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214册「瑜伽士的寶劍」精選分享.二0一0年五月出版K
004白空行母現身 (序)
昔日,我在「吐登達吉」上師處,我的上師對我講述了一件真實的故事。
「吐登達吉」說:有一天。白空行母現身對我的上師講:「你要速去台灣,找一位姓『羅』的,這位姓『羅』的,在這個時劫裡,會是一位珍寶上師,將來成就果位,這位上師的報身就是阿彌陀佛。」
「吐登達吉」最初不以為意。但白空行母屢屢出現。於是我的上師帶著侍者「吐登其供」到台灣弘法,順便尋找姓「羅」的。找啊找的。始終沒有找到一位姓「羅」的。「吐登達吉」上師找不到姓「羅」的,非常的沮喪。
過了不久,我主動皈依了「吐登達吉上師」,上師為我取法號:「吐登其摩」。
又有一天。白空行母現身,我的上師對白空行母說:「在台灣,找不到姓『羅』的。」
白空行母回答:「他早就在你的身旁,他就是盧勝彥,你傳授他內密三部甚深不共口訣吧!」
我的上師說:「他姓盧不姓羅?」
白空行回答:「台灣話,姓盧的發音就是羅。」「盧」的發音是「羅」。吐登達吉上師恍然大悟。所以,我在吐登達吉上師處,成為他的主要弟子,所有內密口訣均得自他的傳授,無與倫比的灌頂,加持力源源不 絕。
我在吐登達吉上師處得到:咕噜咕咧佛母灌頂。 無上密灌頂。 大威德金剛灌頂。 時輪金剛大灌頂。……
甚至在「吐登達吉上師」入滅後,仍然現身,傳授我不共的法教。我感恩頂戴。
有一天。白空行母現身對我說:「盧師尊,你要寫一本書,你有責任寫這樣的一本書。」
「什麼書?」
白空行母從虚空中拋下一本書給我。我翻開一看,大駭!
白空行母說:「寫吧!這是警惕你的聖弟子,在險地上,在歧途上,叫唤他們走回正道的方法!」
我說:「這!太難為了!」
白空行母說:「難為而為,也是善哉!此書,眾生須讀。」
010白空行母拋下的一本書
前文「序」中提到,白空行母從虚空中,拋下一本書給我,我這一翻,大駭。此書書名:《極機密下三惡道名冊》。我翻了一翻。 嚇得我手足無策。
第一頁:很多行者,從皈依金剛上師開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修習外法、內法、密法、密密法。他們對三寶保持不動的信心。向上師。 向三寶。 祈請及獻供。這些都是修行所必須的。但是,他們忘了「持戒」是修行的根本。因為沒有「持戒」,所以在「業緣」上,將墮落到三惡道中。這三惡道,就是: 「地獄」。 「餓鬼」。 「畜生」。
在書中,例舉了一些「因」及一些「果」。觸目驚心的是,有不少熟悉的姓名,出現在我的眼中,那是熟得不能再熟的名字。因此,我淚流滿面!
這怎麼辦?這怎麼辦?這怎麼辦?這些熟悉的弟子「墮入三惡道」,是墮落定了。如何挽救他們,答案是:「還淨法!」
什麼是「還淨法」?原來是懺悔自己所犯下的戒律,速速在諸尊面前求懺悔。向根本上師當面悔過。接著重新皈依及灌頂,誓願守五戒、八戒、菩薩戒、行十善法、發菩提心。直至「懺相」出現。便可脫離了墮入「三惡道」的險地及歧途。
如果不如此,一定墮落三惡道,求出無期。我們學佛者明白:
守五戒——人道。 行十善——天道。守小乘戒 ——阿羅漢。修十二因緣——緣覺。行六度——菩薩。 發大菩提心——佛。
許許多多的佛菩薩示現各種不同的身貌與形飾,教導我們守著各種不同的誓戒,我們見地須「高」,但修由「戒」起。(也就是從最初的戒起修)
佛陀示滅,留下最重要的一句話:「以戒為師」,這就是佛陀的旨意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只將一個「戒」字留下,吾等信眾豈能不守?
如果不守戒,能成就佛果,吾等不信。
書上明示:修習守戒,並且對何者應該避免,何者應該遵行,如此修行,才能在正法的軌道上。守戒之力,無遠弗屆,捨棄不當的惡行,就是對治煩惱的法門,戮力守戒吧!守戒崇高。 守戒清淨。 守戒功德。 如此修行才能得力。
018破「根本上師」誓戒
白空行母說:「對於阿彌陀佛化身的盧師尊,一皈依之後,只有守護根本上師的誓戒。」為什麼密教的根本上師如此的珍貴,因為盧師尊就是佛的化身。
能為人天之師,教授所有的祕密佛法,能「指引」、「救贖」、「破迷」、「教示」、「接引 」。...一切的本尊、護法、空行、諸天,全因為根本上師的教示才出現。汝當視師如佛。
守「事師法五十頌」。但是:破壞「根本上師」誓戒的人,實在不少,所以真正得到成就者就如同清晨的星星,寥寥無幾了!例如:提婆達多原是八大王子出家,是佛陀的大弟子之一,跟佛陀很親近,且是親戚。他最後攻擊佛陀:
一、住豪宅(竹林精舍)。二、穿錦衣(最好的法袍)。三、食佳肴(受供)。...。對釋迦牟尼佛起疑念,想佔位領導僧團,破和合僧,煽動五百比丘,脫離佛陀。破了誓戒,於是下墮地獄。
例子二:
西藏「赤松德贊」王,迎蓮華生大士入藏,又皈依蓮師,但,信心薄弱。初時,蓮師與移喜蹉嘉的修行,被信仰苯教的王臣指責:ー、違法 二、破俗・ 三、神棍。四、無恥。
最後,赤松德贊王,將蓮華生大士逐走,將移喜蹉嘉流放「艾巴」。赤松德贊王也犯了誓戒。幸好,赤松德贊王有悔過,有修「還淨法」,才能免入三惡道。現今。阿彌陀佛化身的盧師尊,同樣受一名女子的攻擊。這一名女子,接觸過的人,都知道,她是....。她毀謗盧師尊。自然犯下了「破根本上師誓戒」。而受其影響的聖弟子,如果深信片面之詞,起了疑惑,無堅定的信心。等同犯了「破根本上師誓戒」的人。敬師。 重法。 實修。當然不成,下三惡道的因緣反而具足了!
