在歷史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佛教災難,因此被稱為三武法難。
大多數的史學家認為這些皇帝信奉道教,聽信道士之言,對佛教施加壓迫。然而,我在研究中發現,事情另有曲折。我感受到,當佛教膨脹發展,大和尚穿著華麗的衣裝,廟產無窮,信徒蜂擁而至、恭敬膜拜的時候,宗教勢力已經超越了政治,甚至會影響政治。這時,皇帝的嫉妒之心也會孕生。
特別是在那個時代,還出現了《沙門不禮國王論》,主張出家人是聖者「出世行者」,對於人間的國王無需致敬。你想,身為皇帝的他們怎能不怒火中燒?怪不得皇帝要對這些僧侶下狠手!
宗教與政治之間是否需要劃分界限?在這個問題上,值得大家深入研究思考。
Top of Form
017正眼看出家-兼評中台禪寺的出家風波
在教中,第一位出家者毫無疑問是釋迦牟尼佛。當時,他是一 位王子,擁有妻子耶輸陀羅和兒子羅睺羅。在半夜,他騎著白馬「離家出走」了。
釋迦牟尼佛出家時發下了四個大願,見於《普曜經》:一、願濟眾生於困厄之中;二、願除眾生的惑障;三、願斷眾生的邪見;四、願度眾生脫離苦輪。
所謂出家,是指離開在家的生活,修行沙門的清淨行為。在我看來,釋迦牟尼佛的出家不僅是一種出世的精神,更是他深入世間行大願度眾生的表現,正好體現了「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理想。這樣的出家可說是世間上最偉大的事業,是第一等的艱難與珍貴之事。
當年,佛陀出家時,他的父王自然心懷不滿,妻子也充滿怨恨。幸運的是,釋迦牟尼佛並未被父王強行帶回,也沒有被強制阻止。妻子的悲呼與淚求雖然深情,但耶輸陀羅心中也明白其意。
淨飯王除了不滿,還派了兩位大臣和軍士去追回他,但都被佛陀堅定的心志所說服。最終,王的隨從中選出了「憍如」、「阿捨婆誓」、「摩男跋提」、「十力迦葉」和「摩男俱利」五位,隨侍在王子身旁出家。
我為,「中台禪寺」的集體出家修行有其深遠的原因,因為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本身就是「離家出走」的典範。不少佛子在學習佛法後,尤其在閱讀《出家功德經》後,紛紛選擇出家。
在我之前提到的集體出家的遠因之後,這樣的行動必然會引發父母的追討,形成轟動一時的局面。想想佛陀時代,淨飯王派遣兩位大臣帶兵追討,佛的姨母(佛的後母)哭得死去活來,耶輸陀羅則淚眼濕潤,心中充滿怨恨。
今天「中台禪寺」的剃度事件和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離家出走」事件,究竟有什麼不同?我認為,出家人的觀念(出世)與在家人的觀念(入世)本來就存在差異,而這二者的溝通並不容易,特別是在理念不同的情況下,如何才能有效溝通呢?
在我看來,出家是善哉之舉,這需要適合的因緣;沒有因緣者,自然難以出家。我所帶領的出家眾已經有數百人,他們跟隨我出家,一切運行良好,相安無事。
我引用《維摩經》的兩句話,讓大家深思:「我聽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這兩句話值得大家思考,未必要再爭論,以後也不必再爭論。佛弟子們,有緣出家就出家,無緣出家則不必勉強,心出家就已足夠!
