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生活佛文集第102册「甘露法味」精選分享.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於于美國真佛密苑
006安住無邊的聖者
我曾問一位想學佛的人:「在當今這個世界,應該皈依誰?」
他愣住了,語無倫次,最終才說:「正觀察中。」
我嚴正地告訴他:「你應該皈依那位安住於無邊的聖者。」
那麼,什麼是「安住無邊」呢? 這位聖者,依據修行證得稀有的聖果。這聖果讓他在每一個呼吸之間,都能為無數眾生帶來深遠的利益。這位聖者,對眾生的愛,超過了對自己的愛,這才是真正的無邊菩提心。他能自利利他,廣大無量;他的心無邊界,達到了真正的解脫;他理解聖教,達到正等正覺;他宣說無邊正法,並實踐無邊正法;他解脫了無邊的煩惱,解脫了無邊的生死。
我說:這樣「安住無邊」的聖者,應該是所有欲學佛者的皈依對象。如果不是這樣,那就離真正的大師還遠得很。
目前,這個世界上充斥著這些所謂的大師:那些不了解真解脫的大師,那些自高自大的大師,那些經營政商事業的大師,那些建寺佔山的大師。離「安住無邊的聖者」,遠矣!
我教大家觀察,有三個重要的觀察要點:
1. 聖者具有清淨的正因。
2. 聖者擁有自性的大自在。
3. 聖者具備無我正見,並解脫於一切。
這樣的「安住無邊的聖者」,才是真正的眾生皈依的 處所。如果與此相違背,那就不是真正的皈依處。
廣大而有智慧的眾生啊!若你們希望得到真正如來的智慧,就必須學習無上的智慧,學習正理正法,真正得證聖果。這一切都來自於真誠廣大的恭敬,從而獲得聖者的灌頂加持。所以,必須依止「安住無邊的聖者」——他擁有無邊的智慧,無邊的禪定,無邊的法力,並且能夠救度無邊的眾生。
這位「安住無邊的聖者」當然不會捨棄任何一個眾生,甚至包括那些譭謗他的人,他也同樣會加持並救度他們,這正是無邊菩提心的慈悲、喜捨之德。這位聖者所傳授的無垢正法,也是無邊無際的,始終能夠攝取一切眾生,甚至不捨棄諸魔眷屬。
他所說的各種密法,運用最勝的智慧、最威的法力、最妙的智藏,無非是引導眾生按理修行,智達無盡。
而他自己——「安住無邊」、「不動」、「大自在王」——這是他真正的境界。
這是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真心誠意地告訴大家:一個具備殊勝法緣的轉世者,能夠降生於娑婆世界,實非易事。其精進和聖果,早已為世人所見證。他的大慈悲正是無邊的救度,對於有智慧善根的眾生來說,理應皈依並接受他的引導,修習真佛密法,趕緊救度自己,脫離生死苦海,發現自性的真實智慧,真正學習深層意識的修行。用金剛大乘 的力量,迅速開悟,得證聖果。
在這本《甘露法味》一書中,我將為大家闡明一切正法的真實利益,使世人能「斷生死」,得以「真解脫」。我將點示:聖俗諦性義、婆羅密多義、廣大密咒義,並總攝而說之。
此書即是「大圓滿」的精髓所在。
016大小乘
經典中如此說明,安立各種乘法,其實在真正的「道體」上並無大差別,唯一的不同在於進行的「速遲」,這是因為娑婆世界的人根器不同,有的屬於大根器(利根),有的則屬於劣根器(鈍根)。釋迦牟尼佛根據眾生的不同根器,為了方便他們修行,才說出多種乘法。
從古至今,大乘與小乘相互譏諷。大乘批評小乘只是追求自我解脫,關注個人修行,認為其為「小機小根」。而小乘則批評大乘為空洞無物,語言不實,譬如空花水月。
然而,《正法白蓮經》卻有不同的看法。經中說道:「令解佛智故,一佛出世間,一乘無二乘,佛不用小乘。自覺所住道,謂佛方禪定,解脫及自在,於彼立有情。證淨菩提已,若我於小乘,安立一眾生,則慳過非善。實唯有一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於世間,方便說多乘。」
釋迦牟尼佛的意思是,最終的真理唯是一乘法,雖然小乘也可以引導人們進入佛地,最終目的是通向佛的智慧與解脫。
這就是《諦者品》的比喻:“就像大海由不同的水流匯聚而成,三乘的所有法水也同樣匯入如來的大海。”
《真實名經》說:“三乘的修行者最終能離苦得解脫,安住於一乘的果位。”
我曾經在一瞬之間,飛行於十方法界,明瞭三世因果的運行,能預知五百年前的事情,也能知道五百年後的未來。
