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第六卷 - 解怨釋結第九之餘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卷六 * 解怨釋結第九之餘


一、【供養讚】梁皇寶懺第六卷茶奉獻:梁皇寶懺每卷開頭一定以梵音唱誦一段供養贊,來祈請諸佛菩薩降臨加持。大家用真誠懇切感恩的心獻上供品,以示恭敬歡喜之意。十種供養諸佛菩薩的供品,分別為「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經、衣」各有不同的象徵意義與功德。


《供養讚》茶供養――春先蕊(象徵意義:清醒)『供茶功德:口齒清香,永離渴愛,安樂少病,具諸福報』 。

【供養讚】春先蕊。百草甚奇青。茶芽點出馨香噴。玉歐盞內雪花輝。趙州公案又重新。睡魔王。能退幾度黃昏陣。 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三稱)

【譯解】當春天來臨後,所有的花冒出嫩芽。草木非常的柔嫩青綠,我們用最光潔的茶壺及茶杯烹上等的茶,柔嫩青綠的茶葉有如冬天的雪花在壺裡舒展開來,不禁讓我們想起了趙州品茶公案【註一】的甚深禪意,於是不斷的研究討論佛法要義。如此喝茶坐禪的意境,就連坐禪時很想睡覺及昏沈的現象,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們要用這上等的茶來供養諸佛菩薩三寶,南無普供養菩薩摩訶薩(三稱)

【註解】


【註一】、【趙州喝茶公案】:對於趙州喝茶的公案,大家很有興趣,不斷的拿出來談論。趙州禪師是中國歷史上非常了不起的禪師,門下出了非常多的大禪師,禪師彼此談話,有甚深的禪意。此公案是說,趙州和尚對於新來掛單參學者請他喝茶,舊有住過的也請他喝茶,問的人也請他喝茶,這就叫做趙州公案。歷史上這一則公案非常有名,所以後來很多祖師都對趙州公案產生詮釋,例如:佛國白禪師:此間曾到不曾到,人義人情去喫茶,院主不知滋味好,卻來爭看盞中茶。正覺逸禪師:叢林宗匠實難加,臨事何曾有等差,任是新來將舊住,殷勤只是一甌茶。

二、【入懺文】代表即將開始,是一種輔助觀想內容,幫助我們進入整卷懺儀,並引導我們進入懺文,開始懺悔的前導。入懺文跟出懺文是一前一後,有引導與圓滿結束的功能。


這《入懺文》的第一段是讚嘆――諸佛菩薩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神通功德及慈悲之力,所以要讚美。

【入懺文】 恭 聞


覺皇釋迦,示六年之苦行,道果圓成;破六欲之天魔,神光閃爍。菩薩齊修於六度,為眷屬之莊嚴; 聲聞證果於六通,作前後之圍遶。


授記則六合【註一】乾坤【註二】而震動, 説法則六時花雨以繽紛。妙徳難思,恩光普被。

【譯解】釋迦牟尼佛是至高無上的覺悟聖者,有如皇帝一般,祂示現六年的苦行,最終圓滿成就聖果。祂在修行上打破六欲天的天魔,祂的智慧神光非常的光明皎潔閃爍,所以釋迦牟尼佛除了自己出世以外,且有很多的菩薩來輔助佛陀教化眾生,還很多菩薩圍繞在佛的周圍,形成了一個非常莊嚴、眾聖清淨的景觀。除了菩薩以外,還有無數的聲聞能證得阿羅漢果、得到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漏盡通等六神通的大阿羅漢,也都前後擁護著佛、莊嚴著佛。我們可想像佛是多麼尊貴莊嚴,神聖不可思議。當佛在說法的時候東南西北上下天地之間大地震動,天花飄降來讚美佛的法音微妙功德是不可思議,更是難以想像的是佛的慈悲之光能遍照加被於一切有情眾生的六道。

【註解】


【註一】、【六合】:是東、南、西、北、上、下,就是天地之間。


【註二】、【乾坤】:就是天地。這也是講到佛的莊嚴,佛給弟子授記的這個時候,就大地震動。

這是《入懺文》的第二段,是莊嚴道場的清淨,及莊嚴我們的身心,讓我們身心非常恭敬虔誠的來禮懺。

【入懺文】願垂哀憫,鑒此微忱。上來奉為求懺某等,啓建慈悲道場懺法。茲當第六卷,入壇縁起。香噴六銖【註一】,燈然六天【註二】。六花飛六合之乾坤,六味供六天之紺像。稽首投誠,慇懃悔過。

【譯解】祈願諸佛慈悲憐憫能看到我們的誠意,看到我們在這莊嚴道場裡,一齊虔誠求懺悔。現在梁皇寶懺慈悲道場第六卷即將開始了,我們點燃六銖的香,讓香氣繚繞著十方法界,把點燃的燈照耀著六天的光明,用種種百花的供養有如天女散花般在天地之間飄飛,用山珍海味酸甜苦辣鹹的食物來供養佛,佛的相好莊嚴超過了諸天的莊嚴,我們很虔誠很恭敬的在佛前痛心求懺悔。

【註解】


【註一】、【六銖】:是非常珍貴的香末。


【註二】、【六天】:是欲界的六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這是《入懺文》的第三段,是細述往昔的業習,懺悔罪業,祈佛加被。

【入懺文】切念求懺某等,因從曩劫,果感今生。 隨逐六根放意,良由六識攀縁。 貪六塵之幻化,造六趣之輪迴。 罔修六念【註一】之正因, 未圓六度之梵行。生生之内,苦果無窮;世世之中,妄縁不絶。今則心懷悔過,意竭精誠。命六和之大徳【註二】,修六度之懺文,憑六時之懇切,解六趣之愆尤。仰叩覺皇,冥熏加被。

【譯解】我們非常懇切禮拜懺悔,從無始劫以來直到今生,放任著自己的六根去追逐外在六塵的虛幻假象,讓六識追逐攀緣,並貪念執著於外在的六塵所造的虛幻假象,所以造就了我們六道輪迴的結果。我們已經形成了六根六識六塵的三和合,於是墮入六道輪迴,可是我們又不努力不用功去修六念的正確善法,也沒有修六度菩薩行來度化眾生,於是生生世世妄緣苦果無窮無盡。今天一想到往昔所做的悪業,內心就非常的慚愧懺悔,所以今日我們要非常專注誠心的努力邀請和合的大眾僧,整天全心全意,带領著我們誠懇的修六度菩薩的懺文,希望能借此解除淪落六道苦報的惡業。我們再次祈請諸佛菩薩三寶的偉大慈悲神通功德力,能赦免我們、加持我們。使我們惡業罪垢盡消除。

【註解】


【註一】、【六念】:念戒、念師、念天、念佛、念法、念僧。


【註二】、【大德】:就是僧眾,僧眾叫六合僧。

三、【讚佛偈】每一卷在入懺文之後,都有一首讚佛偈,是讚佛的三十二莊嚴相,八十種微妙身行特徵,讚佛功德。

【讚佛偈】大慈大悲愍衆生,大喜大捨濟含識。

【譯解】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對眾生的憐憫救度是一體的,是平等無相的,佛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憐憫救度一切有情眾生是平等的,佛具有莊嚴光明無比的相好,所以我們要誠心誠意的歸依頂禮。

四、【歸命八佛】我們祈請「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共有八尊佛為歸命懺主,來作為我們禮懺功德的證明。

【歸命八佛】啟運慈悲道場懺法 一心歸命三世諸佛 南無過去毘婆尸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毘舍浮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譯解】我們 奉請「過去七佛及未來彌勒佛」,共八尊佛。為我們作禮懺功德的證明,啟運慈悲道場懺法。一心歸命三世諸佛。南無過去毘婆尸佛。南無尸棄佛。南無毘舍浮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以上是過去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現在佛)。南無當來彌勒尊佛(未來佛) 。每卷入懺開始都一樣。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卷六 * 解怨釋結第九之餘】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卷六――解怨釋結第九之餘的內容是引尊我們為什麼要懺悔身口意的意涵,及懺悔身業口業意業三業的正確思惟,如何如理如法的運心行持,才能得到殊勝的效果。

五、【懺文及佛號】每一卷的懺文,每誦一段懺文,就會禮佛一段。在禮拜每一段佛號的開始,一定是彌勒佛跟釋迦牟尼佛。每一段的佛名號最後二位菩薩,一定是無邊身菩薩、觀世音菩薩。無邊身菩薩是從安樂邊來看,為與樂。觀世音菩薩是從聞聲救苦邊來看,為拔苦。這二位菩薩都是能聞聲而至,隨處安樂,利益眾生。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先向四生六道,懺身惡業。經言:有身則苦生,無身則苦滅。而此身者,眾苦之本。三途劇報,皆由身得。未見他作我受,我作他受。自作其因,自受其果。若一業成,罪無邊際。何況終身所起惡業!今唯知有我身,不知有他身。唯知有我苦,不知有他苦。唯知我求安樂。不知他亦求安樂。以愚癡故,起彼我心。生怨親想,所以怨懟,遍於六道。若不解結,於六道中,何時免離?從劫至劫,豈不痛哉!相與今日,起勇猛心,生大慚愧,作大懺悔。必使一念感十方佛,一拜斷除無量怨結。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月面佛。南無寶燈佛。南無寶相佛。南無上名佛。南無作名佛。南無無量音佛。南無違藍佛。南無師子身佛。南無明意佛。南無無能勝佛。南無功德品佛。南無月相佛。南無得勢佛。南無無邊行佛。南無開華佛。南無淨垢佛。南無見一切義佛。南無勇力佛。南無富足佛。南無福德佛。南無隨時佛。南無廣意佛。南無功德敬佛。南無善寂滅佛。南無財天佛。南無慶音佛。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常精進菩薩。南無無邊身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在卷五我們已向父母懺悔,向師長懺悔,向六道眾生懺悔,並總說懺悔義。接著卷六是懺悔我們因身口意所造的三業,首先要向四生六道一切眾生,求懺悔我們的身惡業,為什麼要懺身惡業呢?就如佛經上說:世間人都把這個身當成是今生享受快樂的泉源,可以大吃大喝看電影聽音樂享受一切的歡樂,而不知這個肉體就好像衣服房子車子一樣,無常來時就會破壞掉,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我。而這個色身其實也不是我,是我們自己執著有一個我,才會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我們因有身見,執著這個身體自以為是我,於是執取在三途悪道的身體為我,因此受三途果報的劇裂痛苦,這都是因為我們被執著這個有形的身體所害。自古以來從未見過有別人所做的業,你來受惡報,或是你所作的業,別人來受惡報。誰作誰受報,自作其因,自受其果。我們這一生用這個身體,造了無量無邊的殺盜淫妄等惡業。以至只知道我有身體,而不能夠用同理的心態,感受到別人也有身體,我們希望這個身體得到安樂,而不能同樣的也希望別人的身體得到安樂,只知道自己身體飢餓痛苦,而不能用同樣的心去體會別人也會飢餓痛苦,這都是因為愚痴的關係。我們不能將心比心,自作自受,如是因,感如是果,所以就有種種的怨仇。如果我們今天不誠心將彼此的冤仇化解,那麼在六道中什麼時候才能離開互相糾纏的冤仇呢?這種無窮無盡的痛苦,豈不很深重嗎!所以我們今天要至誠慚愧勇猛的懺悔,如大山崩於前般的禮拜,感動十方諸佛斷除無量怨結,我們再次的五體投地誠懇的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有時,我們都要靜心坐下來思考小惡不斷,必成大惡,滴水穿石,不可不懺,何況大惡。中國的古哲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正因為有身體,有了人我親疏仇怨,所以產生了種種的苦報。我們要謹慎思惟啊!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佛力、法力、諸菩薩力、一切賢聖力,令四生六道,一切眾怨,同到道場。各各懺謝,心念口言,作如是說:某等從無始無明住地以來,至于今日。以身惡業因緣,或於天道、人道,起諸怨結。或於阿修羅道、地獄道,起諸怨結。或於餓鬼道、畜生道,起諸怨結。願以佛力、法力、諸菩薩力、一切賢聖力,令四生六道,三世眾怨。若對非對,若輕若重,以今懺悔。所懺除滅,所悔清淨。三界苦果,永不復受,在所生處,常值諸佛。又復今日,同懺悔者,從無始生死以來,至于今日。以身惡業因緣,於惡道中,備起怨結。或以嗔恚,或以貪愛,或以愚癡。從三毒根。造十惡行。好殺禽獸,斷牛羊等。或為田業,或為舍宅,或為錢財,更相殺害。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為利養,謬刺眾生。或欺妄作醫,針灸百姓。如是等罪,怨懟無量。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我們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三寶,祈願三寶以佛力、法力、諸菩薩力、一切賢聖力、三寶的威德神通不可思議力,攝召所有四生六道的冤親債主,全部來到這個會場,接受我們誠心的懴悔,並專心依照懺文誦諗,向他們發露懺悔。所發露出來的種種罪業都能除掉,所悔恨的惡業能清淨,化解淨除彼此之間所有的冤仇,並誓言我某某人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因為我執著於身體的因緣。對於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六道眾生,所起的種種冤仇,祈願以佛力、法力、諸菩薩力、一切賢聖力,令四生六道三世所有一切的眾生,有冤仇也好,沒冤仇也好,冤仇輕的也好,重的也好,今天我們都祈求發露懺悔,也因發露懺悔的因緣,使所懺悔的惡業能夠消除清淨,不再輪迴三界,並常常能聞佛說法,直遇諸佛菩薩善知識。又祈願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因為我執著於身體的因緣,所以在惡道中造了種種的怨仇,或因瞋恚,或因貪愛,或因愚癡,從三毒根而造作十種惡行罪業。懺殺罪,好殺禽獸斷牛羊等或為了爭奪別人的田產、別人的房子、或為搶奪別人的錢財因而殺害眾生,或為了要得到一些金錢,就用刀用種種利器,來刺殺眾生。或作假醫生,來給人家治病。從殺害人直到殺害畜生,搶奪人家的錢財, 一直到作假醫生給人家治病,這大大小小,從深到淺,種種惡業都會結下怨仇,今日我們祈求懺悔,希望能夠消除滅盡。這段懺文是以三寶力攝持所要懺罪的對象來到會場,向六道眾生發露懺悔乞求滅罪,懺悔惡業,懺殺罪, 懺斷人飲食罪,懺殺食眾生,懺用水火來殺害眾生的過失,懺偷盜罪,懺斬截燒煮罪,懺凌人傲物罪,總向六道懺悔,所以今日我們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往昔所犯諸罪業,希望能夠消除滅盡。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飢餓眾生【註一】,或奪人糧食,或逼眾生鹹苦,或斷人水漿【註二】。如是種種惡業怨懟,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懺悔斷人飲食罪:今日再次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因為讓人家飢餓,把人家的東西搶走,或是不准人家吃喝飲食使受痛苦。如此都會結下種種惡業怨仇,今日我們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往昔所犯諸罪業,希望能夠消除滅盡。