我盧師尊誓言:「若敬師、重法、實修,若不成佛,我盧師尊負責!」「我視眾生如己,發大菩提心,平等視眾生,是利益眾生的。」「我從來不害眾生。」
「我證知佛果・無我執、法執。教授六度及大悲,襌修空性,無煩惱,無生死・增善減惡,身、口、意清淨。」聖弟子要以「正念」及「良知」的鎧甲,來守護「根本上師誓戒」是必要的。
022醬缸的污染力
白空行母說:「遠離破戒者,遠離邪人,是必要的。因為相處在一起,必被污染。」首先,我對這句話存在著「異議」。
我說:「一個證悟者,不是要視眾生平等而無分別嗎?依佛性論,破戒者亦有佛性,邪人亦有佛性,豈可分別善惡?」
白空行母笑了:「只有盧師尊,平等無分別。但,尚在修行的行者,是要遠離污染的。」白空行母說:「看啊!」
一個破戒的弘法者,會带走一個同修會。一個破戒的弘法者,會带走一個分堂。一個破戒的弘法者,會带走一個雷藏寺。為什麼? 答案是「污染力」。盧師尊終於恍然大悟。孟母為什麼要三遷?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我想起了韓國人的「醬缸文化」,他們的醬缸好大好大。裡面放糖、放鹽、放醋、色素、香精、酸、甜、苦、辣等等等等。於是,將所有的青菜放了進去。埋入土中。取出後,則成醬菜。 沒有一種青菜能保持永遠的清白,只要一入醬缸,必成醬菜。這就是醬缸的污染力,醬缸是非常可怖畏的,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言之有理。
又說:十里不同風。 五里不同俗。這「風俗」全是環境導致的後果。如果我們發覺了,弘法者漸漸偏離了「傳承」,弘法者非常的「自滿」,弘法者非常的「高傲」,弘法者自認有「功德」。弘法者不屑於「根本上師」。弘法者自認為自己最「偉大」。弘法者批評:「根本上師」。「佛陀」。「真佛密法」。「其他弘法者」。
牢記住、要牢牢記住,這位行者已經搖搖擺擺了。在「敬師」、「重法」、「實修」上,他已是一個破誓戒者。白空行母說:「速速遠離!」
縱然你這位行者,穿著乾乾淨淨的白袍,然而,你處在一處污濁的泥濘之地,那些黝黑的污水,肯定會污染白袍,讓你的白袍沾上了黑點。同樣的,縱使自己的三昧耶是清淨的,也必然會被他人損壞的三昧耶所污染,成了一個一丘之貉。
在密教來說,只要你對根本上師、根本上師的法、根本上師傳承、佛、法、僧,摻雜了一絲絲的懷疑,那就得不到相應的成果。
慎之!慎之! 牢記!牢記! 要遠離破戒者呀!
030三只碗
白空行母說:「你當用性命來守護誓戒!你當用性命來守護誓戒!你當用性命來守護誓戒!」白空行母說了三遍。
我很驚奇,一句話說了三回。
白空行母說:「不用驚奇!誓戒是解脫的根本,解脫比性命更重要。所以不管你做什麼事,都要如法,合乎誓戒,如此才能累積『資糧』、『功德』、『智慧』。」
白空行母說:「有三等人永遠也無法解脫。第一等人,他根本不想解脫。第二等人,他一直在做不如法的事。第三等人,他的內心充滿了五毒。」
這句話警醒了我,令我想起「三只碗」的比喻:
一、覆碗——碗是覆蓋著的,這等人不信有佛,不信有輪迴,不信有因果,根本什麽也不信。法乳想倒入碗中,此等 人根本無緣。(佛無法度化無緣)
二、破碗——碗已經破碎了,或是已經破了一個洞,或是裂了縫。這表示這個人的誓戒,已經破了。法乳想倒滿碗,結果是流失了,永遠也無法添得滿,此等人無法解脫。
三、髒碗——這只碗沒有破,只是這只碗是髒的,不清淨的,用髒的碗來盛法乳,結果法乳也弄髒了。表示這等人的心很髒,充滿了貪、瞋、痴、疑、慢。如果不清淨,照樣無法得解脫。
白空行母說:「重新皈依,馬上懺悔,再受誓戒。就是還淨的法門。」碗朝上。新碗。 洗淨的碗。 (這才是正法器)
我盧師尊深深明白,白空行母的一片苦心,祂一直在幫助我救度眾生。白空行母具有最大的慈悲心。祂希望被列入《極機密下三惡道名冊》中的人,急急反省。重新上路。
人之一生,除了證得佛果與利益眾生之外,其他都是沒有意義的。不要去執著世俗。世俗就是輪迴之根。 先要如法的修練 修出幻身。 修出虹光。無懼於死亡及整個宇宙的毀滅。要知道如何融入淨光。要知道如何證四聖位。要知道如何去圓滿佛果。要知道如何自在如何任運。
我的誓願是,不捨一個眾生,我的法侶當然是無盡的,是不可思議的,有五百萬 個法侣也好,有百萬也好,有十萬也好,只有二個也好,我當然知道這全是一體的。
我要讓我的法侶,分享內心的覺醒:無漏法。拙火法。 明點法。 (大樂成就、淨光成就、幻身成就、虹光成就、無死成就、無生成就、自在成就、任運成就、大圆滿成就)
034瑜伽士的寶劍
白空行母說:「瑜伽士的寶劍,是守護誓戒的。守護誓戒才能如法的修行,日常的生活,就是修行,這日常生活也是在誓戒之中。」
「什麼是日常生活的修行呢?」
白空行母說:
「食」的修行:以肉、植物、礦物為食。以「甘露」為食。最重要的是以「氣」為食。(凡是有性命的,先供養、超度、感恩)
「衣」的修行:穿法衣變成甲胄。 或穿單衣或赤裸裸。修出「拙火」或修出清淨的「光明」,這是真正的「衣」。
「語」的修行:任何事均要持祕密的咒語。清淨自己的語言。柔軟的語言、隨順的語言、善良的語言、真實的語言。或沉 默讓能量流動。一切無聊的話儘量勿交談。破誓戒的話,一句也不可說。語就是「真言」。
「身」的修行:對壇城做大禮拜,對盡虚空做大禮拜。對寺、塔、壇城,繞行禮拜。淨化行者的身體。身要寧靜、安住。身就是「清淨」。
「意」的修行:大樂的覺受、清淨的覺受、光明的覺受、空性的覺受。生起大圓滿的覺受。一直在「禪修」之中。「禪修」就是「意」。「法」的修行。專一的。
修加行法、上師相應法、本尊法、氣、脈、明點法、無漏法、拙火法、明點法、金刚法、無上密法、大圓滿法。依法修行,守護誓戒教義。一一去證驗。「悟」就是「法」。「利他」的修行。以利益眾生為第一 仁民愛物。依止大乘發菩提心、修行「無我」,不是只顧自己,而是利益他人,幫助他人。「大悲」的修行。視你的仇人如同父母長輩。愛眾生如同自己。視一切世俗的東西,例如:房子、汽車、金銀珠寶、金錢如同糞土。去幫助他人。佈施他人。 能「捨」一切世俗,就是「大悲」。
具德而真實的上師並不是經常出現的,而只是短暫的一時。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不知輪迴轉世多少次了,自己未成就自己,也不能成就他人。現在遇見了蓮生活佛盧勝彥,就應該去皈依,好好學佛,好好學法,否則只是在輪迴中,更加的沉淪而已。蓮生活佛盧勝彥出現的因緣。你出生的因緣。如果在短暫的時光中 ,輕忽了,那就是「過眼雲煙」。
046眾生不可思議
白空行母說:「眾生不可思議,一個行者須以眾生來鍛鍊自心,如此,對眾生用慈悲,發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這就是佛出世間。」我覺得這段話,不可思議。我說:「眾生非眾生即是眾生。」
白空行母答:「這是大悟者才知,所以是不可思議。一個行者,要成就佛菩提,要為眾生而修習,一切為眾生,藉此才成就佛菩薩」
我說: 「若無眾生。」
白空行母答: 「無法成佛。」
「何以故?」
「菩提心無由發起故!」
盧師尊在此提醒所有的修行人。就算你擁有般若之智,擁有最大法力的咒語,擁有大神的力量。但,沒有眾生。你發不起菩提心,就無法有成就,就算有成就,也等於零。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
我在一次說法中,如此說:「盧師尊是一位具德的大善知識 ,但是若無眾生來聽佛法,有何屁用?」不如涅槃算了!不如入滅算了!套一句現代話「毫無一點成就感!」
所以,要依著眾生,生起菩提心,這點就是成佛的口訣。因為有了眾生,才會有「煩惱」和「世俗」,行者要對治煩惱和世俗,這才會禪修。行者因有了眾生,修行除去一切世俗的「污染」,及世俗的「攀緣」,這才是大瑜伽士。行者不貪圖世間八法。行者要救度眾生。行者在基本上,認知情器世間也是幻影,我們不墮落在幻影之中,而沉淪下去。我們藉著幻影的眾生,對治煩惱,發菩提心。(這是白空行母的口訣)
我如此的說明,也許仍然有很多人不能明白和了解,或許會生起矛盾。總之,我的旨意是:行者不離眾生。又不受眾生污染。行者不執著世間八法。對世間發菩提心。行者要度化眾生。一切眾生的幸福快樂,來自於佛陀的法教。眾生有苦有樂。眾生有善有惡。行者在眾生之中,要善護自己的誓願及三昧耶,守戒律,不被腐蝕。這樣才叫「修練」。我個人明白「白空行母」的旨意和口訣,一個行者和眾生種種的關係。眾生可以幫助行者。眾生也可以毀滅行者。眾生實在不可思議,我的誓願是,不捨一個眾生,其意義在其中。
050行者與眾生的三昧耶
我問白空行母:行者與眾生有三昧耶嗎?白空行母答:有。
盧師尊可曾聽聞一首頌偈?偈曰:只要虚空仍然存在著,地水火風空就必定遍滿虚空。只要地水火風空仍然存在著。眾生就一定遍滿。只要眾生仍然存在著。情欲與貪、瞋、痴就一定遍滿。只要這五毒仍然存在著。行者的大悲就一定遍滿。盧師尊啊!盧師尊,這就是行者與眾生的三昧耶。
我問白空行母:行者對眾生有什麼三昧耶?
