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56冊《清風小語》導讀 - 主講人:釋蓮鎮上師
阿彌陀佛!大家吉祥!我是釋蓮鎮上師,今天跟大家來解說拜讀聖尊蓮生活佛寫作第156本文集「清風小語」的感想與心得。
有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要走修行的路?不修行難道不可以嗎?」
我們是一個真佛宗的弟子,應該對「真佛密法」中的真言、手印、觀想,是教導行者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的正見。能有堅強的意志去實修,保持著長遠心的努力精進,修一壇法,便得到一壇法的清淨,日日修法,就是日日清淨,直至成佛,可得解脫到達彼岸。在釋迦牟尼佛眼中,能夠日日清淨的人,被視為無上珍寶。
又有弟子問:真佛行者,在一生的修持中,最應當永遠保持的是什麼?
師尊說就是「正念」是正確的念頭,即是時常憶念「正道」,不使思想行為有錯誤。我們想一想,「正念」確實是應當永遠保持的,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惡行」、「無明」、「慾望」、「「邪見」、「執著」常橫行霸道,導致失去「正念」而不自知。
弟子又問:「什麼是人性?人性又如何轉成佛性?」
師尊説:「人性原本就是佛性,本無差異,只因被欲望、愚癡、執著所蒙蔽,只要我們將這些污穢轉變清淨,用智慧去了脫痛苦的束縛,去看破放下,自然能知足常樂,任運自在便是佛性,從人性轉成佛性的轉化過程,就是修行。」
又有弟子問師尊:「雜念紛飛不止,如何阻止雜念?」佛陀告訴我們說:「對於凡夫只有一條路可以克服煩惱憂傷,去除痛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這條路就是四念處。」
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又有弟子問:什麼是五蘊,五蘊觀察與四念處,彷彿又與三法印,彼此是互通的!
大家都知道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是四大地、水、火、風的假合而成,「受、想、行 、識」全由妄念而生。所以五蘊現象,也是暫時幻化,一切從因緣生,一切從因緣滅,本無實體,一切皆無。了知世間上的一切不淨,源淵來自於念頭,只要念頭能有遮止,修行就有了成果。知道觀察五蘊,明瞭四念處,就擁有了智慧,一切貪慾、邪見、煩惱、愚癡,全都是依靠智慧來斷除遮止的。
由此可證明,佛陀常提示的三句智慧語,一切都會過去的,就是「諸行無常」。每一個生命都會寂滅,就是「諸法無我」。諸有轉頭空,就是「涅槃寂靜」是「空」,大家想想這都是彼此互通吧!所以說,我們學佛,只是去覺察生、老、病、死,然後去順應吧了!
我們可在這清風小語書中得到師佛更詳細的講解,譬如細說身念處不淨、觀察受念處是苦、觀照自己的心念是無常、法念處就是修空性,又如何斷除煩惱、悲痛、恐懼等等的智慧,世間的有漏法及出世間的無漏法是如何修成?大家不要錯失良書,細細的去品嚐其中的法味。
我們在靜坐冥想將進入禪定的初期,身體會產生八種覺受,我們要修忍辱波羅蜜,才會得到定力的,有了定力,就能真正離苦得樂。而這八種覺受「癢」「動」「輕」「重」「冷」「暖」「澀」「滑」。為何師尊說,我寫這「八觸」的覺受,大家應該明白,為何行、住、坐、臥、食、衣、住、行都可以禪定。將心念專注,不使飄盪妄飛,就是「禪定」。
在這清風小語書中師佛告訴我們密教「眠光法」的由來,如何能屈指神算?當覺察身中的氣時該如何運行才能入甚深禪定?師尊更敎導我們如何修「文寶瓶氣的出入息觀修法」,如何一邊練氣調息,一邊又在持咒,融入「氣、脈、明點」?當產生「幻觀」「運心變化相境」時,行者應如何破除,而達到自主身心?
師尊更敎導我們從修「出入息觀修」,漸漸進入「禪定」的力量,又由禪定觀察得到「般若智慧」。因有了般若智慧便能理解五蘊皆空,能透澈三十七道中為首的四念處,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更領悟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的真理永不變。這是大自然的真理啊!
最後師尊非常的慈悲,用他廣大無邊的般若智慧來為全世界所有弟子詳解修法的障礙及疑問,多達30多題,如有弟子問師尊,人間就有地獄?地獄不是在陰間嗎?還有「金剛不壞身」是什麼?如何認明,誰是真正的師父?誰又是真正的上師?
又如虛雲老和尚的傳記中記載:有一回和尚夜間在靜室禪定,郤不料眼光穿墻透壁,看到花園裏有一位比丘,右看無人,左看無人,郤在樹叢下小便,請問師尊,虛雲老和尚得的是什麼眼?那再請問聖尊蓮生活佛您證得何眼?
又如弟子請問師尊,陳慧劍批判你是「大外道」,你有何觀感?那佛教徒,逢廟必拜,這種行止對嗎?等等層出不窮的精闢解答,共佔全書的四分之一有50多頁。我們的師尊是「隨順、隨緣、隨遇、隨安。」這種「一切隨他去」的心境,請問世上又有幾人?
現在跟大家講「杜順和尚」的故 事:「杜順和尚」尚未示寂之前,有一位門人來辭行。
和尚問:「何處去?」
門人回答;「到五台山,禮拜文殊師利菩薩。」
和尚微笑,說了一偈:
遊子漫波波。
台山禮土坡。
文殊只這是。
何處覓彌陀。
門人不了解這個偈,就去了山西五台山,才到山腳下,遇到一位老人問他:「子為何到五台山?」門人答「為禮拜文殊師利而來。」老人說:「文殊菩薩早已赴長安,教化眾生去了。」門人問:「是那位呢?」老人說:「是杜順和尚。」門人大叫:「是吾師也!」就在這時候,老人就攸忽消失了。門人兼程而歸,剛好 溪水瀑漲,三日方濟,回到長安時,杜順和尚早已先前一日圓寂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何其有幸能與聖尊 蓮生活佛同世,並皈依師佛,更何況師尊拍著胸脯說:「我告訴大家,真佛密法實在珍貴,知道真實之相,如理去修,如果不成佛,我蓮生活佛盧勝彥負責。」。這是我們此生最大的福報,我們怎能錯過聖尊 蓮生活佛的300本文集呢?更何況聖尊 蓮生活佛說:「我寫書的目地,不是為錢,也不是為暢銷。認真說來,只是弘揚佛法,及流露我的真性情而已,其他,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