042再評:飛碟會
有於「飛碟會」的陳恆明報導,已在各種媒體上詳盡呈現。我個人原本不想再撰寫這篇短評,但基於我是一名宗教人士,心中有話不吐不快,因此提筆寫下,希望社會能對靈異世界有所認識。
陳恆明的重大預言有三項: 一、上帝將在電視頻道上顯靈。 二、上帝將下降於自宅後院。 三、太陽將消失,世界一片黑暗。
如今事實證明,這三項預言均未成真,也就是「不準」,完全「失算」,根本是「胡說八道」,他本人也承認這些話是「胡言亂語」。
或許有人認為「飛碟會」的陳恆明只是異想天開、在開世人的玩笑,但我並不這麼認為。我深知陳恆明和他的信徒們確實從「無形之靈」那裡得到很多啟示,即他們通靈所獲得的許多上帝將降臨的靈示。
我之所以敢這樣肯定,是因為我本人也是一位通靈的宗教人士,對靈界研究已經深入三十年。我非常了解「飛碟會」的陳恆明。我只是感嘆,陳恆明啊,你才初出茅廬,卻不知靈異世界的廣大無邊,當中真真假假、實實幻幻,且高靈與低靈交錯,所有靈示並非全然真實,要辨別靈示的真假,仍需具備禪定修行的「妙觀察智」。
現在,我可以真實地告訴你,你的「飛碟會」事件的真相是:一群人被一批鬼靈所愚弄。我認為這批鬼靈是低級靈,不僅僅是低級靈,甚至是一群醉鬼,它們 以愚弄你們為樂,進而間接愚弄世人,這根本是一場靈界的騙局。我再次提醒你們,這一事實真相是——「一群人被一批鬼靈所愚弄。」
根據報導,陳恆明仍然有持續的預言。我想告訴你,是不是一次上當被騙還不夠嗎?你還執迷不悟嗎?還要繼續被愚弄下去嗎?要知道「鬼有五通」,一些小靈小驗,是不足為憑的!
釋牟尼佛所說的度化眾生、拯救眾生到達彼岸,以及上帝的救贖,認真討論起來,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一、累積功德(慈悲喜捨)。這在上帝的教導中可以理解為「做一個義人」。而在佛教中,守五戒、行十善者,可以得以升天。
二、禪定一心不亂。這一點學問深奧,是要我們修心,修到自心明白,心光發露。以自己的光明融入宇宙的大光明。這第二項內容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
我們學佛出家修行,是要向自己的內心尋找佛性的開悟,而不是等待誰來救贖。如果你向外尋找上帝,那麼上帝豈不是在外面,而其實,上帝就在你的心中!上帝是無所不在的。想勸勸你:一、上當受騙一次已經夠了;二、尋找你內心的上帝吧!
Top of Form
059在家與出家的比較
寫完〈正眼看出家〉,覺得意猶未盡,有話要說,再寫〈在家與出家的比較〉!
一般人的生活模式通常包括出生、讀書、工作賺錢、結婚生子、養老,最後走向死亡。這是一個包含「在家人」生活內容的順序,反映了許多人對人生的基本認知。然而,大多數人很難超越這種模式,總是在讀書、事業、名利、婚姻、兒女等圈子裡兜轉。如果有人偏離了這個循環,往往會被視為「怪異」。
然而,出家人因為脫離這個生活圈子,常常被視為「怪人」。比如,中台禪寺一次剃度多人出家,社會上的人難免覺得這是「怪事」,而一些家長可能覺得兒女違背了他們的期望:成績優秀、事業成功、婚姻幸福、生兒育女。出家的選擇讓家長們心中的理想成了一場空,難怪讓人心急如焚。
但從出家的理念來看,這是一種不同於世俗的生活方式,是一種轉向「出世間道」的覺悟。出家人樂於學佛,追求脫離人間煩惱,過著深研佛法和清淨的生活。這種生活被王陽明的一首詩很好地闡述: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出家人的生活,來自於大菩提心的根本特質,即清淨、無為、寂定。對比之下,世間是一個充滿紛擾、貪瞋痴妄的弱肉強食世界,不潔淨且充滿苦厄。若庸庸碌碌過一生,豈不是一種浪費和可惜?