白空行母答:行者如太陽,要照眾生的黑暗。行者如明眼者,要引導眾生的瞎子。行者如富者,要救濟眾生的貧困。行者如轉法輪者,要眾生有依止。行者如導師,要眾生學習法教。行者如金剛,要保護百病的眾生。行者如大悲觀音,要行六度的佛法,施惠眾生。行者如菩薩,要能夠利益眾生。行者如盧師尊,要不捨一個眾生,對一切眾生平等無分别的教授佛法,讓眾生個個能成佛。這就是三昧耶!
我問白空行母:眾生如海,可载舟,可覆舟,當眾生覆舟時,行者怎麼辦?
白空行母答:我現在就教導行者如何修行,這就是行者修行的契機了。當眾生貧困之時,就是教導行者「佈施」的時機。當眾生侮辱你之時,就是教導行者「忍辱」的時機。當眾生欺壓你之時,就是教導行者「精進」的時機。當眾生引誘行者犯罪惡的時候,就是教導行者「守戒」的時機。當眾生盲目迷惑之時,就是教導行者「智慧」的時機。當眾生顛倒妄想之時,就是教導行者「禪定」的時機。這也是三昧耶啊!
我盧師尊說:行者與眾生之間,是有三昧耶在,基於眾生的不可思議,我們對眾生只有感恩,就連誹謗、侮辱、欺壓、傷害....。均要感恩,因為有助於行者修「六度波羅蜜」。
微小的因卻能有廣大的利益,我們要視眾生如己,要發更大的菩提心,大慈大悲的幫助眾生,這種理念及實踐,就是三昧耶,反之,就是破三昧耶了。
尤其是大善知識,其根本要義就是救眾生出輪迴,眾生要皈依大善知識,大善知識是佛法僧修行的導師。這當中,更具三昧耶!
054皈依的三昧耶
白空行母問:「盧師尊!你知道皈依的三昧耶嗎?」
我答:「知道,皈依證書寫的明明白白。皈依佛,就不能向其他神明尋求皈依。皈依法,就應該學習佛法,不傷害任何眾生。皈依僧,就不能與外道為伍了。」
白空行母說:「盧師尊!你知道皈依的真實義諦嗎?」
我說:「皈依了三寶,佛就是大導師,法就是道路,僧就是法侶。」
我又說:「最後證得佛果。」
白空行母說:「什麼是佛、法、僧?」
我說:「佛是覺者,正遍知,無人能及,無上尊貴。法是佛所傳下來的法,傳承法教才能終結眾生的生死輪迴。而僧人,是執持法教者,正是我們修行的道伴。因此佛、法、僧是我們唯一皈依的對象。」
白空行母說:「你所說的全對,那如何是破三昧耶呢?」
我說:「皈依了,又去皈依邪道,三昧耶就破了;皈依了,又傷害他人,三昧耶就破了;皈依了,又捨棄了三寶,三昧耶就破了;皈依了,為了世俗的追求,放棄了修行,三昧耶就破了;皈依了,不恭敬佛、法、僧,三昧耶就破了;皈依了,不論發生任何順逆的事,都不應該捨棄三寶。」
白空行母問:「你只皈依一次?」
我答:「不,我時時都在皈依!」
白空行母問:「什麼是時時皈依?」
我答:「這是祕密,我每天念四皈依咒,時時憶念三寶、觀照自己的皈依處,召請三寶,大禮拜三寶,大供養三寶,讚頌三寶,祈請三寶加持力,直至成佛我皈依。」
白空行母說: 「這才是正皈依!」
白空行母問:「你真正的皈依,又是誰?」
我答:「這是非常祕密的。我真正的皈依,是自皈依,皈依自己的佛性。」我接著說:「我皈依圓滿正覺的法身佛性;我皈依自性的殊勝寂靜;我皈依一切同體的聖賢,無二無別。」
白空行母讚嘆我:傳承根本上師尊。 成就本源即本尊。 賜予加持空行母。 時時不離三根本。
白空行母說:你已「見」證佛性。 你已「修」入禪境。 你已「行」一皈依。這已是最高境界的皈依了。佛果與輪迴是一,不落入任何言詮,不落入任何範疇,這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才是:密密密密皈依。
058開悟者有三昧耶嗎?
白空行母說:「覺悟的佛也有三昧耶的!」
我問:「佛的三昧耶是什麼?」
白空行母答:「大悲、空智、自在、任運、圓滿。」
我問:「行者已達到開悟,開悟者也有三昧耶嗎?」
白空行母答:有的。開悟者完完全全明白「心即是佛」、「即佛即心」、「自心即佛」,佛不離己,己不離佛,佛己不分,二是一的道理。雖然已知道自己是佛,但,對於自己皈依的根本上師仍然恭敬。承事。供養。 敬禮。 祈請加持。(這是開悟者與根本上師的三昧耶)
開悟者已了悟萬法唯心造,知道功德非功德即是功德。所謂功德就是沒有功德,因知沒有功德,才是功德。但,絕不中斷累積功德的種種因緣。(這是開悟者與功德的三昧耶)
開悟者不畏懼一切,例如輪迴、下三惡道、處險惡的環境……。
明知輪迴是幻化,三惡道是夢境,險惡也是一時。但,對於最微細的惡行,也摒棄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是開悟者與惡行的三昧耶)
開悟者明白「無上正等正覺」,了知許多淨土也是化土。知道阿羅漢、緣覺、菩薩、佛的任何法教。知道小乘、二乘、大乘、金剛乘的法教。知道圓 滿的法教。知道三乘、五乘、九乘的法教。但,不去詆毀任何的法教。(這是開悟者與法教的三昧耶)
開悟者已經證知許多三摩地,能入三摩地,證明了悉地。開悟者修道有成就,菩薩十地,一一證明。但, 不自滿。 不自誇。 不驕傲。(這是開悟者與證道的三昧耶)
開悟者深深明白平等無分別的玄旨,根本了知自己與他人無別,自己與眾生無別,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原原本本就是如此,我與眾生也是一時。但,開悟者不能停止對眾生的大慈大悲的心。(這是開悟者與眾生的三昧耶)
開悟者已明白輪迴與涅槃二者,其本質是一,而不是二,所以輪迴就是涅槃,涅槃就是輪迴,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但,開悟者並未停止「修道」。(這是開悟者與修道的三昧耶)
白空行母所說的七種三昧耶,令開悟者深省,深省也!