【註解】


【註一】、【飢餓眾生】:使眾生飢餓。如飼養的家畜或寵物,故意或因故忘了餵養,使它們不得不忍饑挨餓受苦。


【註二】、【斷人水漿】:即切斷他人的供水。斷人水漿的罪過更大。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殺害眾生,噉食其肉。或縱三毒,鞭打眾生。或以毒食,飼殺眾生【註一】。如是怨懟。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懺殺食眾生、鞭打眾生、毒殺眾生的罪業:又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因為我們把眾生殺害之後吃牠的肉,或縱三毒,鞭打眾生,或以毒食,飼殺眾生,如此都會結下種種惡業怨仇。今日我們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往昔所犯諸罪業,希望能夠消除滅盡。

【註解】


【註一】、【以毒食飼殺眾生】:是指用毒藥毒死眾生,如用毒藥毒老鼠等。用毒藥害人的情況雖然不常見,但現在許多不法廠商為了賺錢,向食品中添加非法添加劑,給許多人和動物的健康帶來危害,果報同樣苦不堪言。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遠離明師,親近惡友。從身三業,造種種罪。肆情殺害,枉夭無辜。或發撤陂(音杯)池,壅塞溝渠。惱害水性,諸餘細蟲。或焚燒山野,或設網張羅。水陸眾生,備加殺害。如是怨懟,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懺用水火來殺害眾生的過失:又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遠離善知識,背師叛教,與那些飲酒作樂的惡知識為友,從身三業所造的種種罪業,放縱我們的心意去殺害眾生,殺死很多年輕力壯、且沒有什麼過失的眾生,或把水塘弄破,讓水亂流,或者把水道堵起來,導至水族眾生都不得安寧,小蟲子受到傷害,或者燒山林時把牠們燒死,或在森林裡弄了很多網羅,來捉捕鳥獸,不管在水裡的,陸上的,山裡的種種有情眾生,都加以殺害,如此我們所做的種種惡業,跟他們結下冤仇。今天我們要在諸佛菩薩前向六道眾生發露懺悔,希望能消除滅盡。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無慈悲心,乖【註一】平等行。斗秤欺誑,侵凌下劣。或破他城邑(音易),抄掠劫奪。或偷盜他財,以自供給。無有誠信,更相殺害。如是怨懟,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懺偷盜罪:又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都是因沒有慈悲心、背離了眾生平等的理念。明明只有八兩卻說十兩,明明只有十兩卻說一斤,斗秤欺騙作假,欺負幼弱,或是用軍隊把別人的城牆攻破,來搶奪財物或殺害生命,或是偷人錢財作為自己所用,且欺騙別人,更去殺害眾生, 這樣子所造成無量無邊的冤仇惡業,今天要在諸佛菩薩前向六道眾生發露懺悔,希望能消除滅盡。

【註解】


【註一】、【乖】:是不和諧,與平等相背。

【懺文及佛號】又無以來,至于今日。無慈悲心,無慈悲行。在六道中,於諸眾生,備加楚毒。或鞭打眷屬,不以其道。或繫或縛,鎖械幽閉。或考掠側立,刺射傷毀。或斬截殘害,剝炙(音治)燒煮。如是怨懟,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懺斬截燒煮罪:又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都是因沒有慈悲心、背離了眾生平等的理念。在六道中對眾生做種種的刑罰迫害,讓祂們受傷害,受慘重的痛苦,或用不正確的方法亂鞭打我們的親人眷屬,或把他捆綁起來,或把他關在裡面,用鎖鎖起來,或抽鞭子拷打他,或用箭來射傷他,或把他的手腳斬斷。或剝他的皮來烤,或放在水裡、或放在火裡燒煮。用種種傷害眾生的方法,因此就與眾生結了很深厚的冤仇,如上所說的。我們所做的無量無邊的冤仇惡業,今天要在諸佛菩薩前向六道眾生發露懺悔,希望能夠消除滅盡。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身三惡業【註一】,口四惡業,意三惡業;四重【註二】五逆【註三】,諸餘不善【註四】,無不備作。自恃(音是)年命,不畏鬼神。唯恐我不勝人,人能勝我。或以華門望族,凌人傲物。作如是怨。或以多聞識達。凌人傲物。作如是怨。或以篇章技藝,凌人傲物,作如是怨。或以誇豪奢侈,凌人傲物。作如是怨。或以辯口利辭,凌人傲物,作如是怨。如是眾怨,或於尊像福田邊起【註五】,或於和尚闍黎邊起,或於同住上中下座邊起,或於同學眷屬邊起,或於父母親戚邊起,如是怨懟,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於天道、人道,起諸怨結。或於阿修羅道、地獄道,起諸怨結。或於畜生道、餓鬼道,乃至十方一切眾生邊,起諸怨結。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懺凌人傲物罪:又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都是因身的三惡業、口的四惡業、意的三惡業等十惡業,殺、盜、淫、妄四重罪及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殺父、殺母、殺阿羅漢五逆重罪,還有其他種種不善的惡行,數也數不清。又或是自已以為還年軽,不用擔心鬼神來找麻煩。又或是恐怕自己不如人,也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強,所以用種種的驕慢,去凌慢其他的眾生。又或是出生有錢有勢的家庭,就欺負人,驕傲所有的人,自以為很了不起,因此產生了怨仇。又或是用自己優勢力去壓制別人,把自己擺在上面。又或是因自己很有學問,知識很豐富,就用知識去欺負別人,來表現自己很了不起,如此用知識才智去結下的冤仇。又或是文章寫的很好,就瞧不起人欺負人。又或者很有錢買很多好東西,一擲千金,在別人面前去顯耀自己的財富。又或者伶牙俐齒很會講話,寫文辭很厲害,別人都辯論不過,以這樣的辯才無礙來驕傲別人。這種種的仇怨,不但是對所有的人,甚至對自已的尊長和三寶,或是和尚闍黎師長,或是上中下同參道友,或是同學眷屬邊起,或是父母親戚邊起,就如以上所結的冤仇無量無邊,今日我們要在諸佛菩薩前懺悔,希望能夠消除滅盡。又總向六道懺悔,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或於天道、人道,起諸怨結。或於阿修羅道、地獄道,起諸怨結。或於畜生道、餓鬼道,起諸怨結。我們把以上因身業所造的種種殺害眾生、欺凌眾生、偷盜眾生、對眾生殺盜淫妄等罪業,及對以上六道的眾生,乃至十方一切眾生邊。起諸怨結的總懺悔。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仰仗三寶力攝召我們的怨親債主,及所有的六道眾生來此道場,並在諸佛菩薩前真誠的向祂們發露懺悔,祈求祂們接受我們的懺悔,化解消除彼此之間的冤仇!

【註解】


【註一】、【身三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口四惡業:惡口、兩舌、妄言、綺語。意三惡業:慳貪、嗔恚、愚癡。


【註二】、【四重】:也稱四重禁。1.捨正法 2.捨菩提心 3.慳吝勝法 4.惱害眾生。


【註三】、【五逆】: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父、殺母、殺阿羅漢。


【註四】、【諸餘不善】:以上罪業以外的罪業。


【註五】、【或於尊像福田邊起】:這指的是對於佛像塔寺、經書法寶、僧眾等三寶福田不恭敬乃至損害導致的罪業。

【故事舉例】


佛住世時,弗加沙王由於讀誦了《十二因緣經》,體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樂,原來是煩惱的根本。於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佈將王位傳給太子。之後,便自行剃髮出家,發心追隨佛陀修行。這天,他前往王舍城托缽乞食,沒想到在城門中被一頭剛生產的母牛觸牴而死。牛主人認為這隻母牛是不祥之物,心生恐懼,便將牛轉賣給他人。買主牽著母牛到河邊喝水時,卻被母牛從背後以角攻擊致死。買主的兒子非常氣憤,立刻將母牛殺了,並把牛肉拿到巿場上賣。當時,有一位鄉下人非常喜歡吃牛頭,便買了牛頭並用扁擔擔回家。在離家約一里多的路上,他把牛頭掛在樹枝上,坐在樹下休息。過了一會兒,牛頭因繩子忽然斷裂而落下,牛角正好刺入鄉下人的頭中,此人當場死亡。


聽到這頭母牛一日之間連殺三人的消息,與弗加沙王非常友好的瓶沙王感到十分奇異,便帶領群臣來到佛前,恭敬頂禮後請示:「世尊,有一頭母牛,一天當中連殺三人,是什麼樣的因緣,而有如此的果報?請佛慈悲開示。」佛告訴瓶沙王說:「罪報有其原因,並非只是今生所看到的結果。」瓶沙王至誠祈請佛陀開示其因。


於是佛陀娓娓道來:「過去世時,有三個商人一同到他國經商。有一次,寄住在一位獨自居住的老婦家中。寄宿本應付食宿費,但這三個商人見老婦無人照應,便存心賴帳,於是趁其外出時離開。老婦回家後發現商人們不在,便去詢問鄰居,才知他們已偷偷離去。老婦心有不甘,非常氣憤地追了出去,直到精疲力竭,才追到這三個偷跑的商人。老婦生氣地責備他們,並要求商人償付食宿費。但是,這三人不但不肯認帳,反而還說:「你這貪心的老婦,我們已付過帳,你怎麼還來討錢?」說完,便對老婦又打又罵。老婦勢單力孤,既心有不甘又莫可奈何,於是詛咒商人們:「我只是一個窮困無依的老人家,你們竟然忍心欺負、打罵我!我老了,也沒有力氣向你們討回公道,但你們加諸於我身上的種種惡行,我絕對不會原諒。我發誓,下輩子只要再相遇,一定會殺了你們,即使你們已修行成道,也要取你們的性命,才肯罷休。」


佛陀告訴瓶沙王:「當時那位孤獨無依的老婦,就是現在這頭母牛;而那三位商人,便是被牛觸死的弗加沙王等三人。」接著又開示:「以惡劣之言謗罵、污蔑、欺凌他人,怨恨從此而來。若以謙讓、恭敬的言語待人,不但不會結下惡緣,也不會產生怨忿。所以說,口出惡言,猶如口含一把利斧,隨惡言而出,就會傷人傷己。」瓶沙王及大臣們聞佛所說,皆更加深因果的道理,歡喜奉行佛陀教誨。

【懺文及佛號】某等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為嫉妬,或為諂曲,自求升進。或為名譽,或為利養,隨逐邪見,無有慚愧。如是怨結,若輕若重,罪因苦果,數量多少,唯有諸佛諸大菩薩,盡知盡見。諸佛菩薩,當慈念我。若我自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若三寶物,自取,教他取,見取隨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量多少,應墮地獄、餓鬼、畜生。及諸惡趣,邊地下賤。受怨懟者,今皆懺悔,願乞除滅。諸佛神力,不可思議。願以慈悲心,救護一切。受某等今日向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懺悔往罪,解怨釋結。願令六道怨懟,各各歡喜。一切捨施。無怨親想。一切無礙,猶如虛空。從今日去,至于菩提。結習煩惱,畢竟斷除。三業清淨,眾怨永盡。天宮寶殿,隨意往生。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能修行,百福嚴身,萬善具足。住首楞嚴三昧【註一】,得金剛身。以一念頃,偏應六道。更相濟度,使無遺餘。同坐道場,成等正覺。

【譯解】我們再次祈願諸佛菩薩能成就我們誠心的懺悔,又從無始以來直至今日,或因嫉妒賢能,歪曲諂媚侍事豪貴,希求升進。或因貪名聞利養,讓邪見隨波逐流,而失去慚愧之心。如此所结的怨仇,或輕或重,都是墮入三途苦果的因緣,所犯的罪業多少,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只有諸佛菩薩才能清楚明白,知道一切的真相。祈願諸佛菩薩慈悲憐憫攝受我們,從累世劫以來,如上所作的一切罪惡,不管是自己所作,或是教他人作,或是看見他人在作惡,隨喜去贊揚幫助,或拿三寶寺廟的東西,不經寺之同意便自取,或是教他人去拿,或是看見他人拿還在旁稱讚幫助,如此數不清的罪惡。或是私下隱瞞無人知曉,或大眾都知道的,就如諸佛菩薩,所知道所看見的一切,罪量多少,無法計算,將來必定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的三途惡趣。或墮入邊地下賤,永不聞佛法的地方。受種種怨仇的果報。祈願諸佛菩薩以不可思議的神通力,願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救濟覆護一切眾生,希望能消除滅盡。我們今天代一切親緣師友,懺悔往昔罪愆,化解累世的怨結。願三世六道怨懟眾生,各各捨施眾怨,各各心生歡喜,各各做怨親平等想,互相融合毫無阻礙,就有如虛空的廣大無邊。所以從今日起直至成佛,斷除煩惱結習,身口意業清淨,三世怨懟永盡。我們的内心能充滿善業,就能去更好的天宮寶殿。我們的心意自由自在,往生佛國,沒有障礙。我們發四無量心,行六度波羅蜜。福慧具足,萬德莊嚴。修楞嚴三昧真實法義則諸法寂滅相,一切智常得現前,一切理常得現前,即得金剛不壞身。分身百界應六道,隨類現形。入地獄而不見地獄之苦相,登天堂亦不見天堂之樂相。廣施濟度一切眾生不遺餘力,令六道一切眾生,與我們同發菩提心,行菩提願,直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段懺文是懺悔與六道十方一切眾生處結下的怨結,懺悔因為嫉妒或追求名聞利養、邪見結下的怨結,懺悔自作、教他作、隨喜讚美悪業,諸如盜三寶物的種種罪業。祈願諸佛菩薩成就我們的懺悔及發願迴向。

