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冊「真佛儀軌經」
蓮生活佛文集第81册「真佛儀軌經」精選分享.一九八九年三月美國真佛密苑
001.序言『真佛儀軌經』序
我在寫完第八十本書之後,思考第八十一本書將寫些什麼好呢!有一天清晨我剛起床,望向窗外,窗外的樹,別人家的屋頂、草地,全是瑩白的霜雪,這時我心中突然呈現一片光明,啊!我何不寫「真佛儀軌經」。
書名是「經」,其實不是讀誦的「經」,而是「經緯」的「經」。我想,很多弟子,皈依了「真佛」,皈依了「蓮生聖尊」,但對於「 真佛密法」仍然陌生,而且有無從下手之感,這是為何?
有的人住在很遠很偏僻的小國,無法同修,對儀軌很矇矓。有的人雖參加同修,但對充滿著奧秘和複雜的儀軌,無法深入。有的人竭盡畢生之力研究它,偏重於現實,事理無法圓融,落入了偏邪,反而有障。因此,當我看見一片光明的霜雪之後,我覺得有必要撰寫一本「真佛儀軌經」,使「真佛密法」的儀軌,更加明明白白的顯現出來,使初習者有門可入,對奧妙與複雜變得深入而有條理,一切圓融而了然。
「一切修法禮儀」,當然是名相繁多的,當然是浩瀚的,「蓮生聖尊」會整理出重要的,提綱挈領的,把其原理,種種關係,一一的解釋出來,如此建立了儀軌的經緯,方便世人知道修法之用。在這本書的寫作之中,我會將繁瑣的禮儀,把它湛縮精簡,但不失精義,在修法上又配合佛理,予以有組織系統地表現出來,示出儀軌的簡,及儀軌的雅,完全用問答的方式,簡單明瞭的補綴完成。
為的是:執簡馭繁。一目了然。其實,蓮生聖尊在真佛密法的事法及理法的儀軌及口訣上,已撰寫完成了四本書,也即是:「秘中秘」。「奇中奇」。「法中法」。「佛中佛」。
慧根深厚的人,從修證的方法及修證的佛理之中,「行解雙修」早已可得開悟之境,依著四本書的儀軌、守其戒津、密修其法,更發了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踏著「蓮生聖尊」的腳步,用無上智慧的觀察,覺悟入世及出世,可得菩提的妙樂。
然而,往往一個尚未皈依的人,或一位剛皈依的弟子,有人問他什麼是真佛密法,或是如何實修,或其奧妙何在,仍然答不出來。假如一個皈依很久的老弟子,連這些都答不上來,那是很慚愧的事。
「蓮生聖尊」如今將自己證悟的真理,用「言教」及「文字教」等等的方法,教化眾生,使眾生也能到究竟的解脫。為了教化眾生,一定要有一套神聖而崇高的典雅儀式為之。這就是「真佛儀軌經」,一切修法禮儀的問答。
本書的特色有三:
第一,真佛密法的基本結構,全部呈現完整。
第二,「事法」及「理法」均兼顧之,用問答方式寫作,分篇分類,使讀者便於查閱,最宜人手一冊。
第三,深入的研究,其奧秘顯現,所有真佛上師可以講授弘揚,方便講解之用。
此書要旨:建立正信。不落偏邪。為「真佛儀軌經」寫一偈:我醒見霜雪。光明心幾載。幽靈湖之畔。實得觀自在。一燈寫儀軌。無非神與聖。天地任變改。經緯是被蓋。
002.皈依灌頂儀軌
1、問:蓮生聖尊的著作,我們讀了不少,對「真佛宗」有深刻的印象,對「真佛密法」的修行產生興趣,希望得到蓮生聖尊的傳承,剛開始如何入門?
答:要入「真佛宗」的門,任何一個人,一定要先皈依,受灌頂。皈依就是「皈向」、「依靠」、「救度」的意思,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叫做四皈依。
皈依「金剛上師」,是因為金剛上師是親自證明佛所說的一切,已無疑惑、煩惱、超越了生死之活佛,由其引度,就沒有錯。
皈依「佛」,是因為佛是大覺大悟的覺者,其智慧是真知灼見,所以向佛學習,就沒有錯。
皈依「法」,法就是佛所覺悟的道理,我們深入研究佛理,實修真佛密法,就可以達到超凡入聖的境地。
皈依「僧」,僧如聖賢,是弘揚佛法者,也是我們的導師,我們要向他們(聖賢)學習及請教。
至於受灌頂,灌頂是「真佛宗」的一種儀式,取自天竺國王即位的時候,用四大海水灌於其頂,表示祝 賀之意。而一般人要入「真佛宗」學習「真佛密法」,就由金剛阿闍黎,設立壇,而行灌頂的儀式。初皈依者,所受的灌頂,是「結緣灌頂」。
而灌頂的種類非常多,有:摩頂灌頂、授記灌頂、放光灌頂、受明灌頂、息災灌頂、滅罪灌頂、增益灌頂、降伏灌頂、光明灌頂、甘露灌頂、種子灌頂、智印灌頂、事業灌頂、法器灌頂、阿闍黎灌頂………等等。這是依儀式及意義而有所分別。
受灌頂者,表示諸佛大慈大悲,已給于印記印心,得法緣也,可以從初發心至阿闍黎,已具足皈依灌頂儀軌,正式入門,是自行修至圓滿的「後補佛」。因此灌頂儀式,從佛菩薩以至八部眾生,莫不是歡喜讚嘆。灌頂即是:生如來家。定紹佛位。要入「真佛宗」學習「真佛密法」,一定要先皈依,受灌頂。這樣才算是正式的入門。
2、問:學習真佛密法,不皈依,未受灌頂可以嗎?