062精進的三昧耶
空行母說:「實修的佛法,是精進不懈的,如同大河的水潺潺,流入汪洋大海。」
我說:「盧師尊精進第一。」
我這個人,什麼長處也沒有,但,談起毅力,堪稱第一。寫作,一天一篇,永不止息。修法,天天修,永不止息。畫畫,一天一張,永不止息。讀書,天天讀,永不止息。禪定,天天禪修,永不止息。
我說:「不管是禪、淨、密、律的祖師爺,只要我走過他們的藏身之處,他們都會站起來,向我鼓掌,盧勝彥精進第一。」
其實我也不是「拚命三郎」,我是安止明覺,清楚、清醒、鮮明的精進。我每天完成我的功課而已矣!
白空行母說:「在這天底下,要找像你這種人,已難矣!」
我答:「我只是全力以赴,其他不知。」
白空行母說:在這世上,有很多的行者,修到了某一境界之後,他就永遠停留在那個境界之上,他們不知道,那只是暫時的禪境而已。(這是犯了精進三昧耶的)
例如:修氣脈明點,貪著於「氣通脈」、「拙火通脈」,那種欲仙欲死的大樂覺受,確實是非常迷人的,這只是欲界天的欲樂禪定。如果執著樂。 不再精進。那就只停留在「欲界天」了!
又:
行者從大樂禪定中,昇起了「光明三摩地」,行者身、口、意無竭的光明成就,照天澈地,於是便認為「光明三摩地」已到地頭,這也是很迷人的境界。這是「色界天」的境界。如果執著光明。 不思精進。那就只停留在「色界天」了!
又:
行者從「光明三摩地」昇起了「空」,由光明進入「四空」,一空無邊處定,二識無邊處定,三無所有處定,四非想非非想處定。行者認為已到地頭了。不思精進。那就只停留在「無色界天」了。
白空行母說:「這些都是有成就或大樂的覺受,行者經歷了樂、明、空的覺受,這些都是暫時的禪境,不應認為了不起,很滿足了,如果如此認為,就犯了精進的三昧耶!」
白空行母說:「現代修行人,樂、明、空皆未證得,倒是證得煩躁、昏沉、呆滞,就停步不前了,這更是等而下之了。」
我說:「瑜伽士的修行,就算到了無修瑜伽,其實無修也是修。」
090毒舌
白空行母說:「有一等人,是兩片唇動個不止,所說的話,都是不善的。專門毒害他人,說東說西,說來說去,引出了大禍。」
白空行母說:「出口傷人,就是毒舌。未來下三惡道,成了毒蛇。此等人下三惡道,成了毒默毒禽毒物,就算是人,爭議不止,而且以兩舌為樂。」
我們常聽人說:有人串門子,喜說東家長、西家短。三姑六婆,專道人是非。好朋友之間的離間。 雙面刀鬼。 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這等人,一大堆的道理,其實全是「歪理」,傷人無數。其實,毒舌之禍,其禍不小,大的可以引起兩國的戰爭。家族與家族的戰爭。民族與民族的戰爭。 家庭內的戰爭。 人與人的戰爭。
在宗教界——
提婆達多的「毒舌」是最厲害的,他細數佛陀生活上的所有缺點,擴大渲染。他在僧團中遊說。於是他把僧團分裂成雨半,一半的僧人對佛陀信心尚堅定,跟隨了佛陀。另一半的人相信提婆達多所說的,隨著提婆達多走了。僧團分裂。 這是佛陀的十惱之一,佛陀最大的憂患。
我們宗派中,當然一定有這種人,在宗派中混水摸魚。說東道西。表面上是真佛同門,其實是離間真佛同門,有智慧的人仔細看,仔細聽。誰在分裂僧團?誰在離間同門?誰在搞私人的小圈圈?非常清楚的。(只是盧師尊一向抑惡揚善,不願道出而已,眾弟子何不睜大眼睛看)
白空行母說:「說善言。」
白空行母說:「沉默是金。學一學少說話,多念佛持咒。」
白空行母說:「禁口。」
我分析:
一、有人是公然的離間。
二、有人是迂迴間接的離間。
三、有人是私下講悄悄話的離間。
這三種,都是離間。同樣都是犯口業的,弘法人員有「毒舌」的毛病,一定下三惡道的,何不捫心自問:「你自己是不是毒舌?」
若有。速速懺悔,以「還淨法」清淨。
這一類的「毒舌」很容易犯,甚至還有人以「毒舌」為樂,這種習性要不得,害人等於害己,是令人怖畏的!
098舌劍唇槍
白空行母說:「語的不善是惡口,這可惡的口,真是造業之源。傷害他人的語言,是破三昧耶的。」
白空行母說:「勿揭人隱私、勿惡口傷人、勿說髒話、也勿背後傷人以口。」
我認為:出口成髒。舌劍唇槍。辱謗他人。公開隱私。這都是「惡口」的業,「惡口」的三昧耶!
我記得有一位成名的作家,很有才氣及智慧的,他自殺了,自殺之前,留下一張紙條,上書四個大字:「人言可畏!」這四個字,令人心驚膽顫。
我記得一位大企業家,正在奮發圖強之年,因為媒體揭露他的隱私,也不算太大的過患,但他竟然跳「澎湖大橋」而自盡。我看了深深悲嘆。諸如此類,均是「惡口」。
我發覺:不管中外媒體,均有八卦媒體,均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姿態,儘其能力,不管真相如何,專門辱罵誹謗為能事。這些報導,很多人喜歡看,這也是八卦媒體能夠存在的理由之一。
他們以公開名人隱私為主體。有人問我:「這樣的媒體,有罪否?」
我答:「如果真相確實,報導正確,公平、 公正、客觀,我認為尚可。如果一偏頗,報導不真實、不公正、不公平、不客觀,我則認為,那就是惡口!」
其實「惡口」是有因果的。下三惡道。未來世,常常觸怒眾人。以「惡口」為樂。
我常說:我這一生,是在傷害誹謗中成長的,如果要理會,理會不完。因此,我全部不理會。我知道,因為這裡是「人間」,「人間」本來就是這樣的。明知,誹謗並不真實,但,我也不想辯白。有其他團體,利用一位靈障的女子,大大的誹謗,我也不理會。各方媒體報導,我也不理會。就算天翻地覆,我也不理會。就算弟子見了報導,背棄盧師尊,我也不理會。為什麼?因為這裡是「人間」。
一個開悟者,他知道,原來天下眾生是一體的,均具有佛性。眾生皆是前世父母或親眷。我不會傷害眾生。害人就是害己,傷人就是傷自己。所以我發願,我從來不告人。眾人誹謗我,正是教導我修「忍辱波羅蜜」的時候了。
「惡口」勿犯。 因為你是傷害自己也!