【註解】


【註一】、【住首楞嚴三昧】:「住」,住於真實法。三昧是梵語,翻譯過來是正定正受,堅固的定力。首楞嚴也是梵語,《大般涅槃經》上解釋說,首楞是一切畢竟的意思,嚴是堅固的意思,一切畢竟而得堅固就叫做首楞嚴。《楞嚴經》裡佛的教誨是究竟了義的經典,我們「住首楞嚴三昧」,就是以佛果為家,以楞嚴之法去修回家之路。持之以恆,必能得金剛身,成就菩提。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得,懺悔身罪。則身業清淨,所餘口過,復是一切怨禍之門。故諸佛誡,不得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當知諂(音產)曲華辭,構扇是非,為患不輕,招報實重。夫人處世,心懷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行,以此三事,加害眾生。眾生被毒,即結怨恨,誓心欲報。或現世獲願,或終後從心。如是怨結,備居六道。更相報復,無有窮盡。皆由宿命,非空所得。當知身三口四,實眾惡之源,處俗者,不行忠孝,死入泰山。乃有湯火之酷。出家者,不樂佛法,所生之處,常與惡俱。如此怨懟,皆資三業。三業之中,口業實重。乃至獲報,備諸楚毒。難曉之夜,不覺不知。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大家共同以一顆至誠的心、在懺悔身業之罪後,再懺悔口業之罪。在十惡中,身三口四意三,其中兩舌、惡口、妄語、綺語都是招致惡報的口業惡行。古言:禍從口出,就是在警戒我們要知道飯可以多吃,但話不可胡言亂語,否則不留心就造了很多的口業。所以佛教導我們,口有四種過失,就是兩舌、惡口、妄言、 綺語、兩舌是挑撥離間,是是非非,也就是遇見東家說西家,到了西家說東家,害得東西兩家彼此結冤仇。惡口是口出傷人。妄言是黑的講成白的,白的講成黑的,黑白顛倒講。綺語是講一些似有非有的話,讓人產生顛倒妄想,講一些很好聽的話,但卻是歪曲諂媚與事實不符合,造出一些是是非非讓人彼此懷疑猜忌鬥爭的話,如此的言語,所造的過失實在不輕,所招的果報也很重。一旦我們的身口意起了貪瞋癡的慾念,就會用三毒來加害眾生,因此眾生被你毒害之後,就會產生怨恨,自然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或許今生就能報仇,或者今生報不了,就等到來世,還是要滿報仇的願,這樣冤冤相報,彼此墮入六道惡業中,永無止息,實在是很可憐的一件事情。這都是我們以前所結的冤仇,而不是憑空而來的。我們要了解身三口四意三是萬惡的根源,所以我們在家的人如果不忠不孝,死後定入燒煮火烤的泰山地獄受刑罰,出家僧眾不安心於佛法,死後所投生的地方,一定被惡業所纏縛綁住,這些冤仇會令我們造成三業,而三業中以口業所受的痛苦最為深毒。我們在無窮無盡的歲月中,因為口業遭受到痛苦,是很難找到離開三途惡道的出口。這段懺文是懺悔口惡業,說明懺口業的重要。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我等所以輪迴六道者,皆由口業。或復輕言肆語,辯口利辭。浮虛假飾,言行相乖。惡報自招,歷劫無免。豈得不人人悚(音聳)然增到,懺洗此過。相與從有識神以來,至于今日。口業不善,於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邊,靡惡不宣。出言麄獷,發語毀暴。朋友聚話,無義而說。指空為有,指有為空。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作言不作,不作言作。如是顛倒,反天易地。自利傷物,更相讒謗,言己,則靡德不歸。說他,則何惡不往。乃至品訴聖賢,裁量君父。譏說師長,謗善知識。無道無義,無所顧難。世有幽厄,傷形喪命。未來楚痛,永劫嬰報。且戲笑之頃,便能具足無量重罪。何況苦言以加一切眾等相與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以惡口業,於天道、人道,有怨懟者;於阿修羅道、地獄道,有怨懟者。於餓鬼道、畜生道,有怨懟者;於父母師長,一切眷屬,有怨懟者;某等以慈悲心,同菩薩行,同菩薩願,普皆奉為歸命敬禮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淨斷疑佛 南無無量持佛 南無妙樂佛南無不負佛 南無無住佛 南無得叉迦佛 南無眾首佛 南無世光佛 南無多德佛 南無弗沙佛 南無無邊威德佛 南無義意佛 南無藥王佛 南無斷惡佛 南無無熱佛 南無善調佛 南無名德佛 南無華德佛 南無勇德佛 南無金剛軍佛 南無大德佛 南無寂滅意佛 南無香象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善住佛南無不休息菩薩 南無妙音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我們之所以輪迴六道,都是因為造了口業,或是有時很輕率很隨意的講話,沒有去顧慮到一些問題,或是伶牙俐齒嘴巴很厲害,把一點點講成一大片,一大片說成一點點,黑的白的隨他講,或是講得很好聽,但卻跟事實完全相反,或者是說一套做一套完全相違背,這樣說話所造的悪業,一定會受惡報的,歷經累劫都沒辦法免除。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警惕,且很努力痛心的懺悔我們的口業,因為我們累世以來對一切眾生,乃至我們的父母師長眷屬邊,什麼亂七八糟、不好的話都講得出來,非常粗魯、非常毀謗傷人的話,有時朋友聚在一起時講些沒有義意的話,把有的說成沒有,沒有的說成有,看到的說沒看到,沒有看到的說有看到,聽到的說成沒有聽到,沒有聽到的說有聽到,有做的說沒做,沒做的說有做,總而言之黑白顛倒、把天講成地,把地講成天,愛怎麼講就怎麼講,對自己有利的就往這邊講、對自己沒有利就往那邊講,內心裡沒有是非善惡的標準,沒有一點羞恥心、更沒有慚愧心,所以就黑白顛倒、反天易地。於是講出完全與事實不相符合的話來傷害別人,談到自己就什麼都是好的,講到別人就什麼都是不對的,於是對聖賢評論分等级,對我們的長官、君王評判打分數,諷刺師長,誹謗善知識,這種說話隨心肆意完全沒有道義、沒有尺寸的標準,甚至也傷害到一些無形的生命,我們這樣做的話,未來會遭到痛苦的果報。我們在談笑的片刻之間,縱情肆意的批評、惡意誹謗,會造很多很多的重罪,何況我們往往是很嚴厲、很刻意且用很重很不好的話,來批評誹謗所有一切眾生。所以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所造的惡口業,對於在天道、人道、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的六道眾生及父母師長乃至一切眷屬有冤仇的,我們都將以慈悲心一起為他們發菩薩心,行菩薩願,禮敬歸依佛陀大慈悲父!這段懺文再次懺悔兩舌、惡口、妄語、綺語等口業的罪過。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命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佛力、法力、菩薩力、賢聖力;令四生六道,一切眾生,重使覺悟,同到道場。若有身形拘礙,有心不得到者。願以佛力、法力、菩薩力、賢聖力,攝其精神,一切同到,受某等懺口業罪。從無始無明。住地以來,至于今日。以口惡業因緣,於六道中,備起怨結。願以三寶神力,令四生六道,三世怨懟,所懺永斷,所悔永滅。某等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以瞋恚,或以貪愛,或以愚癡。從三毒根,造十惡行。以口四惡,起無量罪。或以惡口,惱亂父母、師長、眷屬及諸眾生。或於父母,起妄語業。或於師長,起妄語業。或於眷屬,起妄語業。或於一切眾生,起妄語業。或復見言不見,不見言見。或聞言不聞,不聞言聞。或知言不知,不知言知。或為憍慢。或為嫉妬,起妄語業。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我們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三寶,祈願三寶以不可思議的神通佛力、法力、大菩薩力、一切賢聖力,攝受四生六道一切眾生,使他們能夠覺醒,來到道場,接受我們親自發露懺悔。比如在地獄裡面,或者在餓鬼裡面,被惡業所绑,身體不能來的,祈願能以佛力、法力、菩薩力、賢聖力攝受祂們的精神來到道場,接受我們懺悔口業的罪。我們從無明最初以來直到今日,因為口業的因緣,在六道中结了種種怨仇,祈願以歸依諸佛菩薩三寶的殊勝神通力,令四生六道所結的因果業報,都能解冤釋結、消除滅盡。我們從累世以來直到今日,以貪愛、瞋恚、愚癡的三毒根為本而造了殺、盜、淫等十惡行。以惡口、妄語、兩舌、綺語之口四業所造的惡行,是無窮無盡的。不論你是尊貴或卑賤的,有親戚關係或不認識的。當稍微有不順意的時候,便產生恨怒且懷恨在心,或怨天罵地,訶責鬼神。貶責聖賢。惱亂父母師長,四親六眷,乃至一切眾生。使其懷恨,終身不忘。如是惡口所起罪業無量無邊。或者妄言,把看到的說成沒看到,沒有看到的卻說成有看到,聽到的說沒有聽到,沒有聽到說成有聽到,有做說沒做,沒做說有做,知道的說成不知道,不知道的說成知道。或驕傲怠慢又妒嫉別人比自己好,或說謊話來欺騙人,如此所犯妄語的罪業,所造種種的悪罪,是無量無邊的。今日我們要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往昔所犯諸罪業,希望能夠消除滅盡。這段懺文是再次懺悔惡口、妄語等口業的罪惡,仰仗三寶力量。其實「惡口、妄語、兩舌、綺語」這四種有不同的差異,口業跟習性有很大關係,身口的根源還是在於意念,因此要從心念端正後言語行為自然端正。

【故事舉例】


從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長相很醜,皮膚粗糙,好像蛇皮,頭髮粗硬,好像馬尾。國王看了很不喜歡,命令讓她住在深宮之中,不准出去。後來女子漸漸長大,應當結婚了。國王就派人臣,尋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現在貧窮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帶他來見國王。人臣找到後就帶他來見國王,國王領他到隱蔽的地方,私下對他說:「聽說你原是富豪,現在貧窮了。我有一個女兒,面貌很醜,你如果接受,我會供給你錢財。」當時這位窮人跪下對國王說:「就算大王賜狗給我,我也不敢違抗,何況是國王的女兒,王后親生的呢!」國王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並為他造房子,門戶共有七層,國王囑咐他自己帶著鑰匙,出入要關緊門戶,不要讓人看見。國王拿了不少財物供給女婿,而且派作大臣。後來這人常和富貴人家相聚,人家約定帶者妻子同去,其他的人都帶著妻子,只有這位大臣單獨前去。人家覺得奇怪,心想:他的妻子可能是很端正,也許很醜,所以不能露面。又有一次聚會,人家秘密決定一起勸酒,使他喝醉,然後拿了鑰匙,派五人到他家去看。到家中正開門時,妻子懷疑可能不是自己的丈夫,心裏責備自己,又懊惱地說:「我從前造了什麼罪?被丈夫幽禁家中,不能見天日。」就誠心禮拜世尊,「願佛慈悲到我面前,暫時解救我的災難。」佛知道了,就在女子面前,從地中湧現出來、青髮顯現,這女子抬頭,看到佛的青髮相,恭敬歡喜,自己的頭髮也自然像青色;佛漸現出臉來,女子心裏更歡喜,面容又端正了,醜相粗皮自然消滅;佛身完全顯現,讓他都看見,更加歡喜;身體端正好像仙女,佛就為他說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


當佛去了之後,五人進來見了讚嘆:「端正少有」。看完了,又關了門戶,把鑰匙放在原處。那人回家,看到妻子面貌端正,很高興地問說:「妳是什麼人?」妻子回答:「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就說:「妳以前很醜,為什麼變成這樣端正?」妻子便把經過情形告訴他,又向他的丈夫說:「我要見國王,你去為我通報。」丈夫去報告國王:「您女兒要來見您。」國王說:「不要說這事,應該把門關緊,不要讓她出來。」那丈夫說:「您女兒現在得佛威神力,面容端莊,和天女沒有不同。」王聽完,就派人去接,看女兒端正,很是歡喜,就到佛那裏,對佛說:「不知道我女兒,以前種什麼因?竟然生在富貴家中,而面貌又醜陋?」


佛告訴國王說:「在過去世,波羅奈國有一位富貴、有智慧,德行的老人,經常供養一辟支佛,他身體醜陋,那人家中有一小女兒,見辟支佛,惡口罵說:「面貌醜陋,皮膚粗糙,怎麼這樣討厭?」當時辟支佛要入涅槃(通稱圓寂),便顯神通,作十八變,那女子見了,立刻責備自己,求佛哀憐,懺悔業障。由於過去罵辟支佛的緣故,出生醜陋,又由於回心懺悔,現在能夠端正,因為供養佛,所以出生的地方豪富尊貴,快樂無窮。


波斯匿王的女兒,原來面貌醜陋,卻變成面貌端正,如果不是佛說出過去因緣,凡夫必然不能明白。其實佛經上也說得很清楚。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復有十業能命眾生得醜陋報…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九者見醜陋毀咨輕賤。…得端正報…四者尊直賢聖…九者見醜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分別善惡業報應經:「云何業獲報醜陋…五毀咨聖賢。」「何業得豪族富貴…七懺悔業障。」由此可知因果絲毫不爽。 修持佛法全在三業清淨,而其中口業更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不謹慎嗎?

