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冊「禪的大震撼」
蓮生活佛文集第65册「禪的大震撼」精選分享.一九八六年七月美國真佛密苑OK
001.序言十方如來法(序言)
最近,蓮生活佛有一個夢境:他自己升入空虛的雲端,雲層之上,光明大放。十位如來分坐十方,各自睜開眼睛,從眼中放出湛藍的神光,光彩莊嚴肅穆。十方如來同時發出微妙的音聲:「善來,蓮生比丘。」
「何事喚我?」我回應道。
「欲召靖蓮生比丘撰寫十方如來法。」
「在世已有真佛密法,普傳於世,真佛傳人,已可得成就。何謂十方如來法?」
十方如來均發微妙之音:「所謂十方如來法,就是『禪』,『禪』就是十方如來法,由於禪法日微,異道邪辭甚多,障蔽了真正的禪,今特召請蓮生比丘寫出禪的真機在人間立下中流砥柱之言,大章明著,顯出了十方如來的真心。」
「我恐不行。」我說。
「蓮生比丘,汝已出家,度生為業,此天下重任,付託於汝,維持十方如來教法,自當珍重,不可違也。」即時,十方如來共同伸出廣長舌,蓮生活佛居中,十方如來的廣長舌互相重疊在活佛的頂空,化為一朵美麗的大傘蓋。這傘蓋放出光音天大日之大光明,照住蓮生活佛。一時之間,「雷音大震」,彷彿萬世之黑暗瞬間變為光明。我在「雷音大震」中醒來,並記下書名《禪的大震撼》。
在《序言》中,我再記下第二件事:有一位皈依我兩年的弟子,他寄來一封信,我便回信給他。然而,他未再來信,我也未再回信。他信中問了些問題,我便一一回應。某一天,他不耐煩了,寫信告訴我:「我決定皈依其他法師,去別處求佛法!」
我寫信問他:「蓮生活佛所傳的是正法,為何要 去他處學習呢?」
他答道:「活佛從未在信中開示過我一句佛法。」
喔!這下我愣住了。這位弟子的問題,便是「佛法在哪裡?」
我回了一封信,給這位弟子:「我每天寫書,佛法在我的書中,書中自有佛法,我每天回信,佛法在信中,信中自有佛法,我每天跑步繞寺唸佛,佛法就在跑步之中,我每天在密壇修法二回,佛法就在修法之中,我打了一個哈久,或沐浴,或寫出「契機妙法」,這是蓮生活佛的婆心。
「禪」本是不可言說的。然而,為了宗脈的大光明,契機印證,仍須由口宣文字來印證心燈。最近,我專心閱讀《金剛經》、《楞嚴經》、《法華經》、《涅槃經》、《維摩經》、《五燈會元》、《六祖壇經》、《心燈錄》等等。自知,一個人的法身,從古至今,與佛祖一般,本來清淨,不增不滅、光明皎潔,更無分別。只要「直下承當」,那便是十方如來法。這是: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一切不如心真實,何處久少一毫毛。
002.你就是大活佛
有人問我:「蓮生,你真的是活佛嗎?」
我回答說:「你也是大活佛。」
「大活佛?」他不明白。
「是啊!普天下的人均是大活佛,這樣還不明白嗎?」我說,「不要想太多,直下承當即是。」我告訴來人,現在一般人,只認為西藏來的佛爺才是「活佛」,轉世的佛爺才是「活佛」,世人均不知道,原來每一個人都是一位活佛。要知道,一個得證悟的人,就是「明心見性」者,也就是「常住真心」者。十方如來與大地一切眾生,皆在此「明眼人」之中,看成「如來」,其差別只在於「悟者則為如來,迷者則為眾生。」
密宗教義中有一句話:「你就是佛。」這是一種直指心性的開示。禪宗則說:「直下承當。」能夠悟道的人,無法迴避這份承擔。
今日,我如此解釋:佛與眾生,其實完全來自同一本源,也擁有同一個真性。領悟我語者,都是「活佛」。不能領悟我語者,就是「眾生」,因為他不敢承當之故。今日,我如此解釋:佛與眾生,其實完全來自同一本源,也擁有同一個真性。能夠領悟我這番話的人,就是「活佛」;而無法領悟的人,便是「眾生」,因為他們不敢承擔這個真理。
我記得釋迦牟尼佛當年降生於印度迦毘羅衛國的王宮,一出生便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句話曾被異教徒及許多人指責,認為一個尚未吃奶的嬰孩便如此 自大,言說「惟我獨尊」,未免過於驕傲。
