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Back

從《六道輪迴》認識生命全貌(四)

從《六道輪迴》認識生命全貌(四)

真佛宗三輪雷藏寺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梁皇寶懺(卷七)』法會

釋蓮央上師法語開示:從《六道輪迴圖》認識生命全貌(四)

今天我們的《梁皇寶懺》已經拜到了三分之二了。大家看看,這部《梁皇寶懺》真是不可思議!它其實是在一步一步教導我們:一個凡夫,如何走向解脫、成就佛法乃至佛果的道路。

從凡人走向聖者,是修行中極為重要的一步。而在《梁皇寶懺》第一卷當中,它首先教導的是什麼?就是——皈依。這是修行的第一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只有先皈依了,我們的身心方向才會安住在正道上。

第二步,斷疑。我們必須對佛菩薩深信不疑,信心若不堅固,修行便難以深入。第三步,「發露懺悔」即使我們信佛了,但過去無量劫來所造的業怎麼辦?那就要「發露懺悔」。我們誠心懺悔,將過去的惡業懺悔清淨,這才是真正的自我救贖。

當我們懺悔時,就會發現,這些無明罪業,其根本源頭就是貪、瞋、癡三毒。因此,我們要警惕三毒,不隨它轉。取而代之的是菩提心!用菩提心來對治貪瞋癡,這才是最聰明、最究竟的做法。

接下來第四步,就是發菩提心。這不僅僅是初發心的小願,而是要發大願——發願成為菩薩座下的一朵蓮花。這朵蓮花,是西方淨土中的清淨法蓮,是超脫六道輪迴、出離生死苦海的蓮花!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能夠超越六道的生死輪轉,進入四聖界。這一點,應該是我們每一位學佛之人最根本的發心與目標!

所以第五點,我們要發願迴向——但不只是自己發願,還要帶著過去世的親朋好友,以及這一世的親友眷屬,一起來拜懺、來修行。不只如此,第六點,我們還要帶著他們一起來迴向。將我們修懺所累積的功德,發出的願力,不只為自己,更要迴向給他們,幫助他們離苦得樂、解脫輪迴。

你看,多麼偉大的一條菩提大道,佛菩薩都已經為我們鋪好了。但佛菩薩也知道,我們凡夫眾生習性反覆無常——今天是個好人,明天可能又起煩惱,今天發願行善,明天又生貪瞋痴。就是這樣反反覆覆,這是凡夫的通病。所以,諸佛菩薩只好苦口婆心,為我們顯示「果報」。

第六點,顯果報及出地獄,這些果報在哪裡看得到?就在我們現世的娑婆世界和六道輪迴之中。顯果報是讓我們明白:你做了什麼,就會得什麼樣的果報。不要以為死後才會受報,錯了!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在受果報了!

你看,光是「顯果報」,《梁皇寶懺》就用了整整一卷半的篇幅來講解。到了第四卷的後半,才開始提醒我們:若你明知果報,卻仍不悔改、繼續造業,那結局就是墮入六道輪迴中最痛苦的「地獄道」。

出地獄的篇幅中,《梁皇寶懺》詳細描述了地獄的景象。這些內容來自慈悲的誌公禪師,是他老人家的大悲心,讓我們還沒墮落之前,就能有所警惕。現今這個世代,有誰能如此慈悲詳細地告訴你這些真相?若真有如此善知識,我們應當牢牢抓住,不離不棄。

第七點,今天從早上開始,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在第五,六,七卷「解冤釋結」。為什麼這一段內容,足足用了兩卷又三分之一的篇幅?因為只有當你身為人,才有這個機會來解冤釋結。你可以帶著你過去世的父母、親人、冤親債主,一起來拜懺、聽經文,他們依附著你,藉著你的力量來懺悔業障、聽聞佛法。

只要他們的神識當下有所覺悟、悔改,就能當下了斷生死,立即離苦得樂,超越六道,走向解脫之道。這就是《梁皇寶懺》的悲心與功德啊!

第八點,是「自慶」與「警緣」。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提醒我們要珍惜這難得的人身,用我們的身、口、意來精進修行。要知道,人身難得!只有人界的苦樂參半,最適合修行。天人雖然快樂,但正因為太過快樂,就容易迷失,等到福報享盡,身體腐敗、氣味難聞,墮入下道時,已為時已晚。

所以我們現在要慶幸,能得人身,有緣聽聞佛法,又能參加這麼殊勝的《梁皇寶懺》法會。此時此刻,就是我們最好的修行時機!