我見到十方法界中的一切微塵,都是佛的國土;我聽到十方法界中的一切微塵,都是法音的回響;我解脫了一切煩惱的束縛,超越了生死的相狀,這正是佛的神通飛行。我在禪定中,自如地飛行,得自在的境界,在禪定中轉動法輪,並在其中展現神通遊戲。
我所修的是一乘法,並以一乘的智慧來開示一切方便法,對於大乘人講解大乘法,對於小乘人講解小乘法。我認為,小乘如同根,大乘如同樹,樹與根是密不可分的,實際上,它們都是一乘法,互不阻礙,彼此相融。
021真佛宗
「真佛」二字,其來有自:無量壽經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臨濟錄曰:「真佛無形,真法無相。」
又謂:「無相之法身為真佛」、「報身佛對於化身佛謂之真佛」。
我創立的宗派,為何稱為「真佛宗」?因為我們所學習的智慧,是佛菩薩的真無漏智,這是「真智」。我們所獲得的解脫,是斷除一切煩惱障礙,證得佛的涅槃,真正的解脫者即是如來,是真正的佛。我所寫的文字著作,顯示出真理,這是「真詮」。
真佛密法是「真淨大法」,外修身、口、意清淨;內修氣、脈、點真法。
真佛宗的真佛密法是真實微妙,至真不變,有真實的密法,真實的宗旨,以「唸咒成佛是真宗」。真佛宗以密宗為主幹,依真言陀羅尼而修持成佛。曼陀羅就是真言、陀羅尼、總持、咒、持明、密語。
而「真佛宗」就是:密乘、咒乘、果乘、金剛乘、持明乘。
這些乘,在經典中,均有明示:
密乘:隱密修行可達成就,非普通境界所能理解,無法為他人所說。
咒乘:了解真實語言,解脫世間行為,依照三昧耶律進行修習,金剛力保護,稱之為咒行。
果乘:因內身受用處的清淨狀態而進入,故稱為果。
金剛乘:金剛指最堅固不可摧毀之物,無法斷裂。此即大乘法門中的金剛乘,咒與婆羅密多、果性與因性融為一體。
持明乘:開示所有持明咒的學習與修行,並為所宗所依。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為何常常強調「真佛」?因為我確信其深遠的淵源——大日如來化身為佛眼佛母,佛眼佛母化為蓮花童子,蓮花童子又化為我,蓮生活佛盧勝彥。這段淵源並非突如其來,而是在我早期的靈書中已有隱約的表述。蓮花童子被十方法界共同稱頌,其所處的淨土名為「大雙蓮池」,這是由佛眼佛母的雙眼所化,而佛眼佛母則是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所顯化,來自無量清淨法界的宮殿。這便是「真佛」的淵源。
我曾親自見證摩訶雙蓮池佛國,聽見蓮花童子的聖號被無數諸佛共頌。我亦曾真實地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授記,成為「華光自在佛」。
我的神足飛行遍及十方法界,知曉一切宿命,並能進入弟子之夢。修行至今,已達「自主生死、解脫煩惱、神通遊戲、明心見性、無漏智慧、大自在王」的境地。這,便是真正的佛。
如《法華經》所言:「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閑居,安處林野。今此三界,皆為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又如《無量壽經》所說:「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我發出本願的力量,願以粉身碎骨的精神來度化一切眾生。如果眾生修持真佛密法,則其肉身將能得到舍利子和舍利花,慧命則可往生於摩訶雙蓮池的淨土佛國。這一切,是真實無虛的。
026心住與住心
「心住與住心,其實是同義的,指的是心對所緣的專注與穩定。瑜伽論中提到:“所有初得奢摩他的人,首先會經歷身心的平靜與舒適,藉由這種舒適感,他們的身心逐漸變得輕盈與安樂。隨著這股力量,心中會產生妙喜,心因這種力量而在所緣上寂靜地安住。”
這樣的境界就是:身心的喜樂與心中的妙喜。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實實在在地告訴大家,這是非常真實的體驗,並非空幻不實。梵語中的奢摩他,又稱為三摩地,意指“止”。我的文題是「心住與住心」, 其實就是在談“止”。