然而,在我眼中,釋迦牟尼佛並非自高自大,也不是驕傲,而是他在降生之際便已教導「十方如來法」。這種開示,是一種直指,旨在引導世人立即承擔起佛性。這句話在一個「我」字,這「我」指的是「大我」,而非「小我」。「我」就是「佛性真性」,其真實的意義即是︰「天上天下,惟真性獨尊」。
釋迦牟尼佛在降生之際,就已明確指出:「佛性」是唯一值得尊崇的。而每個人都具備這樣的佛性,它是諸法之王,也是八萬四千陀羅尼法的大總持。如果你能真正看見這個「佛性」,並且找到它,那麼人人皆是活佛,人人皆是法王,皆可以獨尊。這,正是釋迦牟尼佛降生時所要傳遞的「直指承當」。
很早以前,我有一位皈依弟子,名叫臧廣恩博士,是「日本京都產業大學教授」。有一天,他聽說禪宗祖師石頭希遷和尚的肉身舍利在日本被發現,醫學界的專家們感到十分驚訝,並計劃對其進行解剖化驗。當臧博士得知此事後,詢問我該如何處理。我告訴他:「極力維護祖師的肉身舍利。」臧博士隨後聯絡了佛教界的相關人士,發起了保護祖師肉身舍利的運動,最終將舍利安奉在日本東京的曹洞宗總持寺內。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禪宗中的一段公案:石頭希遷和尚在十二歲時就親近了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大師圓寂前,指示石頭和尚去找大師兄青原行思禪師學法。當石頭和尚到達時,行思禪師見到他便問:「你從哪裡來?」
石頭和尚答道:「我從曹溪來。」
行思禪師問:「哦!你得到了什麼?」
石頭和尚回答:「未到曹溪也未失。」
行思禪師繼續問:「既然未失,為何要到曹溪?」
石頭和尚答道:「假如不到曹溪,怎知有無失?」
這個對答之中,是有二點要義的,「未到曹溪也未失」,就是人人具有本來的佛性,就算不到曹溪去,也不會失去。
第二點意義是「假如不到曹溪,怎知有無失﹖」這句話的真實意義,就是學習了佛法之後,才明白真性原來是不會失去的,若不學習佛法,怎能知道明白這「真性」呢﹖
今天,我,盧勝彥活佛(釋蓮生),敢如此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個「我」,是至寶,是宇宙的大識,是十方光明,是無上智慧,是六大神通,是佛性,是真心的面目,是恒河沙諸佛的同一本性。。密宗直指你就是佛。禪宗要你承當是佛。而我,紅冠聖冕金剛上師,正是不折不扣的大活佛 。
003.真正的解脫法門
道信禪師曾向三祖僧璨禪師詢問:「什麼叫做解脫法門?」
僧璨禪師反問道:「誰縛你了?」
道信禪師回答:「沒有人來縛我。」
僧璨禪師再問:「既然沒有人來縛你,為什麼還要求解脫呢?」
從這段對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明白,並沒有外力來束縛我們。在這世界上,所謂的束縛,原來是自己束縛自己,人世間煩惱的來源是自己的內心,而一切煩惱,也是自己所造成的。所以,能認得自己本來的面目,就是「天下本無事」,也就是「自在解脫」,這其中的玄理,真是無窮無盡。
我記得道家的呂祖師曾問我:
「百年之後,蓮生活佛何在?」
我答道:「不在人間了。」
呂祖師又問:「那譭謗你的人又何在?」
我答:「也不在人間了。」
呂祖師聽後說:「既然都不在,那還有什麼煩惱呢?」
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心中頓時平靜,當下便解脫了。這正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其實,很多修行人都明白,人生的歲月極其短暫,一彈指間,人生便已消逝。轉瞬之間,年華已老。作為學佛的人,我們應該清楚,人生如幻如夢,可以說,「一無用心處」,愈用心愈遠,這就是愈是絮叨,愈是煩惱,若學會「把心放下」,這當下一個「歇止」,就是諸念皆空的時候,在這「諸念皆空」的時候,就粉碎了所有的煩惱,立刻解脫。
我是一位明白這番道理的人,所以「蓮生活佛」的心境是非常平靜的。為了報答佛恩和呂祖師的開示,我便希望將自己的心得一再闡述出來。我的法門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讓自己「空」了,他人也「空」了,達到「我他雙忘」的境界。進一步領悟,凡所有煩惱,皆源於自己的本心,而本心一滅,當下所有煩惱也隨之消失。