你說,在地獄道裡,受苦都來不及了,哪還有辦法修行?在餓鬼道中,一滴水都吞不進去,又怎麼可能修行?阿修羅道呢?天天爭奪女色、爭奪飲食,每天都想方設法砍掉那棵能結天人果實的樹,不讓天人享用;天天嫉妒、好爭好鬥,戰爭之門永不停息,根本沒有時間思惟修行。畜生道呢?更無法修行。阿彌陀佛!

所以《梁皇寶懺》最後提到「自慶」與「警緣」,是要提醒我們:要慶幸自己今日得人身,而且不僅是人身,我們還具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只六根具足,還能親聞佛法,有三輪雷藏寺隨時接引我們修行,這樣的條件,怎能不慶幸?怎能不珍惜?

如果我們還說「我很忙」、「我還不具足」、「我還有很多原因不能修行」,那這些理由,不過是你自己的選擇——最終也只能自作自受了。

就像經中講的那位「城東老母」,她和佛陀是同一時代的人,就住在佛陀會經過的地方。只要佛陀從東邊走來,她就偏偏從西邊走出去,就是不願與佛陀相見。你說,她有福報嗎?沒有!

今天在座的各位,能親近三輪雷藏寺,有師尊的法脈、有殊勝的真佛密法,若我們還說自己無法成就,那真該自問:「我的身、口、意是否已經盡心盡力了?」

讓我們總結一下:從禮拜五第一卷開始,一直拜到現在,我們要深深慶幸自己有這樣的福報——今天能在三輪雷藏寺禮懺,吹著冷氣,有人為我們準備飲食、茶水,有人把桌椅擺得整整齊齊,把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邀請你們來禮拜懺悔,修福修慧。

各位,想想看,這是多麼大的福報啊!還有蓮鎮上師、蓮央上師為大家開示,講解六道輪迴的故事與因果的關係,與大家結法緣,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助你們更清楚業果,更努力、精進修持。

那麼圖中的第二圈是什麼呢?是「中陰」。中陰談的是「生」與「死」之間的過程,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中陰只是死後才會有的狀態!錯了!也不要以為六道輪迴,只在你死了之後才開始。其實,你現在就處於中陰之中,因為你是「活著」的中陰階段,也就是所謂的「生處中陰」。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落入這個輪迴的呢?

從你一念無明、投胎進入母親的肚子那一刻開始。這就涉及今天我要談的「十二因緣」,而第一個因緣就是「無明」。你看《六道輪迴圖》裡,第一個畫面是什麼?是一個小孩牽著一位手拿拐杖的盲人。這位盲人看不見光明,象徵的就是「無明」。無明是什麼意思?就像你現在有眼睛,卻故意拿一塊厚布把它蒙起來,那你還能看到光明嗎?當然看不到。這就是「無明」——對真理無知,看不清生命的本質。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把「無明」放在十二因緣的第一位?因為一切的輪迴與苦難,都是從無明開始的。

那第二個因緣是什麼?是「行」。在圖像中,是一個人正在製作陶器,這代表什麼?代表造作、形成。做陶器要什麼?第一,要有泥土;第二,要有一個能操作的人;第三,要有一個轉動的輪盤。三者缺一不可,缺了就不能成形。這就叫做「行」——因緣具足,開始造作業力的階段。

那麼,這個「因緣」究竟是什麼呢?第一,要有「泥土」。這個泥土象徵什麼?象徵「無明」。如果沒有無明,就無法開始這一切造作。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問:「上師,那你這麼說,難道我們每個人生下來時,都帶著無明來的嗎?」是的,沒錯!

因為我們仍在六道輪迴之中,還未出離生死,仍然受到閻魔羅王的掌控。無論你是皇帝也好,有多高貴的出身也好,或者曾經有多偉大的來歷,只要你還有一個人身,你就是在六道之中;你還是由媽媽所生。請問在座的,有誰不是媽媽生的呢?