102貪戀世俗,不可憎恨
白空行母說:「行者應該避免貪戀世俗,因為貪戀世俗,不會上昇,反而下墮。世俗包括一切有形無形,例如:名位、財物、美色。」
這些都是美好的世俗之物,擁有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要太貪執,不要有了還想更多、更美好,積存世俗之财物,就是貪戀世俗。我們都知道,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世俗之物是「無常」的。就算富豪也只是一時,就算高官也只是一時,就算名人也只是一時,就算美色也只是一時,全部都是一時而已。
貪戀世俗有三種因果:一、會下生三惡道。二、就算轉世為人,會投生在飢荒、乾旱、貧困的地。三、為人小氣巴拉。行者摒棄「貪戀世俗」是非常重要的。
白空行母說:「不可憎恨,憎恨一定下三惡道,憎恨是犯三昧耶的,行者啊!慎之!慎之!」
白空行母說:「貪愛與憎恨,雖然是相對的,事實上,同出於本源,是一體的。憎恨是對人有敵意,只要對人有敵意,就違背了道,如此就會下三惡道。」
白空行母說:「佛的道理法教,是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慈悲心,發菩提心,這些法教,行者都能明白,但,為什麼做不到呢?」我聽了白空行母的法教,汗涔涔而下。我知道,做到的人,太少了。
我認為:憎恨的產生有很多的因素:一、人與人不合。 二、吃醋。 三、嫉妒。 四、由愛生恨。 憎恨原來是念頭的不善,但,由憎恨所產生的行為,是令人怖畏的。行者要避免憎恨,不要因憎恨犯下了傷害自己及他人的惡行。
我們看多了:人與人不合,殺了對方。吃醋,殺了對方。 嫉妒,殺了對方。由愛生恨,殺了對方。這是世俗人間,常常可以看到的。修行人要避免憎恨,連憎恨之念也不可有,因為,這是犯三昧耶戒的。
我們密教行者,要發四無量心:
一、慈無量——給人快樂。
二、悲無量——解除人的痛苦。三、喜無量——歡喜的去慈悲。
四、捨無量——連生命、時光均要施捨。
我個人以為:站在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的立場;站在一切眾生都平等無分別的立場;站在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體的立場。行者不能憎恨!憎恨一定下三惡道!
例如:一名女子,攻訐盧師尊不休,盧師尊不可憎恨。一名背棄弟子,攻訐盧師尊不休,盧師尊不可憎恨。反之,盧師尊要發願,不捨一個眾生,永遠發大菩提心。如是。如是。
又例如:美國總 統「柯林頓」與「陸文斯基」的事,曾轟動全世界。這是一個「由愛生恨」的實例。憎恨是很可怕的。所以「情人看刀」的例子,非常多,非常多。愛的時候,天翻地覆,恨的時候,同樣也是天翻地覆的。因為這裡是人間,芸芸眾生都是世俗凡夫之故。然而,佛的法教不同一般人。修行人要領受佛的法教。「不可憎恨!」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聖弟子,你如果有了憎恨的心,你就不是大乘的行者,連小乘的行者也不是。有人憎恨你,你不能憎恨他,甚至設法救度他,如此,才是行者!
114最最嚴重的三昧耶
白空行母說:「蓮生,盧師尊,你當說明最嚴重的三昧耶戒,行者若犯了,一定下地獄、餓鬼、畜生。而且時間長到無間斷、空間廣大無邊。其中之苦,千百億萬倍於人間世,不可想像。」
「為何是最嚴重?」
白空行母說:「是因為對象不同、環境不同,而有了輕、重的程度差異,盧師尊,你當說明之。」
於是,我說:最最嚴重的殺生——是你殺了一位已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行者生命。由於這位行者的生命很重要,而你卻殺了他,你等於殺死了千萬人的慧命是一樣的。殺佛殺菩 薩,其惡業最重。
最最嚴重的偷盜——是你偷取了「寺」、「堂」、「會」。把「寺」、「堂」、「會」的產權,歸入自己的名下,非你所有,卻偷盜之。(以募款方式,建立寺、堂、會。後來私吞了事,這即是最嚴重的偷盜。)
最最嚴重的邪淫——是你誘惑比丘僧,或誘惑比丘尼,犯下了淫行。這是比一般人更重的惡業。如果你強迫了一位菩薩與你行淫事,這又是非常重的惡業了。也就是說,誘惑修行人,犯下了邪淫,罪加一等
最最嚴重的誑語——是你欺騙了你的根本上師,欺騙師父,欺騙聖賢僧。對根本上師詐騙,任何一種方式,為了名位、金錢等,施行詐騙,是一定下金剛地獄的。欺騙根本上師,修法無益,不得成就。原因是失去傳承,沒有加持力。
最最嚴重的兩舌——你離間僧團,也就是分裂僧團。僧團是最主要的修行團體,你設法以口舌分裂之,形成了,僧團分裂,其罪業第一嚴重。(叛逆佛陀的提婆達多,分裂僧團,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最最嚴重的惡口——你以惡言惡語,或最是污穢的言詞,去侮辱你的根本上師。你只是聽來的,以訛傳訛,或是編造的,如小說一般,並非真實見,你就誹謗,惡口一出,就是重罪。對一位實修者,也同樣惡口,即是重罪。
最最嚴重的綺語——你以無聊的閒言閒語,去擾亂別人的修行,或說黃色笑話,去擾亂實修者,擾亂阿羅漢。
最最嚴重的貪——是貪三寶的錢。將供養根本上師的錢,據為己有。或私吞了去。或寺、堂、會的財政,捲款私逃,逃之夭夭。或販賣佛具,收取回扣。
最最嚴重的惡念——是不想出離輪迴,是不想解脫煩惱,是不想生死自主。而你念頭想的是,是世俗上的犯罪,尤其是「五無間罪」,或「五逆罪」。
最最嚴重的邪見——誹謗佛性、誹謗如來的智慧、誹謗三法印、誹謗一實相印、謗佛、謗法、謗僧、誹謗根本上師。
白空行母說:「戒律的法教,非常重要,要時時宣說。」
我問:「在過去,我的書中,早已述說了,還要重複說明嗎?」
白空行母說:「戒律是一切法的基礎,必須時常叮嚀,若犯三昧耶戒,不但不得成就,還要下三惡道。」
122什麼是真正行者?