有些人認為,蓮生活佛是最具大慈悲之人,心量廣大,宰相肚裡能撐船,對任何事都能說「不要緊」,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痛苦和委屈。蓮生活佛的一生中,經歷了無數的譭謗、災難、辛酸與委屈,如果真的要寫下來,恐怕一百本書也無法寫完。然而,他對這些都不在乎,對一切的嫉妒、譭謗與 打擊,竟然都能轉化為成就自己完美人格的力量,並使智慧的心如芬芳的花朵綻放,更挖掘了內心深處的寶藏。這種無窮無盡的哲思,最終造就了無數眾生的開悟。
其實我能「解脫」。全靠僧璨禪師的︰「誰縛你了﹖」及呂祖師的︰「百年之後,蓮生活佛何在﹖」這兩句看似平凡卻又偉大的話語,蘊含的深意真是無窮無盡,既深又遠,直達虛空的玄妙思維。在這一時期的「真佛宗」,皈依的弟子們人數激增,盛況空前,如百花齊放,人才輩出。佛法即將迎來一段極為燦爛的時刻。我在實修方面,運用了「真佛密法」,在修性方面,則以「頓悟法門」的禪來進行。禪與密,相輔相成,互相映照,更能將佛法展現為黃金般輝煌的成就。如今,我可以毫不懷疑地說,天上天下之間,還有什麼魔能夠撼動我?天上天下,又有何光明能夠勝過我之光明?當我一悟,便與十方諸佛平等,我已經進入毘盧遮那大光明海,成為恒河沙數佛中的一佛!因為我已經得到了解脫與自在。魔來擾我,我心無動。慧寂滅,是真如。今天寫出這段偈語,是菩提慈悲之心的表達,是要明白無誤地傳達當年釋迦牟尼佛降生的本意,並且闡明祖師西來的深意。如今,十法界之中,只有「蓮生活佛」敢於如此獨尊,敢於如此書寫,敢於如此直指。那句「誰縛你了?」這四字,便可參悟,想一想,便能得其深意。
007.一切歸於虛空
有人問我:「雷藏寺是蓮生上師的嗎?是宗主的嗎?」
我答道:「不是的。」
那人接著說:「那麼雷藏寺一定是住持的。」
我又回答:「也不是的。」
他聽了,自作聰明地說:「既然不是宗主,也不是住持,那一定是後代子孫的。」
我笑著回應:「應該不是的,因為子孫也許會把寺廟賣掉。」
他繼續推測道:「那就是美國的。」
我答道:「美國也不一定永遠是美國,這個國家也會有興衰榮枯,枯而滅。」
他聽後,似乎滿意了,說:「那麼,這回一定對了,雷藏寺是地球的,因為雷藏寺建立在地球上。」那人非常高興,因為他覺得終於追根究底,找到了答案。
我回答道:「地球經過成、住、壞、空之後,也會毀滅,地球總有一天,也不存在了,這一切一切是歸於虛空的。」
「一切歸於虛空。」那人終於領悟了。
是的,佛教的理論認為這個世界必定經歷「成、住、壞、空」四個大劫,到了末劫的時候,一切將歸於虛空。在佛門中,修行人有一句話:「看破、放下、自在。」並非「我的」,也非「你的」,更不是「他的」,這就是「看得破」。一個修行人,對於自己的名利、榮譽、毀辱,都能夠放下,完全超越一切,功名富貴不再困擾。這身心不為名利所縛,就是一種大自在的功夫。無論環境如何惡劣,心中依然保持「自在」
當一位禪師真正悟道後,他便超然物外,達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得證悟的人,早已沒有「名譽之心」,因此早已摧毀了「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這種世俗觀念。雖然「功名富貴」是人人所愛,但禪師的心中,早已放下這一切,對「功名富貴」不再執著,這便是偉大、超然、安然自在的境界。這種悠然自得、海闊天空的心境,便是真正的「真性」,也就是認識宇宙的真面目。
禪宗中的「觀機逗教」有一段故事:唐朝藥山禪師是石頭禪師的弟子。他有兩位弟子,一位是雲巖,一位叫道吾。三人一同參禪。在他們面前有兩棵樹,一棵枝葉茂盛,另一棵則枯萎。
藥山禪師問道吾:「榮的好,還是枯的好?」
道吾回答:「當然是榮的好,一切欣欣向榮。」
藥山禪師再問雲巖︰「榮的好﹖還是枯的好﹖」
雲巖回答︰「枯的當然好,心如止水,一切寂靜。」
這時,來了一位沙彌,藥山禪師問他︰「榮的好﹖枯的好﹖」
