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師法五十頌(二)

釋蓮央金剛上師法語開示:事師法五十頌( 二)
09262021釋蓮央上師法語開示:事師法五十頌(16-22) ( 六)
我們大家再一次的虔誠合掌,我們祈請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南摩無極瑤池金母大天尊、水供主尊南摩綠度母、壇城諸佛、諸菩薩、諸龍天護法諸尊,祈請加持開示,一切圓滿俱足。嗡嘛呢唄咪吽!
我們敬愛的釋蓮鎮金剛上師、釋蓮姜法師、釋蓮究法師,以及玉嬌助教、碧霞助教,以及我們的理事長及在座的所有同門,以及網絡的同門,大家午安!
大家請翻開《戒律·事師法五十頌》,我們現在來唸第十六條。大家一起唸:「常於阿闍梨、承事而供養、發生尊重心、則蠲除障惱。」這是什麼意思呢?第十六條告訴我們,要以身、口、意三業恭敬、尊重地供養和承事我們的上師。當我們以這樣的態度侍奉上師,自然而然就會得到上師的加持。因為上師接受了眾生的供養,同時也回以祝福,這個祝福就是加持的力量。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我們每次去西雅圖,或者在三輪雷藏寺,無論是法會還是日常供養師尊,師尊接受你的供養、紅包,他一定會回過頭來加持你!這份加持就是師尊賜予的福報。透過這樣的加持,我們的煩惱與障礙就能逐漸消除、斷除。這就是第十六條的重點。
第十七條,大家一起唸喔!「又復於師所、樂行於喜捨、不吝於己身、何況於財物。」這裡的「又復於師所」,指的是上師的壇城、居所、禪定之地,或者上師日常行站坐臥的地方。作為弟子,我們要以歡喜的心,用四無量心去承事上師,不吝惜地付出。有人可能會想:「哎呀,我去幫上師打掃地,好累啊,身體受不了。」這樣的心態,就不夠圓滿。我們身為弟子要不惜自己的身體,甚至包括生命,都可以奉獻給根本上師。既然連生命都可以奉獻,區區財物又算得了什麼呢?我記得十年前,有人曾問我:如果師尊說你犯了戒,不如法,你願意為師尊跳下斷崖嗎?我告訴他,我一定會,義不容辭!因為我的這一條命,本來就不屬於自己,如果沒有師尊、沒有母娘,我的生命早就不存在了。後來多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是師尊和母娘給的;更何況一些財物呢?
當時我們在蓋三輪雷藏寺,有人質疑我:「為什麼要把所有東西賣掉?這幾百萬不留在身上嗎?為什麼要拿來蓋廟?」我回答他:這些錢對我而言,生命都不在乎,更何況幾百萬,甚至幾千萬,都沒有真正意義。這一條就是在告訴我們,對於真正的根本上師,不應有保留的奉獻。如果當年我沒有跟蓮鎮上師把賺來的那幾百萬布施出來,蓋下這個三輪雷藏寺,就沒有今天坐在這裡修法的大家。沒有師尊,就沒有我和蓮鎮上師,也不可能有這座寺廟。所有的一切功德、福報,都是根本傳承上師賜予的,更何況區區錢財呢?所以,如果大家有不能睡、沒飯吃、或沒有地方住,三輪雷藏寺隨時歡迎大家。我們有很多空房,也準備了足夠的飯菜,隨時歡迎大家。這就是第十七條的要義。
第十八條:「勤修無量劫、難證如來果、今於一生中、阿闍梨賜予。」這裡說明 ,一位真正的金剛上師,是經過多生多世的修行努力,才得以證得如來果位。而我們今生,能夠遇到這樣的根本傳承上師,能得到他的傳授與教導,是極為難得、珍貴的因緣。在我們這一生中,因為上師的教導與賜予,我們能夠很容易地消除業障、聚集福報與資糧。不論是出世間的法還是入世間的法,都能因此加速成就。這些都是我們的根本傳承上師所賜予的恩惠。所以,我們一定要牢記,根本傳承上師,能讓我們快速消除障礙、增長資糧,這是無可比擬的福報。