【懺文及佛號】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起兩舌【註一】業。受他惡言,不能覆藏。向彼說此,向此說彼。使人分散,令他嬰苦。或因戲笑,鬪諍兩家。離人骨肉,破他眷屬。讒亂君臣,紛擾一切。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造綺語【註二】罪。說無義語,無利益語。或惱父母,或惱師長,或惱同學。乃至六道,一切眾生,皆起惱害。如是口業,所起怨懟,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願以佛力、法力、諸菩薩力、一切賢聖力;受某等今日懺悔。令四生六道,三世眾怨,一切怨結,畢竟解脫。一切罪業,皆悉除斷,畢竟不復起諸怨結。更入三途,畢竟不復於六道中,楚毒相加。從今日去,一切捨施,無怨親想。一切和合,猶如水乳。一切歡喜,猶如初地。永為法親,慈悲眷屬。從今以去,乃至菩提。三界果報,永不復受。斷三障業【註三】,除五怖畏【註四】。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增進深修,行大乘道,入佛智慧,一切願海,皆能滿足。六通【註五】三達【註六】,無不明了。得佛三密【註七】,具五分身【註八】。登金剛慧,成種智果。

【譯解】我們從累世以來直到今日,懺悔口業,重重疊疊,懺之又懺。前面已懺悔口業之妄語所產生的罪業後,現在要懺悔兩舌所犯的罪過。所以當我們可以看到,聽到別人在說是是非非的話,不去思考就到處去傳播,不是把這些沒有義意的話消除隱蓋,就是搬弄是非,跟東家説西家的是非,跟西家説東家的是非,使他們彼此起怨爭仇恨以至痛苦分離。有的是因開玩笑而造成了兩家兩人的鬥爭,也許只是開開玩笑並不是惡意、但也有可能是有意的造成人家骨肉離散、眷屬不和合、君臣長官父子之間的分離,於是造成了本來是和樂團結的人群,變成彼此之間產生隔閡、產生猜忌、產生鬥爭、產生迫害,最終分裂,這都是因為在言語上有意或無意的過患。所以講話一定要非常的謹慎小心。這種無量無邊的過錯,今天我們承認這些過失,祈望諸佛菩薩及六道眾生,接受我們的懺悔而消除怨仇。又祈求我們從累世以來直到今日,因為貪心比較重、或是比較輕浮,常講一些不正面、不健康的話,沒有利益別人、沒有幫助別人的話、沒有造成好的影響,反而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惱害父母,惱害師長,惱害同學,乃至惱害影響六道一切眾生,這種綺語所造成的眾生仇恨,是無窮無盡的冤仇,今天也希望懺悔除滅。更祈願三寶以不可思議的神通佛力、法力、大菩薩力、一切賢聖力,攝受四生六道一切眾生,使他們能夠覺醒,來到道場,接受我們親自發露懺悔,化解彼此所結的種種仇恨,最後能夠得到解脫,令一切的罪業都能斷除滅盡。從今日起我們捨掉彼此之間的冤仇,產生團結和合在一起,就有如水乳交融在一起分離不開一般。又有如初地歡喜地菩薩,因為證得法性得到大歡喜一樣,彼此之間永遠做為佛法的親人,互相為慈悲的眷屬,從今以後直到成佛,不再落入三界輪迴中,斷除煩惱障、所知障、業障三障,消除不活畏、死畏、惡名畏、惡道畏、大眾威德畏等五怖畏。然後發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運行六波羅蜜,行菩薩道入佛智慧,一切願海皆能滿足,六神通三達智。無不明了。得佛身密、口密、意密,應眾生需求,隨機教化,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分法身,並用金剛之慧劍,破最後之無明。行菩提道,成就種智之妙果。

【註解】


【註一】、【兩舌 】:又叫離間語,就是挑撥是非、鬥亂兩邊,令人不和,果報是非常嚴重的,


【註二】、【綺語】:指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詞,舊譯綺語,新譯雜穢語。凡涉於閨閣者,皆謂之綺語。現在所謂的「葷段子」、黃色笑話皆屬綺語。嚴格地說,一切於修行無關的話題,就是上面說的「無義語。無利益語」都屬於綺語。


【註三】、【三障業】:是煩惱障 所知障 業障,眾生因為有此三障,所以尚且不能信受佛法,皈依三寶,乃至開悟佛道。


【註四】、【五怖畏】: 1. 不活畏,又稱不活恐怖。謂初學者雖行布施,但因恐懼自己不能過活之故,常積聚資財,未能盡施所有。2. 惡名畏,又稱惡名恐怖。謂初學者為度化眾生而同入酒肆等處,然未能安行自若,猶懼他人之譏謗。3.死畏,又稱死恐怖、命終畏。謂雖起廣大之心而施與財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捨身。 4. 惡道畏,又稱惡趣恐怖、惡趣畏、墮惡道畏。謂恐懼造作不善業而墮於惡道,故恆處於怖畏中。5. 大眾威德畏,又稱眾中恐怖、大眾畏、處眾怯畏。謂於王 廷執理之處或善解法義之威德大眾前,恐懼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於其前為獅子吼。


【註五】、【六通】:是六種神通境界,包括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漏盡通是一切阿羅漢所必有,但是其餘五種神通,要看修證禪定的程度及是否加修神通而定。


【註六】、【三達】:是三明即宿命、天眼、漏盡之三明,就是指在阿羅漢聖者,天眼,宿命,漏盡三通能夠徹底究竟,所以稱為明。持戒修行方能成就三明。


【註七】、【三密】:是身密、口密、意密。


【註八】、【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五、《懺文及佛號》這段懺文是懺悔意業的罪惡:說明懺意業的內涵,滅身事由心造,懺悔當防護其心,意趨六情流轉時。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得,懺悔身口罪竟。次復應須清淨意業。一切眾生,輪迴生死,不得解脫者;皆由意業,結集牢固。十惡五逆,必由意造。故佛誡言,不得貪欲、瞋恚、愚癡、邪見。後墮地獄,受苦無窮。今日相與,共見心之,驅役諸識,亦由君之,總策其臣。口發惡言,身行惡行。於六道中,能招劇報。當知滅身,事由心造。今欲改悔。先挫其心,次折其意。何以故爾?經言;制之一處,無事不辦。當知潔心是解脫之本。淨意是進趣之基。三途劇報不來,惡道眾苦不往。然身口業麄易遣,意地微細難除。如來大聖,一切智人。於身口意,始得不護。況乎愚惑凡夫,而不守慎。若不折挫,未見其善。是以經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豈得不護。相與無始以來,及此一形,無明起愛,增長生死,亦能具足十二苦事。八邪【註一】八難,三途六道,輪迴流轉,無不經歷。如是諸處,受無量苦。皆由意業,構起怨懟。念念攀緣,未曾暫捨。扇動六情,馳役五體,輕重惡業,無不備造。或身口不遂,心增忿毒。更相殺害,無憐愍心。若自微有痛癢,不可抑忍。比至在他,唯恐楚毒不深。見人之過,志願宣說。自有愆失,不喜他聞。有如是心,實可慚愧。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大家共同以一顆至誠之心、在懺悔身口業之罪後,再來懺悔精神、思想、理念上的意業。我們之所以在六道生死輪迴中,不能了脫生死,都是因為心裡起貪瞋痴的意念所導致,意業本身非常的堅定牢固,促使十惡五逆的生起,這都是由意而產生出來的悪業。所以諸佛菩薩告誡勸勉我們不可以有貪欲、瞋恚、愚癡及邪見之意念,否則就會墮入地獄,受無窮盡的苦報,我們現在共同發覺了解到自己心意的造作,由心意趨使我們的五根,就好像君王統領著文武百官,指使我們的身口去行惡,因而產生三途痛苦的果報。我們身心的摧裂破壞,也都是由我們的心所造就的。既然知道一切的身口惡業都是由心所造,就應謹慎防護自已的心念。首先要挫其心折其意,將不好的貪瞋癡邪見的念頭消滅破壞。佛經上說:制心一處無所不成,我們把心安住集中在一個地方,就能夠成就一切的事業。要使我們的心能潔淨,才是趨向善道得解脫的根本,所以潔心淨意就不墮入三途惡道。我們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這些身口所造作行為,是比較粗淺容易防範的,但是心意裡的貪瞋癡就很難消除,只有達到成就一切智的佛如來,才能夠不去防護保護祂的身口意,因為佛的身口意都是清淨湛然的,就連菩薩都還會有細微的、意地的生滅流注,更何況我們只是一介凡夫呢?能不去謹慎的防守嗎!如果我們不去調整我們的心念,就不會有好的圓滿因緣。所以佛經上說:要防範我們的意念,就有如守護城池一般的嚴密謹慎,又有如像瓶子用蓋子蓋住,密封得不能打開一樣,所以防護我們的意念豈能不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呢!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六根之所以造業,都是因為意根的驅使,才會讓我們被惡業纏綿縛住而墮入生死輪迴中。我們反省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這個身體、生命因無明起了愛取的煩惱,故去追逐造作種種煩惱,具足十二種生死輪迴的缘起,於是墮落三途六道生死苦海中,受盡了無窮的苦報。今天我們了知墮入三途六道的根源,都是因為我們的意念所構造發起的仇恨,又心裡念念去追逐攀緣仇恨的事,從沒有停止過,於是就搧動我們的六根,去驅使著我們的身體造做諸惡業,不論是重或輕的惡業都去做,如不能滿足身口之需求欲望,心裡就起忿恨殺害之心,沒有一點憐憫心,如果自己有一點點痛苦就忍受不了,對於別人有一點點瞋恨,就希望他死得快、死得慘一點,還擔心別人所受的苦不夠深重。看到別人有過錯,就馬上很高興的去替人家宣揚,當自己有一點過失,就不喜歡人家講,若有人提到,就會很不高興的說,你怎麼老是講我的問題,事實上這種心態,我們要好好反省,並深覺慚愧懺悔,這都是我們無明貪愛的心所造成的瞋恨嫉妒啊!

【註解】


【註一】、【八邪】:反於八正道。1. 邪見、2. 邪思惟、3. 邪語、4. 邪業、五邪命、6. 邪方便、7. 邪念、8. 邪定。《維摩詰經》弟子品說,「不捨八邪,入八解脫」。不明白時作事顛倒叫作邪,一旦明白糾正了即是解脫。換個說法:把顛倒本身扶正了,即是解脫,正和顛倒是一個,不是兩個。一切都調正了,煩惱即菩提。

【故事舉例】


從前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尊者舍利弗恒常晝夜三時以天眼觀察世間,如果有眾生因緣成熟,可以得度,就前往度化。


當時有一隊商人要到他國經商,攜帶一隻狗與商隊同行。在半路上,商隊暫時休息,這隻狗趁著商人們不注意時,偷吃了商隊的肉。商人們發現狗偷吃商隊的肉,非常生氣的責打,並且把狗的腳打斷,丟棄在荒野之中就離開。


舍利弗用天眼看見狗手腳彎曲,躺在地上,飢餓困頓,命在垂危,於是著衣持缽,進入城中乞食,拿著乞得的食物出城,來到狗的身邊,以慈悲之心,哀憐同情這隻狗,將手中的食物施捨給牠。狗因為食物而延續生命,心中充滿歡喜。舍利弗為狗宣說微妙的佛法,不久狗便死亡,投生到舍衛國中一位婆羅門家。


有一天,舍利弗獨自乞食,婆羅門看見舍利弗,便問:「尊者獨自一人,沒有沙彌跟隨嗎?」


舍利弗說:「我沒有沙彌,聽說你有一個兒子,希望可以給我。」


婆羅門說:「我是有一個兒子,名字叫作均提,但是年紀尚且幼小,無法差遣使喚,等他大一點,我就把他給你。」


舍利弗聽了之後,記在心裡,回到祇園。


等到小孩七歲時,舍利弗又來到婆羅門的家中,向婆羅門索取小孩,婆羅門只好將均提交付給舍利弗。舍利弗將均提帶回祇園,讓他出家作沙彌,逐步為他解說殊勝的佛法,均提沙彌思想豁朗開通,證得阿羅漢果,獲得六種神通,具備所有出家功德。


均提沙彌在證悟的當下,以神通力觀察自己過去世因緣,造作什麼業行,這一世可以為人,又能遇到有道的賢聖師父,證悟正果。在觀察中,均提沙彌看見自己前生是一隻飢餓垂死的狗,因為舍利弗的施食說法,而得到救度,心中歡欣,發誓言說:「我承蒙師父的恩德,今生才能脫離苦難困厄,應當盡此一生供養師父,永遠作沙彌,不受比丘具足戒。」


阿難以此因緣,向佛陀請示:「不知道均提沙彌在過去世時,因為造作了什麼惡行,投生為狗?又是因為造作了什麼善根福德因緣,這一世可以得到解脫?」


佛陀告訴阿難:「在過去世迦葉佛的時候,有一群比丘聚集在一起,當時有一位年輕比丘,聲音清新雅緻,善於梵唄唱誦,大家都很喜愛聽聞。另外有一位年老比丘,聲音粗糙混濁,雖然不能唱誦經典梵唄,但是常常獨自唱誦,自得其樂。而這位老比丘已證得阿羅漢果位,具足所有沙門功德。


有一天,年輕比丘聽見老比丘唱誦的聲音,仗恃著自己的聲音好聽,就辱罵老比丘:『你是長老,但是聲音就像狗叫。』,年輕比丘輕視辱罵老比丘,老比丘對年輕比丘說:『你認識我嗎?』,年輕比丘回答:『我當然認識你,你不就是迦葉佛世的比丘。』,老比丘說:『我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具足所有沙門行儀功德。』,年輕比丘聽聞之後,膽顫心驚,恐懼自責,在老比丘面前懺悔自己的過失錯誤,而老比丘也接受他的懺悔。年輕比丘因為當時惡口辱罵聖者,所以五百世輪迴轉世為狗,因為當時曾出家受持清淨戒行,所以今天可以遇見我,得到解脫。」