想不到沙彌竟如此回答︰「榮的任他榮,枯的任他枯。」我認為,這位沙彌的回答,竟然是超越了「雲巖」及「道吾」的。這位沙彌的回話是合乎於「自然而然」的,自然而然就是一種禪的境界,看榮的樹就是榮,看枯的樹就是枯,禪機奧秘,就在其中,何必去分別好壞。所以禪的境界,就是自然而然的超越,是超出「是非」,超出「好壞」,超出「有無」,超出「善惡」,超出「高低」,超出「生死」,由於超出了生死之外,才能明心見性,而自主生死。
蓮生活佛的觀念是,不是榮的,也不是枯的,而是一切歸於虛空。在我的自心之中,所看到的外在世界,一切外相,均是虛假不實,幻化不真,並不是絕對的答案。有人恭喜我說:「皈依弟子十萬眾,可喜可賀。」
我回答:「隨他榮。」
又有人說:「有一位弟子,離開上師而去。」
我答道:「隨他枯。」
一個不算少,十萬不算多。這個真佛宗一定會有榮有枯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哪裡會有「永恆的春天」呢?我們修道人,就要在這其中超越,安身立命,去「看破」、「放下」、「自在」。
這段話強調了修行中的超脫與無執。無論是榮華還是枯敗,都不是我們應該執著的目標,而是應該保持一顆平靜的心,超越名利的波動,達到真正的自在。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修行的關鍵是內心的平靜與安然,真正做到「放下」一切,進而達到自我解脫。
010.禪之源流
「禪」到底是什麼?我的見解是,釋迦牟尼佛的「著衣」、「持鉢」、「乞食」、「行路」、「洗足」、「敷坐」、「禪定」、「說法」……等等,無一不是「禪」。「禪」就是日常的生活,一切平平凡凡當中的深意禪,就是要人不著相,不執著於自己的自我或外在形象,而是自自然然,空空洞洞,光明遍照,直至開悟。當達到開悟時,心境自然如如不動,上下皆如一,所有的差別與執著都消失,變得完全無二。
「禪」本來是天地亙古常存的真理,然而可以說,是釋迦牟尼佛發現了這個真理。當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默默不語時,百萬人無人理解佛陀的含義,只有大迦葉尊者會心微笑。這 一微笑便是對「禪」的真正領悟與體現,象徵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真實含義。這是「以心印心」。這是「言語道斷」。這是「不立文字」。禪宗初祖傳承而下,到了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傳到東方的中國,因此達摩祖師傳的「禪」,就叫「達摩禪」,盛行於東方,在中國傳到六祖慧能,於是一花開五葉,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
印度的禪宗傳到中國之後,由於其思想的高妙,變化多端,在融入了我國固有的文化後,變得更具妙趣橫生的特質,獨具出眾的風采。「禪」可以說是一種頓悟法門,完全是以智慧來觀照自性,產生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妙圓空寂的「體會」。禪也有出世的,就叫「出世禪」。禪也有入世的,就叫「入世禪」。其中又有「數息禪」、「對治禪」、「念佛禪」、「離執禪」……。
蓮生活佛在靜思之中,體會禪學,確實是妙絕無倫的。禪的本質就是存在的如如不動,這「禪」從容不迫,無論是細微如針頂的一毫,還是大至虛空無涯,都是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假如有一個人完全真正明白禪的精髓,他便是「如來」,這是無上精細的境界,是成佛的真實過程,是諸佛的心印,十方如來法。所謂「心印」,即是本覺妙明,覺明空昧的融合,超越了所有的執念與迷惑。一般世人與佛學者,有時誤會「禪」,認為「禪」就是「坐禪」。其實「坐禪」只是「禪」之一方,並非全部,且看六祖如何說︰薛簡問六祖慧能大師︰「蔘禪者,今皆坐禪,大師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