那為什麼媽媽會生你?是因為你過去世那一念無明。你執著於那一念未覺的心識,你的阿賴耶識感應到喜歡的父母,於是你就把父精母血攬住,投胎進入母親的胎中。這就是十二因緣的第一個——「無明」。

那又有人會說:「上師,你剛剛講我們現在活著也是中陰,那是為什麼呢?我們怎麼看不出來?」很簡單,只要你還沒有出離這個世界,還在六道輪迴裡打轉,那你就是在中陰之中。只是你現在還活著,這個階段就稱為「生處中陰」。

也就是說,從你那一念無明生起的當下,你便開始造作行為,投胎進入母親的胎中。那一刻起,你就已經進入了「入胎中陰」的狀態。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你、我、他——都在中陰之中。

舉個例子,我們平常睡覺時的狀態,就稱為「夢中中陰」。我問大家:你們在睡覺時,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嗎?不能,對不對?這就是中陰的狀態——你沒有辦法控制自己。

同樣地,像我們人現在活著,你說你肚子餓了,你能不吃飯嗎?說你渴了,你能不喝水嗎?可以完全不理會嗎?也不行,這些都不是你可以完全控制的。

那麼,有人又會說:「上師,可是我打坐靜坐的時候,我也沒吃東西、也沒喝水,那是不是就不算中陰了呢?」不是的,不是這樣的。這種情況下,仍然是中陰,這種狀態被稱為「禪定中陰」。所以我常跟大家講,我們現在活著的時候,其實也是處於中陰,只是這一段稱為「生處中陰」。

而當一個人臨命終時,為什麼我們會講「臨終關懷」那麼重要?因為人在即將往生的那一刻,會進入「臨終中陰」。這個時候,佛菩薩非常慈悲,祂們會放出三道光明來照耀即將往生的人。無論你這一生做了多少好事或壞事,佛菩薩都不會分別,都會給予機會與光明。

如果你平時有修行,定力夠、善念力強,到了彌留狀態的那一刻,當佛菩薩放光照耀你時,你的心會比較穩定清明,那種狀態就會如同「禪定中陰」,能夠與夢中中陰產生相應,甚至有機會乘光而去。

 

可是,當你的神識清明甦醒過來時,若你今生長年累月都有修行,心心念念不離佛菩薩,那麼就在佛菩薩放光照耀你的那一剎那,你就能當下成就法身佛,直飛佛國淨土。

所以我問大家:「臨終關懷重要不重要?」

我們在座的許多同門,都曾經親自為家屬做過臨終關懷,也參與過做七的儀式。像我們的姿媛師姐,就親眼見證到她公公在臨終時的殊勝情境。我跟大家說,「臨終中陰」大約只有三到四天的時間。如果亡者在這段期間沒有即時接觸到佛光的接引與加持,那麼他就會自然地進入下一個階段──「實相中陰」,也就是另一種境界的開始。

進入「實相中陰」之後,亡者會見到各種各樣的景象與境相。這些內容我在這裡暫時不多說,有興趣的同門可以上網收看我關於〈中陰聞教得度〉的開示。

當「實相中陰」持續一段時間,約莫十幾到二十幾天,也就是到了二七、三七的時候,亡者的中陰身就會逐漸顯現出,他即將投胎的狀態與形象。這就表示他已經進入了「投生中陰」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他將展現出他將要投胎的去處——若將墮入地獄道,就會顯現出地獄道的相貌;若是要投生為人,也會展現人道的形態;若是將升天,也會現出天道的境相。他會與自己即將投生的那一道相應,不會偏差。

這也正是為什麼「七七四十九天」這段期間格外重要的原因。每一次做七,都是我們為亡者全力爭取解脫的機會。我們在座的每位同門都知道,只要有做七的儀式,不論是上師、法師、還是同門弟子,除非出遠門或身體有病,否則一定會全員到場。因為這,是亡者在這一世當中,最後一次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關鍵時刻。

大家不要誤以為死亡是件可怕、不好的事情。其實,如果你懂得如何去死,懂得在臨終之際如何轉化,你就能成就法身、報身、應身三身。死亡,反而是人生最大的轉機

因為你這一世所造的貪、瞋、癡、慢、疑,無論是善業還是惡業,所有因果,都會在臨終那一刻完全顯現。再加上你過去世累積的福報因緣,與這一世所修的福德,以及臨終時若有大善知識、師尊、上師、法師在旁引導、接引,這三種功德力相加起來,便成為你今生的「總成績」。