阿難聽聞佛陀的開示,心中歡喜,信心受持,感恩頂禮,依佛陀教誨,奉行佛法。

【懺文及佛號】又意地起瞋,大道怨賊。所以經言:劫功德賊無過瞋恚。又華嚴經云:佛子若起一瞋恚心,一切惡中,無過此惡。何以故爾?起一瞋心,則受百千障礙。所謂不見菩提障,不聞法障,生惡道障,多疾病障,被謗毀障,生闇鈍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近惡知識障,不樂賢善障,遠正見障。乃至離佛正教,入魔境界,背善知識,諸根不具,生惡業家,處於邊地。如是等障,不可具說。我等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應有無量無邊,瞋恚惡心。乃至起瞋,不避親族,何況六道諸眾生等?及其煩惱猛毒,不復自知。但事不得為心想,則何所不念。若使得遂心意,則誰不被困。故天子一怒,伏屍萬里。降斯已還,空自紛擾。鞭撻捶縛,有諸罪過,當此之時,何處應言?我依善誡,唯恐苦酷。不深不重,是意地惡,通於有識。智愚不免,豪賤共有。未嘗一日,慚愧改悔。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嗔恚煩惱,意慮幽深。雖復欲捨,對境已發,動與惡俱,念念相觸。何時當得,免離斯苦!大眾既知其罪,豈得晏然而不改悔?相與今日。懇到披誠,懺滅此罪。宜各人人,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無所負佛 南無月相佛 南無電相佛 南無恭敬佛 南無威德守佛 南無智日佛 南無上利佛 南無須彌頂佛 南無治怨賊佛 南無蓮華佛 南無應讚佛 南無智次佛 南無離憍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常樂佛 南無不少國佛 南無天名佛 南無見有邊佛 南無甚良佛 南無多功德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師子相佛 南無樂禪佛 南無無所少佛 南無遊戲佛 南無師子遊戲菩薩 南無師子奮迅菩薩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譯解】在修行佛法行菩薩道上,最大怨賊就是我們的瞋心,佛經上說:搶走了我們功德法財最大的賊,就是這個瞋恚賊。又華嚴經說:我們修學佛法的佛弟子們,起一念瞋心,就會產生無量無邊的障礙,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瞋念一起,百萬障門開,所有善的功德,都會被這一念瞋心給燒毀破壞了,所以佛經上說: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來比喻說瞋心像火苗一樣,我們的功德如同一片大森林,瞋心就像火把一樣,把所有的功德燒毀,就像火將一片樹林燒毀一樣。所以我們被瞋念所障礙而看不見菩提心,不能聞到佛法,這種種障礙令我們淪落到三惡道。甚至很多疾病的障礙,被謗毀的障礙,生出來就很愚癡的障礙,很多智障,都是前世惡業導致,有的人發狂,精神病,就是失去正念障所致,有的人智慧不夠學東西很慢,就是少智慧障,有的人常常被一些不好的朋友所牽連,就是近惡知識障,沒有辦法接觸佛法就是不樂賢善障,沒有辦法接觸佛法,離開佛法,就是遠正見障,乃至離開佛所說的正法,誤入魔所說的法,離開善知識沒有好的師長引導,有的人生下來有一些殘缺,或有的人生在有很多問題的家庭,或生長在沒有佛法的地方。這些種種無量無邊的障礙,都是因為我們的瞋心破壞了我們種種的善緣,所以遭受到這種種惡的障礙,以至障礙我們生到善處,障礙我們聽聞善法,障礙我們修學佛法得解脫之道。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有很多很深的瞋恚惡念,都是因為當我們起瞋恨心的時候,對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至親也都起貪慾心、起瞋恨心,何況是跟我們沒有相關的六道眾生呢?在我們起瞋恨心的時候,自己不會察覺到自己的瞋火已猛燒功德林了。甚至當我們瞋心想要做一些壞事的時候,有時沒有辦法達成,心裡就會想出很多做壞事的方法手段,但不一定滿你的願。假設能滿你的願,就會做出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以致什麼人你都可以去傷害。所以佛經說:天子一怒 伏屍萬里,古時候皇帝一發怒就會殺死很多人,這個比喻是在告訴我們心念瞋怒,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有這個權力,能夠滿足你的心念,滿足你的瞋恨心的話,那麼很多很多的眾生,都會因你的瞋恨而受到傷害,若是天子沒有權力的話,那內心裡面種種的忿恨之心,也會想要去打人、且把人綁起來,用種種刑法來懲罰迫害你所瞋恨的對象,來發洩你的瞋恨心。但當你對眾生發洩你的瞋恨心,滿足你的瞋恨心的同時,你是否曾想過,我應該要依循遵守佛陀的教法、戒法去行善嗎?有這樣去思考過嗎?沒有的,反過來,當我們在起瞋恨的時候,所想的盡是怕對別人下手不夠狠毒,不夠重。對所有的有情眾生,在意念裡都有瞋恨的惡念,不論我們是有智慧的、或沒有智慧的、尊貴、卑賤的人都同樣具有,不能免除。而我們從來沒有慚愧心,想要去懺悔意地的瞋恚。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我們要知道要反省瞋恚的煩惱,在我們的心裡是非常的深沉,我們雖然想要把它捨離,但當對境的時候,心念就會發起瞋恨心,念念都會去面對這個境界,又有誰能夠離開這個瞋恨的煩惱呢!即然我們知道每個人在心境裡,都有很深很深的瞋恨惡念,又怎麼可能悠悠閒閒、輕輕鬆鬆的好像沒事一樣,所以我們應該互相很誠懇的,來懺悔消滅意地裡的瞋恨,我們非常誠心誠意五體投地,至心痛切的在諸佛菩薩前懺悔,祈求歸依世尊大慈悲父。這段懺文是懺悔因嗔恚煩惱所引起的障礙和罪業。

【懺文及佛號】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願以慈悲力,無量無邊自在力。受某等今日向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懺意所結,一切怨懟。若對非對,若輕若重。已結之怨,願懺除滅。未結之怨,不敢復結。仰願以三寶力,同加攝受。哀愍覆護,令得解脫。某等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以意惡業因緣,於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結諸怨懟,若輕若重,今日慚愧,發露懺悔。一切怨懟,願乞除滅。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依三毒根,起於貪心。因於貪使,起於貪業。若幽若顯,盡空法界。他所有物,起於惡念。我當取之,乃至父母物、師長物、眷屬物、一切眾生物、諸天諸仙物,如是等物,皆念屬己,如是罪惡,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這段懺文是懺貪心,我們再次的祈求歸依十方法界諸佛菩薩三寶,祈願三寶以慈悲力、無量無邊自在力,攝受所有的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來到會場,接受我們發露懺悔,懺悔因意念結下的所有怨仇怨懟,有仇的或沒有仇的,有輕的及有重的,已經發生的冤仇,希望懺悔清淨消除滅盡。還沒有結的,還沒有發生的冤仇,期望不要再發生不要再作,永不再結新怨仇。希望以三寶力攝持哀愍令我們得一切解脫。我們從無始以來直至今日,因意念而產生之悪業因缘,對四生六道,父母師長一切眷屬,所結下來的種種怨仇怨怼,有輕的有重的,今天我們痛心慚愧,發露懺悔,希望所有的怨仇怨懟,能消除滅盡。又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了知三毒中的貪毒根,是起於八識種子,因而引發貪心的行為,指使手足口舌去偷盜拐騙,於是造了無量無邊的貪業罪,於是從無始以至今日,盡虛空界受生盡虛空界造貪業,本應物各有主,所有他們的物品,我們都想佔為己有,所以乃至父母物、師長物、眷屬物、一切眾生物,諸天諸仙物,我們都想要佔為己有,這些無量無邊的過失都是貪業罪所起,所以今天我們要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往昔所犯諸罪業,希望能夠消除滅盡。這段懺文是總懺意業,懺貪心、瞋心、癡心三毒,懺其它所有心裡面的煩惱,三業總懺,懺十惡業乃至五逆四重罪,懺根塵識和合當中所構起的一切惡業,懺犯三聚戒,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起於瞋業,晝夜燒然。一時一刻,無暫休息。小不適意,便大恚怒。取諸眾生,種種惱害。或加鞭杖,或復沉溺。乃至驅迫飢餓,懸縛幽繫。如是瞋罪,無量怨懟,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隨逐無明,起於癡業,無惡不造。無有正慧,信於邪言,受於邪法。如是癡業,結諸怨懟。無量無邊。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這段懺文是懺瞋心,懺癡心。又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日日夜夜無時無刻燃燒著我們瞋心,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的意念,當有一點點不順我們意的時候,便生起大瞋恚,於是就發動瞋恨的種種嚴重行為,去傷害眾生,或是鞭打眾生,或是把他淹死,或是不給他飯吃,或是把他吊起來打,或是把他關起來,這都是因為瞋恨心才會去惱怒、殺害、毒害眾生,因而造成無量無邊的仇恨怨懟,今天我們應該要懺悔除滅。又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這個癡就是不明事理,因為分不清楚事實,而沒有能力去正確的辨別是非善惡。所以愚癡的最根源就是無明,於是無惡不造,思想不能夠分清楚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且相信接受錯誤的邪言及邪法,並起了貪心、起了瞋心,這都因為愚癡無明所造的惡業,這無量無邊的仇恨怨懟所結下的罪業,今天我們要在諸佛菩薩面前祈求懺悔,希望能夠消除滅盡。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行十邪道,無怨不結,無業不造。念念攀緣,未曾暫捨。扇動六情,起諸結業。或身口不遂其事,心增毒厲。乃至戲笑,構起是非。不以直心,與人從事。恆懷諂曲,無有慚愧。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於六道中,受大苦惱。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等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意業不善。如是惡業;於佛邊起,一切罪障。於法邊起,一切罪障。於諸菩薩賢聖邊起,一切罪障。如是罪障,無量無邊。今日至誠,求哀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這段懺文是懺其它所有心裡面的煩惱,三業總懺。我們再次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行十邪道,除了三毒以外,其它所有心裡面的煩惱,跟眾生行十邪道結惡緣造惡業,都是因為內心意念的發動。所以煽動六根起種種的怨仇業,當我們身口的慾望不能滿足的時候,心裡的惡念就更加厲害,甚至在言談嬉笑之中,都會搧動起是是非非。與人家相處,心裡面始終是歪歪曲曲、做些奸詐巧偽的事,卻沒有一點慚愧之心,如此無量無邊的過失罪業,在六道中受種種痛苦煩惱,今天我們應該要懺悔除滅。所以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因有我身的不善而起了殺、盜、淫之惡業,因口業的不善,起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惡業。因意業的不善起貪、瞋、癡之惡業,三業為能造,三寶為所造,或於泥塑木雕,丹青繪畫,或於佛像前起褻瀆輕慢等一切罪。或於菩薩賢聖邊起污辱侵凌等一切罪。如是無量無邊的罪業,今天我們要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往昔所犯諸罪業,希望能夠消除滅盡。

【懺文及佛號】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身三口四,意三惡業。五逆【註一】四重,無罪不作。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六根、六塵、六識、妄想顛倒,攀緣諸境,造一切罪。今日懺悔,願乞除滅。又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於攝威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註二】,多有毀犯。身壞命終,墮三惡道。在地獄中,受無量無邊恆沙等苦。又墮餓鬼,無所識知,恆抱飢渴,受諸熱惱。又墮畜生,受無量苦,飲食不淨,饑寒困苦。又出生人中。墮邪見家。心常諂曲,信於邪言。失於正道。沒生死海,永無出期。三世一切眾惡怨懟,不可稱計。唯有諸佛,盡知盡見。齊如諸佛所知所見,罪報多少,今日懺悔,願乞除滅。

【譯解】這段懺文是懺十惡業乃至五逆四重罪,懺根塵識和合當中所構起的一切惡業,懺犯三聚戒,又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身三、口四之七支業,及意三惡業。乃至弒父、弒母、害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逆罪,殺、盜、淫、妄之四重根本性罪。總之無罪不作,無惡不造。今天我們應該祈求懺悔除滅。又從無始以來直至今日,我們因六根取於六塵,發諸六識,根塵識和合當中,起種種顛倒妄想(即十八想) ,攀緣塵境,所構起一切的惡業,今天我們應該祈求懺悔除滅。又從無始以來直至今日,於攝威儀戒,即諸惡莫作,無惡不除。攝善法戒,即眾善奉行,無善不作。攝眾生戒,即廣度眾生,無生不度。我們破壞犯過菩薩所修的三聚淨戒,所以墮入三惡道中,在地獄道中受無量無邊恒沙的苦刑具,又墮入餓鬼道受種種飢渴熱惱的苦報,又墮入畜生道受無量之苦,吃污穢不淨的食物,且飢寒困苦,雖業報受盡後投胎出生於人道中,但因没有善因緣,於是又墮入外道受不好的思想引導,以至心常諂曲,相信於邪言邪法,離開了佛法的正知正見,最後還是淪落在生死苦海中,永遠沒有出離的時候。就這樣在地獄 餓鬼 畜生三途悪道生死之間輪迴,甚至投胎到人道也是掉入邪見惡知識家,所以造就這麼多的惡業冤仇,只有佛才能夠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少冤親債主,多少的惡業累積,如今不管有多少,就如佛所知道的一切,我們今日都要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往昔所犯諸罪業,希望能夠消除滅盡。

【註解】


【註一】、【五逆罪】:1. 害母(又作殺母)。 2.害父(又作殺父)。 3.害阿羅漢(又作殺阿羅漢)。 4.惡心出佛身血(又作出佛身血)。 5.破僧(又作破和合僧、鬥亂眾僧)。


【註二】、【攝威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這是大乘菩薩的三聚淨戒。1. 攝威儀戒即攝律儀戒,受持五、八、十、具足戒等一切之戒律;2. 攝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為戒;3. 攝眾生戒,又叫饒益有情戒,以饒益一切眾生為戒。三聚淨戒為道俗通行戒,即大乘菩薩無論出家在家,都應該學習遵守。攝,就是具足威儀不犯戒。常行正法,令眾生望而生敬,才能為眾生成佛導航引路。

【故事舉例】


從前有一位修道的人,在寂靜的山中苦修學道,終於修成五通的仙人。五通即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能夠見很遠很遠的事物無論天上人間的事情都能見叫天眼通。能夠聽到天上人間一切聲音,叫做天耳通。能夠雲遊天下四海五湖或天上人間叫神足通。能知他人的心裡上想什麼叫做他心通。能知他人和自己過去宿世的事情,叫做宿命通。


這位五通仙人,因為天眼通能夠透視地下覆藏的珍寶,所以惹來殺身之禍。因為老百姓聽到這位仙人能透視地下的珍寶,就一傳十,十傳百的流傳全國,國王聽到這個消息,便向身邊的群臣說:“你們可曾聽說,某山中有一位仙人得到五通能透視地下的珍寶之事嗎?”,大臣說:“聽說過,可是沒有人見到仙人”,“那我們要請這位仙人,永遠住在我國里,為我國發掘地下寶藏,誰去留住他並請他指示寶藏之所? ’


身邊有一位大臣就說:“我願意到山中去,訪問這位五通仙人。”,於是這位大臣就到山中來訪問仙人。可是無論對仙人用什麼方法勸他,威逼利誘都不肯說出寶藏。最後大臣就把仙人的眼睛挖出來,呈獻給國王。國王說:“你為什麼把仙人的眼睛挖出來?”,“因為仙人無論怎樣都不肯合作,他能夠看見地下寶藏者就是這對眼睛而已,所以把他眼睛挖起來就能夠透視地下的寶藏了,何必要他合作呢?”。


國王為發掘地下寶藏,而求仙人指示,大臣因請不動仙人而挖他的眼睛,一個是貪一個是癡,造成毀滅了仙人,害人又不利己豈不是貪心的作祟是什麼?