答:舉一個例子來說:皈依受灌頂,正是學生入學的註冊。不皈依,未受灌頂,祇算是旁聽,未正式入學。本宗的同修道場,歡迎大家旁聽及學習,但要真正的入門學法修行,一定要受皈依及灌頂,才算因緣具足。蓮生聖尊是「真佛宗」的創辦人,也是傳授「真佛密法」的大導師,欲學習「真佛密法」者,宜速速皈依受灌頂才是。
3、問:金剛阿闍黎對 初入門者的灌頂儀式如何施行?
答:結緣灌頂的儀軌如下:
一.金剛上師先結密壇(灌頂儀式之壇城),又名曼陀羅壇,即布列諸尊圓滿之壇法。
二、受灌頂的弟子先頂禮上師,再禮拜壇城。
三、金剛上師持灌頂瓶,即觀想虛空中飛來四龍,四龍吐水入灌頂瓶(這是象徵四大海水),這個灌頂觀想是「灌頂的大祕密法」。此四大清淨水,倒灌弟子的頂,使弟子身無垢,洗弟子的心無垢,弟子身心清淨,如佛無異。
四、金剛上師持鈴,搖鈴,鈴放光,照弟子,金剛上師觀想鈴放大光明,照灌頂弟子全身。唱偈:結緣灌頂諸佛子。放光淨諸功德眾。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五、金剛上師用「印」加持弟子。(弟子頂禮上師,再頂禮壇城,吉祥圓滿。)
六、灌頂法的儀軌,是金剛阿闍黎的祕密法,金剛阿闍黎須向蓮生聖尊學習之,如此才具足儀軌。
4、問:要皈依,受灌頂,理應有何準備?為何先頂禮金剛上師?
答:要皈依,受灌頂,理應有一顆虔誠恭敬的心,因為皈依灌頂不是兒戲,不可隨隨便便。皈依灌頂,是重要的一環,是自己決心修行,對未來的成就具有信心和希望。對金剛上師有信心,就要準備一顆虔誠恭敬的心。
為何先頂禮金剛上師再頂禮壇城,這是先後的問題:因為先有金剛上師,然後才有壇城,壇城是金剛上師所設立的,也就是金剛上師所化現的曼荼羅。有人對壇城畢恭畢敬,對金剛上師不理不敬,這是本末倒置,不明白先後的緣故。又,金剛上師是佛法僧之總持。對金剛上師不敬,等於對佛法僧均不敬。
5、問:有人居住在很遠的國外,無法親受皈依灌頂,但心中極想皈依受灌頂,怎麼辦?
答:要皈依蓮生聖尊,取得「真佛宗」的傳承,其方式有二:
親自來皈依,也就是先連絡好時間,由世界各地,飛到美國西雅圖雷門巿的「真佛密苑」,由蓮生聖尊親自灌頂皈依。皈依灌頂之後,蓮生聖尊會頒發皈依證書,根本上師法相及修持法本,如此便是取得「傳承」。
寫信皈依,由於全世界各角落弟子遍佈,新人欲親來皈依蓮生聖尊不容易。因此,欲皈依的弟子,祇要在農曆初一或十五日的清晨七時,面對太陽昇起的方向,唸四皈依咒:「南摩古魯貝。南 摩不達耶。南摩達摩耶。南摩僧伽耶。蓮生聖尊指引。皈依真佛。」三遍。唸三遍拜三拜。(初一日或十五日,一次即可)。在蓮生聖尊這兒,每逢初一或十五日,便在「真佛密苑」舉行「隔空遙灌」的儀式,給無法親到的弟子遙灌頂。
在自己家中做完儀式的弟子,祇須寫信,列上自己的真實「姓名」、「地址」、「年齡」,隨意附上少許的供佛費,信中註明是「求皈依灌頂」,然後寄到美國的「真佛密苑」。蓮生聖尊收到信後,會給大家寄上「皈依證書」及上師法相,同時指定從何法修起。這也即是取得「蓮生聖尊」的傳承。Sheng-yen Lu
「真佛密苑」的地址:17102 NE 4Oth Ct. Redmond WA. 98052 U.S.A.