依據這個「總成績」,你將投生於十方法界。至於投生到其他道,我們這裡暫且不談,因為我們本身是人道的眾生。就以我自己為例,在十二因緣中,第一個「無明」、第二個「行」都是從過去世延續而來,而第三個「識」則是過去世與今世的交織。那麼,在現世中,我們是否還會有「無明」和「行」呢?答案是肯定的。

你日常生活中無意識間產生的貪瞋癡,比如罵人、爭吵、口出惡言,甚至殺生、偷盜,這些都是「無明」的表現。當「無明」付諸行動,做出種種惡行時,就形成了「行」,也就是有意識的善惡業行動。

而這些行動便生起業力,這業力不一定今世報應,卻必定在來世繼續承受。這就是因果不滅的定律,絕無逃脫之理。唯一的差別,是你用什麼方法來面對、處理和解脫這些業力。那麼,釋迦牟尼佛就是教導我們如何處理解脫。在「十二因緣」的法門中,佛陀指引我們,身為人身,該如何離苦得樂、得到真正的解脫。

過去世的業力,我們無法改變,也無法說:「媽媽,請把我放回肚子裡,再讓我重來一次。」這是不可能的。既然這一世已經投生,過去世所造的業也已經存在,那麼,我們如何改變自己今生的命運?

舉例:蓮央上師雖然不知道自己的過去世,但我深信自己過去世中,必定造作了貪、瞋、癡、慢、疑等種種罪業。否則,我怎麼會被閻魔羅王咬住、控制著我,懷抱著無明的念頭,來到媽媽的肚子裡呢?

因為我仍然執著「我」的存在,念念不忘這個「我」,當我看到爸爸媽媽在相愛時,我便緊緊攬住父精母血,投胎到他們的肚子裡。這其中,爸爸媽媽與我之間有著深厚的因緣與緣分,所以我才選擇投胎成為他們的孩子。

那麼,這究竟是誰選擇的呢?是我自己自願選擇的!這正是因為我過去世的「無明」,使我決定要再做人一次。於是,我採取行動,當爸爸媽媽兩人相愛交合時,我便抓住這個因緣,成為他們腹中的胎兒。我出生時,就已經帶著過去世的貪瞋癡慢疑,這些業力在我的八識田中與我一同成長。各位,這樣的比喻,大家聽得懂嗎?

而這一世,我出生,慢慢長大之後,又不斷地做著各種善惡之事。那麼是不是依然活在「無明」之中?是不是仍在「行」的狀態裡?換句話說,「無明」不只是過去世的事情,同時也是現在進行式。大家理解這個觀念嗎?理解了這一點,後續的教導才能更明白。

為什麼說「無明」貫穿在整個六道輪迴裡?

因為它涵蓋了善惡業,也包含了我們貪瞋痴這三毒根,這些都是從過去世帶來的。今天如果我往生了,憑藉現在的修行與覺悟,我絕不會再受這些貪瞋痴、慢疑以及「我執」的束縛,絕不會再投生。

我不會執著於「蓮央上師」這個名字,因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名詞,一個因緣的聚合。我的爸爸媽媽的物質身體——父精母血,再加上過去世的「無明」心念,與我的八識阿賴耶識的注入,才促成了這個「我」的存在。過去世的我不懂這些道理,所以才會造作這些業,才會走到今天這個樣子。但現在我不被無明所迷惑,不再執著於「我」,那麼就不會採取任何迷惑的行動,今天的「蓮央上師」這個現象也就不會出現了。

那麼,你如何知道自己過去世有這樣的因緣呢?你為什麼能夠確定,自己過去世是帶著「無明」來到這一世的?你怎麼知道你的八識中真的藏有這個因緣呢?

我告訴大家,我是在鄉下出生,從小在鄉下長大。我的爸爸受過日本教育,媽媽則是沒讀過書的人。小時候,我身體很不好,常常生病。但我記得,國小的時候,在我們鄉下有一個尼姑庵,每當要舉辦什麼法會,他們都會來我家,我爸爸總是會贊助米、贊助油,還有做的大餅給尼姑們。

有一天,爸爸很忙,於是叫我、姐姐和哥哥三個人把這些東西抬過去。當時鄉下生活貧苦,我們便一同抬著東西去了尼姑庵。當我一到尼姑庵,開始上香的那一刻——那時我大約是國小三年級——眼淚就不斷流下來,止也止不住。那香的味道,讓我感覺好像吃了一頓飽飯,心裡充滿了溫暖與安慰。

從那以後,只要我生病,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去尼姑庵,我的病便慢慢地好了起來。這也使得我長大後,曾經走過基督教、天主教、一貫道、道教、佛教等不同的宗教場所,到處去參拜。我一直在尋找一個答案——為什麼我會是這樣的人?為什麼小時候只要聞到那股香味,我就精神百倍,病痛也神奇地痊癒,根本不需要吃藥!