【懺文及佛號】願以諸佛大慈悲力,大神通力,如法調伏諸眾生力;令某等今日懺悔,一切怨懟,即得除滅。六道四生,今日已受懟者,未受懟者;願以諸佛,大地菩薩,一切賢聖,大慈悲力,令此眾怨,畢竟解脫。從今日去,至于菩提。一切罪障,畢竟清淨。捨惡道生,得淨土生。捨怨懟命,得智慧命。捨怨懟身,得金剛身。捨惡道苦,得涅槃樂。念惡道苦,發菩提心。四等六度。常得現前。四辯六通,如意自在。勇猛精進,不休不息。乃至進修,滿十地行。還度無邊一切眾生。

【譯解】願我們以真誠懇切懺悔之心,祈求諸佛菩薩以大慈悲力、大神通力,消除所有各種冤親債主的怨仇。今天所有六道四生眾生已經有仇的,或是沒有仇的,都因為諸佛、大地菩薩、一切賢聖、大慈悲力的關係,使這些眾生彼此間的冤仇,都可以消除解脫,不再受惡業冤仇糾纏的痛苦。希望這些四生六道眾生,從今天以後直到成佛前,所有的罪障都能夠消除清淨,不再投生到惡道,能往生到淨土,離開冤仇相對的生命,而得到大智慧的生命,捨掉種種冤仇災難的身體,而得到清淨金剛不壞的身體,捨離惡道的災難痛苦,而得到清淨法身涅槃的安樂,因思惟惡道的可怕,於是便發起求成佛的菩提心,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 六種神通,都能夠成就自在,勇猛精進不休不息,乃至進修滿十地行,還度無邊一切眾生,最後能成就菩薩行,能夠解脫自在,這是替眾生所發的,第一個解脫善報願,先能夠解脫,然後才得善報、行菩薩道。這段懺文是代六道眾生發解脫善報願。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過去現在,四生六道,窮未來際,一切眾生。願以今懺悔,同得清淨,同得解脫。具足智慧,神力自在。願諸眾生,從今日去,至于菩提。常見十方,盡虛空界,諸佛法身,常見諸佛,三十二相【註一】,紫磨之身。常見諸佛,八十種好。分形散體,遍滿十方,救眾生身。常見諸佛,放眉間白毫相光,濟地獄苦。

【譯解】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從過去到現在及未來無窮無盡的時空裡,願十方十世的一切眾生,能夠接受我們懺悔,所有的罪障都能消除清淨。同得清淨法身,同得解脫勝果,同得般若妙慧,圓證三身三德。願所有的眾生,從今日起,直至成佛涅槃,常見諸佛清淨法身遍满十方法界,盡虛空界。又願常見諸佛清淨無染,精純到極點的真金色報身,德行圓滿的三十二無量微妙相好。又願常見諸佛八十種無量好能神通自在,分身散形,遍滿十方法界,盡虛空界,以變化身隨類示現六道眾生的相,去渡化一切眾生。所以,衪在天上說法就現天人之身,在人間說法時,就現人身。又願常見諸佛,兩眉中間放白毫相光,攝受救濟在地獄受苦的眾生。也就是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乃至四生六道,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度脫眾生。這段懺文是代六道眾生發常見諸佛願、不歷六道諸苦、早日開悟成佛。願:1. 常見諸佛法身。2. 常見諸佛報身。3. 常見諸佛化身。4. 常見佛的白毫相光。

【註解】


【註一】、【三十二相】:全名三十二大人相。大人即德行圓滿的人。具此相者,在家為輪王,出家則證無上覺。1. 足安平相,足裡無凹處者;2. 千福輪相,足下有輪形者;3. 手指纖長相,手指細長者;4. 手足柔軟相,手足柔軟者;5. 手足縵網者,手足指與指間有縵網之纖維交互連絡如鵝鴨者;6. 足根滿足相,跟是足踵,踵圓滿無凹處者;7. 足趺高好相,趺是腳背,足背高起而圓滿者;8. 腨如鹿王相,佛的股肉纖圓如鹿王;9. 手過膝相,手長過膝者;10. 馬陰藏相,佛之男根密藏體內如馬陰也;11. 身縱廣相,頭足之高與張兩手之長相齊者;12. 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雜亂者;13. 身毛上靡相,身毛之頭右施向上偃伏者;14. 身金色相,身體之色如黃金也;15. 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者;16. 肌膚細滑相,皮膚軟滑者;17. 七處平滿相,七處是兩足下,兩掌兩肩並頂中,此七處皆平滿無缺陷;18. 兩腋滿相,腋下充滿者;19. 身如獅子相,身體平正,威儀嚴肅,如獅子王者;20. 身端直相,身型端正,無傴曲者;21. 肩圓滿相,兩肩圓滿而豐腴者;22. 四十齒相,具足四十齒者;23. 齒白齊密相,四十齒皆白淨而堅密者;24. 四牙白淨相,四牙最白而大者;25. 頰車如獅子相,兩頰隆滿,如獅子之頰者;26. 咽中津液得上味相,佛的咽喉中常有津液,凡食物因之得上味; 27. 廣長舌相,舌廣而長,柔軟細薄,展之則覆面而至於髮際者;28. 梵音深遠相,梵音是清淨之義,佛的聲音清淨而遠聞;29. 眼色如紺青相,眼睛之色如紺青者;30. 眼睫如牛王相,眼毛殊勝如牛王者;31. 眉間白毫相,兩眉之間有白毫,右旋常放光;32. 頂成肉髻相,頂上有肉,隆起為髻形者,也叫無見頂相。

【懺文及佛號】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以今懺悔,清淨功德因緣。從今日去,捨身受身,不經地獄道,鑊湯爐炭,焦形爛體之苦。不經餓鬼道,懷饑抱渴,針喉鼓腹之苦。不經畜生道,償債酬命,驅馳宰割之苦。若在人道,不經四百四病觸身之苦,不經大熱大寒難耐之苦。不經刀杖毒藥加害之苦,不經飢渴困乏之苦。又願大眾,從今日去。奉戒清淨,無玷汙心。常修仁義,念報恩心。供養父母,如視世尊。奉事師長,如對諸佛。敬重國王,如真法身。於餘一切,皆如己想。又願大眾,從今日去,乃至菩提。達深法義,智無所畏。明解大乘,了見正法。即自開解,不由他悟。一向堅固,志求佛道。還度無邊一切眾生,等與如來,俱成正覺。

【譯解】又祈願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以拜『梁皇懺』的懺悔功德,祈請諸佛菩薩的神通力、大慈悲力,攝受我們的冤親債主來此道場,並接受我們的懺悔,化解彼此之間的冤仇,使惡業消除滅盡,因而得到清淨身,得見佛的法身、報身、化身乃至佛的白毫相。又祈願在成佛以前,不管在生死輪迴中怎麼走,都不會遭受到地獄道鑊湯油鍋,形體焦爛之苦。也不會遭受到餓鬼道中,餓鬼腹大如鼓,咽喉如針飢渴的痛苦。更不會遭受到畜生道被人家宰割驅逐鞭打的痛苦,來償還欠人家債之苦。若在人道,不受四大不調,四百四病惱身之苦,又不受烈炎酷暑難忍之苦,不受嚴寒隆冬難耐之苦,不經刀杖鞭撻,毒藥加害之苦,不經飢渴勞困疲乏之苦。如是經歷,而不受苦。又祈願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我們要守五戒行十善,奉受三壇大戒。得聞佛法,明了因緣果報。從此不可知法犯法。持戒清淨猶如冰雪霜,守身如同潔白玉,無絲毫瑕疵玷污之點。常修仁,則一切不殺。常修義,則一物不盜。念報四恩之心,供養父母慈親,當念養育之恩。在家中待父母如供養靈山世尊一樣,師長有教訓玉成之德,所以要待為常住活佛想。國王維持外護,乃佛法之屏翰,應作佛之真法身想。對所有的一切眾生,都與我同體,應作自己之想。不分人我彼此,要作平等不二之想。因為唯有持戒,行仁善,常念四重恩,才能離開惡道。又願今日在這裡一起拜『梁皇懺』的同修們,深入佛法,直到成就佛道,因從聞思經典以後,我們通達明白了解佛法的思想,就無所畏懼,當清楚親證大乘空性的正見之後,自然而然就能開悟。所以求佛道的信心,自始至終都非常的堅定,我們願度六道四生的一切眾生,同發菩提心、行菩提道,等同諸佛如來,俱成無上正覺。這段懺文是代六道眾生,發無三惡道願,發奉戒行仁善願,發無畏智解願。

【故事舉例】


衛仲達才三十幾歲,有一天被閻羅王抓去,閻羅王吩咐判官把他一生造作善惡的檔案拿出來。造作惡的檔案擺滿了整個大殿,造作善的檔案只有一卷。閻羅王看到很生氣,吩咐判官把他的善惡檔案秤一秤,結果他造作惡的那些檔案反而輕,那一卷善的反而重,閻羅王的臉色也就轉變了。衛仲達就問閻羅王:「我才三十幾歲,我哪裡會造作這麼多?」閻羅王告訴他:「造業不必等你有行為,念頭才動就已經入檔了。」這比現在的電腦還要進步。業包括我們的起心動念,一個不善的念頭,雖然沒有行為,阿賴耶識裡已經是業習種子了,非常可怕!


衛仲達就問:「那一卷善到底是什麼?」閻羅王告訴他:「只是一個奏摺而已,就是你勸導皇帝不要興建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他說:「但是當時皇帝並沒有聽我的建議,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力量?」閻羅王說:「皇帝要是聽了,你的福報就更大。因為你做這樁事情是發於誠心,沒有自私自利,不為名聞利養,是為社會廣大的群眾,所以這個善的力量大!」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懺文及佛號】今日道場,幽顯大眾,賜為證明,所發微願。某等正願;願生聖人所居之處,常能建立道場,興顯供養。為諸眾生,作大利益。常蒙三寶,慈悲攝受。常有勢力,化導得行。常修精進,不著世樂。知一切法空,於諸怨親,同以善化。乃至菩提,心無退轉。從今日去,一毫之善,悉資願力。又願若生人中,生修善家。更立慈悲道場,供養三寶。一毫之善,悉施一切。願與和尚闍黎,不相捨離,自然蔬食。絕愛染心,不須妻子。忠信清直,仁恕和平。損己濟物,不求名利。又願若捨此身,不蒙解脫,生鬼神中。願為大力護法善神,濟苦善神。不須衣食,自然溫飽。又願捨此身命,不蒙解脫,墮畜生中。常處深山,食草飲水,無諸苦事。出則為瑞。不被籠縶。又願捨此身命,不蒙解脫,墮餓鬼中。願身心安樂,無諸熱惱。化諸同苦,皆令悔過。發菩提心。又願捨此身命。不蒙解脫。墮在地獄。自識宿命。化諸同苦。皆令悔過,發菩提心。某等恆自憶菩提心,令菩提心,相續不斷。仰願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一切聖人,以慈悲心,現為我證。又願諸天諸仙,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咒,五方龍王,龍神八部,同為證明。重複至誠,歸依三寶。