出家被認為是「不還」,不再願意重返娑婆世間。他們追求斷除欲望、無明、惡業、煩惱以及輪迴,因此出家等於「不再回頭」。他們認為世間是苦海,感受到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和生老病死的各種苦。為了證悟佛道,超越這些苦難,人們選擇出家追求更高的境界,走出了世俗的苦海。
當然,佛菩薩也有再來世間的,那是為了度化更多的眾生,幫助他們脫離苦海,弘揚慈悲的航道。
「在家」與「出家」進行比較,明顯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一方似在天上,另一方則在地上,這樣的差距讓人難以達成共識。
坦白說,我曾經勸過我的兒女出家,並試探性地詢問了盧佛青和盧佛奇。他們的回答是:「這……」,顯示他們對出家的觀念尚未形成。我認為,在這天地之間,一切全憑緣分。出家與在家,都是被「緣」字所主導。我曾寫過一副對聯:「有緣則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我飛。」
062倡印《出家功德經》
由「中台禪寺」集體出家的事件引發了輿論的轟動,無形中扭曲了出家人的形象,社會大眾對「出家」的理解也產生了誤解,這對佛教而言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損失。
其實,從單純的角度來看,佛教的出家就像天主教的修士一樣,女性成為修女,男性則成為神父,這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換了一條軌道,成為神職人員,這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奉獻。
出家的本質是發菩提心,上求佛果,下化眾生,它不是社會人士所想像的逃避婚姻、債務與責任。出家人除了從事法務之外,當然還會照樣服務社會大眾,他們的生活與一般人並無二致,只是在生活上更加規律,遵守釋迦牟尼佛傳下的各種戒律。
我倡導印刷《出家功德經》,是希望讓大眾認識到「出家」是有功德的,而對出家的障礙是不可取的,旨在讓社會對「出家」有正面的理解。
惟覺老和尚曾對記者喊道:「出家有罪嗎?」我的回答是:「出家無罪,而且有功德。只是出家者與家長及親屬之間缺乏理解,造成了衝突事件。」
《佛說出家功德經》是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所講,指出一個人守戒出家,一日一夜,其功德就可以七返生於六欲天。而障礙出家者,亦是有過的。
我倡導印刷《出家功德經》,就是希望通過這部經典讓大家明白「出家功德」,並非勸導人人都非出家不可,出家需要具備一定的因緣。
068成就四要
有位弟子從遙遠的國度來到我面前,詢問道:「請聖尊慈悲,若要得密教成就,需要具備什麼心要?」我回答他:「要達成成就,有四個要素:一、要有傳承的加持力,永遠相續不失;二、要有灌頂的法流,永遠不竭;三、要實修並敬信,踏實地修法;四、要修法次第,不能紊亂。」
然後我詳細說明如下:
一、傳承的加持力完全依賴於行者的自心,是否具有自心的認知,不必詢問他人。曾經有一位法國同修問我是否有傳承,這是極為可笑的問題。
二、灌頂的法流是源源不絕的,每次修法都可以視為一次灌頂,修法的過程就如同與本尊的意願相應地召喚灌頂,這樣的法流自然會持續。一日一修,法流便能永續。
三、實修和敬信是密教法的重點,重在和法的相應及證量。只有具備了相應,自然會產生證量。對「真佛密法」要懷有敬信的心,絕不可半途而廢,否則非常可惜。
四、修法的次第必須有序,這意味著不要急於求成,應該一步一步來。密教通常分為四個灌頂:首先是修「瓶灌」,接著是「密灌」,然後是「慧灌」,最後修「圓滿灌」。每一個灌頂的修持都要達到相應與證量,然後才能進一步尋求更高的灌頂,這一過程的次第非常重要。
我認為,修習密教(佛教的精髓)並不容易,但只要懷有恆心,全力以赴,牢記我的「成就四要」,就一定能迎來成就的那一天。
072活佛的認定
據所知,已經有真佛宗的上師在往生後重新投胎轉世。這位轉世的上師發願「生生世世度化眾生」,因此很快就再回到了世間。此次轉世投胎的上師以仁波切(活佛)的身份出現,繼續走修行的道路,並展開未來弘法度生的工作。真佛宗的法輪將永不停轉。
活佛的轉世及其認定會有特定的特徵,例如佛耳(耳珠貼背)、菩提眼、慈悲眉、寬厚的鼻子和較大的口。手掌上可能會有法螺的印記,而大腿上則可能有虎皮斑紋。此外,活佛身上的暗記還可能包括「寶傘」、「寶幢」、「魚形」、「蓮花」、「海螺右旋」、「寶瓶」、「吉祥結」和「金輪」,這些都是八吉祥的圖記。