修習“心住與住心”即是修禪定。禪定的修行可分為三個層次:
一、繫緣守境止——將心固定於某個對象,如鼻端或丹田,使心能安住。
二、制心止——隨著心的動念,立即加以制止,使心不再散亂。
三、體真止——若能了解一切法都是由因緣而生,無有自性,心便不再執著於任何事物。心一旦不執著,妄念自會止息,這就是體悟真實的止息。
禪宗的棒打,正是教導如何止息心念。禪宗的喝斥是為了引導修行者「止」,它教導我們如何止息心中的妄念,專注於當下。禪宗的公案和參話頭也是為了這個目的——教「止」。
這是我細心體會後的發現,完全是為了「依止拂妄,依觀證真」,這是一種智慧的通達,是在不動的真理中停留。這樣的「止」使我們能夠安住於一個無妄的狀態,這正是禪宗所要教導的真義。
「心住與住心」的修行,是空門、是真如門,是無為門、無相門,是法性門,也是寂然門。當我們能夠讓心住於一境時,就能斷除煩惱,清除內心的污垢,消除疑惑,此時的「止」便是真正的止。
在「心住與住心」的修行過程中,我發覺,自然而然地,我體內的「氣」完全回流至專注的「住心」之處。我證明了「身息堪能」,這也就是說,身體的氣息,通過「氣」的運行,會產生能量,這股能量會帶來「輕安」的感覺,這正是禪定的體驗。
至於「法味」,我認為它是一種「廣大安樂」的體驗。我曾經寫過一本書,名為《禪定的雲箋》,指出「氣息」在「脈絡」中流動,帶來的極樂感覺。這種感覺是廣大、恆久、極樂的綜合體,是一種微妙的喜悅和安慰,深深滲透心靈,讓人感到無比的愉快與安寧。
這種「心住與住心」的「甘露法味」,並非外人或門外漢所能隨意揣測的,只有親自走到那種境界,才能體會其中的安樂與莊嚴。
我記得藏密紅教的祖師諾那上師曾經這樣說過:「最快速的成佛大法,就是讓心隨著呼出的氣息飛出去,便能成佛。」
其實諾那上師是說:「成佛,其實無心而已。」
「無心」這兩個字,看似簡單,實際上卻非常難以做到。所謂「無心」,是「住心」的更高層次。能夠使心在所緣上寂靜而住,已經非常不易,更何況是達到「無心」,而「無心」正是與宇宙意識合而為一的境界。
若心與宇宙意識合一,豈不正是佛的心境嗎?
金剛乘真佛宗的內修法門,依序為:「心住與住心」、「修習紅白二菩提的收放」、「運行明點」、「融化樂通達真如法性」、「報身佛」、「法身佛」,這便是我修習的心要口訣。
046召請的祕密
《後靜慮經》中提到:「言密咒靜慮,最祕密而說。」其中「祕密」二字指的是「未開顯」,因此,已開顯的稱為「顯教」,未開顯的則稱為「密教」。
《勝樂擇》亦有云:「安住密金剛乘,事部行者,唯依明咒修行,觀察本尊祕密,緣慮有相,而修成就。」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在此提出幾個要點:「觀察本尊祕密」、「由假修真」、「由有相修無相」。
在此,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大祕密——「一切的佛菩薩諸尊,唯假想之所出生。」這句話來自於《札孥續釋俱生光明論》,是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要義。
這意味著:佛本尊的升起,代表著行者心靈的升起。
有弟子問我:「如何觀想?」
我回答:「佛本尊升起,行者的心升起。」
弟子又問:「那一般的順序是什麼?」
我答:「月輪、咒字、本尊。」
弟子接著問:「如何能夠召請本尊一定駕臨,這其中的祕密是什麼?」
我回答道:「諸尊行動的口訣祕密是,應觀察虛空中的諸尊,其配件會先動,如釧環動、眼動、衣衫動,然後再觀察其足動。如此,諸尊必定會降壇,這就是諸尊行動的口訣祕密。」在《持明藏一書》中也有提到:「於畫像前修法,觀察釧環的運動,鼬囊亦漸動,當動念時,逐步觀察足部等。」,這就是召請的至高秘訣。
我常常這麼思索:這個世界上的佛法修行,實際上都是由「假」來修「真」,由「有相」修至「無相」。實際上,佛法本身就是工具,它也是「假」的。因此,《金剛經》才會說:「如筏喻者,法應尚捨,何況非法。」
《津生經》說:「若不修生起次第,則咒法中更無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