6、問:親來灌頂與隔空遙灌有何不同?
答:是一樣的功德。親來灌頂合於禮儀。隔空遙灌也同樣合於禮儀。
為什麼「隔空遙灌」也合於禮儀呢!因為蓮生聖尊有攝召法力,這是極秘密的「攝召撥遣」,一位開悟的金剛上師,實在已達法身周遍,光瀰六合的真實意境,不但能攝召行者前來受灌頂,且能撥遣空行母到行者居住的地方去授灌頂,這即是「攝召撥遣」之功。
有人受遙灌,自覺天降清涼水。有人受遙灌,聽見師 尊法語。有人受遙灌,重病轉輕,輕病旋痊。有人受遙灌,不孕症的夫人,馬上得孕,誕生一男。其他感應,不可勝數,蓮生聖尊誓願宏深,悲心救苦,作大醫王,信不誣也!遙灌頂,不誣也!親來灌頂,隔空遙灌,沒有分別。
7、問:能施行「隔空遙灌」的上師,須具備何種功力?
答:三大成就:
第一種成就,得乘空遊行成就。此成就能撥遣空行母,持灌頂法水,飛行千萬里,施於全世界皈依弟子的真實灌頂境界。
第二種成就,得攝召藏形成就。此成就能攝召弟子前來壇城,也就是將弟子元神攝到密壇,施于法水灌頂,這就是秘密的攝召藏形成就。
第三種成就,得本尊大光明成就。金剛上師已得變化本尊,令自身成本尊三摩地,在三摩地中光明遍照全世界,就以此光明法流灌頂所有的皈依弟子,這就是本尊大光明成就。
這三大成就,原來是秘中秘的變化,要知道萬法唯心,一心顯現萬法,這種變化之理,是極深奧的功力,唯有真正的金剛上師才能清楚明白,一般法師及世俗凡夫是無法意會的。
8、問:為什麼金剛法及阿闍黎灌頂,又不能 遙灌呢?
答:其實任何法均可以遙灌的。祇是金剛法及阿闍黎灌頂,均是準備修習無上大密法的,到了金剛法及阿闍黎灌頂(上師灌頂)是準備要傳授他人密法的重要灌頂。
在金剛法的修習之中,及阿闍黎的成就,均有許多特別及重要的口訣要傳授,這些深奧的口訣,全要面對面傳授,也就是囗授才能明白,若不口授,實在是難以深入。
所以,金剛法及阿闍黎灌頂,一定要親來灌頂。也即是親來接受蓮生聖尊傳授至要的口訣。所以,本宗規定,金剛法灌頂及阿闍黎灌頂,是要親來灌頂。至於「四加行法」、「上師相應法」、「本尊法」、「一切羯摩法」……。是可以遙灌。
003.壇城儀軌
1、問:真佛行者在皈依灌頂之後,是否要建立壇城?
答:是必要的。
「壇城」簡單的說,就是「聚集的道場」,其最主要的意義,是自己能在這淨室之中,每日好好安靜的打坐修練,不受外人的干擾。本宗規定,每日最少一修。這「壇城」就是修法的地方,也就是供奉菩薩諸尊的地方。
「壇城」為何必要,因為初修行的人,靜坐修法,以「安靜」為要,而且供奉諸尊,一見勝妙莊嚴,也會心生歡喜,樂於在壇城久坐。「壇城」的建立,更利於「觀想」修法,有「壇城」等於有一個「方向」。
「壇城」的意義如下:一、安靜。二、莊嚴。三、方向。四、修法。五、神聖。
2、問:真佛行者本身窮困,基於環境,無法佈置壇城,可以嗎?
答:蓮生聖尊以為,最好在能力範圍之內,盡力的去佈置壇城。如果確實沒有能力,或家人反對,無法建立「壇城」,那就不必勉強。這樣子的真佛行者,可以找到較空閒的時間,較安靜的地方,用「方便觀想」,「壇城」在虛空之中,一一想清楚了,仍然可以修法。本宗較重視「壇城」,因真佛密法,有秘密義,因而重視壇城的佈置。
禪宗的修行,並不一定重視「壇城」,禪宗行者,「行、住、坐、臥」均可修禪,山林原野池畔均可坐禪。真佛密法由於重視「觀想」,所以「建立壇城」或「觀想壇城」是非常重要的。有能力的,要「建立壇城」。沒有能力的,要「觀想壇城」。
3、問:何謂金剛界曼荼羅與胎藏界曼荼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