第十九條:「普護其深誓、供養諸如來、恭敬阿闍梨、等同一切佛。」這裡的意思是,我們的具德根本上師都有自己的誓願,這些誓願都是為了度化眾生、弘揚佛法、成就佛果,這是他最大的使命。作為弟子,我們要護持上師的願力,而不是去破壞它。如果我們能夠真心護持、恭敬上師,這樣的功德,等同於供養所有諸如來。因為根本上師代表佛、法、僧三寶,他能賜予我們一切成就。所以尊重、護持上師,就是尊重佛、護持佛法,也是我們成就的殊勝因緣。
我們往下看第二十條:「微細所愛物、特諸最上珍、求無盡菩提、誠心悉奉獻。」其實我自己也很喜歡講這一條。所謂的「微細所愛物」,就是你最喜愛、最珍貴的東西。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愛的寶物,鑽石、寶石、古董、各種珍愛的小物。這一條告訴我們,為了求無上、無盡的菩提果,你願意把這些珍寶,誠心供養給你的根本上師。這裡也有一個很有趣的點:你看,我們每次供養佛菩薩時,把鑽石、寶物拿出來,其實最後還是帶回家。可是 心裡的觀想很重要,你觀想把這些寶物供養給師父,供養給諸佛菩薩。當你這樣誠心奉獻時,諸佛菩薩也會回以福報,甚至賜予你更大的寶物。
大家可能覺得難以置信,我跟你們分享一個真實經歷:我以前在家眾燒護摩時,常把珍珠項鍊、金項鍊、手鐲全部放進去燒。我不是隨便燒,而是真心供養。當時在密儀雷藏寺,有位上師來弘法,我把所有金子拿出來供養主尊。結果燒完後,這些金子比以前更潔淨、更漂亮,上師還拿回來給我,這是真的。我也曾把鑽石拿來供水供,都是誠心奉獻。對我來說,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戴不戴戒指、戴不戴金飾,都無所謂,沒有真正的意義或價值。既然根本上師猶如佛的一體,佛、法、僧三寶的化身,把身外之物拿來供養又有什麼不可呢?而且誠心供養時,不僅能得到福報,還能自然消除貪欲,你都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了,還貪什麼呢?就放下不執著了。
再來看第二十一條:「施佛阿闍梨、念念常增長、是最勝福田、速得菩提果。」這一條的意思是,我們要把根本傳承上師視如諸佛,念念不斷,心念相續,常常想到上師具有如佛般的大功德力。因為這樣,你的思想就自然停留在佛法之上,不斷成長;無形之中,你就獲得了最殊勝的福田,並能迅速得到菩提果位。也就是說,你腦中不斷想著如何供養師父,念念不斷,這就是在積累福報。你可以觀察周遭的人:越有福報的人,越不自私。那些斤斤計較、天天算計東算計西的人,反而最貧窮,因為他們的心永遠不開闊,也不快樂。而常行布施的人,時刻為他人著想,心胸寬廣 ,總是幫助別人,他們的心裡充滿快樂。這種快樂會感動諸佛菩薩放光加持你,賜予你最殊勝的福田。這也與第十七條相呼應,因視師如佛,六度萬行中,布施為第一。除了布施給眾生,我們更要布施給自己的上師。
就如聖經裡說的:「給予的人比接受的人更有福氣。」你給予別人時,心胸開闊、心中喜悅,自然福報增長。相反,自私的人缺乏福報,心胸狹窄。透過不斷供養與奉獻,你的心胸會被訓練得更加開放,愛心增長,自然天神感應,也會賜福給你。這就是最勝福田。
好,我們來看二十二條:「如是求法者、具戒忍功德、不虛誑於師、當獲金剛智。」我要告訴大家,從第十六條到第二十二條,都是在教我們如何用身、口、意去供養自己的根本上師。二十二條說:「如是求法者」,意思是,如果你能依照前面所講的方式去行持,不僅如此,還要嚴守各種密教戒律,對師尊、上師、根本傳承上師保持恭敬心、敬奉心,並且有忍耐力,最重要的是,不虛假、不欺騙師父。如果能做到這些,你就能獲得如來的金剛智慧。所以大家要明白,從十六條到二十二條,是連貫的教導:用身口意供養上師,守護戒律,不欺師,懷著真誠恭敬之心學法,自然就能得到如來的智慧。今天我就開示到這裡。嗡嘛呢唄咪吽!

.png)