今日,真佛宗的弟子,遍滿全世界,種族不同,言語各異,習性也不同。弘法人員雖然奔波弘法,辛勤備至,但,亦有「莠草」藏在其中。
很多真佛行者問我:「什麼條件,才是真正的行者?包括上師、教授師、法師、講師、助教、堂主、真佛同門。我們請問盧師尊,如何才是標準的真佛行者?」
我將此問題,問白空行母。白空行母答:做一個標準的真佛行者,至少有十個條件。
第一——他從來不殺生。不但不殺生,還放生、救生。食素亦可。若不能食素,要懂得「供養」、「超度」、「清淨」之法。
第二——他不小氣巴拉,喜歡行善佈施,出錢出力,廣結善緣,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大善人。如果窮困弟子。喜當義工。也是大善。
第三——他的生活純正。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賭、不淫、不鬥。不好逸樂。不惡勞動。 樂觀精進。
第四——他是一個誠實的人。對根本上師不虚偽,恭敬佛、法、僧。對佛法尊重,對修行人恭敬。不說謊話。不出惡口。不挑撥離間。不講無意義的話。誠實無偽很不容易。
第五 ——他聰明而有智慧。能分別善惡因果,對人世間的是是非非了了於心。有能力去調和他人的恩恩怨怨。
第六——他行事慎重,一切都是如法的,不如法的事不做。不受色誘、不受財誘、不受名誘、緊跟著聖賢、具德、大善知識的腳步走,跟著根本上師的腳步走,而不是跟著有異心的弘法人員的腳步走。
第七——他必須實際上的修行,修行身、口、意清淨,深入三摩地中,常常有法流灌頂與加持,有了證驗的。尊師。重法。實修。
第八——他發了大菩提心,慈悲喜捨,愛一切眾生更勝於自己,這是大乘。如果愛自己更勝於他人,這是小乘。如果惡他人,下三惡道。真正的行者,是發大菩提心的,愛他人更勝於自己。
第九——他出離心很重。出家修行第一。在家修行,心中也已出家。世俗的事很淡泊。出離世俗、出離貪財、出離貪色、出離貪名、出離貪欲。
第十——他對根本上師沒有懷疑,只有淨信,必得加持。這十個條件具足,你就是真正的行者,最終證得果位。否則,尚不是真正的行者。
138「門戶之見」是過患
白空行母說:「門戶之見,是今日行者的大過患,絕大部分的行者,全犯此弊。」
又說:「因為行者犯了如此的過患,因此,造了口業、身業、意業而不自知,縱然下了三惡道,仍然不知到底犯了何過?」我聽了白空行母之言,恍然大悟。」
我說:修行人不可有「門戶之見」,就如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般,通達一切法教。所有的行者,都知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但,沒有一個「行者」辦得到。我盧師尊,是遨遊二十八天的人,是遨遊四聖界的,甚至遨遊三惡道的人。見地深,見地廣,不是小眼睛、小鼻子,自居於山頭大大小小法師,所以,我無門戶之見。因為不拘泥於門戶之見,所以能正遍知,了知一切法沒有實性,知道一切法門全是方便,所以能不畏怯任何的事物,達到「無所謂」的境界。
我說:我因為心胸寬大,所以宗宗非宗,法法非法。一切無明的黑暗,全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如同一盞燈,一入暗室,全部照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我說:解脫萬法,萬法解脫,會嗎?一法通萬法,會嗎? 漸進,會嗎? 頓悟,會嗎?如此,不犯三昧耶,會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盧師尊學習了一切的法教,精進所有的法 相,因而解脫了一切門戶。什麼叫「真佛」?包容一切,解脫一切,叫「真佛」。窮究所有的法教根源,了知所有的佛法宗派。最終的是合一,一切法教都是一味,而一味又歸於零。當「般若」登峰造極的時候,了知所有的法教的真諦,是曰:「明心見性」。
白空行母說:門戶之見的三昧耶有:任何法門都想,但,任何法門都不通達。無法合一,無法歸於零。見不到真正的法界實性。盲修瞎練,沒有根本上師的口訣傳承。依盲目的師父。不守三昧耶的戒律。如法或不如法,根本不清楚。不知道佛法只是一味,不知道佛法的真實見地。佛法的根本是什麼?不了解。
人云亦云,站在此山頭,謾罵所有的山頭。沒有見證到法性。沒有開悟,卻建立了大山頭,以盲引盲,全部入火坑。
我認為:所謂的大宗師,如果沒有開悟,是有門戶之見,宗派之分的。用大偏見彼此攻訐,如此必犯三昧耶戒。
142論「退失道心」
我問白空行母:「如果戒律太嚴,或依佛陀的制度來實施,會不會令行者退失道心?」
白空行母答:「道心建立在信心,信仰佛教的人,深信佛法能救度眾生出輪迴。一直依 止這個信仰,有信心的人,一定會持戒,尊重佛陀的制度。」
我問:「有人說,他退了道心。」
白空行母答:「如果有道心,就不會退。」
我問:「退了呢?」
白空行母答:「他從來就沒有道心。」
我為這個問題想了很久。道心,道心,退道心,退道心..。
於是,有人說:「我要退道心了!」
我回答:「有道心的人,不會退。你根本從來就沒有道心。」
有人說:「我要還俗了!」
我回答:「你幾時聖賢過,你本來就是俗,還需要還俗嗎?」(請三思這個問題)
白空行母說:「道心如同大日,永遠的恆在。懸掛在虚空之中,是恆在的,永不退失。所謂退失,是自己的無明、貪、瞋、痴,去遮住了大日,大日永不失,是自己迷失,而不是道心退失。」
我問白空行母:「我一向主張自由、民主,要大家守戒律,遵守佛陀的制度,會不會太緊了些?」
白空行母答:「所謂戒律是止惡。所謂制度是規矩。是教人免於過失,免於偏見,免於怨憎的,免於分別心的,免於模糊,免於失去禮儀。」
白空行母答:「這樣子的行者,如同黎明的天空,一切清清朗朗。如同水晶球般的透明。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法,宗有宗法,廟有廟規。完全自由、民主,就是一片混亂。」
我問:「真佛宗欠缺什麼?」
白空行母答:「管理。」
「管理是什麼?」我問。
白空行母答:「戒律與制度。」
我問:「我們弘法人員欠缺什麼?
白空行母答:「部分人似乎只專注在財物上,在擴展地盤上,是為了發財擴充地盤。弘法只是一個幌子,佛法修行不是重心。這些部分人是知道財富不能帶走,只是仍然迷惑不休。你,盧師尊,如何保證他們不墮入三惡道之中?」
我愣住了。
「他們已有神通耶!」我說。
白空行母說:「是錢通,不是神通。」
150煩惱如何斷盡?
白空行母說:「只有煩惱斷盡的人,才是聖賢,才是大善知識,才是菩薩,才是佛。」我問:「這世間,誰煩惱斷盡?」
白空行母說: 「盧師尊!」 我哈哈哈大笑三聲。
我接著說:「我的煩惱才大呢!你白空行母怎能說我沒有煩惱?」
白空行母答:「你不放心上,故,煩惱斷盡。」
我說:「這是一語中的。」
白空行母說:學佛的行者,若不禪修斷盡煩惱,灌一千個、一萬個頂,也無益處。學佛的行者,如果已明心開悟,但仍然有煩惱,這只是理上的開悟。在事實上,沒有開悟的實踐,仍然不算開悟。學佛的行者,對佛法有信心,但,愈修煩惱愈多,這一定是出了差錯,不能對治煩惱,這樣子學佛實無益處。學佛的行者,實修非常的精進,但,煩惱的困厄始終未去。要去請教根本上師(大善知識),到底是什麼地方出錯?
剛開始修行很精進,後來卻感覺到厭倦了,懈怠了,毫無成就感,趕快去請教根本上師吧!如何修?修來修去,心愈是散亂,心永遠不平靜,心始終不安。
聖嚴法師有一句話:「心安就是平安!」這句話很對。但,這世界上有幾個人,真正達到「心安」?
我請問聖嚴法師:「如何心安?」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達到了「心安」的境界,這個人就是「蓮生活佛盧勝彥」。哈哈哈!
白空行母說:「要修戒、定、慧。要明心見性,要實踐無念法門,要明白世間的真諦,要明白佛法的真實諦。如果禪定沒有辦法斷盡煩惱,如果持戒沒有辦法斷盡煩惱,如果智慧也沒有辦法斷盡煩惱。一點都沒有辦法?