【譯解】今天在場的幽顯大眾,有看到及看不到的,請為我們所發的很小很小的願做證明。希望生生世世,能夠生在聖人所居之處,常能建立道場來利益眾生,弘揚佛法,能夠供養諸佛、供養眾生,常常得到佛法僧三寶的慈悲攝受。我們除了佛菩薩三寶的攝受護念以外,自己也要有福德善根的力量,能夠化解教導眾生如法的行持,常常用功修行,精進不懈,不貪著世間的安樂,了知一切法緣起於性空。從今以後,發願對所有的怨親都一視同仁,以佛法、善法來教導化解他們,直到發菩提心成就正等正覺,永不退轉。從今日以後,若有一絲絲的善福,也都要迴向於我們所發的願力。又希望投生於能夠聽聞佛法、學習佛法的修善積德之家,則可立道場,禮敬供養三寶一切善事福業。凡有一點點的善功,也不為自己求,只為利益眾生。希望有善知識和尚、阿闍黎,能常常教化我們、不捨離我們。不茹五葷,自然疏齋,離開男女情慾的愛染心,不被男女情慾的煩惱所纏。於是無男女情慾,這樣子一來有妻室或無妻子又有何不同?我們的心性要忠信清直仁恕和平,也就是說我們要非常的正直善良仁愛,能夠寬以待人,非常的和氣、非常的平和。能夠不去追求名利,常把自己好的東西拿來利益眾生利益別人。又願若失去人身,不能往生淨土得解脱,墮入成為鬼神,也希望能成為護持佛法、濟苦的大力善神,不需要人家供養,自己就能衣食溫飽。又願若失去人身,不能往生淨土得解脱,墮入畜生道,也希望能常處深山,沒有人可以捉得到,也不要當虎狼等兇殘的畜生,去吃眾生的肉,願在深山裡面吃草飲水,這樣就不會跟其牠眾生結冤仇,把畜生的惡報圓滿結束。又願若失去人身,不能往生淨土得解脫,墮入餓鬼中沒有飯吃,也希望至少能得到身心安樂、沒有種種熱惱,而且能夠教化這些餓鬼悔過,並了解墮餓鬼是自己的惡業所致。又願若失去人身,不能往生淨土得解脱,墮入地獄道裡面,也希望能能夠知道為什麼會墮在惡道裡,並且教化同在地獄受苦的眾生,令他們都能懺悔改過,然後發起菩提心。所以仰願十方一切諸佛,大地菩薩一切聖人,以慈悲心證明我們為眾生所發的種種菩提願能相續不斷。又願諸天諸仙護世四王,主善罰惡守護持咒,五方龍王、龍神八部,這些護法也同樣能為我們證明。我們要互相跪在諸佛菩薩面前,五體投地,誠懇痛心懺悔祈求歸依三寶。這段懺文是與會大眾同發善願:1.聖居供養願2.六道正知願:人道、鬼神道、畜生道、若生餓鬼道願、若生地獄道願,及願佛菩薩證明加持所發的願。

【懺文及佛號】大聖世尊,巍巍堂堂。三達洞照,眾聖中王。分身濟物,現坐道場。天人歸仰,參稟未央。八音遠被,羣魔驚惶。威震大千,慈化流芳。以慈悲力,普攝十方。長辭八苦,到菩提鄉。故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度人無量,拔生死苦。以今懺悔,清淨讚佛功德因緣。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日去,至于菩提。以佛神力,隨心自在。

【譯解】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最偉大光明最至聖的世尊,佛的神通智慧是無量無邊,是眾聖中之王,佛不動本座就能在法性中化現十方。我們從佛陀所得到的福德因緣、善法功德是受用不盡的,佛宣揚佛法的法音,具有八種殊勝的功德,所以天魔驚惶恐怖,佛的萬德之威,震動於大千世界,佛所教化的功德流布,大慈大悲之力,普攝十方一切眾生,願各長辭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之八苦,直趨進菩提涅槃之故鄉。佛有這樣的功德所以號稱如來、 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等十種尊稱,佛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令眾生出離生死輪迴,諸佛未出世,萬古如長夜,諸佛已出世,度人無窮盡。佛能救拔無量無邊的眾生脫離生死輪迴苦,所以從今我們要在諸佛菩薩前祈求懺悔清淨,以讚佛咒願的功德因緣,希望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現在發心,直至成佛。並祈願以佛菩薩三寶不可思議的神通力,加被覆護,我們每個人都能稱心如意,隨心自在。

六、【尾讚】將這一卷懺文的大意用讚的方式來重點提要,及為結束這一卷懺文跟佛菩薩名號的禮拜後,藉由十地菩薩果位及願力的不同,對每一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都證得同等的法性,可是還有一些業障的深淺而分成十地的差別,但所證的法性是平等的。因業障層層清淨,以象徵功德層層而上直到圓滿,尾讚最後回向,所稱念的菩薩名號不同,是依「十地菩薩」的十個位階,由歡喜地到法雲地的法身菩薩。

【尾讚】心驅身口。展轉相由。備經六道起深尤。怨懟總綢繆。仗佛慈舟。普運過煩流。南無現前地菩薩摩訶薩。(三遍)

【譯解】我們的意念驅使著身口,身口又影響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跟身口互相影響,如此相續不斷,墮入三途六道輪迴中,就跟眾生結了很多深重的冤仇。這些彼此之間的仇恨怨懟,數不清 解不開 理不盡,互相糾纏不清,所以我們只有仰仗歸依佛的慈悲法船,並祈請讚嘆能證得廣大悲心與高度智慧,可入滅盡定的第六地菩薩,南摩現前地菩薩摩訶薩的大力加持,才能讓我們度過生死煩惱的洪流。南無現前地菩薩摩訶薩。(三遍)

七、【出懺文】在每卷圓滿尾讚之後,引導我們把懺悔的內容再次做總結的提升,將已懺悔的功課告一個段落,且提升自已對佛法的信心修持,及契入佛法的菩提道路上。在出懺的時候,把懺悔的功德迴向,希望諸佛菩薩證明我在努力懺悔,並把所修行的功德集合起來,轉化成為利益一切眾生的功德回向。


《出懺文》第一段讚佛功德:用佛的容貌跟佛的慈悲,來形容佛的功德浩蕩巍巍。

【出懺文】如來往昔六念中,大慈悲門不可説;如是修行無有已,故得堅固不壞身。 慈悲廣大, 智用難量。増進六時【註一】,圓明六度。 仰惟大覺,速賜感通。 上來奉為求懺某等,修建慈悲道場懺法。今當第六卷,功課圓滿。

【譯解】讚佛如來往昔在因地的修行功德,說明在六念中修行的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有種種不可說的慈悲殊勝功德,能這樣相續不斷的努力精進修習以後,才能夠得到堅固不壞的金剛智慧之身,佛的慈悲廣大及佛的智慧是難以思量的,佛隨時隨地六時之間都不斷的努力精進是為了成就圓滿六度行,祈望佛陀能夠讓我們很快的感應,更祈請佛慈悲證明我們修懺的功德是如實不虛,我們現在懇切求懺悔,誠心禮拜的《梁皇寶懺》第六卷,功德已圓滿了。

【註解】


【註一】、【六時】:晝三時夜三時合為六時也。晝三時為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為初夜中夜後夜。

《出懺文》第二段莊嚴道場並用很莊嚴的梵唄聲音,稱讚佛的名號,如儀如法禮佛拜懺,功德克諧圓滿了。

【出懺文】香焚海岸,燭炳蜂房。盤列七珍之妙供,茶烹上苑之先春,供養法會之聖賢,護法監壇之主宰。集斯善果,普利有情。

【譯解】我們把拜《梁皇寶懺》的道場,用焚香海岸的檀香來瀰漫十方法界,燃燒著像蜂房一樣密的蠟燭去照耀諸天宇宙。並用上好的飲食、上等的春茶,供養諸佛菩薩及參與法會的聖賢、護法監壇龍神八部,且用很莊嚴的梵唄聲音,在道場裡稱讚佛的名號,經行、繞佛、行香、打坐如儀如法,我們把所修集的圓滿功德善果,迴向普利一切有情眾生。

《出懺文》第三段回向證明,再求懺悔。我們依懺文裡不斷的一段一段、一章一節的去發露慚愧懺悔,然而還有些微細的業果,還不能夠完全的消除。所以我們要繼續仰仗於佛三寶,大眾僧的加被,並痛心懇切,不斷努力地去懺悔,直到業障消除殆盡。

【出懺文】奉為求懺某等,洗除積世之障縁,増長六天之快樂。伏願;六根清淨,如杲日以當空; 六識【註一】圓明,似秋蟾而映水; 六觸【註二】六受【註三】,倶乘般若之因; 六愛【註四】六塵【註五】,等入圓明之果; 獲六殊勝【註六】於此界他方,滿六度【註七】行於人間天上;四生六道,同登解脱之門;九有三塗,咸出迷淪之苦。情深未備,過重難言,再勞尊衆,同求懺悔。

【譯解】我們要把累世以來的罪垢,繼續的懺悔直到淨除,並繼續累積無量無邊六欲天的福德,希望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像正午的太陽一樣的清淨光明。我們的六識心識,有如秋天裡十五的月亮一樣,映在水裡一樣的清淨光明。「六觸六受」是十二緣起裡的六根之觸、受,本來是生死流轉的重要轉折點,但現在我們不讓它落入生死輪迴、反而要把它轉成般若之因,趨入般若智慧的方向去。「六愛六塵」是接著十二緣起裡的愛(愛著)、取(取六塵),我們要把這十二緣起裡的愛取,轉化成清淨的果報。也就是說「六觸、六受、六愛、六塵」,都是塵俗的煩惱,現在我們要把這塵俗煩惱轉成清淨的功德法性,如此才能夠成就六種殊勝境界,圓滿六度的菩薩行於人間天上,四生六道跟九有三途,才能出離生死輪迴之苦海得解脫。我們的心意至誠,但是還沒有圓滿,因為我們無量劫來的惡業很深,雖然我們依懺文裡不斷的一段一段、一章一節的去發露慚愧懺悔,然而還有些微細的業果,還未能完全消除。所以我們要繼續仰仗於諸佛菩薩三寶,大眾僧的加被,並痛心懇切,不斷努力地去懺悔,直到業障消除殆盡。

【註解】


【註一】、【六識】:佛教術語,識的分類法之一,為六種感官認知的功能,為眼識、耳識、影明暗、物品的麤細、土地的高低平整與不平整等,眼根接觸到色塵就會生起生眼識。聲塵:一切語言音聲,包括風雷鐘鼓聲、你聽了覺得喜歡或不喜歡之聲音、唱歌吟詠及男女所發出的聲音等,耳根接觸到聲塵就會生起耳識。香塵:好的香味、不好的香味(臭味)、聞起來對人類無害的香味如中藥或青草藥味、檀香沉香的香味(名:俱生香)、混雜多種香料的香味(名:和合香)、食物酸變後的臭酸味(名:變易香)等,鼻根接觸到香塵就會生起鼻識。


【註二】、【六觸】:指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等六種作用。


【註三】、【六受】:受領於六根之六塵曰六受,行住坐臥語默曰六作。又六根之作業也。


【註四】、【六愛】:六愛身 (眼觸所生愛、耳觸所生愛、鼻觸所生愛、舌觸所生愛、身觸所生愛、意觸所生愛)。


【註五】、【六塵】:色塵:眼睛所看到的「青、黃、赤、白」色、煙雲塵霧、長短方圓、光。


【註六】、【六殊勝】:1.依殊勝者,依菩提心,由此發起而行布施:依殊勝,行持布施應當依於菩提心而發起。2.物殊勝者,總諸施物無餘行施。若於別物而行施時,亦應不忘總施意樂:所施物殊勝,總的來說,身、受用、及一切善根應當毫無保留地惠施有情。如果對各別施物行布施時,也應當不忘失總的布施意樂。3.所為殊勝者,為令一切有情現前安樂究竟利義而正惠施:所行的布施殊勝,布施是為了使一切有情獲得現前的安樂和究竟的利益。4.善巧方便殊勝者,經說無分 別智之所攝持,初發業者,當以通達法無性慧之所攝持:以善巧方便行布施故殊勝,經中說善巧方便布施是無分別智所攝持,故殊勝。對於初發心的行者來說,應當以通達一切法無自性之智慧來攝持。5.回向殊勝者,回向施善於大菩提:回向殊勝。把布施獲得的一切善根全部迴向大菩提,故殊勝。6.清淨殊勝者,滅煩惱障及所知障:清淨殊勝。此布施能滅煩惱障及所知障,故清淨殊勝。


【註七】、【六度 】: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六者的合稱。

八、【回向讚】「回向讚」有兩個,一個是龍華三會,另一個是消災免難生西方。基本上《梁皇懺》是以『龍華三會』這首回向偈為主體。這個是龍華三會。

【回向讚】梁皇懺。六卷功徳力。願滅信人/亡者六根罪。親證菩薩現前地。懺文擧處罪花飛。解了冤。懺了罪。消災増福慧。脱苦生忉利。龍華三會願相逢。彌勒佛前親受記。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三稱

【譯解】我們拜梁皇寶懺第六卷懺悔功德力已圓滿了,祈願諸佛菩薩消滅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所造的六根無明煩惱罪業,及超薦所有亡者離苦得樂,往生淨土。並祈求証得廣大悲心與高度智慧,可入滅盡定的第六地菩薩,南摩現前地菩薩摩訶薩,來証明我們是如實的痛心懺悔。能將我們的罪業有如枝葉上的花,被懺悔之風吹掉。令懺悔功德洗滌滅除惡業之果一樣,解除跟眾生的冤仇,惡業清除。消災增福慧,離苦生忉利天。我們歷經無量劫修行,無量劫行菩薩道,然後開悟解脫生死,希望到龍華會上與大眾再相逢,在彌勒佛的面前,再聽彌勒佛說法,然後蒙彌勒佛授記。

八、【回向讚】《舉讚》這一個是消災免難生西方。

【回向讚】梁皇懺。六卷已全周。回向四恩并三有。拜懺某等増福壽。願將法水洗愆尤。惟願亡靈往西遊。現前地菩薩。惟願哀納受。南無登雲路菩薩摩訶薩 三稱

【譯解】我們拜梁皇寶懺第六卷懺悔功德已圓滿,願將此功德力迴向四恩(是三寶恩、國王恩、師長恩、父母恩)。及三有(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一切眾生。願以此懺悔功德力增福增慧延壽,願以懺悔功德力的法水,洗淨我們的心、我們的罪業。祈願所有超薦的亡親眷屬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誠心懇切祈求証得廣大悲心與高度智慧,可入滅盡定的第六地菩薩,南摩現前地菩薩摩訶薩,及南摩登雲路菩薩摩訶薩,慈悲大力加持護佑,令我們所求如願,一切吉祥圓滿。