在西藏,活佛的認定需要經過五大程序:第一是尋訪靈童,第二是辨識器物,第三是降神詢問,第四是金瓶掣簽,第五是批准繼位。經過這五道程序的,必定是一流的大活佛,如達賴、班禪等。
對於未來「真佛宗」的活佛,我認為應該首先進行以下步驟: 一、由其父母提報孩子的特徵; 二、由「宗委會」進行審核; 三、最終由蓮生活佛盧勝彥進行認定。
原則上,真佛宗的活佛應具備特殊教育,必須出家,並由仁波切來進行教育,期望真佛宗的活佛在未來能承擔如來的大業,全心全意奉獻於佛教。
080解讀「降神」
近期觀看了兩部影片,分別是《西藏七年》和《達賴的一生》。在《達賴的一生》中,多次出現「降神」的片段,尤其是看到「西藏密教的降神」讓我感到耳目一新。那麼,什麼是「降神」呢?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一書中也有提到,降神的名詞是「降智真言」,這是指神靈從虛空中下降,降臨到特定的人物身上,由此人來開口說話,代神宣化,講完後再返回天上。
在影片中,被「降神」的人頭戴神冠,身著神袍,與護法神十分相似,氣勢令人敬畏。他們口中發出「嘶嘶」的叫聲,降神時全身顫動,許多喇嘛需要扶住他們,而當神靈退去時,被降神者往往精疲力盡,身體向後摔倒,眾喇 嘛則小心地將他們抬出去。
達賴喇嘛在離開西藏後到達印度,演出了一場「降神」的神諭。在影片中,護法神大聲呼喊:「今晚,走!走,今晚!」因此,達賴喇嘛匆忙離開,騎馬穿上便裝,混在人群中逃亡,趁著天黑迅速遠遁。
據說,達賴喇嘛非常相信「降神」,因為「降智真言」所講的話具有準確性,信任度相當高。在西藏,選擇仁波切(活佛)及重大決議時,往往也會參考神諭(降神)的指示。
「降智真言」的代言人身份特殊,據我所知,這些人是神靈特別選中的,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首要條件是「童子」,即年幼的孩子,他們天真無邪,尚不知人情世故,因此所講的話不會虛假或偏差,是真心真意。只有未受到污染的人,所表達的言論才是真正的真話。
然而有例外,西藏擁有一些「老降神者」,原因在於他們經驗豐富,從小修行至老,其準確度較高,且經過人品的考核一生忠厚老實,對密教始終無二心,道心堅固,絕不會使詐。
在影片中,「降智真言」的出現是由老降神者所引導。對於「降神」這一現象,我從小在台灣看得不少,台灣通常稱之為「童乩」或「乩童」。而在東南亞一帶,則稱為「跳童」。在美國,印第安人的部落巫師也有「降神」的現象。我認為,神靈降臨於人身上發言的 情況在中外皆有。
至於是否應該相信「降神」?我個人認為這見仁見智,因為無形的世界究竟是非常複雜的。在密教中,山神與守方神通常較為溫和,而空行母與羅剎女則表現出激烈的情緒,五大金剛明王的權威是最強大的,魔界所來的護法則無所不為。因此,無論是人或神,皆具各自的性格,並且彼此之間的言行舉止也有所差異。相信與否,僅供參考。
083密教與性
在教界,尤其是佛教,通常不談論「性」,因為這被視為禁忌和避諱,釋迦牟尼佛曾說:「不可說」,這是其一。
然而,在密教中,「性慾」卻是重要的議題,密教對「性慾」的看法與其他宗派的「禁慾」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密教談論「性慾」,絕對不是在提倡「縱慾」。對於「禁慾」和「縱慾」的划分,我會在文章中理智地進行分析和解釋。
我寫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美國總統克林頓,他因涉及多起性醜聞而陷入困境,全球都在關注這位美國總統的風波。在這裡,我並不想為克林頓辯解,但讓我們先看看聖經裡一個熟悉的故事:
一位淫婦在通姦時被捉,根據法律,她應該被眾人用石頭擲死。耶穌走上前來,保護這 位犯淫的婦人,對眾人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罪的,就可以拿石頭擲她!」結果,眾人思考後,紛紛放下石頭,自覺無趣地離開了。
這段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意味著什麼我想大家都明白。從總統到平民,人人都是普通人,沒有特殊之處,七情六慾是人之常情。平民會犯淫戒,總統自然也會,這是與生俱來的慾望,何必苛責?總統又不是修行人,他是政治家,自有其私生活。
有人坦言道:「大家都在脫褲子,為何只關注克林頓脫褲子?」我大笑:「因為他是總統,尤其是美國總統。」這或許是名人的悲哀,也是名人所喪失的自由!