直到我十七、八歲到台北讀書,仍然常常去廟寺拜拜。當時,我自己也不明白原因是什麼。但經過這麼多年,如今我已經六十七歲,我終於明白了。

如果說我過去世的八識田中,沒有種下這顆種子,我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呢?那是不可能的!我是一個在鄉下長大的孩子,但從小我就開始走入各種宗教場所,無論是天主教、基督教,還是其他宗教,我都去過。

而這顆種子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我的家裡並不信佛,我的奶奶是吃長素,會念一些經文而已。爸爸則是在鄉下信奉道教,拜的是二王爺、五王爺、三王爺這些神明,主要是祭拜而已。可是我一出生,就和他們完全不一樣。我的哥哥、姐姐甚至說我是個「變種」。這個「變種」是什麼呢?就是因為我過去世留下的種子一直存在我的八識田中,而這一世因緣聚合,這種子才得以發芽成長。

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同門善信大德,我想告訴大家,只要我們心中種下一顆佛的種子,縱使這一世還未發芽,總有一世,它必定會萌芽生長;總有一世,它會長大成人,最終成就佛果。只要你堅定你的道心,必定能得到成就。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活在這個「生處中陰」裡呢?如果此刻你的心境遇到別人責罵你,你不再生氣,而是心想:「你想罵就罵吧,這罵聲跟我無關。」如果有人欺負你,你能寬心想:「這大概是我以前欠你的恩情,今天由你來還了。」如此保持平靜的心態,哪還會有貪?哪還會有瞋?哪還會有痴?自然不會!

我還有一個想法,想跟大家分享。我常常思考,這一世從小到大,我這麼喜愛唸經、喜歡修法,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苦難?其實,這些苦難正是給我成長的機會,幫助我逆增上緣。因此,我更應該感謝所有眾生,感謝所有在我身邊的親朋好友,感謝所有的同門。如果沒有你們,我怎麼能看清自己的貪瞋痴?

如果我看不到貪瞋痴,又怎麼能用戒定慧去斷除這些惡習呢?若戒不掉貪瞋痴,執著不放,那就會在生生世世中不斷輪迴。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身邊的一切。你看看《梁皇寶懺》中那些解冤釋結的故事,都是發生在最親近的人之間。若不是最親的人,又怎會有冤仇?又怎會激發出貪瞋癡?又怎會有那麼多接觸和麻煩?

若我們能把身邊所遇到的人、事、物,都視為幫助自己早日成就佛法的恩人,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敵人,只有恩人。與大家共勉。嗡嘛呢唄咪吽!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週一休假)

11:00 AM ─ 5:00PM

星期三及星期六:問事、人生咨詢,歡迎來電預約2:00 PM ─ 5:00PM


星期三:密法精進班

7:00 PM ─ 9:00PM

星期日:共修密法及生活中的佛法化    

2:00 PM ─ 5:00PM

聯絡方式:

地址: 3004 W Audie Murphy Parkway,

         Farmersville,Tx 75442

 

電話 +1 (972) 782-7587

傳真 +1 (972) 782-7656

網站: kba-tx.org

電子郵件:info@kba-tx.org

臉書: www.facebook.com/temple.

kalachakra/

*本寺爲非營利宗教團體,所收捐贈款項,皆可開出感謝狀,收据可抵稅,功德無量!

三輪雷藏寺服務項目:

1. 佛像開光及安設壇城

2. 風水擇日    

3. 人生咨詢(問事)

4. 臨終關懷助唸

5. 求簽解惑

6. 助印經書

7. 太歲燈/光明燈

8. 消災延壽藥師佛燈

9. 地藏殿提供

 -- 纳骨塔

 -- 歷代祖先牌位

 -- 怨親債主、纏身靈牌位

 -- 水子靈牌位

10.每月(農曆)初一初十五上午10:30am佛前大供及拜土地公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