只有去請教根本上師盧勝彥。面對痛苦與困逆要如何?
盧師尊說:轉。 轉不了?怎辦? 出離。 出不了?怎辦? 空 。空不了?怎辦?於 是,我會告訴你,煩惱的實相,人的實相,世間的實相,眾生的實相。..如果你領悟了。你就是「釋迦牟尼佛」!
154證量的象徵
白空行母說:「修行人常常提到證量兩個字,有人把證量與神通劃上等號,其實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因為證量與神通是毫無干係的。」
「那什麼是證量呢?」我問。
白空行母答:
行者對任何痛苦的事,已能承受,而且不覺得痛苦。這即是了悟無常的證量。
行者的煩惱不會生起,就算生起了煩惱,也能馬上止伏。這即是降伏煩惱魔的證量。
行者在任何環境之中,不管是順境,或是逆境,都能平靜自己的心,完全不起波浪。這即是禪定的證量。
行者的修法,從來不覺得厭倦,恆長的精進,不懈不怠。這即是心氣任運的證量。
行者對根本上師視之為佛,根本上師的優點是佛,根本上師的缺點是教 化。這即是無分別心的證量。
行者妄念不起,這即是定的證量。 行者明覺恆住,這即是慧的證量。 行者五毒不侵,這即是戒的證量。
白空行母說:「真正的證量,是指這一些,這才是證量。至於眼通、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這是通力,只有漏盡通,可算煩惱漏盡的證量。」
白空行母又說:另外有些小小的證量,也在此,特別述一述:執著少了些。煩惱減輕了,看得透了些。比較不那麼的自私。名利心看得淡了,一切自然來,一切自然去。不再嫉妒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離開了渴望求取。就算在沒有禪修的時候,也沒有失去禪修的明覺。任何念頭的生起,均能一刹那之間的摒除,而不殘留心中,就是無念法門。涅槃也可,輪迴也可,也就是無分別心的證量。不攀緣了。 一切安住。
白空行母說:有一些行者自稱已擁有了證量,而且證量大得很,大到上了九重天外這些行者如果:好名位。 爭利。 爭地盤。迷惑其他行者。(不如法的)攀緣。背棄根本上師。 誇大神通。 創造自己的名聲。搞自己的團體。(分宗分派)如果這些就是證量,這是鬼迷其心,《下三惡道名冊》中,列有其名。
166白度母的警告
我問:「我們真佛宗走在正常的修持軌道上嗎?」
白空行母答:「真佛宗是有人在正常軌道上,但,多數人很腐敗。」我大駭。
白空行母說:「有人只用嘴皮修法,真佛密法是幌子,自稱是修行人,自稱弘法人員,而最愛身外之物的冒濫行者太多了。」
我問:「我們的缺失?」
「一盤散沙。」
「將來會如何?」我問。
「不具備絲毫的修行功力,有證量的弟子不多,毫無制度,世俗的追求太熾熱,只有少數的人能夠在輪迴中解脫。」
我問:「上師呢?」
白空行母答:「自視甚高的、自認最上的領導者的、攀緣第一的、執著謬見的、未具出離心的、貪愛財物的、言行背棄傳承的、根本不實修的、妄言講神通的、蠱惑信徒的、催眠洗腦的、壯大自己想獨立分枝的....。」
我聽了臉色蒼白。我問: 「怎麼辦?」
白空行母答: 「下三惡道。」
我問: 「如何救?」
白空行母答:「持戒是佛法的根本。若不守誓戒,真佛宗是一盤散沙。」
「上師最大的缺失是什麼?」
白空行母答:「離開根本上師愈行愈遠,而且自以為是。所謂的虔敬心,只是表面上的。得不到傳承加持力,不只如此,無法利他,只是利己。貪心的上師,愈來愈多,這是極其怖畏的。」
我問:「什麼誓戒?適合什麼人?」
白空行母答:五戒適合剛皈依灌頂的人。八戒適合於在家修行的居士。沙彌戒適合於想出離輪迴的人。菩薩戒適合於慈悲喜捨修行的人。比丘戒適合於男眾出家人。比丘尼戒適合於女眾出家人。願菩提心戒適合於自、他平等的人。行菩提心戒適合於視他人更勝自己的人。事師法五十頌戒適合於密教行者。十四大戒適合於修行瑜伽士。具足戒適合於大修行者。
我問: 「這些重要嗎?」
白空行母答 :「這些當然重要,如果僧人或在家居士,毫無戒律的話,整個真佛宗會鬆鬆散散的。修大乘的,沒有菩提心;瑜伽士不守三昧耶;上師沒有實修;行者拚命的不是成就,而是世俗之物的取得;好名好利好色。這樣子一來,修行成就很困難,倒是墮入無間地獄很容易。」
白空行母說:親戚會阻礙聖道。 經營會阻礙聖道。 生意會阻礙聖道。 等而下之的: 名聲會阻礙聖道。 榮譽會阻礙聖道。 最最等而下之的: 享受會阻礙聖道。 懶散會阻礙聖道。 睡眠會阻礙聖道。……
如果有任何阻礙你「修行」見道及「出離」世俗的牽纏,都可能是陷阱及危機,必須調整自己的腳步!
178先修對治法
問:「所有的修行法,應該先修什麼法呢?」
白空行母答:「對治法。」
我說:「是不是要永久修對治法呢?」
白空行母說:「對治到不必對治時,明白心,見證了佛性,可以自在任運時。那時不用對治,也即是對治,這是至高的境界了。」
我說:「我明白。」
我又問:「是哪些對治法呢?」
白空行母回答:
最大的對治是:用出離心來對治世俗。用菩提心來對治小乘。用空性來對治輪迴。 一般的對治是: 用戒律來對治惡行。 用佈施來對治小氣。 用精進來對治昏沉。 用忍辱來對治瞋念。 用禪定來對治散亂。 用智慧來對治五毒。
又:
憶念死亡可以對治你的懈怠。憶念輪迴之苦可以對治你的不善業。憶念諸天樂境可以對治你對此生的迷戀。憶念善緣可以對治一切不好的緣分。憶念因果業報可以對治最微細的惡行。憶念上師可以對治失去了加持力。憶念佛本尊可以對治失去了攝受力。憶念護法尊可以對治失去了護持力。
又:
追求來生的更安樂,可以對治墮入三惡道。追求善業的努力,可以對治輪迴。追求解脫,可以對治六道輪迴。我如此說,行者的追求,不是世俗的名、利、色、享受,而是不落入三惡道,更不落入人道天道,最終的六道輪迴均不入,證得解脫菩提道,從此任運自在了。
又:
追隨珍寶上師,對治邪慧上師。追隨佛法善侶,對治損友。用懺悔法來對治過患。用還淨法來對治破誓戒。用淨信來對治疑惑。 用利他來對治嫉妒。 用平等來對治吃醋。用自他無別來對治不平等救度。用身清淨對治身的不淨行。用口清淨對治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用意清淨對治妄念及散亂。用單純的生活來對治污垢。用修法來對治染污。 用證悟來對治邊見。
一般而言,佛陀說法,八萬四千法門,是為了對治八萬四千種病,因病而與藥。如果不先修對治法,修行是不會有成就的。而當你見證了佛性之後,自然就會明白,八萬四千法門,全是方便而設,已達彼岸的人,唯有一實相印,此一實相印,是無等等咒。
186內心深層的痛
白空行母說:「人世間,痛苦是多於快樂的,表面上的苦與樂是相對的,事實上,苦與樂是同一個心。」
我說:「是的。愛與恨,也來自於同一個心。」
白空行母說:「所以是一心演萬法了。」(萬法唯心)
我問:「人間是苦嗎?」
白空行母答: 「是苦。」
白空行母說:「在人世間只有一種人,無苦無樂,無苦受無樂受,這種人超凡入聖,身在人間,心不在人間。」
我問:「心不在人間,心又在哪裡?」
白空行母答:「無心道人!你不明白嗎?」我明白,點點頭。
白空行母說:「不要以為追逐五毒的人,追逐財、色、名、食、睡,追逐貪、瞋、痴、驕傲、嫉妒的人,會得到快樂,其實這種快樂的深層也是一種悲苦罷了!」
我問:「如何說?」
白空行母答:貪心的人,惶恐異常,其內心常處於痛苦之中,害怕東窗事發。瞋心重的人,當他發火的時候,自己早已身處痛苦的火海之中了。愚痴心重的人,如同飛禽走默一般,弱肉強食,内心迷惑,無法自拔,一浮一沉,豈不是痛苦。驕傲的人,早已在別人不屑之中,享受了痛苦的滋味。嫉妒心強的人,企圖心強,心機也強,事實上,嫉妒他人的,嫉妒就是一種痛苦。
白空行母說:盧師尊,你看看:不能調伏自心的人,全是痛苦的人!不能去除我執的人,全是痛苦的人!不能夠滿足的人,全是痛苦的人!不能去除物欲的人,全是痛苦的人!不能忍辱的人,全是痛苦人!吃醋是痛苦的人! 嫉妒是痛苦的人!陷害他人是痛苦的人!怠惰是痛苦的人!折磨及被折磨的人,全是痛苦的人!得也苦!失也苦! 患得患失都是苦!