密教並不把「性慾」視為「醜聞」,而是將「性慾」的慾望轉化為修行的工具,也就是藉由「性慾」來進行修行。在密教中,這被稱為「不是慾望的慾望」。
我簡單分析如下:顯教採用「禁慾」,這是一種明顯的堵塞法;而密教則運用「導慾」,這是一種明顯的疏導法。在密教的第三灌頂無上密部修法中,所採用的方法是引導慾望,操作慾望,將慾望昇華,使行者成為「具力」、「堅固」且「無漏」的瑜伽士。
最終的修行目標是將「色慾」引入「空性」,也就是將「慾望」轉化為「空性光明」(樂空雙運,色空一如)。在「密教與性」的修行過程中,涉及許多秘密的技巧與 方法,並不應隨意傳授,特別是對於根基尚不深厚的弟子而言。如果操作「色慾」不當,就可能滑向「縱慾」,引來世人的批評與非議。
我個人認為,「婚外情」當然是不對的,而「強迫性」的行為亦不可接受。然而,利用「性慾」作為一種工具,若公開兩者的秘密,更是無情且殘忍!
佛門的顯教對於性慾絕口不提,只是強調透過靜心禪定來轉化身心的體質與慾望;而密教則認為,佛法的修行無時無刻不在,行住坐臥皆是佛法,身體的吃喝拉撒都屬於佛法,身中的慾望也皆是佛性,因此「淫怒痴」也是佛性的一部分。
密教無上部,把性慾看成佛性,而且直接說--淫慾--佛,瞋怒--金剛,愚癡--菩薩。密教最高的修行,是把人性裡的「貪、瞋、癡」,轉化成「佛、金剛、菩薩」。這就是「眾生與佛」、「人性與佛性」、「色慾與空性」,一如的道理。也即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性慾在密教,變成「大樂技法」、「空樂一如」、「四喜四空」、「中脈明光」、「雙運禪定」,由性慾變禪定三摩地,最後堅固安穩的身化虹光,得無死成就。
蓮生大士最後告誡我們:「當麥子還是青的時候,是不適宜收割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對於「無上部密法」,不應該教導那些尚未成熟的人。如果在未成熟的情況下就教導或洩露這些密法,將會破壞自身的三昧耶誓句 。
Top of Form
093時輪金剛法的傳授
在灣的雷藏寺,盛傳我將於一九九九年回台灣,傳授時輪金剛法。然而,我本人已於一九九八年二月退隱,未來如何傳授「時輪法」便成了一個問題。如果我在正式退隱後,仍然主持時輪金剛的大灌頂,向數萬弟子講授,這樣退隱與否又有何區別呢?現在,我終於想到一個良好的辦法:我將先灌頂一名金剛上師,將「時輪法」傳授給他,並嚴格進行口授密法的傳承源流、口授灌頂儀軌,以及修持儀軌,確保這位金剛上師具備講授「時輪法」的素質。這樣,他就能代替我傳法,而我屆時會在旁輔助,補充他講授中的不足之處。
「時輪法」在西藏初傳時有兩大派系:以「卓敦」為代表的傳統稱為卓派,以「熱本桑」為代表的則稱為熱派。在現代,達賴喇嘛已多次舉辦時輪金剛的大權頂,九世班禪喇嘛也在杭州和北京舉行了兩次規模宏大的時輪灌頂。此外,獲得認可的卡盧活佛也傳授了「時輪法」。最著名的貢唐倉大師,在甘肅、青海、四川的大草原上,舉辦過多次規模宏大的「時輪大講經」。
我得到「時輪法」的灌頂與傳授,來自於薩迦證空上師,由九世班禪於一九三六年傳授給薩迦證空,而薩迦證空上師則再傳授給我。「時輪金剛 法」的傳承源流自釋迦牟尼佛,經過香巴拉的諸法王,再由「孜魯」班智達從香巴拉傳至印度,最終由「薩曼達希爾」將時輪法帶到雪域西藏。
