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59册「真佛法語」精選分享.一九八五年七月美國雷門真佛密苑OK
001.「靈仙真佛宗」上師三要件
盧勝彥金剛上師說:「一切眾生都是有佛緣的,得到了明心見性,就是得證的金剛上師,而眾生是未得證的金剛上師而已。」今天,真佛宗的宗主,在娑婆世界說法轉法輪,無量無盡的法語,這是要開示眾生,人人成就明心見性的金剛上師。我們「真佛宗」唯一的宗旨,乃是要眾生明白學佛而成佛,而這成佛就是「明心見性」,這也即是法華經中說的 :「十方國土中,惟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真佛宗以「真」為名,所以是「明心見性一乘法」。要成為「真佛宗」的金剛上師,其最基礎的要件有三:
第一,「心地善良」──這「心地善良」,說來甚簡單,其實也甚難,要知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三歲孩童都知道,八十歲老頭做不到,這「心地善良」,其實是靈性裏面只有清清淨淨的念頭。
修法要兼修心。只有修心,才能斷除妄念,消除一切染緣,避免惡緣與邪緣的產生。如果修法而不修心,法力愈強,心中妄念愈多,對一切塵境產生愛好。真正的金剛上師,其「心地善良」是首要的要素。這「心地善良」是要掃除了「貪、瞋、痴」,也就是一切妄有緣氣,如喜、怒、哀、樂、欲、煩惱,均要能斷了,變成了寂靜的快樂,這是十二因緣的觀破。
假如一位真佛宗的金剛上師,尚未達到清淨無染的境地,他的妄習仍然存在,內心的妄動和迷昧行為也未消除,這樣就會造作各種業障,生起各種煩惱。就像假上師以詐財騙色的方式行事,這樣的行為當然是不對的。紅冠聖冕金剛上師認為,「心地善良」是修行的首要條件。當一個人能夠修得內心的寂靜與快樂,光明便會自然而然地從內心中顯現出來。
第二,「要能傳法」──要成為真佛宗的「金剛 上師」,一定要明白真佛密宗的修學次第,也就是他本人一定從四加行的基本法開始修起,這「四加行法」就是「前行共道」,被稱為一切法的基礎,「四加行法」是消除業障,也是增長福慧的,也算是積集資糧了。
修習「四加行法」時,能夠獲得上師及十方佛菩薩的強大加持。一旦對「四加行法」產生了相應,接下來便需修持「上師相應法」。在真佛宗中,「上師相應法」即是「蓮花童子金剛相應」,這是每位真佛宗弟子必修的法門。
修持「上師相應法」時,需觀想上師的瓷相與法相,象徵蓮花童子,進行修持。「上師相應法」的核心是使凡夫之身與已證得的金剛上師相應,進而進入蓮花童子的佛國。要抵達「摩訶雙蓮池的佛國」,必須與蓮花童子相應,才能達到這樣的成就。
當修得「上師相應法」後,接著便要專心修持本尊法。「本尊法」是選擇與自己最有緣的佛菩薩進行修持,這樣才能對本尊建立無比的信心,並快速獲得成就。本尊法一經選定,便終生不更改,直至修至相應之境,最終與本尊合一,達到「即身成佛」。
蓮花童子也列入本尊之一。「靈仙真佛宗」有八大本尊法,即是:阿彌陀佛、藥師佛、準提佛母、觀音菩薩、地藏菩薩、蓮華生大士、蓮花童子、黃財神。得了八大本尊相應。真佛宗的「金剛上師」要明白種種羯摩法的儀軌,再學五大金剛法,即是「喜金剛」、「 上樂金剛」、「穢積金剛」、「十輪金剛」、「大威德金剛」。這五大金剛法均清楚明白而修習相應。最後,無上密部「大手印」、「大圓滿」、「大威德」、「大圓勝慧」至高無上的大密法全部明白相應。
「真佛宗」的「金剛上師」,當然要明白一切修法的儀軌,一步一步有條不紊的修學,切實磨練身心,使自己心光發露而明心見性,有了一法的相應之後,再達到法法相應,明白了廣大的儀軌。如果受了本尊的大灌頂,或是紅冠聖冕金剛上師的認可,就有了「金剛阿闍梨」的尊稱。
當了「金剛上師」就要傳法,要發菩提心,不是為自己,而是為眾生,為發揚佛法,而非為利養恭敬,要做事有始有終。所以真佛宗的「金剛上師」,第二要件是「要能傳法」。
第三,「護持本宗」──不管是不是「金剛上師」,原則上祇要是「真佛宗」的弟子均要「護持本宗」。要如道「真佛宗」的傳承是舉世最殊勝的。紅冠聖冕金剛上師由「釋迦牟尼佛」摩頂授記,由「彌勒菩薩」賜戴紅冠,「阿彌陀佛」的重重付託,「蓮華生大士」親自授密法。所以,真佛宗的宗主是大持明金剛阿闍梨,知曉佛的一切法,乃至十方諸佛菩薩自證之一切秘密,均知之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共同證明「紅冠聖冕金剛上師大持明盧勝彥蓮生尊者」是十德的金剛上師,這十德是:
一、明了顯密法。二、有三慧具足。三、 有大神通得證。四、堅忍,有始終。
五、法的次第無誤。六、一切為眾生。七、完合符合佛理。八、精通一切經論。
九、智慧無上。十、內明發光,實修得證。
真佛宗的宗主,代表著正確且不斷的傳承,是天上地下最殊勝的傳承。當弟子皈依上師後,應該護持這份正確且不斷的傳承,並以此為光榮。弟子應該清楚知道,皈依上師後,成佛、直證佛地的道路完全依賴上師的細心指導。這包括閱讀上師所著的書籍,遵循上師口訣,並在學法上清楚明白,全面依照教義奉行。尤其當了上師的人,「護持本宗」根本就是一項權利與義務,學密宗重要的條件:「傳承根本上師是一切成就的根本」。這就是蓮華生大士的「敬師、重法、實修」,而敬師排在第一位。
一般的恭敬上師有三:1.以淨資財寶供養上師,使上師利於法務推廣。2.以身、口、意供養承事上師。3.以上師的言教來修行。
根據經典的教義,恭敬上師是修持真佛宗的第一步,且這是正確修行的根本。經文中提到,只有對上師有堅固的信心,才能產生一切的善功德,修行才能如願圓滿。恭敬上師不僅是對上師本身的尊敬,也是「護持本宗」的體現,意味著真佛宗的一切事務都應以根本上師為中心。這正是「靈仙真佛宗」中上師三要件的核心理念。
002.攝念進入三摩地
經常有人問我「三摩地」,究竟表示什麼?三摩地是梵語,又有人稱「奢摩他」、「三摩提」、「禪那」等等。三摩地是一種境界,這境界代表:「是無善、惡、是、非、煩惱、愛、欲、思想」。三摩地的意思是:「本來的面目是無生死、無來去,遍滿虛空,充塞宇宙,究竟的快樂,無法被污染,並且無漏。」即便這樣表達,仍然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因為「三摩地」的體會,祇有破了「無明」的人才能意會,才能真正清楚。
進入「三摩地」,先要學「靜慮」,靜慮就是清淨寂滅,就是道家的「坐忘」,一個人能「坐忘」,其心擴大,如同宇宙一般,亦即是「小我」進入宇宙的「大我」之中的現象。
透過「靜慮」來進一步學習「攝念」,其目的是集中一念,從而破除「我念」,將這個「我」徹底消除,達到無我相的境地。「靜慮」是「內明」的方法,「攝念」就是「斷六根」,由此便進入了「真寂靜」的境界,得到了「真寂靜」就是明白「本來面目」,就是「三摩地」,進入三摩地的人,就是徹天徹地的看見自己的本性的。
從「靜慮」到「攝念」,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在這段期間,所有思想完全消失,善惡是非也不再存在,進入一種完全空無的狀態, 如同進入宇宙的黑洞。這一過程是禪宗六祖所說的「無記憶空」,或稱「黑漆桶」,也稱為「頑空」或「執空」。這是因為還未明白「六根六塵六識」已經轉化為佛性,因為不懂得如何轉法,才會陷入「空執」的狀態。
進入「三摩地」的過程中,必須將一切外緣放下,不再攀緣外境,保持內心的清靜與無雜念,直到完全無所有的時刻。此時,突然間,「轟」的一聲,內外皆明,豁然貫通,真理顯現,便進入了「三摩地」的境界。
有些人會專心「攝念」於上師,將所有的思緒集中在上師身上,完全忘記其他雜念,這是一種純淨的念頭。他們的念頭緊緊圍繞著上師的五佛冠、上師的面容、上師的鈴杵與手印、上師的蓮花座,以及上師的三光加被。此時,萬緣皆放下,心境清靜,這樣久久的「攝念」成熟,上師化作光明一片,進入自己的身中,而自己也隨之發光。這「轟」然一聲,無明全破了,一下子內外皆明,見到了本來的佛性,進入了三摩地。
這段文字講述了攝六根進入三摩地的方法,其中包括密宗使用「法曼荼羅」的修行法。這種方法通過供奉咒輪,觀想每個咒字逐一放光並旋轉,這是攝念的一種方式。修行者專注於清晰的梵字,每個字放光旋轉,進行純粹的靜心修行。當這一過程熟練後,修行者便能達到「轟然」一聲的轉變,進入三摩地,清楚地覺察到自身的佛性,實現明心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