【故事舉例】


古化淮郡地方,有一位讀書人,有一次在酒醉之後,調戲了家中的一位婢女,而這位婢女堅拒了主人的調戲,很快得以乘機逃脫主人的糾纏。過了一些日子,到了陰曆月底的最後一天,這位讀書人,睡到四更天的時候,他的妻子,忽然把他叫醒說:「我剛才見了一位星神,頭上戴著方巾帽,身上穿著黑袍子,騎著一匹快馬,去向天上奔行,他隨身還帶著簿冊,並且用手向我指劃一下,就飛奔離去了。我聽不清楚,也不知道他向我說些什麼,只覺得他神威赫赫。我就在不知不覺中被驚醒了。」這位讀書人,聽他妻子這麼一說,頓時全身感到毛骨悚然,他當時,只是回答說:「你夢境中的神明,一定是灶神了!」因為他以前就知道灶神的形象。後來,過了半年,那個讀書人,就將這位婢女許配給了人家,然後,他才向妻子說明:「你從前夢到灶神向你有所警示,是因為我曾經調戲過家中的婢女,她堅決的拒絕而得以倖免。沒想到就在當天的夜裡,灶神就透過你來警告我了。我想我侮辱婢女那件事,雖然沒有做成,但是,我心中已經產生了惡念,所以被灶神記錄下來,上奏了天曹。以前我不敢向你說明,是因為恐怕你會懷疑,怕你會去為難這位婢女。今天向你說明這件事,一則是表彰這位婢女的節操;二則是揭露我所犯下的過失,向你表示懺悔!」

【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譯本第六卷 * 解怨釋結第九之餘的結語】

《供養讚》茶供養――春先蕊(象徵意義:清醒)『供茶功德:口齒清香,永離渴愛,安樂少病,具諸福報』 。首先我們再次的說明整個佛法的綱領,每一個有情眾生從發菩提心開始,展開行菩提道、行六度,最後圓滿六度,成就菩提果,這樣的一個架構綱領,是佛法中非常明確的體系。而《梁皇寶懺》的核心思想是行菩薩道的思想,我們從第一巻的歸依三寶,断疑,懺悔,第二卷的發菩提心,發願,發迴向心,第三卷的顯果報,第四卷的顯果報之餘、出地獄,第五卷的解冤釋結,第六卷的解冤釋結之餘,這整個承上啓下是《梁皇寶懺》的七個核心思想,第一是歸命三寶,因所有一切的懺悔功德,都從歸依三寶開始,第二是要禮拜懺悔累世來,所犯的無量罪業,第三是發菩提心,第四是發願回向,第五是陳述因缘果報的昭然不爽,第六神通感應之事,諸佛菩薩三寶所顯現,種種利益眾生的慈悲神通力,第七是達成我們跟所有六道眾生,解冤釋結的目地,消除墮入三惡道的深淵痛苦裡。這梁皇寶懺雖然有十卷,但從第一卷到現在第六卷,基本上是把這七個核心思想都依次序的凸顯出來,其實在整個梁皇寶懺十卷裡的結構,在每一個小段裡面,都同時具有這七個思想的表現。第六卷的解冤釋結之餘的內容,我們在卷五已經提過,第一是向父母懺悔,第二是向師長懺悔,第三是向六道眾生懺悔,並總說懺悔義。接著這卷六是進入,懺悔我們因身口意所造的三業,要向四生六道一切眾生懺悔,求懺悔身業、口業、意業三業的不正確思惟,為什麼呢?首先要向四生六道一切眾生懺身惡業,為什麼呢?中國的古哲:「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正因為有身體,所以就有了人我親疏仇怨之別,而產生了種種的苦報。我們要思惟我們的身業是怎麼犯錯?要如何懺悔?我們凡人不知道這個肉體,其實就好像衣服房子車子一樣,當無常來時就會破壞掉,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我存在,這個色身也不是我,是我們自己執著有這一個色身的我,而執著有身見,執著這個身體自以為是我,於是執取在三途惡道的身體為我。這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們只知道我有身體,而不能用同理心去感受別人也有身體,我希望這個身體得到安樂,而不能以同理心希望別人的身體也得到安樂,只知道自己身體飢餓痛苦,但不能用同樣的心去體會別人也會飢餓痛苦,這都是因為愚痴執著有我身見的關係,我們不能將心比心,如是因,感如是果。或因瞋恚,或因貪愛,或因愚癡,從三毒根而造十種惡行罪業,因此在惡道中受三途果報的劇裂痛苦,這都是因為被執著這個有形的身體所害。而這個身體除了接受果報以外,同時也在造作日後身體的因,也就是現在用身體來造作什麼業,來世的身體就會得到相對的果報。所以不可能是別人作而你受惡報,或是你作而別人受惡報,一定是自作自受,誰作誰受報,自作其因,自受其果。所以我們祈求以三寶力攝持所要懺罪的對象來到會場,向六道眾生發露懺悔,懺悔惡業,懺殺罪,懺斷人飲食罪,懺殺食眾生,懺用水火來殺害眾生的過失,懺偷盜罪,懺斬截燒煮罪,懺凌人傲物罪,懺悔因為嫉妒或追求名聞利養、邪見結下的怨結,懺悔自作、教他、隨喜讚嘆他人行悪業,諸如盜三寶物的種種罪業,懺悔總向六道十方一切眾生處結下的怨結,祈願佛菩薩成就懺悔,乞求滅罪。


第二段說明懺悔口惡業的重要,在十惡中,身三口四意三,其中兩舌、惡口、妄語、綺語都是招致惡報的口業惡行。古言:禍從口出,是佛教導我們,口有四種過失,就是兩舌、惡口、妄言、 綺語,兩舌是挑撥離間,是是非非,也就是遇見東家說西家,到了 西家說東家,害得東西兩家彼此結冤仇,惡口是口出傷人。妄言是把黑的講成白的,把白的講成黑的,黑白顛倒講,把天講成地,把地講成天,愛怎麼講就怎麼講。綺語是講一些似有非有的話,讓人產生顛倒妄想,講一些很好聽的話,但卻是歪曲諂媚與事實不符,造出一些似是而非讓人彼此懷疑猜忌鬥爭的話,談到自己什麼都是好的,講到別人就什麼都是不對的。於是對聖賢評論分等级,對我們的長官、君王評判打分數,諷刺師長,誹謗善知識,一旦我們身口意起了貪愛、瞋恚、愚癡的三毒根慾念,就會用三毒來加害眾生,造殺、盜、…….等之十惡行。以惡口、妄語、兩舌、綺語之口四業所造的惡行,是無窮無盡的。不論你是尊貴或卑賤的,有親戚關係或不認識的。稍微有不順意,便產生恨怒懷恨於心,或怨天罵地,訶責鬼神,貶責聖賢,惱亂父母師長,四親六眷,乃至一切眾生。使其懷恨,終身不忘,所招的果報很重。所以眾生被你毒害之後,就會產生怨恨,自然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或許今生就能夠報仇,或者今生報不了,就等到來世,還是要滿報仇的願,這樣冤冤相報,彼此墮入六道惡業中,永無止息,實在是很可憐!誰人背後不說人,人人背後有人說。諂言穢語無益談,我們要了解身三口四是萬惡的根源,而三業中以口業所受的痛苦最為深毒。其實「惡口、妄語、兩舌、綺語」這四種有不同的差異,口業跟習性是有很大關係,身口的根源還是在於意念,因此要從心念來端正,心念端正了以後,言語行為自然端正。


第三段說明懺悔意業的罪惡,我們現在所講的,三業裡面之所以會起身口業,都是從意裡的貪瞋癡而來,三毒中的貪毒之根源是起於八識種子的貪心,因貪心指使手足口舌去偷盜拐騙,把父母物、師長物、眷屬物、一切眾生物,諸天諸仙物,都想要佔為己有。這個癡就是不明事理,因為分不清楚事實,所以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愚癡的最根源就是無明,於是無惡不造。思想分不清楚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於是接受相信錯誤的邪言及邪法,因此起了貪心、起了瞋心,這都因為愚癡無明所造的業,佛經上說:防意如城。守口如瓶。意思是告誡我們要防範自己的意念,就有如守護城池一般的嚴密謹慎,又有如用蓋子蓋住瓶子,要密封得不能打開一樣。由此可知,我們之所以在六道生死輪迴中,而不能夠了脫生死,都是因為心裡起了貪欲、瞋恚、愚癡以及邪見的意念所導致,因而造十惡五逆的悪業,於是遭受三途痛苦果報。所以經言:「劫功德賊。無過於瞋恚。」又華嚴經云:「佛子。若起一瞋恚心。一切惡中。無過此惡。」意思是說,在修行佛法,行菩薩道上,最大的怨賊就是我們的瞋恚心,佛經上說:搶走了我們功德法財最大的賊,就是這個瞋恚賊,所以說:「一念瞋心起, 火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因此不見菩提障,不聞佛法障,生到三惡道障, 很多疾病的障礙,被謗毀的障礙,少智慧障,近惡知識障,沒有辦法接觸佛法,離開善知識,沒有好的師長引導,障礙我們生到善處, 障礙我們聽聞善法, 障礙我們修學佛法得解脫之道等等。當我們起瞋恨心的時候,就連對我們的父母兄弟姐妹至親都會起貪慾心、起瞋恨心,更何況其他跟我們沒有相關的六道眾生呢?當我們起瞋恨心的時候,自己不會察覺到,自己的瞋火已在猛燒功德林了。若有一丁點不順意的時候,便生起大瞋恚,於是發動瞋恨的種種嚴重行為,去傷害眾生,或是鞭打眾生,或是把他淹死,或是不給他飯吃,或是把他吊起來打,或是把他關起來,想盡各種刑法來懲罰迫害你所瞋恨的對象,來發洩你的瞋恨心,所想的盡是怕對別人下手不夠狠毒,不夠重。這都是因為瞋恨心才會去惱害、殺害、毒害眾生,這個瞋恚心不論有智慧的,沒有智慧的人都不能免除,尊貴或卑賤的人都具有,所以說天子一怒,伏屍萬里。


由以上三段,我們了解累世直到今日所造的無量無邊的仇恨怨懟,都是因為有我身的執著而起了殺、盜、淫之惡業,因口業的不善,起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之惡業。因意業的不善起了貪、瞋、癡之惡念,而造了十惡業乃至五逆四重罪,總之無罪不作,無惡不造。即然知道我們的意念驅使身口,身口又影響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跟身口互相影響,如此相續不斷,就跟眾生結了很多深重的冤仇,這些彼此之間的仇恨怨懟,數不清、解不開、理不盡,互相糾纏不清,於是墮入三途六道輪迴中,永無止息。其實造惡業,最重要的當然是三毒,可是真正去傷害眾生的是瞋恨心,瞋恨心是因為貪不得,所以起瞋恨心;瞋恨心是因為愚癡、不了解事物,所以起瞋恨心。我們了解貪瞋痴的關連之後,要從這個先後的次序,所以造惡業的主要動能,還是以瞋恨心為主,為惡業的根源。當然再往前推的源頭,是貪慾與愚癡,愚癡的前面就是無明,所以煩惱有先後的差異。在懺意地的理論裡面,特別強調了懺悔瞋恨,因為瞋恨是作為惡業發動最原始最主要的動能。懺悔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控制心念,所以要常常的反省,去觀察我們的思維,讓我們的心能夠平息下來,讓我們的心不要再造作三毒。


我們仗著透過佛菩薩的慈悲力、智慧力、神通力、法性功德力,及親自在諸佛菩薩前向六道眾生面對面的發露懺悔,所以要知道如何懺悔才能達到最好的功能?第一點、我們要有正確的知見、正確的理論、正確的觀點、正確的信仰,才會有正確的思想行為,才能對生命的價值觀有正確判断力,才能引導我們真正的走向生死解脫,走向菩提之道。第二點、虔誠具體的發露懺悔,我們要面對跟我們有仇有冤的眾生,及父母師長懺悔,懺悔因身業、口業、意業所造的冤仇,且具體發露我們往昔種種的惡業過失。向他們親自懺悔。所以按照梁皇寶懺的儀式,必須要給父母師長及六道眾生,設立一個牌位在佛的兩邊,然後我們向他們懺悔,並請祂們跟我們一起共行懺悔。第三點、在解冤釋結之後,祈求諸佛菩薩能令一切的有情眾生行菩薩道,同證菩提。


梁皇寶懺原名為慈悲道場,為什麼叫慈悲道場呢?我們可以感受到梁皇寶懺從第一卷到結束整個過程之間,都是以慈悲一切眾生,做為整個懺文的核心價值,整個懺文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每一個概念都是以悲憫眾生,安樂眾生為核心的概念,這就是梁皇寶懺的精神,所以它的本名叫慈悲道場懺法的緣由,就在於此。慈是給人快樂,饒益利他,也就是給予六道眾生,出離三界。悲是拔除救濟眾生的痛苦災難,也就是拔除六道眾生的三途之苦,乃至六道輪迴之苦。直到能行菩薩道得到清淨,然後生生世世能夠安樂,成就菩提,成就十地的法身,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法身的安樂,所以從解冤釋結及解冤釋結之餘,這二卷已把慈悲道場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非常的清楚明白。


再說我們常常放任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去追逐外在六塵的虛幻假象,讓六識去追逐攀緣,使貪念執著於外在的六塵,產生了十八種顛倒妄想,所以造就了我們六道輪迴的惡果。我們已經形成了六根六識六塵的三和合,於是墮入六道輪迴。現在我們得聞佛法,明了因緣果報,內心非常的慚愧懺悔,我們的心不要再造作三毒,所以要讓我們的心能夠安住淨潔。從此要守五戒行十善,又奉受三壇大戒。常修仁,常修義,常念報四恩之心,對所有的一切眾生,平等不二,不起分別,並努力用功去修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的六念殊勝功德善法,行六度菩薩行去圓滿度化眾生,這樣在無盡的歲月裡不斷的精進修習,才能夠得到堅固不壞的金剛智慧之身。  

< Bac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