「時輪」二字的含義其實有兩層:一是時輪金剛--本尊佛的名稱;二是時輪密法--指修持的教義。這「時輪密法」意思在於宇宙是一個大時輪,而個人生命則是一個小時輪,透過宇宙與個體相應的修練方法,達到最終合一的成佛目的,這就是時輪密法的核心理念。
時輪又分:
一、外輪--天地時間周期。以「年」為「時」,日行十二宮,時行二一六○○時分為「輪」。
二、內輪--指個人生命氣脈循環,以一晝夜為「時」,諸氣遍行「十二輪」呼吸二一六○○次為「輪」。
三、別輪--根據外輪內輪,互相流動相應循環,打破生死、超越輪迴、清淨自在,最後達到「時輪佛位」的,就是別輪。
我提到的「外、內、別」三輪,大致上大家可以理解。所謂的「時輪法」,就是「天人合一」的法門,通過「天輪」與「人輪」的結合,最終達到「佛輪」的境界。這「時輪法」屬於無上密部的法門,其方法極其精細,修練儀軌非常完整。修行此法的成就者在今生就能轉入佛地,因此 這個大法是極其殊勝的。
此法具有玄妙而莊嚴的特性。
096時輪金剛大灌頂
寫了〈時輪金剛法的傳授〉之後,有弟子詢問我:「時輪金剛法的淵源及教義我已略知,但不知其大灌頂的次第及內涵是什麼?」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回覆如下:
要進行「時輪法」的傳授及灌頂,主辦單位首先需要建立時輪金剛的壇城,即「曼陀羅」,這代表佛的宮殿。在西藏,塑造時輪壇城的要求非常嚴格,涵蓋裝飾物、線條、顏色、大小比例等各方面的技術。而且,時輪壇城是所有壇城中最大的,共有六二○尊佛位。
藏密黃教的教主「甘丹赤巴」曾親口對我說:「這是迎請虛空中諸金剛降臨壇城,然後由壇城中的金剛顯現,透過光明的法流,讓眾生獲得灌頂的加持。」
所以,「時輪法」的傳授,其次第是--一、建立「曼陀羅」,二、迎請虛空諸金剛降臨「曼陀羅」(供養誦經),三、七種灌頂,四、講戒及教授「時輪法」的相應儀軌。
據我所知,他們藏人建立「時輪壇城」,要一星期。而開壇灌頂及講戒說法,約須四天時光。貢唐倉大師的甘肅、青海、四川大草原的「時輪法」傳授,都要四天的時間,才能講授完畢。在灌頂前,還要分發「淨水」、「吉祥草」、「五色金剛線」,密教行者應該知道「淨水」是淨身、口、意。「吉祥草」是夢兆。「金剛線」是防魔護身。另有更繁複的儀式是「誓言」、「佛入」、「識光」、「擲花」、「戴花」等等。
其七種灌頂如下--一、水灌頂(五大轉化五佛母),二、冠灌頂(五蘊轉化五佛),三、飄帶灌頂(淨化行者十氣),四、鈴杵灌頂(淨化雙脈),五、行為灌頂。(五欲化菩提),六、名灌頂(金剛明王號),七、許可灌頂。(可修行密法)
在講戒中,重點在「密教十四條墮戒」、「八條次重墮戒」、「二十五種不允許行為」、「六種佛戒」。另外,還有更高級的灌頂,及更高級的戒律,不在本文中公開。這是修持二灌內法成就者,才可以受持的戒律及灌頂。」
最後,是「時輪金剛法」教義及「時輪修持儀軌」的傳授。
為此短文寫一偈:簡而言之--
佛身與人身,轉化與淨化。
我若清淨,時輪金剛降我頂。
融入我身成一味。
嗡!依此而密行,就是大灌頂。
100時輪金剛瑜伽儀軌
在寫過〈時輪金剛法的傳授〉及〈時輪金剛大灌頂〉之後,接下來應該撰寫〈時輪金剛瑜伽儀軌〉。此念誦法必須由受過灌頂的人才能修持。