白空行母說:在輪迴之中的,全是痛苦的人!在追逐攀緣中的人,全是痛苦的人!在最高地位中的人,全是痛苦的人!在美色之中的人,全是最痛苦的人!在迷戀之中的人,全是痛苦的人!渴望者即痛苦者。
我問: 「如何不痛苦?」
白空行母答:「了悟自己的心吧!」
194修持成就的口訣
我問白空行母:「什麼是修持成就的口訣呢?」
白空行母答:「一切從皈依具德的根本上師開始。」
我問:「什麼是具德的根本上師?」
白空行母答:「說來話長,然而,最簡單的回答是,這位上師是真實已成就,有修持成就的口訣。 」
我問:「有神通重要嗎?」
白空行母答:「只有清淨的身口意,才會自然昇起神通,如果不是,那是鬼通邪通。神通不重要,不代表修持成就。」
我問:「我有意見,清淨的身口意,當然是修持成就,而昇起神通,不也算是成就?」
白空行母答:「神通往往和修持成就混淆,事實上,神通只是修持成就的附带品。更何況,現今的行者,真正有神通的人不多,大部分的人是通靈,而不是神通。三世因果,也是通靈。能進出四禪,也不算修持成就的。」
我問:「要修持成就,有何口訣?」
白空行母答:隨侍根本上師很重要,取得口訣很重要。虔敬根本上師,不虚偽,不要讓根本上師心中起煩惱。一切的惡行要遮止。把根本上師當頂飾,永遠頭頂著根本上師,時時憶念,如此可以得到加持力。連一點點違背具德的根本上師的旨意,都不可以有。(我想,這一點,何人能做到啊?)
精進的每日修法,一日一修或一日三修、四修。重點在:觀想。持咒。入三摩地。(入我我入)觀想的重點是: 對生。 頂戴。 自生。
對於重要的口訣,要牢記於心,千萬不要輕忽口訣的絕對性。菩提心非常的重要,出離心非常的重要,正見非常的重要。堅守誓願及戒律,一切三昧耶戒,不能破,破了無法修持成就。明心非常的重要,明心就是開悟見道,在此人世間,開悟的人不多,你,盧師尊,是一位真實的開悟者。開悟不能隨便洩露,只有見地相當的人,才可以點醒他。修行見性是重要的,只有見證佛性才算修持成就,其他的都不是。禮敬具德的根本上師。禮敬本尊。 禮敬護法。
我問:「有誰已修持成就?」
白空行母答:「盧師尊,你自己知道!」
206附錄:嶽神受五戒
嵩嶽「元珪禪師」,專修戒律。後來得「安國師」授法,頓悟玄旨。
有一天,有異人峨冠褲褶而來,隨從很多,輕步舒徐,來參訪元珪禪師。
元珪問:「為何而來?」
他答:「禪師認得我嗎?」
元珪 說:「我看佛與眾生等,吾一目視之,沒有分別。」他說:「我嵩山嶽神,能令人生死,禪師安得一目視我!」
禪師說:「我本不生,汝也不死。我看身與空等。看看自己與你,你能壞空及你嗎?如果能壞空及你,吾則不生不滅。你尚不能如此,又豈能讓我生死。」
嶽神聽了,稽首說:「禪師廣大智辯,我求正戒,令我度世。」於是禪師給嶽神授五戒。
禪師問: 「你能不淫否?」
答:「我有妻。」
師說:「不是謂此,而是不多欲。」
禪師問:「你能不盜否?」
答:「我是嶽神,何有盜取之事。」
師說:「不是謂此,而是貪求供養。」
禪師問:「你能不殺否?」
答:「我是司生殺之神,豈能不殺。」
師說:「不是謂此,而是濫殺、誤殺、疑殺、混殺。」
禪師問:「你能不妄否?」
答:「我正直為神,豈有妄?」
師說:「不是謂此,而是合不合天心。」
禪師問:「能戒酒否?」
答:「能。」
禪師說:「以上正是佛的五戒!」
讀完了「元珪禪師」給嶽神授「五戒」,我有一些感悟,如下:守不淫戒,指的是邪淫、多淫、亂淫。守不偷盜戒,指的是貪供養、多取、偷、拐、搶、騙。守不殺戒,指的是不該殺而殺。守不妄語戒,指的是出口合不合天心。守不飲酒戒,指的是迷亂心性的,不沾唇。這五戒原是一切戒律的根源,要學佛得成就,須守五戒,否則,頓失人身。
我覺得真佛宗的弟子,人人都應該守五戒,因為只要是佛弟子,這五戒不守,就已是俗人一個,佛不能成,人身也不保。所有弟子都應該守五戒,更何況是金剛上師、出家法師等等弘法人員。若多淫欲——犯戒!若貪供養——犯戒! 若多鬥爭——犯戒! 若妄語多——犯戒! 若飲酒等——犯戒!
我發現有些弘法人員,貪求供養已經太過份了,多了還要更多,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弘法人員貪求供養,不守本份,是等同「偷盜」的。
我更發覺,有些弘法人員,出口便是妄語,不只是偶犯,而是隨口便是不實之言,真正成了「白賊七」,慘矣!還有些弘法人員,爭搶地盤,爭名奪利,互相鬥爭,與世俗人何異,學佛不成,成了阿修羅了。
我見如此弟子,深深覺得可悲可嘆,也可惜他們錯失成佛的大緣份。我無語問蒼天!坐觀這些人的伎倆把戲。
~本文原刊載於盧勝彥文集第一百八十八冊《送你一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