我個人曾接受薩迦證空上師的灌頂傳授,還有吐登達吉上師的灌頂加持。當年,薩迦證空上師看到我在修持「時輪法」時,將「空性」與「覺知」融合在一起。上師曾說:「那是非常完美的事,只有一流的修行者才能做到。我很高興看到你深入這個教法,我知道,只有優秀的修行人才會有如此高的證悟。我為能教你這個法而感到驕傲,未來你必能轉動時輪金剛的大法輪。」
在吐登達吉上師那邊,他清楚我即將傳授「獅面空行母法」與「時輪法」,於是立即寄來了雙尊的加持法相,同時在虛空中進行灌頂加持,護持我的傳法。可見,「時輪法」是密法中最高無上的殊勝法門。
現在,特將「時輪金剛瑜伽儀軌」,列之如下:
一、入時輪壇城,唸清淨咒。
二、唸召請咒,召請時輪金剛及諸尊。
三、大禮拜法。
四、大供養法。
五、四皈依法。
六、披甲護身法。
七、唸高王觀世音真經。
八、發菩提心,唸誦:「我祈請希有的時輪金剛,藉著十方三世的大樂及空性的舞蹈,示現慈悲喜捨的諸事業,攝召眾生,進入香巴拉佛土。」
九、結時輪金剛印。
十、觀想:
先觀空,虛空中種子字「吽」,在時間之輪上,化現五大「地水火風空」,中央須彌山,須彌山頂現出一大蓮花,蓮花中心日月輪,輪上出現時輪金剛擁抱佛母。觀想主尊及佛母交抱雙運立相,兩足踩大自在天與天母。主尊有四面,右面紅、左面白、後面黃、正面藍。二十四臂,各持法器。佛母裸身。佛父佛母均是三目。觀想頂髻以金剛杵為飾,下穿虎皮裙,佩珠寶瓔珞,以為莊嚴。觀想「嗡」在主尊眉心,「阿」在主尊喉際,「吽」在主尊心際,再觀想「十字咒」現出主尊心際,成咒輪。
十一、持時輪金剛咒:「嗡‧哈‧恰瑪拉‧哇拉呀‧梭哈。」(百○八遍)
十二、入我我入,定入時輪三摩地。(將覺知進入空性,二者互相融合,變成時輪金剛一味)
十三、出定誦讚:
時輪金剛無上密。滿足堅定及完美。
一切善行我願持。更加守護誓願句。
十四、迴向。
十五、大禮拜。出壇。吉祥圓滿。
132駁斥謬論
有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提出謬論,聲稱:「兩腿不能雙盤者,就不是真正有成就。」針對這一論點,我需要進行駁斥:毘盧七支坐確實要求雙盤,但由於每個人體型不同,也可以採用單盤或如意坐,只要在修法時保持「身正」,這樣就能 確保「身正」脈亦正。
腿細長的人更容易實現雙盤,而腿粗短的人則不易做到。但並不能因此就認為不能雙盤者就不是真正有成就,這樣一來,是否意味著所有瘦高者都是大成就者,而矮胖者就均無成就呢?
我記得「米勒日巴」在岩洞內修「拙火」時,也是採用雙盤,但他修了很久仍然無法升起拙火,最後在夢中得到「瑪爾巴」的指點,告訴他使用「六灶印」。米勒日巴根據這個方法,才成功升起拙火,這「六灶印」至今仍被認為對升起拙火有重大作用。
此外,修行大圓滿法的「脫噶」,金珠經中提到:「身坐法有三,即獅子座、象座、仙人座。」而能破經則云:「法身坐如獅,離夢幻顛倒;報身坐如象,證法性;應身坐如金仙,開法眼。」可見修法者保持「身正」至關重要,因為「身正脈才正」,「脈正氣才正」,「氣正心才正」。
如《普成經》所云:「心外注于空,則內光顯現。」要保持身心正確,除了雙盤,還有許多其他坐法同樣能達成大成就。阿達爾瑪佛也云:「意能調正,身口均正,三身均現。」因此,意念是最為重要的!
老弟,你可不能認為大肚彌勒佛就沒有成就喔!
150道師與道姑
我在報紙上撰寫,並在法會上演講:「真佛宗未來的金剛上師阿闍黎,應由出家比丘及比丘尼來擔當。」我明言:「未來的金剛上師不會有在家居士。」
之後,有位弟子來見我,問道:「師尊,所有眾生是否能在世間證得佛性?」我回答:「是的,只要眾生修行,遲早都能證得佛性。」
弟子接著問:「佛教導一切眾生明白本有的佛性,以便不再受生死輪迴的痛苦,不是要所有人都出家,是嗎?」我再答:「是。」
這位弟子進一步追問:「在家居士是眾生的一部分,也能證得佛性,為何不能擔當教授師(阿闍黎)呢?歷史上有許多大居士,如恆河沙數,他們都肩負如來的大業,弘法利生,師尊怎能重此而輕彼呢?」
聽到這位弟子的問題,我感到十分有道理。不過,我需要解釋:「密教的金剛上師是非常尊貴無上的,出家人相對來說累贅較少,而在家居士則可能存在較多的干擾。當初我想要弘法利生,最好是全心全意,而不被其他事物分心。」
但這位弟子的說法也有其道理。在家居士中有許多大成就者,其修行境界高、領悟深刻,因此佛性人人平等,不能因此限制在家居士不能擔當。
於是,我經過思考,決定未來的「金剛上師」仍由出家眾擔當,而在家居士則可出任教授師(阿闍黎)。男性稱為「道師」,女性稱為「道姑」,他們的職責相同,但名稱不同。(此處的「道」是指「真如」,而非道教的「道」。)
156敬請不用供養師尊
一九九七年九月初,在雅圖雷藏寺的大法會上,當我在「梅登堡」會場下法座時,諸弟子恭敬地排列在兩旁,人人雙手高舉紅包供養,目光所及,場面壯觀,綿延不絕。我對諸弟子搖頭說:「不用。」但諸弟子卻堅決表示:「要。」於是雙方在當場僵持不下。
到第二天的法會,我再次上法座,宣布:「我鄭重宣佈,從今天以後,真佛宗的弟子們不用再供養師尊。真佛宗的弟子只需去看病人、濟貧救困、行善佈施、救急救難、建寺印經,這些行為就等同於供養我,供養師尊。從今以後,敬請不用供養師尊。」我在會場向五千名弟子重申了這句話三次。
我這句「敬請不用供養師尊」的原意如下:
一、目前我根本不需花費金錢,對我而言,錢並不是必要的。 二、我從不經營與金錢有關的事業。 三、我從未管理過財務。 四、我了解諸弟子的心意,大家可 將供養的心意轉向救急救難、濟貧救困、行善佈施及印經建寺,供養貧苦眾生,這與供養我是一樣的。 五、我不過是一位純粹的弘揚佛法者。世界上三十座雷藏寺及三百個弘法中心的財政、人事、行政事務,與我完全無關。 六、我重視法義,而非財物。敬請大家不必再供養師尊。
Top of Form
168有關「財物」的鄭重聲明
最近宗派內部發生了多起「財物」紛爭,影響的層面相當大。經過思考,我決定寫下這篇短文,一方面是要鄭重聲明,另一方面也希望警惕真佛行者,對於「錢財」的事務務必小心謹慎。我舉出幾個小例子,讓大家提高警覺:
第一則,有位弟子要前往美國西雅圖,同門們把供養師尊的錢紛紛交給他,但他一看到這筆錢便心生貪念,最終並未到達西雅圖,而是跑去日本花光了所有的錢。
第二則,有位弟子對他人說師尊患有心臟病,需要購買很貴的藥品,因此有許多人開始捐錢,結果他將收齊的錢放入自己的荷包中。事實上,師尊根本沒有心臟病。
第三則,當我傳出要退隱的消息後,已有不少人開始動起了在財物上的心思,宣稱師尊將來會搬到他們那裡居住,於是開始向信眾籌款,以便購地建屋供養師尊,讓自己在晚年安居。
第四則,有弟子提議要在某大廟供奉乙尊蓮花童子,他要求第一位施主出全部的錢,接著又讓第二位施主出全部的錢,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直至第七位施主都要出全部的錢。這樣一來,其他六位施主的錢到底去了哪裡呢?
第五則,有位弟子想要辦一個慈善機構,要求我幫他起一個名字以便廣為宣傳。我明白這位弟子的心術不正,便問他:「你如何辦慈善?」他回答:「我第一個要先慈善自己,等自己慈善夠了,再慈善他人。」我聽後差點暈倒。
第六則,有位弟子要求他人投資事業,聲稱是師尊所說,一定會大賺錢。許多人聽到是師尊的話,自然不疑有他,便出錢投資。他們要求收據,卻沒有收據;要求合同簽約,卻也沒有合同。弟子說,學佛的人不會騙人,同門之間更不會,相信師尊的話就更有保障。事實上,這些投資我從頭至尾完全不知情。
第七則,還有很多其他的例子,無法一一列舉。
我的鄭重聲明如下:
一、供養的款項不要寄給私人,否則必須要求回條作為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